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和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33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和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该镜头具有透镜组,该透镜组可以收缩以用于 存放,并可以延伸到预定位置以用于拍摄,并且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适用 于变焦透镜的镜头,它可以通过相对移动多个透镜组来改变焦距,并涉及 一种配备有这种镜头的照相机。
背景技术
对于用在拍摄设备,如数码相机中的拍摄透镜来说,越来越需要高性 能和小型化。另外,需要可以连续改变其焦距并且具有高的放大率的变焦 透镜。这些要求是技术上的挑战。
为了应付这些技术挑战,可收缩拍摄透镜通常被用作一个有效的解决 方案,该可收缩拍摄透镜在不用于拍摄时可以收缩而存放在拍摄设备的主
体内;于是,越来越需要一种配备有可收缩拍摄透镜的照相机。
此外,除了小型化之外,还需要低轮廓(low-profile )。因此,需要在 镜头收缩并存放在拍摄设备主体内之后,处于收缩状态的透镜本体的轮廓 尺寸尽可能减小。
作为应付低轮廓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 2003-315861A (专利文件1)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3-149723A (专利文件2)中已经公开了一种镜头,该镜头可以收缩以存放在拍摄设 备的主体内,并且在镜头收缩时,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远离光轴 缩回。根据专利文件1和2中公开的镜头,由于在镜头收缩时多个透镜组 中的至少 一个远离光轴缩回,对于其他透镜组来说具有相对较长的缩回距 离。因此,可以减小整个透镜主体在光轴方向上减小轮廓尺寸,并于是可 以减小拍摄设备的轮廓尺寸。
但是,根据专利文件1和2中公开的镜头的结构,在镜头收缩时远离 光轴缩回的透镜组基本上处于在镜头最大外径的内侧的位置上。因此,虽 然在收缩状态下的轮廓尺寸可以减小,外径必须增加;也就是说,镜头的尺寸,尤其是镜头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尺寸增加。结果,这带来拍摄设备的尺寸,尤其是前视尺寸增大的问题。
此外,根据专利文件1和2中公开的镜头的结构,在镜头在一个移动框架或固定构件中向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收缩时透镜组远离光轴缩回。由此,存在的问题是可缩回透镜组不可能沿着光轴具有较大的移动距离,这也限制了镜头在其收缩时沿着光轴的轮廓尺寸的减小,从而限制了拍摄设备的轮廓尺寸的减小。
作为应付低轮廓可收缩镜头以及其中具有这种可收缩镜头的照相机的
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日本专利公开说明书3762653号(专利文件3)公开了一种导引圓筒,用于导引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沿着光轴向前或向后移动,其中,所述导引圆筒由塑料制成。由于导引圆筒由塑料制成,它可以用复杂形式制成,并且提供了增加沿着光轴的导引长度的可能性;因此,沿着光轴的移动距离可以增加,并且所形成的镜头和拍摄设备可以具有低轮廓。
在曰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4-233926A (专利文件4)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金属导引圆筒的可收缩镜头,用于导引透镜保持框架沿着光轴向前或向后移动。虽然用于透镜保持框架的导引长度由于导引圆筒是金属制成而有所缩短,但是可使得导引圓筒的凸缘部分更薄,因此,专利文件4所公开的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镜头和拍摄设备在收缩时具有低轮廓。
但是,虽然专利文件3中公开的镜头可以为透镜保持框架提供充足的导引长度,由于导引圆筒由塑料制成,因此凸缘部分必须做得较厚;这成为镜头低轮廓的主要障碍。对于专利文件4中公开的镜头,由于导引圓筒由金属制成,不可能增加透镜保持框架的导引长度,由此对于在转换到拍摄状态时供透镜保持框架的延伸长度造成限制,换句话说,从确定的延伸位置到收缩状态的可移动量受到限制;这最终成为镜头低轮廓的另一主要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以及使用该镜头的照相机。在透镜保持框架通过如下所述的结构收缩时,镜头沿着光轴可以具有较低的轮廓,所述结构为使得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通过偏压件连接,并且在缩回状态下,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将相对于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偏压力沿着光轴移动。
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结构提供一种低轮廓镜头,该结构为用于导引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向前或向后移动的导引圓筒分成具有导引沟槽的圓筒部分和用于将导引圆筒自身沿着光轴导引的另 一分离的凸缘部分,所述圆筒部分由塑料制成,而所述凸缘部分由金属制成,从而,当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收缩时,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可以具有充足的导引长度,并且镜头可以具有低轮廓。
此外,导引圓筒被构造成用凸缘部分夹置导引圓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结果,在它沿着其径向做得较薄的同时,可以增加圆形导引圆筒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该镜头包括多个透镜组;多个用于分别保持所述多个透镜组的透镜保持框架;透镜保持框架驱动装置,该透镜保持框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多个透镜保持框架,并且在收缩状态和拍摄状态之间移动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 一 个;以及可移动镜筒(1 enscone),用于在其中保持多个透镜保持框架;其中,所述多个透镜保持框架具有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该第 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用于保持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 一个,并且在收缩状态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之外的位置;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该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用于保持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收缩状态下缩回到所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之外的位置;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该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用于保持和移动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以及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该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用于保持和移动所述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中的至少 一个被保持,以在收缩状态沿着光轴相对于各自的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可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该镜头包括多个透镜组;用于分别保持多个透镜组的多个透镜保持框架;用于驱动所述多个透镜保持框架并且在收缩状态和拍摄状态之间移动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的透镜保持框架驱动装置;用于在其中保持多个透镜保持框架的可移动镜筒;具有凸轮沟槽的凸轮圓筒,该凸轮圓筒接合设置在透镜保持框架中的凸轮随动件,以便沿着光轴方向将驱动力施加到透镜保持框架;导引圆筒,该导引圆筒与设置在透镜保持框架中的直线传送键相接合,以沿着光轴方向导引透镜保持框架;以及凸缘部分,该凸缘部分沿着光轴方向导引所述导引圓筒,其中,所述导引圓筒具有带导引沟槽的圆筒部分,且所述凸缘部分是与所述导引圆筒单独的元件。
