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20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和相关技术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指的是利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至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字处理机等。
处理盒指的是集成地设有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和电子照相感光鼓,且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盒。它还指集成地设有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和电子照相感光鼓中的至少一种装置,且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盒,或者指集成地设有最低限度的显影装置、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盒。
采用电子照相成像工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也使用处理盒系统,其中在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中的处理盒中集成地设有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单个或多个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这种系统能使用户维护设备而不依靠服务人员,从而彻底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域广泛使用处理盒系统。
在采用处理盒系统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情况下,用户自己更换处理盒。所以,某些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装有显影剂量检测装置,以便告知用户显影剂的剩余量。至于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现有的一种方法是在处理盒内设置多个电极,检测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而估计显影剂的剩余量。
根据处理盒系统,当处理盒插入设备主体中时,在处理盒和设备主体之间必须建立起电连接。所以,处理盒设有电触点(例如,美国专利US6272299)。
根据美国专利US6272299所述,应最佳地设置电触点,以减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尺寸。
本发明正是关于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电触点定位的上述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小的处理盒,以及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该处理盒设有可以通过成像设备主体侧连续检测显影剂剩余量的输入和输出电触点,且其中所述输入和输出电触点位于处理盒的纵向端之一处,从而提高通过成像设备主体侧检测显影剂的剩余量的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小的处理盒,以及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该处理盒的尺寸通过最佳地定位电触点而实现,且所述电触点包括输入和输出电触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各电极沿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纵向方向位于处理盒的一端,从而可以减小成像设备主体侧的高压电路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处理盒,该处理盒包含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对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显影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沿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感光鼓的一纵向端处的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并跨过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处理盒框架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对应于所述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基本实时地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触点在位于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剖面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盖子打开的成像设备顶部的透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清洁单元的透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感光鼓的接地电触点的剖面图,用于示出其结构。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充电偏压电触点的剖面图,用于示出其结构。
图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显影剂量检测电路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保持框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用于示出第一和第三电极是如何连接于所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的。
图9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保持框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用于示出第二电极是如何连接于所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的。


图1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保持框架和显影剂容器的透视图,用于示出在第一至第三电极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之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和显影剂容器是如何互相连接在一起的。
图11是处理盒B的侧视图,用于示出外部电触点的位置。
图12是从下面观察到的处理盒B的透视图。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实施例1)(成像设备的概述)首先,描述可拆卸地安装有如本发明所述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例。图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A的剖面图,图2是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B的剖面图。
