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018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仪器、电器设备使用的导光元件。
技术背景各种仪器、电器设备中为了使其内部的光电元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通常要在其外表面安装透明材料制作的传导光的导光柱。最常见的导光柱,内、外端面均为平面。针对某些光电元件的外表面为向外凸的弧形,为提高导光的效率,相应的导光柱内端面为内凹的弧形,以增加导光柱内端面与光电元件外表面的光耦合。为进一步提高导光柱的导光效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 2300113Y公开了专利号为ZL 97237601.1,名称为“一种提高遥控灵敏度和增大遥控距离的导光柱”的技术方案,提出导光柱由透明柱体构成,透明柱体的靠近红外接收器的内端面呈凸面,使穿过导光柱射向红外接收器的红外光汇聚于红外接收器的有效受光范围内,增大受光量;从而提高遥控灵敏度和增大遥控距离。但是其还存在有如下缺点当光线从斜向照射在导光柱的外端面时,能够进入导光柱的入射光很少,遥控灵敏度和遥控距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和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论光线从正向还是斜向照射在导光柱的外端面时,都能够有充足的入射光进入,从而导光效率高的导光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导光柱,由透明材料制作的柱体,具有安装在设备外表面的外端面和邻接光电元件的内端面;所述的外端面带有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倒锥窝。无论光线从正向还是斜向照射在导光柱外端面的任何一个倒锥窝表面,经多次反射进入到导光柱中,有聚光作用;聚光后的光传导到内端面向设备内的光探测器件出射,光探测器件测得的光量当然比未经聚光直接入射到导光柱中的情形时强;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导光柱对外部光线先行聚光然后在导光柱中传输的导光效率高于对比技术对导光柱中传输的直接入射光线进行聚光的导光效率;特别是光线从斜向照射在导光柱外端面的各个倒锥窝时,传到光探测器件的光量比光线从斜向照射在对比技术的情形时强。
倒锥窝的一种优选结构形式为所述的倒锥窝为倒方锥。
倒锥窝的又一种优选结构形式为所述的倒锥窝为倒圆锥。
一种优选的结构中所述的多个倒锥窝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且大小相同,以便制造模具,用线切割的方法加工出这些倒锥窝。
一种优选的结构中所述的外端面与内端面之间的腰部侧面设有侧向延伸的凸缘,以便安装时定位。
特别是所述的凸缘上设有供固定安装零件穿过的安装孔。以便安装固定。
一种优选的结构中所述的外端面与内端面之间的腰部侧面向内端面对称地倾斜收缩。对称地倾斜收缩的侧面对于导光柱内传输的光线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倒锥窝,可以增加光线在较大的外端面与较小的内端面之间的传递效率。
一种优选的结构中所述的内端面为内凹的弧形,以适合光电元件向外凸的弧形外表面,使得从内端面出射的光可尽可能多地进入光电元件,即提高导光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导光柱,利用倒锥窝的聚光能力,由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倒锥窝使照射到外端面的光线汇聚到导光柱中,从而提高了导光的效率,可显著地提高光探测器件对发光器件斜向照射时所发出光信号的灵敏度和增大探测距离及角度。同时,观察者很难看出导光柱后面光探测器件的形状,实现生产厂家隐藏光探测器件的愿望。另外本实用新型导光柱还可使用于相反的应用中,位于设备内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从导光柱内端面传导到外端面任何一个倒锥窝表面时,一部分光直接出射到外部,一部分出射到相邻斜面部分的光又经一次或多次反射到外部,发散了出射光的辐射角度,使外部观察者看到的发光均匀度显著改善,也很难看出导光柱后面的发光体形状。所以说,本实用新型导光柱的用途更广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柱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外端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柱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导光柱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导光柱由透明的注塑材料制作的柱体10,具有安装在设备外表面的较大的矩形外端面11和邻接光电元件的较小的矩形内端面12。本实施例不同的应用方式中,光电元件可以采用光探测器件,例如本实施例作为接收光控制信号的窗口;或是采用发光器件,例如本实施例作为光指示器的窗口。本实施例导光柱外端面11带有多个排列在同一矩形平面上且大小相同的阵列状排列的倒锥窝111。内端面12为简单的矩形平面。柱体10的外端面11与内端面12之间的腰部侧面设有侧向延伸的矩形凸缘13,以便安装时定位。凸缘13上的一侧设有供固定螺钉穿过的圆孔131,凸缘13上的另一侧设有供另一只固定螺钉穿过的椭圆孔132。柱体10凸缘13以下靠内端面12的腰部15的两个侧面16向内端面12对称地倾斜收缩。
请看图2,本实施例的倒锥窝111为倒方锥。倒锥窝111可用注塑的方法制造成型。制造模具时,用线切割的加工方法直接在模具中对应导光柱矩形外端面11的表面处加工出同等宽度和深度的横槽和纵槽,最后形成同一矩形平面上且大小相同的阵列状排列的多个方锥。制造本实施例的导光柱时,模具同一矩形平面上且大小相同的阵列状排列的多个方锥就可在导光柱矩形外端面11加工出这些倒锥窝111。
二、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导光柱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导光柱由透明注塑材料制作的柱体20,较大的圆形外端面21安装在设备外表面,较小的圆形内端面22邻接光电元件。其外端面21上布满排列在同一圆形平面上且大小相同的蜂窝式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倒圆锥形的倒锥窝211。柱体20的外端面21与内端面22之间的腰部侧面设有侧向延伸的圆环形凸缘23,以便安装时定位。凸缘23的外周略微有锥度可嵌入固定在设备中相应的安装孔中。柱体20凸缘23以下靠内端面22的腰部25的侧周面26为圆锥面,向内端面22对称地倾斜收缩。内端面22为内凹的弧形面,其凹坑24可以适配光电元件向外凸的弧形外表面。依照对本实施例具体的应用方式,邻接内端面22的光电元件可以是光探测器件,也可以是发光器件。
本实施例的导光柱可用注塑的方法制造。制造本实施例的模具时,先用钻头直接在电极中对应导光柱外端面21的圆形表面钻出相同直径的蜂窝式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圆锥孔,以该电极对模具用电火花加工后形成同一圆形平面上且大小相同的蜂窝式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圆锥。注塑时,模具同一圆形平面上且大小相同的蜂窝式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圆锥就可在导光柱圆形外端面21加工出这些倒圆锥形倒锥窝2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导光柱,由透明材料制作的柱体,具有安装在设备外表面的外端面和邻接光电元件的内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面带有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倒锥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锥窝为倒方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锥窝为倒圆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倒锥窝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且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面与内端面之间的腰部侧面设有侧向延伸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缘上设有供固定安装零件穿过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面与内端面之间的腰部侧面向内端面对称地倾斜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端面为内凹的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导光柱,涉及一种仪器、电器设备使用的导光元件。该导光柱由透明材料制作的柱体,具有安装在设备外表面的外端面和邻接光电元件的内端面;所述的外端面带有阵列状排列的多个倒锥窝。可显著地提高光探测器件对发光器件斜向照射时所发出光信号的灵敏度和增大探测距离及角度。观察者很难看出导光柱后面光探测器件的形状。在相反的应用中,位于设备内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从导光柱内端面传导到外端面任何一个倒锥窝表面时,一部分光直接出射到外部,一部分出射到相邻斜面部分的光又经一次或多次反射到外部,发散了出射光的辐射角度,外部观察者看到的发光均匀度显著改善,也很难看出导光柱后面的发光体形状。
文档编号G02B6/00GK2874535SQ200620081408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张勤, 张挺燕 申请人: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