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4398发布日期:2019-09-24 21:5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3d模型裱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3d模型的使用越来越多,3d模型在使用时经常需要将其进行展示,在展示时,需要对3d模型进行装裱,。

目前3d模型装裱多使用人工作业,但该方式装裱过程严重依赖装裱工作人员经验,易造成装裱质量参差不齐,且装裱效率较低,装裱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3d模型装裱方式进行进一步改进,进而提高3d模型展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高古3d模型装裱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装裱腔,所述装裱腔内设置有刷浆装置,其中,所述刷浆装置包括固定部件以及刷浆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左右对称的固定设置于固定转轴外侧端壁上的固定托辊,所述装裱腔内上下滑动设置有固定滑块,所述固定滑块内设置有固定动力腔,所述固定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动力腔内,所述刷浆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刷浆轴外侧端壁的刷浆托辊,所述装裱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刷浆腔,所述刷浆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刷浆腔内,所述刷浆腔内设置有装裱用的浆糊,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刷浆部件之间设置有一个传动部件,驱动所述固定部件转动同时驱动所述刷浆部件转动,其中,动力机构包括主动力轴以及主驱动电机,所述装裱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综合动力腔,所述主动力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综合动力腔内且所述主动力轴右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综合动力腔右侧端壁内的主驱动电机动力连接,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一个固定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固定部件转动。

具体的,所述综合动力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固定后传递腔,所述固定后传递腔与所述综合动力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综合分配动力轴,所述综合动力腔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综合分配动力齿轮,所述主动力轴外侧端壁上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动力花键套,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主动力齿轮,所述主动力齿轮与所述综合分配动力齿轮啮合,所述固定后传递腔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输出锥齿轮,所述固定后传递腔前侧端壁内设置有固定前传递腔,所述固定后传递腔与所述固定前传递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固定动力传递轴,所述固定后传递腔内的所述固定动力传递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后传递锥齿轮,所述固定后传递锥齿轮与所述固定输出锥齿轮啮合,所述固定前传递腔内的所述固定动力传递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前传递锥齿轮,所述固定前传递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固定动力花键套,所述固定动力花键套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上传递锥齿轮,所述固定上传递锥齿轮与所述固定前传递锥齿轮啮合,所述固定动力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固定动力花键轴,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下传递锥齿轮,所述固定动力腔内的所述固定转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输入锥齿轮,所述固定输入锥齿轮与所述固定下传递锥齿轮啮合,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顶部与所述固定动力花键套底部通过花键(未标注)配合,所述固定动力腔顶部端壁内设置有左右同步皮带腔,所述左右同步皮带腔内的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同步主动带轮,左侧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同步从动带轮,所述同步从动带轮与所述同步主动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同步皮带,有利于固定3d模型并对3d模型背部刷浆操作,并且避免3d模型发生偏移。

具体的,所述固定后传递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传动皮带腔,所述传动皮带腔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刷浆主动带轮,所述传动皮带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刷浆动力转换腔,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与所述传动皮带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装裱综合轴,所述传动皮带腔内的所述装裱综合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刷浆从动带轮,所述刷浆从动带轮与所述刷浆主动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刷浆动力皮带,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内的所述装裱综合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转换主动齿轮,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刷浆动力腔,所述刷浆动力腔与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刷浆动力轴,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内的所述刷浆动力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转换从动齿轮,所述转换从动齿轮与所述转换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刷浆动力腔内的所述刷浆动力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刷浆输出锥齿轮,所述刷浆动力腔内所述刷浆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刷浆输入锥齿轮,所述刷浆输入锥齿轮与所述刷浆动力轴啮合,有利于同步驱动所述刷浆托辊转动,在3d模型背部涂刷浆糊并且涂抹更加均匀。