成像设备A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7(在下文中称之为感光鼓)。感光鼓7由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8充电,且暴露于从光学装置1发出的、同时被成像信息调制的激光束下,所述光学装置,包含激光二极管、多角镜、透镜、偏转镜等。结果,在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形成与成像信息一致的静电潜像。该潜像通过显影装置显影成显影剂图像,或可见图像。
该显影装置包含显影辊12,作为将显影剂输送到感光鼓7上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以及显影刀片18,作为调节粘附于显影辊12外周面的显影剂量的调节部件。该显影装置还包含用于支持显影辊12和显影刀片18的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用于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框架13。保持所述显影辊12和显影刀片18的所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框架11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显影单元20或显影设备。
所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具有显影室13a。邻接显影室13a的显影剂保持部分14所保持的显影剂通过显影剂输送部件15的转动朝显影室13a内的显影辊12输送。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设有显影剂搅拌部件16,该部件位于显影辊12附近,且可转动地驱动。在显影剂从显影剂保持部分14送出之后,显影剂搅拌部件16使显影室13a内的显影剂循环流动。显影剂是磁性的,且显影辊12含有固定磁体17。所以,显影剂粘附到显影辊12的外周面上。
随着显影辊12的转动而输送显影剂,同时通过显影刀片18摩擦充电。结果,在显影辊12的外周面上形成预定厚度的显影剂层,且输送到感光鼓7的显影区域。在显影区域,显影剂转移到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对应于潜像的区域上,而在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形成显影图像。显影辊12连接于成像设备A的主体的显影偏压电路。通常,AC和DC电压组合形成的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辊12上。
此时,与上述显影剂图像的形成同步,已经放置在供纸盒3a内的记录介质2通过拾取辊3b和输送辊对3c、3d和3e输送到转印工位。在转印工位内,设有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4。当电压施加到转印辊4上时,感光鼓7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
在接受了显影剂图之后,记录介质2通过输送引导件3f输送到定影装置5。定影装置5设有驱动辊5c和含有加热器5a的定影辊5b。当已经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2经过定影装置5时,通过定影装置5将热和压力施加到记录介质2及其显影剂图像上。结果,显影剂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2上。
此后,记录介质2通过排出辊对3g和3h继续输送,然后经倒转路径3j排入传送托盘6。该传送托盘6形成所述成像设备A的顶面的一部分。顺便提及的是,可以转动一可转动的挡板3k以排出记录介质2,而不使记录介质2经过倒转路径3j。在该实施例中,上述拾取辊3b、输送辊对3c、3d和3e、输送引导件3f和排出辊对3g和3h一起构成输送装置。
在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辊4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保留在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颗粒被清洁装置9去除,使感光鼓7为下一成像转动循环作准备。清洁装置9设有弹性清洁刀片9a,该刀片接触感光鼓7的外周面,刮去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保留的显影剂颗粒。被去除的显影剂颗粒收集在被去除的显影剂储存仓9b内。
(处理盒的描述)参照图2,在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B包含设有显影装置的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保持框架11。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保持框架11互相焊接在一起,形成显影单元20(显影设备)。显影剂保持框架11包含显影剂保持部分14和显影剂出口47,显影剂保持部分14内的显影剂通过该出口供应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在显影剂保持部分14内,转动地支撑着显影剂输送部件15。显影剂出口47由显影剂密封件48保持密封,直到处理盒B第一次使用;换言之,当第一次使用处理盒B时,由用户拉出显影剂密封件48,以便使显影剂可以供应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支撑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辊12和显影刀片18。
感光鼓保持框架21支撑清洁装置9比如清洁刀片9a等、感光鼓7和充电辊8,它们构成清洁单元19。
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19整体地连接成处理盒B。
下面参照图3,描述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主体,或将处理盒B从成像设备主体卸下的方法。
图3是成像设备A的透视图,其中盖子35是打开的。成像设备A设有左右导轨26L和26R(26R未示出),它们分别在成像设备A的左右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处理盒B插入的方向向下倾斜。成像设备A还设有左右定位槽26bL和26bR(26bR未示出)。当绕铰链35a(见图1)转动而打开盖子35时,露出这些导轨26L和26R和定位槽26bL和26bR。比较起来,处理盒B设有其轴线与感光鼓7的轴线对齐的左右圆柱形引导件。还设有左右定位引导件,它们是长、窄形的,且沿处理盒B插入设备主体的方向一对一地位于圆柱形引导件之后。为了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中,首先,处理盒B的左右圆柱形引导件与处理盒B的左右定位引导件插入导轨26L和26R中,然后,圆柱形引导件配合在成像设备主体A的对应的定位槽26bL和26bR中。
相反,为了从成像设备主体A中卸下处理盒B,反向进行上述处理盒的安装步骤;然后将处理盒B沿导轨26L和26R拉出。
(清洁单元的描述)感光鼓7、充电辊8、清洁装置等整体地连接于感光鼓保持框架21,而构成清洁单元19。
图4是从下面观察到的清洁单元19的透视图。从图中明显看出,除上述各部件之外,感光鼓保持框架21还设有一组电触点。更准确地说,它设有(1)圆柱形引导件21aL(在下文中当它指接地触点时将用参考标记40来表示),作为连接于感光鼓7而使感光鼓7通过成像设备主体A接地的接地触点;(2)连接于充电辊轴用于给充电辊8施加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28a。
参照图5,接地触点40是由导电物质制成的法兰41的一整体部分。法兰41还设有鼓轴27,该鼓轴也是法兰41的一整体部分,且其轴线与接地触点40的中心对准。而且,感光鼓7包含鼓筒7a和接触鼓筒7a的接地板7b。因此,感光鼓7通过使接地板7b直接压在鼓轴27上而保持接地。
下面参照图6,充电偏压电触点28a与充电辊8的充电辊轴8a通过接触充电辊轴8a的复合弹簧8b实现电接触。该弹簧8b包含螺旋弹簧部分8b1和直丝弹簧部分8b2。充电偏压电接触部件28具有充电偏压电触点28a和弹簧座28b。因此,通过充电偏压电触点28a而从设备主体接收的充电偏压,经弹簧座28b、螺旋弹簧部分8b1和直丝弹簧部分8b2施加到充电辊8上。充电辊轴承8c安装在鼓保持框架21的导向槽21b内。充电偏压电触点28a以当处理盒B位于成像设备主体A内时面向下的方式连接于鼓保持框架21。
