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传送辊,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35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传送辊,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片材传送的片材传送辊,具有片材传送辊的片材传送设备,以及具有片材传送辊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片材传送辊被设置在成像设备、印刷机、用于加工片材的片材加工设备、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设备、以及安装在这些设备中的片材处理设备,如用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设备中,以传送片材。成像设备特别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它们的组合机械。
片材传送辊包括其两端由轴承支承的轴,以及一安装在轴外周上作为弹性摩擦部件的胶辊,从而可利用胶辊部分传送片材。弹性摩擦部件可以使用与胶辊的摩擦系数相当的树脂。
片材传送辊的轴是通过机加工和抛光获得的实心轴。使用机床加工实心轴,以在其端部钻出中心孔,在每个端部切削并倒角,以及用于形成阶梯轴的阶梯式切削。然后通过铣削在实心轴上加工出紧固凹槽或者类似的结构。另外,使用平面磨床将实心轴磨削成D形的横截面,使用钻床钻孔以用于布置平行销,以及使用抛光机对外圆周表面进行抛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电镀。因此,通过在轴上烘焙橡胶或在其上粘结胶辊,随后抛光胶辊部分的外圆周表面,完成作为一单独轴体的机加工实心轴,获得片材传送辊。
在某些情况下片材传送辊的轴采用了管轴。管轴是这样制备的通过将不锈钢、铝、铁、铜的金属薄带环形材料引入拉模中,在横向方向弯曲环状材料,从而形成圆筒形状,随后将弯曲部分的两端通过无缝焊接对接到一起,形成管状。必要时将管轴切割成特定长度,以获得基管。基管通过拉模被拉拔成特定的外形。在矫正管子的弯曲后,通过无中心抛光处理管轴以获得高精度的外径(参考公开号为No.11-165361的日本专利申请)。
管轴可通过被称为拉拔的方法制造,在所述拉拔方法中通过旋压、模锻或者挤压来拉拔金属。拉拔允许圆柱管沿着纵向改变直径。
为了将如此制备的管子作为片材传送辊的轴,将管子切割成特定的长度,由机加工制备好的带台阶的轴套(boss),通过压配合、摩擦焊、敛缝或者类似的方法固定到管子的两端与管子成为一体。然后对管轴外圆周表面进行机加工,从而在带台阶的轴套上定心,使管轴和带台阶的轴套对齐,从而使得管轴不会发生偏心运动。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在两端内径进行车削来进行高精度同轴机加工,从而在每端固定一带凸缘的轴向轴。随后在两端对以轴向轴为中心的管子外圆周进行抛光,制造精确对齐的阶梯轴。该轴被安装在橡胶成型机的模子中,烘焙橡胶以在该轴上形成胶辊,随后对胶辊的外径进行抛光以确保外周的精度和对齐,从而获得片材传送辊。
当片材传送辊用在片材传送设备中时,胶辊被安装在几乎位于所述轴的中心位置,或者多个胶辊以一定的间隔沿所述轴布置,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该轴的每一端都安装了轴承,同时可以在一端安装齿轮和滑轮。如上所述,传统的片材传送辊,是通过多道机加工程序制造而成的。因而,传统的片材传送辊的问题是,需要采用大量的步骤进行制造,并且需要耗费机加工时间和成本。
传统的片材传送辊还具有以下问题,在烘焙橡胶的步骤中,轴的加热耗费了时间,延长了模制周期,这就增加了模制成本,并且增加了能源消耗。
根据传统的片材传送辊,如果轴是实心轴,其质量和惯性是巨大的,因此旋转的启动时间和停止时间都需要较长时间。
虽然实心轴具有一定的刚度,但是所需的刚度只需要达到用于夹住并传送一张又薄又轻的片材的程度即可。当然,传送力随着使用片材传送辊的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片材供给器中的复式片材供给部分(duplex sheet feeding portion)和延迟片材供给部分中,需要一种分离压力,而有些情况下只需要较低的分离压力。用于从片材盒中片材供给的辊,或者用于纠正片材供给器中片材歪斜输送的对齐辊,需要一定程度的传输力以克服片材的刚性。另一个方面,片材传送辊在片材传送途径中扮演着桥送片材的角色,片材传送辊受到相对较轻的载荷,因而片材传送辊之间的夹紧压力在某些情况下被设置到较低水平。
通常中空管相对于实心管而言更容易弯曲,对于要求可靠性的片材输送来说,中空管是不受欢迎的。
当实心轴用在仅需要相对较低强度的片材传送辊中时,在某些情况下可减小直径来节省材料成本。但是,即使轴径减小,摩擦辊仍然要求具有一定的直径。就是说,在片材传送部分,为了引导卷曲的片材平滑地到达片材传送辊对的夹持部,在片材传送路径上要求有一定的间隙和一定的辊径。这些变化因素将显著地影响片材传送性能。当摩擦辊的直径减小时,卷曲的片材很难进入到片材传送辊对的夹持部中,这将导致在片材传送途径中的给片材不正和卡片材。
通常,即使当实心轴的外径减小时,摩擦辊的外径也必须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结果,摩擦辊的材料成本的增加导致了总成本的增加。对于这一点,传统的片材传送辊,并没有在安装于片材传送路径上的轴上沿着纵向方向大范围地设置胶辊,而是沿着轴的纵向以一定的间隔,在轴的部分区域提供胶辊,以降低胶辊的材料成本。
