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后处理装置和图像成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9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片后处理装置和图像成形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复印机、印刷机等的图像成形装置送出的薄片 累积,对累积的薄片撂进行装订等的装订处理,或每次按照规定宽 度交替地将薄片撂错开等的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薄片 后处理装置的图像成形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人们知道有下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中,在排纸盘 的上游侧设置处理盘,在该处理盘上对齐而累积从图像成形装置运 送的薄片,对累积的薄片撂进行装订等的后处理,然后,通过持握 机构(夹具)持握该薄片撂,将薄片撂排到排纸盘上。
作为这样的薄片后处理装置的实例,比如,在专利文献l(日
本特开2001-158564号文献)中公开有下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 中,在排纸盘112的上游侧设置相当于处理盘的装订盘121,在该 装订盘121上累积从作为图像成形装置的复印机2送出的薄片,对 累积的薄片撂通过装订装置111进行装订处理,然后,相当于夹具 的排出爪110a挤压该薄片撂的后端部,由此,将该薄片撂排到排 纸盘上。
另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89464号文献)中公开有下 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中,沿轨槽3a而循环的夹持机构21将接 纳于薄片装载板5上的薄片撂从薄片装载板5排到作为排纸盘的叠 撂盘4。此外,在专利文献3(曰本特开平5-155176号文献)中,公开有 下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中,为了对排纸放置于多层的盘1上的 薄片撂进行装订处理,采用成一体装载于可通过电动机20而升降 的支承体上的装订装配体10和夹持装配体11,通过夹持装配体11 的一对持握臂28、 29持握排纸放置于盘1上的薄片撂,将其抽到 装订装配体10的装订位置,对拉到近旁的薄片撂进行装订处理, 然后,再次通过夹持装配体11的一对持握臂28、 29持握进行了装 订处理的薄片撂,将其返回到原始的盘l上。
还有,在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188470号文献)中,公开有 按照下述方式形成的薄片重合固定装订装置,该方式为可改变位 置的端部对位部件包括活动薄片撂固定装订机构,该端部对位部件 将与通过端部碰齐机构12碰齐的薄片撂14的端部相垂直的方向的 薄片撂14的装订侧端部对齐,该活动薄片撂固定装订机构按照伴 随端部碰齐机构的移动而移动的方式连接,与薄片撂的固定装订对 准端部基本平行地在已选择的所需的位置对重合的薄片撂进行装 订,端部对位部件的尺寸小于装订装置的凸缘状开口 44,以便端 部对位部件能够不与装订装置碰撞,而通过装订装置实现移动。
再有,在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128375号文献)中公开有 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的装载装置,该方式为在构成底板的坯件P 从传送器2送出时,等待于端部止动件17的后方的移动体29朝向 传送器出口,在出口位置,通过爪部40从进出口 43接收所送出的 坯件的前部端部,通过支《义部44从底侧支承,伴随坯件端部对接 收部56的按压,通过锁定爪53夹持坯件,如通过传感器60结束 坯件的夹持,则按照以与传送器的运送速度相同的速度,爪部以通 过端部止动件的方式#_移动体朝向等待位置,爪部通过端部止动件 时,坯件和端部止动件^;並撞,解除夹持。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薄片后处理装置中,通过后端面 119,在后端对齐的薄片撂上,将装订装置111移动到适合位置,
对薄片撂的多个部位进行装订处理,然后,采用排出爪110a将进
行了装订处理的薄片撂推出,将其排到排纸盘上,虽然如此,通过 排出爪110a单独地将薄片撂洒落在排纸盘,由此,难以进行对齐 性良好的排纸(第1课题)。
另外,为了将装订装置111移动到适合位置,必须要求釆用将 排出爪110a从装订装置111的移动区域退回用的装置机构,难以 使装置整体尺寸减小(第2课题)。
在这里,作为上述第1课题的对齐性良好的排纸方法,代替上 述排出爪110a,代替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夹持机构21的排纸结 构,就该排纸盘的对齐性的问题来说可以克服,但是,该夹持机构 21的驱动机构与专利文献1的排出爪110a的驱动机构同样采用循 环皮带,在平时与该皮带连接,以可摆动的方式在装订位置后方与 排纸盘的排纸口附近之间移动,由此,由于夹持机构21是不移动 的,故在装载可移动的装订装置的场合,妨碍其移动,与上述专利 文献1的第2课题相同,必须要求将夹持机构21从装订装置111 的移动区域退回的控制机构,妨碍装置的整体的尺寸的减小。
此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排出爪110a或上述专利文献2中 公开的夹持机构21装载可移动的装订装置的场合,作为解决不妨 碍其移动的上述第2课题的方法,像专利文献3所述的那样,装订 装配体IO和夹持装配体11形成一体的组件结构,可使其同时移动, 在相互移动时不造成妨碍。
但是,在像专利文献3那样,装订装配体10和夹持装配体11 形成一体的组件的结构而移动的场合,必须将夹持装配体11退回 到装订装配体10的移动区域的内部,在像上述那样,在不同于装订位置的位置,在暂时将薄片对齐而累积的状态,通过夹具而持握 薄片撂,将其拉近到装订位置,进行装订处理,由此,为了拉近到 装订位置,不仅花费该部分处理的时间,而且在通过夹具持握薄片 撂,拉近到装订位置时,折角对齐而累积的薄片撂塌落,产生薄片撂错开,无法进行适合的装订处理(第3课题)。发明内容于是,本发明通过下述的方式,解决上述第1~第3课题的各 课题,该方式指考虑上述第1~第3课题,不仅仅将装订机构和持 握机构为 一 体的组件结构,而分为构成上述持握机构的持握部和对 该持握部进行往复移动导向的导向部的两个功能部分,该两个功能 部分为可伴随持握部的持握动作而携带、可脱离的结构,并且该持 握部为与装订机构形成 一 体的组件结构。由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 中,持握机构不妨碍后处理机构的移动,在对齐累积薄片的位置不 破坏对齐状态,另外,可以较短时间进行后处理,在对薄片进行对 齐而累积的位置,持握机构持握进行了后处理的薄片撂,可将其以 良好的对齐性排到排纸盘上,结构简单。本申请针对上述薄片后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薄片后处理装置的 图像成形系统,还实现下述的第2 ~第5目的。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后处理装置,其中,在移动持握机 构时,不必将用于在累积盘上对齐薄片的限制机构从持握的移动区 域退回,在该持握机构等待于限制机构的薄片撂的累积位置的状 态,可接纳薄片,由此,机构简单,可使装置的整体紧凑(第2目 的)。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后处理装置,其中,持握机构不妨碍后处理机构的移动,在对齐累积薄片的位置,不破坏对齐状态, 另外,可以较短时间进行后处理,在对齐而累积薄片的位置,持握 机构持握已进行后处理的薄片撂,可以良好的对齐性将其排到排纸 盘上,机构简单,整体尺寸紧凑,另外,通过对应于其移动位置改 变上述持握部的移动速度,在持握薄片撂时,按照不破坏薄片撂的 对齐性的方式静静地持握,在将薄片撂移动到排纸位置时,为高速, 此外,在将薄片撂排到排纸盘上时,可以在排纸位置对齐的方式排 出(第3目的)。此外,本发明以达到下述进行移动速度控制的必要性提供一种 薄片后处理装置,其中,排纸盘上的薄片对齐性优良,并且可在不 进行复杂的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控制的情况下进行以良好的对齐性 将薄片撂排到排纸盘上的持握部的速度控制,该移动速度控制为在 将通常薄片撂从累积盘排出时,没有破坏对齐性的危险的较高速度 进行控制,同时,在将薄片撂装载于排纸盘上时,减小到不破坏已放置的薄片的对齐性的较低速度进行放置(第4目的)。还有,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后处理装置,其中,在将处理盘上 的薄片撂送出到下游侧的叠撂器时,在该薄片撂的运送过程中,即 使在使用者的手指或异物进入通路中的情况下,仍不产生装置故障 或使用者负伤,另外,在将进行了后处理的薄片撂从处理盘接纳于 叠撂器中时,在异物或使用者的手指置于叠撂器上的场合使用者不 负伤,另外不导致装置故障(第5目的)。由此,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课题,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 发明提供下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累积盘,其对齐 累积依次运送的薄片;后处理机构,其对累积于上述累积盘上的薄 片撂,进行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持握机构,其持握进行了上述后 处理的薄片撂,将其排到排纸盘,上述后处理机构按照可顺着上述累积盘,沿与上述持握机构的上述排纸盘的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 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持握机构包括持握部,其持握上述 薄片撂;导向部,该导向部设置于上述累积盘上,按照可在上述排 出方向的前后往复移动的方式对上述持握部进行导向,上述持握部 按照可伴随上述后处理机构的移动与上述导向部脱离,与上述排出 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7K 。