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79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装置,特别是涉及通过固定设置于便携电话机装置的摄像头来进行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二者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了摄像头的便携电话机装置由各个电气通信运营商发售,很受人们的喜爱。对于这样的便携电话装置中搭载摄像头的方法,以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具体地说提出了以下方案如通过搭载内侧摄像头和外侧摄像头,可以边看便携电话机的显示屏边拍摄摄影者自身的面部照片,或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搭载两个摄像头,可以拍摄立体图像或全景图像这二者。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便携电话装置中,在折叠式便携电话机以可转动方式连结的两个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摄像头。而且,通过使该摄像头相对于设置了该摄像头的壳体可以转动,实现了使两个摄像头的光轴方向相对地变化。而且,通过这样将两个摄像头的光轴方向相对地变化,实现了由两个摄像头所进行的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分别拍摄。
专利文献1特开2003-5187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技术中,需要使该摄像头相对于设置了摄像头的壳体可转动。因此,需要设置用于使摄像头转动的铰链部,从作为便携电话机的摄像头装置小型化的角度考虑就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头装置,其中摄像头相对于设置了该摄像头的壳体不必转动,就可以实现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分开拍摄。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方式一的相关摄像头装置,具备固定设置有第一摄像用镜头的第一壳体;固定设置有第二摄像用镜头、在与所述第一壳体对置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的第二壳体,可以择一地拍摄全景图像或立体图像,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移动而使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互相离开的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各自的光轴被设定在可以拍摄所述立体图像的位置,随着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移动而使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互相接近的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各自的光轴被设定在可以拍摄所述全景图像的位置。
通过这样,不必将摄影用镜头相对于设置有摄像头的壳体而转动,实现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分开拍摄。即在摄影用镜头的光轴相对于壳体不动的状态下,仅开闭壳体就可以实现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分开拍摄,所以不必设置用于使摄影用镜头的光轴相对于壳体活动的机构,通过壳体的开闭就可以实现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分开拍摄。
另外,在上述摄像头装置中,也可以使在所述关闭位置中的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各自的光轴所形成夹角,与所述打开位置中的所述第一、第二壳体各自的法线所形成的夹角大致相等。通过这样,摄像用镜头间的距离可以达到分别适于进行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距离。
另外,在所述摄像头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二壳体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的区域,与由所述第一摄像用镜头的光轴所确定的视场角区域不重叠。
另外,在上述摄像头装置中,在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基于分别使用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所摄影的图像来生成立体图像,在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基于分别使用所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所摄影的图像来生成全景图象也可。这样,因为可以按照摄像头装置的状态变更所生成的图像,所以可使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适宜进行。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关闭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机装置打开后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中的摄像结果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摄像头装置所使用的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后的状态(关闭位置)的右侧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相关的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壳体1U按照于铰链2转动和倾斜的方式打开后的状态(打开位置)的右侧视图。