就片材传送辊实际需要的功能而言,要求轴使胶辊转动,两端都受到支撑,并且在驱动传送机构中拥有齿轮、滑轮等类似的装置。类似的,胶辊要求保持足够的摩擦力确保操控片材,即使在磨损情况下,也要在一定磨损范围内保持片材传输速度和摩擦力。轴不必一定是实心轴,作为摩擦部件的胶辊也不需要较大的厚度。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轻质片材传送轴,其中所述轴为管轴,并且不要求摩擦部件的厚度比看起来似乎所需的厚度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轻质片材传送辊,其中轴为管轴,并且不要求摩擦部件的厚度比看起来似乎所需的厚度更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片材传送设备,所述设备拥有一轻质片材传送辊,因而增加了片材传送效率。
进一步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拥有一轻质片材传送辊,以增加片材传送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辊包括其两端由相应的轴承支承的轴和一安装在轴外圆周上的弹性摩擦部件,从而在摩擦部件的一部分区域传送片材。所述轴为管轴,管轴的两端都成型为小直径部分,而用于安装摩擦部件的安装部分被成型为大直径部分,其直径大于两端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设备通过片材传送辊传送片材,其中该片材传送辊是上述的片材传送辊。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在片材上成像的成像部,以及一用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辊,其中该片材传送辊是上文所述的片材传送辊。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辊采用一管轴作为轴,摩擦部件被安装在管轴的大直径部分上。因此,摩擦部件的厚度可以是预期的磨损下的最小要求厚度。从而,片材传送辊节省了用于摩擦部件的材料而降低了成本。同时片材传送辊的重量变得更轻。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设备拥有一轻质片材传送辊,因而提高了片材传送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拥有一轻质片材传送辊以提高片材传送效率。因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拥有轻质片材传送辊,因此该设备可以获得稳定的图像,高图像品质,和稳定的图像成形。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能够改进维护性能,降低设备重量,因负载降低带来的驱动扭矩的降低而导致的驱动源重量降低,以及降低能源消耗。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通过参照下列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变得更加直观。


图1是沿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片材传送方向得到的截面图。
图2A是第一实施例中片材传送辊的透视图,图2B是沿着第一实施例中片材传送辊的轴向得到的截面图。
图3A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的平面图,图3B是沿第二实施例中片材传送辊的轴向得到的截面图。
图4A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的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中线IVB-IVB剖开的截面图,图4C是沿图4B中线IVC-IVC剖开的截面图。
图5A是第四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的外观透视图,图5B是第四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的平面图,图5C是沿图5B中线VC-VC剖开的截面图,图5D是沿图5B中线VD-VD剖开的截面图。
图6A是图5A所示胶辊和管轴接合部的放大平面图,图6B是沿图6A中线VIB-VIB剖开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不能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那些描述的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
(成像设备) 成像设备的结构将在下文描述。
图1是沿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片材传送方向剖开的截面图。成像设备特别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它们的组合机器。成像设备900的设备主体901包括原稿放置台906,光源907,读取元件(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8,片材供给部909,以及成像部902。
片材供给部909具有容纳着片材S、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体901上的盒910和911。每个盒910和911都带有片材传送辊31。如图5D所示,片材传送辊31的一部分其截面为D形。
成像部902中布置有圆柱形感光鼓914、显影装置915、转印充电器916、分离充电器(separation charger)917、清洁器918和主充电器919。在成像部902的下游侧,布置有传送导向件920、定影装置904和排出辊对905。
片材传送设备40设置在设备主体901中。片材传送设备40具有片材传送辊1(11)。
下面将对成像设备的功能进行说明。
当设置在设备主体901内的控制器926产生供给片材信号时,光源907向放置在原稿放置台906上的原稿D照射光。反射光通过读取元件908被转换成电图像信号。接下来电图像信号被发送给激光扫描器921,激光发射元件(未示出)通过多梭镜922和透镜923、924发射激光,照射感光鼓914。
