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36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快速、精确同步调整两显示单元的间距,以符合使用者两眼瞳孔间距的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多媒体所使用的头戴式显示器结构,如图1所示,该显示器结构包括有目视框体5及两个显示单元6。显示单元6包括有滑动座61、显示面板62、框形架63、放大透镜64、焦距调整组件65及眼距调整组件66。显示面板62固定设置在滑动座61上,放大透镜64则固定设置在框形架63上。焦距调整组件65先穿过滑动座61的螺孔611后,再穿过框形架63的螺孔631,使框形架63通过枢轴连接在滑动座61上;在两显示单元6组装完成后,利用眼距调整组件66先穿过目视框体5的螺孔51及滑动座61的螺孔612后,即可将两显示单元6枢轴连接在目视框体5中。
当在调整两眼瞳孔间距时,只要转动眼距调整组件66带动显示单元6在目视框体5中位移,即可以调整两眼瞳孔间距,以达到观看影像画面的调整。但是,这种两眼瞳孔间距调整是属于各别调整,异步调整,所以在调整时两眼瞳孔间距时,不易快速、精确调整。即使两眼瞳孔间距调整完成后,两显示单元6所在位置也非是正确的两眼瞳孔间距,因此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公知的显示器在调整两眼瞳孔间距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将显示器调整两眼瞳孔间距杰构重新设计,让显示器在调整两眼瞳孔间距时,可以同步调整,以达快速、精确调整两眼瞳孔的间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包括两显示单元,在每一显示单元上分别具有外框体,在该外框体上具有枢轴连接部;调整单元,包括二与该枢轴连接部通过枢轴连接的从动组件,以及与该两从动组件同步连动的被动组件。在该被动组件转动时,即带动两从动组件转动,此时,两显示单元即同步向被动组件靠近或两侧位移,以调整使用者两眼瞳孔的间距。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显示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器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器调整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5-目视框体6-显示单元61-滑动座 62-显示面板63-框形架 64-放大透镜65-焦距调整组件 66-眼距调整组件611、631、51、612-螺孔1、1′-显示单元 11、11′-外框体12、12′-枢轴连接部 13、13′-螺纹面14、14′-显示组件 2-调整单元21、4、4′-被动组件 22、22′-从动组件211、41、41′-棘齿面 212、31-组接孔213、32-缺口 221、221′-杆体222、222′-螺纹面 223、223′-凸部3-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
如下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结构分解及外观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包括两显示单元1、1′及与两显示单元1、1′相连接用于调整两显示单元1、1′的调整单元2。利用调整单元2可同步调整两显示单元1、1′对应于使用者两眼瞳孔的间距,以便于使用可清楚看见两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影像画面。
两显示单元1、1′上分别具有外框体11、11′。外框体11、11′上分别具有枢轴连接部12、12′,在枢轴连接部12、12′内具有螺纹面13、13′;在外框体11、11′内部组装有用于显示影像画面的显示组件14、14′。
调整单元2包括被动组件21及相对称的从动组件22、22′。被动组件21外表面具有棘齿面211,其内具有组接孔212,在组接孔212的口缘处设置有相对应且与组接孔212相通的缺口213。从动组件22、22′具有与枢轴连接部12、12′相枢轴连接的杆体221、221′。杆体221、221′表面上具螺纹面222、222′,在杆体221、221′一端上具有相对称的凸部223、223′。当从动组件22、22′组接在组接孔212时,凸部223、223′即定位在缺口213中,当被动组件21受外力产生转动时,从动组件22、22′即随着转动,从而带动两显示单元1、1′同步位移调整。由此,由上述组件构成全新的可以同步调整两显示单元1、1′的调整结构。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外观立体及调整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的手指放置在被动组件21的棘齿面211上时,可以推动被动组件21转动,在被动组件21转动时,即带动两从动组件22、22′转动;此时,两显示单元1、1′即同步向被动组件21靠近或两侧位移,以调整使用者两眼瞳孔的间距。
由于每一个使用者的两眼瞳孔的间距不相同,所以由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结构,可以快速、精确的同步调整显示器的两显示单元1、1′,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两眼瞳孔的间距。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显示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处在于,利用连接单元3连接两从动组件22、22′。在连接单元3其内具有组接孔31,在组接孔31的口缘处设有相对应且与组接孔31相通的缺口32,组接孔31及缺口32用于组接两从动组件22、22′;在两从动组件22、22组接在两显示器1、1′的枢轴连接部12、12′后,将两被动组件4、4′分别安装在两从动组件22、22′的一端上。被动组件4、4′上分别具有棘齿面41、41′。在转动任何一个被动组件4或4′时,即可同时连动两从动组件22、22′同步转动,实现同步同时调整两显示器1、1′的间距,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两眼瞳孔的间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显示单元,在每一显示单元上分别具有外框体,所述外框体上具有枢轴连接部;调整单元,包括两与所述枢轴连接部枢轴连接的从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两从动组件同步连动的被动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连接部内部具有螺纹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内部设置有显示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组件外表面具有棘齿面,其内具有组接孔,在所述组接孔的口缘处设有相对应且与组接孔相通的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具有通过枢轴连接在所述枢轴连接部的杆体,在所述杆体表面上具有螺纹面,在所述杆体的一端上具有相对称的凸部。
6.一种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显示单元,在每一显示单元上分别具有外框体,在所述外框体上具有枢轴连接部;调整单元,包括两与所述枢轴连接部相枢轴连接的从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从动组件一端的被动组件;及,连接单元,连接在所述两从动组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枢轴连接部内部具有螺纹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框体内部设置有显示组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组件外表面具有棘齿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具有组接孔,在所述组接孔的口缘处设有相对应且与所述组接孔相通的缺口。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具有与所述枢轴连接部通过枢轴连接的杆体,所述杆体表面上具有螺纹面,在杆体一端上具有相对称的凸部。
专利摘要一种头戴式显示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显示单元,在每一显示单元上分别具有外框体,所述外框体上具有枢轴连接部;调整单元,包括两与所述枢轴连接部枢轴连接的从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两从动组件同步连动的被动组件。在该调整单元的被动组件转动时,即带动该调整单元的两从动组件转动;此时,两显示单元即同步向被动组件靠近或两侧位移,以调整使用者两眼瞳孔的间距。
文档编号G02B27/02GK2779434SQ20052000848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8日
发明者林保龙 申请人:宝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