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78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以具有相同色调(hue)和不同亮度的至少一对记录 材料实现图像形成,并且能够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 涉及用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更具体地,本发 明涉及能够出于抑制对重要文档的未授权的或违法的复印或伪造、或者 信息泄漏的目的,对于文档的背景组合并输出防伪图案图像的图像形成 装置,并且涉及与该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安全的角度看,存在这样的收据、票据和证书,其中将 通过复印作为字符或图像出现的特殊图案嵌入或打印到背景中,以便不 能被容易地复印。该特殊图案一般称为"防伪图案",并且被设计为以便 防止通过复印容易地复制原件,从而实现原件的复印的防伪效果,尽管 该效果是心理上的。
如图35所示,由具有相同浓度的两个区域构成防伪图案,所述两个 区域包括在复印之后点得以保持的区域(此后称为"^^象部分"),以及在 复印之后点消失的区域(此后称为"背景部分")。这两个区域具有宏观大 体相同的浓度。当W巨离这些区域大约30cm的距离(被称为明晰视觉的 距离)观看这两个区域时,以大体相同的浓度观察到这两个区域,从而 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不易被区分为单独部分。宏观上,第一眼看上去, 不会发现隐藏着诸如"COPY"之类的字符或图像,但是这些部分在微观上 具有不同的特性。该隐藏的字符或图像被称为"^^象"。
当执行上述的防伪图案技术时,打印纸制造商常规上事先在专用纸 上印刷包括诸如"COPY"之类的字符或图像(潜像)的防伪图案,并且作 为防伪纸销售。然后,政府和市政办公室或公司购买这些防伪纸,并且在所述防伪纸上印刷期望确保文档的原始性的文档,从而抑制对该印刷 品的复印。
通过由复印纸制造商在专用纸上预先印刷所述防伪图案来准备所述 防伪纸,从而该防伪纸附带有关于成本诸如使用专用纸的成本和准备多 于所需数量的预打印纸的成本方面的缺点。
近来,如日>^#审公开申请(JP-A) 2001-197297所述,提出了一种 用于由激光打印机等输出这样的文档,从而由软件形成防伪图案图像, 并且将其布置在背景上的技术。此处,该技术被称为"以打印机进行的按 需防伪图案输出方法"。
另外,需要打印机忠实地嵌入该防伪图案,但点的可再现性改变, 从而在某些情况下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不具有相同的浓度。当发生这种 浓度的差异时,由于潜像部分的出现,得到的图傳被判断为不是真实的, 虽然该图像是原件图像。对于这种问题,如JP-A 2005-91730和JP-A 2005-94327所述,还提出了容易地确定防伪图案浓度的最佳防伪图案参 数的方法。
在以打印机进行的这种按需防伪图案输出方法中,可以通过使用普 通纸输出具有布置在背景上的防伪图案的文档,从而当需要时,可以按 所需的纸页数目输出具有布置在背景上的防伪图案的文档。因此,不必 如常规方式那样准备多于所需数目的防伪纸。即,与使用防伪纸的常规 的防伪方法相比,在以打印机进行的按需防伪图案输出方法中,可以大 大地减少关于纸(纸页)的成本。
需要所述防伪图案图像具有这样的防伪图案功能,即,潜像部分和 背景部分具有大体相同的浓度,并且相对于原件(复印之前)不被宏观 地区分出来,并且在复印过程中,背景消失,并且仅保留并且出现潜像 部分。然而,与高浓度区域相比,在低浓度区域中,光敏部件上的静电 ^^象点的大小被缩小了。出于这个原因,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浓度) 易于不稳定。在作为不是防伪图案(图像)的图像的实际图像中,即使 当图像浓度不均匀时,也M用于复印的原件中出现浓度不均匀。然而, 特别地,当图4象浓度不均匀时,潜像部分消失,或原本应当消失的背景部分不消失,从而大大地影响用于复印的原件的图^^。出于这个原因, 关于抑制浓度波动,需要所述防伪图案图像实现高于实际图像的准确性。 另外,存在用于通过使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多种类型的调 色剂(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提高低浓度区域内的色调t变等级, 并且抑制高浓度区域内的调色剂消耗量的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 图像形成装置中,为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中的每一种使用颜色转换 表。然而,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通过按原样使用用于形成实际图 像(原件图像)的颜色转换表来实现防伪图案图像的形成时,可能发生 下面的问题。在该情况下,以由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组成的多种类 型的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通常,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在转印材料上形成 (转印)由多种类型的调色剂组成的调色剂图像的防伪图案图像而没有 点偏移。由于这种点偏移,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以适当的浓度调整潜像部 分和背景部分处的防伪图案图像,并且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组件的 个体差异、环境、图像信息等,防伪图案图像的浓度可能会波动。同样 对于关于这种点偏移的问题,与浓度不均匀的问题的情况类似,点偏移 对防伪图案图像的影响比对实际图像的影响大。出于这个原因,同样对 于点偏移,需要防伪图案图像实现高于实际图像的准确性。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抑制由于防伪 图案图像的浓度波动和点偏移引起的防伪图案图像的复印过程中的潜像 部分的消失,以及原本应当消失的潜像部分未消失的现象,在这种图像 形成装置中,可以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至少 一对记录材料形成 图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用 的图像处理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深色图像形成站,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 具有较低亮度的调色剂形成图像;浅色图像形成站,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高亮度的调色剂形成图像;和控制部分,用于实现控制,从而大体上可以仅用具有较高亮度的调 色剂形成将通过部分地消失、或通过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来强调的 图像。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 用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深色图像形成站,其用于以 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低亮度的记录材料形成 图像,以及浅色图像形成站,其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 材料中的具有较高亮度的记录材料形成图像;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输入部分,关于通过部分地消失、或通过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 而被强调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能够被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分中;和控制部分,其能够实现控制,从而大体上仅以具有较高亮度的记录材料形成所述图像。考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将更明了本发明 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l-5是各自示出了可应用本发明的图^^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 示意截面图。图6是示出了图像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了输出图像信号(调色剂面积比或调色剂堆积量)和输 出图像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实施例的曲线图。