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投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60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投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投装置用的背投镜头(REAR PROJECTION LENS)。
背景技术
背投式显示装置(Rear Projection Display)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背投式显示装置是以其大萤幕、图像清晰为特色,与传统的利用映像管的电视相比,背投式电视除了具有无辐射、画面尺寸大等优点外,更可直接接上电脑或是其他影音设备,达到最大的娱乐效果。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背投式显示装置将在娱乐显示设备(Entertainment Display)市场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数位光源处理系统的一示意图。在背投式显示装置的数位光源处理系统10(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中,光源11发射的光是经过光导管、色轮,投射至数位微镜晶片(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DMD)上,再由背投镜头12的后群镜头(second grouplens)121侧(虚线标示处)进入,光线经反射后投影于萤幕13成像。
为了使成像清晰,可以调整背投镜头12的焦距,以得到较佳的成像效果。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2是现有习知的镜头调整结构的示意图,以调整背投镜头12的后群镜头121为例,该现有技术的镜头调整结构20,主要包括一基座21及一筒体22。其中,在基座21底部设有透镜,而筒体22内设有镜头组。另外,筒体22外部具有复数螺纹221,而与基座21内侧的复数螺纹211相结合。而基座21与筒体22各具有一凸缘212及222,至少一螺丝23是穿设于基座21及筒体22。
镜头调整结构20是通过螺纹211及221,以调整基座21底部的透镜与筒体22镜头组的相对位置,使基座21与筒体22能在光轴方向L上,有相对移动。由于设置空间狭窄,因此在调整时,使用者需将背投镜头12拆卸下来,然后再顺着螺纹211及221来调整镜头的焦距。然后利用螺丝23锁固住基座21及筒体22,以固定住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后,再重新安装至背投镜头12中进行确认。如此重复数次,才能得到清晰的成像。
然而,现有技术无法在机上直接进行背投镜头的焦距调整,故在反复拆卸及安装的焦距调整过程中,造成相当多时间成本的浪费。另外,反复拆卸及安装的过程,也极容易造成镜头的破损,进而使得产品的良率降低。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背投镜头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背投镜头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背投镜头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以解决不易承载散热器等问题的背投镜头,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背投镜头,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背投镜头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背投镜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在机上直接调整镜头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成像,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投镜头,其包括一筒体,其具有一第一螺纹、及复数调整部;以及一固定座,其具有一第二螺纹、及至少一开口,该固定座套设于该筒体,该第一螺纹与该第二螺纹接合,而该开口是与该等调整部相对而设,穿过该开口拨动该等调整部的其中之一,该筒体及该固定座相对移动一轴向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至少一镜片是设置于该筒体。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一螺纹是位于该筒体的外侧表面。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二螺纹是位于该固定座的内壁。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所述的开口的长度是大于相邻的该等调整部之间的距离。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所述的该等调整部是为复数刻痕。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所述的该等调整部是为复数凹槽。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所述的该等凹槽具有一第三螺纹。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中所述的该等凹槽是为圆洞状。
前述的背投镜头,其更包括一螺丝,该螺丝穿过该开口并与该凹槽螺合,该螺丝具有一挡止部,该挡止部的半径大于该开口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投镜头,其包括一筒体及一固定座。其中,筒体具有一第一螺纹及复数调整部。固定座具有一第二螺纹及至少一开口,固定座是套设于筒体,第一螺纹是与第二螺纹接合,而开口是与调整部相对而设,穿过开口拨动其中一个调整部,筒体及固定座是相对移动一轴向距离。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背投镜头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背投镜头,其具有一开口以及一调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背投镜头是穿过开口来拨动调整部,使得筒体与固定座相对转动,即可在轴向上移动一距离。因此不需将镜头拆卸下来,即可利用杆状物,或是手指,在机上直接进行对焦调整。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降低损坏昂贵镜头的风险,而且也提升了产品的良率。
2、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对焦调整后,即可利用螺丝将筒体与固定座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而可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背投镜头,能够在机上直接调整镜头的焦距,而可获得清晰的成像。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习知的数位光源处理系统的一示意图。
图2是现有习知的镜头调整结构的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的一立体示意图.其中调整部是为一凹槽。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的一立体示意图.其中调整部是为一刻痕。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10数位光源处理系统 11光源12背投镜头 121后群镜头13萤幕 20镜头调整结构21基座 211螺纹212凸缘22筒体
