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2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密封墨粉盒粉仓开口的墨粉盒密封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再生行业,即对回收的旧墨粉盒进行密封的墨粉盒密封条。
背景技术
打印机和复印机大量被使用过的墨粉盒,已是一种涉及全球性的办公环保的重大问题,回收并增加旧墨粉的利用率,是现实中较好的解决办法。因此为了减少打印机、复印机所使用过的废弃墨粉盒被抛弃所造成的污染,很多生产厂家对回收的旧墨粉盒重新密封并添加墨粉后再重新利用。在对旧粉盒进行重新利用和处理过程中,密封方式与OEM是不同的,主要区别是OEM制造新粉盒时是借助粘合剂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密封粉仓开口的;对旧粉盒再生加工时,通常是采用高性能的双面密封胶将密封材料与粉仓开口四周边框粘贴在一起进行密封。而现有技术中,无论是OEM用于密封原装墨粉盒的密封条,还是再生行业中用于对回收后的旧墨粉盒进行密封的密封条,都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年8月4日公开CN1224861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密封件、处理盒以及显影剂供给容器,该密封件就是用于密封墨粉盒的密封条,其在宽度方向包括密封部分、延伸部分以及连接密封部分和延伸部分的连接边缘,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表面层、激光束阻挡层、能被激光束熔融的导向层和将密封件粘贴于墨粉盒开口的密封胶层;密封部分设有能被撕下的可撕掉部分,可撕掉部分的边缘设有形成导向线的孔洞,孔洞由激光束部分熔融密封件的导向层上形成。该密封件不仅加工工艺复杂,而且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使得可撕掉部分与延伸部分无法做成等宽(其实等宽是最理想的状态),必须借助特定形状的连接边缘来连接。这种密封件的加工工艺是先用激光器向密封件毛坯投射激光束,在导向层加工出由多个孔洞组成的导向线;然后再将密封件毛坯放入模具中,冲压出多个密封件。该工艺的缺点在于1、激光器设备昂贵、成本较高,尤其对于小批量生产,成本更加昂贵;2、由于激光扫描形成导向线和冲压密封件的外轮廓分别借助两台设备来完成,因而不仅制造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也因此使得其延伸部分与导向线不能等宽,从而需要连接边缘来连接)。
上述密封件都是OEM用于对原装墨盒进行密封的密封件,另外也有用于再生行业中对回收的旧密封墨盒进行密封的密封件,如本申请人2001年11月19日申请的、并于2002年7月31日授权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1266096.5和US6,041,002号美国专利所公开的密封条,都是用于密封旧墨粉盒的密封条,这种密封条被撕开的密封材料是一种非纺织纤维带状材料,不仅撕开也较为费力,而且撕开时有可能使得开口宽度前后不一致,即被撕开的密封带发生偏移而变宽、变窄或出现斜拉、分层等现象,开口精度不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该密封条不仅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而且密封部分两导向线之间的可撕掉部分更容易撕开,并且撕开较为省力,也不会出现变宽、变窄或斜拉、分层等问题。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包括密封膜和粘贴于所述密封膜上的双面密封胶;所述密封膜由用于密封墨粉盒粉仓开口的密封部分和沿所述密封部分的一端向外延伸的拉拽部分组成,所述双面密封胶粘贴于所述密封部分上,所述拉拽部分用于撕开所述密封部分;所述密封膜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一底层和一导向层,位于所述密封部分的所述导向层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导向线,所述密封部分邻近所述拉拽部分的一端设有两开口,所述两开口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的端头重合,所述两开口的长度皆为0.5至3.5毫米。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两开口的长度皆为0.8至2.5毫米;所述拉拽部分的两侧边缘分别位于所述两导向线的延长线上;所述导向线为刀具切割的连续导槽,其深度为30至90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膜仅包括底层与导向层两层,所述双面密封胶的一面与所导向层粘贴在一起,且该面的两端头贴有单硅剥离纸,所述单硅剥离纸涂有硅油的一面与所述导向层相贴合,且其两边缘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相平齐;所述双面密封胶的另一面粘贴有可撕下的双硅剥离纸。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层与所述导向层之间设有用于防静电的铝箔层,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7至12微米;所述导向层的外侧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流延聚丙烯制成,其厚度为30至60微米;所述双面密封胶的一面与所述保护层粘贴在一起,且该面的两端头贴有单硅剥离纸,所述单硅剥离纸涂有硅油的一面与所述保护层相贴合,且其两边缘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相平齐;所述双面密封胶的另一面粘贴有可撕下的双硅剥离纸。