图8和9是各自用于图示示出了输入图像信号和输出图像信号间的关系的颜色转换表的实施例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了防伪图案图4象形成的内部处理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图ll是示出了^^象背景区域指定图像和伪装区域指定图像的实施例 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潜《象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了防伪图案图像形成的内部处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14是示出了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的内部处理步骤的实施例的流 程图。图15是示出了 4x4螺旋抖动矩阵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6是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5所示的螺旋抖动矩阵对预定的输出图像信号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阈值图案(点布置)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了 4x4 Bayer抖动矩阵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7所示的Bayer抖动矩阵对预定的输出图像信号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阈值图案(点布置)的示意图。图19是用于比较潜像阈值图案的块像素和背景阈值图案的块像素的面积比的示意图。图20包括这样的曲线图,它们中的每一个示出了通过以抖动矩阵对 输出图像信号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阈值图案的黑色像素的面积比与当 输出该阈值图案时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图21包括示出了其中在防伪图案形成部分处形成防伪图案的状态的 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2是防伪图案图像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示出了其中通过边界处理 在防伪图案形成部分处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实施例。图23是示出了输入原件图像和防伪图案图像的合成处理的实施例的 示意图。图24是用于图示感光鼓上的电位和每单位面积调色剂量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了展示出相同浓度的深色调色剂点和浅色调色剂点的实 施例的示意图。图26是示出了点偏移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7-29是各自示出了显示在仅使用浅色调色剂的情况下,输入图像 信号和输出图像信号之间的关系的颜色转换表的实施例的曲线图。图30包括示出了通过执行关于多个输出图像信号的^JL等级的抖动 矩阵阈值处理而获得的潜像阈值图案和背景阁值图案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1是示出了测试打印纸页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在该测试打印纸页 上,二维地布置背景部分和潜l象的浓度改变的色块。图32-34是各自示出了仅使用深色调色剂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 施例的示意图。图35是示出了复印之前的防伪图案图像(原件)和复印之后的防伪 图案图像(复印)的构成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6是示出了复印MTF (调制转印功能)的实施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更具体地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1)[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布置和操作]首先,将描述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总体配置 和操作。顺便提及,在各个附图中,以相同的参考标号或符号表示具有相同 或相应功能或构成的元件(组件),从而将冗余描述省略到最小程度。另 外,在下面的描述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为不同类型的记录材料 (具体为调色剂)提供的具有大体相同的构造或功能的多个元件。在不 是特别地需要区别描述这些元件的情况下,通过省略用于表示为任意类 型的调色剂提供的元件而添加到附图中的参考标号的后缀Bk、 LBk、 C、 LC、 M、 LM、 Y和LY,集合地描述这些元件。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图1到图4中的每一 个示出了能够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至少一对记录材料实现图像 形成的电子照相图# 形成装置的示意截面构造。此后,在该实施例中, 具有相同色调和较高亮度的调色剂被称为具有相同色调和较低浓度的调 色剂(浅色调色剂)。另夕卜,具有相同色调和较低亮度的调色剂被称为具 有相同色调和较高浓度的调色剂(深色调色剂)。特别地,图像形成装置 100a、图像形成装置100b、图像形成装置100c和图像形成装置100d采用由具有较高浓度的"深色调色剂"和具有较低浓度的"浅色调色剂,,组成 的浓度不同的两种类型的调色剂的组合,作为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特别地,图l-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简要地以下面的方 式通过使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浓度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即,将图像 浓度信息划分为用于深色调色剂的图像数据和用于浅色调色剂的图像数 据。通过基于用于深色调色剂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啄光,并且以深色调色 剂显影,形成深色调色剂图像,并且通过基于用于浅色调色剂的图像数 据的图像膝光,并且以浅色调色剂显影,形成浅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将 深色调色剂图像和浅色调色剂图#^此重叠,实现图像形成。 图l示出了单色(白/黑)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包括作为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 浓度的调色剂中的较高浓度的深色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深色调色剂图像形 成站的黑色(Bk)图像形成站200Bk。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a包括作形成图像的浅色调色剂图像形成站的浅黑色(LBk)(或灰色)图像形成 站200LBk。因此,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中,在用于以深色的浅色调色剂图像形成站处,分别以黑色(Bk)调色剂和浅黑色(LBk) 调色剂在不同的感光鼓1Bk和lLBk上形成图像。在图像形成站200中,提供作为图像承栽部件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 部件,即感光鼓l。感光鼓l在图1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顺时针方 向)上被旋转地驱动。在感光鼓1周围,提供作为用于电气地给感光鼓1 充电的充电部件的充电辊(充电装置)2和作为用于在感光鼓1上写静电 图像的膝光部件(图像写部件)的曝光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激光扫描 仪)3。另外,在感光鼓l周围,提供作为用于在感光鼓l上显影静电图 像的显影部件的显影设备4和作为用于清洁感光鼓1的表面的清洁部件 的清洁器(清洁装置)7。另外,与各个图像形成站200LBk和200Bk的感光鼓lLBk和1Bk 相对地提供作为中间转印组件的以环状带形成的中间转印带40。