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75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照相机,尤其是指关于可以交换使用透镜的一种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
(2)背景技术图1为现有技术当中相机的主要部件结构图。
图2a为现有技术当中第1交换透镜的安装使用状态图。
图2b为现有技术当中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使用状态图。
如图所示,主基板1上设置有支架3,上述部件支架3的内部中央设置有摄像部件(CCD)5,用来处理通过透镜传达过来的图像。上述摄像部件5以设置在上述支架3内部的状态固定在上述主基板1上。
而且,上述支架3上设置有第1载片环7,所以用户可以将第1透镜10安装到照相机上。上述第1载片环7上,如图1所示,设置有第2载片环9。上述第2载片环9的作用是在安装了焦距与上述第1透镜10不同的第2透镜11时,用来消除背景凸缘(flange back)的现象。即,上述第1透镜10和第2透镜11焦点互不相同,而上述摄像部件5又是固定的,所以在交换使用透镜10、11时,为了能够使得的各个焦点都能够准确的落在摄像部件5上,需要使用上述第2载片环9。
在此结构下,可以参照图2a、2b对第1透镜10和第2透镜11的交换使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安装具有固定焦距的第1透镜10时,上述第2载片环9是被卸下来的,可以直接将第1透镜10安装到上述第1载片环7上。
另外,在安装与上述第1透镜10焦距不同的第2透镜11时,在上述第1载片环7上安装第2载片环9,在第2载片环9上安装第2透镜11。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为了交换安装上述焦距不同的透镜10,11,用户需要分离上述第2载片环9,又需要安装上述第2载片环9,所以存在的问题就是需要另外保管第2载片环9。
而且,现有技术当中,在又需要另外一种具有不同焦距的交换透镜时,就又需要另外一个载片环,因此不同焦点的透镜就需要不同的载片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申请过申请号为10-2000-0035956(韩国)的不使用另外的载片环而可以安装使用不同焦距的透镜的发明,并得到了授权。
但是,上述相机相对来说组成部件较多,所以组合可操作性较低,而且因为部件较多,所以积累的误差也会增多,对产品的性能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3)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不需要另外的载片环就可以安装焦距不同的交换透镜,从而可以相对简化相机机构的一种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使用具有多种不同焦距的交换透镜,同时又具有简单结构的一种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前盖,前面安装可脱离透镜,背面设置有具备引导槽的圆形支脚;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前盖的背面,围绕所述的圆形支脚的外周面设置,其后端设置有凸轮部;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的圆形支脚的内侧,外周面后端设置有引导支脚,能够得到所述的支架的凸轮部的引导,然后在所述的引导槽的引导下进行前后移动,并具备能够处理从所述的透镜传达的影像的摄像部件;支持框架,保持所述的支架和引导部安装在所述的前盖的状态,并具备弹性臂,将所述的引导支架紧密安装在所述的凸轮部。
所述的前盖的一侧设置有把手通过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调整把手,通过所述的把手通过部,露出外部。
所述的调整把手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凸缘,沿着连接凸缘上设置有连接长孔,所述的支持框架上一体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与所述的连接凸缘相连接。
所述的支架设置的凸轮部和设置在所述的引导部的引导支脚以及所述的支持框架上设置的弹性臂的个数是相互对应的。
本发明的效果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在安装焦距不同的交换透镜时,因为可以不使用另外的载片装置,而是通过变化摄像部件的位置来将焦点准确的聚焦到摄像部件上。因此在更换焦距不同的交换透镜时,可以只变更摄像部件的位置,因此可以实现简单的更换透镜。
上述本发明当中因为将弹性臂一体设置到支持框架上等整体上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从而可以使得产品的组合操作变得简单,因此也就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另外,根据上述摄像部件的位置的不同,可以使用具有多种不同焦距的交换透镜,因此透镜的选择幅度也就更加宽了。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


