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79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焦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焦距调整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望远镜或显微镜等光学设备的焦距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如所周知,望远镜的应用极为广泛,如应用于学术、研究或休闲活动等。望远镜具有一焦距调整装置,用以调整一被观看对象(如星星或候鸟等)的影像至望远镜的焦点位置,以便于能够清晰地呈现对象。因此,焦距调整装置的稳定性与精准度决定了望远镜的优劣与否。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焦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底座组件70、一转轴71、二个旋动机构72、一套筒组件73、和一管体74。底座组件70包括一底座(未标示)等。转轴71枢设于底座。二个旋动机构72的内端分别组接于转轴71的二端且枢设于底座。套筒组件73包括一套筒(未标示)等。套筒组接于底座上。管体74滑设于套筒中。焦距调整装置组装于望远镜等光学设备中,且对应于望远镜的物镜组合的光轴。欲进行焦距调整时,只要转动二个旋动机构72其中之一,便可使转轴71带动管体74作前后的位移。
上述现有的焦距调整装置,底座组件70和套筒组件73相组接,其组件多且复杂,导致其组装误差较大且不够美观,一旦需要维修,更是耗时费工。
此外,二个旋动机构72其中之一包括一粗调旋钮721和一微调旋钮722。由于微调旋钮722的直径小于粗调旋钮721的直径,使得焦距调整装置的整体外观不够美观。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现有的另一焦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组合80和一管体87。基座组合80包括一本体81、一转轴82、二个旋动机构83、一支撑板84、二个顶持件85和至少二个支撑轴承86。本体81具有一内表面(未标示)和一信道(未标示)形成于内表面之间。转轴82枢设于本体81的下部且垂直于信道的一纵长轴向,且转轴82的局部位于信道中。二个旋动机构83的内端分别组接于转轴82的二端。支撑板84位于本体81的下部和转轴82之间。二个顶持件85螺设于本体81的下部且上顶支撑板84。至少二个支撑轴承86分别设于本体81的内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管体87沿本体81的信道的纵长轴向滑设于其中。欲进行焦距调整时,只要转动二个旋动机构83其中之一,便可使转轴82带动管体87作前后的位移。
上述现有的另一焦距调整装置,管体87为铝质材料所制成,转轴82和等支撑轴承86为钢质材料所制成。当二个顶持件85上顶支撑板84,使支撑板84上顶转轴82接触管体87时,由于转轴82的硬度大于管体87的硬度,导致管体87被压损成凹凸面;又支撑轴承86的硬度大于管体87的硬度,导致管体87被压损成二条凹纹,影响其焦距调整的稳定性与精准度。
现有的又一焦距调整装置是以齿轮机构带动其管体作前后的位移。但是,齿轮机构之间存有间隙,容易因震动而影响其焦距调整的稳定性与精准度。
是以,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焦距调整装置,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点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点的可改善,则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距调整装置,使其转轴能够更为稳定地且精确地带动其管体以进行焦距调整,且使管体更为耐用,并使焦距调整装置的整体外观更为美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提供一种焦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组合以及一滑动管组合;基座组合包括一本体、一转轴、和至少二个支撑轴承,本体具有一内表面和一信道形成于内表面之间,转轴枢设于本体的下部且垂直于信道的一纵长轴向,转轴的局部位于信道中,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设于本体的内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滑动管组合包括一管体、一下补强构件和一上补强构件,下补强构件设于管体的外表面的下部且沿管体的一纵长轴向延伸,上补强构件设于管体的外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上补强构件形成至少二个轨道分别位于管体的外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且沿管体的纵长轴向延伸,管体沿该本体的信道的纵长轴向滑设于其中,转轴支撑该下补强构件,且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支撑该上补强构件的至少二个轨道。