通过主充电器919预先对感光鼓914充电。当光照射向感光鼓914时,在感光鼓914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装置915对静电潜像进行调色剂显影,从而成为作为调色剂图像的可视图像。
从片材供给部909供给的片材S由对齐辊912对歪斜供给加以修正,并且在定时调整后供给到成像部902。在成像部902中,转印充电器916将感光鼓914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对其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进行充电,以便通过分离充电器917使来自转印充电器916的极性变成相反的极性,由此将片材与感光鼓914分离。
从感光鼓914分离的片材S通过传送导向件920传送到定影装置904处。定影装置904加热并施压片材S,将调色剂图像永久地定影在片材上。接下来,通过排出辊对905使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从设备主体901上分离。
(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 图2A和图2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其安装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900中。图2A是第一实施例中片材传送辊的透视图。图2B是沿该第一实施例中片材传送辊的轴向剖开的截面图。
对于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各自的片材传送辊11,21和31来说,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数字或标记标注的那些部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类似的结构,因此省去了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传送片材,片材传送辊可以安装在成像设备、打印机、用于加工片材的片材加工设备、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设备以及片材处理设备上,如安装在这些设备上的用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设备上。这种片材传送辊还能够用作支撑着带式传送器的带的辊。因此,片材传送辊不仅适用于片材传送的场所,还适用于支撑待传送物品的场所。
片材传送辊1由作为轴的管轴3、作为摩擦部件的胶辊4、轴承2a,2b和齿轮6构成。轴承2a,2b和齿轮6不是必须设置的。
就管轴3而言,由不锈钢如SUS304制成的、具有均匀壁厚的圆筒形管被成形出作为中间小直径部的缩径部3c,同时剩下大直径部3d作为安装部。接下来,将模具插入管的每一端,之后通过冲压(press)管子在大直径部3d形成开孔3a。形成开孔3a用以使管轴3的内部同外部连通。之后,从两端拉拔管轴3,同时留下后面的大直径部分,以便在每个端部形成具有所要求直径的小直径部3g。通过旋压、模锻和冲压来实现拉拔以减少部分外部形状。
接下来,管形胶辊4安装在作为接合部分形成在大直径部3d上的开口3a。突起4a为形成在胶辊4表面上的接合部分,使突起4a与开孔3a配合,然后将突起4a推入到开孔3a,如此形成胶辊4的安装。因此,胶辊4的内表面和管轴3的外圆周表面能够具有足够的安装压力来抵抗片材的传送力。也就是说,利用把突起4a插入到开孔3a,可以通过管轴3锁紧胶辊4。胶辊4可以是能够取代橡胶的树脂。如图3A和3B所示,胶辊4可以为涂覆层。
通过卡扣配合将用作支撑部件的滑动件5装配到缩径部3c上。该滑动件5是由根据缩径部3c的强度选定的、适于支撑的材料,如聚甲醛(POM)和聚酰胺(PA)制成的塑料模制品。用作支撑件的滑动件5被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的固定部件上,以便在片材传送辊1传送片材时承受被施加的传送压力。
当缩径部3c具有可承受传送压力的强度时,则不必由滑动件5支撑缩径部3c。管轴3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大直径部3d,或者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缩径部3c或者可以没有缩径部3c而仅有一个大直径部3d。
在管轴3的小直径部3g上以滑动的方式安装轴承2a和2b,所述轴承由适于轴承的塑料模制品(如聚甲醛(POM)和聚酰胺(PA))以及由烧结金属制成的油浸金属制成。轴承2a和2b可以被压配合进入轴承的内环中。在这种情况下,轴承2a和2b可以同管轴3的小直径部3g成为一体。或者,小直径部3g也可以被压配合进入轴承的内环中。
管轴3一端的小直径部3g具有通过把工件冲压成D形截面而形成的附连部3b。齿轮6装配在该附连部3b上并通过卡扣配合得以保持。齿轮6通过齿轮系和带与成像设备的驱动源相连,将驱动力传递过来使管轴3转动。
下面将描述如上所述的片材传送辊的特征。
传统的片材传送辊是通过把橡胶安装、直接烘焙或粘结在实心轴表面上而制造成的,为了减轻辊的重量,这种实心轴具有笔直的形状和较小的直径。因此,为了使胶辊具有指定的直径,需要增加胶辊的厚度,因此导致成本升高。如果为了减轻片材传送辊的重量而减小胶辊的直径,胶辊的磨损就会增加,卷曲的片材从辊上经过就会导致卡片材。因此,胶辊通常必须具有指定的直径。
相反,本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1采用管轴3作为轴,管轴3的大直径部分3d上可允许安装胶辊4。因此,橡胶的厚度可以减小到预计的磨损所必需的最小厚度。因此,片材传送辊1节省了胶辊的橡胶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片材传送辊1变为具有较轻的重量。