作为上述两实施例的一种结构形式,所述双面密封胶的每端粘贴有两块单硅剥离纸,所述两块单硅剥离纸分别为燕尾槽形和可与燕尾槽的开口相配合的楔形,粘贴后所述两单硅剥离纸之间所形成的密封胶区域呈等宽的折线段,并与其它区域的密封胶构成一封闭的密封胶区域,所述折线段尖端的指向与所述拉拽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折线段由两条相交的等宽线段形成,每一线段的宽度为2.5至3.5毫米;两线段之间所夹的钝角为100度至130度。
作为上述两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所述双面密封胶的每端粘贴有一块单硅剥离纸,所述单硅剥离纸的形状为一一边为圆弧、其它三边为直线的近似矩形;从而使得所述双面密封胶的两端所形成的密封胶区域的一边也为圆弧状,所述圆弧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拉拽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密封胶区域与其它区域的密封胶形成一封闭的密封胶区域。
所述双硅剥离纸和所述双面密封胶皆为环状,其贴于所述密封膜的四周,且其两侧的内侧边界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基本平齐,相互偏移的距离小于0.3毫米;所述底层由单轴或双轴定向聚丙烯制成,其厚度为25至35微米;所述导向层由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制成,其厚度为35至60微米。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粉盒密封条,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密封膜的密封部分邻近拉拽部分的一端设有与导向线端头重合的两开口,而且拉拽部分的两侧边缘位于两导向线的延长线上,因而使得该密封条的位于两导向线之间的可撕掉部分更容易撕开,而且撕开较为省力,不会出现变宽、变窄、斜拉、分层等问题;另外这种密封条的加工工艺也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粉盒密封条的正视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粉盒密封条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其剖视位置沿图1中的A-A处,为清楚起见,图中仅示出了部分拉拽部分;图2A为图2的C处放大视图,图中清楚示出了密封条端头的结构;图3为图1所示墨粉盒密封条的密封膜的正视图,图中用虚线示出了两条导向线及两开口的位置;图4为图3的B向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导向线的断面结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膜密封部分被拉拽撕裂的起始状态示意图;图6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粉盒密封条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A为图6的D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该实施例中密封条端头的结构;图7为铝箔层消除静电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双面密封胶的仰视图,图中示出了该实施例中单硅剥离纸的形状及分布状态;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双面密封胶的仰视图,图中示出了该实施例中单硅剥离纸的形状及分布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包括密封膜1和粘贴于所述密封膜1上的双面密封胶2;所述密封膜1由用于密封墨粉盒粉仓开口的密封部分1a和沿所述密封部分1a的一端向外延伸的拉拽部分1b组成,所述双面密封胶2粘贴于所述密封部分1a上,所述拉拽部分1b用于撕开所述密封部分1a。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参见图2和2A,所述密封膜1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一底层11和一导向层12,所述双密封胶2的一面与所导向层12粘贴在一起,且该面的两端头贴有单硅剥离纸3,所述单硅剥离纸3涂有硅油的一面与所述导向层12相贴合,且其两边缘分别与所述导向线12a相平齐;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另一面粘贴有可撕下的双硅剥离纸4,使用时先撕下双硅剥离纸4,再将双面密封胶2这一面粘贴于粉仓开口的四周。参见图3,所述密封膜1的导向层12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导向线12a,所述拉拽部分1b的两侧边缘分别位于所述两导向线12a的延长线上;参见图4,所述导向线12a为刀具切割的连续导槽(为了与其它轮廓线区别,图中用虚线示出),其深度为30至90微米,一般与导向层12的厚度相等;所述密封部分1a邻近所述拉拽部分1b的一端设有两开口13,所述两开口13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12a的端头重合(图3中用小虚线框示出了两开口13的位置),所述两开口13的长度皆为0.5至3.5毫米,为0.8至2.5毫米之间最佳,这时既能保证密封膜容易撕裂,又不会漏粉。如图5所示,撕开所述密封部分1a时,是将拉拽部分1b翻转180°、反向施力拉拽的(如图中箭头所示),因而由于所述两开口13的存在,两导向线之间的可撕掉部分的起始端应力集中,使得其更容易撕开,拉拽更加方便、省力,而且撕开后不会出现分层、斜拉、变宽、变窄等问题。