中间转印带40在由作为多个支撑组件的驱动辊20、支撑辊21和后退辊22组成 的3个辊之间被拉紧,并且通过驱动辊20在由该图中的箭头B所指示的 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在由图中的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上循环和移动(旋 转)。在中间转印带40的内部外围表面侧上,作为初次转印部件的初次转 印辊(初次转印装置)5被布置在与每个图像形成站200的感光鼓1相对 的位置处。初次转印辊5与中间转印带40的内部外围表面接触,并且将 中间转印带40压向感光鼓1。通过这样做,在中间转印带40和感光鼓1 彼此接触的初次转印部分N1处形成夹持(初次转印夹持)。另外,在与 中间转印带40的外部外围表面侧上的后退辊22相对的位置处,布置有 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装置)23。 二次转印辊23和 中间转印带40在与后退辊22相对的位置处压接,以<更在中间转印带40 和二次转印辊23彼此接触的二次转印部分N2处形成夹持(二次转印夹 持)。顺便提及,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中,以用于LBk的图 像形成站200LBk和用于Bk的图像形成站200Bk的顺序,沿着中间转印 带40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表面的移动方向布置多个图像形成站。在这个实施例中,由充电辊2将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气地充电 到大体均匀的负极性(例如,充电电位-400V)。接着,由曝光装置3 以对应于图像信息的激光照射感光鼓1的表面,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 静电图像(例如,受光部分电位-50V)。然后,由显影设备4显影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作为调色剂图像。 显影设备4包括作为用于将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承载到与感光鼓1相对 的显影部分的显影剂承载组件的显影套筒。在显影过程中,给显影套筒 施加预定的显影偏压(例如,直流-250V,交流1000Vpp )。通过这 样做,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将充电为负极性的 调色剂从显影套筒转印到感光鼓1上。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反向显影 方法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反向显影方法中,充电到与感光 鼓1的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调色剂被堆积在感光鼓1上以激光照射的部分(电荷消弱部分)上。
以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
的电压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4象静电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初次 转印)。
初次转印步骤完成之后的感光鼓l由充电辊2再次大体均匀地充电, 以便在清洁器7去除并且收集感光鼓1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转印残留 调色剂)之后,进行后续的图像形成。
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中,在实际图像(原件图像)的形成过 程中(在原件图像形成过程中),在LBk图像形成站200LBk和Bk图像 形成站200Bk处连续执行上述步骤。通过这样做,首先,根据图像信息 在感光鼓lLBk上形成的LBk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 上。接着,以类似的方式,根据图像信息在感光鼓1Bk上形成的Bk调 色剂图係-故以重叠的方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的LBk调色剂图 像上。
接着,通过施加了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在这 个实施例中为正极性)的二次转印辊23将中间转印带40上的两种类型 的调色剂的重叠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二次转印)。
通过未示出的转印材料提供部件,在预定的时刻将转印材料P运送 到二次转印部分N2。
在由作为中间转印组件清洁部件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中间转印带 清洁装置)30去除并且收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转 印残留调色剂)之后,对二次转印步骤完成之后的中间转印带40进行后 续的图像形成。
在从中间转印带40分离之后,其上承载着从中间转印带40 二次转 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被运次到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6,其 中对转印材料P施用热和压力。通过这样做,将转印材料P上的调色剂 图像定影在转印材料P上。此后,将转印材料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a 的主要组件之外。
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被称为级联式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布置多个图像形成站,并且可以通过中间转印带40的一次旋转(循环)形成一 个图像。出于这个原因,具有这种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具有适合于 高速图像形成的优点。
在如图1所示的级联式图^^形成装置中,由如下部件构成用于在转 印材料P上形成深色调色剂图像的深色图像形成装置。即,所述部件包 括使用深色调色剂的图4象形成站处的感光鼓1、充电辊2、曝光装置3、 显影设备4和初次转印辊5,以及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辊23。另外, 由以下部件构成用于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浅色调色剂图像的浅色图像形 成部件。即,所述部件包括使用浅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站处的感光鼓l、 充电辊2、膝光装置3、显影设备4和初次转印辊5,以及中间转印带40 和二次转印辊23。此处,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辊23是深色图像形 成部件和浅色图4象形成部件共用的。
图2示出了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类似,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 使用作为深色调色剂的Bk调色剂和作为浅色调色剂的LBk调色剂作为 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浓度的调色剂。然而,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不 包括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中提供的多个图像形成站,而是包括用 于一个感光鼓l的多个显影设备4。在图4象形成装置100b中,由采用深 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不同的显影i殳备分别执行显影。
即,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包括旋转型显影设备4A,其中在可 旋转的显影设备支撑组件(可旋转组件)上布置多个显影设备4。在这种 旋转型显影设备4A中,布置使用作为深色调色剂的Bk调色剂的Bk显 影设备4Bk和4吏用作为浅色调色剂的LBk调色剂的LBk显影设备4LBk。 通过显影设备支撑组件的旋转,可以将所希望的显影设备4移动到与感 光鼓1相对的位置(显影位置)。以这种方式,在图2的图像形成站200B 中,用于以深色调色剂实现显影的深色显影部分和用于以浅色调色剂实 现显影的浅色显影部分在单个感光鼓l上的大体相同的位置处分别以Bk 调色剂和LBk调色剂形成图^^。
