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防尘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63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的防尘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镜头的防尘盖结构。
技术背景目前在许多影像撷取设备,例如手机镜头、小型摄影机、以及薄型相机上,都设有内置防尘盖(barrier)结构,在相机的镜头收纳时,防尘盖结构的两片 羽根闭合,从而遮挡镜头、避免灰尘落入。如图l-4所示,现有的防尘盖结构通常包括环形的防尘基座1,它带有中 心孔2,用于让光线通过并进入镜头。该防尘基座1包括第一表面3和第二表 面4。在防尘基座1的第一表面3上,设置有与之同心的环形连杆5,以及从 第一表面3贯穿至第二表面4并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孔6。在环形连杆5上, 设置有与两个弧形孔6配合的两个凸块7。各凸块7上均设有向第二表面4延 伸的定位柱8。在防尘基座1的第二表面4上,相向设置有上羽根9和下羽根10。上羽 根9通过连接点11可旋转地连接在防尘基座1上,且端部通过羽根闭合弹簧 12与环形连杆5的定位柱8连接。与之类似,下羽根10通过另一连接点11 可旋转地连接在防尘基座1上,且端部通过另一羽根闭合弹簧12与环形连杆 5的另一定位柱8连接。连杆5上设置有羽根闭合作动源13,并可在相关驱动力作用下沿图1中 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图2中为顺时针方向)。详见图2,此时连杆5的定位 柱8随之转动,并通过两根羽根闭合弹簧12分别拉动上羽根9、下羽根10的 端部,使两个羽根分别绕各自的连接点ll逆时针转动,从而闭合。在第一表面3上还设置有羽根开启弹簧14,其一端固定在防尘基座1上, 另一端连接在环形连杆5上,当羽根闭合作动源13带动连杆5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羽根开启弹簧14被拉长。当施加在羽根闭合作动源13上的 作用力撤销后,连杆5在羽根开启弹簧14的回复力作用下,沿图4中的逆时 针方向转动,使两个羽根分别绕各自的连接点ll顺时针转动,从而打开。这种现有防尘盖结构的缺陷在于,羽根9、 IO闭合时,是由两根羽根闭合 弹簧12分别带动。当两根羽根闭合弹簧的力量大小不同时,可能会造成羽根 9、 IO关闭不全的情况;此时灰尘容易落到镜头内,对影像拍摄造成干扰。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防尘盖结构中,两个羽根 的闭合力量可能不同从而导致关闭不全的缺陷,提供一种镜头的防尘盖结构, 可克服羽根闭合力量不同的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包括防尘基座,设有中心孔,且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内连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一表面,带有从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外、且可随内连杆转动的定位柱;外连杆,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连杆外,其上设置有羽根闭合作动源; 羽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内连杆的定位柱连接;以及羽根闭合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内连杆与外连杆之间,用于在所述外连杆 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内连杆转动,使羽根闭合。实施本发明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防尘盖结构中设 置双连杆,内连杆直接连接到两片羽根上,通过同一个羽根闭合弹簧带动两片 羽根关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羽根关闭力量不同所造成的羽根关闭不全的问 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打开状态时的主视2是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打开状态时的后视3是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闭合状态时的主视4是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闭合状态时的后视5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的另一个爆炸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打开状态时的主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打开状态时的后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闭合状态时的主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在羽根闭合状态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100包括防尘基座101、环形内 连杆102、环形外连杆103、第一羽根104以及第二羽根105。防尘基座101 设有中心孔106,从而形成环形;该中心孔106用于让光线通过并进入镜头。 防尘基座101包括第一表面107和第二表面108,在第一表面107上,设有凸 出的内环109。该内环109从防尘基座101的内径表面向外延伸。内连杆102 套设在内环109外,而外连杆103套设在内连杆102外,这三者同心。在第二表面108上,设置有第一羽根104以及第二羽根105。参照图8及 图10,第一羽根104和第二羽根105呈薄片状,平设在第二表面108上。第 一羽根104和第二羽根105均包括较宽的前端和较细的后端,且后端分别通过 连接点112a、 112b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二表面108。从各羽根的后端分别伸出 延长部113a、 113b,其上分别设置有长孔114a、 114b。在该实施例中,延长 部113a、 113b分别从各羽根的后端向前端弯折,以节约空间,也可采用其他 的设置。防尘基座101上设置有两个弧形通孔110a、 110b,内连杆102的底部对 应设置有两个定位柱llla、 lllb;定位柱llla、 lllb分别穿过通孔110a、 110b, 再延伸到各羽根的长孔114a、114b内。当内连杆102发生转动时,定位柱llla、lllb在防尘基座101的两个弧形通孔110a、 110b内运动,并带动羽根的延长 部]13a、 113b转动,从而使第一羽根104和第二羽根105闭合、打开。详见图8,以第一羽根104为例,当第一羽根104打开时,定位柱llla 位于弧形通孔110a的上端,并靠近羽根的长孔114a左端。内连杆102沿着图 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定位柱llla滑向弧形通孔110a的下端,带动延长 部113a绕连接点112a逆时针转动,在该过程中,定位柱llla逐渐靠近羽根 的长孔114a右端,并在到达弧形通孔110a的最下端时停止运动。