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802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图像处理装置的用纸排出部上设置有薄片体输送装置。在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形成弯曲通道的一对输送导向件。在上侧的输送导向件上安装有赋予韧性构件。赋予韧性构件具有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一按压部和上游的导向部。所述第一按压部位于比排出辊对的夹缝部靠向下方的位置上,所述导向部位于比夹缝部靠向上方的位置上。所述导向部在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按压部狭小。
【专利说明】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薄片体构件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赋予薄片体构件韧性并将该薄片体构件从薄片体排出口排出的机构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赋予韧性构件,该赋予韧性构件赋予形成有图像的印刷用纸(薄片体构件)韧性并将其排出。印刷用纸的韧性表现为对印刷用纸施加弯曲方向的力时的阻力性,也称为“刚度(stiffness或者rigidity) ”。以往典型的赋予韧性构件在由一对排出辊对夹持印刷用纸并将其排出时,将印刷用纸向比排出辊对的夹缝部靠向下方或上方按压而使印刷用纸弯曲。由此,增强了印刷用纸的韧性。通过设置上述赋予韧性构件,防止排出的印刷用纸立即下垂。即,与没有被赋予韧性的印刷用纸相比,被赋予韧性的印刷用纸在离开排出口的位置下垂而与出纸盘上的印刷用纸接触。其结果,排出的印刷用纸和出纸盘上的印刷用纸的接触区域变窄,接触时间也变短,此外,接触时的按压力也变小。因此,防止堆放在出纸盘上的印刷用纸的堆放状态混乱、或堆放顺序混乱。
[0003]以往的赋予韧性构件在排出辊对的附近朝向与印刷用纸纸面垂直的方向突出。因此,当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输送印刷用纸时,因印刷用纸排出方向的前端与赋予韧性构件接触时的负荷,有可能妨碍印刷用纸的排出。特别是光泽纸等铜版纸表面的滑动阻力较大,所以由于与赋予韧性构件的接触摩擦产生的负荷而导致朝向排出方向的输送停止,从而有可能造成卡纸。另一方面,为了减轻与印刷用纸接触时的负荷,可以考虑使赋予韧性构件按压印刷用纸时的接触部变小。但是,如果使赋予韧性构件的所述接触部变小,则有可能使印刷用纸带有沿排出方向延伸的条状的折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在从薄片体排出口排出薄片体构件时,能够可靠地赋予薄片体构件适当的韧性,并且能够不带有折痕且顺畅地排出薄片体构件。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体输送装置,其包括: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第二输送导向构件,彼此相对配置,形成到达薄片体排出口的排出通道;第一排出辊和第二排出辊,所述第一排出辊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上,所述第二排出辊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上,所述第一排出辊和所述第二排出辊隔着所述排出通道彼此相对,能够彼此夹持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并将所述薄片体构件从所述薄片体排出口向外部排出;以及第一赋予韧性构件,从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向所述排出通道突出,并且从由所述第一排出辊和所述第二排出辊形成的夹缝部向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上游延伸,通过与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赋予薄片体构件韧性,所述第一赋予韧性构件具有:第一按压部,在与所述薄片体构件相对的对置面上,从与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垂直的所述排出通道的宽度方向一侧观察,所述第一按压部设置在与所述夹缝部对应的位置上,并且比所述夹缝部向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中的任意另一个侧突出;以及导向部,在所述对置面上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按压部靠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上游,将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的前端向所述第一按压部引导,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按压部狭小。
[000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所述薄片体输送装置。
[0007]按照本发明,从薄片体排出口排出薄片体构件时,能够可靠地赋予薄片体构件适当的韧性,并且能够不带有折痕且顺畅地排出薄片体构件。
[0008]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0010]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正面的主视图。
[0011]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周边结构的断面图。
[0013]图5是表示图4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6是表示图4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输送导向件的立体图。