在这里,上述持握部成一体地支承于支承上述后处理机构的支 承体上。另外,上述后处理机构和上述持握机构的与上述排出方向 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通过单 一 驱动电动才几而驱动。另夕卜,上述驱动电动机设置于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后处理 机构的装置支架側板。另外,上述持握部与设置于上述后处理机构 中的与上述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空间区域内的曲轴 从动机构连接,沿上述排出方向的前后方向往复驱动。在这里,该曲轴从动才几构通过曲轴机构往复驱动,该曲轴才几构 设置于通过上述驱动电动机驱动的装置支架侧板上。另外,上述持 握部由以关见定间距而设置于上述后处理机构的两侧部的两个持握 部构成。本申请针对送出已进行了图像成形的薄片的图像成形装置、上述薄片后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第2~第5目的,采用下述的方 案。首先,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形成下述的方案,其包 括累积盘,其具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将依次运送的薄片对齐, 形成可接纳达到规定张数的薄片撂的开口 ;持握机构,其持握累积 于上述累积盘上的上述薄片撂,将其排到排出盘上,上述持握机构 在通过上述限制机构对齐的薄片撂的累积位置,以可持握的方式设 置上述薄片撂,并且按照可沿与上述排纸盘上的该薄片撂的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持握机构的持握部以 大于上述限制机构的间隙的程度开口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3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处理装置, 其具有持握机构,该持握机构将累积于累积盘上的薄片撂排到排纸 盘上,上述持握机构包括持握上述薄片撂的持握部;导向部,该导 向部设置于上述累积盘上,以可沿上述排出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对、 上述持握部进行导向;曲轴机构,其将上述持握部与设置于上述导 向部上的导向通路卡合,使其往复移动,上述持握部连续在下述各 位置移动,该各位置指不妨碍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累积的等待位 置;持握累积于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撂的持握位置;排出薄片撂的 上述排纸盘上的排出位置;下降到比上述排出位置更向上述排纸盘 面侧的放置位置;比上述放置位置更向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的持握 解除位置。还有,为了实现上述第4目的,本发明为下述的方案,其包括 累积盘,其具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将依次运送的薄片对齐;持 握机构,其持握累积于上述累积盘上的上述薄片撂,将其排到排出 盘上,上述持握机构包括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由持握部、导向部 和曲轴机构构成,该持握部持握上述薄片撂,该导向部设置于上述 累积盘上,以可沿上述排出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对上述持握部进行 导向,该曲轴机构将上述持握部与设置于上述导向部的导向通路卡 合,使其移动,上述移动机构使持握上述薄片撂的持握部移动到下 述位置,该位置指持握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撂的持握位置;将该薄 片撂排到上述排纸盘上方的排出位置;将排到该排出位置的薄片撂 放置于上述排纸盘上的放置位置,从上述持握部的上述持握位置, 到上述排出位置的移动速度设定在高于从上述持握部的上述排出 位置到放置于上述累积盘上的放置位置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再有,为了实现上述第5目的,本发明为下述的方案,其包括 呈撂状累积来自排纸口的薄片的处理盘;叠撂机构,其设置于上述 处理盘的下游侧,接纳薄片撂;薄片撂送出机构,其将上述处理盘 上的薄片撂从处理位置传送到送出位置,将其接纳于上述叠撂机构中。另外,上述薄片撂送出机构由持握薄片撂的端缘,将其从上述 处理位置而传送到送出位置的夹持机构、沿上述处理盘使该夹持机 构往复移动的动作机构构成。于是,在上述处理盘中设置导向槽, 在该导向槽中,从上述处理位置朝向上述送出位置,对上述夹持机 构进行导向。上述夹持机构按照沿上述导向槽,按闭环状的移动轨 迹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动作机构在异物进入上述导向槽内或 上述夹持机构的移动轨迹内时,(l)禁止上述夹持机构的移动动作, 或(2)将上述夹持机构后退到上述处理位置。


图1为本发明的图像成形系统的整体说明图; 图2为本发明的薄片后处理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3为表示该薄片后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详细说明图; 图4为表示该薄片后处理装置的薄片折叠装置的详细说明图; 图5为表示该薄片后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说明图; 图6为表示该薄片后处理装置中的后处理机构和持握机构的 一体结构的详细说明图;图7为表示取下后处理机构的状态的详细说明图; 图8为表示后处理机构的详细说明图;图9为表示该薄片后处理装置中的持握部和导向部的结构的 详细说明图;图10为表示图9所示的导向部的结构的详细说明图;图11为对导向部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的详细说明图; 图12为表示对导向部中的单向限制导向板的一个结构的详细 说明图;图13为表示对导向部中的单向限制导向板的另一结构的详细 说明图;图14表示本薄片后处理装置中的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第1等待位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5表示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第2持握位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6表示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第3排出位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7表示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第4放置位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8表示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第5持握解除位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9表示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恢复动作时的中间动作说明图;图20表示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恢复动作时的往复恢复动作说 明图;图21表示本图像成形系统的控制结构的说明图;图22为图5的装置的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和结构放大图;图24为图18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适合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薄片后处理装置 和图像成形系统进行具体说明。图l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成形系统的整体结构,图2表示本薄片 后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3表示对本薄片后处理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的详细说明图,图4为表示对组装于本薄片后处理 装置中的薄片折叠装置的部分进行放大的详细说明图。另外,图21为图1的图像成形系统的控制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图1所示 的图像成形系统由图像成形装置A和薄片后处理装置B构成,在 薄片后处理装置B中组装有作为组件的薄片折叠装置C。 (图像成形装置的结构)图1所示的图像成形装置A将薄片从供纸部1送给图像成形 部2,在通过图像成形部2在薄片上进行印刷之后,将薄片从主体 排出口 3送出。