另外,在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中,二次转印辊23可在二次转印辊23接触中间转印带40的表面的接触位置(二次转印位置)与二次 转印辊23从中间转印带40的表面隔开的隔开位置(缩回位置)之间移 动。类似地,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0可在该清洁器如此接触中间转印带40 的表面的接触位置(清洁位置)与清洁器30从中间转印带40的表面隔 开的隔开位置(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在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200b中,首先,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 的每个图像形成站200处的操作类似,通过使用LBk显影设备4LBk在 感光鼓l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LBk调色剂图像。然后,以施加到初 次转印辊5的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 极性)的电压,将LBk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
然后,其上承栽着LBk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40继续旋转运动。 此时,二次转印辊23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0从中间转印带40缩回,从 而中间转印带40可以为第二颜色准备初次转印步骤,而没有中间转印带 40上的LBk调色剂图像的干扰。
在其上承栽着LBk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过程中,旋 转型显影设备4A的Bk显影设备4Bk和LBk显影设备4LBk以箭头C 的方向旋转,以便将显影设备4Bk布置在与感光鼓1相对的位置(显影 位置)处。
然后,与在LBk调色剂图像形成过程中类似,通过使用Bk显影设 备4Bk在感光鼓l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Bk调色剂图像。然后,通 过施加到初次转印辊5的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 施例中为正极性)的电压,将Bk调色剂图像通过被重叠在LBk调色剂 图像或中间转印带40上而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
在由清洁器7去除并且收集了感光鼓1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转印 残留调色剂)之后,对每次使用另一种调色剂的初次转印步骤完成之后 的感光鼓l进行后续的图像形成。
接着,缩回的二次转印辊23返回到二次转印辊23与中间转印带40 接触的二次转印位置,以便准备二次转印步骤。
然后,通过施加了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的电压的二次转印辊23,将中间转印带40上的两种类型 的调色剂的重叠调色剂图傳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
通过未示出的转印材料提供装置,在预定的时刻将转印材料P运送 到二次转印部分N2。
在另一方面,缩回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0返回到清洁器30与中间 转印带40接触的清洁位置,以便准备中间转印带40的清洁步骤。
然后,在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0去除并且收集了中间转印带40表 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调色剂)之后,对二次转印步骤完成之后 的中间转印带40进行后续的图像形成。
在从中间转印带40分离开之后,将其上承载着从中间转印带40 二 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运送到定影装置6,其中转印材料P 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转印材料P上。此后,将转印材料P排出到图 像形成装置100a的主要组件之外。
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被称为单鼓型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使 用多个显影设备在单个感光鼓1上形成图像,并且可以通过中间转印带 40的多个旋转(循环)形成一个图像。出于这个原因,与图l的图像形 成装置100a相比,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不利于高速图像形成,但 是可以减少它的部件数目,从而具有低成本和小体积(节省空间)的优 点。
在如图2所示的单鼓型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以下部件构成用于在转 印材料P上形成深色调色剂图像的深色图像形成装置。即,所述部件包 括感光鼓l、充电辊2、曝光装置3、用于深色调色剂的显影设备4、初 次转印辊5、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辊23。另外,由以下部件构成用 于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浅色调色剂图像的浅色图像形成装置。即,所述 部件包括感光鼓l、充电辊2、曝光装置3、用于浅色调色剂的显影i殳备 4、初次转印辊5、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辊23。此处,感光鼓l、充 电辊2、膝光装置3、初次转印辊5、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辊23是 深色图像形成部件和浅色图像形成部件共用的。
图3示出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是级联型图像形成装置,类似于图1 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其能够通过使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浓度的至少 一组调色剂(的组合)形成全彩色图像。
作为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浓度的调色剂的组合,除了类似于图1的 图^^形成装置100a的情况的作为深色调色剂的Bk调色剂和作为浅色调 色剂的LBk调色剂的组合之夕卜,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采用下面所示 的组合。即,作为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组合,该组合包括黄色(Y) 调色剂和浅黄色(LY)调色剂的组合,品红色(M)调色剂和浅品红色 (LM)调色剂的组合,以及青色(C)和浅青色(LC)调色剂的组合。
即,作为用于以深色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深色调色剂图像形成站,图3 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包括Bk图像形成站200Bk, C图像形成站200C, M图像形成站200MN,和Y图像形成站200Y。另外,作为用于以浅色 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浅色调色剂图像形成站,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包 括LBk图l象形成站200LBk, LC图4象形成站200LC, LM图l象形成站 200LM,和LY图^象形成站200LY。
在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中,以用于LY、 Y、 LM、 M、 LC、 C、 LBk和Bk的图像形成站的顺序,沿着中间转印带40的调色剂图像 转印表面的移动方向布置多个图像形成站。
除了图像形成站的数目增加之外,在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中形 成实际图像(原件图像)的情况下的操作与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 的情况下大体类似。即,在图3的图^象形成装置100c中,例如,在全彩 色实际图像(原件图像)形成过程中,以重叠的方式将用于LY、 Y、 LM、 M、 LC、 C、 LBk和Bk的各个调色剂图像连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 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中的LBk和Bk的调色剂图像的情况类似地 执行每个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以及调色剂图像到中间转印 带40上的转印。