参见图1,所述双硅剥离纸4和所述双面密封胶2皆为环状,其贴于所述密封膜1的四周,且其两侧的内侧边界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12a基本平齐(图1示出的为二者完全平齐的状态),相互偏移的距离小于0.3毫米;所述底层11由单轴或双轴定向聚丙烯(OPP或BOPP)制成,其厚度为25至35微米,一般选择30微米最佳;所述导向层12由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PET)制成,其厚度为35至60微米,一般选择48微米最佳。
参见图6和6A,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底层11与所述导向层12之间设有用于防静电的铝箔层14,所述铝箔层14的厚度为7至12微米;所述导向层12的外侧表面设有保护层15,所述保护层15由流延聚丙烯(CPP)制成,其厚度为30至60微米,由于CPP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较高的平整度,因而能保证切割导向线、外轮廓和所述开口对切割深度的精确控制。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一面与所述保护层15粘贴在一起,且该面的两端头贴有单硅剥离纸3,所述单硅剥离纸3涂有硅油的一面与所述保护层15相贴合;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另一面粘贴有可撕下的双硅剥离纸4。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膜1为四层结构,当然也可以为三层结构,即仅包括底层11、导向层12和铝箔层14或包括底层11、导向层12和保护层15,三层或四层结构时所述导向线12a的深度以切透导向层12为宜,当然也可切透至铝箔14,但不能切到底层11。
所述铝箔层14能有效消除静电,防止墨粉由于静电吸附在密封条上而被带出,其消除静电的原理如下参见图7,墨粉盒粉仓内的墨粉颗粒由于相互的摩擦和碰撞而产生静电,形成带负电的带电颗粒,因而极易吸附由高分子化学材料制成的导向层12或保护层15上,在无铝箔层的情况下,撕开密封膜时,吸附在密封膜上的带电颗粒就会被带出来;加了铝箔层后,由于金属与和高分子固定接触时,一般情况下金属的逸出功能低,铝箔的电子将向由高分子化学材料制成的导向层和/或保护层中漂移,从而使得导向层和/保护层带负电,因而墨粉盒内带负电的颗粒由于导向层或保护层表面负电荷的排斥作用而不会被吸附,因此不会被带出。
参见图8,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粉盒密封条用于密封较宽的墨粉盒粉仓开口,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每端粘贴有两块单硅剥离纸3,每一端的两块单硅剥离纸3分别为燕尾槽形(靠右边的一块)和可与燕尾槽的开口相配合的楔形(靠左边的一块),如图中所示,所述单硅剥离纸的两边缘分别与所述导向线12a相平齐,因而能保证易于撕裂;粘贴后所述两块单硅剥离纸之间所形成的密封胶区域呈等宽的折线段31,所述折线段31尖端的指向与所述拉拽部分1b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与其它区域的密封胶构成一封闭的密封胶区域(图中画了剖面线的区域为密封胶区域),这样能够保证粘贴牢固。由于所述两块单硅剥离纸涂有硅油的一面与所述导向层12或保护层15相贴合,硅油能阻止胶液进入该区域,即图中的空白区域没有胶,两端头只有折线段部分有胶;另外还由于折线段的尖端指向与拉拽方向相反,使得撕开密封部分的两端头时更加顺畅,每一端头的两块单硅剥离纸能有效防止撕裂部分在经过两端头时带出胶液。如图中所示,所述折线段31由两条相交的等宽线段形成,每一线段的宽度为2.5至3.5毫米;两线段之间所夹的钝角(即图中的角α)为100度至130度。粘贴时应保证所述折线段的两折点位于两导向线之间的垂直中心线上,这样使得拉拽时密封膜易与密封胶脱离,并且顺畅地沿导向线撕裂至末端。
参见图9,当粉仓开口较窄时,可选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每端粘贴有一块单硅剥离纸3,所述单硅剥离纸3的形状为一一边为圆弧32、其它三边为直线的近似矩形,从而使得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两端所形成的密封胶区域的一边也为圆弧状,所述圆弧32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拉拽部分1b的延伸方向相同,该矩形的两边缘分别与所述导向线12a相平齐,因而能保证易于撕裂;所述密封胶区域与其它区域的密封胶形成一封闭的密封胶区域。这种实施方式的单硅剥离纸3也能起到如前所述的作用,但一般更适用于粉仓开口较窄的粉盒。