221螺纹 222凸缘23螺丝 30背投镜头31筒体 311第一螺纹312调整部 313镜片314第三螺纹 32固定座321第二螺纹 322开口323孔洞 33螺丝33’螺丝331挡止部L光轴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投镜头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的一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30,包括一筒体31以及一固定座32,其中该背投镜头30,是以镜头中的后群镜头(second group lens)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该筒体31,具有一第一螺纹311以及复数调整部312。其中,至少一镜片313是设置于筒体31内,当然,筒体31内也可具有复数个镜片313,而构成一镜片组(Lens Unit)。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311是位于筒体31的外侧表面。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的立体示意图,该复数调整部312,是环设于筒体31的外侧表面,其可以是一圈也可以是设有数圈个调整部312,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设置一圈的调整部312为例。而调整部312是可为一凹槽(如图4所示)或是一刻痕(如图5所示)。
请参阅图3所示,该固定座32,具有一第二螺纹321以及至少一开口322。固定座32是借着位于固定座32内壁上的第二螺纹321与第一螺纹311接合,而使得固定座32套设于筒体31。
请参阅图4所示,而开口322是与调整部312是相对而设,也就是说,由开 322处可看见至少一个调整部312,调整焦距时,拨动一个调整部312至开口322的边缘时,即可看见邻近的调整部312已位于开口322内,故使用者得以连续调整筒体31与固定座32的相对距离。
而调整部312设置的数量是与开口322的长度有关,开口322的长度是大于相邻调整部312之间的间距。因此开口322的长度愈短,调整部312之间的间距就愈小,调整部312的数量也就愈多。例如筒体31半径是为R,开口322的长度是为πR/2时,则调整部31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πR/3。
因此在进行对焦调整时,只要利用一杆状物,甚至是手指,即可穿过开口322拨动其中一个调整部312,而使得筒体31相对于固定座32,在一光轴方向L上可移动一轴向距离,进行机上焦距微调的工作,而不用将镜头拆卸下来。
另外,第一螺纹311及第二螺纹321的长度,是可以视实际需要来决定。螺纹311、321的长度愈长,则筒体31相对于固定座32可移动的距离也愈长,再配合上设置数圈的调整部312,甚至可以进行背投镜头30的粗调。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投镜头30,更包括一螺丝33。对焦调整完毕后,可利用螺丝33穿过开口322而与调整部312固定,而调整部312可为一圆孔状的凹槽。利用凹槽内的一第三螺纹314,则可与螺丝33锁固。其中,螺丝33具有一挡止部331,挡止部331的半径是大于开口322的宽度。因此,螺丝3 3可固定住对焦调整后筒体31与固定座32的相对位置,故可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另外,螺丝33当然也可以是一蝶形螺丝,而锁固筒体31与固定座32的相对位置。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投镜头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背投镜头30更包括一螺丝33’,而固定座32则可具有一孔洞323,其邻设于开口322。对焦调整完毕后,可将螺丝33’与孔洞323螺合,而与筒体31产生旋压固定,而将螺丝33’锁固。如此一来,螺丝33’可固定住对焦调整后筒体31与固定座32的相对位置,故可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另外,螺丝33’当然也可以是一蝶形螺丝,而锁固筒体31与固定座32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投镜头,其具有一开口及一调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背投镜头是穿过开口来拨动调整部,使得筒体与固定座相对转动,即可在轴向上移动一距离,因此不需要将镜头拆卸下来,可利用杆状物,或是手指,在机上直接进行对焦调整。如此一来,不但降低了损坏昂贵镜头的风险,也提升了产品的良率。另外,在较佳实施例中,对焦调整后,即可利用螺丝将筒体与固定座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以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筒体,其具有一第一螺纹、及复数调整部;以及一固定座,其具有一第二螺纹、及至少一开口,该固定座套设于该筒体,该第一螺纹与该第二螺纹接合,而该开口是与该等调整部相对而设,穿过该开口拨动该等调整部的其中之一,该筒体及该固定座相对移动一轴向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镜片是设置于该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螺纹是位于该筒体的外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螺纹是位于该固定座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开口的长度是大于相邻的该等调整部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等调整部是为复数刻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等调整部是为复数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等凹槽具有一第三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等凹槽是为圆洞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投镜头,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螺丝,该螺丝穿过该开口并与该凹槽螺合,该螺丝具有一挡止部,该挡止部的半径大于该开口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投镜头,其包括一筒体及一固定座。其中,筒体具有一第一螺纹及复数调整部。固定座具有一第二螺纹及至少一开口,固定座套设于筒体,第一螺纹是与第二螺纹接合,而开口是与调整部相对而设,穿过开口拨动其中一个调整部,筒体及固定座相对移动一轴向距离。本实用新型的背投镜头是穿过开口来拨动调整部,使得筒体与固定座相对转动,即可在轴向上移动一距离,因此不需将镜头拆卸下来,即可利用杆状物或是手指在机上直接进行对焦调整。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降低损坏昂贵镜头的风险,而且也提升了产品的良率。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对焦调整后,即可利用螺丝将筒体与固定座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而可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G02B7/02GK2742456SQ200420118079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6日
发明者施荣煜 申请人: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