优选的是,所述圓筒部分由塑料制成,而所述凸缘部分由金属制成。更优选的是,多个正交弯曲部分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内,并且从内圓周侧和外圆周侧夹置所述圆筒部分。


图1是示出处于收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镜头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处于拍摄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镜头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处于收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镜头的内部结构的透浮见图4是示出处于拍摄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镜头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从收缩位置向拍摄位置移动的前视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可缩回透镜运动构件和透镜保持框架驱动装置的侧视图7是示出传统镜头的两个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和固定框架的侧视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在缩回位置的两个可缩回透镜移动构
件与固定框架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9是示出传统镜头的内部机构和固定框架的透视图10是示出固定框架的透视图,其中内部机构被省略,仅仅清楚显
示了开口部分作为传统镜头的可缩回透镜组的移动通道;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的分解透视
图12A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在缩回位置和拍摄位置之间的中间状态的前视图12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的前视图12C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在缩
回位置和拍摄位置之间的中间状态的俯视图12D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处于缩回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
镜移动构件的俯视图12E是示出图12D中所示的包括突出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13是示出传统可收缩镜头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镜头的分解透视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镜头的第一导引圆筒的分解透视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镜头的第二导引圆筒的分解透视图17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镜头和传统镜头之间的比较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镜头以及配备有这种镜头的照相机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
图1到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镜头。图1示出镜头的外观图,其中,透镜组收缩并存放在支撑基底1中。图2示出镜头的视图,其中透镜组从支撑基底1伸出并处于准备拍摄的状态。图3示出多个透镜组远离光轴缩回的视图,且图4示出多个透镜组延伸到光轴的视图。图5示出多个透镜组从收缩位置向光轴延伸的运动。
在图1和2中,镜头具有方块状的支撑基底1,且该支撑基底1例如由塑料制成。支撑基底1的前侧开有圓形孔62。旋转圆筒2通过螺旋面嵌入圓形孔62。当旋转圆筒2绕其中心轴旋转时,它可以沿着中心轴相对于支撑基底1从图1所示的收缩位置向图2所示的延伸位置移动。该旋转圓筒2由未示出的马达驱动。旋转圓筒2的内周侧嵌有多个镜筒,该镜筒分别保持多个透镜组。多个镜筒随着旋转圆筒2的转动而从支撑基底1象竹夢一样伸出,如图2所示;或者收缩以存放在支撑基底1中,如图1所示。对于相应的多个镜筒的延伸和缩回机构与本发明的主题没有关系,因此在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3和4所示,在支撑基底1内一体地设置有基板65,该基板在其中心具有圆形孔62。用于第一可缩回透镜组13的延伸和缩回机构设置在基板65上,该第一可缩回透镜组13将在后面描述。在基板65的左上端部固定有主轴15。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设置成这样的结构使得它可以在平行于包含基板65的平面的平面内绕主轴15转动。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尖端部分具有圆筒形状并嵌有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该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用于保持第一可缩回透镜组13。
根据实施方式1的镜头包括四个透镜组。第一可缩回透镜组13构成第三透镜组,而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二可缩回透镜组23构成第四透镜组。第 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在图中未示出。
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不仅可以围绕主轴15旋转到缩回状态或者延伸状态,而且也可以沿着主轴15滑动,其中在所述缩回状态,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收缩到基板65的上端部分,如图3所示,而在所述延伸状态,所述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圓形孔62基本上具有共同的中心轴。
如图6所示,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底端部分沿着以主轴15为中心的圆弧一体地形成有局部圓筒部分12a。局部圆筒部分12a的外周形成有凹陷部分12d。凹陷部分12d的一端(图6中的右侧)限定有与主轴15正交形成的爪形接合部分12b,而其另一端限定有相对于主轴15倾斜的凸轮面12c。