[0015]图7是表示图4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输送导向件的立体图。
[0016]图8是表示图6的要部VIII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9是示意性表示图4的要部IX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1OA和图1OB是表示图4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具有的赋予韧性构件的立体图。
[0019]图11是表示图4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具有的赋予韧性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薄片体输送装置60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60的图像处理装置10。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图像处理装置10设置在平坦面上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的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6。此外,将设置有操作显示面板17 —侧的面作为正面(前面)来定义前后方向7。此外,以图像处理装置10的正面为基准定义左右方向8。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使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21]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图像处理装置10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0是所谓被称为体内排纸型的数码复合机,具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等各功能。上述图像处理装置10使用印刷材料将输入的图像在印刷用纸P(本发明薄片体构件的一例)上形成图像。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0并不限于数码复合机,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具有ADF13的扫描仪等专用机。
[0022]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图像读取部12和图像形成部14。图像读取部12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上部,进行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处理。图像形成部14设置在图像读取部12的下侧,根据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形成图像的处理。此外,图像形成部14具有配置成上下两层的两个供纸装置27、28。上侧的供纸装置27在图像形成部14的最下部与箱体29 —体设置。下侧的供纸装置28是在图像形成部14的箱体29的底面作为可选设备连接的增设型供纸装置。供纸装置28能够相对于箱体29的底面装拆。此外,图像形成部14的右侧设置有用纸排出部30。另外,图像形成部14并不限于电子照相方式,可以是喷墨记录方式、或者是除上述以外的记录方式或印刷方式。
[0023]在图像形成部14的上方设置有排出印刷用纸P的排纸空间21。用纸排出部30在图像形成部14和图像读取部12之间形成排纸空间21,并且连接图像形成部14和图像读取部12。如图1所示,排纸空间21的前侧和左侧敞开。此外,排纸空间21的后侧、右侧不敞开,后侧封闭,右侧设置有用纸排出部30。在排纸空间21内设置有保持排出的印刷用纸P的出纸盘21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纸排出部30的内部设置有薄片体输送装置60。
[0024]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12具有原稿放置台23。当图像处理装置10作为复印机发挥功能时,在原稿放置台23上放置原稿、关闭原稿罩24之后,从操作显示面板17输入复印开始指示。由此,图像读取部12开始进行读取动作,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并且,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14发送。另外,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图像读取部12的原稿罩24(参照图3)的图示。
[0025]此外,如图3所示,图像读取部12具有ADF13。ADF13设置在原稿罩24上。ADF13是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包括:原稿盘45、供给机构46、多个输送辊47、纸按压构件48和排纸部49等。通过由电动机(未图示)分别驱动供给机构46和输送辊47,ADF13使放置在原稿盘45上的原稿通过原稿放置台23上的读取位置43并输送到排纸部49。供给机构46包括取出原稿的供给棍46A和输送棍46B,该输送棍46B输送由供给棍46A取出的原稿。供给机构46利用供给辊46A从原稿盘45提供原稿,并且利用输送辊46B将原稿向供给方向的下游输送。并且,进一步利用设置在供给方向下游的输送辊47输送原稿。在由ADF13进行的原稿输送过程中,由图像读取部12读取通过读取位置43的原稿的图像。