此外,由于管轴3每个端部处的小直径部3g被拉拔成小直径,因此能够降低各个轴承2a和2b的外圆周上滑动转动表面2aa和2ba的圆周速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片材传送辊1的PV值以减小轴承2a和2b的磨损。此外,轴承的尺寸变小,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重量的减轻也降低了成本。
应指出的是PV值中的P是片材传送辊按压片材的作用力,V是片材传送辊轴承部的旋转圆周速度。即使当P值不改变时,V值也会减小,其结果是PV值减小。
此外,就片材传送辊1而言,可以仅在需要传送片材的部分管轴3上覆盖胶辊4。因此,片材传送辊1的重量变轻而降低了成本。
对片材传送辊1来说,在管轴3上形成有缩径部3c。因此,当把片材导向件(未示出)定位在缩径部3c上时,可以可靠地引导片材。
进一步而言,因为片材传送辊1的缩径部3c与滑动部件5相接触,所以在片材传送过程中,滑动部件5承受施加给片材传送辊的片材传送压力。滑动部件5承受着因片材进入到片材传送辊对的夹持部时产生的冲击力,片材传送辊对的夹紧压力的变化取决于片材的厚度、因片材后部离开片材传送辊对时产生的冲击力,以及其它的作用力。结果,片材传送辊1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传送片材。
通过将胶辊4上的突起4a插入到由并不麻烦的压力加工形成的管轴3上的开孔3a中,将胶辊4安装在管轴3上。因此胶辊4的安装操作也是低成本的。
(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 图3A和3B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图3A是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的平面图。图3B是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沿轴向的截面视图。
片材传送辊11由作为轴的管轴13,作为摩擦部件的涂覆层17,金属丝18,轴承2a和2b,以及齿轮6构成。轴承2a和2b以及齿轮6不是必须设置的。
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1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涂覆层17很容易剥取,因此管轴13可循环利用。
就管轴13而言,由诸如SUS304之类的不锈钢制成的、具有均匀壁厚度的圆筒形管,仅在其两端受到拉拔,同时留下大直径部13d作为安装部分,从而在轴的两端形成小直径部3g。对于大直径部3d,通过在大直径部13d上涂覆高摩擦材料形成涂覆层17。涂覆层17的材料为橡胶或者树脂。大直径部13d可以用一个如图2中所描述的管形胶辊来代替涂覆层17。
涂覆层17被制成具有对于在其使用期限内经久耐用所必需的厚度。也就是说,对涂覆层17的厚度进行选择以便即使涂覆层17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其外圆周长度也在片材传送速度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在使用并丢弃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1后,金属丝18作为一撕开部件被放置在涂覆层17和大直径部13d之间,通过沿着远离大直径部件13d的方向拉动金属丝18来撕裂涂覆层17,以便分离材料。可使用薄金属带或者塑料带替代金属丝。
金属丝18具有从管轴13的大直径部13d处向外延伸出来的长度,并且具有一弯曲成90度的端部18a。在片材传送辊11的制造过程中,在将涂覆层17涂覆到大直径部13d上之前,金属丝18的端部18a被插入到管轴13上的一金属丝插入孔中。随后,涂覆层17被涂覆到大直径部13d上。结果,金属丝18被保持在涂覆层和大直径部13d之间。
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类似,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1也能够节省胶辊的橡胶材料,以节省成本并减少重量。可以减轻轴承2a和2b的磨损。此外,可以减小轴承的尺寸以节省材料,这同样能够减少重量并节省成本。
更进一步,当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1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使用后被拆分时,从辊11的端部拉出金属丝8,撕开涂覆层17使其分离。因而涂覆层17可毫不费力地从管轴13上分离,并且管轴13可回收再利用。甚至在现有技术中,涂覆层17的厚度处于很难被剥离的水平下,涂覆层17仍可毫不费力地被剥离。涂覆层17被设计成最小厚度来获得涂覆层17的外圆周长,即使在涂覆层17有一定程度磨损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片材传送速度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因此,涂覆层17可容易地被撕开。顺便提及,涂覆层17的厚度大约为1mm。替代涂覆层17,当一管形胶辊被安装在如图2所述的大直径部13d上时,能够很容易地拆除该胶辊。
(第三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 图4A,4B和4C描述了第三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图4A是第三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的平面图。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IVB-IVB线剖开的截面视图。图4C是沿着图4B中IVC-IVC线剖开的截面视图。