在供纸部1中,多个尺寸的薄片接纳于供纸盒la、 lb中,逐张地将已指定的薄片分离,将其送给图像成形部2。在图 像成形部2中,比如,设置静电鼓4;设于其周围的印刷头(激光 发光器)5;显影器6;转印充电器7和定影器8,在静电鼓4上通 过激光发光器5形成静电潜像,在其上通过显影器6附着调色剂, 通过转印充电器7在薄片上转印图像,通过定影器8进行加热定影。 像这样进行了图像成形的薄片从图像成形装置A的主体排纸口 3 依次送出。标号9表示循环通路,其为下述的双面印刷的通路,其 中,将从定影器8在外面侧上印刷的薄片经由主体改变方向运送通 路10进行内外面反转,然后,再次将其送给图像成形部2,在薄 片的内外面侧进行印刷。像这样进行了双面印刷的薄片通过主体改 变方向运送通路10进行内外面反转,然后,从主体排纸口 3送出。图像读取装置11通过扫描组件13,对设定在压板12上的底 稿薄片进行扫描,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光电变换元件,以电子方式进 行读取。该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部,进行比如数字处理,然后, 转送给数据存储部19,将图像信号送给上述激光发光器5。另夕卜, 图中的标号15表示底稿运送装置,其为将接纳于叠摞器16中的底 稿薄片送给压板12的供给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图像成形装置A中,设置图21所示的控制部(控 制器),从控制板18设定图像成形条件,比如薄片尺寸指定、彩色 单色印刷指定、印刷份数指定、单面双面印刷指定、放大缩小印刷 指定等的印刷输出条件。另一方面,图像成形装置A按照下述方 式构成,该方式为从通过扫描组件13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 的网络转送的图像数据累积于数据贮存部17中,将图像数据从该 数据贮存部17转送给数据存储部19,从该数据存储部19依次将 数据信号转送给激光发光器5。(图像成形位次的说明)在控制板18中,与图像成形条件同时输入指定后处理条件。 该后处理条件指比如,"印刷输出模式"、"装订模式"、"薄片摞折 叠模式"等。另外,图像成形装置A对应图像形成条件和后处理 条件,在薄片上进行图像成形。(薄片后处理装置的结构)接着,对与图像成形装置A连接的薄片后处理装置B进行说 明。薄片后处理装置B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从图像成 形装置A的主体排纸口 3接收进行了图像成形的薄片,(l)将该薄 片接纳于第l排纸盘21中(后述的"印刷输出模式");(2)呈薄片 摞状将来自主体排纸口 3的薄片对齐、装订,然后,接纳于第1 排纸盘21中(后面的"装订模式");(3)呈摞状将来自主体排纸口 3的薄片对齐,然后,呈本状折叠,接纳于第2排纸盘22中(后述的"薄片摞折叠模式")。由此,薄片后处理装置B像图2所示的那样,在外壳20中设 置第1排纸盘21和第2排纸盘22,设置具有与主体排纸口 3连通 的送入口 23的薄片送入通路Pl。该薄片送入通路Pl由外壳20中 的基本水平方向的直线通路构成。另外,设置从该薄片送入通路Pl分支,沿反转方向将薄片转移的第1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和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2。该第1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设置于 通路下游侧,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2设置于通路上游侧,分 别从薄片送入通路Pl分支,两个运送通路设置于相互间隔开J 巨离 的位置。另外,在第1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的下游侧设置累积盘29, 在其下游侧连接有第1排纸盘21。另外,在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 路SP2的下游侧设置累积导向件35,在其下游侧连接第2排纸盘 22。在这样的通路结构中,在薄片送入通路Pl中,设置运送辊24 和排纸辊25,这些辊与可正反旋转的驱动电动机Ml(图中未示出) 连接。另外,在薄片送入通路Pl中设置将薄片导向第2改变方向 运送通路SP2的通路切换片27,与螺旋管等的动作机构连接。另 外,在薄片送入通路P1中,设置临时滞留保持到达第2改变方向 运送通路SP2的薄片的緩沖导向件26。此外,在送入口 23和运送 辊24之间,设置对来自图像成形装置A的薄片进行盖章处理(盖 章机构)、沖孔(开孔机构)等的后处理的后处理组件28。(第1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的结构)设置于薄片送入通路Pl的下游侧(装置后端部)的第1反转运 送通路SP1像下述这样构成。即,像图3所示的那样,在薄片送 入通路P1中,在其出口端设置排纸辊25和排纸口 25a。在相对该 排纸口 25a而具有高差的下方设置累积盘29。该累积盘29由装载 支承来自排纸口 25a的薄片的盘构成。在该累积盘29的上方,正反转辊30以可在与盘上的薄片接触 的位置和与其间隔开的等待位置(图3的虚线位置)之间升降的方式 设置。在该正反转辊30上,连接有正反转电动机M2,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薄片进到累积盘29上时,沿图3 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薄片后端进入盘上,然后,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于是,在累积盘29上形成第1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图中的标 号31表示环状皮带,排纸辊25和一端皮带轮侧压接,以该皮带轮 轴31a为中心,前端皮带轮侧按照下垂于累积盘29上的方式可摆 动地通过轴支承。图中的标号30b表示与正反轴辊30卡合的从动 辊,设置于累积盘29上。通过以上的方案,来自排纸口 25a的薄片进入累积盘29上, 通过正反转辊30移向第l排纸盘21,薄片后端从排纸口 25a进入 累积盘29上,然后,使正反转辊30逆向旋转(图中的逆时针方向), 此时,盘上的薄片沿与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此时,环状皮带 31与正反转辊30相配合,沿累积盘29将薄片的后端改变方向而 运送。在累积盘29的排出方向后端部,设置对薄片后端的位置进行 限制的后端限制部件(对齐止动件)32和装订装置ST1。图示的装订 装置ST1由端面装订装置构成,在累积于盘上的薄片摞的后端缘 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进行装订。另外,持握机构(在下面适当地称为"夹持机构")G10按照下 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为了将在累积盘29上进行了装订的薄片 摞送出到设置于累积盘29的下游侧的第1排纸盘21,可沿累积盘 29按照排出方向往复运动。另外,夹持机构G10按照包括持握薄 片摞的夹持部件(持握部)Gll,沿形成于累积盘29上的后述的导向 槽,按图示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另外,图中的G20为使该 夹持部件Gll往复移动的摆动轴臂,与排纸电动机M3连接。另外,在累积盘29上设置侧边对齐板(对齐侧板)34,其在累 积于该盘上的薄片的宽度方向进行对齐,该侧边对齐板34按照以中心基准对薄片进行对齐的方式通过左右(图3的前后)一对对齐板
构成,按照接近和离开该薄片中间的方式构成,与图中未示出的对
齐电动才几M4连才矣。
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中,在进行 上述"装订模式',时,将来自排纸口 25a的薄片在累积盘29上对 齐,通过端面装订用的装订装置ST1,对该薄片摞的后端缘的一个 部位或多个部位进行装订。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输出模式"时, 不将来自排纸口 25a的薄片改变方向运送,而将沿累积盘29传送 的薄片在正反转辊30和从动辊30b之间送出到第1排纸盘21。像 这样,图示的特征在于通过累积盘29和第1排纸盘21,桥接地支 承进行装订的薄片,由此,紧凑地构成装置。
另外,也可在"印刷输出模式"时,在薄片送入通路P1的中 途设置新的分支点,在第1排纸盘21的上方,设置采用该分支点, 在上述"印刷输出模式"时排出的排纸盘,与通过上述"装订模式" 排出的薄片相区分,进行叠摞。
(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路的结构)
对从上述薄片送入通路Pl分支的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2 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路(薄片处理通路)SP2 中,按照像图4所示的那样,基本沿垂直方向设置于外壳20中, 设置有累积导向件(薄片保持机构)35。该累积导向件35由薄片进 入通路35a、弯曲导向部35b、改变方向进入通路35c、出口导向 部35d构成。另外,薄片进入通路35a由上述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 路SP2的通路出口部构成,按照相对该进入通路而形成高差的方 式设置弯曲导向部35b。另外,改变方向进入通路35c与弯曲导向 部35b的后端侧连接。
从由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2构成的薄片进入通路35a送向弯曲导向部35b的薄片依次累积于上方。由此,按照将从薄片送 入通路35a传送的薄片累积于弯曲导向部35b的最上面纸上的方 式,将累积于导向部中的薄片的后端后退于改变方向进入通路35c 中。