如图1所示,便携电话机装置10由壳体1D、壳体1U构成。各个壳体分别为具有大致平行的两个面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壳体1D的一方端部和壳体1U的一方端部通过铰链2连接,通过该铰链2,壳体1D和壳体1U在互相对置的状态下可以相对移动。以下,壳体1D的一方端部和壳体1U的一方端部分别称为壳体1D的转动端部30D和壳体1U的转动端部30U。
另外,如图2所示,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的状态下,壳体1U和壳体1D具有互相对置的面(闭塞面)。而且,如图2或图3所示,在壳体1D中,与闭塞面相反侧的面为开放面,在该开放面中设置LCD3(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另外,壳体1U中与闭塞面相反侧的面也为开放面。另外,图中未示出,壳体1U在其闭塞面具有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输入机构的拨号盘按钮等按钮。
壳体1D的闭塞面且另一方端部中固定设置有与摄像头一起使用的摄像用镜头即镜头11D,在壳体1U的开放面且另一方端部固定设置相同的摄像用镜头即镜头11U。以下,将壳体1D的另一方端部和壳体1U的另一方端部,分别称为壳体1D的镜头设置端部31D和壳体1U的镜头设置端部31U。进而,壳体1D的侧面设置有快门按钮5。
这里,针对壳体1D和壳体1U对图2或图3所示的角度基准面进行定义。所谓角度基准面是指与壳体之间没有相对位置变化的面,按每个壳体定义。这里,针对壳体1D,将上述闭塞面定义为角度基准面20D,针对壳体1U,将开放面定义为角度基准面20U。
接着,对铰链2进行说明。铰链2具有按照壳体1U相对壳体1D可转动的方式所设置的转动轴21。在壳体1D的转动端部30D中,在上述闭塞面以垂直向上的方向(壳体1D的厚度方向)作为轴方向设置该转动轴21。因此,通过壳体1U相对于该转动轴21转动,可以将其闭塞面在朝向壳体1D的状态下转动。
另外,相对于铰链2,壳体1U在上述转动方向可以滑动。因此,壳体1U可以相对于壳体1D在垂直上述闭塞面的方向或远离或接近。通过这样,在使壳体1U相对于转动轴21转动时,可以使其稍微抬起地转动。
进而,铰链2具备如弯曲弹簧的弹性体。通过该弹性体的弹性力,壳体1U在转动轴21的周围可以摇动,而且壳体1U紧压在壳体1D上。通过这样,在转动时通过使壳体1U摇动而具有间隙,并且在该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下,壳体1U以一定的力紧密按压于壳体1D。而且,通过紧密按压,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下角度基准面20D和角度基准面20U形成的角度为规定的角度。
具体地说,在图2所示的便携电话机装置10处于关闭状态下,角度基准面20U和角度基准面20D所形成的角度为规定的角度0°。与此相反,在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下,角度基准面20U和角度基准面20D所形成的角度为规定的角度90°+θ(θ≠90°即该角度不是180°)。另外,该角度也可为180°-(90°+θ)=90°-θ。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的状态和打开的状态下,对角度基准面20U和角度基准面20D所形成的角度赋予规定角度90°-θ(θ≠90°)的差值。换而言之,壳体1U相对于壳体1D倾斜活动。
接着,对于镜头11D和镜头11U进行说明。镜头11D是摄像头的镜头,具有作为摄像头光轴的光轴50D。光轴50D的周围,定义了水平视场角51D。摄像头可以对在该水平视场角51D所示的摄像角度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摄像。对于镜头11U也同样,具有光轴50U,定义了水平视场角51U。
如上所述,镜头11D因为固定设置在壳体1D,所以光轴50D相对于壳体1D始终朝向相同的方向。该方向可以根据角度基准面20D和光轴50D之间的角度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角度为90°。
对于镜头11U,因为也固定设置在壳体1U,所以光轴50U相对于壳体1U始终朝向相同的方向。该方向根据角度基准面20U和光轴50U之间的角度定义。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角度为θ。
以上这样,所谓光轴50D和光轴50U,分别相对于角度基准面20D和角度基准面20U以规定的角度(光轴—基准面角度)固定。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状态下,因为角度基准面20D和角度基准面20U所形成的角度(基准面—基准面角度)为0°,所以光轴50D和光轴50U所形成的角度(光轴—光轴角度)Φ为90°-θ。另一方面,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为打开的状态下,基准面—基准面角度为90°-θ,光轴—光轴角度Φ为0°。即光轴50D和光轴50U朝向相同的方向。
