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应力施加部对准方法和设备及耦合器制造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06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应力施加部对准方法和设备及耦合器制造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偏振保持光纤的应力施加部对准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图1中示出了传统的偏振保持耦合器1,该偏振保持耦合器1通过对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包层去除部5G进行光学耦合而形成。这些偏振保持光纤3、5中每个均包括如图2A中所示的PANDA光纤,并具有一个芯部7、一个位于芯部7周围的涂覆层9、一对位于包层9内并关于芯部7对称布置的一对应力施加部11、13以及包层15。
当制造该偏振保持耦合器1时,需要使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包层去除部3G的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包层去除部5G的第二偏振方向处于平行的位置,其中的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将要紧靠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如图3和4所示,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中连接该对应力施加部11、13的线17限定了第一偏振方向。另外,在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中连接该一对应力施加部11、13的线19限定了第二偏振方向。
下面将要具体描述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1的一种传统方法(后面称为第一传统方法)。
首先,如图5所示,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围绕光纤3的中心旋转,同时利用观察头20观察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上的包层去除部3G的第一观察点3P,从而使第一观察点3P的第一偏振方向沿预定方向取向。
这种操作称为“一点操作”。
接着,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围绕该光纤5的中心旋转,同时利用观察头20观察在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上的包层去除部5G的第二观察点5P,从而使偏左的第二观察点5P的第二偏振方向取向与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第一偏振方向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使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平行。随便提及的是,该操作也被称为“一点观察”。
然后,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包层去除部5G被熔化延长。
通过上述操作,当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包层去除部3G上第一偏振方向与在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包层去除部5G上第二偏振方向彼此保持平行时,该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包层去除部5G光学地耦合,从而能制造出偏振保持耦合器1。
然而,根据第一传统方法,在利用上述所谓“一点观察”方法对第一和第二偏振方向相互定位的情况中,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纵向的偏离没有纠正,这样,偏振保持耦合器1很可能成为次品。鉴于此,在其它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1传统方法(后面称为“第二传统方法”)中,替代了通过所谓“一点观察”来使第一(第二)偏振方向对准,而采用了通过所谓“两点观察”来使第一偏振方向对准同时通过所谓“两点观察”使第二偏振方向对准的技术。下面将解释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第二种传统方法。
首先,当利用观察头20观察到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包层去除部3G上的偏左第一观察点3PL(或者偏右第一观察点3PR)时,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围绕该光纤3的中心转动,从而在偏左第一观察点3PL(或者偏右第一观察点3PR)的第一偏振方向以预定方向取向。这种操作被称为“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第一次转动操作”。
接着,在观察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包层去除部3G上的偏右第一观察点3PR(偏左第一观察点3PL)时,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围绕该光纤3的中心转动,从而在偏右第一观察点3PR(或者偏左第一观察点3PL)的第一偏振方向以预定方向取向。这种操作被称为“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第二次转动操作”。然而,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左观察点3PL(右观察点3PR)转动操作过程中,右观察点3PR可与左观察点3PL一起转动。因此,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转动操作重复进行多次,直到在左右观察点3PL和3PR中每个的第一偏振方向以相同的预定方向取向。通过这种操作,在偏左第一观察点3PL和偏右第一观察点3PR之间,针对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使一对应力施加部11、13对准,从而第一偏振方向以预定方向取向。另外,上述对准的方法被称为“两点观察”。
