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3999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应用于背 光单元的光学结构,使光源得以扩散成面光源,且部分光线经 由各缝隙处直接射出可增加整体亮度。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般液晶模块所习用的背光单元结构剖^L图,整体 背光单元的结构组成由内向外依序配设有一反光罩ll、若干光源12、 扩散板13、下扩散片14、棱镜片15、反射式偏光片或上扩散片16,以 及液晶面板17;其中,各光源12可为直条状或U型或其它连续折弯形状 的灯管或点光源,并以适当的间距铺设在反光罩11与扩散板13之间, 其液晶模块的显示效果即由各光源12散出的光线所构成;而市面上亦 常见该扩散板13与液晶面板17间的数光学膜片可由l - 3片的扩散片、 0-2片的增光片、0~ l片的反射式偏光片等互相搭配而成,其作用乃 使通过的光线形成扩散作用,藉以改善正对各光源12间隔部位因为无 光线产生,而在液晶模块上形成明、暗带区的现象。
又,由于扩散板13的作用仅在令所通过的光线均匀扩散,对于改 善液晶模块明、暗带区现象的效果有限,因此即有些背光单元刻意拉 长光源12与扩散板13的间隙,以期扩大各光源12进入扩散板13的范围, 达到缩小昏暗带区的目的;然而,如此的结构设计不但效果相当有限, 且将使背光单元的厚度增加,而与液晶模块轻薄化的设计初衷相违背。
另外,亦有些背光单元中,利用增加光源的数量,以缩小各光源 间隔的距离,同样可以达到缩小昏暗带区的目的,但其光源数明显增 加许多,不仅增加成本,亦违反液晶模块轻薄化的设计,故用以解决 习用液晶模块明显呈现明、暗带区,仍存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背光单元的光学结构, 使光源得以扩散形成面光源,且部分光线经由各缝隙处直接射出可增 加整体亮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学结构主要包含有基材层以及调光层, 该调光层设于该基材层其中一表面,且该调光层设有复数长条突起结 构,以及复数缝隙,其中各缝隙处可使基材层露出,使光线经由复数 长条突起结构后,其光线可随各长条突起结构的设置方向延伸扩散, 进而使光源扩散成面光源,且部分光线经由各缝隙处直接射出可增加 整体亮度。


图1为习有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光学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光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光学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5A C为本发明中光学结构的成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光学结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A、 B为本发明中光学结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8为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光学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三实施例光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IO为本发明中第四实施例光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
反光罩ll 光源12 扩散板13 下扩散片14
棱镜片15 上扩散片16 液晶面板17 光学结构2 基材层21 调光层22长条突起结构221 粒子223
透明聚酯材料31
缝隙222
功能性用途层23 模具32 光源装置42 导光板43
载具41 光源42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的目的、功能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了解, 下文将本发明以较佳的实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结构2至少包
含有
基材层21;
调光层22,该调光层22设于该基材层21其中一表面,如图所示, 该调光层22设于该基材层21的上表面,且该调光层22设有复数长条 突起结构221,以及复数缝隙222,该长条突起结构221的横切面可以 为弧形(亦可以为三角形或其它几何形状),且各长条突起结构221的高 度或宽度为随机排列,而各缝隙222处可使基材层21露出。
其中,该光学结构的制造方法,至少包含有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一基材层21,如图5A所示;
步骤B、于该基材层21 —侧利用涂布方式设置有透明聚酯材料31, 如图5B所示;
步骤C、成型如图2的调光层22,利用模具32于该透明聚酯材料 31藉由辗压方式成型有调光层,如图5C所示;
步骤D、硬化成型,利用照射紫外光方式将该调光层22硬化成型, 则完成如图2所示的光学结构2,且该调光层22设有复数长条突起结 构221,以及复数缝隙222,其中各缝隙222处可使基材层21露出。
具体使用时,该光学结构可应用于一般直下式或侧光式的背光单 元中,如图6所示为该光学结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 至少包含有 一载具41、光源装置42以及复数光学膜片,该载具41可供承载光源装置42或复数光学膜片,该光源装置42包括至少一光 源421装设于载具41上方,该光源421可以为点光源或线光源,其中, 该光学膜片包含有设于各光源421上方的光学结构2。
当光源421发出的光线经由该调光层22,其光线Pl藉由各长条突 起结构221,可随各长条突起结构221的设置方向延伸扩散,进而使光 源421(包含点光源或线光源)扩散形成面光源,并改善明、暗带区的情 形,且部分光线P2亦可经由各缝隙222处直接射出可增加整体亮度, 而直接由各缝隙222处射出的部分光线P3,亦会受到各缝隙222周围 的长条突起结构221折射作用,而使射出的光线较为均匀。
