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背光模块内暗区亮度的结构与方法

文档序号:277549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升背光模块内暗区亮度的结构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背光模块内用来提升角落暗区亮度的结构与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上靠近灯管电极的部位形成一削角区,以及通过此削角区提高背光模块光输出均匀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是用来提供背面光源的组件,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手机面板、底片扫描器以及幻灯片投影机等产品上,以提供一均匀的面光源输出。现有一应用L型冷阴极管的侧入式背光模块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可参照图1A。背光模块100主要系由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101、一反射件(ReflectionFilm)103、二相对称设置的L型冷阴极管(L-shape CCFL)105、一扩散片(Diffusion Film)107、光学膜片(Opticai film)109以及用来安置上述元件的框架111、113所组成。L型冷阴极管105系安装于导光板101四周,使得所产生的光线能以端面照光(edge light)的方式进入导光板101内,并通过导光板101导引光线散射的方向以及安装于导光板101下方反射件103的配合,使得光线在经过反射与折射后输出至上方的扩散片107让光线分布更加均匀。而扩散片107上方则可设置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膜片109,例如安装具有聚光作用的棱镜片(Prism)来增加光输出的方向性,使得正面亮度提高等效果。
参照图1B,其系现有背光模块100内的导光板101以及L型冷阴极管105安装于框架113内的上透视图。由此上透视图可以观察得知,二相对称设置的L型冷阴极管105虽然安装于导光板101四周,但是L型冷阴极管105本身由于在电极部位无法发光,并且套上了橡胶绝缘套115的缘故,因此在背光模块100的光输出上,就会在角落部位靠近电极的区域(如虚线117所圈之范围)产生了亮度不足的”暗区”,而整体的光输出就会有左右或者上下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有鉴于上述发明背景中,有关背光模块在靠近灯管电极部位的角落区域因为亮度不足而产生暗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背光模块内暗区亮度的方法,其目的不但要减少背光模块内暗区产生的机会,同时也可将背光模块内灯管的发光效益提高,使得背光模块能有一均匀亮度的平面光输出。另一方面,本发明也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不但使得光源能进入背光模块内的角落暗区而提高了整个背光模块光输出的均匀度,另一方面,此背光模块还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根据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背光模块内暗区亮度的结构与方法,将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其靠近灯管电极部位的角落予以削除,使得光源可经由此削角区而产生自然漏光的情况,因而提升了此一暗区的亮度,并增加了背光模块整体光输出的均匀度;另外,本发明所提供之具有削角区的导光板,不但可视实际灯管电极部位的范围与位置调整削角的尺寸与外型,同时还因为此一削角区,使得背光模块内的散热达到更好的效果。

图1A系现有背光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系现有背光模块内导光板以及光源的上透视图。
图2A系应用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所提供之背光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系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内导光板以及光源的上透视图。
图2C系具导圆角结构的导光板以及光源在背光模块内的上透视图。
图3A系应用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所提供之背光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系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内导光板以及光源的上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是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下述说明中对背光模块内各元件之描述并不包括其运作原理以及组装过程的完整描述。本发明所沿用的现有技艺,在此仅作重点式的引用,以助本发明的阐述。而且下述内文中相关之图示亦并未依据实际比例绘制,其作用仅在表达出本发明之特征。
依据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系提供一种用来提升背光模块内角落暗区亮度的方法与结构。首先参照图2A,其系应用本发明之背光模块其立体结构示意图。背光模块200主要系由一平板式的导光板201、一反射件203、光源205、一扩散片207、光学膜片209以及用来安置上述元件的框架211、213所组成。光源205系选自二对称设置的L型冷阴极管,且安装于导光板201四周,使得所产生的光线能以端面照光的方式进入导光板201内(本实施例采用一侧入式的光源入射方式),并通过导光板201导引光线散射的方向以及安装于导光板201下方反射件203的配合,使得光线在经过反射与折射后输出至上方的扩散片207让光线分布更加均匀。扩散片207上方则可设置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膜片209。