[0026]图像形成部14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2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A型尺寸或B型尺寸等规定尺寸的印刷用纸P上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预先设定的印刷模式(单面印刷模式或双面印刷模式),图像形成部14进行单面印刷处理(单面图像形成处理)或双面印刷处理(双面图像形成处理)中的一种。所述单面印刷处理仅在印刷用纸P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所述双面印刷处理在印刷用纸P的双面上形成图像。当进行单面印刷处理时,如后所述,图像形成部14将在单面上形成有图像的印刷用纸P向排纸空间21的出纸盘21A排出。另一方面,当进行双面印刷处理时,如后所述,图像形成部14使在单面上形成有图像的印刷用纸P翻转后送入后述的翻转输送通道39,在印刷用纸P的背面再次形成图像,此后,将在双面上形成有图像的印刷用纸P向排纸空间21的出纸盘21A排出。
[0027]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14主要包括:供纸装置27、28、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转印部18、定影部19、薄片体输送装置60、以及总体控制图像形成部14的控制部(未图示)等。即,图像处理装置10具有薄片体输送装置60。此外,图像形成部14具有输送用电动机和排出用电动机(均未图示)。其设置在箱体29的内部,该箱体29构成图像形成部14外框的盖或内部框架等。
[0028]供纸装置27、28向图像转印部18输送薄片体构件。供纸装置27、28分别包括盘状的用纸收容部22和供给机构15。用纸收容部22承载由图像转印部18形成图像的印刷用纸P (用于图像形成的印刷用纸P)。供给机构15将收容在用纸收容部22内的印刷用纸P 一张张地取出并输送。供给机构15设置在用纸收容部22右端部的上侧。供给机构15具有供给辊51和由一对辊构成的输送辊对52。如果向图像处理装置10输入用于提供印刷用纸P的指示,则所述输送用电动机进行转动驱动。由此,供给辊51和输送辊对52转动。并且,利用供给辊51从用纸收容部22提供印刷用纸P,并利用输送辊对52向印刷用纸P的供给方向的下游输送。
[0029]如图3所示,在图像形成部14中从输送辊对52朝向上方形成有纵输送通道26。纵输送通道26形成在箱体29的右侧面,沿右侧面向上下方向6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纵输送通道26分为第一输送通道26A、第二输送通道26B、第三输送通道26C和第四输送通道26D四个区间进行说明。第一输送通道26A形成在供纸装置28内。第二输送通道26B形成在供纸装置27内。第三输送通道26C形成在从第二输送通道26B终端附近的后述合流点T2到定影部19的区间内。并且,第四输送通道26D形成在从定影部19的出口经由后述分叉点Tl到用纸排出口 37(本发明的薄片体排出口的一例)的区间内。第四输送通道26D是本发明的排出通道的一例。利用第四输送通道26D将通过了定影部19的印刷用纸P向用纸排出口 37引导。
[0030]供纸装置27具有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设置在供纸装置27右侧的端部上。如果外侧盖56从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朝向打开方向打开,则内侧盖57与外侧盖56的打开动作联动而向同方向打开。由此,供纸装置27的第二输送通道26B敞开。另外,供纸装置28也具有与供纸装置27同样结构的外侧盖58和内侧盖59。
[0031]在供纸装置27的上方设置有图像转印部18。图像转印部18对从供纸装置27、28输送来的印刷用纸P进行图像转印处理。具体地说,图像转印部18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并利用调色剂等印刷材料将调色剂像转印到印刷用纸P上。如图3所示,图像转印部18包括:感光鼓31、带电部32、显影部33、LSU(Laser Scanning Unit激光扫描单元)34、转印棍35和清洁部36。
[0032]感光鼓31设置在第三输送通道26C的左侧。如果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则利用带电部32使感光鼓31的表面以均匀的电位带电。此外,从LSU34向感光鼓31扫描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由此,在感光鼓31上形成静电潜影。此后,利用显影部33使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影上,在感光鼓31上形成调色剂像。转印辊35设置在第三输送通道26C的右侧,隔着第三输送通道26C配置成与感光鼓31相对。通过第三输送通道26C的印刷用纸P在通过转印辊35和感光鼓31之间时,利用转印辊35将调色剂像转印到印刷用纸P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用纸P通过第三输送通道26C,向配置在比图像转印部18靠向印刷用纸P输送方向的下游(即上侧)的定影部19输送。
[0033]定影部19利用热量将转印在印刷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印刷用纸P上。定影部19具有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利用弹簧等弹性构件对加压辊42施加朝向加热辊41 一侧的作用力。由此,加压辊42与加热辊41压力接触。加热辊41在定影动作时被加热器等加热装置41A(参照图4)加热成高温。印刷用纸P通过定影部19时,利用加热辊41对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进行加热而使其熔化,此外,利用加压辊42对印刷用纸P进行加压。由此,利用定影部19将调色剂定影在印刷用纸P上。即,将调色剂像定影在印刷用纸P上而在印刷用纸P上形成图像。定影结束后的印刷用纸P利用定影部19的各辊41、42被输送到从定影部19到后述用纸排出口 37的第四输送通道26D。
[0034]在定影部19的上侧设置有薄片体输送装置60。如图4所示,薄片体输送装置60包括:输送导向件62?65、排出辊对25、转动辊66和赋予韧性构件81、82。