沿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上述两个电触点(接地触点40和充电偏压接触部件28)位于处理盒B的同一端。
(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B设有显影剂量检测装置,随着显影剂的消耗,该装置连续检测显影剂室13a内的显影剂的剩余量。
参照图2,在该实施例中,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81、82和83,它们构成该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的测量电极。这些电极与显影辊12平行放置。更准确地说,第一电极81接近且平行于显影辊12,而第三电极83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底部。第一和第三电极81和83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内互相连接,因此电位相等。
第二电极82比第一电极81更接近显影剂保持框架11,且位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上部,与第一电极81相对。采用这种结构布置,当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81或第二电极82时,在电极之间感应产生静电,该静电量由位于成像设备主体A一侧的检测电路测量,从而检测处理盒B中剩余的显影剂量。
更准确地说,当显影剂进入电极之间时,在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因此,电极之间的显影剂量可以通过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电极82用作施加电压的输入电极,而第一和第三电极81和83用作输出电极。
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81、82和83位于在通过显影剂保持框架11内的显影剂输送部件15朝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输送之后,显影剂进入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位置。当在处理盒B内有足够量的显影剂时,显影剂被显影剂输送部件15推入电极包围的空间,因此,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值保持为高电平。随着处理盒B的连续使用,其中的显影剂连续消耗,而电极之间的显影剂量逐渐减小,从而减小了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因此,根据电极之间静电电容的降低,可以连续检测显影剂的剩余量。
在该实施例中,施加到显影辊12上的显影偏压用作输入电压,检测显影辊12和第一电极81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处理盒B内没有剩余显影剂的状态。换言之,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能连续检测显影剂量。
(检测电路的描述)图7是在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内的显影剂量检测电路的示例图。
显影剂量检测电路200包含检测部分80、显影偏压电路201、控制电路202,和放大电路204。检测部分80由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81、82和83以及显影辊12构成。该检测部分感应产生用作检测显影剂量的静电电容。检测部分80位于处理盒B一侧上。
比较而言,显影偏压电路201、控制电路202和放大电路204在成像设备主体A一侧。
处理盒B设有与显影辊12电接触的显影偏压电接触部件22,而成像设备主体A设有与显影偏压电路201接触的电触点103。当处理盒B插入成像设备主体A中时,显影偏压电接触部件22的显影偏压电触点22a和成像设备主体A一侧的电触点103互相电接触。显影偏压从成像设备主体A的显影偏压电路201通过电触点103和显影偏压电触点22a施加到显影辊12上。
而且,处理盒B设有输出电触点23a和输入电触点29a,它们构成在处理盒B和成像设备A之间形成电连接的电触点。沿处理盒B的长度方向,这些触点23a和29a位于处理盒B的端壁之一上,且当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主体A中时,接触位于成像设备A一侧的电触点30和31。
检测部分80的静电电容Ca是第二和第一电极82和81之间的静电电容与第二和第三电极82和83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复合。它随着显影剂量变化。
对于检测部分80,位于输入侧的作为阻抗元件的电极,即在该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极82,通过显影偏压电触点22连接于显影偏压电路201和控制电路202,它们构成显影偏压施加装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电极82是输入电极,且经成像设备主体A的输入电触点29a和电触点30连接于显影偏压电路201。它还经成像设备主体A的供电部件36连接于控制电路202。
检测部分80的其他电极,或输出电极,即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三电极81和83,经输出电触点23a和设备主体的电触点31,以及成像设备主体A的供电部件37连接于控制电路202。
控制电路202具有在成像设备主体A上的参考电容元件Cb,该元件连接于显影偏压电路201。该参考电容元件Cb使用从显影偏压电路201供应的AC电流I1以建立用于检测显影剂量的参考电压V1。在控制电路202中,供应到参考电容元件Cb的AC电流I1被变阻器VR1分割,产生AC电流I1’,该变阻器通过将被电阻R2减小的电压V2加到由电阻R3和R4建立的电压V3上而用于建立参考电压V1。
放大电路204具有用于计算电压差的比较器;施加给检测部分80的AC电流I2输入到放大电路204,且作为显影剂量的检测值V4(V1-I2 R5)输出。该输出值用作剩余显影剂量的检测值。如上所述检测的剩余显影剂量的信息通过成像设备主体A设置的显示器(未示出)报告给用户。
就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来说,连续检测处理盒B中的显影剂剩余量,且可以根据显影剂剩余量的信息显示显影剂的消耗量。所以,可以提示用户准备全新的处理盒。而且,根据在成像设备主体A的处理盒B内没有显影剂的检测信息,可以提示用户更换处理盒。
(电极连接结构的描述)下面参照图8和9,描述将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81、82和83连接于显影设备构件的结构。包含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81、82和83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第一和第二电极81和82之间空间的静电电容,以及第三和第二电极83和82之间空间的静电电容而检测显影剂量。所以,每一电极的定位精度非常重要。而且,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的目的之一是当由于显影剂用尽而开始形成具有意外白点的图像时精确检测。因此,每一电极应当接近接触显影剂直到显影剂完全用尽的显影辊12放置。这就是为什么本实施例中电极81、82和83连接于显影框架,即,如图8和9所示的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