如图7A、 B所示为该光学结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单元,其主要在 一载具41中设置光源装置42以及复数光学膜片,该复数光学膜片可 至少由光学结构2以及导光板43所构成,而该导光板43的板端套设 在载具41的开口处,其光源装置的各光源421并设置于载具41的侧 边,该光学结构2设于导光板43上方,且该光学结构2的复数长条突 起结构221的延伸方向,与各光源421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以让光
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并藉由光学结构接收由导光板43射出的 光线,并利用各长条突起结构221使光线达到扩散的功能。
再者,该调光层22中进一步可设有复数粒子223,如图8所示, 可进一步增加光光学结构2的光线扩散功能,其中,复数粒子223可 以为有机材质或无机材质,该有机材质可以为交联聚曱基丙烯酸曱酯、 经丙烯酸酯或曱基丙烯酸酯单体改质的交联聚曱基丙烯酸曱酯、曱基 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交联共聚物、聚硅氧树脂及聚甲基丙烯酸丙酯, 而亦可以为二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铝、氢氧化铝、铅、颜料、碳黑、 硅石、硫酸钡、碳酸钩等无机材质,复数粒子223的形状近似球状, 而复数粒子223的平均粒径约为0.1-50 jim(最佳为0,1~25 (im),且 复数粒子223可如图所示埋设于调光层22中,亦可如图9所示,复数 粒子223部分埋设或凸设于调光层22。
另外,该基材层相对于调光层的另侧可进一步设有其它功能性用途层23,如图IO所示,例如设置集光层、扩散层或防密着层,或者设 置集光层或扩散层等功能性用途层后,再于该光学结构最底层设有防 密着层,以防止与其它膜片接触甚至密合的功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光学结构相较于习有具有下列优点
1、 藉由调光层所设置的复数长条突起结构,可使光线随各长条突 起结构的设置方向延伸扩散,进而使点光源延展成线光源,再由线光 源扩散为面光源,而形成均匀发光,以改善明、暗带区的情形。
2、 本发明的光学结构以积极主动的手段,改善明、暗带区的情形, 可降低光源使用数量,或其它光学膜片的使用,进而使整体背光单元 的厚度降低。
3、 藉由调光层所设置的复数缝隙,可直接让光线射出,进而增加 亮度。
4、 由各缝隙处射出的部分光线,亦会受到各缝隙周围长条突起结 构的折射作用,而使射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以达到均光的效果。
5、 本发明的光学结构可应用于各种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扩散 板、集光片或导光板等。
结构的制造方法,于是依法提呈发明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 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发明,是以, 举凡与本发明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发明的 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结构,其至少包含有基材层;调光层,该调光层设于该基材层其中一表面,且该调光层设有复数长条突起结构,以及复数缝隙,其中各缝隙处可使基材层露出。
2、 一种光学结构的制造方法,其至少包含有A、 提供一基材层;B、 于该基材层一侧设置透明聚酯材料;C、 成型调光层,利用模具于该透明聚酯材料成型有调 光层,且该调光层设有复数长条突起结构,以及复数缝隙, 其中各缝隙处可使基材层露出;D、 硬化成型。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 该长条突起结构的横切面可以为弧形或三角形。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 该调光层中进一步设有复数粒子,而复数粒子部分埋设或凸 设于调光层。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 各长条突起结构的高度或宽度为随机排列。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 该光学结构设于一载具上,而该载具的上方或侧边并装设有 一光源装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 载具上设有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光源装置侧边或上 方,而光学结构设于导光板上方。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光学结构,其中,该基材层相对于调光层的另侧进一步设有集光层。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光学结构,其中,该基材层相对于 调光层的另侧进一步设有扩散层。
10、 如权利要求1、 8或9所述光学结构,其中,该光 学结构最底层进一步设有防密着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光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光学结构主要包含有基材层以及调光层,该调光层设于该基材层其中一表面,且该调光层设有复数长条突起结构,以及复数缝隙,其中各缝隙处可使基材层露出,使光线经由复数长条突起结构后,其光线可随各长条突起结构的设置方向延伸扩散,进而使光源扩散形成面光源,且部分光线经由各缝隙处直接射出可增加整体亮度。
文档编号G02B5/02GK101520571SQ200810081638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7日
发明者陈家丰, 陈骏良 申请人: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