[0035]如图4和图5所示,在纵输送通道26的第四输送通道26D的终端形成有排出印刷用纸P的用纸排出口 37。用纸排出口 37是设置在用纸排出部30的左侧面30A上的沿前后方向7长的开口部。用纸排出部30的左侧面30A是沿大体上下方向6延伸的铅垂面。用纸排出口 37从左侧面30A向排纸空间21露出。
[0036]如图4所示,第四输送通道26D是输送路径,用于将在定影部19定影有图像的印刷用纸P向用纸排出口 37引导,该第四输送通道26D形成在从定影部19下游的出口到用纸排出口 37的区间内。第四输送通道26D从定影部19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延伸后,在中途的分叉点Tl附近朝向用纸排出口 37形成为弯曲的弯曲状。第四输送通道26D由多个输送导向件62?65形成。
[0037]一对输送导向件62、63在第四输送通道26D中沿从定影部19到分叉点Tl的直线通道26D1设置。由输送导向件62、63形成直线通道26D1。输送导向件62设置在直线通道26D1的左侧、S卩加热辊41 一侧。由输送导向件62构成直线通道26D1左侧的导向面。此夕卜,输送导向件63设置在直线通道26D1的右侧、即加压辊42—侧。由输送导向件63构成直线通道26D1右侧的导向面。
[0038]一对输送导向件64、65在第四输送通道26D中沿从分叉点Tl到用纸排出口 37的弯曲通道26D2设置。由输送导向件64、65形成弯曲通道26D2。输送导向件64(本发明的第二输送导向构件的一例)设置在弯曲通道62D2的下侧。由输送导向件64和后述的导向肋76、77构成弯曲通道26D2下侧的导向面64A。此外,输送导向件65(本发明的第一输送导向构件的一例)设置在弯曲通道26D2的上侧。即,输送导向件64、65在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由输送导向件65和后述的导向肋78构成弯曲通道26D2上侧的导向面65A。
[0039]排出辊对25设置在用纸排出口 37的附近。排出辊对25是一对辊对,由相互压力接触的驱动辊25A(本发明的第一排出辊和辊部的一例)和从动辊25B(本发明的第二排出辊和辊部的一例)构成。驱动辊25A和从动辊25B隔着弯曲通道26D2彼此相对。在驱动辊25A的辊面上安装有橡胶等滑动摩擦大的弹性构件。驱动辊25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弯曲通道26D2的上侧。具体地说,驱动辊25A被轴支撑在输送导向件65上。向驱动棍25A传递来自所述排出用电动机(未图示)的双方向的转动驱动力。因此,驱动棍25A能够向与输入的转动驱动力对应的转动方向转动。从动辊25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弯曲通道26D2的下侧。具体地说,从动辊25B被轴支撑在输送导向件64上。利用螺旋弹簧等弹性构件(未图示),对从动辊25B施加朝向驱动辊25A —侧的作用力。由此,从动辊25B始终以适当的弹性作用力与驱动辊25A的表面压力接触。因此,如果驱动辊25A被驱动转动,则从动辊25B因接触摩擦而从动转动。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排出辊对25沿前后方向7 (与本发明的宽度方向相当)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具体地说,如图5至图7所示,设置有四个排出辊对25。因此,驱动辊25A和从动辊25B分别设置有四个。另外,由于图5中下侧的从动辊25B被其他构件遮挡,所以在图5中未表不。此外,由于图6中取下了上侧的输送导向件65,所以图6中未表不驱动棍25A。此外,图7是表示上侧的输送导向件65的立体图,因此,在图7中未表示从动辊25B。
[0041]通过控制所述排出用电动机(未图示)的转动方向,四个排出辊对25在作为驱动辊25A和从动辊25B的压力接触点的夹缝部夹持印刷用纸P向排出方向或翻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输送印刷用纸P。所述排出方向从用纸排出口 37朝向排纸空间21。所述翻转方向从用纸排出口 37朝向后述的翻转输送通道39。例如,利用由所述排出用电动机驱动向正转方向转动的排出辊对25,将通过定影部19而被输送到第四输送通道26D的印刷用纸P朝向用纸排出口 37的排出方向输送。此外,利用由所述排出用电动机驱动向反转方向转动的排出辊对25,将印刷用纸P朝向翻转输送通道39的翻转方向输送。
[0042]如图4所示,转动辊66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构成弯曲通道26D2下侧的导向面的输送导向件64上。转动辊66的辊面在分叉点Tl附近向第四输送通道26D露出。S卩,转动辊66的辊面从输送导向件64的导向面朝向第四输送通道26D—侧露出。因此,当印刷用纸P通过第四输送通道26D时,转动辊66的辊面与印刷用纸P接触。即,转动辊66与通过分叉点Tl的印刷用纸P的图像形成面接触。具体地说,转动辊66在仅离开从输送导向件64的导向面到辊面的距离部分的位置上与印刷用纸P接触。通过使第四输送通道26D与向用纸排出口 37移动的印刷用纸P接触,转动辊66利用上述接触摩擦而转动。
[0043]如图6所示,四个转动辊66沿前后方向7(与本发明的宽度方向相当)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具体地说,转动辊66沿前后方向7设置在分别与四个排出辊对25的配置位置相同的位置上。
[0044]当在图像形成部14中进行单面印刷处理时,在图像转印部18中在单面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用纸P在通过定影部19之后,通过第四输送通道26D并分别被四个排出辊对25从用纸排出口 37向外部排出。
[0045]另一方面,当在图像形成部14中进行双面印刷处理时,最初在单面上形成有图像的印刷用纸P在通过定影部19之后,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反向输送并被送入翻转输送通道39内。具体地说,在单面上形成有图像的印刷用纸P的所述排出方向的前端从用纸排出口37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排出辊对25停止。此时,将印刷用纸P的所述排出方向的后端保持被排出辊对25夹持的状态。此后,利用所述排出用电动机(未图示)的反转驱动使排出辊对25向反转方向转动。由此,印刷用纸P再次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向所述翻转方向输送。即,印刷用纸P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反向输送(转回输送)。