具体的,所述装裱腔顶部端壁内设置有滑动动力腔,所述滑动动力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滑动摆动杆,所述滑动摆动杆顶部末端与所述滑动动力腔顶部端壁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内设置上下延伸的滑动套杆,所述滑动套杆顶部末端与所述滑动摆动杆底部末端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滑动连杆,所述滑动套杆内设置有复紧腔,所述滑动连杆滑动设置于所述复紧腔内,所述滑动连杆顶部端壁与所述复紧腔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复紧弹簧,所述滑动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固定滑块顶部端壁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内设置有推进连杆内设置有推进连杆,所述推进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滑动摆动杆底部末端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顶部端壁内设置有固定滑动槽,所述固定滑动槽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推进永磁铁滑块,所述推进永磁铁滑块右侧端壁与所述固定滑动槽右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推进复位弹簧,所述固定滑动槽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推进电磁铁,所述滑动动力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推进杆,所述推进杆顶部末端与所述推进永磁铁滑块底部端壁铰接,所述推进杆底部末端与所述推进连杆左侧末端铰接,有利于控制固定部件上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装裱腔内转动设置有压制托辊,所述装裱腔底部转动设置有压制配合托辊,所述压制配合托辊与所述压制托辊配合,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压制动力腔,所述压制动力腔与所述装裱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压制动力轴,所述压制托辊固定设置于所述压制动力轴外侧端壁上,所述压制动力腔内的所述压制动力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压制输入锥齿轮,所述压制动力腔内的所述装裱综合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压制输出锥齿轮,所述压制输出锥齿轮与所述压制输入锥齿轮啮合,所述装裱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宣锦腔,所述宣锦腔内转动设置有宣锦轴,所述宣锦轴外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宣锦套轴,所述宣锦套轴内设置有复位腔,所述复位腔内侧端壁与所述宣锦轴外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发条,所述宣锦套轴外侧端壁上设置有宣锦段,所述压制托辊与所述宣锦段之间设置有宣锦,有利于将刷浆完成后的3d模型转裱置宣锦上,并压制固定。

优选地,所述装裱腔顶部端壁内设置有输送动力腔,所述输送动力腔与所述装裱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输送动力轴,所述装裱腔内的所述输送动力轴外侧端壁固定设置有输送托辊,所述宣锦腔内转动设置有输送辅助托辊,所述输送辅助托辊与所述输送托辊配合,所述输送动力腔内的所述输送动力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从动带轮,所述输送动力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输送动力传递腔,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腔与所述输送动力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输送动力传递轴,所述输送动力腔内的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主动带轮,所述输送主动带轮与所述输送从动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输送动力皮带,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腔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输入锥齿轮,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腔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输出锥齿轮,所述输送输出锥齿轮与所述输送输入锥齿轮啮合,有利于将装裱好的3d模型同步输送到设备外。

优选地,所述装裱腔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切割块,所述切割块内设置有切割腔,所述切割腔内转动设置有切割刀,所述综合动力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切割动力腔,所述切割动力腔与所述综合动力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切割动力轴,所述切割动力腔内的所述切割动力轴左侧面末端固定设置有切割绕线轮,所述综合动力腔内的所述切割动力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切割动力齿轮,所述切割动力齿轮与所述主动力齿轮脱离配合,所述切割绕线轮与所述切割块之间传动设置有传动绳(未标注),且所述切割块前侧端壁内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未标注),有利于驱动切割刀前后滑动,切断3d模型下方的锦缎。

具体的,所述综合动力腔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切换旋转块,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转动设置于所述切换旋转块上,所述综合动力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切换滑动槽,所述切换滑动槽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切换永磁铁滑块,所述切换永磁铁滑块与所述切换旋转块固定连接,所述切换永磁铁滑块左侧端壁与所述切换滑动槽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切换复位弹簧,所述切换滑动槽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切换电磁铁,有利于控制切割装置左右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巧妙,安装、维护以及检修均十分方便,并且该设备可将浆糊均匀涂抹至3d模型背后,且装裱过程中无需工人介入,避免装裱质量的参差不齐,并且保证装裱的质量同时提高装裱效率,且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高效的自动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包括机体111,所述机体111内设置有装裱腔119,所述装裱腔119内设置有刷浆装置,其中,所述刷浆装置包括固定部件以及刷浆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左右对称的固定设置于固定转轴140外侧端壁上的固定托辊137,所述装裱腔119内上下滑动设置有固定滑块147,所述固定滑块147内设置有固定动力腔138,所述固定转轴140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动力腔138内,所述刷浆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刷浆轴136外侧端壁的刷浆托辊135,所述装裱腔119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刷浆腔134,所述刷浆轴136转动设置于所述刷浆腔134内,所述刷浆腔134内设置有装裱用的浆糊,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刷浆部件之间设置有一个传动部件,驱动所述固定部件转动同时驱动所述刷浆部件转动,其中,动力机构包括主动力轴196以及主驱动电机195,所述装裱腔119后侧端壁内设置有综合动力腔198,所述主动力轴196转动设置于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内且所述主动力轴196右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右侧端壁内的主驱动电机195动力连接,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一个固定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固定部件转动。

