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61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射镜组,应用于数字相机自拍模式下,特别是一种结合于数字相机的观景窗一旁,并减少占用体积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
背景技术
数字相机另一个名称是“数字静态相机”(DSC;Digital StillCamera),用以和数字动态摄影机区别,数字相机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来储存所拍摄到的影像,它利用一个可记录影像的磁盘片或是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等记忆卡,来储存静态影像,为了节省储存媒体所使用的记忆空间,通常数字相机所拍摄的影像都是以压缩文档来储存,常见的JPEG(Joint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业团体)文档格式。拍摄到的相片可通过万用串行总线(USB)及RS-232(Recommended Standard-232)通讯端口或是打印机端口输入计算机当中做影像处理,也可利用打印机打印出,而不需要传统相机冲印的步骤,而且没有安装底片的问题。
一般数字相机为了方便使用者在没有旁人可协助下自行拍照,所以都有提供自拍的功能,然而,自拍最大的盲点就是使用者无法事先预览到所要拍摄的照片,所以拍摄出来的效果不见得会如预期般满意。因此,一些厂商提供了外接式的反射镜(mirror unit),可于自拍时,装设固定于数字相机上方,提供使用者观察拍摄区域的影像,然而这样的设计存在有许多的缺点1.反射镜是额外的附加品,装设上去之后,不仅数字相机的外观大受影响,而且携带不方便(不论是装设或是取下时),又容易损坏。
2.反射镜与取像单元(capture unit)有一段距离,拍摄出的影像会有视差(Parallax)。
3.因为反射镜都装设于数字相机顶端,所以拍摄出来的影像,人物的眼光都注视着反射镜,而非取像单元,所以照片中的人物眼睛都会往上吊,使得照片看起来非常不自然,却又无法有效地校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采用内建式的设计,并利用自拍时并不使用观景窗,这使得在自拍时,反射镜组滑动至观景窗的位置供使用者观看拍摄景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包含有一反射镜、一承载片以及一压板,反射镜的一面为镜面,并装设于承载片上,再由压板将两者夹持固定于数字相机上,且提供承载片以可活动的方式装设于数字相机上,常态下,承载片与反射镜紧邻于数字相机的观景窗,而当数字相机调整至自拍模式下时,承载片与反射镜可相对滑动而阻挡于观景窗,从而提供使用者观看所要拍摄区域的影像,因为反射镜位于观景窗的位置,所以与取像单元(capture unit)的位置相当接近,不会有视差、像差或是眼睛上吊的问题,且因为反射镜组是装设于数字相机内,所以更不会有易于损坏或是难以携带的问题。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图标详细说明如下
图1A、1B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观景窗的部分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射镜组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载片与反射镜的示意图;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反射镜组切换滑动的示意图;及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广角取景的示意图。图中10 数字相机11 观景窗12 固定凸点111 第一容置槽
112 第二容置槽20 反射镜组21 反射镜22 承载片221 第一滑块222 第二滑块223 拨推部23 压板231 第一滑槽232 第二滑槽233 固定孔234 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如图1A、1B所示,巧妙地利用观景窗11于自拍模式下不使用的情况,从而将反射镜组20设计在常态下位于数字相机10的观景窗11的一侧(见图1A),而于自拍模式下,可相对于数字相机10滑动,至阻挡于观景窗11的位置上,从而供使用者观看所欲拍摄的景物,其有效地结合于数字相机10上,而不会额外占用体积。
请参阅图3,反射镜组20包含有反射镜21、承载片22以及压板23,反射镜21一面为镜面,用以提供使用者反射的影像,为了提高所能反射呈现出来的拍摄区域,以凸面镜的效果为佳,而承载片22供反射镜21装设于其上,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卡合、黏合或是夹持等方式,再共同受到压板23的夹持固定于紧邻于数字相机10的观景窗11的位置,当然,压板23的设计仅为增加承载片22以及反射镜21结合于数字相机10的强度,也可以简单地利用滑轨的设计,使得反射镜21与承载片22共同装设于滑轨上,从而可固定于数字相机10,并可相对于数字相机10滑动。