片材传送辊21由作为轴的管轴23、作为摩擦部件的胶辊24、轴承2a和2b,以及齿轮6构成。轴承2a和2b以及齿轮6不是必须设置的。
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21具有一种方便拆除胶辊24的结构,使得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胶辊24可以用树脂代替橡胶制成。
管轴23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的管轴3类似的生产步骤制造。管轴23具有一作为安装部分的大直径部23d,小直径部3g,缩径部3c,以及附连部3b。滑动部件5以卡扣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缩径部3c上。附连孔23e,23f和23g形成在大直径部23d上,作为多个被接合部分。
胶辊24以C形截面的形式安装在大直径部23d上。在胶辊24的端部,形成有作为接合部的保持突起24a,24b和24c,这些接合部可以可拆开地连接到相应的附连孔23e,23f和23g中。胶辊24被制成平板形状,缠绕在大直径部23d周围。保持突起24a,24b和24c与相应的附连孔23e,23f和23g啮合在一起,因而胶辊24以C形横截面的形式环绕安装在大直径部23d上。
利用橡胶的弹性,保持突起24a,24b和24c分别装配到附连孔23e,23f和23g中而不会松动,如此将胶辊24紧密地安装到大直径部23d上。因此,片材传送辊21能够被用作高精度片材传送辊。
安装到大直径部23d周围的胶辊24具有一人字形部分24d和一形成在其中的凹谷部分24e,从而其相对端部可以彼此互相啮合在一起。因此,胶辊24安装在大直径部23d周围,同时人字形部分24d和凹谷部分24e彼此叠置。利用这一结构,胶辊24可以没有沿轴向的凹槽,片材传送辊21能够平稳地传送片材。
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21具有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相似的特征。
就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21而言,在长时期的操作后,当保持突起24a,24b和24c从各自的附连孔23e,23f和23g拆除时,能够容易地将胶辊24从大直径部23d上取下。然后,在将胶辊24与管轴23分离后能够重新使用管轴23,因此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外,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21以组装的状态使用于设备中,即使胶辊24受到损害,也能够容易地替换胶辊,这也使维护更加容易,缩短了有效工时,降低了零件的成本。
即使采用了相同的管轴23,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21也允许用这样的胶辊来替代,即所述胶辊具有适于片材传送辊定位的摩擦系数、硬度和厚度,因此能够使管轴23成为通用的。
(第四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 图5A,5B,5C和5D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图5A是第四实施例中片材传送辊的外观透视图。图5B是第四实施方案中片材传送辊的平面图。图5C是沿图5B中线VC-VC剖开的截面图。图5D是沿图5B中线VD-VD剖开的截面图。图6A是图5A所示胶辊和管轴接合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6B是沿图6A中线VIB-VIB剖开的截面图。
此外,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31具有易于取下胶辊34的结构,以允许片材传送辊1能够循环利用。可以用树脂代替橡胶来制造胶辊34。片材传送辊31具有大直径部33d,其作为具有D形截面的管轴33的安装部,如图1所示,用以将盒910和911中的片材发送出。大直径部33d为D形截面,以确保片材传送辊31和片材之间的距离。
片材传送辊31包括作为轴的管轴33、作为摩擦部件的胶辊34、轴承2a和2b以及齿轮6。轴承2a,2b和齿轮6不是必须的。
管轴33由与制造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1中管轴33类似的过程来制造,它具有大直径部33d,小直径部3g和形成在小直径部中的缩径部3b。大直径部33d为D形截面,其具有一平坦表面33h。形成的该平坦表面33h用以确保与片材的距离。对于对应于平坦表面33h四个角部的部分,分别形成有作为接合部分的附连孔33e。
此外,平行于平坦表面33h的平行边缘形成有凹槽33k。该凹槽33k具有沿着平坦表面33h边缘的、用作接合部分的突起带33m。
胶辊34以C形截面的形式安装在大直径部33d上。在胶辊34的一端,形成有保持突起34a,该保持突起34a作为可从附连孔33e中拆卸的接合部。此外,在胶辊34的一端,形成有狭长孔34b,作为与突起带33m接合的接合部。
利用橡胶的弹性,保持突起34a装配到附连孔33e中而不会松动,而且突起带33m装配到狭长孔34b中也不会松动,如此将胶辊34紧密地安装到大直径部33d上。因此,片材传送辊21能够被用作高精度的片材传送辊。
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3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11相似的特征。
传统具有呈D形截面的大直径部的片材供给辊设置有大直径的支承转动部件,其具有保持着片材供给胶辊的实心轴。一环形带或半环形胶辊被安装在大直径支承转动件的圆周部周围。
相反,通过把胶辊34安装到与管轴33一体成形的大直径部33d周围来形成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辊31。因此,能够取消传统采用的支承转动部件,减少了零件的数量。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还能够同时实现减轻重量,由一体化结构产生的强度增加,以及提高形状精度。