这样,使基准面—基准面角度在打开的状态与关闭的状态下不同,且光轴—基准面角度以不变的方式固定,由此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光轴—光轴角度为90°-θ(θ≠90°),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光轴—光轴角度为0°。即,按照基准面—基准面角度的不同量90°-θ的大小使光轴—光轴角度不同。更具体地说,便携电话机装置10打开的状态下的基准面—基准面角度(与各个壳体的法线形成的角度相等)与便携电话机装置10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光轴—光轴角度为大致相等的角度。
而且,另外壳体1U,与壳体1D相比其长边方向的长度短。由此,壳体1U即使在便携电话机1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水平视场角51D所示的摄像范围内(视场角区域)内,没有该壳体1U相对于壳体1D的相对移动区域重叠。另外,如上所述,壳体1D的转动端部30D和壳体1U的转动端部30U通过铰链2连接,镜头11D和镜头11U分别设置在壳体1D的镜头设置端部31D和壳体1U的镜头设置端部31U。因此,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打开的状态下镜头11D和镜头11U间的距离a[cm]与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的状态下镜头11D和镜头11U之间的距离b[cm]进行比较时,a为比b大的值。即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打开的状态下,镜头11D和镜头11U分离,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的状态下,镜头11D和镜头11U接近。另外,a和b的具体值随着壳体1D和壳体1U的长度、转动轴21相对于壳体1D和壳体1U的设置位置、镜头11D相对于壳体1D的设置位置、镜头11U相对于壳体1U的设置位置而变化。
针对具有以上构成的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中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4是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功能框图。如图所示,便携电话机装置10包括摄像头功能部12D、摄像头功能部12U、摄像头控制部13、控制部14、输入部15、输出部16、通信部17、和存储部18。
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分别与镜头11D和镜头11U连接。另外,输入部15与快门按钮5连接,输出部16与LCD3连接。
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分别包括将镜头11D和镜头11U作为摄像用镜头使用、可拍摄照片的摄像头功能。该摄像头功能中的对焦功能也可以采用自动对焦或泛焦(pan focus)中的任一项。
摄像头控制部13控制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并接收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所摄影的图像(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且进行后述的图像处理。而且,将该图像处理后的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另外,也进行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的电源投入或电源断开这样的电源控制处理。
控制部14、输入部15、输出部16、通信部17,进行便携电话机装置10发挥便携电话机功能的各种处理。具体地说,通信部17在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之间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输入部15进行对控制部14的输入信号的接口处理即通过未图示的拨号盘按钮将与使用者所按下的按钮对应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4,或将从未图示的麦克输入的声音作为编码后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4,或将从未图示的PC所输入的数据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4,或将快门按钮5输入的快门按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4。输出部16进行根据控制部14的输出信号的接口处理即按照来自控制部14的指示信号,对LCD3输出规定的图像信号;或按照来自控制部14的指示信号,将音频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扬声器;或根据来自控制部14的指示信号将数据信号输出到未图示PC接口。而且,控制部14控制上述各个功能部并且进行以下信号处理将从上述各个功能部输入的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后输出到其他功能部。
