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73201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补偿弯曲 模式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平板显示器中的一类。LCD包括 两个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液晶(LC)层,其中,在所 述两个显示面板中分别形成诸如像素电极和共电极的场发生电极。施加到像 素电极和共电^1的电压在LC层中产生电场,该电场决定LC分子的方向并控 制入射光的偏振以显示图像。已经提出各种方法来改进LCD的响应速度和参考^^角。其中的示例是光 学补偿弯曲(OCB)模式LCD。在OCB模式LCD中,所施加的电场使从显示面板的表面直到显示面板 之间的区域的中心的LC分子的取向从水平布置变化至垂直布置。在OCB模 式显示器中,从两个显示面板到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区域的中心LC分子对 称地布置。然而,OCB模式LCD与其它模式的LCD相比较来说是不稳定的,且当 不施加电压时,LC分子具有展曲(splay)取向。如果LC分子的取向能够从 展曲取向变化至弯曲取向,则这会非常有利于更有效地显示图像。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第 一基底;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第二电 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并面向第一电极;液晶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 极之间,并填充有液晶;多个电荷提供单元,数次向第一电极提供电荷,以 施加用于转变液晶的取向的弯曲电压。通过液晶的取向转变,可以使液晶的取向从展曲取向变化至弯曲取向。
电荷提供单元可以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之前对第一电极施加弯曲电压。电荷提供单元可以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的过程中对第一电极施加共电压。电荷提供单元可包括电容器,连接到共电压和参考节点;第一开关元 件,连接到弯曲电压和参考节点;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到参考节点和第一电极。可交替地导通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 弯曲电压可大于共电压。电荷提供单元还可包括连接到共电压和第一电极的第三开关元件,在第 一电极被充有弯曲电压之后可将第三开关元件导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弯曲电压可增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 器具有第一基底;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 底;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并面向第一电极;液晶层,形成在第一电 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填充有液晶。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数次向第一电极提 供电荷,以施加用于转变液晶的取向的弯曲电压;对第一电极施加共电压; 对第二电极施加数据电压,以显示图像。液晶显示器可包括电容器,连接到共电压和参考节点;第一开关元件, 连接到弯曲电压和参考节点;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到参考节点和第一电极。 此外,提供电荷的步骤可包括通过导通第一开关元件,向电容器提供弯曲 电压,以对电容器进行充电;通过导通第二开关元件,将电容器中充入的电荷提供到第一电极。弯曲电压可大于共电压。随着时间的推移,弯曲电压可增大。


为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 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是才艮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的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的LCD面板组件的布局图; 图4是沿着线IV-IV截取的在图3中示出的LCD面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在施加弯曲电压之前液晶的取向状态的示图; 图6是示出了在施加弯曲电压之后液晶的取向状态的示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荷提供单元(charge supplying unit) 的等效电路图;图8是关于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中使用的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 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会了解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的所有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 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将要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 区域或基底的元件被称作在另 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 一元件上或 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 中间元件。