(第一和第三电极)图8是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透视图,用于示出第一和第三电极81和83是如何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如图所示,第一电极81相对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通过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电极连接面13b上的定位突起13c精确地定位,且利用双面胶条粘贴于表面13b上。第一电极81的纵向端之一设有臂部分81a,而臂部分81a的端部被部分切除并向上弯曲,形成装入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槽13d中的部分81b。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槽13d附近,设有侧孔13e,该孔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内侧延伸至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外侧,且其位置对应于向上弯曲部分81b的孔81c。
第三电极83是一片薄板。第三电极83的纵向端一对一地设有臂部分83a和83b,它们实际上垂直于第三电极83在两臂部分83a和83b之间的主要部分。臂部分83a和83b分别设有定位孔83e和83f,定位突起13k一对一地装入其中。臂部分83a的端部被切开而向上弯曲,形成实际上垂直于臂部分83a的主要部分以及第三电极83的主要部分的部分83c。第三电极83的臂部分83a的所述向上弯曲的部分83c与第一电极81的向上弯曲部分81b形状相同。为了将第三电极83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首先,将定位突起13k一对一地穿过臂部分83a和83b的定位孔83e和83f,使臂部分83a和83b分别与电极连接面13i和13j接触,然后利用螺钉固定。
在上述过程中,具有向上弯曲部分83c的臂部分83a的端部装入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槽13d中。所述向上弯曲部分83c设有孔83d,当第三电极83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时该孔位于向上弯曲部分81b的附近且与之平行。
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侧孔13e在形状和尺寸上与弹性密封件24匹配,以便容纳所述弹性密封件24,该密封件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外侧压入侧孔13e中。在将弹性密封件24插入侧孔13e之后,由一根圆柱形棒形成的U形电极25插入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侧孔13e内,更精确地说是弹性密封件24的孔内,然后,插入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内的孔81c和83d中。结果,第一电极81、第三电极83和电极25形成电连接。
(第二电极)图9是示出第二电极如何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图。如图9所示,第二电极82由一片薄板制成,且沿垂直于处理盒B长度方向的方向垂直地弯曲。它具有一对臂部分82a,一对一地位于其纵向端。第二电极82的每一臂部分82a设有定位孔82b和螺纹孔82c,其中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定位突起13h装入定位孔82b中。
为了将第二电极82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首先,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突起13h装入第二电极82的相应定位孔82b中,从而相对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精确地定位第二电极82,然后,一对小螺钉穿过对应的螺纹孔82c,旋入具有内螺纹的对应孔13q中,而将第二电极82固定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上。在这一过程中,小螺钉之一(在图9中旋在前侧)穿过板电极32的螺纹孔32c,当第二电极82固定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时,使板电极32接触第二电极82。板电极32形成用于第二电极82的外部电连接。为了防止第二电极82的存在干涉第一电极81的连接过程,希望在第一电极81连接之后再连接第二电极82。
此后,如图9所示,支架90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纵向端之一,其中该支架利用插入的轴承转动地支撑显影辊12(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保持框架11通过超声波焊连接在一起之后将显影辊12放在支架90中,这将随后描述)。用于使成像设备与处理盒B电接触的板输出电极23和用于给显影辊12供应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接触部件22连接于支架90上。
在支架90的方形孔90a中,板电极23的一部分装入其中,该部分构成使成像设备A与处理盒B电接触的输出电触点23a。输出板电极23具有接触部分23b。当支架90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时,接触部分23b接触圆柱形电极25,使输出电触点23a与第一和第三电极81和83电接触。
显影偏压接触部件22连接于支架90,实现成像设备A和显影辊12之间的电连接。显影偏压接触部件22设有显影偏压电触点22a和接触部分22b。当支架90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时,接触部分22b接触连接于显影辊12的套筒电极12a,与套筒电极12a电连接。
如上所述,在电势大小上第二电极82与第一和第三电极81和83不同。因此,如果第二电极82以与第一电极81或第三电极83相对的方式放置,那么在它们之间感应产生静电。对于供电电极来说也是这样的。换言之,即使用于第二电极82的供电板电极以与第一电极81和/或第三电极83相对的方式放置,在供电板电极和第一电极和/或第三电极83之间也感应产生静电,从而降低了检测剩余显影剂量的精度。顺便提及的是,供电板电极指的是其唯一功能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传导电力的板电极。因为板电极32是用于第二电极82的供电板电极,所以它以不与用于第一和第三电极81和83的供电板电极23相对的方式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通往显影剂保持框架11。
下面参照附图10,描述用于使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与具有显影剂存储部分14的显影剂保持装置11保持连接的结构。图10是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保持装置11的透视图,用于示出在第一至第三电极81、82和83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之后,这两个框架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如图10所示,用于密封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显影剂供应开口的显影剂密封件48连接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表面上,其中显影剂保持框架11通过该表面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上(在图中该密封件以虚线示出,因为它连接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隐藏侧)。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表面设有肋13f和13g,其中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通过该表面连接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所述肋装入显影剂保持框架11上的槽(未示出)中。肋13f和13g分别位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显影剂供应开口顶部和底部边缘附近,且沿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每一肋13f和13g的顶面设有用于超声波焊接的三角形肋。