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的情况类似地将中间转印带40上的8 种类型的调色剂的重叠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并且此后 以定影装置6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材料P上。顺便提及,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包括8个图像形成站,但是可 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此。例如,通过省略LBk图像形成站 200LBk和LY图像形成站200LY,可以构成具有6个图像形成站的图像 形成装置,并且可以采用图像形成站的任意组合。
图4示出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是级联型图像形成装置,类似于图2 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其能够通过使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浓度的至少 一组调色剂(的组合)形成全彩色图像。
作为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浓度的调色剂的组合,除了类似于图2的 图像形成装置100b的情况的作为深色调色剂的Bk调色剂和作为浅色调 色剂的LBk调色剂的组合之外,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釆用下面所 示的组合。即,作为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组合,所述组合包括黄 色(Y)调色剂和浅黄色(LY)调色剂的组合,品红色(M)调色剂和 浅品红色(LM)调色剂的组合,以及青色(C)调色剂和浅青色(LC) 调色剂的组合。
即,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包括可旋转布置的Bk显影设备4Bk、 LBk显影设备、4LBk、 C显影设备4C、 LC显影设备4LC、 M显影设 备4M、 LM显影设备4LM、 Y显影设备4Y、和LY显影设备4LY。 类 似于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各个显影设备安装在可旋转的显影设备 支撑组件(可旋转组件)上,以便构成旋转型显影i殳备4B。
除了显影设备的数目增加之外,在图4的图4象形成装置100d中形成 实际图像(原件图像)的情况下的操作大体类似于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 100b的情况。即,在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中,例如,在全彩色实 际图像(原件图像)形成过程中,将用于LY、 Y、 LM、 M、 LC、 C、 LBk和Bk的各个调色剂图像连续转印到感光鼓1上。与图2的图像形 成装置100b中的LBk和Bk的调色剂图像的情况类似地执行感光鼓1上 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然后,每次当在感光鼓1上形成一个调色剂图像 时,将这些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由此,将用于LY、 Y、 LM、 M、 LC、 C、 LBk和Bk的各个调色剂图像连续地重叠在中间转印带40上,从而被初次转印。
与图2的图4象形成装置100b的情况类似地将中间转印带40上的8 种类型的重叠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并且此后由定影 装置6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材料P上。
顺便提及,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包括8个显影设备,但是可应 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此。例如,通it^略LBk显影设备4LBk 和LY显影设备4LY,可以构成具有6个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 可以釆用图像形成站的任意组合。
此处,参考图l-4示例地描述了可应用本发明的若干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不限于上面所述。
例如,可以考虑这样的实施例,其中组合了级联型图像形成装置和 单鼓型图像形成装置。即,可以构造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对于 单个感光鼓提供单个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站,以及对于单个感光鼓提供 多个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站。
另夕卜,图1-4的图4象形成装置100a-100d被描述为采用中间转印组件 的中间转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取代中间转印组
接转-P;图像形成装置。 、、
例如,图5示出了采用直接转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e的示意截面 构造,与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类似,其包括8个图像形成站。图5 的图像形成装置100e包括作为转印材料承载部件的以环形带形成的传送 带50,而不是图3的图^象形成装置100c的中间转印带40。在传送带50 的内部外围表面侧上,与每个感光鼓1相对,提供作为具有与图3的图 像形成装置100c的初次转印辊大体相同的功能的转印部件的转印辊5。 转印辊5将传送带50压向感光鼓1。由此,在传送带50和感光鼓1彼此 接触的转印位置N处形成夹持(转印夹持)。转印材料P在预定的时刻被 提供到传送带50上,并且优选地可被传送带50静电地吸附。然后,通 过传送带50由该图中的箭头D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转,在各个转印部分N 处,以重叠的方式将由多种类型的调色剂组成的调色剂图〗象从各个感光鼓1连续转印到承载在传送带50上的转印材料P上。此后,将转印材料 P从传送带50分离开,并且运送到定影装置6,其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 到转印材料P上。
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使用深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站处包括由感光鼓 1、充电辊2、啄光装置3、显影设备4和转印辊5组成的部件,构成用 于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深色调色剂图像的深色图像形成部件。另外,通 过在使用浅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站处包括由感光鼓l、充电辊2、曝光装 置3、显影i殳备4和转印辊5组成的部件,构成用于在转印材料P上形 成浅色调色剂图像的^^象形成部件。
类似地,例如,在诸如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之类的单鼓型图像 形成装置内采用直接转印型的情况下,通过多次循环传送带50,将承载 在传送带50上的转印材料P多次运送到相同的转印部分。由此,可以用
的转印材^P上。 ' ''' '
在该情况下,通过包括由感光鼓l、充电辊2、膝光装置3、用于深 色调色剂的显影设备4和转印辊5组成的部件,构成用于在转印材料P 上形成深色调色剂图像的深色图像形成部件。另夕卜,通过包括由感光鼓1、 充电辊2、啄光装置3、用于浅色调色剂的显影i殳备4和转印辊5组成的 部件,构成用于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浅色调色剂图像的浅色图像形成部 件。
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任意一种可以具有作为用于根据来自图像 读取部件(未示出)的图像信息来形成(复印)图像的复印机的功能, 所述图像读取部件被提供到或可通信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组 件。另外,除此之外,或取而代之,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可以具有作为用于根据来自可通信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组件的 主机设备(未示出)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图像信息形成(打印)图像的 打印机的功能。