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的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参照图1,才艮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包括LCD面板组件300;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与LCD面板组件300连接;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与数据驱动器500连接;电荷提供单元700;信号控制器600,用于控制上述元件。面板组件300包括多条信号线G!-Gn和D广Dm;多个像素PX,连接到 信号线GrGn和D,-Dm并基本布置为矩阵。在图2中示出的结构视图中,面 板组件300包括彼此面对的下面板100和上面板200以及设置在面板100与 200之间的LC层3。信号线包括多条栅极线GrGn,用于传输栅极信号(在下文中也被称 作"扫描信号");多条数据线DrDm,用于传输数据电压。栅极线G!-Gn基本 沿着行方向延伸并基本相互平行,而数据线D广Dm基本沿着列方向延伸并基
本相互平行。参照图2,每个像素PX,例如连接到第i栅极线G, (i= 1,2, ...n)和第 j数据线Dj (j = 1,2, ...m)的像素PX,包括开关元件Q,连接到信号线G, 和D」;LC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连接到开关元件Q。可以省略存储 电容器Cst。开关元件Q (诸如薄膜晶体管(TFT))位于下面板100上并具有三个端 子,即控制端,连接到栅极线G,;输入端,连接到数据线Dj;输出端,连 接到LC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 TFT可包含多晶硅或非晶硅。LC电容器Clc包括作为两端的像素电极191和共电极270,其中,像素 电极191设置在下面板100上,共电极270设置在上面板200上。位于两个 电极191与270之间的LC层3用作LC电容器Clc的电介质。像素电极191 连接到开关元件Q,共电极270被提供有共电压Vcom并覆盖上面板200的 整个表面。与图2中不同,共电极270可设置在下面板IOO上,且电极191 和270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条形或带形形状。存储电容器Cst是LC电容器Clc的辅助电容器。存储电容器Cst包括像 素电极191和单独的信号线,该单独的信号线设置在下面板100上、通过绝 缘体与像素电极191叠置并纟皮提供有诸如共电压Vcom的预定电压。可选地, 存储电容器Cst包括像素电极191和被称作前一栅极线的相邻的栅极线,该 相邻的栅极线通过绝缘体与像素电极191叠置。为了实现颜色显示,各像素唯一地表现原色中的一种(即,空分),或者 各像素依次顺序地表现原色(即,时分),从而将原色在空间上的和或在时间 上的和识别为期望的颜色。 一组原色的示例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图2示 出了空分的示例,其中,每个像素包括滤色器230,滤色器230表现原色中 的一种并位于上面板200的面向像素电极191的区域中。可选地,滤色器230 设置在像素电极191之上或之下,其中,像素电极191设置在下面板IOO上。一个或多个偏振器(未示出)附着到面板组件300。将参照图3和图4详细地描述LCD面板组件300的结构。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的LCD面板组件的布局图,图4是沿 着线IV-IV截fl的在图3中示出的LCD面^1組件的剖一见图。参照图3和图4,如上所述,4艮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包括下 面板100;上面板200,与下面板100相对;LC层3,设置在两个面板之间
并具有LC分子。首先,将描述下面板ioo。多条栅极线121和多条存储电极线131形成在绝缘基底110上,其中, 绝缘基底110由诸如透明玻璃或塑料的材料制成。栅极线121传输栅极信号,并基本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栅极线121中的 每条均包括多个栅电极124和端部(未示出),其中,栅电极124向下突出, 端部具有大的面积以用于与其它层或外部驱动电路进行接触。用于产生斥册极 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可安装在可以附着到基底110的柔性印刷电 路(FPC)膜(未示出)上、直接安装在基底110上或者与基底110集成在一 起。栅极线121延伸以连接到可以与基底110集成在一起的驱动电路。存储电极线131被提供有预定的电压,且存储电极线131中的每条均包 括基本平行于栅极线121延伸的干线(stem)和从干线分出的多个成对的存 储电极133a和133b。存储电极线131中的每条均位于两条相邻的栅极线121 之间,且干线靠近所述两条相邻的栅极线121中的一条。存储电极133a和133b 中的每个均具有连接到干线的固定端部和与固定端部相对的自由端部。然而,存储电极线131可具有各种形状和布置。优选地,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可由含Al金属(诸如Al和Al 合金)、含Ag金属(诸如Ag和Ag合金)、含Cu金属(诸如Cu和Cu合金)、 含Mo金属(诸如Mo和Mo合金)、Cr、 Ta或Ti制成。