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6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光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鼓装置,其具有一框架;被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框架上的感光鼓,其中该感光鼓外周面的一部分暴露;以及被支承在该框架上能够摆动以保护该感光鼓的盖。
背景技术
在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机以及打印机的主体上设置有一开合盖。在传统成像装置中,当打开开合盖之后,装置主体的内部暴露出来,使用者可以对可拆卸设置在装置主体中的感光鼓等进行维修。在这种传统成像装置中,开合盖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当开合盖打开时,包括感光鼓的成像墨盒(process cartridge)被从装置主体的上部取出。在成像墨盒上设置有用于罩住感光鼓之暴露部分的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挡板机构,以防止使用者的手或类似物接触感光鼓的暴露部分。
成像墨盒包括挡板、支承件、弹性件以及承力件。挡板保护感光鼓并由支承件支承。挡板可在保护位置和回退位置之间运动。在保护位置,挡板保护感光鼓。回退位置在成像墨盒插入该装置主体的方向上位于保护位置的后部。弹性件通过其弹性力迫使挡板朝向保护位置运动。承力件被设置在支承件上,用于将成像墨盒插入装置主体中。承力件与设置在装置主体上表面上的开口的边缘相接触,并接受力的作用以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挡板朝插入方向的后方运动。由于成像墨盒具有上述结构,当成像墨盒被插入到装置主体中时,挡板可以自动打开,并且当成像墨盒取出时,挡板可自动关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即使成像装置具有这样一个结构,即包括感光鼓的感光鼓装置被水平地插入或水平地取出,当感光鼓装置从装置主体中取出时,感光鼓的暴露部也能自动盖住。因此,可以防止感光鼓不小心被使用者的手或类似物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感光鼓装置从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水平地插入成像装置主体或从成像装置主体中水平地取出。感光鼓装置包括框架、感光鼓和盖。感光鼓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感光鼓外周面的一部分暴露出来。盖被以可摆动方式支承在所述框架上。响应将感光鼓装置水平插入到成像装置主体中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打开位置以便不阻挡向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照射的曝光射线的光路。响应从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所述感光鼓装置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关闭位置以盖住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当感光鼓装置从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时,所述盖自动关闭,感光鼓的暴露部被盖住。因此,避免了感光鼓的暴露部不小心被使用者的手或类似物接触。这样,维修工作很容易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包括齿条。齿条的纵向朝向感光鼓装置被插入的方向。在感光鼓装置的框架上优选设置小齿轮、齿轮和转动力传递装置。小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设置所述盖的转轴上。转动力传递装置将转动力从小齿轮传递到所述齿轮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当感光鼓装置从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时,小齿轮被齿条引导并转动。转动力通过转动力传递装置从小齿轮传递到所述盖的所述齿轮。因此所述盖自动关闭,避免了感光鼓的暴露部不小心被使用者的手或类似物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盖之间设置施力件。当所述施力件位于比死点(所述盖的轴中心)更靠近感光鼓的位置时,所述施力件优选强迫所述盖朝关闭方向运动。当所述施力件位于比所述死点更远离感光鼓的位置时,所述施力件优选强迫所述盖朝打开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摆动到打开位置的所述盖受到施力件的强制力作用,并且除非施加给盖的力达到一定程度,否则盖不会由于它的重量而无意地从打开位置关闭。摆动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受到施力件的强制力作用,并且除非施加给盖的力达到一定程度,否则盖不会由于它的重量而无意地从关闭位置打开。这样就提高了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盖住感光鼓一侧的盖表面上优选设置与感光鼓相接触的缓冲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通过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缓冲件,防止所述盖与感光鼓的表面直接接触。这样,防止了感光鼓的表面被损坏。


图1是表示成像装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成像装置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图3是感光鼓的透视图。
图4是感光鼓正视图。