顺便提及,图32-34中的每一个示出了仅使用深色调色剂的常规的图 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在图32、图33和图3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f、100g和100h中,以相同的参考标号或符号分别表示与图l-4相同或相应 的元件。图3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f是仅使用深色调色剂的单色图像形成 装置的实施例,并且被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直接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 材料P。另外,图3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g是仅使用深色调色剂的级联 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并且除了图像形成站的数目与图1和3 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之外,以与图1和3相同的方式形成彩色图像。另 外,图3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h是仅使用深色调色剂的单鼓型彩色图像 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并且除了显影设备的数目与图2和4的图像形成装 置不同之外,以与图2和4相同的方式形成彩色图像。
[图像处理系统
接着,将描述图像处理系统。
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方框图。
在复印过程中,由图像读取部件(读取器)使用固态图像拾取设备 诸如CCD等执行原件图像的读取(F1A)。在打印过程中,从计算机等 发送从PDL (页描述语言)处理部分展开的图像数据(F1B )。在彩色图 像处理的情况下,图像数据信号是RGB信号,并且在单色图像处理的情 况下,图像数据信号是V (亮度)信号。
接着,对从CCD输出然后被放大的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以便 将其转换为8到10位的数字信号。对该数字信号进行阴影校正,然后进 行图像处理,包括颜色空间转换、对数转换、黑色形成、颜色校正等(F2 )。 顺便提及,还可以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读取图像数据,并且对其进 行类似的处理。
将通过图像处理(F2)获得的图像数据颜色分离为各个颜色的图像 数据(F3 ),以便准备深色调色剂图像数据(F4A )和浅色调色剂图像数 据(F4B )。
对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颜色分离的图像数据中的每一个进行 Y校正(F5A, F5B ),然后进行脉冲宽度调制(PWM ) (F6 )。对于PWM, 优选地以大点形成图像,以便改进高亮部分(低浓度)处的点可再现性, 以便增大记录单位。例如,对于用于浅色调色剂的图像数据,执行两像素的PWM,以便提高色调AJL等级,以便增大记录单位。在另一方面,
对于用于深色调色剂的图像数据,鉴于分辨率的重要性执行一个像素的
PWM。顺便提及,取代PWM,还可以4吏用强度调制或抖动(dithering )。
根据PWM之后的用于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图像数据,由膝 光装置执行感光鼓表面的图像膝光(F7)。
在使用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深色调色剂 和浅色调色剂之间,希望建立例如如图7所示的输出图像信号和浓度(反 射浓度)中间的关系。顺便提及,例如由包含在调色剂颗粒中的色素量 的差异引起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之间的浓度差异,另外,每种调色 剂的浓度取决于图像形成装置。 一般地,如由图7中的实线所示,可能 希望这样设置深色调色剂的浓度,从而最大浓度(光学浓度)Dmax (H) 是1.3到2.0。另外, 一般地,如由图7的交替的长短虚线所示,可能希 望这样设置浅色调色剂的浓度,从而最大浓度Dmax (L)是0.2到1.0。 优选地,浅色调色剂浓度是深色调色剂浓度的50 。/。或更少。
更具体地,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浓度的调色剂通常意味着这样的调 色剂它们具有包含在调色剂中的上色成分(色素)的相等光谱特性, 并且具有不同的色素量,其中每种调色剂一般包括由树脂材料组成的基 材料和色素。另外,相同的色调意味着上色成分(色素)的光谱特性彼 此相同,但是即使当它们不是严格地彼此相同时,所述相同的色调在这 样的范围内从而两种颜色可以被称为相同的颜色,诸如就普通的颜色 概念而言,品红、青、黄、黑等。
另外,对于调色剂颗粒大小和调色剂电荷量,对于深色调色剂和浅 色调色剂,它们为相同水平是适合的。
图7所示的A;变等级特性根据调色剂颗粒大小、包含在调色剂中的
上色材料、以及Y转换而改变,但是对于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斜 率为相同水平是适合的。
例如,图8示出了在图像数据分离(F3)中执行的常规的深色调色 剂(Bk)到深色调色剂(Bk)和浅色调色剂(LBk)的颜色分离的典型 的实施例的颜色转换表。在图8的颜色转换表中,横坐标表示用于常规深色调色剂(Bk)的图像数据的输入图像信号,并且纵坐标表示用于深 色调色剂(Bk)和浅色调色剂(LBk)的图l象数据的输出图像信号。由 实线表示深色调色剂(Bk),并且由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浅色调色剂。如 图8所示,实现控制,从而在低浓度部分增大浅色调色剂(LBk)的输 出图像信号,并且在趋向高浓度部分的部分增大深色调色剂(Bk)的输 出图像信号。从中等浓度部分向高浓度部分描述浅色调色剂(LBk)的 输出图像信号,以便观察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的限制是适合的。另外,如图8所示的用于分离为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颜色分 离的颜色转换表还可以被配置为根据图像数据(要在多个颜色转换表中 提供)而改变。由此,例如,可以根据通过图像处理(F2)获得的图像 数据是半色调图像(照片图像等)还是字符(字母)图像,改变用于深 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颜色转换表。例如,使用图8的颜色转换表作 为用于半色调图像的颜色转换表,并且使用图9的颜色转换表作为用于 字符图像的颜色转换表,并且根据图像数据是用于半色调图像还是用于 字符图像,改变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之间的构成比。即,准备用于 增大关于如图8中所示的半色调图像的浅色调色剂的使用量的图像数据, 以便改善色调A^等级,并且准备用于增大关于图9所示的字符图像的 深色调色剂的使用量的图像数据,以便提供清晰的字符图像是适合的。此处,在仅使用深色调色剂的情况下,不必执行深色调色剂图像信 号到用于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图像信号的转换,从而输入图像信 号等于输出图像信号。结果,可以省略如图8或9中所示的颜色转换表。[防伪图案l接着,将描述防伪图案。在这个实施例中防伪图案(图像)指的是 作为特殊图案的那些图案,其被印刷在背景上,并且当复印时作为字符 或图像出现,以便从安全的角度看,收据、票据和证书上的原件图像不 易被复印。通过做出一种设计以便防止通过复印容易地复印原件,这种 特殊图案实现阻止(抑制)对原件的复印的效果,尽管该效果是心理上 的。该防伪图案图像包括背景部分,其中当复印时图像消失(不被强调), 以及潜像部分,其中即使当复印时图像也不消失,从而作为可视图像出现(被强调)。作为用于建立该防伪图案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例如,存在下面 的系统。即,当输出的原件的背景部分的点大小小于渲染器的读取极限 时,在复印之后背景部分的图像消失。更具体地,将描述用于建立防伪图案的复印机的机构。图36中的实线示出了普通复印机的复印分辨能力(复印MTF)。当 将作为频率信息之一的行数(LPI (行每英寸))被取为横坐标,并且对 比度(强度)被取为纵坐标时,不能再现高频区域。这个现象可归因于 诸如复印过程中的读取器MTF、图像处理方法、半色调化(halftoning )、 图像形成的解析能力等的因素,但是在制造商当中复印MTF的倾向是相 同的,并且是较高的频率分量展现出较低的复印可再现性。