下面对弯曲导向部35b和设置于其上的中部装订装置ST2与 折叠辊机构45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另外,弯曲导向部35b由薄 片保持机构构成,该薄片保持机构按照将从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3各 SP2传送的薄片累积于折叠位置Y的方式倾斜地设置,在该薄片 保持机构中设置装订位置X和折叠位置Y。在该装订位置X,设 置后述的装订机构(中部装订装置),在折叠位置Y设置折叠辊机构 45。特别是,图示的弯曲导向部35b由弯曲或折曲的导向板构成, 该板按照支承于其上的薄片摞在折叠位置Y,在折叠辊机构45侧 突出,将其返回的方式形成。于是,来自薄片送入通路P1的薄片 按照依次堆积于弯曲导向部3 5 b上的方式累积,该薄片摞按照在折
叠專昆侧突出而返回的方式弯曲。
在弯曲导向部35b的折叠位置Y,按照与其连接的方式连接出 口导向部35d,该出口导向部35d通过按照慢慢地将薄片摞弯曲的 方式变窄的相对导向片构成。即,弯曲导向部35b按照以可接纳最 大尺寸薄片的长度而形成,将来自送入口 23的薄片依次堆积累积 于上方的方式构成。而且,该弯曲导向部35b呈下述的形状,其按 照在设置后述的中部装订装置ST2和折叠辊机构45的一侧突出的 方式弯曲或折曲。另外,上述改变方向进入通路35c的目的在于确 保通过将通过从薄片进入通路35a传送的送入(后续)薄片的前端和 支承于弯曲导向部35b的装载了 (先行)薄片的后端重叠而累积的薄 片的页位次。另外,在累积导向件35上,在导向件的下游侧设置 限制薄片前端的薄片前端限制机构38。(端部装订机构的结构)
下面根据图5 ~图13,对端部装订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 结构中,在薄片摞的端部,通过端面装订装置ST1进行装订处理, 通过夹持机构G10,持握进行了装订处理的薄片摞,通过累积盘 29将其排到第1排纸盘21上。
(整体结构)
最初,根据图5,对端部装订机构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累 积盘29上,固定而支承有对通过复印机送入的薄片的后端进行支 承对齐的后端限制部件32(32a、 32b、 32c),另外,用于对送入的 薄片的两侧端进行定位的侧边对齐板34(34a、 34b)按照以盘中间部 位为基准,可左右摆动的方式支承。另外,也可根据基准的确定方 式将侧边对齐板34中的一个固定,而另一个摆动。
另外,在装载对该薄片摞的端部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装置ST1 和夹持机构G10的支承体G70上,设置截面呈正4边形的旋转轴 G2和截面呈齿面形状的同步齿型带G3,该旋转轴G2通过安装于 装置支架上的旋转驱动电动机(图中未示出)而旋转,以使夹持机构 G10的持握部(G11、 G16)(G21、 G26)沿累积盘29的薄片累积面,
按薄片摞排出方向往复运动,该装置支架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支承 体G70,该同步齿型带G3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源而移动,该同 步齿型带G3沿累积盘29,按照与薄片摞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 向使支承体G70往复移动。 (支承体G70的结构)
在下面,为了根据图6和图7,对该支承体G70和夹持机构 G10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图6表示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 体G70上的左右一对持握部(Gll、 G16)(G21、 G26)之间装载装订 装置ST1,构成移动组件体的状态,图7表示从该移动组件体取下装订装置ST1的状态。而且,为了通过图7而说明,设置沿支承 体G70的左右方向,以装订装置ST1的相当于宽度的间隔间隔开, 安装装订装置ST1的支承架体G80、 G90,包括釆用其支承架体 G80、 G90的空间区域,对持握部(Gll、 G16)(G21、 G26)的移动进 行导向的槽部G80a、 G90a;第1齿轮G96,其形成接收驱动传递 的截面正方形的轴孔,在其支承架体G90的外侧侧面被在先说明 的截面呈正4边形状的旋转轴G2贯穿;接收该第1齿轮的旋转的 第2齿轮G95;接收第2齿轮的旋转的旋转摆动的最终级的扇形的 齿轮G94;通过扇型的齿轮G94的旋转而往复摆动的往复摆动杆 G91。另外,还在支承架体G80,包括相同的第1齿轮G86;第2 齿轮G85;齿型的齿轮G84;往复摆动杆G81,其以作为该扇形的 齿轮HG84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G83为中心,在多端形成后述的持 握部G10的往复摆动轴所嵌合的狭槽G82,谋求装置紧凑。 (装订装置ST1的结构)
下面根据图8对该装订装置ST1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该装 订装置ST1主要由将订书钉打入薄片摞中的装订头ST11;砧座 ST12,该砧座ST12将打入该薄片摞中、贯穿该薄片摞的订书钉的 钉尖弯曲;钉盒ST13,该钉盒ST13将订书钉供给补充到装订头 ST11中;驱动部ST14,该驱动部ST14内置有驱动装订头ST11 和砧座ST12的驱动电动才几。
(夹持机构G10的结构)
为了根据图9,对夹持机构G10的结构具体描述,该夹持机构 G10由相互可分离的持握部Gil ~ G20、导向部G40构成,在在先 的支承体G70左右移动时,持握部Gll按照可与导向部G40脱离, 实现移动的方式构成。另外,图中K0(K1 ~ K4)为曲轴机构,其具 体结构在后面描述。(持握部Gil ~ G20的结构)
持握部Gil ~ G20由下述的部件构成,该下述的部件包括持握 薄片摞的顶部持握部Gll;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顶部持握部Gil 的摆动轴G12;张开杆G13,该张开杆G13在恢复位置与图中未 示出的卡扣部件接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顶部持握部Gil 在图示的恢复位置(原始位置)克服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机构的偏置 力而张开,该弹簧机构该沿持握薄片摞的方向在平时偏置;臂杆 G14,该臂杆G14将持握薄片摞的顶部持握部Gil移动到排纸盘 21的排纸部;为了该臂杆G14的移动,与在先的往复摆动杆G81 的狭缝G82卡合的连接杆G15、以及底部持握部G16;以可摆动 的方式支承底部支承部G16的摆动轴G17;摆动轴G17,其按照 即使在底部持握部G16移动的情况下,仍保持与累积盘29的薄片 放置面平行、支承薄片摞的底面的姿势的方式旋转;臂杆G18,其 将底部持握部G16移动到排纸盘G21的排纸部;摆动轴臂G20, 其按照该臂杆G18和臂杆G14调整底部持握部G16的姿势的方式, 设置于与摆动轴G12、连接轴G15与摆动轴G17形成基本平行四 边形的位置;摆动杆G35,其以摆动轴臂G20为中心,使持握部 Gil ~ G20强制旋转。
另外,在摆动轴G12的轴上具有解除杆G19,该解除杆G19 减轻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机构的偏置,解除夹持力,容易将薄片摞分 离,该弹簧机构使顶部持握部Gll沿持握薄片摞的方向在平时偏 置,该顶部持握部Gll与通过后述的图17所说明的导向部G40的 倾斜面卡合、通过恢复运动导向件G44返回到恢复位置。
此外,与装订装置ST1的装订头ST11和砧座ST12的张开状 态相同,持握部Gll G20位于图示的恢复位置(原始位置)时,解 除与后述的导向部G40的连接状态,同时相对通过安装于累积盘29(参照图5)上的薄片后端限制部件32(32a、 32b、 32c)的薄片累积 宽度,较大地维持顶部维持部Gll和底部持握部G16的张开宽度, 与装订装置ST1 —起装栽,支承体G70移动,此时,与薄片后端 限制部件32(32a、 32b、 32c)的有无无关,可实现移动。 (导向部G40的结构)
导向部G40分别设置于以适合间距开设于累积盘29中的两个 部位的各槽中,另外,在稍左右的安装位置,形状不同,而功能基 本相同。在这里,对导向部G40进行说明,该导向部G40由下述 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去程移动导向件G41,其伴随在先说明 的持握部Gil - G20的去程移动支承摆动轴G12,沿累积盘29的 薄片累积面,移动而支承于累积盘29(参照图5)侧;下降导向件 G42,该下降导向件G42在将薄片摞排到累积盘29的排纸位置上 方的状态,将摆动轴G12导向到下方的排纸位置;解除导向件G43 , 该解除导向件G43具有容易获取的功能,为使解除杆G19和摆动 轴G12返回移动,以使在排纸位置减轻顶部持握部Gll的薄片摞 的夹持压力的解除杆G19进行摆动的夹持压力减轻;将摆动轴G12 移动导向到恢复位置的返回移动导向件G44;后述的单向限制导向 板G60。
另外,该单向限制导向板G60为了将从返回移动导向件G44 恢复到恢复位置的摆动轴G12恢复到去程移动导向件G41的中途 处,使装置紧凑,通过在去程移动导向件G41中形成缺口,去程 移动导向件G41按照在前进移动时不向下方下落的方式进行导向, 在返回移动时,可容易恢复到去程移动导向件G41。
(导向部G40、 G50的作用)
这样,通过将导向部G40、 G50设置于累积盘29上,持握部 Gll ~ G20、 G21 ~ G30均在返回移动时退回到累积盘29的累积面的下方,由此,不停止在返回移动中从图像成形装置A排出的薄
片的排纸动作,而接收于累积盘29中。