压缩螺旋弹簧14作为偏压件嵌在主轴15的外周。该压缩螺旋弹簧14沿着主轴15朝向底板65向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底端部分施加偏压力。此外,压缩螺旋弹簧14的一端固定到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上,而其另一端固定到适当的固定目标上。因此,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被可旋转地偏压,以-使将第一可缩回透镜组13从图3所示的缩回位置延伸到图4所示的拍摄位置。
如图3、 4和6所示,底^反65设置有在主轴15 ^f黄侧的引导螺杆17以及嵌在引导螺軒17的外周的螺母16。形成在引导螺杆17的外厨的外螺紋与形成在螺母16内轴的内螺紋啮合。螺母16设置成它不能绕引导螺杆17旋转。因此,当引导螺杆17旋转时,由于引导螺杆17的外螺紋与螺母16 的内螺紋的啮合,螺母16沿着引导螺杆17移动。
第三透镜组驱动马达51设置在螺母16的横向侧。在第三透镜组驱动 马达51的输出轴上一体设置有小齿轮71,大齿轮72与小齿轮71啮合。 因此,来自第三透镜组驱动马达51的旋转驱动力从小齿轮71传递到大齿 轮72,并然后经由与大齿轮72成一体的小齿轮18传递到与引导螺杆17 一体设置的齿轮73。当齿轮73被旋转驱动力转动时,引导螺杆17旋转, 结果,如上所述,螺母18沿着引导螺杆17线性移动。
螺母16在其底部设置有突出部分16a,该突出部分16a沿着径向向外 突出。在螺母16的线性运行范围内,突出部分16a可以进入到凹陷部分 12d中,因此,接合部分12b和凸轮面12c于是可以定位在螺母16的运行 范围内。
图6示出与图3所示相同的缩回状态,其中,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 件12克服来自压缩螺旋弹簧14的偏压力转动。换句话说,螺母16移动 到引导螺杆17的底部,且螺母16的突出部分16a压在凸轮面12c上,使 得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克服来自压缩螺旋弹簧14的偏压力旋转到 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来自螺旋压缩弹簧14的偏压力作用为驱动力, 以将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沿着光轴方向向后移动。详细的说,当 螺母16移动到引导螺杆17的底部时,突出部分16a离开接合部分12b; 结果,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被来自压缩螺旋弹簧14的偏压力在光 轴方向上沿着主轴15向后移动。
如图3所示,用于探测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是否处于缩回位 置的位置探测装置19设置在基板65的上端部附近。当位置探测装置19 探测到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处于缩回位置时,它输出一个探测信 号。根据来自位置探测装置19的探测信号,驱动马达51停止,由此第一 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缩回操作停止。
如图6所示,当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处于缩回位置时,螺母 16的位置表示为附图标记S;当螺母16沿着引导螺杆17移动,且突出部 分16a接触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接合部分12b时,螺母16的位 置用附图标记B表示。当透镜组处于广角拍摄位置时,螺母16的位置用 附图标记W表示,而当透镜组处于长焦拍摄位置时,附图标记T表示螺
ii母16的位置。
当螺母1被马达51驱动而沿着导引螺杆17从位置S向导引螺杆17 的尖端侧移动时,突出部分16a远离凸4仑面12c移动,并且第一可缩回透 镜移动构件12被来自压缩螺旋弹簧14的偏压力旋转到如图4所示的拍摄 状态。
当螺母16被驱动到图6中的位置B时,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 接触到竖直设置在基板65上的位置确定销31,通过位置确定销31限制第 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转动,因此,第一可缩回透镜组13的光轴与 其他透镜组的光轴相匹配。在同时,突出部分16a接触到接合部分12b。
当螺母16被进一步驱动而连续移动时,突出部分16a推动接合部分 12b,并且沿着光轴方向将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移动到广角拍摄位 置W,在同时,其他透镜组也分别移动到相应的位置。这是可以拍摄的位 置。
此后,当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随着螺母16的移动而沿着光轴 方向连续移动时,与其他透镜组的移动相配合,透镜组的焦距连续变化并 最终到达如图6所示的长焦拍摄位置T。在这个位置,第一可缩回透镜移 动构件12沿着光轴方向与其他透镜组一起到达移动极限。
位置确定销31也作用为导引轴,用于在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 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时导引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使得第一可缩回透 镜组13的光轴不会偏离。
如图3和4所示,用于第二可缩回透镜组23的延伸和缩回才几构i殳置 在底板65的右边缘部分。这是用于将构成第四透镜组的第二可缩回透镜 组23从图3所示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如图4所示的拍摄位置的机构。这个 机构在原理上基本上与第一可缩回透镜组13的延伸和缩回机构相同。
主轴25固定在底板65的右下端部。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设 置成能够在与包含底板65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围绕主轴25转动。第二可 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尖端与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连接,用于保 持第二可缩回透镜组23。
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不仅可以围绕主轴25旋转到缩回状态或 延伸状态,也可以沿着主轴25滑动。其中,在缩回状态,所述第二可缩 回透镜移动构件22收缩到基板65的右端部,如图3所示,在延伸状态,
12所述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和圆形孔62基本上具有共同的中心轴。
如图3所示,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底端部分沿着以主轴25为中心的圆弧一体地形成有局部圓筒部分22a。类似于局部圆筒部分12a的结构,该局部圆筒部分22a的外周形成有凹陷部分22d。凹陷部分22d的一端限定有与主轴25正交形成的爪形接合部分22b,而其另一端限定有相对于主轴25倾冻+的凸轮面22c。
压缩螺旋弹簧24嵌在主轴25的外周,作为偏压件。该压缩螺旋弹簧24沿着主轴25朝基板65向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底端部分施加一个偏压力。此外,压缩螺旋弹簧24的一端固定到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上,而另一端固定到适当的固定目标上。因此,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被可旋转地偏压,以便将第二可缩回透镜组23从图3所示的缩回位置延伸到如图4所示的拍摄位置。
如图3和4所示,底板65设置有在主轴25横向侧的引导螺杆27和嵌在引导螺杆27的外周的螺母26。在引导螺杆27的外周形成的外螺紋与在螺母26的内轴形成的内螺紋啮合。螺母26设置成它不能围绕引导螺杆27旋转。因此,当引导螺杆27转动时,由于引导螺杆27的外螺紋与螺母26的内螺紋啮合,螺母26沿着引导螺杆27移动。
