雕塑喷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5641发布日期:2019-05-21 21:53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雕塑喷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泉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雕塑喷泉。



背景技术:

雕塑喷泉是指用以美化环境的人工喷水设备,是雕塑造型的一种。为了造景的需要,人工建造的雕塑喷泉具有装饰性的喷水装置,能够湿润周围空气、减少尘埃、降低气温和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有益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增进居民身心健康。一般,雕塑作品放置在喷泉周围或者中央,有着非常强悍的视野冲击力,与喷泉的壮观景色相得益彰,使环境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景点区域内的雕塑喷泉常常吸引很多的游客,部分游客会在雕塑喷泉的池体顶部休息纳凉,但一些小孩子或者粗心的大人会因不留意使身体后翻落入池水中,弄湿衣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雕塑喷泉,其池体的顶部设置有供游客休息纳凉的座椅,座椅具有防护功能,以减少坐在座椅上的游客因不留意使身体后翻落入池水中,弄湿衣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雕塑喷泉,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顶部沿周向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底板和铰接于底板上的与底板重合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贴合的一面的两侧铰接有支撑条,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条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侧壁开设有槽口对应所述支撑条侧面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支撑条的锁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池体上的座椅由底板和挡板组成,底板供游客休息纳凉,挡板通过支撑条和与支撑条插接配合的锁定机构固定在底板上,对坐在底板上的乘客起防护作用,以减少坐在座椅上的游客因不留意使身体后翻落入池水中弄湿衣裳的情况出现。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楔形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楔形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弹簧水平设置在所述楔形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所述支撑条上开设有与所述楔形块插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为楔形块提供弹力,使楔形块与支撑条上的卡槽插接配合,进而将支撑条限制在插槽内,以使支撑条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固,故挡板能稳固地立在底板上,安全性高,防护作用更好。

优选的,所述楔形块上固定有操作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槽口朝向底板侧面的操作槽,所述操作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操作槽内且露出于所述操作槽的槽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槽口朝上的用于收纳所述支撑条的收纳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操作块,以使楔形块移动至与卡槽分离,进而支撑条不受限制,解除锁定状态,能与插槽分离并收纳至收纳槽内,进而在不使用座椅时挡板与底板能够重叠,达到减小占用空间、防尘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挡板中空且其顶部开口,所述挡板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侧面设置有卡接部件,所述挡板的侧面间隔开设有与所述卡接部件插接配合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上设置有插接在挡板的通孔上的卡接部件,以根据不同身高的游客调节滑板与挡板的相对位置,使座椅针对不同身高的游客都有较佳的防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件包括滑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滑板上水平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弹簧水平设置在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滑块与挡板上的通孔插接配合,进而滑板与挡板相对固定,达到调节滑板与挡板的相对位置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底面积大于所述挡板的开口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板从挡板内滑动至其开口位置时,因底面积大于大于挡板的开口的面积,进而滑板与挡板不会完全分离,在操作时滑板不会被抽出,利于滑板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顶部设置有操作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操作环进行施力,拉动滑板时更方便,操作便捷。

优选的,所述池体顶部开设有槽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座椅与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所述安装槽对应所述挡板相背池体池壁的一面开口,所述安装槽对应所述操作块的位置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椅被限制在池体的安装槽内,进而座椅不会随意乱动,利于游客的休息,同时座椅可以被拆卸下来,利于座椅的维护。

优选的,所述池体内设置有雕塑,所述雕塑的外表涂覆有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雕塑的外表面涂覆有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是一种通过模具造型、纹理、质感与色彩表达设计师想象力的材料,便于雕塑的雕刻和塑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座椅由底板和与底板铰接的挡板组成,挡板通过支撑条和与支撑条插接配合的锁定机构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供游客休息纳凉,挡板对坐在底板上的乘客起防护作用,以减少坐在座椅上的游客因不留意使身体后翻落入池水中弄湿衣裳的情况出现;

2、楔形块上设置有操作块,操作块滑动连接于底板上的操作槽内,底板上开设有槽口朝上的用于收纳支撑条的收纳槽,进而支撑条解除锁定状态后,挡板与底板能够重叠,达到减小占用空间、防尘的目的;

3、挡板中空且其顶部开口,挡板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侧面设置有卡接部件,挡板的侧面间隔开设有与卡接部件插接配合的通孔,进而滑板与挡板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使座椅针对不同身高的游客都有较佳的防护效果;

4、池体顶部开设有槽口向上的安装槽,座椅与安装槽插接配合,安装槽对应挡板相背池体池壁的一面开口,操作块对应安装槽的位置开口,进而座椅被稳固在池体的安装槽内,利于游客的休息,同时,座椅可以被拆卸下来,利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雕塑喷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的放大图;