图5A-5C是感光鼓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机械式摆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机械式摆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具有锁定件的齿轮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鼓盖和螺旋弹簧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将要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优选示例。因此,在说明书中有各种技术限制。但是,除非明确说明,本发明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将简单说明优选设置在复印机、传真机等上的成像装置1。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安置在进纸盒5上方。在成像装置1的上部形成有出纸盘6。如图2所示,在成像装置1的内部形成有主传送通道11和反向通道12。主传送通道11用于把从进纸盒5输入的记录纸传送到出纸盘6。反向通道12用于使打印纸的前端和后端反向。反向通道12布置在主传送通道11的外部。反向通道12从主传送通道11处分叉开始,到与主传送通道11汇合终止。沿着主传送通道11,朝向下游侧(上方)布置有显影装置2、感光鼓装置3以及定影装置4。
感光鼓装置3包括感光鼓3 1和充电器32等。作为感光器件,感光鼓31在其外周面上具有感光导体层。充电器32对感光鼓31的外周面进行充电。当对充电器32的放电线缆施加高压电时,产生电晕放电。通过电晕放电,将负电荷均匀地提供到感光鼓31的外周面上。
在感光鼓31上方倾斜地设置一曝光装置(未示出)。曝光装置是一激光扫描单元,其根据输入图像信息照射曝光射线50到被充电器32充电的感光鼓31的外周面上。被曝光射线照射的一部分上的负电荷被消除,在感光鼓31外周面上形成对应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包括供给辊21和显影辊22等。供给辊21给容纳有色粉的色粉盒20中的色粉充以负电荷,并将带负电荷的色粉供给到显影辊22。显影辊22将色粉供给到感光鼓31,其中感光鼓上形成有静电潜像。通过静电力,色粉只粘附到感光鼓31上负电荷被消除的部分。
转印辊61被横跨布置在主传送通道11中以与感光鼓31的外周面接触。打印纸被输入到感光鼓31和转印辊61之间的辊隙部。在该状态下,当偏置电压从粘附到感光鼓31上的打印纸的背面施加给转印辊61时,带负电荷的色粉从感光鼓31转印到打印纸上。
定影装置4包括热辊41和压力辊42,压力辊42横跨主传送通道11压靠在热辊41的外周面上。打印纸被输入到热辊41和压力辊42之间的辊隙部。此时,转印后的打印纸受到热辊41和压力辊42的热压作用而使打印纸上的色粉图像固定。
如上所述,由进纸盒5输入的打印纸上形成色粉图像。在通过定影装置4将色粉图像固定后,打印纸输出到出纸盘6上。
再次参照图1,用于进行维修工作的开合盖10安装在作为装置主体100一侧的前表面侧。开合盖10可以以装置主体100的下部为中心竖直摆动。当对容置在装置主体100内部的感光鼓装置3等进行维修时,开合盖10打开,这样,装置主体100的前表面侧被打开。因此,装置主体100的内部暴露出来。另外,感光鼓装置3以与传送打印纸的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插入到装置主体100中或从其中取出。
下面参照图3和图4描述感光鼓装置3。感光鼓装置3包括鼓框架30、感光鼓31、鼓盖39以及把手38。感光鼓31被可转动地支承在鼓框架30的下部(位于转印辊61一侧的鼓框架30一侧),感光鼓31外周面的一部分(下部)暴露出来。鼓盖39以可摆动的方式也被支承在鼓框架30上。把手38被设置在鼓框架30纵向的一端。感光鼓装置3被从纵向的另一端(从图4中的左侧)水平地插入到装置主体100中。在感光鼓31纵向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35。驱动齿轮35与装置主体100的驱动传递齿轮啮合。
如图2所示,在鼓框架30的下部(位于转印辊61一侧的鼓框架30一侧)形成一个开口。感光鼓31外周面的一部分从开口处暴露。显影装置朝向从开口处暴露的感光鼓31外周面照射曝光射线50。
如图5A-5C所示,用于盖住开口的鼓盖39被安装在鼓框架30上。鼓盖39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机械式摆动装置7摆动。具体而言,当感光鼓装置3插入到装置主体100中时,响应该插入动作,鼓盖39摆动到打开位置(参考图5A),从而不会挡住曝光射线50的光路。此外,当感光鼓装置3从装置主体100中取出时,响应该取出动作,鼓盖39摆动到关闭位置(参考图5C),从而盖住感光鼓31的暴露部。
在盖住感光鼓31一侧的鼓盖39的表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缓冲件40。当鼓盖39关闭时,缓冲件40与感光鼓31接触。缓冲件40是海绵等,被粘附在盖住感光鼓31一侧的鼓盖39的表面上。通过缓冲件40来防止鼓盖39与感光鼓31的表面(外周面)直接接触。这样就防止了感光鼓31的表面被损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40被设置在鼓盖39的纵向两端。但是,缓冲件40也可以设置在三个位置,例如鼓盖39的纵向两端和中心位置。可替换地,缓冲件40可以设置在盖住感光鼓31一侧的鼓盖39的整个表面上。
下面将描述用于摆动鼓盖39的机械式摆动装置7。如图4所示,在鼓框架30纵向两端形成向下延伸的支架101和102。支架101和102可转动地支承鼓盖39的一根转轴103。
如图6和7所示,在鼓盖39的转轴103的纵向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正齿轮71。鼓框架30纵向另一端(图6中的左侧)的支架102可转动地支承一个与第一正齿轮71啮合的第二正齿轮72。第二正齿轮72的转轴104布置成与鼓盖39的转轴103平行。转轴104只被支架102保持。