第四透镜组驱动马达52设置在螺母26的横向侧。小齿轮一体地设置到第四透镜组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上。来自第四透镜组驱动马达52的旋转驱动力从小齿轮通过设置在该小齿轮和与引导螺杆27 —体设置的齿轮之间的齿轮系传递到后者,从而传递到引导螺杆27。图3和4中的附图标记28表示齿轮系的一个实施例。当引导螺杆27被所述旋转驱动力转动时,螺母26沿着引导螺杆27线性移动,如上所述。
螺母26还设置有突出部分,与螺母16的突出部分16a类似。螺母26的突出部分被构造成当螺母26移动而沿着引导螺杆27进行线性运动时接触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凸轮面22c和接合部分22b。
当螺母26的突出部分脱开凸轮面22c时,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被来自压缩螺旋弹簧24的偏压力朝向图4所示的拍摄位置移动;当螺母26的突出部分通过推动凸轮面22c而移动时,第二可缩回透4fe移动构件22克服来自压缩螺旋弹簧24的偏压力转动,而移动到如图3所示的缩回位置。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随着螺母26的线性移动而移动基本上与 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类似,如图6所示。当螺母26移动以从引 导螺杆27的底端向尖端运行时,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首先从缩回 位置延伸到拍摄位置。当螺母26被进一步驱动而线性运行时,突出部分 接触接合部分22b,从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克服偏压力朝向光轴 延伸。该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最终移动到长焦拍摄位置。
当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延伸到图4所示的拍摄位置时,第二 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接触竖直设置在底板65上的位置确定销32,并且 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转动被位置确定销32限制,因此,第二可 缩回透镜组23的光轴与拍摄透镜组的光轴相匹配。位置确定销32还作用 为导引轴,用于在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时导引 该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以便第二可缩回透镜组23的光轴不会偏 离。
如图3和4所示,用于探测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是否处于缩 回位置的位置探测装置29设置在底板65的右端部附近。当位置探测装置 29探测到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处于缩回位置时,它输出一个探测 信号。根据来自位置探测装置29的探测信号,驱动马达52停止,并且第 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缩回操作停止。
如图5所示,当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利用主轴15作为中心顺时 针转动,且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利用主轴25作为中心逆时针转动 时,第三透镜组13和第四透镜组23分别延伸到拍摄位置,且它们的光轴 匹配其它透镜组的光轴。转动控制分别在驱动马达51和52上执行,以便 在拍摄位置保持第三透镜组13和第四透镜组23之间沿着光轴的预定间 隔,且当拍摄透镜组缩放时保持预定间隔。
为了收缩镜头,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由驱动马达51逆时针转 动,且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由驱动马达52顺时针转动。
当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处于相 应的缩回位置时,第 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被构造成与可移动镜筒一起远 离拍摄物体向后移动,所述可移动镜筒用于保持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 组。用于收缩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透镜组的机构与本发明的主题无关,因此 在图中没有示出。当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处于相应的缩回位置时,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 回透镜移动构件22以及它们各自的驱动装置被构造成保证第一可缩回透 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分别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 径之外的位置。结果,可以获得透镜组收缩时沿着光轴更长的可缩回距离 并且在收缩状态下镜头具有低轮廓。
用于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的驱动装置包括局部圆筒部分12a、 引导螺杆17、螺母16、齿轮系和驱动马达51。用于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 构件22的驱动装置包括局部圓筒部分22a、引导螺杆27、螺母26、齿轮 系和驱动马达52。
为了在收缩状态下使镜头具有尽可能低的轮廓,优选地是,第一可缩 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之间的相对间隔尽可能 小,并且当二者沿着光轴方向彼此接触时相对间隔达到极限。但是根据本 发明,两个移动构件不仅接触而且彼此主动干涉;因此,镜头的轮廓进一 步减小。将参照图11和12进行解释。
如图11和12所示,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是相对于第二可缩回 透镜移动构件22的单独构件,且相对于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它 沿着光轴方向可移动。下面将解释它的结构。
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尖端形成有扇形形状,且通过两个导 引销34与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的连接部分相连接。每个导引销34 压到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尖端形成的孔中,导引销34从尖端的 后表面的突出部分穿过形成在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的连接部分内 形成的导引孔。以这种方式,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连接到第二可 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并且在光轴方向上沿着导引销34相对于第二可缩 回透镜移动构件22可移动。
板簧33作为偏压件设置在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和第二可缩回 透镜保持框架21之间,用于防止两个导引销34掉落。板簧33偏压第二 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使得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具有相对于第 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朝向成像表面侧移动的趋势。执行适当的防脱 离措施,使得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不会由于来自板簧33的偏压力 而与导引销34脱离。在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内侧,嵌有第四透镜 组23。