然而,栅极线121 和存储电极线131可具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 两个导电膜(未示出)。两个膜中的一个可由包括含Al金属、含Ag金属和 含Cu金属的低电阻率的金属制成,以用于减少信号延迟或电压降。另一膜可 由诸如含Mo金属、Cr、 Ta或Ti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具有与其它材料(诸 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良好的电接触特性、物理特性和化 学特性。两个膜的组合的良好示例为下Cr膜和上Al (合金)膜以及下Al (合 金)膜和上Mo (合金)膜。然而,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可由各种金 属或导体制成。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的侧面相对于基底110的表面倾斜,且它 们的倾角在从大约30°至80°的范围内。栅极绝缘层140形成在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上,其中,优选地, 栅极绝缘层140由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制成。
多个半导体岛154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其中,优选地,半导体岛 154由氩化非晶硅(筒称"a-Si")或多晶硅制成。半导体岛154设置在栅电 极124上。多个欧姆接触岛163和165形成在半导体岛154上。优选地,欧姆接触 岛163和165由重掺杂有n型杂质(诸如磷)的n+氢化a-Si制成,或者欧 姆接触岛163和165可以由硅化物制成。欧姆接触岛163和165成对地位于 半导体岛154上。半导体岛154以及欧姆接触岛163和165的侧面相对于基底110的表面 倾斜,且它们的倾角优选地在从大约30°至80°的范围内。在欧姆接触岛163和165以及栅极绝缘层140上形成多条数据线171和 多个漏电才及175。数据线171传输数据信号,并基本沿着纵向方向延伸以与栅极线121交 叉。数据线171中的每条还与存储电极线131交叉,并在相邻的成对的存储 电极133a与133b之间伸展(nm)。数据线171中的每条还与每条存储电极 线131的干线交叉。每条数据线171包括多个源电极173和端部(未示出), 其中,源电极173朝栅电极124突出,端部具有大的面积以用于与其它层或 外部驱动电路进行接触。用于产生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电路(未示出)可安 装在可以附着到基底110的FPC膜(未示出)上、直接安装在基底110上或 者与基底110集成在一起。数据线171延伸以连接到可以与基底110集成在 一起的驱动电路。漏电极175与数据线171分开,并设置为关于栅电极124与源电极173 相对。栅电极124、源电极173和漏电极175与半导体岛154 —起形成TFT, 该TFT具有形成在设置在源电极173与漏电极175之间的半导体岛154中的沟道。数据线171和漏电极175可由诸如Cr、 Mo、 Ta、 Ti或它们的合金的难 熔金属制成。然而,数据线171和漏电极175可具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 构包括难熔金属膜(未示出)和低电阻率膜(未示出)。多层结构的良好的示 例为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其中,双层结构包括下Cr/Mo (合金)膜和上Al (合金)膜,三层结构为下Mo (合金)膜、中间Al (合金)膜和上Mo (合 金)膜。然而,数据线171和漏电极175可由各种金属或导体制成。
数据线171和漏电极175具有倾斜的边缘外形(edgeprofile),且它们的 倾角在从大约30°至80。的范围内。欧姆接触岛163仅设置在下面的半导体岛154与其上的上面的数据线 171之间,欧姆接触岛165仅设置在下面的半导体岛154与其上的上面的漏 电极175之间,欧姆接触岛163和165降低半导体岛154与数据线171、漏 电极175之间的接触电阻。在数据线171、漏电极175、半导体岛154的暴露的部分以及栅极绝缘层 140的暴露部分上形成钝化层180。钝化层180可由无机绝缘体或有机绝缘体制成,并可具有平坦的顶表面。 无机绝缘体的示例包括氮化硅和氧化硅。有机绝缘体可具有感光性和小于大 约4.0的介电常数。钝化层180可包括无机绝缘体的下膜和有机绝缘体的上 膜,使得钝化层180在获得有机绝缘体的优异的绝缘特性的同时防止半导体 岛154的暴露的部分被有机绝缘体损坏。钝化层180具有暴露数据线171的端部的多个接触孔(未示出)和暴露 漏电极175的多个接触孔185。钝化层180和栅极绝缘层140具有暴露栅极 线121的端部的多个接触孔(未示出)。在钝化层180上形成多个像素电极191和多个接触辅助件(未示出)。像 素电极191和接触辅助件可以由透明导体或者反射型导体(reflective conductor)制成,其中,透明导体诸如ITO或IZO,反射型导体诸如Ag、 Al、 Cr或它们的合金。像素电极191通过接触孔185物理地以及电地连接到漏电极175,使得 像素电极191从漏电极175接收数据电压。被提供有数据电压的像素电极191 与相对的显示面板200的被提供有共电压的共电极270合作来产生电场,由 此决定设置在两个电极191与270之间的LC层3的LC分子31的方向。像 素电极191和共电极270形成LC电容器,该LC电容器在TFT截止之后存 储所施加的电压。像素电极191与包括存储电极133a和133b的存储电极线131叠置。像 素电极191、电连接到像素电极191的漏电极175和存储电极线131形成存 储电容器,该存储电容器增大LC电容器的电压存储能力。接触辅助件(未示出)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栅极线121的端部和数据 线171的端部。接触辅助件保护栅极线121的端部和数据线171的端部,并
