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使用方法及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354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使用方法及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彩色扩印机调机用的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制做方法及制作装置(二)技术背景目前国内使用的彩扩机,不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的,其光学系统采用的不论是加色法,还是减色法,不论是强光控制型,还是白光减色截止型,不论有无正像显示,其原理都是测量经过彩色负片的红、绿、兰3种色光,由光电器件(如兰硅或CCD扫描)转换成三个电压信号,这三个电压信号的强弱,分别与彩色负片上的三种颜色平均密度相对应,并将三个信号送入电子控制电路与根据彩色标准底片参数在电路中设定的标准信号进行比较和运算,然后输出信号,控制快门及滤色片动作,制做出一张成功的彩色照片。但由于各种原因,彩色负片的色彩变化很大。比如不同品牌彩色负片的色罩颜色不同,摄影条件的不同,摄影者用光准确与否等对彩色负片颜色影响各异。因此要对不同品牌的彩色负片制做各自的彩色标准底片。还要根据彩色负片曝光宽容度范围大小制做出若干张彩色标准底片。如三张、四张或五张,分别为曝光不足,曝光正常,曝光过度,使之能均等覆盖彩色负片有效宽容度范围,以适应不同彩扩机的斜率控制及多频道应用。彩色标准底片的制做是应用集合到灰(集成灰)的原理。我们知道彩色照片中灰色最难表现,如果将通常景物中不同色彩叠加在一起,其集成结果近似于中性灰色。集成灰的方法具有快速和简便的特点,几乎所有彩扩机都采用这种负片评定方法。
目前国内彩扩机使用的彩色标准底片彩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各彩色胶卷生产厂商拍摄制做的,比如柯达、富士、乐凯等公司。而且是在严格的拍摄条件下曝光,并在各自标准工艺条件下冲洗出来,然后销售或赠送到各彩扩店使用。应该说这种标准片是很准确的,但在国内绝大多数彩扩店调机过程中确不好用,只能在调整扩印机斜率时作为参考。(其实调整斜率也不是很准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上述标准底片的本身,而是我们国内大多数彩扩机的冲洗条件与标准冲洗参数有较大的偏差,甚至有很大的偏差。而且主要取决于冲卷机的偏差,要想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各彩扩店应严格执行标准的冲洗工艺和采用严格的品控手段。但绝大多数彩扩店很难做到。其原因如下其一、我们都知道现代彩色加工方法已发展到高温、快速、无水、低毒、少排放和少污染阶段。由柯达公司首推的C-41、C-41B、C-41RA的冲卷工艺和RA-4的冲纸工艺,尽管其药液配方保密,但国内外其它公司生产的冲药也都采用上述工艺标准而向其靠拢。如富士、乐凯等公司,而不同品牌的药液冲洗结果虽有一定的偏差,但这种偏差并不大,同时各厂商也制定了严格的冲洗工艺标准。如物理条件的控制、药液化学成份的监控、感光监测等。要想严格执行上述标准需要药液生产厂商与各彩扩店紧密配合,双方共同投入相应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材料,由彩扩店技术人员每天都做重复的检测工作和相应的纠偏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冲扩设备的冲洗条件在标准要求范围之内、要做到这点,无论对厂商还是对彩扩店来说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二、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各彩扩店使用的设备情况也较复杂。其中有少量的进口较先进的机型,但大多是进口二手设备在超期服役,同时也有大量的国产新旧设备在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说国内大多数彩扩店的冲洗条件与药液生产商制定的标准都有较大甚至很大的偏差,而且要想纠正过来又很难。
国内彩扩店目前使用标准片的另一个来源是各彩扩店自己拍摄的,是在较正常的日光或人造光源照明条件下拍摄灰板,人物或其它景物。然后由各自的冲卷机冲洗后供调机使用。效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勉强可用。其原因是由于拍摄条件很难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
现有彩色标准底片的拍摄方法一般都是拍摄灰板、实物或人像。也就是说胶片感受的是由物体反射回来的光。这种方法容易受到由于光源、被摄物体固有偏色及拍摄环境反光所造成的偏色影响。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使用方法及制作装置。