15当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延伸到如图4所示的拍摄位置时,它
不会与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干涉。但是,当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收缩到如图3所示的缩回位置时,它们彼此干涉,并且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沿着光轴方向压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下面将参照图12解释它的细节。
如从12A 、 12C 、 12B和12D顺序的图可以看到的,当从拍摄位置向缩回位置收缩时,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首先缩回,随之以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如图12A所示,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沿着光轴方向彼此不重叠,因此在两个移动构件之间没有干涉;在两个移动构件的连接位置处具有间隙。该间隙是来自板簧33的偏压力造成的。
当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进一步缩回时,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沿着光轴方向重叠。在图12D所示的缩回位置,设置在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内的作为接触部分的突起12f与连接到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相接触,并且压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以便沿着光轴方向相对移动。图12E是示出图12所示的包括突起12f的区域的放大图。结果,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被突起12f推动,而克服来自板簧33的偏压力从拍摄物体侧沿着光轴方向向后移动。如图12E所示,在图12C中的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的连接位置中的间隙不再存在。
当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22分别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拍摄位置时,执行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
在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之前,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首先转动。由于转动,突起12f离开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2,并且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 -故偏压力沿着光轴向前移动。此后,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也转动,以跟随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 二者最终到达拍摄位置。为了在两个移动构件转动之间提供时间偏离,分别设置单独的驱动马达51和52作为驱动装置,且两个驱动马达单独由控制部分,如微处理器单元(MPU)来控制。
用于驱动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22的驱动装置分别包
16括位置探测装置19和29。上述MPU被编程,以在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 移动构件12和22 ,皮相应的位置#:测装置19和29〗笨测到处于相应的缩回 位置时收缩第一和第二透镜组。根据这种结构,可以防止缩回到光轴外侧 的可缩回透镜组13和23在执行收缩操作时与第一和第二透镜组干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和21分别被 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22保持。用于保持第三和第四透镜 组13和23的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和21在它们收缩时分别 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的外侧,因此用于保持其它透镜组的可移动镜筒 的可缩回距离增加。
另外,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不仅被保持为相对于第二可缩回 透镜移动构件22沿着光轴方向可移动,而且被板簧33朝向光轴的前侧偏 压;从而,当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22分别收缩到缩回位 置时,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沿着光轴克服偏压力向后移动;结 果,可以进一步增加可移动镜筒的可缩回距离,并且获得进一步低轮廓的 镜头。这个效果将参照图7到10通过与传统镜头比较来解释,在传统镜 头中,透镜保持框架简单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之外。
类似于本发明的镜头,如图7、 9和10所示的传统镜头包括用于第三 透镜组13的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用于第四透镜组23的第二可 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当这些移动构件12和22转动时,透4竟组13和23 只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之外。开口部分61设自豪在支撑基底1处。 沿着开口部分61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应该包括沿着分别由构件12和22保 持的透镜保持框架的光轴方向的尺寸以及透镜保持框架之间的间隙的和, 以便它们彼此不干涉。结果,沿着开口部分61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变大, 于是支撑基底1和镜头沿着光轴方向的尺寸变大。
但是,根据本发明,当从拍摄位置向缩回位置收缩时,第二可缩回透 镜移动构件22首先缩回,随之以第一可缩回透4竟移动构件12,同时沿着 光轴方向向后压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从而,如图8所示,用于待 缩回到缩回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和21的切口部分61 可以设计成小于沿着第一和第二可透镜保持框架11和21的光轴方向的尺 寸和。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和12缩回时,它们之 间没有间隙;因此,切口部分61的尺寸可以^皮i殳计成更小。于是,可以减小沿着光轴方向的镜头的尺寸,实现低轮廓的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除了上面描述的有利效果之外,还可以实
现各种有利效果如下