增大端部129、端部179与外部器件之间的附着力。 下面参照图4描述上面板200。在由诸如透明玻璃或塑料的材料制成的绝缘基底210上形成阻光构件 220,其中,阻光构件220被称作黑矩阵,用于防止光漏。阻光构件220包括 多个直线部分(rectilinear portion )和多个扩展部分(widened portion ),其中, 直线部分面向下面板100上的数据线171,扩展部分面向下面板100上的TFT。多个滤色器230形成在基底210上,并基本设置在由阻光构件220包围 的区域中。滤色器230可基本沿着像素电极191在纵向方向上延伸。滤色器 230可表现诸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原色中的一种。可在滤色器230和阻光构件220上形成保护层(未示出)。保护层可由(有 机)绝缘体制成,保护层防止滤色器230被暴露并提供平坦的表面。可省略 保护层。在滤色器230和黑矩阵220上形成共电极270。共电极270可由诸如ITO 和IZO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取向层11和21涂覆(coat)在面板100和面板200的内表面上,其中, 取向层11和21可为水平的(homogeneous )并可沿着相同的方向,構4斜rub)。偏振器12和22设置在面板100和面板200的外表面上,使得偏振器12 和22的偏振轴可以交叉且所述偏振轴之一可与栅极线121平行。当LCD为 反射型LCD时,可以省略偏振器12和22中的一个。LCD还包括补偿膜13和23,其中,补偿膜B在偏振器12与面板100 之间,补偿膜23在偏振器22与面板200之间。补偿膜13和23可以为C plate 延迟膜、双轴补偿膜等。LC层3包括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所述液晶最初沿着展曲方 向进行取向。然而,通过对液晶施加弯曲电压,液晶的耳又向方向变化至弯曲 方向,如图4中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形成显示。OCB模式LCD具有当没有 电压施加时显示白色的常白模式。再次参照图1,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产生与像素PX的透射率有关的全部 数目的灰度电压或限定数目的灰度电压(在下文中,称作"参考灰度电压,,)。 一些(参考)灰度电压具有相对于共电压Vcom的正极性,而其它的(参考) 灰度电压具有相对于共电压Vcom的负极性。栅极驱动器400连接到面板组件300的栅极线GrGn,并合成栅极导通
电压Von和栅极截止电压Voff以产生用于施加到栅极线G「Gn的栅极信号。 数据驱动器500连接到面板组件300的数据线DrDm,并对数据线D广Dm然而,当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仅产生一些参考灰度电压而不是所有灰度电压 时,数据驱动器500可以对参考灰度电压进行分压,以由参考灰度电压产生 数据电压。电荷提供单元700包括多个电荷提供电路710。电荷提供电路710设置 在下面板100的边缘区上。电荷提供单元700通过下面板100的短路点(short point)(未示出)向上面板200的共电极270提供共电压或弯曲电压。下面将详细描述每个电荷提供电路。信号控制器600控制栅极驱动器400、数据驱动器500、电荷提供单元 700等。驱动装置400、 500、 600、 700和800中的每个均可包括至少一个集成电 路(IC )芯片,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以载带封装(TCP )型安装在LCD面板组 件300上或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FPC)膜上,其中,驱动装置400、 500、 600、 700和800附着到面板组件300。可选择地,驱动装置400、 500、 600、 700和80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信号线G广Gn和D广Dm以及开关元件Q —起 与面板组件300集成在一起。可选择地,可将所有的驱动装置400、 500、 600、 700和800集成在单个IC芯片中,但是驱动装置400、 500、 600、 700和800 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在驱动装置400、 500、 600、 700和800的至少一个中的至 少一个电路元件可设置在该单个IC芯片之外。接下来,将参照图5和图6描述利用电荷提供单元700的LC层3的取 向转变。图5是示出了在施加弯曲电压之前液晶的取向状态的示图,图6是示出 了在施加弯曲电压之后液晶的取向状态的示图。图5示出了没有施加弯曲电压时的状态。接近两个取向层11和21的LC 分子31以线性倾角(linear tilt angel) ( 6 )水平取向,其中, 一端朝着摩擦 方向被提升。因此,LC分子31的取向接近于与基底110和210的表面平行, 并在LC层3的整个厚度中关于区域的中心(在下文中,称作"中心区域") 近似对称地分布,其中,所述区域的中心位于与取向层11表面的距离和与取 向层21表面的距离近似相等之处。这种取向被称作"展曲取向"。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对LC层3施加电场,则LC分子31的取向从展曲取向变化至其他取向。如果开始对两个显示面板100和200的电极(未示出)施加电压,且在 LC层3中产生垂直于两个显示面板100和200的表面的电场,则接近取向层 11和21的LC分子31响应电场而竖立起来。