在第二正齿轮72的转轴104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73。在鼓框架30纵向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与第一锥齿轮73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4。第二锥齿轮74的转轴105被布置成与第一锥齿轮73的转轴104垂直。第一锥齿轮73和第二锥齿轮74构成转向变换装置。转向变换装置把齿轮绕着与感光鼓装置3插入方向垂直的轴的转动变换成绕着与插入方向平行的轴的转动。
小齿轮75被固定到第二锥齿轮74的转轴105上。在装置主体100上设置齿条76。齿条76与小齿轮75啮合。齿条76被设置在容纳感光鼓装置3的容纳空间的内部。齿条76通过支架16安装在装置主体100上。齿条76的纵向与感光鼓装置3的插入方向相同。齿条76的纵向长度设计成这样的,即,当小齿轮75被从齿条76的纵向一端引导到另一端时,使鼓盖39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摆动。
上述用于摆动鼓盖39的机械式摆动装置7通过齿轮71-74、小齿轮75和齿条76构成。用于将转动力从小齿轮75传递到第一正齿轮71的转动力传递装置通过齿轮72和73形成。
如图8所示,锁定件79设置在鼓框架30处,紧挨着第一正齿轮71、第二正齿轮72和小齿轮75中的至少一个。锁定件79包括臂部106和卡爪部107。臂部106可以在靠近齿轮71(或72,或75)的方向上以及与齿轮71(或72,或75)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化。卡爪部107设置成从臂部106的一梢端伸向齿轮。卡爪部107伸入齿轮71(或72,或75)的相邻齿之间的空隙中。
这样,由于齿轮71(或72,或75)的转动受到锁定件79的控制,由机械式摆动装置7进行的转动力的传递也受到控制。因此,除非施加给机械式摆动装置7的力达到一定程度,鼓盖39不会由于鼓盖39的重量而被无意关闭。
如图9所示,在鼓框架30和鼓盖39之间安装一螺旋弹簧36作为施力装置。当螺旋弹簧36比鼓盖39的转轴103更靠近感光鼓31(死点)时,螺旋弹簧36使鼓盖39沿关闭鼓盖方向运动。当螺旋弹簧36比鼓盖39的转轴103更远离感光鼓31时,螺旋弹簧36使鼓盖39沿打开鼓盖方向运动。止挡件37形成为从鼓框架30的一侧向鼓盖39伸出。因此,当鼓盖39通过螺旋弹簧36的作用而摆动到打开位置时,鼓盖39的基部108的端部109与止挡件37相接触,防止鼓盖39进一步摆动超出打开位置。
当鼓盖39通过螺旋弹簧36的作用而摆动到关闭位置时,缓冲件40与感光鼓31的外周面相接触(参照图5C),防止鼓盖39进一步向感光鼓31摆动。
另外,在鼓盖39一侧的鼓框架30的一侧可设置第二止挡件。这样,当鼓盖39摆动到关闭位置时,鼓盖39的基部108的另一端与第二止挡件相接触,防止鼓盖39进一步向感光鼓31摆动。
如上所述,摆动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鼓盖39受到作为施力装置的螺旋弹簧36的力的作用。因此,除非施加给鼓盖39的力达到一定程度,鼓盖39不会由于鼓盖39的重量而无意地从打开位置关闭(或从关闭位置打开)。因此提高了可靠性。
下面描述鼓盖39的自动打开和关闭。如图1所示,在鼓盖39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将感光鼓装置3水平地插入到装置主体100的容纳空间中。当感光鼓装置3被插入到装置主体100的容纳空间中时,在感光鼓装置3刚刚被完全插入之前,装置主体100的齿条76和鼓框架30的小齿轮75开始彼此啮合。
此时,齿轮71(或72,或75)被锁定件79锁定,鼓盖39受到螺旋弹簧36的力作用。因此,将感光鼓装置3推入或拉出需要力达到一定程度。
当使用者继续推入感光鼓装置3时,小齿轮75被齿条76引导并转动。这样,转动力被顺序传递给小齿轮75、第二锥齿轮74、第一锥齿轮73、第二正齿轮72和第一正齿轮71。结果,位于关闭位置的鼓盖39从图5C所示的状态经图5B所示的状态摆动到图5A所示的状态。如上所述,鼓盖39响应感光鼓装置3插入到装置主体100中的动作而摆动,并保持在打开位置以便不阻挡向感光鼓31的暴露部照射的曝光射线50的光路。
当从装置主体100中取出感光鼓装置3时,在刚刚开始取出感光鼓装置3后,鼓框架30处的小齿轮75开始被装置主体100处的齿条76引导。当使用者用一定或更大的力拉出感光鼓装置3时,小齿轮75被齿条76引导并转动。这样,转动力被传递给小齿轮75、第二锥齿轮74、第一锥齿轮73、第二正齿轮72和第一正齿轮71。结果,位于打开位置的鼓盖39从图5A所示的状态经图5B所示的状态摆动到图5C所示的状态。如上所述,鼓盖39响应从装置主体100中取出感光鼓装置3的动作而摆动,并保持在关闭位置以保护感光鼓31的暴露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当感光鼓装置3从装置主体100中取出时,鼓盖39自动关闭,盖住感光鼓31的暴露部。结果,感光鼓31的暴露部避免被使用者的手或类似物接触。由于感光鼓31位于感光鼓装置3的下部,使用者发现当取出感光鼓装置3时很难确切看清感光鼓31。传统方式存在着这样的缺陷,即使用者偶尔会碰到感光鼓31表面而使手上粘上色粉。但是,根据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缺陷并且使维修工作很容易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光鼓装置,包括框架;感光鼓,其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感光鼓外周面的一部分暴露出来;以及被以可摆动方式支承在所述框架上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鼓装置被水平地从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插入到成像装置主体中,或水平地从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取出;响应将感光鼓装置插入到成像装置主体中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打开位置以便不阻挡向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照射的曝光射线的光路;以及响应从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所述感光鼓装置