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色烫金膜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3623发布日期:2022-07-06 00:2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彩色烫金膜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烫金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彩色烫金膜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烫金膜又称电化铝,是一种在膜上经涂料和真空蒸镀复加一层金属箔而制成的烫印材料。烫金膜采用加热和加压力的办法,将图案或文字转移到被烫印材料表面,在商品表面形成绚丽的图案。
3.目前常见的烫金膜为普通印刷的热烫金膜和冷烫金膜,多为金色或银色,比较新的是全息烫金膜,但均无法呈现彩色铂金浮雕效果;厂商若要使烫金膜实现局部彩色铂金浮雕3d效果,可通过复合光刻膜或热转移光刻膜来实现,但是,光刻复合膜在应用方面具有很大局限,缺乏立体感,防伪性差,而热转移光刻膜在后加工时需要用到大量的白墨来覆盖镭射部位,造成成本增加和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彩色烫金膜的生产工艺,这种生产工艺能够制作出具有亮丽的彩色浮雕效果及金属镭射效果的彩色烫金膜,其立体感强、防伪性好,并且可降低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彩色烫金膜的生产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在基膜的上表面上制备离型层;(2)在离型层的上表面上制备图案层;(3)在基膜和图案层所构成的基底层的上表面上进行真空镀铝,形成镀铝层;(4)在镀铝层的上表面涂布粘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图案层通过如下步骤制作而成:(2-1)在所述离型层的上表面上涂布聚氨脂涂层形成吸墨层;(2-2)在吸墨层的上表面上印刷上彩印层;(2-3)在彩印层的上表面上涂布一层光油,在光油固化后进行模压并形成具有纹理的模压光油层。
5.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步骤(1)中,基膜作为载体,离型层为一层离型剂的涂层,在常温下保持固体状态,受热升温后可熔化,以使图案层与基膜之间粘结力变小,使彩印层从基膜脱离,无粘连残余物;所述步骤(2)中,吸墨层一般由聚氨脂等树脂材料构成,其能够在彩印层与离型层之间形成良好的承接效果,使离型层与彩印层之间的结合稳固;模压光油层的耐温性好、可塑性强,可将模压光油层上的纹理设置为光栅,与彩印层进行对位,形成3d图像,适合激光全息压纹的要求;图案层由吸墨层、彩印层和模压光油层叠加而成,能够使彩色烫金膜呈现亮丽的彩色浮雕效果;所述步骤(3)中,镀铝层可以通过真空镀铝技术在模压镭射图案完成后的图案层上进行镀铝而形成,其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图案层颜色,并呈现出金属光泽(例如:黄色经镀铝后为金色、无色镀铝后为银色等),使彩色烫金膜呈现金属镭射效果;所述步骤(4)中的粘胶层可以由易熔的热塑性树脂涂布于镀铝层上而成,用于实现彩色烫金膜与被烫物体之间的粘接。
6.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1)的基膜为pet膜。基膜的材料也可以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或pvc(聚氯乙烯)。基膜具备拉伸强度高、热稳定性好、
收缩率低、雾度低、透明度好、表面平整光洁、光泽度高、剥离性好等特性。
7.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1)的离型层的材质为蜡类物质或有机硅树酯(如硅油)。
8.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2-2)的彩印层的颜色自其一侧至其另一侧变化。更优选地,所述彩印层的颜色自其一侧至其另一侧由浅至深逐渐变化或者由深至浅逐渐变化。彩印层的印刷可通过彩印机来完成,其颜色变化可通过相应的工作参数来调节设置。
9.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4)的粘胶层由热敏胶构成。
10.优选方案中,在所述步骤(1)的基膜的下表面上涂布静电水层。静电水层能够有效消除基膜表面的静电,防止其吸附灰尘,使基膜表面保持平整光洁。
11.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先在镀铝层的上表面涂布一层耐热硅油,烘干后形成耐热层,再在耐热层上涂布所述粘胶层。耐热层能够有效提高彩色烫金膜的耐温性。
12.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在真空镀铝时,在所述基底层与所述镀铝层之间形成籽晶层。
13.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真空镀铝时形成所述籽晶层的具体方法为:从铝真空喷涂机的标准蒸发器舟皿中蒸发出铝丝并冷化成铝蒸汽云,持续向铝蒸汽云中注入氧气,单位时间内,所注入氧气的数量与蒸发出铝丝的数量成正比,铝分子被均匀地喷涂在所述基底层上表面形成镀铝层,同时,氧气与铝蒸气云中的铝分子发生反应后在所述基底层与镀铝层之间形成籽晶层,从而使镀铝层具有一致的光密度。光密度的数值可通过hawkeyeintine监控系统测量得到。通过在基底层与镀铝层之间形成籽晶层,可以增强镀铝层和基膜之间的附着力,并在印刷期间改善了油墨润湿性,进而增强彩色烫金膜的层压结构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了彩色烫金膜的达因水平保持力。