在针对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使一对应力施加部11、13对准后,当利用观察头20来观察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包层去除部5G上的偏左第二观察点5PL(或偏右第二观察点5PR)时,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围绕光纤5中心转动,从而在偏左第二观察点5PL(或偏右第二观察点5PR)的第二偏振方向以预定方向取向。这种操作被称为“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第一次转动操作”。接着,当观察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包层去除部5G上的偏右第二观察点5PR(或偏左第二观察点5PL)时,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围绕光纤5中心转动,从而在偏右第二观察点5PR(或偏左第二观察点5PL)的第二偏振方向以预定方向取向。这种操作被称为“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第二次转动操作”。然而,在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左观察点5PL(右观察点5PR)转动操作时,右观察点5PR可与左观察点5PL一起转动。因此,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转动操作重复进行多次,直到在左右观察点5PL和5PR中每个的第一偏振方向以相同的预定方向取向。通过这种操作,在偏左第二观察点5PL和偏右第二观察点5PR之间,针对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使一对应力施加部11、13对准,从而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平行。另外,上述对准的方法被称为“两点观察”。
在针对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使一对应力施加部11、13对准后,使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包层去除部5G熔化延长。
通过上述操作,当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包层去除部5G保持相互平行时,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包层去除部5G可光学地耦合,从而能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1。随便提及的是,作为本发明的相关材料,有第一相关材料(第2649271号日本专利)和第二相关材料(第2001-22835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
根据上述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第二传统方法,可以减少次品偏振保持耦合器。然而,仍然可能的是,由于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转动操作,当进行转动操作时,可对在没有观察一侧的第一观察点的第一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进行移动。因此,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的这些转动操作次数增加。结果,针对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使应力施加部对准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因此,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1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
发明概述一种实施本发明的制造偏振保持光纤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同时观察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偏左和偏右观察点;以及使偏振保持光纤围绕光纤轴转动,同时同时观察左右观察点,使应力施加部相对于偏振保持光纤对准,因此在偏左观察点和偏右观察点之间,偏振方向以相同方向取向。
在这里,可以高精度地观察位于偏左点和偏右点之间的中间点。


图1为示出了偏振保持耦合器的视图;图2A为作为该偏振保持光纤实例的PANDA光纤的截面图;图2B为沿着图2A中IIB-IIB线剖开的折光分布图;图2C为沿着图2A中IIC-IIC线剖开的折光分布图;图3为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剖开的视图;图4为在对准前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的视图;图5为用于解释第一传统方法的透视图,其中该方法通过所谓“一点观察”使偏振方向对准;图6为用于解释第二传统方法的透视图,其中该方法通过所谓“两点观察”使偏振方向对准;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应力施加部对准设备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力施加部对准设备中显微镜和CCD照相机之间的关系视图;图9为用于本发明实施例偏振保持耦合器的制造设备的典型平面图;以及图10A、10B和10C为示出了本发明对准方法的说明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7到10来解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下面描述中,术语“前后方向”定义为图7中箭头AR1所指方向、图9中箭头AR2所指方向和图10A到10C中箭头AR3所指方向。另外,同样地,术语“左右方向”定义为图7中箭头AR4所指方向、图9中箭头AR5所指方向和图10A到10C中从图面的观察表面朝反面的方向。另外,术语“上下方向”定义为图7和图10A到10C中箭头AR6所指方向、图9中从图面的观察表面朝反面的方向。
如图9所示,制造设备21为用于通过下面方法来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1的设备,即把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后面称PMF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5(后面称PMF5)的包层去除部5G光学地耦合,同时使第一PMF3包层去除部3G的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PMF5包层去除部5G的第二偏振方向彼此保持平行。制造设备2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体框架23。