[0046]如图3所示,在薄片体输送装置60中形成有翻转输送通道39,该翻转输送通道39从位于第四输送通道26D中途的分叉点Tl分路。当进行双面印刷处理时,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反向输送的印刷用纸P通过分叉点Tl后进入翻转输送通道39。翻转输送通道39从分叉点Tl分路并边朝向右斜下方弯曲边延伸,此后,朝向铅垂下方形成为直线状。从图像转印部18 —侧观察,翻转输送通道39的下端侧在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游的合流点T2与第三输送通道26C合流。即,翻转输送通道39从分叉点Tl延伸至合流点T2。翻转输送通道39在图像形成部14的内部比纵输送通道26靠向右侧。翻转输送通道39以与纵输送通道26大体平行的方式沿上下方向6 (纵向)延伸。
[0047]如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部1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输送导向件71?73。各输送导向件71?73沿翻转输送通道39设置。S卩,由多个输送导向件71?73形成翻转输送通道39。具体地说,输送导向件71设置在翻转输送通道39的左侧、即纵输送通道26—侧。由输送导向件71构成翻转输送通道39左侧的导向面。此外,输送导向件72设置在翻转输送通道39的右侧。由输送导向件72构成翻转输送通道39右侧的导向面。另外,输送导向件72也可以设置在箱体29上,此外也可以由使图像形成部14的右侧面敞开的能够开关的盖构件的内表面构成。
[0048]在翻转输送通道39上侧的弯曲部分上设置有输送棍对74。输送棍对74是一对棍对,由相互压力接触的驱动辊74A和从动辊74B构成。在驱动辊74A的辊面上安装由橡胶等滑动摩擦大的弹性构件。驱动辊74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输送导向件72上。此夕卜,从动辊74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输送导向件71上。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两个输送辊对74在前后方向7的中央附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如果从所述排出用电动机向驱动辊74A输入所述反转方向的转动驱动力,则输送辊对74将从分叉点Tl进入翻转输送通道39内的印刷用纸P朝向合流点T2的方向(翻转方向)输送。
[0049]在输送导向件64的导向面64A上设置有高度不同的内侧导向肋76和外侧导向肋77。上述导向肋76、77与输送导向件64—体形成。如图6所示,各导向肋76、77是宽度窄、长条的板状突起,从输送导向件64的导向面64A朝向上方突出,并且在弯曲通道26D2中朝向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各导向肋76、77向输送导向件64、65引导印刷用纸P的方向延伸。
[0050]具体地说,在比排出辊对25靠向前后方向7(宽度方向)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内侧导向肋76。具体地说,在比四个排出辊对25中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排出辊对25分别靠向内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内侧导向肋76。各内侧导向肋76高度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内侧导向肋76形成比基准直线79低的形状,该基准直线79连接排出辊对25中的驱动辊25A、从动辊25B的夹缝部(压力接触点)和印刷用纸P与转动辊66的接触点。
[0051]此外,在比排出辊对25靠向前后方向7(宽度方向)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外侧导向肋77。多个导向肋77形成在比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排出辊对25分别靠向外侧。在输送导向件6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外侧导向肋77。外侧导向肋77形成比内侧导向肋76高的形状。如图8和图9所示,具体地说,外侧导向肋77的用纸排出口 37 —侧的端部的高度与内侧导向肋76大体相同,但是朝向分叉点Tl 一侧逐渐变高。并且,外侧导向肋77的分叉点Tl 一侧的一半部位77A比内侧导向肋76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外侧导向肋77的部位77A形成为与基准直线79成为相同高度的形状。
[0052]如图7所不,在输送导向件65的导向面65A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肋78(本发明的导向肋的一例)。多个导向肋78沿前后方向7(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导向肋78将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输送的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向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引导。上述导向肋78与输送导向件65 —体形成。导向肋78是宽度窄、长条的板状突起,从输送导向件65的导向面65A朝向下方突出,并且在弯曲通道26D2中朝向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导向肋78向输送导向件64、65引导印刷用纸P的方向延伸。由多个导向肋78的突出端在第四输送通道26D的上方侧(驱动辊25A侧)形成引导印刷用纸P的导向面(本发明的输送导向面的一例)。可以由导向肋78的突出端形成的导向面构成输送导向件65的导向面65A的一部分。