图3是座椅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支撑条、插槽、锁定机构与操作块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卡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座椅;201、底板;202、挡板;3、支撑条;4、插槽;5、第一滑槽;6、楔形块;7、第一弹簧;8、卡槽;9、操作块;10、操作槽;11、收纳槽;12、滑板;13、通孔;14、滑块;15、第二滑槽;16、第二弹簧;17、操作环;18、安装槽;19、雕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雕塑喷泉,包括池体1,池体1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座椅2,池体1内设置有雕塑19,雕塑19内安装有喷水装置(图中未示出),雕塑19的外表涂覆有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以便于雕塑19的雕刻和塑形。

参照图2和图3,座椅2包括底板201和铰接于底板201侧边上的与底板201重合的挡板202,池体1顶部开设有槽口向上且与座椅2插接配合的安装槽18,安装槽18对应挡板202朝向池体1的内侧和外侧的两面均开口,以使座椅2与池体1可拆卸连接,同时,座椅2不会随意移动,利于游客的休息,也利于座椅2的维护。

挡板202与底板201贴合的一面的两侧均铰接有支撑条3,底板201上开设有槽口朝上的用于收纳支撑条3的收纳槽11。

参照图4和图5,收纳槽11内开设有与支撑条3插接配合的插槽4,插槽4的侧壁开设有槽口对应支撑条3的侧面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设置有用于锁定支撑条3的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包括楔形块6和第一弹簧7,楔形块6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5内,第一弹簧7水平设置在楔形块6与第一滑槽5之间,支撑条3上开设有与楔形块6插接配合的卡槽8,第一弹簧7在楔形块6不受挤压时提供弹力,使楔形块6与支撑条3上的卡槽8插接配合,以将支撑条3限制在插槽4内,使得 支撑条3与底板201之间的连接更稳固,进而挡板202能稳固地立在底板201上,安全性高,防护作用更好。

楔形块6上固定有操作块9,底板201上开设有槽口朝向底板201侧面的水平设置的操作槽10,操作块9滑动连接于操作槽10内,以解除支撑条3与楔形块6之间的锁定状态,安装槽18对应操作块9的位置开口,操作块9露出于安装槽18的侧面。

参照图4和图6,挡板202为中空且其顶部开口,挡板202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2,滑板1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卡接部件,挡板202的两侧面均间隔开设有与卡接部件插接配合的通孔13。

卡接部件包括滑块14和第二弹簧16,滑板12上水平开设有第二滑槽15,滑块14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15内,第二弹簧16水平设置在滑块14与第二滑槽15之间,进而挤压滑块14使其位于第二滑槽15内,在第二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滑块14运动至挡板202上的通孔13位置时,与挡板202上的通孔13插接配合,实现滑板12与挡板202相对固定,达到调节滑板12与挡板202的相对位置的目的,进而使座椅2对于不同身高的游客都有较佳的防护效果。

滑板12的底面积大于挡板202的开口的面积,进而滑板12与挡板202不会完全分离,在操作时滑板12不会被抽出,利于滑板12的操作。

滑板12的顶部设置有操作环17,以借助操作环17进行施力,进而拉动滑板12时更方便,操作便捷。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游客需要在喷泉旁边休息时,翻开挡板202,使挡板202上的两支撑条3与底板201上的收纳槽11分离。

使挡板202上的支撑条3与底板201上的插槽4插接配合,当支撑条3进入插槽4内,支撑条3挤压楔形块6,使楔形块6沿远离第一滑槽5的槽口运动,第一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

当支撑条3底部与插槽4的底部接触时,支撑条3上的卡槽8与第一滑槽5的槽口连通,此时,楔形块6不受挤压,在第一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朝第一滑槽5的槽口方向运动,直至楔形块6插接至支撑条3侧面的卡槽8内,进而挡板202被固定在底板201上。

根据不同的游客身高,朝远离第二滑槽15的槽口方向挤压滑块14,使滑块14收缩于第二滑槽15内,同时,手握滑板12顶部的操作环17,当滑块14移动至挡板202侧面的通孔13位置时,滑块14与挡板202上的通孔13插接配合,以对滑板12与挡板202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滑板12与挡板202的相对位置适合游客自己的身高。

游客离开后,景区工作人员可朝远离第二滑槽15的槽口方向挤压滑块14,使滑块14收缩于第二滑槽15内,同时,手握滑板12顶部的操作环17,使滑板12向下运动至收纳于挡板202的内部。

朝远离操作槽10的槽口方向挤压操作块9,使楔形块6与支撑条3的卡槽8分离,进而支撑条3与楔形块6之间的锁定状态解除。

拔出支撑条3,使支撑条3与底板201上的插槽4分离,转动支撑条3,使支撑条3收纳于收纳槽11内,向下翻转挡板202,使挡板202与底板201重叠,达到减小座椅2的占用空间、防尘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