此处,行数 指的是在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分离的点的质心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在 以集中的点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相邻的分离的点的质心之间的距离是恒 定的,从而该行数等于分离的点的质心之间的距离。较大的行数提供较 小的点间隔,并且较小的行数提供较大的点间隔。因此,当分离的点之 间的间隔过小时,夹在分离的点之间的空白和相邻的分离的点彼此影响, 从而读取器读取分离的点的轮廓,从而变模糊了 (浓度降低)。例如,也可以通过操作复印机的浓度调整部分而在复印过程中使得 整个防伪图案部分或整个背景部分消失。在如图36所示的交替的长短虚 线指示的,将浓度调整为较大浓度的情况下,改善了较高行数侧的可再 现性(即,复印的原件的浓度降低是小的)。在如图36中所示的一橫两 点虚线指示的,将浓度调整为较小浓度的情况下,降低了较低行数侧的 可再现性(即,复印的原件的部分降低是大的)。如日本专利出版物(JP-B) Sho 58-47708中所述,可以通过选择平 衡的特殊频率和浓度区域(点% ),从而在复印过程中,通过使得背景部 分消失而留下潜像部分,形成防伪图案图像。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读取器MTF (读取器的读取分辨率), 设计用于建立防伪图案的图像形成系统。例如,当读取器MTF是3001pi 时,推荐大约为0.5或更小的分辨率(解析能力),并JU殳置为0.5。在该情况下,当背景部分的行数大约为2001pi或更多时,在复印之后,点消 失,并且当潜像部分的行数大约为801pi或更少时,在复印之后,点保留。 出于这个原因,在本实施例中,背景部分的行数是2061pi并且潜像部分 的行数为601pi。在JP-A Hei 11-191830中也描述了改变读取器MTF的 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点的集中程度形成防伪图案图像。通过使 用在行数和特性方面不同的抖动矩阵进行抖动,可以形成集中的点和分 散的点。为了在使用抖动矩阵的抖动中获得集中的点布置,可以使用点集中 型抖动矩阵(JP-A Hei 05-167810 )。另外,为了获得分軟的点布置,可 以使用点分歉型抖动矩阵(JP-A 2003-291468 )。在通过使用上述的抖动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低行数点处理 适合于潜像部分,而高行数点处理适合于背景部分。进一步地说,使用 点集中型抖动矩阵的抖动适合于潜像部分,而使用点分散型抖动矩阵的 抖动适合于背景部分。在点集中型抖动矩阵中,如JP-A Hei 11-331621 所述,由被称为抖动矩阵中的子矩阵的周期确定行数。在另一方面,在 点M型抖动矩阵中,在子矩阵中点是^t的,从而得到的图像是高分 辨率图像。在点M型抖动矩阵中,为了改变浓度,减小点的大小,并 且将其保持为恒定水平,以便增加点数。即,当点M型抖动矩阵具有 6001pi的行数时, 一个点和一个空白构成最小间隔,从而3001pi是最大 的行数(除了相邻的点没有间隔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点分散型抖动矩阵,设计对应于背景部分 的图像,从而离散地布置点,并且通过使用点集中型抖动矩阵,设计对 应于^^象部分的图像,从而集中地布置点。一般地,对于复印机,根据读取用于复印的原件的微小的点的输入 分辨率以及用于再现所述微小的点的输出分辨率,存在图像再现能力的 限制。因此,当原件中出现超过复印机的输入或输出图4象再现能力的限 制的分离的微小点时,在其复印中,不能完全地再现该微小的点,从而 该分离的微小点部分消失。具体地,可以通过复印来再现具有小行数的集中的大点。然而,不易再现具有大行数的集中的点或具有大行数的M的点。由此,发生隐藏图像(J^象)出现的现象。另外,即使当^t的点通过复印未消失时, 在与集中的点相比,存在清楚的浓度差异(潜l象部分和背景部分间的浓 度差)的情况下,隐藏图像(潜像)也出现。 (1)伪装技术另外,关于防伪图案,还已知被称为"伪装"的技术,通过该技术, 不易辨别出隐藏的字符或图像(潜像)。这种伪装技术是这样的方法,其 中将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浓度的图案差异布置在整个防伪图案图像 上。根据伪装技术,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即,第一眼看上去,潜像部 分和背景部分的浓度的伪装的图案差异在宏观上是显著的,从而以更不 显著的状态放置潜像。另外,与没有伪装图案的防伪图案相比,其上存在伪装图案的防伪 图案还具有在印刷品上形成装饰印记的效果。希望这种伪装图案中的点 在复印之后尽可能地消失,以便可以在复印后容易地辨别出潜像。在最 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省略对应于伪装图案的部分处的点来实现伪装。(2 )读取器分辨率和MTF可以说,分辨率是表示多么小面积的图像信息可以用信号交换的数 值。在另一方面,可以说,分辨率是表示实际表现出多大的读取能力或 实际表现出多大的复印再现能力的数值。出于这个原因,读取器的分辨 率和读取器的MTF (解析能力)不总是彼此一致的。例如,当以读取器 读取高清晰度图表(分辨率600 dpi)时,在许多情况下,对于3001pi 的图案,读取器提供大约0.3-0.5的对比度比。此处,对比度比的含意是 当正方形白色和黑色色块(每个正方形白色和黑色色块的边大约为2cm ) 之间的读出值的差被取为1时,所希望的行的对比度比(3001pi图案的 对比度与正方形白色和黑色色块(每个正方形白色和黑色色块的边大约 为2cm)的对比度的比)。当对比度比降低时,得到的图像变模糊了。上 述的值3001pi对应于一个具有600dpi分辨率的一个像素行和一个像素间 隔的图案。对于对比度值0.3,当通过抖动执行二值编码处理时,上述的 图案不出现(该行和该间隔两者被作为白色图像或黑色图像输出)。根据这个事实,也可以理解分辨率和MTF (解析能力)彼此不同。
可以通过DDCP (Konica Minolta Graphic Imaging Japan Co., Ltd. 制作的"Digital Konsensus Pro"等,mfd)来准备高清晰度图表,所述 DDCP用于完全以白色和黑色形成一个像素行和一个像素间隔的600dpi 图案。另夕卜,还可以通过照相排字机(film setter)(由Dainippon Screen Mfg.Co.,Ltd.制作的"GENASETT"等,mfd)准备高清晰度图表。
作为解析能力(MTF)的单位,关于频率的解析能力(MTF)定义 为行每英寸,但是还可以定义为行每mm。另外,垂直和水平MTF特性 也是重要的,从而在例如对于一个MTF特性MTF为高的系统中,不易 实现防伪图案效果。
(3) 防伪图案浓度 在通过使用点集中型抖动矩阵形成背景部分的情况下,即使以相同
的行数,也需要以就点大小而言(点直径)小到某个程度的点形成图像。 这是因为即使在由于读取器的MTF特性而不能再现分离的点的情况下, 当宏观浓度D超过0,25时,该浓度被在复印的原件上再现。即,背景部 分的浓度增大了,从而背景部分和潜像部分之间的差异不易被辨别。因 此,在背景部分处,推荐浓度D为0,25或更小。在该情况下,点面积比 (对于实心图像为100% )根据复印机的类型而改变,但是在许多情况下 是25 %或更小。顺便提及,浓度D是以用于STATUS A的光源测量的视 觉浓度。
(4) 解析能力特性(MTF特性)
如上所述,关于复印机,根据读取用于复印的原件的微小点的输入 分辨率以及用于再现该微小点的输出分辨率,存在图1象再现能力的限制。 因此,当原件中出现超过复印机的图像再现能力限制的微小点时,在其 复印件中,不能完全地再现该微小的点。关于这个特性,读取器的MTF 特性占支配地位。进一步说,透镜的玻璃材料特性(抛光度、材料特性 等)或反射镜平坦度影响场曲率、颜色色差、散光的增加、渗透性等, 从而确定作为最终的解析能力特性的MTF。
更高的MTF (高行数侧上更高的对比度比)并不必然更好。复印机的原件在许多情况下是点原件(对于打印机或通用的胶印打印机),从而 在忠实地读取点的情况下,通过输出过程中打印机侧上的抖动引起的干
扰,出现波紋。即,中等模糊的读取器MTF特性对于复印机是最佳的。 出于这个原因,对于3001pi的图案,对比度比大约是0.3-0.5。
因此,当行或点被模糊时,通过普通的抖动或使用y查找表(LUT), 行或点消失,或者被以小于原件的点的大小再现。
另外,复印机的标准模式被设计为去除原件的背景。当期望忠实地 再现原件时,也再现原件的纸张的颜色、铍褶、巻曲、折痕等(该纸是 彩色的),从而得到降低的图像质量。另夕卜,在不必要的部分使用调色剂, 从而在运行成本方面也是不利的。通过最优化用于输入和输出的被称为y LUT的一维表(以便减小创建高亮)实现背景去除功能。在例如实现用 于复印报纸的设置,从而仅复印字符并且去除报纸的背景的灰色(使其 成为白色)的情况下使用该功能。
接着,将更具体地描述由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方法。
此后,用于背景部分的图像形成的抖动矩阵被称为"背景抖动矩阵", 并且用于潜像部分的图像形成的抖动矩阵被称为"潜像抖动矩阵"。