(导向部G40和单向限制导向板G60的支承结构) 另外,该单向限制导向板G60像图IO所示的那样,安装于导 向部G40上,像图12所示的那样,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支承于导 向部G40上的支点G62;与摆动轴G12接触而伴随该移动而发生 位移的接触倾斜面G61;在摆动轴G12的恢复时弹性变形,接触 倾斜面G61可发生位移的臂G63。
(导向部G50和单向限制导向板(支承体)G70的支承结构) 另外,另一单向限制导向板G70同样像图10和图11所示的 那样安装于导向部G50上,像图13所示的那样,通过树脂成形而 形成支承于导向部G50上的支点G72;与摆动轴G22(与摆动轴G12 相同,相当于左右对象的另一部件。详细附图省略。)接触,伴随 该移动而发生位移的接触倾斜面G71;在摆动轴G22返回移动时 发生弹性变形,接触倾斜面G71可发生位移的臂G73。 (薄片摞的偏移排纸)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两个部位,但是,也可考虑传送薄 片摞时的持握能力、传送精度等,设置于一个部位或三个部位以上, 还可在具有两个夹持机构(持握机构)的场合,在薄片平衡的最佳位 置进行持握,另外,在持握薄片摞的状态,有选择地切换与三个部 位的导向部的连接位置,将其移动到该连接位置,将薄片摞排到排 纸盘中,由此,适当地使薄片摞偏移。
(端部装订动作的说明)
下面通过图5、图6和图14对端部装订动作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在图5所示的位置,具有装栽装订装置ST1和夹持机构G10 的支承体G70的场合,在从图像成形装置A的控制板18(参照图l)选择"装订模式"并"端部封闭模式"的状态,并且在像图14
所示的那样,装订装置ST1和夹持机构G10均按照薄片后端限制 部件32(32a、 32b、 32c)的累积宽度而张开的状态,薄片通过薄片 后端限制部件32对齐而累积。同时,在图5中,在该薄片的累积 工序的期间,适当沿左右而移动支承体G70的同步齿型带G3将支 承体G70移动到装订位置。另外,将砧座ST12下降摆动到该装订 位置,通过装订头ST11和砧座ST12,将薄片摞的装订部位夹持。 在该状态,装订头ST11将订书钉打入薄片摞中,砧座ST12将打 入薄片摞中,穿过该薄片摞的订书钉的钉尖弯曲,由此,进行装订 处理。
在该装订处理中,将装订装置ST1移动到薄片摞的角部的一 个部位,从薄片宽度中心向两侧等间3巨地间隔开的两个部位,或适 合的多个部位。
(持握动作的说明)
下面通过图5、图14和图20对持握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通 过像图5所示的那样,对在从累积盘29的薄片宽度中心到两侧等 间距间隔开的两个部位,设置导向部G40、 G50的结构的场合而进 行说明。首先,在进行在先说明的装订处理,装载有装订装置ST1 和夹持机构G10的支承体G70定位于图5的状态的状态,通过图 中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截面呈正四边形的旋转轴G2从图14的 状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接收该旋转的第1齿轮G86随之而沿 顺时针方向旋转。与该第1齿轮G86啮合的第2齿轮G85沿逆时 针方向旋转,扇形的齿轮G8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该扇形的齿 轮G84成一体的往复摆动杆G8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接收该往复摆动杆G81沿顺时针方向的转矩,像图15所示的 那样,与往复摆动杆G81的狭缝G82嵌合的持握部Gil ~ G20的连接轴G15移动,伴随该连接轴G15的移动,摆动轴G12与支承 架体G80的卡扣槽G80c脱离,由此,顶部持握部Gll与底部持握 部G16—起,持握薄片摞。此时,通过借助底部持握部G16的立 面, 一边按压一边持握薄片摞的侧端部方式,可在不将薄片摞中的 最上面的纸错开的情况下整齐地持握。
另外,往复摆动杆G81旋转到图16所示的位置,由此,持握 薄片摞的顶部持握部Gll和底部持握部G16在从排纸盘21的排纸 口上方突出的状态,排出薄片摞。在该状态,持握部G11-G20的 摆动杆G35在支承架体G80的侧壁,通过拉伸弹簧G87在平时偏 置于纸面左下方,与可沿狭缝G88自由移动地支承的偏置轴G89 接触,沿顺时针方向强制地旋转,由此,持握部Gll - G20以摆动 臂G20为中心而沿顺时针方向强制地摆动。
通过该强制摆动,4象图17所示的那样,持握部G11 G20的 摆动杆G17沿导向部G40的下降导向件G42,持握薄片摞的顶部 持握部Gll和底部持握部G16将薄片摞移动到累积盘29的排纸面 附近,将薄片摞放置于放置面上。同时,持握部Gll - G20的解除 杆G19通过解除导向件G43的端面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减轻薄 片摞的持握力。
在该状态,像图18所示的那样,截面呈正4边形的旋转轴G2 通过图9所示的曲轴机构K0而反向旋转,由此,往复摆动杆G81 沿逆时针方向摆动。通过该往复摆动杆G81的摆动,持握部Gll ~ G20的摆动轴G17由解除导向件G43导向,同时获取到返回移动 导向件G44,进行返回移动。同时,在对齐状态将薄片摞放置于排 纸盘21的立面上。
此外,往复摆动杆G81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到图19所示的位置, 由此,持握部Gll ~ G20的摆动轴G17压入单向限制导向板G60的接触倾斜面G61,同时恢复到去程移动导向件G41上。接着, 往复摆动杆G81返回到初始位置,由此,完成一系列的薄片摞的 排纸动作。
还有,与导向部G50连接的持握部G21 ~ G30,以及G36均同 步地持握薄片摞,将其排到排纸盘21,虽然关于这一点在图中未 示出。
再有,不但设置导向部G40、 G50,还在比如,薄片宽度中心 处设置另一第3导向部,在通过持握部持握薄片摞的状态,适当移 动支承体70,交替地切换采用导向部G40和第3导向部,排出薄 片摞的场合;采用第3导向部和导向部G50排出薄片摞的场合, 同时排出薄片摞,由此,适当地使排到排纸盘21上的薄片摞错开, 由此,可将其进行偏移累积。
(曲轴机构和持握部的去程移动控制)
图14~图20表示通过后述的曲轴机构,进行往复移动的状态, 图14表示本发明的持握部的等待位置的动作状态,图15表示持握 部到达持握薄片摞的持握位置的动作状态,图16表示将已持握的 薄片摞排到累积盘29的上方位置的动作状态,图17表示将该已排 出的薄片摞轻轻地放置于累积盘29的放置面上的动作状态,图18 表示薄片摞的端部与累积盘29的立面32a碰触,解除持握的动作 状态,图19表示持握部的返回移动时的中间动作状态,图20表示 返回到持握部的返回移动时的前进通路的动作状态。
在动作说明之前,采用图9对持握部Gil ~ G20的前进移动控 制的上述往复摆动杆G81和曲轴机构KO的往复移动机构进行具体 说明。在图中,在将旋转驱动电动机MO的旋转变换为往复移动的 曲轴机构KO中,伴随旋转驱动电动机MO的旋转而旋转的第l齿 轮Kl;将该第1齿轮Kl的旋转调整为适合的旋转速度的第2齿轮K2;在设置于从该第2齿轮K2的旋转中心,适当间隔开的位 置的支承轴上, 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另一端往复移动的曲轴 臂K5;具有支承该曲轴臂K5的往复移动的另 一端的支承轴,伴 随第2齿轮K2的旋转,进行半旋转而往复旋转的第3齿轮K3按 照将该第3齿轮K3的往复旋转传递给在先说明的往复摆动杆G81、 G91(参照图6)的驱动齿轮的第1齿轮G86、 G96(参照图6)的方式 构成。
另外,由于通过曲轴臂K5往复旋转的第3齿轮K3的运动速 度为曲轴运动,故形成与三角形函数曲线类似的函数速度,这样, 按照下述方式进行速度控制,该方式为在往复基点初始阶段,在 持握部Gil ~ G20的持握动作时,持握部Gil ~ G20以不产生薄片 摞的塌落的程度慢慢地持握,另外,在到达另一往复基点的之前阶 段,在持握薄片摞的持握部G11-G20的累积盘29的放置面的下 降动作时,持握部G11-G20将该薄片摞慢慢地放置于累积盘29 的放置面上。
即,上述曲轴机构K0采用往复摆动杆G81,将上述持握部 Gil ~ G20在上述限制机构按照在呈摞状对齐累积薄片的累积位置 后方,不妨碍薄片的累积的方式张开而等待的第1等待位置;上述 限制机构持握对齐累积的薄片摞的第2持握位置;在该第2持握位 置持握薄片摞,将其移动到累积盘的放置面上方的第3排出位置; 从该第3排出位置,将上述薄片摞放置于上述放置盘的放置面上的 第4放置位置;从上述第4放置位置,放置于上述累积盘的放置面 上的上述薄片摞与累积盘的立面接触,解除薄片摞的持握的第5 持握解除位置之间依次移动,然后,恢复移动到上述第1等待位置。
另外,上述各位置的状态的速度的关系为下述的方式,在该方 式中,像图9所示的那样,在从上述第1等待位置Pl到第2等待位置P2的第1移动速度VI;从第2持握位置P2到第3排出位置 P3的第2移动速度V2;从第3排出位置P3到第4放置位置P4的 第3移动速度V3;从第4放置位置P4到第5持握解除位置P5的 第4移动速度V4的场合,首先,从到达第3排出位置P3之前开 始减速,将第2移动速度V2变为第3移动速度V3,以将排出的 薄片摞静静地放置,以不破坏累积盘上的放置薄片的整齐性。另夕卜, 按照在持握薄片摞时不使薄片摞塌落的方式,在到达第2移动速度 之前,进行持握动作。
另外,在图9的状态,持握部Gil ~ G20的摆动轴G17为下 述的结构,其处于与导向部G40脱离的状态,在该状态,其按照 不沿纸面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臂体G80(参照图6) 的图中未示出的导向面上,并且对导向部G40进行导向卡合时, 可容易卡合而导向。在该结构中,即使持握部Gil ~ G20与导向部 G 4 0脱离,沿和薄片摞送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 仍可在保持其姿势的状态移动。
(控制结构的说明)