图1为现有技术当中相机的主要部件结构图;图2a为现有技术当中第1交换透镜的安装使用状态图;图2b为现有技术当中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发明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的实施例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当中的支架和引导部的部分结构截面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背面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20,交换透镜30,前盖31,通孔部 34,侧壁35,把手通过部 36,圆形支脚37,引导槽 38,连接板40,支架(holder)42,调整把手44,连接凸缘45,连接长孔
47,凸轮部50,引导部52,基板 54,摄像部件56,引导支脚 60,支持框架61,通孔部63,弹性臂65,连接孔(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的实施例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当中的支架和引导部的部分结构截面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背面图。
如图所示,前盖30构成相机的前面外观。贯通上述前盖30的前面中央设置的是通孔部31,在此可以安装交换透镜20(可脱离透镜)。上述通孔部31的内面设置有安装环33。上述安装环33的内周面插入上述交换透镜2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此时,上述安装环33和交换透镜20的连接一般是利用设置在相互对应面的螺丝部来连接的。
上述前盖30的外周面周围设置有侧壁34,上述侧壁34向前盖30的后方突出一定的长度。上述侧壁34中一部分上设置有把手通过部35。上述把手通过部35上设置有下面将要讲到的支架40的调整把手42。
上述前盖30的背面与上述通孔部31的边缘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圆形支脚36。上述圆形支脚36围绕上述通孔部31的边缘向前盖30的背面突出一定的长度。上述圆形支脚36上在上述前盖30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引导槽37。上述引导槽37在本实施例中为具有一定角度间隔的3个引导槽。
上述前盖30的背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板38。上述连接板38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用来连接下面将要讲到的支持框架60。
上述前盖30的背面安装有支架40。上述支架40围绕上述圆形支脚36的外周面设置。上述支架40为环状,沿其一侧设置有调整把手42。上述调整把手42的表面设置为波纹形状,从而可以增加与用户手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调整。上述调整把手42的一侧更加突出设置有连接凸缘44,沿着上述连接凸缘44设置有一定大小的连接长孔45。
沿着上述支架40的后端设置有凸轮部47。上述凸轮部47在环形状的支架40的后端按照一定间隔设置为同一形状。本实施例当中是按照120度间隔设置三个。上述每个凸轮部47从一侧到另一侧都是向着上述支架40的后方逐渐突出的。而且,上述各个凸轮部47的最多突出部分总是和另一个的最少突出部分相邻。即,上述环形状的支架40的后端沿着上述凸轮部47其突出程度是不连续的。上述凸轮部47的作用是引导下面将要讲到的引导部50向着上述前盖30的前后方向移动。
引导部50的大致形状为圆筒形,其后端设置有基板52。上述引导部50的直径大小为能够位于上述圆形支脚36内部。上述基板52上设置有沿着上述引导部50的前端突出的摄像部件54。上述摄像部件54的作用是接收并处理通过透镜进入的画像。
上述引导部50的外周面后端设置有引导支脚56。上述引导支脚56通过上述支架40的旋转,得到凸轮部47的引导,然后在设置于上述圆形支脚的引导槽37的引导下进行移动,就可以使上述引导部50沿着前盖30的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上述引导部50的移动实质上就是在调节摄像部件54和透镜20之间的距离。因此,上述引导支脚56的设置个数应当与上述凸轮部47相同。
然后,在上述前盖30的背面设置支持框架60。上述支持框架60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贯通其中央的为通孔部61。上述通孔部61至少需要其内径与上述支架40的内径相对应。
围绕上述支持框架60的通孔部61边缘设置有弹性臂63。上述弹性臂63从支持框架60的背面看时,具有与上述通孔部61的半径相对应的曲率。上述弹性臂63分别与上述引导支脚56相对应设置。因此,本实施例当中设置三个弹性臂63。上述弹性臂63的形状和材料都使其具备一定的弹性。
上述支持框架60的四个角上分别进行了穿孔,即用来实现与上述连接板38之间的连接的连接孔65。上述连接孔65设置在与上述连接板38相对应的位置上。
另外,上述支持框架60的上端与上述支架40的连接凸缘4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连接片67。上述连接片67与上述支持框架60的其他部分直角设置。上述连接片67上设置有与上述连接凸缘44的连接长孔45相对应的连接孔68。上述连接凸缘44和连接片67是通过连接螺丝69连接的。
上述支持框架60上一体设置有具有一定弹性的弹性臂63,此支持框架60最好为金属材料制作。这是因为这样可以使得上述弹性臂63的弹力更加确实,而且其厚度也可以相对薄一些。但是,上述支持框架60也可以是合成树材料的注塑物。
图4中相机的外壳80形成相机的外观,并且其前端为安装上述前盖30的部分。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发明当中在安装具有不同焦距的交换透镜20时不使用另外的载片装置,而是,前后调整设置有上述摄像部件54的引导部50,用来调整焦距。
