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47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系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应用于各种信息、通讯、消费产品中,如个人计算机、液晶电视、行动电话、影像电话、PDA等。因为液晶显示器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需要背光系统为其提供均匀且高亮度的平面光,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一种现有技术背光系统如图1所示。该背光系统10包括一导光板1、位于该导光板1底面11一侧的反射板2、位于导光板1光出射面12一侧的扩散板3、位于导光板1入光面13一侧的光源6与光源罩7及位于扩散片3一侧的两棱镜板4、5,其中该光源罩7一般为半弧形,其部分包围该光源6以反射该光源6发出的光束。工作时,自光源6出射的光束部分经过光源罩7反射进入导光板1,另一部分直接入射至导光板1,该光束在导光板1传输后自扩散板3出射变为较为均匀的出射光,而该棱镜板4、5可会聚自扩散板3出射的光束以提高出射光的亮度,从而提高液晶显示器(图未示)的亮度。
但是,该背光系统10的组件较多,不但使其结构复杂,增加其成本,且后续组装也不方便。另外,该光源罩7部分包围该光源6,且其结合位于导光板1的侧面,因此该背光系统10的体积较大,且该光源罩7与光源6的结合常会产生空隙,因此部分光束泄露将产生光能量损耗,从而降低该背光系统10出射光的亮度,进而降低液晶显示器的亮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结构复杂、组装不方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组装的背光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系统,其包括一导光板和一光源,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和与出光面相邻的多个侧面,并且邻近该多个侧面在导光板内设置至少一通孔,该光源是在该通孔内充入荧光粉、水银和惰性气体,并且在两端分别加电极而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系统中导光板设置至少一通孔用以内置光源,因此可省略光源罩,不但使背光系统中组件减少,并且使其组装方便。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系统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系统第二实施方式之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系统第三实施方式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背光系统30包括一导光板32与一设置在导光板32下方的反射膜36,该导光板32具有一出光面328、一与出光面328相对的底面327和与该底面327相邻的侧面324、325、326和329。该导光板32内部邻近一侧面326设有一通孔33,该通孔33包括一入口331和一出口333,该入口331与出口333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侧面325、329,即该通孔33成直线型,该通孔33内充入荧光粉332、水银334和惰性气体336,其两端分别加电极338,该两端电极338分别设置导线341,从而形成与光源一体的导光板32。
其中该导光板32为楔形,其侧面326的宽度大于侧面324的宽度。该导光板32的材料为甲基丙烯酸树脂。该导光板32一般采用热压成型(Injection Molding)工艺制作。
其中内置于该导光板32的光源(图未示)为冷阴极萤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该通孔33邻近于该侧面326设置,藉由该内置于该导光板32的光源的两相对端面之导线341与电源(图未示)耦合其中该侧面324、325、326 329可设置反射率为98%的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图未示),以防止光束从该侧面出射、进而有效防止光能量的损耗,增强该背光系统30的出光亮度。
其中该底面327可设置散射点(图未示)以破坏光束的全反射条件,使出射光束更为均匀。每一散射点的大小是沿远离该光源的方向递增,其离光源越近,其大小越小且分布越疏;离光源越远,其大小越大且分布越密。该散射点阵列可通过导光板32射出成型,也可以用印刷法印制而成。
另外,为使出光面328输出的光线更为均匀,可以在该出光面328上设置一扩散片(图未示)。
该背光系统30中导光板32设置一通孔33,用于内置光源,因此可省略光源罩,不但使背光系统30中组件减少,并且使其组装方便。另外,该光源设置在导光板32的内部,可通过导光板32侧面324、325、326、329设置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完全于导光板内传输,因此避免现有技术中部分光束泄露产生光能量损耗问题,从而提高该背光系统30出射光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背光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其与背光系统30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系统40包括一平板型的导光板42,该导光板42内部具有两通孔43,其内充有荧光粉432、水银434和惰性气体436,两端分别加电极438,使光源与导光板42一体化,该两通孔43分别邻近该导光板42侧面421、422,并且该出光面423包括第一区域4231、第二区域4232及第三区域4233,其中该三区域相连且第一区域4231与第三区域4232分别位于邻近对应侧面421与422处,并与该通孔43平行设置,其上设置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反射进入导光板42中传输,以使出射光束较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背光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其与背光系统30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系统50包括一平板型的导光板52,该导光板52内部具有L型通孔53,该通孔53包括一入口531和一出口533,该入口531与出口533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侧面525、526,该通孔53内充入荧光粉532,水银534和惰性气体536,其两端分别加电极538,使光源与导光板52一体化,该L型通孔53邻近该导光板52侧面521、522。
另外,本实用新型背光系统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其中,该通孔也可以是U型,即该通孔入口与出口位于同一侧面,该导光板的材料一般可为具有良好光线透过率的树脂材料即可,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树脂、非晶质环烯烃聚合物、聚丙烯、聚乙烯、热塑型聚酯树脂等可熔融成型的热塑型树脂,充入通孔的惰性气体为一般造灯管用气体即可,如氖气、氦气或氩气等,设置有散射点的每一散射点可为点状、方形、圆球状、圆柱状、正方体或金字塔形等形状,出光面至少有一相对应于通孔的高反射区域。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系统,包括一导光板和一光源,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和与出光面相邻的多个侧面,其特征在于邻近该多个侧面在导光板内设置至少一通孔,该光源是在该通孔内充有荧光粉、水银和惰性气体,并且在两端分别加电极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孔进一步包括一入口和一出口,该入口与出口分别位于该多个侧面中的两个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孔的入口与出口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成直线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孔的入口与出口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成L字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孔的入口与出口位于同一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成U字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至少有一相应于通孔的高反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侧面设有高反射率的反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系统,其包括一导光板和一光源,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和与该出光面相邻的多个侧面,并且邻近该多个侧面在导光板内设置至少一通孔,该光源是在该通孔内充有荧光粉、水银和惰性气体,并且在两端分别加电极而形成,因而可得到一方便组装的背光系统。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769940SQ20042010347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5日
发明者彭晓帅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