此时第一羽 根104的前端转动到闭合位置,如图IO所示。第二羽根105的运动与之类似, 不同的是,两者的方向相反。在此不再赘述。当这两个羽根104、 105闭合时, 它们的前端共同将防尘基座101的中心孔106遮盖,以防止灰尘进入。为了减小第一羽根104、第二羽根105在转动过程中与防尘基座101之间 的摩擦,在防尘基座101的第二表面108上,分别为每个羽根设置了转动凸轨, 以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接触面积,并且不影响羽根运动的平稳性。在该实施例中, 为第一羽根104设置了两条转动凸轨115a、 115b,其中一条转动凸轨115b靠 近第一羽根104的前端,其形状为第一羽根104前端运动划出的弧形。另一条 转动凸轨115a靠近第一羽根的后端,其形状为第一羽根104后端运动划出的 弧形。类似地,第二羽根105在靠近前端处设有一条弧形转动凸轨116b,在 靠近后端处也设有一条弧形转动凸轨116a。考虑到转动凸轨的设置可能会使 得羽根闭合时与防尘基座101的中心孔106之间产生缝隙,在防尘基座101 的第二表面108上,围绕中心孔106设置用于密封的凸轨131a、 Blb,其高 度与转动凸轨相同。再参照图5、图7及图9,在外连杆10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段第一凹 槽117,该第一凹槽117的高度小于外连杆103的高度,它可以如图9所示, 从外连杆103的外周面中部一直延伸到外连杆103的顶面,也可以不与外连杆 103的顶面及底面连通。在防尘基座101上,设置有对应的卡爪118,卡爪118 的高度与第一凹槽117的高度相适应。第一凹槽117和卡爪118的数量可根据 需要而设置。卡爪118的顶端伸入第一凹槽117,从而使外连杆103可转动地 连接到防尘基座101上,且只能在第一凹槽117的长度范围内相对于防尘基座101转动。为了便于将外连杆103组装到防尘基座101上,第一凹槽117的一 端设置有外连杆组入槽119,该外连杆组入槽119与第一凹槽117连通,并一 直延伸到外连杆103的底部;且其宽度最好是等于或略大于卡爪118的宽度。 这样,将外连杆103组入时,将外连杆组入槽119对准防尘基座1的卡爪118, 使卡爪118进入,之后旋转外连杆103,使卡爪118与第一凹槽117配合即可。内连杆102的固定方式与外连杆103类似。在内连杆102的内周面上,设 置有两段第二凹槽120,该第二凹槽120的高度小于内连杆102的高度,它可 以如图9所示,从内连杆102的内周面中部一直延伸到内连杆102的顶面,也 可以不与内连杆102的顶面及底面连通。在防尘基座101上,设置有对应的卡 块121,卡块121的高度与第二凹槽120的高度相适应。第二凹槽120与卡块 12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该卡块121从防尘基座101的内环109的外周 面上突出,并伸入第二凹槽120,从而使内连杆102可转动地连接到防尘基座 101上,且只能在第二凹槽120的长度范围内相对于防尘基座101转动。为了 便于将内连杆102组装到防尘基座101上,第二凹槽120的一端设置有内连杆 组入槽122,该内连杆组入槽122与第二凹槽120连通,并一直延伸到内连杆 102的底部;且其宽度最好是等于或略大于卡块121的宽度。这样,内连杆102 组入时,将内连杆组入槽122对准防尘基座101的内环109上的卡块121,使 卡块121进入,之后旋转内连杆102,使卡块121与第二凹槽120配合即可。在外连杆103和内连杆102相对于防尘基座101转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 多个卡爪118都能与第一凹槽117配合,且多个卡块121都能与第二凹槽120 配合,而不从中脱出,且各连杆内部、以及各连杆之间也不产生干涉,当羽根 开始闭合时,在外连杆103和内连杆102的旋转方向上(两者是同向转动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外连杆组入槽119都位于第一凹槽117的后端,内连杆组 入槽122都位于第二凹槽120的前端。以图7为例,从逆时针方向看,外连杆 组入槽119都位于第一凹槽117的后端,且内连杆组入槽122都位于第二凹槽 120的前端。在外连杆103上,设置有羽根闭合作动源123,当镜头收纳时被驱动,从 而带动外连杆103朝使得羽根闭合的方向转动。外连杆103和内连杆102通过羽根闭合弹簧124彼此连接。具体而言,在外连杆10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125,在内连杆10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6,分别与羽根闭合弹簧124的两 端连接,这两个连接部均为柱状,也可采用其它的形状,例如钩状、环状等等。 为了使外连杆103能够带动内连杆102朝使得羽根闭合的方向转动(也就是, 图7中的逆时针,图8中的顺时针),沿着该转动方向,第一连接部125设置 在前,而第二连接部126设置在后。而为了省力,第一连接部125设置在外连 杆103的顶部边缘;第二连接部126设置在内连杆102的顶部边缘,使得羽根 闭合弹簧124对内连杆102的拉力大致沿着内连杆102的圆周切向。在外连杆 103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三凹槽130,将第二连接部126容纳于其中,当羽根闭 合作动源123驱动外连杆103转动时,羽根闭合弹簧124被拉长,从而拉动内 连杆102同向转动。此时在羽根闭合弹簧124的拉力作用下,内连杆102的第 二连接部126抵置于第三凹槽130的前端侧壁上。此处的前端是相对于羽根闭 合过程中外连杆103的转动方向,容易理解,在羽根开启过程中,外连杆103 反向转动时,相对于外连杆103的转动方向而言,该侧壁此时位于后端,对内 连杆102的第二连接部126施加与外连杆103转动方向一致的推力。除了这种 实施方式外,也可另外在内连杆102和外连杆103的其中一者上设置突出部, 另一者上设置对应的凹进部;或者在两者上分别设置相互作用的突出部;在羽 根闭合弹簧124的拉力作用下,两者相互抵置,外连杆103反向转动时,藉此 推动内连杆102反向转动。在外连杆103与防尘基座101之间,连接有羽根开启弹簧127。具体而言, 在外连杆103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28,在防尘基座101上的附近位置 设置有第四连接部129,羽根开启弹簧127连接在两者之间。在该实施例中, 第三连接部128为钩状,第四连接部129为柱状。也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其它 形状。在羽根闭合时外连杆103的转动方向上,外连杆103的第三连接部128 设置在前,而防尘基座101的第四连接部129设置在后。羽根闭合的过程中, 外连杆103转动,羽根开启弹簧127被拉长;当施加在羽根闭合作动源123 上的作用力撤销后,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羽根开启弹簧127縮短,拉动外连杆 103的第三连接部128,使其反向转动。此时, 一方面,羽根闭合弹簧124也縮短,对内连杆102的作用力减小直至撤销,内连杆102受到的拉力撤销,使 内连杆102反向转动。另一方面,外连杆103的第三凹槽130的侧壁抵置于内 连杆102的第二连接部126,对其施加推力,使得内连杆102随之转动。在这 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内连杆102沿着图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图10中的逆时 针方向)转动,并通过定位柱llla、 lllb带动第一羽根104和第二羽根105 转动,使其打开。在防尘基座101的第二表面108上,设置有羽根限位装置 132a、 132b,当第一羽根104以及第二羽根105打开到预定的位置时,羽根限 位装置132a、 132b分别挡住第一羽根104和第二羽根105,以防止它们转动 到防尘基座101之外。本发明的防尘盖结构中设置双连杆,内连杆直接连接到两片羽根上,通过 同一个羽根闭合弹簧带动两片羽根关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羽根关闭力量不同 所造成的羽根关闭不全的问题,能够保护摄影设备的镜头,防止灰尘落入。