按照图21的方框图,对上述图像成形系统的控制结构进行说 明。图1所示的图像成形系统包括图像成形装置A的控制部(在下 面称为"主体控制部")50和薄片后处理装置B的控制部(在下面 称为"后处理控制部")60。主体控制部50包括图像成形控制部 51和供纸控制部52与输入部53。另外,从设置于该输入部53中 的控制板18进行"图像成形模式","后处理模式"的设定。在图 像成形模式中,像前述那样设定印刷输出份数、薄片尺寸、彩色单 色印刷、放大缩小印刷、双面单面印刷、其它的图像成形条件。另 外,主体控制部50对应于已设定的图像成形条件,控制图像成形 控制部51和供薄片控制部52,在于规定的薄片上进行图像成形后,从主体排纸口 3依次送出薄片。
与此同时,通过来自控制板18的输入,设定后处理模式。在 该后处理模式中,比如,设定"印刷输出模式"、"装订最终处理才莫
式"、"薄片摞折叠最终处理模式"等。于是,主体控制部50将后 处理的最终处理模式和薄片张数、份数信息和装订模式(一个部位 装订,两个部位以上的多个装订)信息转送给后处理控制部60,与 此同时,主体控制部50每当图像成形结束时,将作业结束信号转 送给后处理控制部60。
后处理控制部60包括控制CPU61,该控制CPU61对应于已指 定的最终处理模式,使薄片后处理装置B动作;存储动作程序的 ROM62;存储控制数据的RAM63。在该RAM63中,对应于传送 给薄片处理通路P2的薄片的尺寸(运送方向长度),上述薄片前端 限制;〖凡构38的薄片卡扣位置Shl、 Sh2、 Sh3的位置数据以比如教: 据表格等的方式准备。另外,该控制CPU61包括进行送给送入口 23的薄片的运送的薄片运送控制部64a;进行薄片的累积动作的薄 片累积动作控制部64b;进行薄片装订处理的薄片装订处理动作控 制部64c;进行薄片摞折叠动作的薄片折叠动作控制部64d。
薄片运送控制部64a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与上述薄 片送入通i 各Pl的运送辊24、排纸辊25的驱动电动机Ml的控制 电路连接,另外,接收来自设置于该通路中的薄片传感器Sl的枱r 测信号。另外,为了将薄片累积于第1累积部(累积盘)29上,薄片 累积动作控制部64b与上述正反转辊30的正反转电动机M2、后 端限制部件32的排纸电动机M3的驱动电路连接。另外,薄片装 订处理动作控制部64c与内置于累积盘29的端面装订装置ST1和 第2累积部(累积导向件)35的中间装订装置ST2中的驱动电动才几 M的驱动电3各连接。薄片折叠动作控制部64d与驱动旋转折叠辊45a、 45b的辊驱 动电动机M6的驱动电路;上述离合机构45c的控制电路连接。另 外,该薄片折叠动作控制部64d与位移机构MS的控制电路连接, 该控制电路将上述薄片送入通路35a的运送辊36、 37和累积导向 件35的薄片前端限制机构38移动控制在规定位置,按照从设置于 这些通路中的薄片传感器接收检测信号的方式连接。
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控制部在薄片后处理装置B,进行下述的处 理动作。
(印刷输出模式)
在该方式中,图像成形装置A从比如,第1页对一系列的文 本进行图像形成,从主体排纸口 3依次按照面朝下的方式送出。在 这里,薄片后处理装置B将薄片送入通路PI的緩冲导向件26退 到图3的上方,将通路切换片27移动到图3的实线的状态。由此, 将送入薄片送入通路PI的薄片导向排纸辊25。于是,借助通过排 纸口 25a检测薄片前端的信号,薄片前端到达累积薄片29的正反 转辊30的预估时间后,薄片运送控制部64a将正反转辊30从上方 等待位置下降到盘上,沿图4的顺时针方向使该正反转辊旋转。于 是,进入累积盘29上的薄片通过该正反转辊30,朝向第l排纸盘 21而送出,接纳于该盘上。将像这样依次后续的薄片送出到第1 排纸盘21,累积而接纳于该盘上。
于是,在该印刷输出模式中,通过图像成形装置A进行了图 像成形的薄片经过薄片后处理装置B的薄片送入通路PI,接纳于 第1排纸盘21中,比如,以面朝下的姿势,从第1页起依次n页 的顺序,累积接纳于上方。在该模式中,不将薄片导向上述第1 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和第2改变方向运送通路(薄片处理通 路)SP2。(装订最终处理模式)
在该模式的场合,图像成形装置A与上述印刷输出模式相同,
从第1页起按照n页的顺序,对 一 系列的文本进行图像成形,在面 朝下的状态,从主体排纸口 3送出。于是,薄片后处理装置B与 在先模式相同,将薄片送入通路Pl的緩冲导向件26退回到图3 的上方侧,将通路切换片27移动到图3的实线的状态。由此,将 送给薄片送入通路Pl的薄片导向排纸辊25。在这里,在通过借助 排纸口 25a检测薄片前端的信号,薄片前端到达累积盘29的正反 转辊30的预估时间之后,薄片运送控制部64a将正反转辊30从上 方等待位置下降到盘上,沿图4的顺时针方向使该正反转辊旋转。 接着,薄片运送控制部64a在薄片后端送入累积盘29上的预估时 间之后,沿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正反转辊30。于是,从排 纸口 25a进入的薄片沿第1改变方向运送通路SP1,改变方向运送 到累积盘29上。通过反复进行该薄片的运送, 一系列的薄片在面 朝下的状态呈摞状而累积于累积盘29上。
另外,每当向上述累积盘29上的薄片的累积时,控制CPU61 使侧边对齐板34b动作,对所累积的薄片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对 齐。接着,控制CPU61通过来自图像成形装置A的作业结束信号, 使端面装订装置ST1动作,对累积于累积盘29上的薄片摞的后端 缘进行装订。在该装订动作之后,控制CPU61将兼作摞送出机构 的后端限制部件32从图3的实线位置,移动于图3的虚线位置。 于是,经装订的薄片摞送出接纳于第1排纸盘21上。由此,对通 过图像成形装置A进行了图像成形的一系列的薄片进行装订,其 接纳于第1排纸盘21中。
(薄片摞折叠最终处理模式)
在该模式中,图像成形装置A按照比如,图5而说明的顺序,在薄片上进行图像成形,通过薄片后处理装置B,呈本状进行最终
处理。为此,薄片后处理装置B将薄片送入通路Pl的緩沖导向件 26退到图3的上方,将通路切换片27移动到图3的实线的状态。 由此,将送到薄片送入通路P1的薄片导向排纸辊25。于是,控制 CPU61以通过薄片传感器Sl检测到薄片后端的信号为基准,在薄 片后端通过通路切换片27的时刻,停止排纸辊25,同时将通路切 换片27移动到图3的虚线位置。接着,将排纸辊25反转(图3的 逆时针方向)。于是,进入薄片送入通路Pl中的薄片的运送方向反 转,从通路切换片27将薄片导向薄片进入通路35a中。接着,通 过设置于该通路中的运送辊36、37,将该薄片导向弯曲导向部35b。 在将薄片从薄片进入通路35a送入弯曲导向部35b的时刻,控 制CPU61将薄片前端限制机构38移动到最底端的位置Shl。控制 CPU61根据来自图像成形装置A的薄片尺寸信息(运送方向长度) 和存储于上述RAM63中的位置数据,将该薄片前端限制机构38 的位置移动到与薄片长度相对应的最佳的位置。于是,薄片的整体 支承于累积导向件35上。在该状态,控制CPU61使上述薄片侧缘 对齐机构39动作,在宽度侧边对齐薄片(另外,该宽度侧边对齐在 最初的薄片的场合,也可不动作,另外还可每当薄片进入时不动 作)。
接着,控制CPU61将薄片前端限制机构38移动到薄片后端进 入上述改变方向进入通路35c的位置Sh3。像图12所示的那样, 控制CPU61根据存储于RAM63中的位置数据,将薄片前端限制 机构38移动到薄片的后端进入改变方向进入通路35c的位置Sh3。 于是,支承于累积导向件35上的薄片后端后退到改变方向进入通 路35c中。在该状态,将后续的薄片从薄片进入通路35a送到弯曲 导向部35b上,在在先薄片上重叠后续薄片。接着,对应于该后续薄片的送入,将薄片前端限制机构38从Sh3位置移动到Shl位置。 然后,控制CPU61使薄片侧缘对齐机构39动作,对已送入的 薄片与支承于累积导向件上的薄片的宽度侧边进行对齐。通过反复 进行这样的动作,通过图像成形装置A进行图像成形的薄片经过 薄片进入通路35a在弯曲导向部35b上对齐。
接着,控制CPU61在接收作业结束信号时,将薄片前端限制 机构38移动到上述位置Sh2,将薄片中间部定位在装订位置X。 然后,控制CPU61将薄片前端限制机构38移动到Sh2,然后,将 装订动作进行的命令信号发送给中间装订装置ST2。于是,装订装 置在薄片中间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进行装订。
根据上述装订动作的结束信号,控制CPU61将薄片前端限制 机构38移动到上述位置Shl,将薄片中间部定位于折叠位置Y。 在这里,对薄片摞进行折叠处理,将该薄片摞送出到第2排纸盘 22。
然后,在本发明中,给出中间装订装置ST2设置于上述累积 导向件35上的装订位置X的场合,但是,也可为下述的结构,其 中,薄片的处理通路按照累积导向件、装订位置、折叠位置的顺序 设置,设置累积导向机构,接着,设置装订装置,在其下游侧设置 薄片折叠机构。另外,也可不通过该中间装订装置ST2进行装订 处理,而将薄片摞对折,送出到第2排纸盘22。
(禁止夹持机构的动作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接着,为了根据图22,对禁止夹持机构的动作的实施方式进 行说明,在形成于上述累积盘29中的导向槽G80a中,在异物容 易进入的部位,或因异物的进入而危险的部位,检测异物的进入的 检测机构65。接着,在上述动作机构G8中,设置控制机构66(参 照图21),其中,在通过来自检测机构65的信号,异物进入导向槽G80a中时,停止夹持片几构G10的移动。