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制作装置,包括混光筒、进光筒、闪光灯、色温表、测光表。混光筒和进光筒均由内贴反光膜的不透光材料围成,混光筒与进光筒的上部相联通,形成光路通道,该光路通道上设有一纵向插入式光圈,进光筒的中部水平插设有一滤色片组,滤色片组下方的进光口处装设有一电子闪光灯,电子闪光灯与一稳压电源连接,提供稳定的光源。混光筒的中部水平设置有一漫射板,其底部水平设置有一透射灰板,其底部边缘向下延设有一锥形筒,锥形筒的下端口装设有照相机。
上述混光筒和进光筒内可分别装设一个或多个反光板。
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使用方法是采用透射光拍摄曝光后的胶片在末经冲洗前,提供给客户自选冲洗后,供调机使用。所以要求其冲卷机冲洗条件相对稳定,不论与标准工艺有无偏差,还是有较大的偏差,只要是相对稳定就可正常使用。由于使用中的正常磨损及冲洗条件的改变(如更换不同品牌的药液、换机型、改变冲洗条件、参数等)而造成调机不准时,可考虑更换新的标准底片,更换周期不易过长,一般为3-6个月。
本发明由于是在封闭的光路中,由透色灰板透射出色温为5500K的光线拍摄而成,因而可避免因拍摄物固有偏色及拍摄环境反光所造成的偏色影响。另外,本发明的彩色标准底片,曝光后并不冲洗,而由各彩扩店自己冲洗,因而可适应彩扩店不同的冲洗条件,满足各自的调和需要。


图1为本发明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制作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制作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制作装置,主要由贴反光膜的不透光材料围成封闭的混光筒1和进光筒2,混光筒1和进光筒2的上中相连通,且为一整体结构,混光筒1与进光筒2之间的光路通道上给向插入有一插入式光圈3,混光筒1的中部水平固定一漫射板4,其底部水平固定一透色灰板5,其底部边缘向下延伸收缩形成锥形筒6,锥形筒6的下端口安装一照相机7,混光筒1内的底部装设有色温传感器8和测光传感器9,其外部分别安装有色温表10和测光表11,色温表10和测光表11分别通过导线与混光筒内相应的色温传感器8和测光传感器9相连接。进光筒2的中部水平插装一滤色片组12,其底部安装有一闪光灯13,闪光灯13通过导线与一稳压电源14相连接。
用该装置采用透射光拍摄曝光后的胶片,由各扩印店自行冲洗及使用。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光筒1内的顶部安装有二个反光板15,进光筒2内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反光板15。
权利要求
1.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制作装置,包括混光筒(1)、进光筒(2)、闪光灯(13)、色温表(10)、测光表(11);混光筒(1)和进光筒(2)均由内贴反光膜的不透光材料围成,其特征是混光筒(1)与进光筒(2)的上部相联通,形成光路通道,该光路通道上设有一纵向插入式光圈(3),进光筒(2)的中部水平插设有一光源校正滤色片组(12),光源校正滤色片组(12)下方的进光口处装设有一与稳压电源(14)连接的电子闪光灯(13);混光筒(1)的中部水平设置有一漫射板(4),其底部水平设置有一透射灰板(5),其底部边缘向下延设有一锥形筒(6),锥形筒(6)的下端口处装设有照相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在混光筒(1)和进光筒(2)内分别装设有多个反光板(15)。
3.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透射光拍摄曝光后的胶片,在未经冲洗前提供给客户,由客户自行冲洗后,供调机使用。
全文摘要
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制作装置,是由不透光材料围成混光筒和进光筒,其要点是混光筒与进光筒的上部相联通,形成光路通道,该光路通道上设有一纵向插入式光圈,进光筒的中部水平插设有一光源校正滤色片组,光源校正滤色片组下方的进光口处装设有一与稳压电源连接的电子闪光灯;混光筒的中部水平设置有一漫射板,其底部水平设置有一透射灰板,其底部边缘向下延设有一锥形筒,锥形筒的下端口处装设有照相机。后冲洗式彩色标准底片的使用方法是采用透射光拍摄曝光后的胶片,在未经冲洗前提供给客户,由客户自行冲洗后,供调机使用。由于本发明的彩色标准底片由各彩扩店自己冲洗,因而可适应彩扩店不同的冲洗条件,满足各自的调和要求。
文档编号G03B27/72GK1365022SQ0210914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5日
发明者许乃学 申请人:许乃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