根据实施方式1,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经偏压件连接到第二可 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上。偏压件被压缩并且在收缩状态下朝向物体侧偏 压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并且在拍摄状态下放+>;因此,可以精确 确定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相对于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的位 置,并于是可以拍摄到好的物体图像。
偏压件,换句话说,板簧33可以减小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 架11和21之间的间隙,于是减小在收缩状态下镜头沿着光轴方向的尺 寸。
由于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和21同时收缩,且第二可缩 回透镜保持框架21被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沿着光轴方向压,可以 进一步减小在收缩状态下镜头沿着光轴方向的尺寸。
当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22缩回时,由于第二可缩回 透镜移动构件22在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之前首先缩回,可以在拍 摄状态下延伸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而不会与拍摄构件42、或低 通滤波器(LPF)41、图像模糊抑制机构43或其它透镜组干涉,其中,拍 摄构件42例如由CCD区域传感器形成,设置在成像表面上;低通滤波器 41设置在拍摄构件42的正前方。此后,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被构 造成沿着光轴方向向后移动,有可能进一步减小镜头在收缩状态下沿着光 轴方向的尺寸。
由于板簧33用作在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 动构件22的偏压件,压缩螺旋弹簧或者拉伸弹簧也是优选的。结果,有 可能减小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架22之间 的间隙,或者降低制造成本。
对于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22来说,在照相^/L打开电 源时同时致动(accentuated)是有利的,由此,可以缩短在照相机打开电源后 到达准备拍摄状态持续的时间。
由于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和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第二可 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可以减少所使用的零件数量并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才艮据实施方式1,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 -波构造成沿光轴方向可
移动;但是,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被构造成在被第一可缩回透镜 移动构件12压着时沿着光轴方向可移动也是有利的。
根据实施方式1的镜头可以应用到各种类型的照相机中,作为拍摄镜 头,实现低轮廓照相机。
下面,将参照图13到17详细解释实施方式2。
图13示出传统可收缩镜头。在图13中,附图标记2表示在实施方式 1中也描述的旋转圆筒。旋转圆筒2由在支撑基底1内的内螺旋面封闭, 由此在它绕着光轴转动时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旋转圆筒2的内周面形成 有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槽200a,该导引沟槽200a与光轴平行。第一导引 管107的后端部(成像表面侧) 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分。沿着半径方向向 外延伸的多个突起107a—体地设置在凸缘部分处,作为直线传送键。第一 导引管107通过在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槽200a内分别嵌入多个突起107a 而连接到旋转圆筒2上。结果,第一导引管107可以沿着直线传送导引沟 槽200a在光轴方向上直线传送,同时禁止第一导引管107围绕光轴转动。
第一导引管107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于光轴的直线传送导引沟槽 107b和多个螺;旋面107d。用于后面将描述的销104c的脱离沟槽107c通过 穿透第一导引管107的壁而设置在第一导引管107中。
螺旋面107d与形成在第一凸轮管104后端部的外周面处的螺旋面 104b相嵌。因此,在转动时,第一凸轮管104由螺旋面107d和104b导 引,而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或向后移动。
多个凸轮沟槽104a形成在第一凸轮管104的内周面。第一透镜组保持 框架101从前侧插入到第一凸轮管104中。多个销104c作为凸轮随动件设 置在第一凸轮管104的后端部的外周面,指向外。多个销104c穿过设置在 第一导引管107的脱离沟槽107c,并嵌入到旋转圆筒2的直线传送导引沟 槽200a中。多个销101a设置在第一透镜组保持框架101的后端部的外周 面。多个销101a分别嵌入多个凸轮沟槽104a中。
第二导引管103从保持框架101的后侧插入到第一透镜组保持框架 101的内轴面内。第二导引管103具有比第一导引管107小的直径。多个 突起103a作为直线传送键一体地设置在第二导引管103的外周面,指向外。多个突起103a分别嵌入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槽107b内,从而第二导 引管103不能围绕光轴转动,而只能沿着光轴方向作直线传送。
第二导引管103的外周面设置有平行于光轴延伸的多个导引沟槽 103b。多个导引沟槽103b与设置在第一透镜组保持框架101的内轴面的 未示出的多个突起相接合,迫使第一透镜组保持框架101仅作直线传送。
第二导引管103的内轴面嵌有第二凸轮管102。第二凸轮管102具有 多个一体地形成在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突起102a以及两种类型的多个穿透凸 轮沟槽(未示出)。多个突起102a用适当的措施,如通过嵌入,固定在第 一凸轮管104的后端部,从而第二导引管103基本上与第一凸轮管104成 一体。
第二凸轮管102的内轴面嵌有第二透镜组保持框架105和快门单元 106,快门单元与第二透镜组保持框架105后部位置的光圈相结合。第二 透镜组保持框架105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销105a作为凸轮随动件。多个销 105a穿过第二凸轮管102的一种类型的凸轮沟槽,并分别嵌入到平行于光 轴形成在第二导引管103内周面上的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槽103d中。多 个销106a设置在快门单元106的外周面。多个销106a穿过第二凸轮管 102的另一种类型的凸轮沟槽,并且分别嵌入到平行于光轴形成在第二导 引管103的内轴面的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槽103c中。
下面,将解释上述传统可收缩镜头的操作。
可收缩镜头随着旋转圓筒2被驱动马达驱动旋转而收缩或延伸到拍摄 位置。当旋转圆筒2围绕光轴转动时,只能沿着直线传送导引沟槽200a作 直线传送的第一导引管107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沿着圆周方向长度较长的 多个突起107e设置在第一导引管107后部处的外周面上。多个突起107e 嵌入到在旋转圓筒2后部处形成在内轴面上的圆周沟槽200b内,使得第 一导引管107可以随着旋转圆筒2的转动而转动。