因此,为了增加结合的稳固性同时使得承载片22与反射镜21可相对于数字相机10滑动,压板23上设计有一个以上的固定孔233,利用固定孔233可将压板23固定于数字相机10上,以及压板的孔234套置于数字相机10上对应的固定凸点12,而且压板23上还具有第一滑槽231以及第二滑槽232,第一滑槽231与第二滑槽232向数字相机10的观景窗11一侧延伸,而承载片22结合于压板23一侧具有第一滑块221以及第二滑块222,而且具有一向反侧(也就是向反射镜21一侧)延伸的一拨推部223(见图4),装设于利用第一滑块221以及第二滑块222分别装设于压板23的第一滑槽231以及第二滑槽232上,从而可限制承载片22的滑动方向,仅能沿着第一滑槽231以及第二滑槽232的延伸方向滑动;且拨推部223延伸且外露于数字相机10(见图1A、2A),从而可供使用者来控制反射镜组20的位置;在使用者推承载片22时,很容易造成压板23的动摇,因此通过压板23的孔234套置于固定凸点12上的设计,可让使用者在推动时更为顺畅。
因此,常态下,数字相机10位于正常的拍摄模式下时(见图5A),反射镜组20在紧邻于数字相机10的观景窗11的位置上,并可使得使用者可以正常操作拍摄,当转换为自拍模式时,利用外露的拨推部223将反射镜组20向观景窗11的方向滑动,因为受到第一滑槽231以及第二滑槽232与第一滑块221以及第二滑块222配合的限制,反射镜组20仅能沿着第一滑槽231以及第二滑槽232的延伸方向滑动,最后滑动至阻挡于观景窗11的位置(见图5B),从而可供使用者透过反射镜21来观察到所要拍摄的景物。
且观景窗11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容置槽111以及第二容置槽112,如图1A、2A、2B所示,分别供承载片22的拨推部223于常态下以及自拍模式下容置,而不会影响到观景窗11或是反射镜21的视角,即使是在广角模式下,请参阅图6A、6B,即使增设有反射镜组20,同样也可以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将反射镜组结合于数字相机的观景窗一旁,常态下,紧邻于数字相机的观景窗,而于自拍模式下,可相对滑动至阻挡于数字相机的观景窗,巧妙地利用自拍模式下不用观景窗的时机,将反射镜组滑动至观景窗的位置来供使用者观看拍摄的景物;还具有下列优点利用观景窗的空档来设计,使得常态下以及自拍下,反射镜组不会额外占据太多的体积。
反射镜组与取像单元的距离相当近,不会有视差的问题。
反射镜组与取像单元的距离相当近,不会使拍摄时影像中的人物眼睛上吊,所拍摄的效果较佳。
反射镜组结合于数字相机上,不会破坏外观的整体性。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组可在该数字相机自拍模式下,提供拍摄区域的反射影像,该反射镜组包含有一反射镜,一面为一镜面;及一承载片,可活动地装设于数字相机内,常态下紧邻该数字相机的观景窗,该承载片一侧供该反射镜以镜面朝外装设固定,并在该数字相机自拍模式下时,可利用滑动该承载片带动该反射镜滑动至阻挡于该观景窗的位置,从而通过该反射镜提供拍摄区域的反射影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片具有一外露于该观景窗一侧的拨推部,可通过推动该拨推部带动该承载片及该反射镜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观景窗两侧各具有一容置槽,可供该承载片在常态以及自拍模式下,分别提供该拨推部置放而不阻挡该观景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片利用一滑轨从而以可活动的方式装设于该数字相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组还包含有一压板,用以将该承载片以可活动地方式夹持固定于该数字相机的观景窗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压板具有至少一个滑槽,具有配合于该承载片上的至少一个滑块,通过该滑块设于该滑槽内,使该承载片可受到该滑槽的限制,从而仅能沿该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压板的滑槽向该观景窗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为一凸面镜。
专利摘要一种数字相机自拍用的反射镜组,当提供数字相机自拍时,使用者能通过反射观察到拍摄的景物,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组包含有反射镜以及承载片,反射镜装设于承载片上,反射镜以反射镜的镜面朝外的方式和承载片共同活动地装设于数字相机上,常态下,承载片紧邻于数字相机的观景窗,而当数字相机调整到自拍模式时,可相对滑动至阻挡于观景窗的位置,提供使用者观察,有效利用这时不使用观景窗的情况,从而可提高自拍的效果。
文档编号G03B19/12GK2620881SQ0324212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7日
发明者柯玉振, 许勇光 申请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