[0053]如图7所不,在输送导向件65上设置有两个赋予韧性构件81 (本发明的第一赋予韧性构件的一例)和一个赋予韧性构件82 (本发明的第二赋予韧性构件的一例)。赋予韧性构件81、82与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输送的印刷用纸P接触,并且通过按压印刷用纸P赋予印刷用纸P韧性。
[0054]并且,以往典型的赋予韧性构件在排出辊对25的附近朝向与印刷用纸P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突出。因此,当朝向用纸排出口 37的排出方向输送印刷用纸P时,有可能因印刷用纸P的排出方向的前端与以往的赋予韧性构件接触时的负荷,妨碍印刷用纸P的排出。特别是光泽纸等铜版纸的表面的滑动阻力大,所以由于与以往的赋予韧性构件的接触摩擦产生的负荷使朝向所述排出方向的输送停止,有可能造成卡纸。另一方面,为了减轻与印刷用纸P接触时的负荷,而使以往的赋予韧性构件与印刷用纸P的接触部变小,则有可能使印刷用纸P带有沿排出方向延伸的条状折痕。本发明的赋予韧性构件81、82,当从用纸排出口 37排出印刷用纸P时,能够可靠地使印刷用纸P带有适当的韧性,并且能够不带有折痕且顺畅地排出印刷用纸P。
[0055]赋予韧性构件82安装在输送导向件65的前后方向7的中央,并且配置在设置于接近中央的两个驱动辊25A之间。赋予韧性构件81以隔着赋予韧性构件82的方式安装在沿前后方向7分开的位置上。一个赋予韧性构件81配置在靠向前方设置的两个驱动辊25A之间,另一个赋予韧性构件81配置在靠向后方设置的两个驱动辊25A之间。
[0056]图9中示意性表示了赋予韧性构件81的周边的断面结构。如图9所示,赋予韧性构件81从第四输送通道26D上侧的导向面65A朝向第四输送通道26D向下方突出。换句话说,赋予韧性构件81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从导向面65A朝向与输送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因此,赋予韧性构件81能够与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输送的印刷用纸P接触。通过与印刷用纸P接触,赋予韧性构件81将印刷用纸P朝向下方按压,使印刷用纸P弯曲成弯曲的形状。由此,可以赋予印刷用纸P较强的韧性。另外,虽然在图9中未图示,但是赋予韧性构件82以与赋予韧性构件81相同的方式,从第四输送通道26D上侧的导向面65A朝向第四输送通道26D向下方突出。因此,赋予韧性构件82可以与在第四输送通道26D内输送的印刷用纸P接触,并且通过与印刷用纸P接触,将印刷用纸P朝向下方按压,从而使印刷用纸P弯曲成弯曲的形状。由此,可以赋予印刷用纸P较强的韧性。通过赋予韧性构件81、82赋予印刷用纸P韧性,从印刷用纸P输送方向的下游(印刷用纸P的前端侧)观察,印刷用纸P弯曲成波浪形状。
[0057]赋予韧性构件81、82以一部分埋入在形成于驱动辊25A之间的开口 89内的状态安装。具体地说,赋予韧性构件81、82在与印刷用纸P接触的主体部83、84上具有两个臂87。两个臂87从主体部83、84向上方延伸,并且沿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分开。在各臂87上形成有朝向下方的钩状的钩部86。在输送导向件65的开口 89的更上侧,安装板68与输送导向件65—体设置。在上述安装板68上形成有贯通孔88。通过将钩部86插入贯通孔88,将赋予韧性构件81、82以埋入开口 89内的状态安装在安装板68上。钩部86穿过贯通孔88钩住安装板68。因此,限制赋予韧性构件81、82向下方位移。另一方面,在赋予韧性构件81、82的输送方向下游的臂87上形成有朝向上方的钩状的钩部87A。因此,赋予韧性构件81、82能够向上方位移,直到钩部87A与安装板68抵接为止。另外,安装板68可以与输送导向件65 —体形成,此外,也可以由与输送导向件65不同的框架等构成。
[0058]另外,利用螺旋弹簧等弹性构件96、97对赋予韧性构件81、82向下侧施加弹性作用力。利用各弹性构件96、97在赋予韧性构件81、82上产生按压输送来的印刷用纸P的力。具体地说,利用弹性构件96分别对两个赋予韧性构件81向下方且向远离导向面65A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上述弹性构件96是本发明第一弹性构件的一例。此外,利用弹性构件97对赋予韧性构件82向下方且向远离导向面65A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上述弹性构件97是本发明第二弹性构件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97的作用力小于弹性构件96的作用力。即,弹性构件97的弹簧系数小于弹性构件96的弹簧系数。因此,赋予韧性构件82对印刷用纸P施加的按压力小于赋予韧性构件81的按压力。
[0059]图1OA和图1OB是赋予韧性构件81的立体图。赋予韧性构件81是合成树脂制品,由滑动阻力小的合成树脂(例如Ρ0Μ) —体形成。如图1OA和图1OB所示,赋予韧性构件81具有第一按压部91和导向部92。第一按压部91和导向部92设置在赋予韧性构件81的主体部83上。主体部83从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向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延伸。第一按压部91和导向部92设置在主体部83的与印刷用纸P相对的对置面83A上。从与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第四输送通道26D的宽度方向一侧观察,第一按压部91设置在与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对应的位置上。具体地说,第一按压部91位于比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靠向第四输送通道26D下侧的导向面64A —侧、即位于从动辊25B —侧。