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25、25设置在主体23上,同时在左右方向上可自由移动的一对左右移动基座27L、27R设置在该对导轨25、25上。左夹持件29L设置在移动基座27L上,该夹持件夹持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一个端部和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一个端部,使这些端部处于彼此靠近的状态。右夹持件29R设置在可动基座27R上,该夹持件夹持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一个端部和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一个端部,使这些端部处于彼此靠近的状态。
为了使左夹持件29L与右夹持件29R一起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驱动齿轮31可转动地位于该对可动基座27L、27R之间。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条33L、33R也相应地设置有一对可移基座27L、27R。另外,与驱动齿轮31连接的夹持件移动电机35设置在主体框架23的给定位置上。
参见图9和10A-C,下面简要地解释夹持件29L、29R的具体结构。在一对可动基座27L、27R上,设置有作为夹持件29L、29R的夹持基座的夹持主体37。吸附并保持第一PMF3的第一吸附部39和吸附并保持第二PMF5的第二吸附部41设置在夹持基座29L、29R的夹持主体37上部。另外,吸附部39、41彼此位于前后方向。此外,在每个夹持主体37的上部,设置有夹持盖43,以将PMF3和PMF5盖住并保持在吸附部39、41上。
一对支撑销45L、45L设置在移动基座27L上的左夹持件29L的左侧,用于把第一和第二PMF3、5保持在其内部。另外,一对支撑销45R、45R设置在可动基座27R上的右夹持件29R的右侧,用于保持第一和第二PMF3、5。
另外,在主体框架23上设置有气体燃烧器47,把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从下面在这样的状态下加热,即使包层去除部3G和包层去除部5G都彼此接触。另外,通过适当的位置调节机构(没有示出),气体燃烧器47可动地连接到主体框架23上,这样,气体燃烧器47可定位在左夹持件29L和右夹持件29R之间的适当位置上。
接下来,详细描述应力施加部对准设备49,该应力施加部对准设备49构成了偏振保持耦合器制造设备21的主要部分。
第一左支撑元件51L具有夹持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第一左转动夹持件53L,该第一左支撑元件51L设置在可动基座27L的前部上。利用第一左转动电机55L的转距,该第一转动夹持件53L可围绕夹持部53Lc转动。同样地,第一右支撑元件51R具有夹持第一偏振保持光纤3的第一右转动夹持件53R,该第一右支撑元件51R设置在移动基座27R的前部上。利用第一右转动电机55R的转距,该第一右转动夹持件53R可围绕夹持部53Rc转动。
第二左支撑元件57L具有夹持第二PMF5的第二左转动夹持件59L,该第二左支撑元件57L设置在可动基座27L的后部上。利用第二左转动电机61L的转距,该第二左转动夹持件59L可围绕夹持部分59Lc转动。
同样地,第二右支撑元件57R具有夹持第二PMF5的第二右转动夹持件59R,该第二右支撑元件57R设置在可动基座27R的后部上。利用第二右转动电机61R的转距,该第二右转动夹持件59R可围绕夹持部53Rc转动。
参照图8和9,显微镜63设置在主体框架23的一对移动基座27L、27R上。显微镜63包括左观察头69L、右观察头69R和多个棱镜71,其中左观察头69L用于观察第一PMF3包层去除部3G的偏左观察点65L和第二PMF5包层去除部5G的偏左观察点67L;右观察头69R用于观察第一PMF3包层去除部3G的偏右观察点65R和第二PMF5包层去除部5G的偏右观察点67R。在前后移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作用下,显微镜63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显微镜63还包括带有CCD(电荷耦合器件)75的CCD照相机73,其对偏左第一观察点65L、偏右第一观察点65R、偏左第二观察点67L和偏右第二观察点67R进行照相。该CCD75包括第一光接收表面和第二光接收表面,并通过多个棱镜71光学地连接到左观察头69L、右观察头69R。该第一光接收表面接收光77L,该光引导图像被左观察头69L捕捉,该第二光接收表面接收光77R,该光引导图像被右观察头69R捕捉。
图像处理器件79设置在主体框架23附近。该图像处理器件79电连接到CCD照相机73上,并配有显示板81。图像处理器件79计算在显示板81上呈现的亮度分布,该亮度分布是基于在该对左/右第一观察点65L、65R和在该对左/右第二观察点67L、67R捕捉图像来计算的。
因此,通过利用左观察头69L和右观察头69R来同时观察该对左/右第一观察点65L、65R(或者该对左/右第二观察点67L、67R),同时通过利用光源(未示出),从下面照亮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或者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通过CCD照相机73捕捉到该对左/右第一观察点65L、65R(或者该对左/右第二观察点67L、67R)的图像。
接着,将结合功能来描述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方法。随便提及的是,这种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方法包括(I)第一对准步骤,(II)第二对准步骤以及(III)熔化延长步骤。
I.第一对准步骤通过驱动前后移动电机,显微镜63向前移动。这样,左观察头69L和右观察头69R因此分别恰好位于偏左观察点65L和偏右观察点65R上面。接着,同时观察该对左/右观察点65L、65R。换句话说,基于从该对左和右第一观察点65L、65R捕捉的那些光纤图像的图像处理亮度分布显示在显示板81上。另外,进行这些同时观察时,在第一PMF3被该对第一转动夹持件53L、53R夹持时,通过第一转动电机55L、55R,第一PMF3围绕光纤3(光纤轴)在箭头AR7示出的方向(见图10A)旋转。通过旋转第一PMF3,对应于第一PMF3位置的亮度分布改变。因此,应力施加部11、13对准时的亮度分布与应力施加部11、13没有正确对准时的亮度分布不同。随便提及的是,利用一种已知的方法来确定基于来自该对左/右观察点65L、65R的光纤图像的亮度分布是否与预定的亮度分布匹配,这种已知的方法例如在第2649271号日本专利中公开。
另外,利用左(右)夹持件29L(29R)的第一吸附部39来吸附并保持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的左(右)部。结果,相对于第一PMF3,一对应力施加部11、13对准的状态被保持(参见图10B)。
II.第二对准步骤在上述第一对准步骤之后,前后移动电机使显微镜63略微向后移动。这样操作后,左观察头69L和右观察头69R分别恰好定位于第二PMF5包层去除部5G的偏左观察点67L和偏右观察点67R之上。另外,利用左观察头69L和右观察头69R,可同时观察该对左/右观察点67L和67R。换句话说,图像处理亮度分布显示在显示板81上,其中该图像处理亮度分布对应于示出了该对左右第二观察点67L、67R状态的捕捉到的光纤图像。