另外,存储部18,除了作为控制部14和摄像头控制部13的工作存储器起作用之外,还对图像、邮件、电话号码等,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中存储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而且存储部18构成得可由控制部14和摄像头控制部13进行读出及写入。
这里,输入部15可以取得表示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为打开状态或为关闭状态、或不为其任一状态的信息。具体地说,可以具备规定的传感器在铰链2中。而且该传感器检测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状态,作为状态信号输出到输入部15。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处理进行说明。
一边择一地切换通常摄影模式、立体摄影模式、全景摄影模式一边进行本摄像处理。以下针对各个摄影模式进行说明。
通常摄影模式下,由一个摄像头进行摄影。因此,仅使用摄像头功能部12U和摄像头功能部12D中的任一方摄像头来进行摄影。这里,假设使用摄像头功能部12D进行摄影。
首先,使用者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LCD3表示的菜单画面(未图示)中选择摄像头使用模式。该摄像头使用模式为“用一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或“用两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的任一个。使用者想要在通常摄影模式下进行摄影时,使用者选择“用一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而且,已选择的摄像头的使用模式存储在存储部18中。于是,在进行实际摄影时,使用者若在菜单画面中选择由摄像头进行摄影,则控制部14确认存储部18中存储的摄像头使用模式,在该摄像头使用模式表示为“用一个摄像头进行摄影”的模式时,判断为通常摄影模式。然后,控制部14将模式通知信号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该模式通知信号表示选择以通常模式由摄像头进行摄影,摄像头控制部13,按照模式通知信号选择用于投入电源的摄像头功能部,使已选择的摄像头功能部的电源投入。另外,在通常摄影模式下,仅选择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中的一方。这里,以选择了摄像头功能部12D为例进行说明。摄像头控制部13,将摄像头功能部12D输出的摄像结果即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接收了该图像的控制部14,使LCD13实时地显示摄像头功能部12D所摄影的映像。这样,LCD13起到取景器的功能。
而且,在按压快门按钮5时,将表示已按下事实的快门按下信号介由输入部15、控制部14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于是,摄像头控制部13控制摄像头功能部12D,进行照片摄影。此时所摄影图像的照片为拍摄水平视场角51D的范围内的物体的图像。
而且,摄像头控制部13将所摄影的图象输出到控制部14,控制部14将该图像暂时存储在存储部18中,而且输出到输出部16,输出部16在LCD3中显示该图像。而且,通过使用者的选择进行以下各种处理将已摄影的图像保存到存储部18、已摄影的图像添加到邮件中并发送的处理等。
接着,对于立体摄影模式进行说明。在立体摄影模式下,使用两个摄像头进行立体摄影。
这里,对于立体摄影的结构进行说明。人类通过两只眼睛分别观察物体,由此可以立体地看到物体。因此,从分离某程度(人眼之间的距离程度)的位置对所摄影的两个图像同时通过各个眼睛观看,人类可以将该两幅图像感知为立体图像。在立体摄影中,利用该原理摄影看起来为立体的图像。具体地说,利用具有相同朝向的光轴、分离某程度的距离的两个摄像头同时对图像进行摄影。这样所摄影的两个图像,因为两个摄像头存在距离所以成为具有该距离所对应的差异的图像。于是,人类用各自一方的眼睛分别观察所摄影的两个图像,从而人类可以将该两个图像感知为立体的图像。
另外,位于两个摄像头间的距离(基线长度。也称为立体基准)的50倍前后之处的被摄体被拍摄后的图像最适合立体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线长度为a[cm],如果对50×a[cm]左右的距离的被摄体进行拍摄,则可以取得最佳的立体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相关的立体摄影模式中,将摄像头功能部12U和摄像头功能部12D一起使用来进行摄影。
首先,使用者将便携电话机装置10设为打开状态。便携电话机装置10处于打开状态的事实,由上述传感器取得,并作为状态信号通知到输入部15,且输出到控制部14。而且,控制部14将状态信号所通知的状态作为状态信息存在到存储部18。
另一方面,使用者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LCD3中所显示的菜单画面(未图示)中选择摄像头使用模式。在使用者想要在立体摄影模式下进行摄影时,使用者选择“用两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而且,所选择的摄像头使用模式由存储部18存储。于是,在实际进行摄影时,若使用者在菜单画面选择由摄像头进行摄影,则控制部14确认存储部18中存储的摄像头使用模式,在该摄像头使用模式表示为“用两个摄像头进行摄影”的模式时,确认存储部18所存储的状态信息。然后,如果状态信息为打开状态,则判断为立体摄影模式,将模式通知信号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该模式通知信号表示选择了在立体摄影模式下由摄像头进行摄影。输入该模式通知信号的摄像头控制部13,选择按照模式通知信号用于投入电源的摄像头功能部,并对已选择的摄像头功能部的电源进行投入。这里,在立体摄影模式下,选择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二者,摄像头控制部13将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的电源投入。而且,摄像头控制部13,将摄像头功能部12D输出的摄像结果即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接收了该图像的控制部14使LCD3实时地显示摄像头功能部12D所摄像的映像。这样,LCD3起到取景器的作用。