密封部件38和39粘贴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纵向端,以防止显影剂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保持框架11之间泄漏。而且,为了防止显影剂从用于给显影剂保持框架11传导电力的供电板电极32附近泄漏,密封部件46以包围板电极32的接触部分26a的方式粘贴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上。顺便提及的是,密封部件38、39和46由弹性的海绵物质制成。
在将各部件放入显影剂保持框架11和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中之后,给两框架施加超声波振荡,同时将它们互相压在一起,使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的肋13f和13g装入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对应槽中。因此,肋13f和13g的上述三角形顶肋被超声波振荡熔融,焊接到所述槽的底部;换言之,显影剂保持框架11和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互相焊接在一起。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供电板电极29连接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板电极29设有用于与成像设备主体A形成连接的输入电触点29a,和用于与板电极32形成连接的接触部分29b。板电极29连接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外部,其接触部分29b以扣紧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凸缘11a的纵向端部且与接触部分32a相对的方式定位。而且,板电极29沿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凸缘11a的外侧延伸,且沿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纵向方向从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纵向端面突出的接榫11b装入板电极29的孔中,而将板电极29固定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上。板电极29的输入接触部分29b弯曲,使其与显影剂保持框架11的接触座11c一致。输入电触点29a的形成实际电触点的表面类似于输出电触点23a,沿处理盒B的纵向方向面向外。
当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保持框架11互相连接在一起时,板电极29和板电极32之间的电连接通过接触部分29b和接触部分32a之间的彼此物理接触而实现,从而互相形成电连接。板电极29这样放置,即,使电极29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实际上垂直于第三电极83的臂部分83a的平面,防止电极29的主要部分的表面面对第三电极83的臂部分83a的表面。换言之,作出最大的努力以便在板电极29和臂部分83a之间不会感应产生静电。板电极23和29也使它们的表面不互相相对地定位。而且,两板电极29和23分别位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一侧和显影剂保持框架11一侧,防止两电极29和23之间感应产生静电。
换言之,就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B来说,供电板电极32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避免电压施加侧的板电极29和电力输出侧的板电极连接于同一框架上。所以,在板电极29和23之间不会感应静电,从而防止剩余显影剂量的检测精度降低。
参照图12和13,在上述处理盒的组装过程之后,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的输出和输入电触点23a和29a彼此接近地连接于处理盒B上,且被位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保持框架11之间的显影剂密封件隔开。显影偏压电触点22的外部电接触部分22a位于处理盒B的底面上。而且,接地电触点40和充电偏压电触点28分别位于清洁单元19的侧面和底面上。
参照图3,成像设备A具有电触点30和31,它们分别与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的输入和输出电触点29a和23a接触。电触点30和31连接于电触点支架42,形成电触点单元43,该单元连接于成像设备主体A的框架上。成像设备A还具有与处理盒B的显影偏压电触点22a和充电偏压电触点28a形成接触的电触点103和44。电触点103和44从成像设备A的底壁的内表面向上伸出。而且,成像设备A具有接地的电接触部件45,该接触部件与接地电触点40接触,且以与导轨26L的定位槽26bL(鼓轴27装入其中)对齐的方式沿处理盒B的纵向方向连接于成像设备主体A的侧壁的内表面。接地的电接触部件45通过设备主体的底架接地。
当处理盒B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插入成像设备主体A时,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的输入和输出电触点23a和29a分别与成像设备主体A的侧壁之一的内表面上的电触点30和31物理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而且,显影偏压电触点22a和充电偏压电触点28a与从成像设备主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突出的电触点103和44物理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而且,接地的电触点40与设备主体一侧的接地接触部件物理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图5)。
处理盒的上述结构可以归纳如下。
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A的主体中的处理盒B包含电子照相感光鼓7;用于给电子照相感光鼓7充电的充电辊8;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鼓7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12;沿显影辊12的纵向方向沿显影辊12延伸的输入电极82;沿显影辊12的纵向方向沿显影辊12延伸的输出电极81;接地的电触点40,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内时用于保持感光鼓7与设备主体的接地,且沿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从处理盒框架50的一端露出,其中心与感光鼓7的轴线重合;充电偏压电触点28a,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内时用于接收来自设备主体的充电偏压,并将接收的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辊8,且沿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以面向下的方式从处理盒框架50的一端露出;