像图22所示的那样,在导向槽G80a中,设置可在夹持机构 G10移动的轨迹(图中的箭头所示)的内部旋转的开闭板67,该开闭 板67按照通过轴67a而旋转的方式,通过轴而支承于累积盘29 的背面侧。接着,按照在平时将导向槽G80a封闭的方式设定重心 位置,或内置偏置弹簧。于是,该开闭板67在夹持机构GIO,或 异物(使用者的手指、办公用器具等,在下面相同)进入槽内时,以 轴67a为中心而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于是,在上述开闭板67上成一体安装标志片68,检测该标志 片68的光传感器Sf设置于累积盘29的背面侧。于是,如果夹持 机构G10道过导向槽G80a,或异物进入槽内部,则光传感器Sf 对此进行检测。该光传感器Sf的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机构66。该 控制机构66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夹持机构G10从图 9所示的处理位置Pl(原始位置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原始位皇传感 器进行位置检测),到达开闭板67的位置的预估时间时,在该光传 感器Sf动作的场合判定为正常,在其以外的场合,如果光传感器 Sf动作,则判定"异物进入"。
而且,控制机构66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将驱 动电动机MO的电源切断(断开)。与此同时,控制机构66向后处 理机构D发出后处理动作的禁止信号。后处理机构D伴随其结构 而不同,而在后述的装订机构的场合,装订組件(后述的端部装订 装置ST1)沿薄片宽度方向移动,然后,进行装订处理。于是,控 制机构66在通过来自光传感器Sf的信号,判定"异物进入"时, 禁止装订机构ST1沿薄片宽度方向的移动,另外,禁止装订动作。 此外,光传感器Sf也可为机械式的开关,在此场合,强制地中断 电源。(将异常时的夹持机构返回到装订位置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下面根据图23和图24,对将异常时的夹持机构返回到装订位 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像前述的图9所示的那样,沿呈闭环状的 凸轮槽G40(G50),夹持机构G10在上方通路G41(G51),从处理位 置Pl移动到排出位置P3。而且,在该排出位置P3移位到凸轮槽 的下方通路G44(G54),沿下方通路G44(G54)从排出位置P3恢复 到处理位置Pl。此时,如果在叠摞器21的最顶面薄片上具有异物, 则对夹持机构G10造成妨碍。图23表示该状态,夹持机构G10与 异物(该图所示的手指)碰撞,移动到下方通路G44(G54)。
于是,图示的装置通过偏置弹簧G3的作用,施加将夹持机构 G10的导向销G17从上方通路G41(G51)移位到下方通路G44(G54) 的驱动力。于是,如果夹持机构G10的移动负荷超过偏置弹簧G3 的偏置力(超过规定的移动负荷),则导向销G17后退到上方通路 G41(G51)。于是,像图24所示的那样,如果沿相反方向使驱动电 动机MO旋转,则位于上方通路G41(G51)的导向销G17在该通路 返回(不经由下方通路),返回到处理位置Pl。像这样,夹持才几构 G10按照在移动负荷大于规定负荷时,在去程通路G41(G51)返回, 将其移动到初期的处理位置Pl的方式构成。另外,不返回夹持机 构GIO,停止于此处,由此,也可避免拉入造成的危险。于是,不 在手指等的异物上,作用规定的力(弹簧力)以上的破坏力。
像上面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薄片后处理装置中,采用持握 部以可脱离的方式与导向部连接的结构,由此,伴随后处理机构的 移动,持握部也可移动,持握部不妨碍后处理机构的移动。
另外,将后处理机构和持握部形成一体,由此,可采用后处理 机构的移动机构,实现持握部的移动,移动机构的结构简化,其结 果是,谋求装置的紧凑化。此外,可采用后处理机构和持握机构不同时动作的现象,使用 将后处理机构移向后处理位置的驱动电动机,移动控制持握部,简 化驱动机构,并且容易进行驱动控制。
还有,由于上述后处理机构和上述持握机构的与上述排出方向 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通过一个驱动电动机进行,故可使装置更 加紧凑。
再有,上述持握部与曲轴机构连接,该曲轴机构设置于与上述 后处理机构的上述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空间区域内, 进行上述薄片撂的向上述排纸盘的排纸动作用的驱动,由此,不需 要曲轴机构用的设置空间。
再有,采用后处理机构的外部尺寸宽,设置持握部,由此,可 不设置特别的空间,按照适合的间距,使两个持握部间隔开,可实 现装置的紧凑。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后处理装置中,持握累积于累积盘上的 薄片摞,将其排到排出盘上的持握机构在通过限制机构对齐的薄片 撂的累积位置,以可持握的方式设置上述薄片撂,并且按照可沿与 上述排纸盘上的该薄片撂的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 的方式支承,该持握部根据设置比限制机构的开口大的开口 ,在持 握才几构的移动时,不必将限制机构从持握机构的移动轨迹退回,这 样,简化装置机构,实现装置的紧凑。
此外,在通过持握部,持握薄片撂的状态进行排出,由此,可 进行使排纸盘上的薄片撂错开的排出。
还有,在本发明的薄片后处理装置中,可通过上述持握部与设 置于上述导向部的导向通路卡合,实现往复移动的曲轴机构,在持 握薄片撂时,按照不破坏薄片撂的对齐性的方式静静地持握,在将 薄片撂移动到排纸位置时高速地进行,另外,在将薄片撂排到排纸盘上时进行在排纸位置对齐的方式高速地、并且对齐性良好的薄片 撂排出。
再有,使从等待位置到持握位置的第1移动速度为最低速而进 行驱动,排除破坏通过限制机构对齐累积的薄片撂的对齐性的情 况,使从持握位置到排出位置的移动速度为最高速而进行驱动,由 此,从处理盘较快地排出薄片撂,可将下一工序的薄片接纳于累积 盘中,顺利地进行后处理,并且可提高处理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后处理装置中,从上述持握部的上述薄 片撂的上述持握位置到上述排出位置的移动速度设定在高于从上 述薄片撂的上述排出位置,放置于上述累积盘上时的速度的速度,
由此,实现薄片撂排纸处理的速度的提高,可进行薄片撂的对齐性 优良的排纸处理。上述持握部按照以低于上述持握位置到上述排出 位置的上述移动速度的速度,持握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撂的方式设 定,由此,在持握时,不破坏薄片撂的对齐性。
此外,由于持握部的速度控制通过构成移动机构的曲轴机构的 曲轴作用设定,不必进行复杂的电动机的旋转控制。
另外,在过去的循环皮带类型中,还在累积盘侧,必须设置驱 动皮带的驱动机构,相对该情况,本发明仅仅通过设置在累积盘上 对持握部件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可对持握部件的往复移动进行导 向,可简化持握部件的移动机构和结构。
此外,通过可卡扣脱开的持握部件和导向部件,构成往复移动 的持握机构,由此,使持握部件与导向部件脱离,这样,可容易移 动,根据需要,将持握部件从其位置退回。
还有,在本发明的薄片后处理装置中,在累积盘上的薄片撂从 处理位置传送到送出位置时,在送出该薄片撂的夹持机构的导向槽 内或夹持机构的移动轨迹内,异物进入时,禁止夹持机构的移动动作,或将夹持机构后退到处理位置,由此,在异物或使用者的手指 进入导向槽中时,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该情况,禁止(停止)夹持机构 的送出动作和/或后处理机构的后处理动作,由此,可安全地使用。 由于特别是即使在使用者的手指夹在导向槽的内部的情况下停止 夹持机构,故不损伤。此外,在此目的的结构中,在导向槽中设置 检测异物的进入的检测机构,可仅仅通过来自该检测机构的信号, 停止夹持机构的驱动(比如,停止驱动电动机的电源),该方式是简 单的。
另外,由于沿累积盘而旋转运动的夹持机构按照如果使用者的 手指或异物进入其移动轨迹的内部,则后退到处理位置侧的方式构 成,故即使在使用者的手指或异物由夹持机构夹持的情况下,由于 该夹持机构后退,故马上解除,可拿走手指或异物。另外,此目的 的结构可按照对应夹持机构的移动负荷,后退到处理位置的方式构 成,该方式是筒单的。
此外,本申请请求了通过参照而在这里援引的下述的优先权,
曰本特愿 2007-116995,日本特愿 2007-116996,日本特愿 2007-116997,曰本特愿2007-116998,曰本特愿2007-169021的优先权。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片后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盘,其呈撂状累积依次供给的薄片;后处理机构,其设置于该处理盘上的后处理位置,对已累积的薄片撂进行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排纸叠撂器,其设置于上述处理盘的下游侧,放置接纳已进行了后处理的薄片撂;沿上述处理盘,将进行了后处理的薄片撂从上述后处理位置送出到上述排纸叠撂器的薄片撂传送机构;将在上述处理盘上进行了后处理的薄片撂沿从上述后处理位置,到上述排纸叠撂器的排纸方向送出的薄片撂传送机构;将从上述后处理位置到上述排纸叠撂器的排纸方向进行了后处理的薄片撂送出的薄片撂传送机构;上述薄片撂传送机构从上述后处理位置到上述排纸叠撂器,由下述部件构成,该部件包括挤压部件,其与上述处理盘上的薄片撂的后端缘卡合,沿排纸方向传送;导向机构,其沿上述处理盘按排纸方向对该挤压部件进行导向;驱动机构,其沿该导向机构,使上述挤压部件往复移动;上述后处理机构按照可沿与累积于上述处理盘上的薄片撂的排纸方向相垂直的薄片宽度方向,进行位置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挤压部件按照可在上述后处理位置与上述导向机构脱离,伴随上述后处理机构的移动,沿薄片宽度方向进行位置移动的方式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处理盘的后处理位置设置沿薄片宽度方向进行位置移动的活动架;在上述活动架上分别安装上述后处理机构与上述挤压部件; 上述挤压部件在后处理位置与上述导向机构脱离,可沿薄片 宽度方向进行位置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挤压部件由夹持上述处理盘上的薄片撂的后端缘的夹持向上述排纸叠撂器的导向槽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挤压部件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与驱动电动机连接的摆动臂;前后运动杆,该前后运动杆与该摆动臂连接,与上述导向槽 卡合而导向;安装于该前后运动杆上的夹持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活动臂上,设置将沿薄片宽度方向使该支架位置移动的马区动电动才几;上述后处理机构和上述挤压部件通过上述驱动电动机,沿薄 片宽度方向进行位置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挤压部件沿上述处理盘的薄片宽度方向间隔开距离地按照一对设置;该对挤压部件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 分别与驱动电动机连接的摆动臂;前后运动杆,其与该摆动臂连接,与上述导向槽卡合而导向; 夹持部件,其安装于上述前后运动杆上。