第一按压部91在主体部83的对置面83A上形成在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下游。另一方面,导向部92设置在比第一按压部91靠向第四输送通道26D的印刷用纸P输送方向的上游。导向部92比导向肋78的突出端向第四输送通道26D—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92在与第四输送通道26D中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比第一按压部91狭小。另外,在图1OA和图1OB中,导向部92的宽度大概是第一按压部91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第一按压部91和导向部92的宽度尺寸可以根据弹性构件96的弹力、印刷用纸P的输送设定以及与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的间隔等要因适当设定。
[0060]如图9所示,在主体部83的对置面83A上,从所述宽度方向一侧观察,从赋予韧性构件81的导向部92到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的对置面83A与由导向肋78的突出端形成的输送导向面在位置Pl交叉。具体地说,导向肋78比主体部83的对置面83A的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的端部,向第四输送通道26D—侧突出。由此,从所述宽度方向一侧观察,从导向部92到上游部分的对置面与所述输送导向面在位置Pl交叉。第一按压部91位于导向肋78的突出端的下方。此外,导向部92设置在所述位置Pl (参照图9)的附近。具体地说,导向部92位于导向肋78的突出端的下方,并且配置在从所述位置Pl到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的第一按压部91的区域。因此,在弯曲形状的第四输送通道26D内输送印刷用纸P时,首先印刷用纸P的前端边与导向肋78抵接、边由导向肋78向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引导。并且,如果进一步输送,则印刷用纸P的前端在所述位置Pl与对置面83A抵接,并且由对置面83A向输送方向的下游引导。此后,印刷用纸P的前端到达导向部92,则与导向部92抵接,并且由导向部92向第一按压部91引导。
[0061]图11是赋予韧性构件82的立体图。赋予韧性构件82是合成树脂制品,以与赋予韧性构件81相同的方式由滑动阻力小的合成树脂(例如Ρ0Μ) —体形成。如图11所示,赋予韧性构件82具有第二按压部93,该第二按压部93与印刷用纸P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第二按压部93设置在赋予韧性构件82的主体部84上。赋予韧性构件82与赋予韧性构件81形状不同,没有与导向部92相当的部分。具体地说,主体部84的与印刷用纸P相对的整个对置面84A成为第二按压部93,与第一按压部91宽度尺寸相同。
[0062]通过以上述方式设置赋予韧性构件81、82,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引导。S卩,在定影部19中定影有图像的印刷用纸P通过第四输送通道26D朝向用纸排出口 37输送。当上述印刷用纸P在弯曲通道26D2内弯曲时,由导向面65A的导向肋78引导,使印刷用纸P的前端朝向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此时,印刷用纸P的前端沿导向肋78朝向所述夹缝部引导。并且,如果印刷用纸P的前端到达所述位置Pl (参照图9),则印刷用纸P的前端在比所述夹缝部靠向输送方向上游与赋予韧性构件81的导向部92抵接。如上所述,导向部92的宽度以狭窄且较小的方式形成。因此,导向部92未向印刷用纸P施加较大的负荷。因此,即使印刷用纸P与导向部92抵接,印刷用纸P的输送也不会被导向部92阻止。与导向部92抵接的印刷用纸P的前端保持低负荷状态顺畅地前进至排出辊对25的夹缝部。并且,在排出辊对25夹持前端的同时,与夹缝部相比,赋予韧性构件81的第一按压部91和赋予韧性构件82的第二按压部93将印刷用纸P朝向下方按压。因此,由于在宽度较大的部分上按压印刷用纸P,所以不会产生条状的折痕,印刷用纸P弯曲成波浪状而带有较强的韧性。另外,在印刷用纸P的前端到达所述夹缝部之前,印刷用纸P的前端与赋予韧性构件82的第二按压部93抵接。但是,由于赋予韧性构件82的弹性构件97的弹簧力较弱,所以第二按压部93不会向印刷用纸P的前端施加较大负荷,印刷用纸P的输送不会被第二按压部93阻止。
[0063]另外,由于在印刷用纸P的中央附近不需要较强的韧性,所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导向面65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设置有赋予韧性构件82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所述中央部设置赋予韧性构件81,由此代替赋予韧性构件82。此外,举例说明了具有多个赋予韧性构件81的结构,但是只要至少具有一个赋予韧性构件81即可。另外,当具有一个赋予韧性构件81时,赋予韧性构件81优选安装在导向面65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
[0064]此外,举例说明了赋予韧性构件81、82安装在上侧的导向面65A上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安装在下侧的导向面64A上。
[0065]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图像形成部14排出印刷用纸P的薄片体输送装置6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在ADF13中由输送辊47向排纸部49排出原稿的机构。