同时参照图2B,其系背光模块200内的导光板201以及L型冷阴极管205安装于框架213内的上透视图。由此上透视图可以清楚观察,本发明所提供之背光模块200,其特征之一即在将导光板201其靠近光源205的电极部位(图中未示,因已被绝缘套215所包围)的角落予以削除,使得导光板201靠近此暗区角落的位置(如虚线217所圈之范围)具有一削角外形。如此一来,光源205所发出之光线就可经由导光板201的削角区而产生自然漏光的情况,此暗区的光线也就能经反射件203反射后进入导光板201上方的扩散片207进行后续处理;因此,暗区的亮度就能被补偿,使得背光模块整体的光输出能达到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1在靠近光源205电极的角落系为一棱型的导角,但导光板201的削角外型并不以此为限,参照图2C中虚线219所圈之范围,此导光板201也可具有一圆弧外型的导圆角;而其他在导光板201上对应此暗区而形成的削角区也都可依据本发明而具体实施,只要能提供反射件203与扩散片207间有一直接贯通的构造即可达到自然漏光的效果,并且也让背光模块200多了额外的散热空间。
依据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系提供一种用来提升背光模块内角落暗区亮度的方法与结构。首先参照图3A,其系应用本发明之背光模块其立体结构示意图。背光模块300主要系由一楔型导光板301、一反射件303、一光源305以及一外围反射件(图中未示)、一扩散片307、光学膜片309以及用来安置上述元件的框架311、313所组成。光源305可为冷阴极管,系安装于楔型导光板301厚侧的端面(光入射面),使得所产生的光线能以端面照光的方式进入楔型导光板301内(本实施例采用一侧入式的光源入射方式),通过楔型导光板301的楔型造型与反射件303的配合,使得光线在经过反射与折射后输出至上方的扩散片307让光线分布更加均匀。而扩散片307上方也可设置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膜片309。
同时参照图3B,其系背光模块300内的楔型导光板301以及光源305安装于框架313内的上透视图。由此图可以清楚观察,本发明所提供之背光模块300,其特征之一即在将楔型导光板301其靠近光源305的电极部位(图中未示,因已被绝缘套315所包围)的角落予以削除,使得楔型导光板301在靠近此暗区角落的位置(如虚线319所圈之范围)有一削角外型(在本实施例中削角外型系选择一导圆角的结构)。如此一来,光源305所发出之光源就可经由楔型导光板301的削角区而产生自然漏光的情况,而角落暗区的光线也就能经反射件303反射后进入楔型导光板301上方的扩散片307进行后续处理;因此,暗区的亮度就能被补偿,使得背光模块整体的光输出能达到均匀。
由上述依据本发明之第一与二较佳具体实施例可以得知,本发明所提供具削角区的导光板,其削角的外型可为棱形的导角或者是圆弧形的导圆角或者其他的外型,并且也可形成于平板型以及楔型的导光板上,所以不管此背光模块所采用的灯管是直线型(由四个直线型灯管组成一矩形状光源、或者是单一直线型灯管)、U型、C型以及L型灯管,只要能在导光板上靠近灯管电极部位的角落或侧边形成削角区即可达到自然漏光的效果,而让灯管的发光效率达到最大;而且本发明也不限定只适用于侧入式的光源入射方式(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光输出面具有垂直的夹角),其他例如直下式的背光模块(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光输出面平行)也可根据本发明而具体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之提升背光模块内暗区亮度的方法,即先发射至少一光源(包含直线型、U型、L型与C型灯管等)进入一导光板的光入射面(包含平板型以及楔型导光板)内;之后光线就能经由导光板的导引后由该导光板的光输出面导出。但是,由于灯管的电极部位无法发光,并且覆有一绝缘套,因此在导光板内靠近灯管电极部位的位置就会产生亮度不足的暗区,使得整体背光模块的光输出均匀度降低,所以本发明就提出在导光板内对应这些暗区的位置形成一削角的结构(例如若采用两相对称的L型灯管时,导光板就可在靠近电极部位的两相对角落形成一削角区;而若是在导光板内对应灯管电极部位的位置不在角落,也可选择在导光板侧边上形成凹陷的沟槽结构来达到自然漏光的效果),如此一来,位于背光模块内所谓暗区的光线就可直接经过削角区,并通过反射或者直接发射之方式而发散出去(例如经由反射件反射或者直接进入导光板上方的扩散片等方式),如此就能提高背光模块内这些暗区的亮度而使的整体的光输出均匀度可以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光输出面、一光入射面;以及一光源,该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板的光入射面旁,并且该导光板在靠近该光源电极部位的角落具有一削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削角的外型系为一导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削角的外型系为一导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系为一平板型导光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系采用侧入式的光源入射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系由四个直线型灯管所组成,并且设置于该平板型导光板光四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该导光板系采用直下式的光源入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系为一楔型导光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进一步包含在该导光板内相对该光输出面之一侧设置一反射件,使得自该侧折射出的光线可以反射回该导光板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一冷阴极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背光模块内暗区亮度的结构与方法,将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其靠近灯管电极部位的角落予以削除,使得光源可经由此削角区而产生自然漏光的情况,因而让此一暗区的亮度得以提升,如此就能增加背光模组整体光输出的均匀度。
文档编号G02F1/13GK1584698SQ20041004743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高克嘉, 陈志光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