通过下补强构件和上补强构件的补强效果,使转轴能够更为稳定地且精确地带动管体以进行焦距调整,且使管体更为耐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体具有一体成型的一底座和一套筒,转轴枢设于底座,且套筒具有上述内表面和上述信道。因此,使本实用新型焦距调整装置的精准度提升且整体外观更为美观。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基座组合包括一第一旋动机构和一第二旋动机构,本体的下部左侧和下部右侧各设有一枢接孔连通于信道,第一旋动机构的内端和第二旋动机构的内端分别组接于转轴的二端且枢设于该二个枢接孔中,第一旋动机构的外端和第二旋动机构的外端位于本体的下部的外侧,第一旋动机构的外端包括一粗调旋钮、一微调旋钮、一滑动套盖和一导销,滑动套盖设有一导孔,微调旋钮位于粗调旋钮的外端,微调旋钮的直径小于粗调旋钮的直径,滑动套盖套设于粗调旋钮和微调旋钮的外围,且导销穿设导孔且固定于粗调旋钮。因此,使本实用新型焦距调整装置的整体外观更为美观。


图1是现有焦距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现有另一焦距调整装置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另一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焦距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6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8是图6的另一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9是图6的前视示意图。
图9A是图6的滑动套盖向内移动的前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焦距调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现有)70底座组件71转轴72旋动机构721 粗调旋钮722 微调旋钮73套筒组件74管体80基座组合81本体82转轴83旋动机构84支撑板 85顶持件86支撑轴承87管体(本实用新型)5 基座组合50本体501 内表面502 信道503 底座504 套筒505 贯穿孔506 枢接孔 507 贯穿孔51转轴52压板521 固接件 522 容槽53锁合件 54第一旋动机构541 粗调旋钮542 微调旋钮543 滑动套盖544 导孔545 导销55第二旋动机构56转轴轴承57外套环58顶持件 59轴承座591 支撑轴承α 夹角6 滑动管组合
60管体 601 外表面602 凹槽 603 长槽61补强板62 补强条63固接件64 固接件65补强片β 夹角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创作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5至图9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焦距调整装置。焦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组合5以及一滑动管组合6。
基座组合5包括一本体50、一转轴51、一压板52、一锁合件53、一第一旋动机构54、一第二旋动机构55、二个顶持件58和一轴承座59。本体50具有一内表面501和一信道502形成于内表面501之间。本实施例中,本体50具有一体成型的一底座503和一套筒504,但是,本体50也可具有相组接的一底座和一套筒,其中套筒504具有上述内表面501和上述信道502。本体50的下部设有一贯穿孔505(如一螺孔)连通于信道502。本体50的下部左侧和下部右侧各设有一枢接孔506连通于信道502。本体50的下部另设有二个贯穿孔507(如二个螺孔)分别连通于二个枢接孔506。
第一旋动机构54的内端和第二旋动机构55的内端各设有一转轴轴承56,且这些转轴轴承56分别组接于转轴51的二端且枢设于二个枢接孔506中,使转轴51枢设于本体50的下部的底座503且垂直于信道502的一纵长轴向,其中转轴51的局部位于信道502中,且第一旋动机构54的外端和第二旋动机构55的外端位于本体50的下部的外侧。
压板52通过一固接件521定位于本体50的信道502内。压板52的顶面设有一容槽522,且转轴51的局部收容于容槽522内。锁合件53(如一螺栓)螺设于贯穿孔505中且顶触压板52的底面。
第一旋动机构54的外端包括一粗调旋钮541、一微调旋钮542、一滑动套盖543和一导销545。微调旋钮542位于粗调旋钮541的外端,且微调旋钮542的直径小于粗调旋钮541的直径。滑动套盖543设有一导孔544。滑动套盖543套设于粗调旋钮541和微调旋钮542的外围,且导销545穿设导孔544且固定于粗调旋钮541,使滑动套盖543能够遮盖或露出微调旋钮542。第二旋动机构55的外端包括一粗调旋钮(未标示)。第一旋动机构54和第二旋动机构55进一步各具有一外套环57,且各外套环57套设于相应的第一旋动机构54的滑动套盖543和第二旋动机构55的粗调旋钮,使第一旋动机构54和第二旋动机构55的操作更为容易且外观更为美观。
二个顶持件58(如二个螺丝)分别螺设于二个贯穿孔507中且分别上顶第一旋动机构54和第二旋动机构55。
轴承座59组接于本体50的内表面501的上部且具有至少二个支撑轴承591,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591分别设于本体50的内表面501的左上部(如图5所示)和右上部(如图7所示)。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591分别对称地设于本体50的内表面501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且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591分别连接至信道502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α为120度,但是,夹角α的角度并不以此为限。