然而,由于LC分子31在两个 取向层11和21的表面上竖立的方向相同,所以LC分子31在LC层3的中 心部分相互碰撞。因此,产生高应力,将该高应力传送到从能量上说稳定的 扭曲取向。这被称作"瞬时展曲取向(transient splay alignment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电场变强,则液晶造成如图6中所示的弯曲取向。 这种取向转变会均匀地发生在整个LCD面板组件300的LC电容器Clc中。接下来,将参照图7和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荷提供电 路的结构。图7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荷提供单元的等效电路图,图8是 关于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LCD中使用的信号的波形图。参照图7,电荷提供电路710中的每个均包括电容器Cb和多个开关元件 Sl、 S2和S3。开关元件S1具有三个端子控制端,连接到第一控制信号G1;输入端, 连接到共电压Vcom;输出端,连接到输出端OUT。开关元件S2也具有三个端子,诸如控制端,连接到第二控制信号G2; 输入端,连接到弯曲电压Vbend;输出端,连接到节点nl。开关元件S3具有三个端子,诸如控制端,连接到第三控制信号G3; 输入端,连接到节点nl;输出端,连接到输出端OUT。电容器Cb连接在共电压Vcom与节点nl之间。上面板200的共电极270。现在将描述LCD的操作。当信号控制器600被提供有功率时,取向控制信号CONT3被输出到电 荷提供单元700。取向控制信号C0NT3包括第一控制信号G1、第二控制信 号G2和第三控制信号G3。当第二控制信号G2具有高电平时,每个电荷提供电路710的开关元件 S2被导通以向节点nl传输弯曲电压Vbend。弯曲电压Vbend是DC电压,
并具有比共电压Vcom的电平高的电平。电容器Cb输出与共电压Vcom与弯曲电压Vbend之间的电压差 (differential voltage )只十应的电荷。当第三控制信号G3的电平变化至高电平且第二控制信号G2的电平变化 至低电平时,开关元件S2截止且开关元件S3导通。因此,根据电容器Cb与LC电容器Clc之间的电压差,电流从电容器 Cb流到LC电容器Clc,从而电容器Cb上的电荷通过输出端OUT被传送到 LC电容器Clc,其中,LC电容器Clc连接到共电极270。将开关元件S2和S3的操作重复数次,整个共电极270具有均匀的电压, 所述电压诸如由LC电容器Clc上的电荷产生的弯曲电压。因此,由于与弯曲 电压Vbend对应的电场,LC层3的液晶的取向状态转变至弯曲取向。当共电极270的当前电压Vcom^接近于弯曲电压Vbend时,两个电容 器Cb和Clc的电流峰值分别变得较低,因此从电容器Cb向LC电容器Clc 传送的电荷量减少。因此,随着对开关元件S2和S3的导通或截止进行重复, 弯曲电压Vbend的电平增大。因此,在电容器Cb和Clc之间传送的电荷量 增加,LC电容器Clc被短时间地均匀充电。在开关元件S2和S3重复地进行导通和截止的同时,开关元件Sl保持 截止状态。当LC层3的取向转变结束时,第二控制信号G2和第三控制信号G3的 电平变化至低电平,第一控制信号G1的电平变化至高电平。因此,开关元件S2和S3被截止,开关元件S1被导通,因而,共电压 Vcom通过输出端OUT被施加到共电极270。当共电压Vcom已被施加到共电极270时,信号控制器600被提供有来 自于外部图形控制器(未示出)的输入图像信号R、 G和B以及输入控制信 号。输入图像信号R、 G和B含有像素PX的亮度信息,所述亮度具有预定 数目的灰度,例如1024 ( =21Q)、 256 ( =28)或64 ( = 26)个灰度。输入控 制信号包括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主时钟信号MCLK 和数据使能信号DE。基于输入控制信号和输入图像信号R、 G和B,信号控制器600产生栅 极控制信号C0NT1和数据控制信号CONT2,且信号控制器600处理图像信 号R、 G和B使它们适合于面板组件300和数据驱动器500的操作。信号控
制器600向栅极驱动器400发送栅极控制信号CONT1,并向数据驱动器500 发送经处理的图像信号DAT和数据控制信号CONT2。栅极控制信号CONTl包括扫描起始信号STV和至少一个时钟信号,其 中,扫描起始信号STV用于指示开始扫描,时钟信号用于控制栅极导通电压 Von的输出周期(period)。栅极控制信号C0NT1可包括输出使能信号OE, 其中,输出使能信号用于限定栅极导通电压Von的持续时间。数据控制信号CONT2包括水平同步起始信号STH、加载信号LOAD和 数据时钟信号HCLK,其中,水平同步起始信号STH用于控制对一行像素PX 的数据传输的开始,加载信号LOAD用于指示对凝:据线D广Dm施加数据电压。 数据控制信号CONT2还可包括反转信号(inversion signal) RVS,反转信号 RVS用于使数据电压(相对于共电压Vcom)的极性发生反转。对来自信号控制器600的数据控制信号CONT2作出响应,凄t据驱动器 500从信号控制器600接收用于所述那一行像素PX的数字图像信号DAT的 包(packet ),将数字图像信号DAT转化为从灰度电压中选择的模拟数据电压, 并将模拟数据电压施加到数据线DrDm。响应来自于信号控制器600的栅极控制信号CONT1,栅极驱动器400 对栅极线Gi-Gn施加栅极导通电压Von,从而导通连接到栅极线的开关晶体管 Q。施加到数据线DrDm的数据电压随后通过被激活的开关晶体管Q被施加 到像素PX。施加到像素PX的数据电压与共电压Vcom之间的电压差表现为像素PX 的LC电容器Clc两端的电压,该电压被称作像素电压。LC电容器Clc中的 LC分子的方向取决于像素电压的大小,且所述分子方向决定穿过LC层3的 光的偏振。偏振器将光偏振转化为光透射,使得像素PX具有用数据电压的 灰度表示的亮度。通过以水平周期(也被称作"1H", lH相当于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数 据使能信号DE的一个周期)为单元重复这个过程,顺序地将栅极导通电压 Von提供给所有的栅极线G广Gn,从而对所有像素PX施加数据电压,以显示 一帧的图像。当一帧结束之后下一帧开始时,对被施加到数据驱动器500的反转信号 RVS进行控制,使得数据电压的极性被反转(这被称作"帧反转")。也可对 反转信号RVS进行控制,使得在数据线中流动的凄t据电压的极性在一帧的过