下面,将会详细地介绍用于实现固定部件转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固定后传递腔192,所述固定后传递腔192与所述综合动力腔198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综合分配动力轴193,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综合分配动力齿轮199,所述主动力轴196外侧端壁上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动力花键套197,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197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主动力齿轮200,所述主动力齿轮200与所述综合分配动力齿轮199啮合,所述固定后传递腔192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输出锥齿轮190,所述固定后传递腔192前侧端壁内设置有固定前传递腔201,所述固定后传递腔192与所述固定前传递腔201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固定动力传递轴153,所述固定后传递腔192内的所述固定动力传递轴153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后传递锥齿轮191,所述固定后传递锥齿轮191与所述固定输出锥齿轮190啮合,所述固定前传递腔201内的所述固定动力传递轴153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前传递锥齿轮152,所述固定前传递腔201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固定动力花键套148,所述固定动力花键套148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上传递锥齿轮151,所述固定上传递锥齿轮151与所述固定前传递锥齿轮152啮合,所述固定动力腔138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固定动力花键轴142,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142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下传递锥齿轮141,所述固定动力腔138内的所述固定转轴140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输入锥齿轮139,所述固定输入锥齿轮139与所述固定下传递锥齿轮141啮合,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142顶部与所述固定动力花键套148底部通过花键(未标注)配合,所述固定动力腔138顶部端壁内设置有左右同步皮带腔145,所述左右同步皮带腔145内的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142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同步主动带轮143,左侧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142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同步从动带轮146,所述同步从动带轮146与所述同步主动带轮143之间传动设置有同步皮带144,有利于固定3d模型并对3d模型背部刷浆操作,并且避免3d模型发生偏移。

接下来,参考图2-图3来详细地介绍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刷浆部件的传动机构,其中,所述固定后传递腔192左侧端壁内设置有传动皮带腔188,所述传动皮带腔188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刷浆主动带轮194,所述传动皮带腔188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刷浆动力转换腔180,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180与所述传动皮带腔188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装裱综合轴186,所述传动皮带腔188内的所述装裱综合轴186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刷浆从动带轮187,所述刷浆从动带轮187与所述刷浆主动带轮194之间传动设置有刷浆动力皮带189,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180内的所述装裱综合轴186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转换主动齿轮185,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180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刷浆动力腔184,所述刷浆动力腔184与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180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刷浆动力轴181,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180内的所述刷浆动力轴181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转换从动齿轮179,所述转换从动齿轮179与所述转换主动齿轮185啮合,所述刷浆动力腔184内的所述刷浆动力轴181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刷浆输出锥齿轮182,所述刷浆动力腔184内所述刷浆轴136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刷浆输入锥齿轮183,所述刷浆输入锥齿轮183与所述刷浆动力轴181啮合,有利于同步驱动所述刷浆托辊135转动,在3d模型背部涂刷浆糊并且涂抹更加均匀。

接下来,参考图2-图3来详细的介绍固定部件的滑动机构,其中,所述装裱腔119顶部端壁内设置有滑动动力腔202,所述滑动动力腔202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滑动摆动杆156,所述滑动摆动杆156顶部末端与所述滑动动力腔202顶部端壁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202内设置上下延伸的滑动套杆155,所述滑动套杆155顶部末端与所述滑动摆动杆156底部末端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202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滑动连杆149,所述滑动套杆155内设置有复紧腔150,所述滑动连杆149滑动设置于所述复紧腔150内,所述滑动连杆149顶部端壁与所述复紧腔150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复紧弹簧154,所述滑动连杆149顶部末端与所述固定滑块147顶部端壁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202内设置有推进连杆162内设置有推进连杆162,所述推进连杆162右侧末端与所述滑动摆动杆156底部末端铰接,所述滑动动力腔202顶部端壁内设置有固定滑动槽158,所述固定滑动槽158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推进永磁铁滑块160,所述推进永磁铁滑块160右侧端壁与所述固定滑动槽158右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推进复位弹簧159,所述固定滑动槽158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推进电磁铁157,所述滑动动力腔202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推进杆161,所述推进杆161顶部末端与所述推进永磁铁滑块160底部端壁铰接,所述推进杆161底部末端与所述推进连杆162左侧末端铰接,有利于控制固定部件上下滑动。