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关闭位置以盖住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摆动所述盖的机械式摆动装置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摆动装置的一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小齿轮,设置在所述盖之转轴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将转动力从小齿轮传递到所述齿轮上的转动力传递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摆动装置的一部分包括转向变换装置,其将绕着与感光鼓装置插入方向垂直的轴的转动变换成绕着与感光鼓装置插入方向平行的轴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件,其控制所述机械式摆动装置的一部分的齿轮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盖之间的施力件;其特征还在于,当所述施力件位于比所述盖的轴中心更靠近感光鼓的位置时,所述施力件强迫所述盖朝关闭方向运动,并且当所述施力件位于比所述盖的轴中心更远离感光鼓的位置时,所述施力件强迫所述盖朝打开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件,其阻止所述盖由于施力件的作用进一步朝向打开位置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其设置在盖住所述感光鼓一侧的所述盖表面上,并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是海绵。
1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装置主体;感光鼓装置,其从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水平地插入到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中,以及从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水平地被取出;其中所述感光鼓包括框架;感光鼓,其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感光鼓外周面的一部分暴露出来;以及被以可摆动方式支承在所述框架上的盖;其特征在于,响应将感光鼓装置插入到成像装置主体中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打开位置以便不阻挡向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照射的曝光射线的光路;以及响应从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所述感光鼓装置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关闭位置以盖住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摆动所述盖的机械式摆动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摆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上的齿条,其纵向平行于所述感光鼓装置的插入方向;设置在所述感光鼓装置的框架上的小齿轮;设置在所述盖之转轴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将转动力从小齿轮传递到所述齿轮上的转动力传递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摆动装置包括转向变换装置,其将绕着与感光鼓装置插入方向垂直的轴的转动变换成绕着与感光鼓装置插入方向平行的轴的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件,其控制所述机械式摆动装置的齿轮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盖之间的施力件;其特征还在于,当所述施力件位于比所述盖的轴中心更靠近感光鼓的位置时,所述施力件强迫所述盖朝关闭方向运动,并且当所述施力件位于比所述盖的轴中心更远离感光鼓的位置时,所述施力件强迫所述盖朝打开方向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件,其阻止所述盖由于施力件的作用进一步朝向打开位置摆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其设置在盖住所述感光鼓一侧的所述盖表面上,并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是海绵。
全文摘要
感光鼓装置从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水平地插入成像装置主体或从成像装置主体中水平地取出。感光鼓装置包括框架、感光鼓和盖。感光鼓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感光鼓外周面的一部分暴露出来。盖被以可摆动方式支承在所述框架上。响应将感光鼓装置插入到成像装置主体中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打开位置以便不阻挡向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照射的曝光射线的光路。响应从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所述感光鼓装置的动作,所述盖摆动到关闭位置以盖住所述感光鼓的暴露部。
文档编号G03G21/16GK1667522SQ200510054719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1日
发明者小西题词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