显影偏压电触点22a,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内时用于接收来自设备主体的显影偏压,并将接收的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辊12,且沿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以面向下的方式从处理盒框架50的一端露出,该触点沿垂直于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感光鼓7与充电偏压触点28a相对;输入电触点29a,该触点用于接收来自设备主体的输入偏压,并将接收的输入偏压施加到输入电极82,且该触点沿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从处理盒50的端壁之一露出;输出电触点23a,该触点用于将反映输入电极82和输出电极81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显影辊12和输出电极81之间的静电容量的输出数值传递到设备主体,以便使设备主体连续地检测处理盒B内剩余的显影剂量,且该触点沿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从处理盒框架50的端壁之一露出。
AC偏压经输入电极29a施加到输入电极82上。
处理盒框架50包含显影剂保持框架11、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和鼓保持框架21,其中显影剂保持框架11具有用于保持显影辊12显影静电潜像所使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部分14,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用于支撑显影辊12,鼓保持框架21用于支撑感光鼓7和充电辊8。输入电极触点29a连接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输出电触点23a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
处理盒B具有显影剂供应开口47,用于将显影剂保持部分14内的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12。输入电触点29a位于密封显影剂供应开口47的显影剂密封件48的拉出路径的一侧上,而输出电触点23a位于另一侧上。
输入电极82连接于显影剂保持框架11,而输出电极81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上。
接地电触点40和充电偏压电触点28a连接于鼓保持框架21上,而显影偏压电触点22a连接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3上。
显影偏压电触点22a还用于接收施加到显影辊12上的显影偏压,以便检测反映显影辊12和输出电极81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输出电触点23a和输入电触点29a沿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彼此接近地位于处理盒B的同一端。所以,连接于成像设备主体A的电触点单元43可以减小尺寸,从而可以减小成像设备主体A的尺寸和成本。
充电偏压电触点28a、显影偏压电触点22a、接地电触点40、输入电触点29a和输出电触点23a都位于处理盒B的同一纵向端上。所以,可以减小用于连接成像设备主体的高压电路和处理盒B而必须的布线距离,从而可以减小成像设备A的尺寸和成本。
此外,可以减小供电部件36和37连接电触点单元48和显影剂量检测电路200而必须布线的距离。所以,可以避免由于供电部件之间的静电电容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显影剂量检测精度降低的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输出电触点23a和输入电触点29a沿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彼此接近地位于处理盒B的同一端。所以,位于成像设备主体A一侧的与电触点23a和29a一致的电触点单元43可以减小尺寸,从而可以降低成像设备A的尺寸和成本。
此外,充电偏压电触点28a、显影偏压电触点22a、接地电触点40、输入电触点29a和输出电触点23a都位于处理盒B的同一纵向端。所以,可以减小连接成像设备主体的高压电路和处理盒B而必须的布线距离,从而可以减小成像设备A的尺寸和成本。
此外,可以减小供电部件36和37连接电触点单元48和显影剂量检测电路200而必须的布线距离。所以,可以避免由于供电部件之间的静电电容的不稳定性而导致显影剂量检测精度降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处理盒的各电触点都可以最佳地定位,从而可以减小处理盒的尺寸。
虽然已经参照所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细节,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出于改进的目的或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改进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处理盒,包含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上时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处理盒框架的一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处理盒框架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实时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输入电触点给所述输入电极供应AC偏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框架包括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还包含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和所述输出触点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应开口的显影剂密封件的拉出路径并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极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所述输出电极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触点和所述充电偏压触点位于所述鼓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偏压触点还用于从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以检测对应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8.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有处理盒,所述成像设备包含(a)主体接地触点;(b)主体显影偏压触点;(c)主体充电偏压触点;(d)主体输入电触点;(e)主体输出电触点;(f)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上时用于与所述主体接地触点形成电连接而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处理盒框架的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与所述主体充电偏压触点形成电连接而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与所述主体显影偏压触点形成电连接而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对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与所述主体输入电触点形成电连接而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处理盒框架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与所述主体输出触点形成电连接而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充分实时地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附近的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