有益地,参考图2-图3来详细的介绍本申请的压制机构,其中,所述装裱腔119内转动设置有压制托辊133,所述装裱腔119底部转动设置有压制配合托辊131,所述压制配合托辊131与所述压制托辊133配合,所述刷浆动力转换腔180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压制动力腔176,所述压制动力腔176与所述装裱腔119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压制动力轴132,所述压制托辊133固定设置于所述压制动力轴132外侧端壁上,所述压制动力腔176内的所述压制动力轴132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压制输入锥齿轮177,所述压制动力腔176内的所述装裱综合轴186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压制输出锥齿轮178,所述压制输出锥齿轮178与所述压制输入锥齿轮177啮合,所述装裱腔119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宣锦腔124,所述宣锦腔124内转动设置有宣锦轴128,所述宣锦轴128外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宣锦套轴126,所述宣锦套轴126内设置有复位腔129,所述复位腔129内侧端壁与所述宣锦轴128外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发条127,所述宣锦套轴126外侧端壁上设置有宣锦段125,所述压制托辊133与所述宣锦段125之间设置有宣锦130,有利于将刷浆完成后的3d模型转裱置宣锦130上,并压制固定。

有益地,参考图2-图3来详细的介绍本申请的输出机构,其中,所述装裱腔119顶部端壁内设置有输送动力腔112,所述输送动力腔112与所述装裱腔119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输送动力轴121,所述装裱腔119内的所述输送动力轴121外侧端壁固定设置有输送托辊122,所述宣锦腔124内转动设置有输送辅助托辊123,所述输送辅助托辊123与所述输送托辊122配合,所述输送动力腔112内的所述输送动力轴121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从动带轮120,所述输送动力腔112后侧端壁内设置有输送动力传递腔163,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腔163与所述输送动力腔112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输送动力传递轴113,所述输送动力腔112内的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轴113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主动带轮114,所述输送主动带轮114与所述输送从动带轮120之间传动设置有输送动力皮带115,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腔163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输入锥齿轮164,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腔163内的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输送输出锥齿轮165,所述输送输出锥齿轮165与所述输送输入锥齿轮164啮合,有利于将装裱好的3d模型同步输送到设备外。

有益地,参考图2-图3来详细的介绍本申请的切割装置,其中,所述装裱腔119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切割块116,所述切割块116内设置有切割腔117,所述切割腔117内转动设置有切割刀118,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切割动力腔172,所述切割动力腔172与所述综合动力腔198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切割动力轴174,所述切割动力腔172内的所述切割动力轴174左侧面末端固定设置有切割绕线轮173,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内的所述切割动力轴174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切割动力齿轮175,所述切割动力齿轮175与所述主动力齿轮200脱离配合,所述切割绕线轮173与所述切割块116之间传动设置有传动绳(未标注),且所述切割块116前侧端壁内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未标注),有利于驱动切割刀118前后滑动,切断3d模型下方的锦缎。

接下来,参考图3来详细的介绍本申请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切换旋转块171,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197转动设置于所述切换旋转块171上,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切换滑动槽168,所述切换滑动槽168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切换永磁铁滑块170,所述切换永磁铁滑块170与所述切换旋转块171固定连接,所述切换永磁铁滑块170左侧端壁与所述切换滑动槽168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切换复位弹簧169,所述切换滑动槽168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切换电磁铁167,有利于控制切割装置左右滑动。

下面,申请人将会参考附图1-3以及上面描述的本申请的一种3d模型展示系统的具体组成进行详细地介绍3d模型装裱的使用步骤:首先,初始状态时,所述推进电磁铁157未通电,所述固定滑块147最大限度的位于所述装裱腔119顶部,所述切换电磁铁167未通电,所述切换永磁铁滑块170最大限度的位于所述切换滑动槽168左侧,所述切换旋转块171最大限度的位于所述综合动力腔198左侧,所述主动力齿轮200与所述综合分配动力齿轮199啮合,所述主动力齿轮200与所述切割动力齿轮175脱离配合;