借助于胶辊34端部中心部分处的狭长孔34b和位于中心部分处的突起带33m,胶辊34被锁紧。胶辊34的角部则借助于保持突起34a和附连孔33e被锁紧。因此,确保了将胶辊34安装到平坦表面33h的两边,并且不会干扰片材传送运动。
此外,即使胶辊34的厚度薄至极限程度,也能够确保胶辊34的可拆卸性,而不会对保持突起34a和附连孔33e的接合以及突起带33m和狭长孔34b的接合造成有害影响。
由于片材传送辊31具有平坦表面33h,因此用以分离和传送片材的扭矩的变化增加。不过,胶辊所具有的刚度和强度应能够承受这种扭矩变化,并且所述胶辊安装在大直径部33d的周围。
片材传送辊31具有管轴33的小直径部3g与大直径部33d成为一体的结构。因此,片材传送辊31获得了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重量较轻,并且具有非常小的惯性力,因此,片材传送辊31能够可靠地分离和传送片材。此外,片材传送辊31由于重量轻而实现了降低材料成本,减小扭矩,并且实现了高精度的片材传送。
如上所述,所述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1,11,21和31被形成为使得设置在中空管轴3,13,23,33上的大直径部3d,13d,23d和33d分别与各自的小直径部3g成为一体。这些大直径部3d,13d,23d和33d分别具有含少量橡胶材料的胶辊4,17,24和34。因此,这些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辊解决了包括重量减轻化、扭矩减小化以及取决于重量的一些问题,这些通过将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辊应用于成像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辊、传送辊、转印辊等来实现的,因此以低成本制造片材传送辊,有助于节省资源。此外,片材传送辊提供了节约能量的成像设备。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披露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权利要求应当作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的改进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传送辊,包括其两端由轴承支承的轴;和设置在轴外圆周上的弹性摩擦部件,其中所述轴为管轴,管轴的两端形成为小直径部,其上用于安装摩擦部件的安装部分被形成为大直径部,该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两端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管轴具有多个大直径部和介于大直径部之间的中间小直径部,该中间小直径部的直径小于大直径部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中间小直径部由支承部件支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置在大直径部和设置在大直径部周围的摩擦部件之间的撕裂部件,当沿远离大直径部的方向拉动所述撕裂部件时,撕裂所述摩擦部件。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通过形成在摩擦部件上的接合部与形成在大直径部中的被接合部的接合,将摩擦部件安装在大直径部上。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摩擦部件以C形截面的形式安装在大直径部上,同时接合部能够拆卸地连接到被接合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在摩擦部件的C形截面的相对两端部形成人字形部分和凹谷部分,使得人字形部分和凹谷部分彼此啮合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沿大直径部的轴向形成有平坦表面,被接合部形成在该平坦表面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管轴具有均匀的壁厚。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其特征在于,在大直径部形成有孔,在摩擦部件上形成有突起,所述摩擦部件的突起插入到所述孔中,使摩擦部件与管轴锁定。
11.一种包括片材传送辊的片材传送设备,其用于传送片材,所述片材传送辊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
1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和用来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辊,其中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有由成像部形成的图像,该片材传送辊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片材传送辊。
全文摘要
片材传送辊的轴为管轴。管轴的两端形成小直径部,其上安装有摩擦部件的安装部分被形成为大直径部,其直径大于管轴两端的直径。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024458SQ200710078930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
发明者山口义益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