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21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但因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本身不具备发光特性,因此,为了达到显示效果,需要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系统,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及棱镜板组成。其中,该光源可设置在导光板一侧或两相对侧并将光线发射至该导光板。该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传输方向,使光线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并且增加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及均匀度,通常在与导光板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设置V形槽或配置光扩散网点。反射板贴附在导光板多个侧面及底面,其作用是反射来自导光板的光线,以增强该导光板的发光亮度。扩散板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其作用是将光线发散,使光线向各方向出射。棱镜板设置在扩散板上,其材料是高分子树脂,如丙稀酸树脂、聚碳酸酯,棱镜板作用是利用折射和内部全反射原理,将特定视角范围内的光线折射出去,而视角范围外的光线反射或折射回背光系统,如此循环直至在此特定视角范围内射出,该棱镜板并未增加光整体能量,而是将光线会聚,使得光能量集中在特定视角范围内,从而提高该视角范围内的亮度。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结构示意图,其揭示于2002年3月1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356,391号,该背光系统10包括导光板16、光源12、光源罩14、反射板24、第一棱镜板26、第二棱镜板32和反射偏光板34。该导光板16是楔型,其包括一出光面18、一和出光面18相对的底面20,一入光面21及多个侧面22,该光源12及光源罩14设置在该导光板16的入光面21一侧,该反射板24是相对该底面20设置,该第一棱镜板26设置在导光板16的出光面18上,其包括入光面28和出光面30,其中该入光面28和该导光板16的出光面18相对,该第二棱镜板32设置在该第一棱镜板26的出光面30上,该反射偏光板34设置在该该第二棱镜板32上。
请一并参阅图2,是该第一棱镜板26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棱镜板26的入光面28设置多组棱镜阵列36,每组棱镜阵列36包括棱形顶角大小不一致的棱镜38、40及42。当光入射该入光面28时,通过棱镜38或40或42对光方向改变,使出射光方向接近垂直方向,如第二图中“L+”及“L-”所示。第二棱镜板32结构及作用和第一棱镜板26相同,仅设置方向不同,第二棱镜板的棱镜阵列排列方向与第一棱镜板26的棱镜阵列36排列方向垂直。由于第一棱镜板26和第二棱镜板32均可使光会聚在垂直方向,因此垂直出射光显著增加,使背光系统亮度大幅提高。但是,该背光系统出射光线未经扩散,其出光均匀度低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系统面板出光均匀度低、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出光均匀度高、结构简单及成本低的背光系统。
本发明的背光系统,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及多个反射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及多个侧表面,该至少一光源相对该导光板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反射板相对该导光板底面及多个侧表面设置,该出光面设置多个聚光阵列,其中该聚光阵列上设置有一层由散光粒子组成的透明薄膜,该散光粒子的粒径为20~400纳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背光系统的优点在于导光板出光面的聚光阵列设置散光粒子组成的透明薄膜,利用聚光阵列会聚光线作用及透明薄膜散射作用,使出射光更加均匀分布在垂直方向,且相对于光线经过棱镜板能量必然损失的缺点,该透明薄膜可使光线无能量损失的通过,同时该透明薄膜与该多个V形槽紧密接合的结构,可避免两片棱镜板叠加所引起的漏光缺陷,因此背光系统的亮度高,且该背光系统无需使用扩散板与棱镜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棱镜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背光系统导光板光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背光系统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背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系统1包括一导光板50、一光源61、一反射灯罩62、第一反射板71及多个第二反射板72。该导光板50是平板形,包括一入光面51、一与该入光面51相交的出光面52、一与该出光面52相对的底面53及多个侧表面54,其中,该出光面52设置多个V形槽55,该多个V形槽55形状及大小一致,该底面53设置光扩散网点阵列56,该光扩散网点阵列56的密度是沿远离该入光面51的方向递增排列。该光源61设置在该导光板50入光面51一侧,其中,为了有效利用该光源61发出的光线,该反射灯罩62环绕该光源61设置,该第一反射板71是相对该底面53设置,该多个第二反射板72相对该多个侧表面54设置,一透明薄膜80设置在该导光板50出光面52的多个V形槽55上,该透明薄膜80由散光粒子组成,该散光粒子为TiO2且粒径20~400纳米。
如图4所示,由于多个V形槽55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光线通过出光面52上多个V形槽55,会更集中在与导光板50底面53垂直的方向,且透明薄膜80的TiO2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光线经过该透明薄膜80,出射光更加均匀分布在垂直方向;且相对于光线经过棱镜板能量必然损失的缺点,该透明薄膜80可使光线无能量损失的通过,同时该透明薄膜80与该多个V形槽55紧密接合的结构,可避免两片棱镜板叠加所引起的漏光缺陷,因此该背光系统1结构简单且亮度高。
当然,为减少光线能量损失,进一步提高背光系统1的亮度,可在第一反射板71设置由粒径20~400纳米TiO2粒子组成的透明薄膜81,同理在反射灯罩62的内侧设置一TiO2透明薄膜82,背光系统1的亮度可更进一步提高,如图5所示。
该透明薄膜可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电浆镀膜法及溅镀等方法制作,透明薄膜的粒子亦可以是Al2O3、SiO2、TiO2与Al2O3混合物或TiO2与SiO2混合物等。
导光板是以透明材料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树脂或玻璃等制成;导光板的底面设置光扩散网点阵列以使光线在导光板内向不同方向传输,即使出射光线更加均匀,该光扩散网点阵列中每一网点可以是微棱镜形、点状、方形、圆球状、圆柱状、正方体或金字塔形等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系统,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及多个反射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及多个侧表面,该至少一光源相对该导光板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反射板相对该导光板底面及多个侧表面设置,该出光面设置多个聚光阵列,其特征在于该聚光阵列上设置有一层由散光粒子组成的透明薄膜,该散光粒子的粒径为20~400纳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聚光阵列是V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底面设置有光扩散网点阵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散光粒子是TiO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散光粒子是SiO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材料是丙烯酸树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材料是透明玻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灯罩,该反射灯罩环绕该光源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灯罩内侧设置有一层由散光粒子组成的透明薄膜,该散光粒子的粒径为20~400纳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上设置有一层由散光粒子组成的透明薄膜,该散光粒子的粒径为20~400纳米。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系统,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及多个反射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及多个侧表面,该至少一光源相对该导光板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反射板相对该导光板底面及多个侧表面设置,该出光面设置多个聚光阵列,其中该聚光阵列上设置有一层由散光粒子组成的透明薄膜,该散光粒子的粒径为20~400纳米。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621905SQ200310112429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陈杰良, 吕昌岳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