另外,此时的LCD3的显示为立体显示也可,此时,摄像头控制部13将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分别输出的摄像结果的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接收到该图像的控制部14使用后述的视差隔栅(barrier)等的3D显示功能,实时地立体显示。
另外,在按压快门按钮5时,将表示按下事实的快门按下信号经由输入部15、控制部14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于是,摄像头控制部13控制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而使其同时进行照片摄影。这样,摄像头控制部13起到以下同时摄影机构的作用即通过在各个摄像用镜头即镜头11D和镜头11U中同时进行摄影来取得两幅图像。作为此时所摄影的图像的两张照片,为分别对图3所示的水平视场角51D和水平视场角51U的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拍摄后的图像。此时,如上所述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打开的状态下,光轴50D和光轴50U为相同朝向。另外,光轴50D和光轴50U隔着a[cm]距离设置,a[cm]表示的距离几乎为人眼睛间的距离。为此,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所摄影的两张照片构成立体图像。换而言之,在打开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状态下,通过使光轴50D和光轴50U朝向相同且使光轴50D和光轴50U隔开,可以进行立体图像摄影。
而且,摄像头控制部13,将所摄影的立体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控制部14将该立体图像暂时存储在存储部18中并输出到输出部16,输出部16在LCD3中显示该立体图像。
这里,LCD3例如也可以是具备视差隔栅功能的可三维显示的液晶。此时,控制部14也可以通过输出部16控制LCD3,以使所摄影的作为立体图像的两张照片通过LCD3所具备的视差隔栅功能显示得看起来为立体的。
而且,通过使用者的选择,执行以下各种处理将所摄影的立体图像保存到存储部18、将所摄影的立体图像附加在邮件中并发送等。
接着,对全景摄影模式进行说明。在全景摄影模式下,也使用两个摄像头进行全景摄影。
这里,对全景摄影的结构进行说明。所谓全景摄影,是边将摄影头水平地旋转,边在全景(360°)中的比一个摄像头不动的状态下所摄影的图像宽的范围内进行摄影。另外,通过旋转摄像头也可进行全景摄影,通过对不同方向所摄影的图像进行合成来取得一幅图像也可进行全景摄影。
在本实施方式相关的全景摄影模式中,摄像头功能部12U和摄像头功能部12D均被使用,通过对由各个摄像头功能部所摄影的图像进行合成来获得一副图像,由此进行全景摄影。
首先,使用者将便携电话机装置10设为关闭状态。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为关闭状态的事实由上述传感器取得,并作为状态信号通知到输入部15,且输出到控制部14。而且,控制部14将由状态信号通知的状态作为状态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8。
另一方面,使用者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LCD3所显示的菜单画面(未图示)中选择摄像头使用模式。使用者想要在全景摄影模式下进行摄影时,使用者选择“用两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而且将所选择的摄像头使用模式存储在存储部18。于是,在实际进行摄影时,若使用者在菜单画面中选择由摄像头进行摄影,则控制部14确认存储部18中存储的摄像头使用模式,在该摄像头使用模式表示为“用两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时,确认存储在存储部18中的状态信息。然后,如果状态信息为关闭状态,则判断为全景摄影模式,将模式通知信号通知到摄像头控制部13,该模式通知信号表示在全景摄影模式下由摄像头进行摄影。输入了该模式信号的摄像头控制部13按照模式通知信号选择用于电源投入的摄像头功能部,对已选择的摄像头功能部的电源进行投入。这里,在全景摄影模式下,选择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二者,摄像头功能部13对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的电源进行投入。而且,摄像头功能部13将摄像头功能部12D输出的摄影结果的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接收了该图像的控制部14使LCD3实时显示摄像头功能部12D所摄影的映像。这样LCD13起到取景器的作用。