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处理盘上设置薄片端限制机构,该薄片端限制机构将依次送入上述后处理位置的薄片定位;上述薄片端限制机构包括撂厚度限制部件,该撂厚度限制部 件在上述处理盘允许规定厚度以下的薄片撂的对齐;上述夹持部件按照以大于该撂厚限制部件的程度开口 ,持握 薄片撂的端缘的方式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部件按照沿上述处理盘,按照等待位置、夹持位置、送出位置、装载位置、夹持解除位置的顺序连续地移动的方式构 成;上述等待位置设定在不妨碍从上述处理盘上的上述后处理位 置后退的薄片的送入的位置;上述夹持位置设定在持握薄片撂的位置,该薄片撂在上述后 处理位置进行了后处理;上述送出位置设定在将薄片摞从上述处理盘送出到上述排纸 叠撂器的位置;上述装载位置设定在于上述排纸叠撂器上放置接纳薄片摞的 位置;上述夹持解除位置设定在上述夹持部件与放置接纳于上述排 纸叠撂器上的薄片撂脱离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部件具有将薄片撂从上述等待位置传送到上述夹持位置的第l移动速度;将薄片撂从上述夹持位置传送到上述送出位置的第2移动速度;将薄片撂从上述送出位置传送到上述装载位置的第3移动速度;将薄片撂从上述装载位置传送到上述夹持解除位置的第4移 动速度;该第1 ~第4移动速度中的至少1者的移动速度设定为不同于 其它的移动速度的速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持握机构包括有将持握上述薄片撂的持握部移动于下述位置的移动机构,该位置分别为持握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撂的持 握位置;将该薄片撂排到上述排纸盘上方的排出位置;将排到该 排出位置的薄片撂放置于上述排纸盘上的放置位置;从上述持握部的上述持握位置到上述排出位置的移动速度, 设定为高于从上述持握部的上述排出位置放置于上述累积盘上的 放置位置的移动速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上述持握部以慢于从上述持握位置到上述排出位置的上述移动速度的速度,持握上述累积盘上的薄 片撂的方式设定。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包括曲轴机构,其将沿一个方向^:转的旋转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上述持握部的上述往复运动;上述持握机构的移动和上述移动速度通过上述曲轴机构的曲 轴作用而i殳定。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纸盘包括限制薄片撂的排出方向后端部的立面; 上述持握部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依次导向到下述的各位置 持握累积于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撂的持握位置;排出薄片撂的上述排纸盘上的排出位置;下降到比上述排出位置更向上述排纸盘面侧的放置位置; 比上述放置位置更向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的持握解除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持握机构还从上述持握解除位置,导向在上述累积盘后方不妨碍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累积的等待位置,通过该等待位置 以可与上述导向部脱离的方式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呈撂状累积来自排纸口的薄片的处理盘;叠撂机构,其设置于上述处理盘的下游侧,接纳薄片撂;薄片撂传送机构,其将上述处理盘上的薄片撂从处理位置传送到送出位置,将其接纳于上述叠撂机构中;上述薄片撂传送机构由持握薄片撂的端缘,将其从上述处理位置传送到送出位置的夹持机构、沿上述处理盘使上述夹持机构往复移动的动作4几构构成;在上述处理盘中设置导向槽,在该导向槽中,从上述处理位置朝向上述送出位置,对上述夹持机构进行导向;上述夹持机构按照沿上述导向槽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动轨迹内时,(l)禁止上述夹持机构的移动动作,或(2)将上述夹持 ^/L构后退到上述处理位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上述导向槽中设置检测异物的侵入的检测机构; 上述动作机构包括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来自检测机构的信号得知异物进入导向槽中时,停止上述夹持机构的移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构;设置对累积于上述处理盘上的薄片撂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机上述后处理机构按照可沿薄片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 上述控制机构在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信号得知异物进入导向 槽中时,发出下述信号,该信号指禁止上述后处理机构向薄片宽 度方向的移动和/或上述后处理机构的后处理动作的信号。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作机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对应于异物进入上述移动轨迹内时的上述夹持机构的移动负荷,将该夹持机构 朝向上述处理位置后退。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设置凸轮槽,其在上述处理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对上述夹持机构的运动进行限制;该凸轮槽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上述夹持机构位 于上述处理盘的上方的去程通路和位于下方的返回通路,以形成 闭环轨迹的方式对上述夹持机构进行导向;上述动作机构在异物进入移动到送出位置的夹持机构和放置 于上述叠撂机构的薄片之间时,将上述夹持机构沿上述前进通路,从送出位置恢复到处理位置。
20. —种图像成形系统,其包括 送出进行了图像成形的薄片的图像成形装置; 对从上述图像成形装置依次运送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的薄片后 处理装置;上述薄片后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盘,其对齐而累积依次运送的薄片;后处理机构,其对累积于上述处理盘上的薄片撂进行装订处 理等的后处理;持握机构,其持握进行了上述后处理的薄片撂,将其排到排 纸盘上;上述后处理机构按照可沿上述处理盘,按与上述持握机构的 上述排纸盘的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持握机构包括持握部,其持握上述薄片撂;导向部,该 导向部设置于上述处理盘上,按照在上述排出方向的前后往复移 动的方式对上述持握部进行导向;上述持握部按照伴随上述后处理机构的移动,与上述导向部 脱离,沿与上述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后处理装置和图像成形系统,其包括累积盘,其对齐而累积依次运送的薄片;后处理机构,其对已累积于上述累积盘上的薄片撂,进行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持握机构,其持握进行了上述后处理的薄片撂,将其排到排纸盘上,上述后处理机构按照可沿上述累积盘,按与上述持握机构的上述排纸盘的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持握机构包括持握部,其持握上述薄片撂;导向部,该导向部设置于上述累积盘上,按照可在上述排出方向的前后,往复移动的方式对上述持握部进行导向,上述持握部按照伴随上述后处理机构的移动,与上述导向部脱离,沿与上述排出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293607SQ20081008161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
发明者松野健一, 洼田一太朗, 深泽英次 申请人:立志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