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02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背盖装置,尤指一种被动型显示器(passive display)的背盖装置。
(2)背景技术随着制造技术的日益进步,被动型显示器(passive display)已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而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尤其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例如薄膜液晶显示器TFT-LCD)已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被动型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场来改变液晶的排列状态,使得通过液晶的光线产生线路改变的现象,进而达到明暗变化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1,它是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一单元电路方块示意图,其中薄膜晶体管11是受扫描线电压Vs的控制而于导通状态及关闭状态间切换。而数据线电压Vd则于薄膜晶体管11处于导通状态时被加诸于液晶12两侧的像素电极131、共同电极132之间,用以改变该液晶12的排列状态,进而控制该液晶12的透光程度,使得背面光源14所发出的光线到达观看者眼中的强度产生变化,用以获得明暗变化的显示效果,而储存电容15则用以加强元件的特性。
由上述说明可知,液晶显示器的像素本身并无法发光,而传送至观看者的光线是完全由背面光源所发出,因此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品质与亮度亦受背面光源的效能所影响。
请参阅图2,它为习用液晶显示器的背盖装置与内部光源设置的构造示意图。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一显示器面板(未图示)、一导光板21、一第一反射性材质22、一背盖23,一灯管罩24、一第二反射性材质25与灯管26等。其中,该导光板21是用以导引该灯管26所发射出的光线,而该第一反射性材质22是平放设置于背盖23与导光板21之间,用以反射灯管26所发出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面板。此外,该背盖23与该显示器面板相配合以提供一内部空间以容置与固定该等灯管26于其内。而该第二反射性材质25是设置于该灯管罩24的内表面上,是用以反射灯管26所发出的光线至导光板21,并藉由第一反射性材质22的作用将光线反射至液晶显示器面板。然而,一般的灯管于发光时会产生高热,而高热又会影响到灯管的亮度。由于灯管罩的面积较小,散热不易,因此,若使用越多灯管26则其温度效应将会使得灯管的效能(亦即亮度)降低。虽然,习知技术中亦有将图2所述习知技术中的灯管罩24与使用特殊材质的第二反射性物质25结合为一,或直接将灯管罩24作表面处理以得到较大的反射率,然而此种方式的制造成本甚高且不实用。此外,习知技术中所使用的背盖23一般多为塑胶背板或铝板,但仅与灯管罩24有些微接触,因此散热不易以致影响灯管效能。这样,就需要克服此缺点而提出一有别于现今的形式,且更适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一背盖装置。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背盖装置,可于使用固定数量的灯管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其亮度,并提升灯管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以应用于一被动型显示器;其中,该被动型显示器具有至少一发光光源,设置于该被动型显示器的背面,用以提供该被动型显示器进行显示动作时所需的光线;该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包括一第一反射性材质,用以反射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射出的该光线;一背盖兼灯管罩,固定连接至该被动型显示器的背面,用以将该至少一发光光源定位并包覆其中,且它具有一第一内表面部分,可用以设置该第一反射性材质于其上;以及一导光板,用以导引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出的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被动型显示器为一液晶显示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液晶显示器为一薄膜液晶显示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发光光源为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灯管为冷阴极萤光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背盖兼灯管罩是由一导热材质所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导热材质为铝或铜质或高散热性的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第一反射性材质是黏贴于该背盖兼灯管罩或与灯管罩结合为一体的该第一内表面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背盖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反射性材质,设置于该背盖兼灯管罩的一第二内表面部分,用以反射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射出的该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第二反射性材质是黏贴于该背盖兼灯管罩的该第二内表面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第二反射性材质是与该第一反射性材质相结合。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4)
图1是为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一单元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2是为习用液晶显示器的背盖装置与内部光源设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背盖装置与内部光源设置的构造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它是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背盖装置与内部光源设置的构造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包括一显示器面板(未图示)、一导光板31、一第一反射性材质32、一背盖兼灯罩33、一第二反射性材质34与灯管35(以冷阴极萤光灯管为佳)等。其中,该导光板31是用以导引该灯管35所发射出的光线,而该第一反射性材质32是设置于该背盖兼灯管罩33的第一内表面部分,可用以反射该灯管35所发出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面板。此外,该背盖兼灯管罩33是与该显示器面板相配合以提供一内部空间以容置与固定该等灯管35于其内。而该第二反射性材质34是设置于该背盖兼灯管罩33的第二内表面部分,可用以反射灯管35所发出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面板。于上述结构中,为求更大的散热面积因而将图2所示的习知技术中的背盖与灯管罩相结合而为一,这样不仅可增加散热效率而提升灯管效能,且更可降低成本。此外,背盖兼灯管罩33的材质可使用导热良好的金属材质例如铝或铜,且该第一与该第二反射性材质32与34亦可分别黏贴于该背盖兼灯管罩的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部分或使两者结合成一体。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背面背盖装置由于是结合背盖与灯管罩,可以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升灯管效率,实具产业的价值。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应用于一被动型显示器,其中该被动型显示器具有至少一发光光源,用以提供该被动型显示器进行显示动作时所需的光线,其特征在于,该背盖装置包括一第一反射性材质,用以反射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射出的该光线;一背盖兼灯管罩,固定连接至该被动型显示器的背面,用以将该至少一发光光源定位并包覆其中,且它具有一第一内表面部分,可用以设置该第一反设性材质于其上;以及一导光板,用以导引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出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被动型显示器为一液晶显示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器为一薄膜液晶显示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光源为灯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管是为冷阴极萤光灯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兼灯管罩是由一导热材质所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材质为铝或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性材质是黏贴于该背盖兼灯管罩的该第一内表面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反射性材质,设置于该背盖兼灯管罩的一第二内表面部分,用以反射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射出的该光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性材质是黏贴于该背盖兼灯管罩的该第二内表面部分。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性材质是与该第一反射性材质相结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可提升灯管效能的背盖装置,应用于一被动型显示器,其中该被动型显示器具有至少一发光光源,用以提供该被动型显示器进行显示动作时所需的光线。本实用新型的背盖装置包括一第一反射性材质,用以反射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射出的光线;一背盖兼灯管罩,固定连接至该被动型显示器的背面,用以将该至少一发光光源定位并包覆其中,且其具有一第一内表面部分,可用以设置该第一反射性材质于其上;以及一导光板,用以导引该至少一发光光源所发出的光线。
文档编号G02F1/13GK2562207SQ02241609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日
发明者何偉成 申请人:晶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