[0066]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第二输送导向构件,彼此相对配置,形成到达薄片体排出口的排出通道; 第一排出辊和第二排出辊,所述第一排出辊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上,所述第二排出辊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上,所述第一排出辊和所述第二排出辊隔着所述排出通道彼此相对,能够彼此夹持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并将所述薄片体构件从所述薄片体排出口向外部排出;以及 第一赋予韧性构件,从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向所述排出通道突出,并且从由所述第一排出辊和所述第二排出辊形成的夹缝部向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上游延伸,通过与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赋予薄片体构件韧性, 所述第一赋予韧性构件具有: 第一按压部,在与所述薄片体构件相对的对置面上,从与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垂直的所述排出通道的宽度方向一侧观察,所述第一按压部设置在与所述夹缝部对应的位置上,并且比所述夹缝部向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中的任意另一个侧突出;以及 导向部,在所述对置面上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按压部靠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上游,将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的前端向所述第一按压部引导, 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按压部狭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具有从其表面向所述排出通道突出的导向肋,所述导向肋将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的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的前端向所述夹缝部引导, 所述导向肋的突出端形成在所述排出通道的所述一个排出辊侧引导所述薄片体构件的输送导向面, 所述导向部比所述导向肋的突出端向所述排出通道侧突出, 通过使所述导向肋比所述对置面的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上游端部向所述排出通道侧突出,从所述宽度方向一侧观察,所述对置面与所述输送导向面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赋予韧性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出辊和所述第二排出辊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具有多个辊部,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赋予韧性构件配置在所述多个辊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出辊和所述第二排出辊中的任意一个是从动辊,另一个是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接受转动驱动力而转动,并通过与所述从动棍抵接来使所述从动棍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赋予韧性构件,从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向所述排出通道突出,并且从所述夹缝部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上游延伸,通过与在所述排出通道内输送的薄片体构件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赋予薄片体构件韧性, 所述第二赋予韧性构件具有与薄片体构件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的第二按压部, 所述第二按压部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一按压部相同, 所述第二赋予韧性构件配置在所述排出通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所述第一赋予韧性构件配置在所述排出通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对所述第一赋予韧性构件施加朝向所述排出通道的弹性作用力;以及 第二弹性构件,对所述第二赋予韧性构件施加朝向所述排出通道的弹性作用力,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作用力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体排出口形成在装置主体的铅垂面上, 所述排出通道形成弯曲形状,从铅垂方向的下方向上方延伸、再向所述薄片体排出口弯曲, 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配置在所述排出通道的上侧, 所述第一赋予韧性构件从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构件向所述排出通道突出。
9.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体输送>j-U ρ?α装直。
【文档编号】B65H31/26GK104512753SQ201410507983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能宗辉光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