滑动管组合6包括一管体60、一下补强构件和一上补强构件。管体60可为铝质等材料所制成,下补强构件和上补强构件可为钢质等材料所制成,使下补强构件的硬度和上补强构件的硬度大于管体60的硬度。
下补强构件设于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下部且沿管体60的一纵长轴向延伸。本实施例中,下补强构件包括一补强板61,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下部设有一凹槽602,滑动管组合6另包括多个固接件63,这些固接件63穿设补强板61的前端和后端且锁固于管体60,使补强板61设于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下部的凹槽602内,且补强板61是沿管体60的纵长轴向延伸。
上补强构件设于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上补强构件形成至少二个轨道分别位于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且沿管体60的纵长轴向延伸,且至少二个轨道分别连接至管体60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本实施例中,上补强构件包括至少二个补强条62,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左上部和右上部各对称地设有一长槽603,滑动管组合6另包括多个固接件64,这些固接件64穿设至少二个补强条62的前端和后端且锁固于管体60,使该至少二个补强条62分别对称地设于该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该二个长槽603内,且该至少二个轨道分别形成于该至少二个补强条62且沿管体60的纵长轴向延伸。因此,该至少二个补强条62的至少二个轨道分别连接至管体60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二个补强条62的至少二个轨道分别连接至管体60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20度,但是,夹角β的角度并不以此为限。
管体60沿本体50的信道502的纵长轴向滑设于其中,转轴51支撑补强板61(即下补强构件),且至少二个支撑轴承591分别支撑至少二个补强条62的至少二个轨道(即上补强构件的至少二个轨道)。本实施例中,基座组合5的轴承座59具有另二个支撑轴承591,四个支撑轴承591分别对称地设于本体50的内表面501的左上部前端(如图5所示)、左上部后端(图略)、右上部前端和右上部后端(如图7所示),且该四个支撑轴承591分别支撑该至少二个补强条62的至少二个轨道,以达到较佳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焦距调整装置是组装于望远镜等光学设备中,且对应于望远镜的物镜组合的光轴。欲进行焦距调整时,首先,调整锁合件53以上顶该压板52,从而使压板52上顶转轴51,并调整二个顶持件58以上顶第一旋动机构54和第二旋动机构55,从而使转轴51接触补强板61,且使至少二个补强条62的至少二个轨道接触这些支撑轴承591。补强板61和该至少二个补强条62的补强效果,使管体60不会因为转轴51的迫紧而被转轴51或这些支撑轴承591所压损。接着,转动第一旋动机构54和第二旋动机构55其中之一,便可使转轴51带动管体60作前后的位移。补强板61的硬度较大,使管体60的移动更为精准容易。当调整到焦点位置时,转动锁合件53,使锁合件53迫紧补强板61,以确保管体60被稳固地定位。
此外,转动滑动套盖543,滑动套盖543会通过导销545带动粗调旋钮541。如图9A所示,推动外套环57使滑动套盖543向内移动,微调旋钮542会露出以便于转动。
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为上补强构件。上补强构件包括一弧形补强片65,弧形补强片65可为四边型、四边框型、H字型或U字型等不同的形式。第二实施例中,弧形补强片6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地设于管体60的外表面601的左上部和右上部,至少二个轨道分别形成于弧形补强片65的左侧和右侧且沿管体60的纵长轴向延伸,且至少二个支撑轴承591分别支撑弧形补强片65的左侧和右侧的至少二个轨道。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焦距调整装置,具有如下述的特点1、下补强构件和上补强构件的补强效果,使转轴能够更为稳定地且精确地带动管体以进行焦距调整,且使管体更为耐用。
2、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连接至信道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以及该至少二个补强条或弧形补强片的左侧和右侧的至少二个轨道分别连接至管体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使管体的稳定性更佳。