另外,将此时的LCD3的显示作为全景显示也可。此时,摄像头控制部13将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分别所输出的摄像结果的图像进行合成而生成全景图像,且输出到控制部14。获得该全景图像的控制部14,作为全景图像进行实时显示。此时的显示如后面所说明的图5(b)那样。
而且,在按下快门按钮5时,用于表示按下事实的快门按下信号通过输入部15、控制部14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于是,摄像头控制部13对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进行控制并使其同时进行照片摄影。这样摄像头控制部13起到了同时摄影机构的作用,该同时摄影机构通过在各个摄像用镜头即镜头11D和镜头11U中同时进行摄影而得到两张图像。此时,所摄影的图像的两张照片,为分别对图2所示的水平视场角51D和水平视场角51U的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拍摄的图像。此时,如上所述,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打开的状态下,光轴50D和光轴50D为90°-θ(θ≠0)。另外,光轴50D和光轴50U隔开b[cm]的距离而被设置,b[cm]所表示的距离为尽可能使光轴50D和光轴50U接近的距离。因此,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所摄影的两张照片为几乎从相同的位置朝向相差90°-θ的不同方向而摄影的照片。
而且,摄像头控制部13通过对所摄影的图像进行合成来取得全景图像。图5表示了该全景图象的例子。该图(a)是以通常模式进行摄影所得到的图像的例子,该图(b)是以全景摄影模式进行摄影所得到的全景图像的例子。与通过在通常模式下摄影得到的图像相比,在全景摄影模式下摄影得到的全景图像为横长型。在全景摄影模式下,由两个摄像头摄影相差90°-θ的不同方向的照片。因此,两个摄像头所摄影的范围(水平视场角的范围)与由一个摄像头摄影的情况相比扩大了90°-θ。另一方面,纵方向的视场角与由一个摄像头摄影的情况相同。因此,通过对由两个摄像头摄影的照片的重复部分进行合成,图像成为横向长度扩大了与增宽的角度所对应的大小的横长图像。换而言之,在便携电话机装置10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使光轴50D和光轴50U朝向稍微不同的方向且使光轴50D和光轴50U接近,可以摄影全景图像。
而且,摄像头控制部13,将获得的全景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控制部14将该全景图像暂时存储在存储部18并输出到输出部16,输出部16在LCD3显示该全景图像。而且,通过使用者的选择,执行以下各种处理将所摄影的全景图像保存到存储部18、将所摄影的全景图像附加到邮件并发送等。
参照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中的处理流程,对以上的说明过的处理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图6是表示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中的处理流程的处理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通过使用者从输入部15输入而使摄像头模式成为ON(S100)。在该摄像头模式为ON期间,便携电话机装置10起到便携电话机和摄像头装置的功能。于是,控制部14对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状态进行判断(S102)。具体而言,控制部14对存储部18中保存的状态信息进行确认,并且对该状态信息表示“关闭状态”“打开状态”“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均不是的状态”的哪一个进行判断(S102)。这样,控制部14起到对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为“关闭状态”“打开状态”“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均不是的状态”的哪一个进行判断的判断机构的作用。而且,在判断为表示“打开状态”时,开始立体摄影处理(S400)。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状态信息表示“关闭状态”时,确认在存储部18中所存储的摄像头使用模式。然后,对摄像头模式是“由一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由两个摄像头进行摄影”的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判断。于是,在为“由一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时,判断为通常摄影模式(S104),在“由两个摄像头进行摄影”模式时,判断为全景摄影模式(S104)。这样控制部14作为按照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状态,对根据两张图像是生成立体图像还是生成全景图象或仅摄影一张图像进行决定的图像生成方法决定机构起作用,由此开始各个摄影处理(S200、S300)。
另外,状态信息的确认和摄像头使用模式的确认中先进行任一个也可,在先进行摄像头使用模式的确认时,即使在打开的状态下也能进行通常摄影。另一方面,在先进行状态信息的确认时,仅通过检测出打开状态就可以开始立体图像摄影模式。另外,在状态信息表示为“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均不是的状态”时,也可以不进行摄影(限制进行摄影)。