另外,进行这些同时观察时,在第二PMF5用该对第二转动夹持件55L、55R夹持时,通过第二转动夹持件55L、55R,第二PMF5围绕光纤5(光纤轴)中心在箭头AR7示出的方向旋转。
通过旋转第二PMF5,对应于第二PMF5位置的亮度分布改变。因此,应力施加部11、13理想对准时的亮度分布与该应力施加部11、13没有正确对准时的亮度分布不同。
随便提及的是,利用一种已知的方法来确定基于来自该对左/右观察点67L、67R的光纤图像的亮度分布是否与预定的亮度分布匹配,这种已知的方法例如在第2649271号日本专利中公开。
另外,利用左(右)夹持件29L(29R)的第二吸附部41来吸附并保持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的左(右)部。结果,相对于第一PMF3,应力施加部11、13对准的状态保持(参见图10C)。
随便提及的是,第二步骤可在第一步骤之前进行。
III.熔化延长步骤在第一对准步骤和第二对准步骤后,在PMF3和PMF5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靠近的状态下,通过左夹持件29L(右夹持件29R)的夹持盖43夹持并保持第一、二PMF3、5的包层去除部3G、5G。
另外,在包层去除部3G和包层去除部5G各自去除的状态下,夹持件移动电极35使左夹持件29L和右夹持件29R在左右方向上同时移动,从而彼此分离/靠近。在该操作过程中,通过气体燃烧器47对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加热,同时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和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熔接在一起并延长。
通过上述操作,在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保持相互平行的同时,能使第一PMF3的包层去除部3G与第二PMF5的包层去除部5G光学地耦合,并制造该偏振保持耦合器1(参见图1)。随便提及的是,在第三步骤后,对偏振保持耦合器1的熔化延长部分适当增强(该步骤的详细描述在这里省略)。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减少转动第一PMF3和第二PMF5的操作频率,并可减少制造偏振保持光纤的工作时间。因此,同样提高了产量。
同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发明的示例实施例,而允许进行各种适当变化或改型。例如,在显示板81上显示基于从该对左/右观察点65L、65R(67L、67R)得到的捕捉光纤图像的亮度分布,可在显示板81上显示来自该对左/右观察点65L、65R(67L、67R)光纤的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对准光纤的方法,包括同时观察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观察点和第二观察点;使光纤围绕光纤轴转动,同时同时观察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以及使光纤的应力施加部对准,从而在第一观察点和第二观察点之间,光纤的偏振方向以相同方向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观察点为偏左观察点,而第二观察点为偏右观察点。
3.一种用于使光纤的应力施加部对准的设备,包括使偏振保持光纤围绕光纤轴转动的光纤转动装置;观察光纤包层去除部第一观察点的第一观察装置;以及观察光纤包层去除部第二观察点的第二观察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中第一观察装置为观察偏左观察点的左观察装置,而第二观察装置为观察偏右观察点的右观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于对准光纤的设备,还包括光学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观察装置中每一个上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对第一和第二观察点进行拍照;以及电连接到照相机上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显示来自第一和第二观察点的光纤图像或者该光纤图像的亮度分布。
6.一种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方法,包括使第一偏振保持光纤围绕其轴转动,同时同时观察第一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使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围绕其轴转动,该轴与第一偏振保持光纤轴平行,同时同时观察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以及使第一偏振保持光纤的包层去除部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的包层去除部熔化延长。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第一偏振保持光纤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分别为偏左和偏右点,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分别为偏左和偏右点。
8.一种用于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设备,包括第一夹持件,它夹持第一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一个端部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一个端部,从而两个端部保持相互邻近;第二夹持件,它夹持第一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相对端部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相对端部,从而使两个端部和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两个光纤包层去除部保持相互邻近;夹持件移动装置,它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中至少一个在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轴的方向上移动;加热器,它对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的包层去除部进行加热;转动器,它使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分别围绕光纤轴转动;第一观察装置,它分别观察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观察点;以及第二观察装置,它分别观察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二观察点。