3、底座和套筒一体成型,以及第一旋动机构的滑动套盖套设于粗调旋钮和微调旋钮的外围,使本实用新型焦距调整装置的精准度提升且整体外观更为美观。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沿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都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焦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组合以及一滑动管组合;上述基座组合包括一本体、一转轴和至少二个支撑轴承,该本体具有一内表面和一信道形成于内表面之间,转轴枢设于本体的下部且垂直于信道的一纵长轴向,转轴的局部位于信道中,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设于本体的内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上述滑动管组合包括一管体、一下补强构件和一上补强构件,下补强构件设于管体的外表面的下部且沿管体的一纵长轴向延伸,上补强构件设于管体的外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上补强构件形成至少二个轨道分别位于管体的外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且沿管体的纵长轴向延伸,管体沿本体的信道的纵长轴向滑设于其中,转轴支撑下补强构件,且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支撑上补强构件的至少二个轨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下补强构件包括一补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对称地设于本体的内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滑动管组合的上补强构件包括至少二个补强条,至少二个补强条分别对称地设于管体的外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该至少二个轨道分别形成于该至少二个补强条且沿管体的纵长轴向延伸,且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支撑该至少二个补强条的至少二个轨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连接至本体的信道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且该至少二个轨道分别连接至管体的中心线的二个假想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合具有另二个支撑轴承,该四个支撑轴承分别对称地设于本体的内表面的左上部前端、左上部后端、右上部前端和右上部后端,且该四个支撑轴承分别支撑该至少二个轨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对称地设于本体的内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滑动管组合的上补强构件包括一弧形补强片,弧形补强片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地设于管体的外表面的左上部和右上部,该至少二个轨道分别形成于弧形补强片的左侧和右侧且沿管体的纵长轴向延伸,且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分别支撑弧形补强片的左侧和右侧的至少二个轨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座组合包括一压板和一锁合件,压板定位于本体的信道内,压板的顶面设有一容槽,转轴的局部收容于容槽内,本体的下部设有一贯穿孔连通于信道,且锁合件螺设于贯穿孔中且顶触压板的底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体成型的一底座和一套筒,转轴枢设于底座,且套筒具有上述内表面和上述信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合包括一第一旋动机构和一第二旋动机构,本体的下部左侧和下部右侧各设有一枢接孔连通于信道,第一旋动机构的内端和第二旋动机构的内端分别组接于转轴的二端且枢设于二个枢接孔中,第一旋动机构的外端和第二旋动机构的外端位于本体的下部的外侧,第一旋动机构的外端包括一粗调旋钮、一微调旋钮、一滑动套盖和一导销,滑动套盖设有一导孔,该微调旋钮位于粗调旋钮的外端,微调旋钮的直径小于粗调旋钮的直径,滑动套盖套设于粗调旋钮和微调旋钮的外围,且导销穿设导孔且固定于粗调旋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合包括二个顶持件,本体的下部设有二个贯穿孔分别连通于该二个枢接孔,该二个顶持件分别螺设于该二个贯穿孔中且分别上顶第一旋动机构和第二旋动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焦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组合以及一滑动管组合;该基座组合包括一本体、一转轴和至少二个支撑轴承;该滑动管组合包括一管体、一下补强构件和一上补强构件,下补强构件可为一补强板,上补强构件可为二个补强条,管体滑设于本体中,转轴支撑下补强构件,且该至少二个支撑轴承支撑上补强构件;因此,使转轴能够更为稳定地且精确地带动管体以进行焦距调整,且使管体更为耐用。
文档编号G02B7/16GK2828844SQ20052004512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0日
发明者陆伟仪 申请人:陆伟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