9.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的处理盒,包含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上时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实时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其中所述处理盒框架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所述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还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以检测对应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输入电触点给所述输入电极供应AC偏压。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框架包括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所述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还包含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和所述输出电触点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应开口的显影剂密封件的拉出路径并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极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所述输出电极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触点和所述充电偏压触点位于所述鼓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上。
15.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有处理盒,所述成像设备包含(a)主体接地触点;(b)主体显影偏压触点;(c)主体充电偏压触点;(d)主体输入电触点;(e)主体输出电触点;(f)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上时用于与所述设备主体接地触点电连接、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以便与所述主体充电偏压触点电连接,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显影偏压触点电连接、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设备主体输入电触点电连接、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输出电触点电连接、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电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实时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其中所述处理盒框架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一个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还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以检测对应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16.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的处理盒,包含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上时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电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实时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其中所述处理盒框架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处理盒还包含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和所述输出电触点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应开口的显影剂密封件的拉出路径并列,所述输入电极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所述输出电极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接地触点和所述充电偏压触点位于所述鼓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还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以检测对应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输入电触点给所述输入电极供应AC偏压。
18.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有处理盒,所述成像设备包含(a)主体接地触点;(b)主体显影偏压触点;(c)主体充电偏压触点;(d)主体输入电触点;(e)主体输出电触点;(f)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接地触点电连接、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充电偏压触点电连接、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显影偏压触点电连接、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输入电触点电连接、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输出触点电连接、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设备主体的输出电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实时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附近的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其中所述处理盒框架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处理盒还包含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和所述输出电触点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应开口的显影剂密封件的拉出路径并列,所述输入电极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所述输出电极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接地触点和所述充电偏压触点位于所述鼓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还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以检测对应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19.