14.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光油采用醇羟基改性硅油,所述步骤(3)中,所形成籽晶层为氧化硅层,在所述镀铝层的外表面还形成氧化铝层。醇羟基改性硅油的醇羟基封端或主链中含有醇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由于分子主链末端或分子链之间的轻基具有反应性,其受热能发生交联,在基底层(模压光油层)与镀铝层之间形成氧化硅层,可以保护镀铝层在分离后防止氧化,保持镀铝层的光亮度,在镀铝层外表面同时形成氧化铝层,增强镀铝层与外层(比如耐热层)的结合力。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这种生产工艺能够制作出具有亮丽的彩色浮雕效果及金属镭射效果的彩色烫金膜,其立体感强、防伪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烫金装饰防伪包装领域,并且可降低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生产出的彩色烫金膜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二生产出的彩色烫金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这种彩色烫金膜的生产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在基膜1的上表面上制备离型层2;
(2)在离型层2的上表面上制备图案层3:(2-1)在离型层2的上表面上涂布聚氨脂涂层形成吸墨层31;(2-2)在吸墨层31的上表面上印刷上彩印层32;(2-3)在彩印层32的上表面上涂布一层光油,在光油固化后进行模压并形成具有纹理的模压光油层33,吸墨层31、彩印层32和模压光油层33叠加而成图案层3;(3)在基膜1和图案层3所构成的基底层0的上表面上进行真空镀铝,形成镀铝层4;(4)先在镀铝层4的上表面涂布一层耐热硅油,烘干后形成耐热层5,再在耐热层5上涂布粘胶层6。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的基膜1为pet膜。基膜1具备拉伸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收缩率低、雾度低、透明度好、表面平整光洁、光泽度高、剥离性好等特性。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的离型层2的材质为蜡类物质或有机硅树酯(如硅油)。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2)的彩印层32的颜色自其一侧至其另一侧由浅至深逐渐变化或者由深至浅逐渐变化。彩印层32的印刷可通过彩印机来完成,其颜色变化可通过相应的工作参数来调节设置。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的粘胶层6由热敏胶构成。
23.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的基膜1的下表面上涂布静电水,形成静电水层7。静电水层7能够有效消除基膜1表面的静电,防止其吸附灰尘,使基膜1表面保持平整光洁。
24.上述生产工艺中,所述步骤(1)中,基膜1作为载体,离型层2为一层离型剂的涂层,在常温下保持固体状态,受热升温后可熔化,以使图案层3与基膜1之间粘结力变小,使彩印层32从基膜1脱离,无粘连残余物;所述步骤(2)中,吸墨层31一般由聚氨脂等树脂材料构成,其能够在彩印层32与离型层2之间形成良好的承接效果,使离型层2与彩印层32之间的结合稳固;模压光油层33的耐温性好、可塑性强,可将模压光油层33上的纹理设置为光栅,与彩印层32进行对位,形成3d图像,适合激光全息压纹的要求;图案层3由吸墨层31、彩印层32和模压光油层33叠加而成,能够使彩色烫金膜呈现亮丽的彩色浮雕效果;所述步骤(3)中,镀铝层4可以通过真空镀铝技术在模压镭射图案完成后的图案层3上进行镀铝而形成,其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图案层3颜色,并呈现出金属光泽(例如:黄色经镀铝后为金色、无色镀铝后为银色等),使彩色烫金膜呈现金属镭射效果;所述步骤(4)中的耐热层5能够有效提高彩色烫金膜的耐温性,粘胶层6可以由易熔的热塑性树脂涂布于镀铝层4上而成,用于实现彩色烫金膜与被烫物体之间的粘接。
25.实施例二参考图2,在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下,其区别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真空镀铝时,在基底层0与镀铝层4之间形成籽晶层8,其具体方法为:从铝真空喷涂机的标准蒸发器舟皿中蒸发出铝丝并冷化成铝蒸汽云,持续向铝蒸汽云中注入氧气,单位时间内,所注入氧气的数量与蒸发出铝丝的数量成正比,铝分子被均匀地喷涂在基底层0上表面形成镀铝层4,同时,氧气与铝蒸气云中的铝分子发生反应后在基底层0与镀铝层4之间形成籽晶层8,从而使镀铝层4具有一致的光密度。光密度的数值可通过hawkeyeintine监控系统测量得到。通过在基底层0与镀铝层4之间形成籽晶层8,可以增强镀铝层4和基膜1之间的附着力,并在印刷期间改善了油墨润湿性,进而增强彩色烫金膜的层压结构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了彩色烫金膜的达因水平保持力。
26.在本实施例中,光油采用醇羟基改性硅油,所述步骤(3)中,所形成籽晶层8为氧化硅层,在镀铝层4的上表面还形成氧化铝层9。醇羟基改性硅油的醇羟基封端或主链中含有醇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由于分子主链末端或分子链之间的轻基具有反应性,其受热能发生交联,在基底层0(模压光油层33)与镀铝层4之间形成氧化硅层,可以保护镀铝层4在分离后防止氧化,保持镀铝层4的光亮度,在镀铝层4外表面同时形成氧化铝层9,增强镀铝层4与耐热层5的结合力。
2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