权利要求
1、一种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基座,设有中心孔,且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内连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一表面,带有从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外、且可随内连杆转动的定位柱;外连杆,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连杆外,其上设置有羽根闭合作动源;羽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内连杆的定位柱连接;以及羽根闭合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内连杆与外连杆之间,用于在所述外连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内连杆转动,使羽根闭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杆 与所述外连杆上设置有相互抵置的部分;所述防尘盖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 连杆与所述防尘基座之间的羽根开启弹性元件,用于提供使所述外连杆反向转 动的回复力,并通过所述相互抵置的部分带动内连杆反向转动,使羽根打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连 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防尘基座上设置有对应的卡爪,所述卡 爪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使所述外连杆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防尘基座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基 座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凸出的内环,其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内连杆套设在所述内 环外,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卡块伸入第二凹槽,使所述内连杆可转动地 连接到所述防尘基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杆 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内连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羽根闭合弹性元 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外连杆的顶面上设 置有第三凹槽,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容纳于其中。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抵 置的部分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凹槽。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杆 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防尘基座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羽根开启弹性 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在羽根闭合过程中, 所述外连杆转动,将所述羽根开启弹性元件拉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尘 基座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羽根转动凸轨;围绕所述防尘基座的中心孔设置有 用于密封的凸轨,其高度与所述转动凸轨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杆 和外连杆均为环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基 座上设置有弧形通 L,所述羽根上设置有长孔;所述内连杆的定位柱穿过所述 弧形通孔,再延伸至所述羽根的长孔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的防尘盖结构,包括防尘基座,设有中心孔,且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内连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一表面,带有从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外、且可随内连杆转动的定位柱;外连杆,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连杆外,其上设置有羽根闭合作动源;羽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防尘基座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内连杆的定位柱连接;以及羽根闭合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内连杆与外连杆之间,用于在所述外连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内连杆转动,使羽根闭合。本发明通过设置双连杆,内连杆直接连接到两片羽根上,通过同一个羽根闭合弹簧带动两片羽根关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羽根关闭力量不同所造成的羽根关闭不全的问题。
文档编号G03B11/04GK101546092SQ20081009050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4日
发明者赖宏昱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