对通常摄影模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通常摄影模式下的摄影处理的处理流程图。首先,是通常摄影模式的事实由控制部14通知到摄像头控制部13,摄像头控制部13对摄像头功能部12D的电源进行投入(S202)。另一方面,控制部14将在LCD3显示的图像设定为通常显示模式(S204)。在通常显示模式下,如图5(a)所示,图像全画面显示。而且,摄像头功能部12D通过镜头11D获取被摄体图像(S206),顺次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进而摄像头控制部13顺次输出到控制部14。控制部14将所输出的被摄体图像在LCD3中以通常显示模式顺次显示(S210)。这样,由摄像头功能部12D所获取的被摄体图像作为运动图像实时地显示在LCD3。然后,如果按下快门按钮5(S212),则将用于表示按下事实的快门按下信号介由输入部15、控制部14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于是,摄像头控制部13控制摄像头功能部12D,以使通过镜头11D获得图像(S216),并将获得的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此时由摄像头功能部12D所取得的图像为静止图像。
接着,对于全景摄影模式进行说明。图8是在全景摄影模式下的摄影处理的处理流程图。首先,全景摄影模式的事实由控制部14通知到摄像头控制部13,摄像头控制部13对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的电源进行投入(S302)。另一方面,控制部14将LCD3所显示的图像设定为全景模式(S304)。在全景模式下,如图5(b)所示,图像横长地被显示。而且,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通过镜头11D分别获取被摄体图像(S306),进而摄像头控制部13对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分别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合成来形成全景图像(S308)并顺次输出到控制部14。控制部14将输出的全景图像以全景模式顺次显示在LCD3(S310)。这样,由摄像头功能部13所合成的全景图像作为运动图像实时地显示在LCD3。而且,在按下快门按钮5时(S312),将用于表示按下事实的快门按下信号通过输入部15、控制部14输出到摄像头功能部13。于是,摄像头功能部13控制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而使其分别通过镜头11D和镜头11U获取图像(S316),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合成来形成全景图像且输出到控制部14。此时合成的全景图像为静止图像。
接着,对立体摄影模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立体摄影模式下的摄影处理的处理流程图。首先,立体摄影模式的事实由控制部14通知到摄像头控制部13,摄像头控制部13对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的电源进行投入(S402)。另一方面,控制部14将在LCD3所显示的图像设定在立体显示模式(S404)。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如上所述,LCD3例如使用视差隔栅,将所摄影的两张图像作为立体可视的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而且,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通过镜头11D分别获取被摄体图像(S406),进而摄像头控制部13将获取的图像顺次输出到控制部14。而且,控制部14对输出的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立体图像(S408),在LCD3以立体显示模式顺次显示(S410)。此时由控制部14合成获得的立体图像作为运动图像实时地显示在LCD3。而且,在按下快门按钮5(S412)时,将用于表示按下事实的快门按下信号通过输入部15、控制部14输出到摄像头控制部13。此时,控制部14由铰链2对壳体1D和壳体1U的位置关系进行固定(S414)。
如上所述,铰链2具备弹性体,通过该弹性体的弹性力使壳体1U紧密按压在壳体1D。但是,在立体摄影时,若摄像头的位置稍微偏离就变为不能立体可视的图像,由此要求预先进行更坚固的固定。因此,通过使用磁铁、支撑轴等图中未示出的固定机构来进行牢固的固定。另外,在由该固定而使基准面—基准面角度改变的情况下,优选光轴—基准面角度根据固定后的角度来决定。
接着,摄像头控制部13控制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而使其分别通过镜头11D和镜头11U取得图像(S416),并对控制部14输出。而且,控制部14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立体图像。此时合成的立体图像为静止图像。然后,解除铰链2的固定(S418)。
如以上所述,控制部14所得到的各个图像被保存在存储部18(S106)。控制部14通过获取使用者在未图示的菜单画面中的选择结果判断是否继续进行摄影(S108),在继续进行摄影时,返回状态确认(S102)并进行再次摄影处理,在不继续进行摄影时,结束摄影处理。此时,优选切断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的电源。