由于第一凸轮管104的多个销104c嵌入到旋转圆筒2的直线传送导引 沟槽200a中,当旋转圓筒2转动时,第一凸轮管104将以相同的速度与旋 转圓筒2—起转动。因此,第一凸轮管104沿着光轴方向移动,被螺旋面 107d和104b导引。基本上与第一凸轮管104成一体的第二凸轮管102沿 着光轴方向移动,同时转动。
随着第一凸轮管104的转动,由于多个销101分别嵌入多个凸轮沟槽104a中并仅可以作直线传送,第一透镜组保持框架101沿着光轴方向移 动。随着第二凸轮管102转动,第二透镜组保持框架105和快门单元106 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图17的上部示出每个透镜组在上述操作之后收缩到收缩位置。这个 传统的可收缩镜头通过尽可能收缩每个构件而被设计成具有低轮廓。但 是,由于不仅第一导引管107和第二导引管103而且它们的凸缘和突起 107a和103a由塑料一体形成,需要使得凸缘部分和突起107a和103a作 得较厚,换句话说,使得镜头沿着光轴的轮廓更大。这会在获得低轮廓镜 头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提出导引管107和103由金属制成,且目的在于使得凸缘部分 和突起107a和103a更薄。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导引管107和103通过 压模由金属制成,不可能获得透镜保持框架更长的导引长度,且在镜头从 收缩状态向拍摄状态延伸时不可能获得较长的透镜保持框架的延伸长度, 换句话说,从延伸位置到收缩位置的移动量受到限制。这也在获得低轮廓 镜头方面带来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解决了上述问题。下面将详细解释实施方式 2,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与如图13所示的传统可收缩镜头相同 或类似的部件,并且省略它们的描述。
如图14所示,附图标记113表示第一导引管的管体,且附图标记114 表示第一导引管的凸缘部分。附图标记111表示第二导引管的管体,而附 图标记112表示第二导引管的凸缘部分。第一导引管体113和凸缘部分 114的总和构成对应于图13所示的第一导引管107的导引管。第二导引管 体111和凸缘部分112构成对应于图13所示的第二导引管103的导引管。 第一导引管体113和第二导引管体111可以一体地由塑料制成,而凸缘部 分114和112可以由金属压才莫而成。
图15示出如上所述第一导引管的结构。第一导引管体113设置有分别 与设置在前述第一导引管107上的直线传送导引沟槽107b、脱离沟槽107c 和螺旋面107d相同的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槽113b、脱离沟槽113c和螺旋 面113d。凸缘部分114设置有多个与前述第一导引管107的突起107a相 同的突起114a。
多个凹陷部分113a设置在第一导引管体113在其后部的内周面和外周
21面上。凸缘114的内周端部设置有多个正交弯曲部分114b,该多个正交弯 曲部分114b形成在多个位置,正交弯曲而与光轴方向平行。正交弯曲部 分114b形成为两个不同的程度(stage),用于嵌入到多个凹陷部分113a 中,以夹置第一导引管体113。从而,第一导引管体113和凸缘部分114 组合形成第一导引管。
图16示出第二导引管的结构。第二导引管体lll设置有分别与设置在 前述第二导引管103上的直线传送导引沟槽103b、脱离沟槽103c和螺旋 面103d相同的直线传送导引沟槽lllb、脱离沟槽llc和螺旋面lllc。凸 缘部分112设置有多个与前述多个第二导引管103的突起103a相同的多个 突起112a。
多个凹陷部分llla设置在第二导引管体111在其后部的内周面和外周 面上。凸缘114的内周端部设置有多个正交弯曲部分114b,该多个正交弯 曲部分114b形成在多个位置,正交弯曲以平行于光轴方向。正交弯曲部 分112b形成为两个不同程度,用于嵌入多个凹陷部分llla中,以夹置第 二导引管体111。从而,第二导引管体111和凸缘部分112组合而形成第 二导引管。
如此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导引管以与参照图13解释的传统实施例中的 第一导引管107和第二导引管103类似的方式结合。
详细地说,多个突起104a嵌入到支撑基底1的直线传送沟槽中,并且 作为直线传送键,迫使第一导引管仅在直线传送方向上移动。直线传送导 引沟槽103b嵌有设置在凸缘部分112处的突起112a,并作为直线传送 键,使得第二导引管只能够在直线传送方向上移动。多个销104c穿透脱离 沟槽113c,并且螺旋面104b嵌入到螺旋面113d中。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 槽lllb嵌有在第一透镜组保持框架101的内周面处设置的突起,使得第一 透镜组保持框架101直线移动。多个直线传送导引沟槽lllc和llld嵌有 销105c和开门单元106的销106a,该销105c穿过形成在第二凸4仑管102 的一种类型的凸轮沟槽。
由于包括第一导引管和第二导引管的镜头的操作与图13所示的传统 镜头的相同,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图17的下部示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镜头的收缩状态,换句话说,在 缩回状态,其中,所有透镜保持框架缩回到支撑基底1。
22通过将根据实施方式2的镜头与传统镜头相比较,可以明白根据实施
方式2的镜头比传统的更薄。在图17中,二者之间的差异由附图标记D 标识。
差别D是通过将导引管体和凸缘部分形成为两个单独部分并且将它们 组合来构成作为镜头一部分的导引管而产生。换句话说,它们中的每个都 由适于它的功能的适当材料制成例如,导引管体一体地由塑料形成,从 而易于形成与相邻旋转圓筒的接合部分,且使得导引长度更长,因此可以 获得更大的缩回长度;且凸缘部分由金属制成,从而可以使得凸缘部分更 薄,可以具有较大的收缩空间,因此,可以获得低轮廓镜头。
通过在导引管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在多个位置设置凹陷部分,可以改 善导引管体和凸缘部分的相对圓形度以及导引管体和凸缘部分之间的连接 强度。
由于凸缘部分具有多个正交弯曲部分,易于进行组装。详细地说,多 个正交弯曲部分具有弹性;当凸缘部分组装到导引管体内时,多个正交弯 曲部分将通过弹性而压住凸缘部分,使得它牢固与导引管体结合,使得凸 缘部分不会与导引管体脱离。
由于多个正交弯曲部分从内周面和外周面夹置导引管体,以便结合导 引管体和凸缘部分,可以改善导引管的圓形度以及镜头的强度,即使导引 管由更薄的壁形成。由于多个正交弯曲部分嵌入到设置在导引管体的凹陷 部分内,从而多个正交弯曲部分的厚度被凹陷部分抵消,由此,可以4吏得 镜头直径更小。
在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两个导引管,它们二者都由单独的导引管体 和凸缘部分制成。但是,仅它们中的一个由单独的导引管体和凸缘部分制 成也是有利的。也有可能在镜头中仅使用一个导引管,该导引管由单独的 导引管体和凸缘部分形成。
图14到16所示的根据实施方式2的镜头可以应用在任何类型的照相 机中作为拍摄镜头,来获得小尺寸和低轮廓照相机。
权利要求
1. 一种镜头,包括多个透镜组;分别用于保持多个透镜组的多个透镜保持框架;用于驱动所述多个透镜保持框架并且在收缩状态和拍摄状态之间移动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的透镜保持框架驱动装置;用于在其中保持多个透镜保持框架的可移动镜筒,其中,所述多个透镜保持框架包括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该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用于保持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收缩状态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之外的位置;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该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用于保持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收缩状态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之外的位置;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该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用于保持和移动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该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用于保持和移动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所述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中的至少一个被保持以便在收缩状态下沿着光轴方向相对于各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可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 