程中被周期性地反转(例如行反转和点反转),或者在一个包中的数据电压的 极性被反转(例如列反转和点反转)。根据本发明,与弯曲电压对应的电荷被反复地提供到LC电容器,使得 弯曲电压被均匀地施加到整个共电极,以在短时间内将液晶的取向转变至弯 曲取向。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际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 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意图覆盖包括在权 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价布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基底;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并面向第一电极;液晶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填充有液晶;多个电荷提供单元,数次向第一电极提供电荷,以施加用于转变液晶的取向的弯曲电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通过液晶的取向转变,使液 晶的取向从展曲取向变化至弯曲取向。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之前, 电荷提供单元对第一电极施加弯曲电压。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时, 电荷提供单元对第一电极施加共电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 电荷提供单元包括电容器,连接到共电压和参考节点; 第一开关元件,连接到弯曲电压和参考节点; 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到参考节点和第一电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交替地导通第一开关元件和 第二开关元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弯曲电压大于共电压。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电荷提供单元还包括连接到共电压和第一电极的第三开关元件,在第一 电极被充有弯曲电压之后将第三开关元件导通。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弯曲电压 增大。
10、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器具有第一基底、第一 电极、第二基底、第二电极和液晶层,其中,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基底上, 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并面向第一电极,液晶 层形成在第 一 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填充有液晶,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数次向第一电极提供电荷,以施加用于转变液晶的取向的弯曲电压;对第一电极施加共电压;对第二电极施加数据电压,以显示图像。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液晶显示器包括电容器,连接到共电压和参考节点; 第一开关元件,连接到弯曲电压和参考节点; 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到参考节点和第一电极, 其中,提供电荷的步骤包括通过导通第一开关元件,提供弯曲电压,以对电容器进行充电; 通过导通第二开关元件,从电容器提供电荷到第一电极。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弯曲电压大于共电压。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弯曲电压 增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补偿弯曲(OCB)模式液晶显示器(LCD)及其驱动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基底;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并面向第一电极;液晶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填充有液晶;多个电荷提供单元,数次向第一电极提供电荷,以施加用于转变液晶的取向的弯曲电压。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153974SQ20071016193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7日
发明者曹政焕, 朴镇浩, 李弦洙, 赵宰贤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