通过以上构成的处理,不需使摄影用的镜头相对于设置了摄像头的壳体可转动,就可在一个便携电话机装置10中实现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分开的摄影。即在摄影用镜头的光轴相对于壳体不动的状态下,仅通过壳体的开闭实现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分开摄影,由此不需设置用于使摄影用镜头的光轴相对于壳体活动的机构,而通过壳体的开闭使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易于进行分开的摄影。另外,这样因为不需要用于使摄影用镜头的光轴相对于壳体转动的机构,所以可以实现便携电话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在立体摄影时可以将两个镜头设置在对应两个壳体的长度的距离,在全景摄影时可以将两个镜头设置在壳体于水平视场角不重叠的范围内尽可能接近壳体的距离,所以可以将摄影用镜头间的距离分别设定为适于进行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距离。
进而,因为可以按照便携电话机装置的状态决定摄影方法,所以例如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全景摄影,在关闭的状态下进行立体摄影等,使用者以适于各个状态的摄影模式进行摄影,而使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适宜进行。
另外,上述处理以所谓旋转型便携电话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可以使用例如滑盖型便携电话。在滑盖型便携电话的情况下,壳体有两个,代替转动轴设置滑动机构。而且通过一方壳体相对于另一方壳体进行滑动可以得到便携电话的伸长状态或缩短状态。此时,在缩短状态和伸长状态下,在各个壳体中定义的角度基准面所形成的角度不同,使用固定设置在各个壳体的端部的镜头可以分别进行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
另外,在摄像头功能部12D和摄像头功能部12U的聚焦机构使用自动聚焦时,具备用于在立体摄影模式、全景摄影模式下对在水平视场角内最近的物体进行自动聚焦的电路也可。这样,在使用两个摄像头时,可使各个摄像头的聚焦适当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头装置,具备固定设置有第一摄像用镜头的第一壳体;和固定设置有第二摄像用镜头、在与上述第一壳体对置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的第二壳体,并且可以择一地拍摄全景图像或立体图像,随着上述第二壳体的相对移动而使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互相离开的打开位置时,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各自的光轴被设定在可以拍摄上述立体图像的位置,随着上述第二壳体的相对移动而使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互相接近的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各自的光轴被设定在可以拍摄上述全景图像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关闭位置中的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各自的光轴所形成的夹角,与上述打开位置中的上述第一、第二壳体各自的法线所形成的夹角大致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的区域,与由上述第一摄像用镜头的光轴所确定的视场角区域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上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基于分别使用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所摄影的图像来生成立体图像,在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配置在上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基于分别使用上述第一、第二摄像用镜头所摄影的图像来生成全景图象。
全文摘要
一种摄像头装置,不必使摄像头相对于设置了该摄像头的壳体而转动,可以实现立体摄影和全景摄影的分开摄影。具备固定设置了摄像用镜头(11D)的壳体(1D)、和在与固定设置了摄像用镜头(11U)的壳体(1D)对置的状态下相对于壳体(1D)移动的壳体(1U),并且可以择一地拍摄全景图像或立体图像,其中,随着壳体(1U)的相对移动而使摄像用镜头(11D)和(11U)配置在互相离开的打开位置时,摄像用镜头(11D)和(11U)其各自的光轴被设定在可以拍摄所述立体图像的位置,随着壳体(1U)的相对移动而使摄像用镜头(11D)和(11U)配置在互相接近的关闭位置时,摄像用镜头(11D)和(11U)其各自的光轴被设定在可以拍摄所述全景图像的位置。
文档编号G03B37/00GK101073253SQ200580042130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8日
发明者千岛诚 申请人:京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