下面将对构成上述本发明的部件的组合方式进行说明。
上述前盖30的圆形支脚36外侧安装支架40。此时,上述支架40的调整把手42部分至少一侧将会位于上述把手通过部35。而且,上述引导部50也会被安装到上述圆形支脚36的内侧。
此时,上述引导部50的引导支脚56以贯通上述引导槽37的状态位于上述支架40的凸轮部47。上述各个引导支脚56被安装在上述各个凸轮部47的相对应的高度部分。
然后,上述支架40和引导部50以上述圆形支架36为标准,分别设置在其内侧和外侧的状态下,上述支持框架60安装到上述前盖30的背面。上述前盖30在上述连接孔65位于与上述连接板38的连接孔所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将螺丝穿过上述连接孔65,连接到上述连接板38上,从而可以实现与前盖30的连接。
这样,上述弹性臂63利用弹力将上述引导支脚56按压到上述凸轮部47的表面,这样,上述引导部50和支架40就不会任意从上述前盖30脱落了。
另外,还要对进行如上组合的本发明当中的上述摄像部件54和交换透镜20之间的距离调整的方法进行说明。用户如果旋转突出于上述前盖30的把手通过部35的调整把手42时,上述支架40就会旋转。此时,上述支架40就会在上述圆形支脚36的外周面引导下进行旋转。
上述支架40进行旋转时,上述引导支脚56在上述旋转的支架40的凸轮部47的引导下,实现引导部50的移动。即,因为上述凸轮部47向上述支架40的后方突出的程度是渐渐不同的,所以,根据上述支架40的旋转方向,如图4箭头所示,上述引导支脚56随着上述凸轮部47向上述前盖30的背面方向移动或者向相反方向移动。尤其是,上述引导支脚56位于设置在上述圆形支脚36的引导槽37内,所以引导支脚56得到引导槽37的引导,向前盖30的背面方向或者相反方向移动。这样引导支脚56的移动就带动了上述引导部50,也就是上述摄像部件54的移动。
另外,在实现上述引导部50的移动上,上述支持框架60的弹性臂63的作用在于将上述引导支脚56紧密引导到上述支架40的凸轮部47上。即,在上述弹性臂63的弹力作用下,上述引导支脚56密切连接到上述凸轮部47上,所以随着上述支架40的旋转,上述引导支脚56得到引导,从而实现了引导部50的移动。
这样,移动上述引导部50,将摄像部件54落在上述交换透镜20所成的像的焦点所在位置后,就需要调整上述摄像部件54的位置。为此,通过上述把手通过部35,使用连接螺丝69,连接上述连接凸缘44和连接片67。通过上述连接螺丝69,连接上述连接凸缘44和连接片67时,上述支架40也就被固定了,再也不能够进行旋转。即,上述支架40虽然可以相对于上述前盖30进行旋转,但是,因为上述支持框架60被固定在上述前盖上,所以,支架40的连接凸缘44和支持框架60的连接片67相互连接的话,上述支架40实际上也就连接到了上述前盖30上。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没有脱离本发明,所以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前面安装可脱离透镜,背面设置有具备引导槽的圆形支脚;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前盖的背面,围绕所述的圆形支脚的外周面设置,支架的后端设置有凸轮部;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的圆形支脚的内侧,外周面后端设置有引导支脚,能够得到所述的支架的凸轮部的引导,然后在所述的引导槽的引导下进行前后移动,并具备能够处理从所述的透镜传达的影像的摄像部件;支持框架,保持所述的支架和引导部安装在所述的前盖的状态,并具备弹性臂,将所述的引导支架紧密安装在所述的凸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的一侧设置有把手通过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调整把手,通过上述把手通过部,露出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把手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凸缘,沿着连接凸缘上设置有连接长孔,所述的支持框架上一体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与所述的连接凸缘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设置的凸轮部和所述的引导部设置的引导支脚以及所述的支持框架上设置的弹性臂的个数是相互对应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包括前盖,前面可以安装脱离透镜,背面设置有具备引导槽的圆形支脚;支架,设置在前盖的背面,围绕圆形支脚的外周面设置,支架的后端设置有凸轮部;引导部,设置在圆形支脚的内侧,外周面后端设置有引导支脚,能够得到支架的凸轮部的引导,然后在引导槽的引导下进行前后移动,并具备能够处理从透镜传达的影像的摄像部件;支持框架,保持支架和引导部安装在前盖的状态,并具备弹性臂,将引导支架紧密安装在凸轮部。本发明的照相机的摄像部件调整装置在安装焦距不同的交换透镜时,因为可以不使用另外的载片装置,可以容易的更换使用多种不同焦距的透镜,还可以减少整个构成部件的数量。
文档编号G03B17/12GK1635394SQ200310122099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朴世雄, 洪硕淳 申请人: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