当使用该设备时,所述推进电磁铁157通电,所述推进永磁铁滑块160向右侧滑动,所述推进永磁铁滑块160带动所述推进杆161向右侧滑动,所述推进杆161带动所述推进连杆162向右侧滑动,所述推进连杆162带动所述滑动摆动杆156向右侧摆动,所述滑动摆动杆156带动所述滑动套杆155向下侧滑动,所述滑动套杆155带动所述滑动连杆149向下滑动,所述滑动连杆149带动所述固定滑块147向下滑动,所述固定滑块147带动所述固定托辊137向下滑动,所述固定托辊137与所述刷浆托辊135配合将3d模型固定压紧,所述主驱动电机195开始工作,所述主驱动电机195带动所述主动力轴196转动,所述主动力轴196带动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197转动,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197带动的所述主动力齿轮200转动,所述主动力齿轮200带动所述综合分配动力齿轮199转动,所述综合分配动力齿轮199带动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转动,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带动所述固定输出锥齿轮190转动,所述固定输出锥齿轮190带动所述固定后传递锥齿轮191转动,所述固定后传递锥齿轮191带动所述固定动力传递轴153转动,所述固定动力传递轴153带动所述固定前传递锥齿轮152转动,所述固定前传递锥齿轮152带动所述固定上传递锥齿轮151转动,所述固定上传递锥齿轮151带动所述固定动力花键套148转动,所述固定动力花键套148带动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142转动,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142带动所述固定下传递锥齿轮141转动,所述固定下传递锥齿轮141带动所述固定输入锥齿轮139转动,所述固定输入锥齿轮139带动所述固定转轴140转动,所述固定转轴140带动所述固定托辊137转动,同时,所述固定动力花键轴142带动同步主动带轮143转动,所述同步主动带轮143带动所述同步从动带轮146转动,所述同步从动带轮146带动左侧所述固定托辊137转动,于此同时,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带动所述刷浆主动带轮194转动,所述刷浆主动带轮194带动所述刷浆从动带轮187转动,所述刷浆从动带轮187带动所述装裱综合轴186转动,所述装裱综合轴186带动所述转换主动齿轮185转动,所述转换主动齿轮185带动所述转换从动齿轮179转动,所述转换从动齿轮179带动所述刷浆动力轴181转动,所述刷浆动力轴181带动所述刷浆输出锥齿轮182转动,所述刷浆输出锥齿轮182带动所述刷浆输入锥齿轮183转动,所述刷浆输入锥齿轮183带动所述刷浆轴136转动,所述刷浆轴136带动所述刷浆托辊135转动,将浆糊均匀涂抹至3d模型背部,并将3d模型与宣锦130初步配合,同时,所述装裱综合轴186带动所述压制输出锥齿轮178转动,所述压制输出锥齿轮178带动所述压制输入锥齿轮177转动,所述压制输入锥齿轮177带动所述压制动力轴132转动,所述压制动力轴132带动所述压制托辊133转动,所述压制托辊133与所述压制配合托辊131将3d模型与宣锦130紧密配合,保证装裱质量,同时,所述综合分配动力轴193带动所述输送输出锥齿轮165转动,所述输送输出锥齿轮165带动所述输送输入锥齿轮164转动,所述输送输入锥齿轮164带动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轴113转动,所述输送动力传递轴113带动所述输送主动带轮114转动,所述输送主动带轮114带动所述输送从动带轮120转动,所述输送从动带轮120带动所述输送动力轴121转动,所述输送动力轴121带动所述输送托辊122转动,所述输送托辊122将装裱好的3d模型输送至设备外,当装裱完成后,所述切换电磁铁167通电,所述切换永磁铁滑块170向后侧滑动,所述切换永磁铁滑块170带动所述切换旋转块171向右侧滑动,所述切换旋转块171带动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197向后侧滑动,所述滑动动力花键套197带动所述主动力齿轮200向后侧滑动,所述主动力齿轮200与所述综合分配动力齿轮199脱离配合,所述主动力齿轮200与所述切割动力齿轮175啮合,所述主动力齿轮200带动所述切割动力齿轮175转动,所述切割动力齿轮175带动所述切割动力轴174转动,所述切割动力轴174带动所述切割绕线轮173转动,所述切割绕线轮173带动所述切割块116向前滑动,所述切割块116带动所述切割刀118向前滑动,所述切割刀118将未贴3d模型的宣锦130切割,切割完成后,所述切割块116受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所述推进电磁铁157断电,所述推进永磁铁滑块160带动所述推进杆161向左侧滑动,所述推进杆161带动所述固定滑块147向上滑动,所述固定托辊137与所述刷浆托辊135脱离配合,所述主驱动电机195停止工作,该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利用刷浆托辊将浆糊均匀涂抹至3d模型背部,并利用压制托辊将3d模型与宣锦压制装裱,并且通过发条保证宣锦的绷紧程度,保证装裱质量。

因此本申请的方法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巧妙,安装、维护以及检修均十分方便,并且该设备可将浆糊均匀涂抹至3d模型背后,且装裱过程中无需工人介入,避免装裱质量的参差不齐,并且保证装裱的质量同时提高装裱效率,且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高效的自动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