框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使得在收缩状态下在第一和 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彼此接触时,使得它们中的至少 一个沿着光轴方向移动o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接触部分是突出元件,该突 出元件形成在第 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的至少 一个上。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 框架中的一个通过偏压件与各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相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偏压件被压缩,并且在收缩状态将所述第 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中的一个朝向物体侧偏压,所述偏压件在拍摄状态下放松。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偏压件是片簧。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偏压件是螺旋弹簧。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偏压件是拉伸弹簧。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在从拍摄状态向收缩状态移动过程中彼此接触,并且通过保持接触同时收缩。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中,在收缩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中的 一个首先远离光轴缩回,然后另 一个从光轴缩回,并且推动首先缩回的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以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分别具有位置探测装置,以探测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是否已经收缩到收缩状态;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被各自的位置探测装置探测到已经收缩到收缩状态时,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组之外的多个透镜组收缩。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同时^:致动。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中的一个首先被致动,而另 一个在探测到确定的脉冲数量或者时间之后被致动。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中的一个与各自的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成一体。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中的至少一个沿着光轴方向的收缩位置与低通滤波器、或者拍摄元件或其他多个透镜组或图像;漠糊抑制装置的位置相同。
16. —种照相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17. —种镜头,包括多个透镜组;用于分别保持多个透镜组的多个透镜保持框架;用于驱动所述多个透镜保持框架并且在收缩状态和拍摄状态之间移动所述多个透镜组中至少一个的透镜保持框架驱动装置;用于在其中保持多个透镜保持框架的可移动镜筒;具有凸轮沟槽的凸轮圆筒,该凸轮圆筒与设置在透镜保持框架中的凸轮随动件接合,以沿着光轴方向向透镜保持框架施加驱动力;导引圆筒,该导引圆筒与设置在透镜保持框架中的直线传送键相接合,以沿着光轴方向导引该透镜保持框架;以及凸缘部分,该凸缘部分沿着光轴方向导引所述导引圆筒;其中,所述导引圆筒具有带导引沟槽的圓筒部分,而所述凸缘部分是与导引圆筒单独的元件。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圓筒部分由塑料制成。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圓筒部分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设置有多个凹陷部分,用于与凸缘部分嵌置。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凸缘部分由金属制成。
21.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凸缘部分设置有多个正交弯曲部分,所述多个正交弯曲部分平行于光轴方向弯曲,用于与所述圓筒部分嵌置。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多个正交弯曲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将凸缘部分经弹性力牢固接合到圓筒部分上的形状。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多个正交弯曲部分从内周侧和外周侧夹置所述圆筒部分。
24.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多个正交弯曲部分与形成在圓筒部分上的多个凹陷部分嵌置。
25. —种照相机,该照相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7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轮廓尺寸的可收缩镜头以及应用这种可收缩镜头的照相机。该镜头包括第一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11)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21),该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用于保持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收缩状态可缩回到可移动镜筒的内径之外的位置;以及第一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12)和第二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22)。第一和第二可缩回透镜保持框架中的至少一个在收缩状态被相对于各自的可缩回透镜移动构件沿着光轴方向可移动地保持。
文档编号G03B17/04GK101484851SQ20078002516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4日
发明者山野透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