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包括密封膜(1)和粘贴于所述密封膜(1)上的双面密封胶(2);所述密封膜(1)由用于密封墨粉盒粉仓开口的密封部分(1a)和沿所述密封部分(1a)的一端向外延伸的拉拽部分(1b)组成,所述双面密封胶(2)粘贴于所述密封部分(1a)上,所述拉拽部分(1b)用于撕开所述密封部分(1a);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1)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一底层(11)和一导向层(12),位于所述密封部分(1a)的所述导向层(12)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导向线(12a);所述密封部分(1a)邻近所述拉拽部分(1b)的一端设有两开口(13),所述两开口(13)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12a)的端头重合,所述两开口(13)的长度皆为0.5至3.5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开口(13)的长度皆为0.8至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拽部分(1b)的两侧边缘分别位于所述两导向线(12a)的延长线上;所述导向线(12a)为刀具切割的连续导槽,其深度为30至9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一面与所述导向层(12)粘贴在一起,且该面的两端头贴有单硅剥离纸(3),所述单硅剥离纸(3)涂有硅油的一面与所述导向层(12)相贴合,且其两边缘分别与所述导向线(12a)相平齐;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另一面粘贴有可撕下的双硅剥离纸(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1)的所述底层(11)与导向层(12)之间设有用于防静电的铝箔层(14),所述铝箔层(14)的厚度为7至12微米;所述导向层(12)的外侧表面设有保护层(15),所述保护层(15)由流延聚丙烯制成,其厚度为30至6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一面与所述保护层(15)粘贴在一起,且该面的两端头贴有单硅剥离纸(3),所述单硅剥离纸(3)涂有硅油的一面与所述保护层(15)相贴合,且其两边缘分别与所述导向线(12a)相平齐;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另一面粘贴有可撕下的双硅剥离纸(4)。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每端粘贴有两块单硅剥离纸(3),所述两块单硅剥离纸(3)分别为燕尾槽形和可与燕尾槽的开口相配合的楔形,粘贴后所述两块单硅剥离纸(3)之间所形成的密封胶区域呈等宽的折线段(31),并与其它区域的密封胶构成一封闭的密封胶区域,所述折线段(31)尖端的指向与所述拉拽部分(1b)的延伸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段(31)由两条相交的等宽线段形成,每一线段的宽度为2.5至3.5毫米;两线段之间所夹的钝角为100度至130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每端粘贴有一块单硅剥离纸(3),所述单硅剥离纸(3)的形状为一一边为圆弧(32)、其它三边为直线的近似矩形;从而使得所述双面密封胶(2)的两端所形成的密封胶区域的一边也为圆弧状,所述圆弧(32)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拉拽部分(1b)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密封胶区域与其它区域的密封胶形成一封闭的密封胶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硅剥离纸(4)和所述双面密封胶(2)皆为环状,其贴于所述密封膜(1)的四周,且其两侧的内侧边界分别与所述两导向线(12a)基本平齐,相互偏移的距离小于0.3毫米;所述底层(11)由单轴或双轴定向聚丙烯制成,其厚度为25至35微米;所述导向层(12)由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制成,其厚度为35至60微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墨粉盒密封条,该密封条包括密封膜和粘贴于密封膜上的双面密封胶;密封膜由用于密封墨粉盒粉仓开口的密封部分和沿密封部分的一端向外延伸的拉拽部分组成,拉拽部分用于撕开密封部分;密封膜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一底层和一导向层,位于密封部分的导向层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导向线,密封部分邻近拉拽部分的一端设有两开口,两开口分别与两导向线的端头重合,两开口的长度皆为0.5至3.5毫米;双面密封胶的一面粘贴于密封膜的密封部分上,且其两端头贴有单硅剥离纸,单硅剥离纸涂有硅油的一面与密封膜相贴合,且其两边缘分别与两导向线相平齐;双面密封胶的另一面粘贴有可撕下的双硅剥离纸。
文档编号G03G21/00GK2722297SQ2004200599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9日
发明者袁永健, 石磊, 黄志云 申请人:袁永健, 石磊, 黄志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