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第一夹持件为左夹持件,而第二夹持件为右夹持件;以及第一观察装置为左观察装置,该装置观察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偏左观察点,而第二观察装置为右观察装置,该装置观察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偏右观察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设备,还包括光学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观察装置中每一个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对第一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以及第二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进行照相;可电连接到照相机上的显示器,该显示器显示第一和第二偏振保持光纤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的图像或这些图像的亮度分布。
11.一种对光纤的偏振进行对准的方法,包括同时观察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使光纤围绕其轴转动,同时观察光纤的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以及使光纤对准,从而使其每个观察点的偏振以预定方向取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观察点分别为左右观察点。
13.一种对第一和第二光纤的偏振对准的方法,包括同时观察第一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使第一光纤围绕其轴转动,同时观察它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使第一光纤对准,从而使其在每个观察点的偏振以预定方向取向;同时观察第二光纤包层去除部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使第二光纤围绕其轴转动,同时观察它的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以及使第二光纤对准,从而使其在每个观察点的偏振的取向与第一光纤的偏振的预定方向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观察点为左右观察点。
15.一种用于使光纤的偏振对准的设备,包括用于保持光纤第一端的第一夹持装置;用于保持光纤第二端的第二夹持装置;用于同时观察在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之间的光纤部分上至少两个观察点的观察装置;以及用于使光纤围绕其轴转动的转动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分别为左右夹持装置;以及该至少两个观察点为左右观察点。
17.一种用于使光纤偏振对准的设备,包括夹持光纤第一端的第一夹持件;夹持光纤第二端的第二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观察箱,它包括第一观察元件,第二观察元件,以及使所述第一观察元件和所述第二观察元件同时分别定位在光纤上的第一观察点和光纤上的第二观察点上的定位装置;使光纤围绕其轴转动的转动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夹持件分别为左右夹持件;第一和第二观察元件为左右观察元件;以及第一和第二观察点分别为左右观察点。
19.一种用于制造偏振保持耦合器的设备,包括夹持第一和第二光纤第一端的第一夹持件;夹持第一和第二光纤第二端的第二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观察箱,它包括;第一观察元件,第二观察元件,以及用于把所述观察箱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定位装置,其中当所述观察箱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观察元件定位在所述第一光纤上的第一观察点,所述第二观察元件定位于所述第一光纤上的第二观察点,以及当所述观察箱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观察元件定位在所述第二光纤上的第一观察点,所述第二观察元件定位于所述第二光纤上的第二观察点;使所述光纤围绕其轴转动的第一转动器;以及使所述光纤围绕其轴转动的第二转动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夹持件分别为左右夹持件;第一和第二观察元件分别为左右观察元件;以及第一和第二观察点分别为左右观察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还包括加热元件,该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纤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部分进行加热。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还包括光学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观察元件上的第一成像仪;光学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观察元件上的第二成像仪;以及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照相机中每一个上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成像仪接收所述第一光纤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观察点的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观察点的图像,并显示这些图像。
全文摘要
当同时观察偏振保持光纤包层去除部的一对左/右观察点时,该偏振保持光纤围绕该光纤轴转动。通过这种操作,使应力施加部相对于偏振保持光纤对准,从而偏振方向可沿着并相对于光纤轴以相同方向取向。
文档编号G02B6/28GK1550805SQ200410007699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3日
发明者田中竹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藤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