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的处理盒,包含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电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实时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其中从所述输入电触点给所述输入电极供应AC偏压,所述处理盒框架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处理盒还包含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和所述输出电触点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应开口的显影剂密封件的拉出路径并列,所述输入电极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所述输出电极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接地触点和所述充电偏压触点位于所述鼓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还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以检测对应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20.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有处理盒,所述成像设备包含(a)主体接地触点;(b)主体显影偏压触点;(c)主体充电偏压触点;(d)主体输入电触点;(e)主体输出电触点;(f)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入电极;沿所述显影辊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输出电极;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接地触点电连接、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接地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在位于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且跨过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充电偏压触点电连接、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充电辊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显影偏压触点电连接、用于从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所述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输入电触点电连接、用于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输入电极的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所述输入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时与所述主体输出触点电连接、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所述设备主体的输出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以便通过所述设备主体实时检测所述处理盒内的显影剂剩余量,所述输出电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的一个端面处露出,其中从所述输入电触点给所述输入电极供应AC偏压,所述处理盒框架含有用于容纳所述显影辊所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框架,支撑所述感光鼓和充电辊的鼓框架,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且所述输出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处理盒还包含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其中所述输入电触点和所述输出触点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应开口的显影剂密封件的拉出路径并列,所述输入电极位于所述显影剂框架上,所述输出电极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接地触点和所述充电偏压触点位于所述鼓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位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上,所述显影偏压触点还用于从设备主体接收将施加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以检测对应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值。
全文摘要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的处理盒,其中接地触点在位于感光鼓的一纵向端处的处理盒框架的端面处露出,并与感光鼓的轴线相交;从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在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从设备主体接收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在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露出并面向下,且显影偏压触点位于与充电偏压触点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感光鼓相对于与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夹在上述触点之间;从设备主体接收输入偏压的输入电触点在感光鼓的一纵向端附近的一个处理盒框架端面处露出;用于将输出数据输送到设备主体的输出触点,所述输出数据根据与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以及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输出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对应的值而产生,所述输出触点在所述感光鼓的纵向端附近的处理盒框架的端面处露出。
文档编号G03G15/08GK1387096SQ02141008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9日
发明者小熊彻, 唐镰俊之, 横井昭佳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