抖动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其中将多值输出图像信号与根据某个规则 计算的阈值进行比较,以^t^于它们之间的大小相关性来输出二值图像。 抖动矩阵是阈值矩阵,其中二维地设置通过抖动来二值化输出图像信号 时的阈值。
通过以抖动矩阵的相应的阈值,对输出图像信号的像素值进行二值 化获得二值图像(阈值图案)。在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灰度等级值小于抖 动矩阵的阈值的情况下,为得到的二值图像的像素值分配一个比特(例 如,1)。在该值不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给该像素值分配另一比特(例如, 0)。
在下面的描述中,构成背景部分的二值图像被称为"背景阈值图案", 并且构成潜像部分的二值图像被称为"潜像阈值图案"。
在该实施例中,事先确定作为由背景部分和潜像部分构成从而在防 伪图案的形成过程中背景部分和潜像部分的浓度彼此相等的图案(二值图像)的背景的组合。然后,通过使用背景阈值图案、潜像阈值图案、 作为用于指定背景部分和潜像部分的二值图像的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 像、以及作为用于指定伪装区域的二值图像的伪装区域指定图像,执行 逻辑操作。由此,可以高速并且节省存储器地形成防伪图案图像。
顺便提及,背景阈值图案和潜像阈值图案是在防伪图案图像的形成 过程中,用于确定背景部分和潜像部分的防伪图案图像的浓度的参数, 并且是"防伪图案仰匕,,的具体构成元素。
图IO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过程中的防伪图案形成的内部处理 的方框图。由通过包括打印机驱动器300中的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 301、组合部分302、和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03以及图像形成装置304而 构成的处理块组执行该防伪图案形成。例如作为图^^形成装置304的附 件,提供打印机驱动器300,以便从图像形成装置304输出图像,并且所 述打印机驱动器300是安装在可通信地与图像形成装置304连接的每个 计算机内的应用软件。
首先,向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中输入输入背景图像311、颜色 信息312、处理区域信息313、潜像阈值图案314、背景阈值图案315、 ^#7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和伪装区域指定图像317。然后,在防伪图 案图像形成部分301形成防伪图案图像318,并且从其中输出。
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根据预定规则实现输入背景图像311的 图像处理以便形成防伪图案图像318。顺便提及,输入背景图像311可以 是多值图像或二值图像。另外,处理区域信息313是输入图像信息当中 的用于指示用于执行防伪图案的嵌入的区域的信息。
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是用于指定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图 像,并且基于一个像素= 一比特而被构成。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 中的比特之一 (例如1)表示潜像部分,并且另一个(例如0 )表示背景 部分。伪装区域指定图像317是用于指定用于减小浓度以便实现伪装效 果的区域的图像,并且与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的情况类似地基于 一个像素= 一比特而被构成。伪装区域指定图像317中的比特之一 (例 如l)表示该区域不是伪装区域,并且另一个(例如O)表示伪装区域,在所述伪装区域中,与其周围区域相比,该部分被减小。
图ll包括示出了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的一个实施例和伪装区 域指定图像317的一个实施例的示图。在图11中,图像501是^^象/背景 区域指定图像316的实施例,并且图像502是伪装区域指定图像317的 实施例。
如上所述,通过分别以潜像抖动矩阵和背景抖动矩阵对适当的图像 信号进行阈值处理,形成潜像阈值图案314和背景阈值图案315,以便在 打印输出过程中作为具有相等浓度的图案而被输出。
图12包括示出了潜4象阈值图案314的一个实施例和背景阈值图案 315的一个实施例的示图。在图12中,图案511表示潜像阈值图案314 的实施例,并且图案512表示背景阈值图案315的实施例。
接着,将在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处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318 输出到组合部分302。
在组合部分302,组合作为由用于计算机等的应用软件准备的图像的 输入原件图像(实际图像)319和上面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318,以便形 成"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图像"。顺便提及,在与输入原件图像319无 关地作为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图像而输出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不 必在组合部分302处参考输入原件图像319。在该情况下,可以为组成防 伪图案图像318和输入原件图像319的每个对象执行颜色匹配处理,并 且此后可以组合构成防伪图案图像318和输入原件图像319的对象。由 此,可以执行关于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图像的颜色匹配。
接着,在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03,作为绘制信息接收在组合部分302 处组合的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图像,并且将其一个接一个地转换为打 印命令。在该情况下,如所希望的,执行图像处理,诸如颜色匹配处理、 RGB-YMCBK转换、半色调处理等,然后,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03将可 由图像形成装置304解释的数据格式(例如,以页描述语言描述的数据 格式,或扩展为打印位图的数据格式)的"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图像数 据,,发送到作为后续级的图像形成装置304。
图像形成装置304是上述的单色或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并且根据输入的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图像数据的信息输出输出原件防伪图案图像
320。
此处,当采用打印机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描述时,通过包括未示出 的打印机控制器和未示出的打印引擎构成图^^形成装置304。打印才几控制 器实现参考图6所述的上述处理。打印机控制器分析从个人计算机等发 送的页描述语言(PDL),并且对于用于绘制和打印的命令,将相应的图 案扩展到页存储器中。此处,如所希望的,执行图像处理(F2),诸如 RGB-YMCBK转换、半色调处理等。然后,将页存储器的内容转换为视 频信号,由为参考图l-4描述的每个图像形成装置设计的打印机引擎输出 该视频信号。
图1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复印过程中的防伪图案形成的内部处理的 方框图。由通过包括打印机驱动器30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304的防伪图 案图像形成部分301、组合部分302和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03而构成的处 理块组执行该防伪图案形成。与打印过程中的在构造上的不同是防伪图 案图像形成部分301、组合部分302、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03安装在图像 形成装置304中的打印机控制器内,而基本上与打印过程中的情况相类 似地执行复印过程中的防伪图案形成。
在作为输入防伪图案信息的输入部分的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 处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318被输出到组合部分302。
在组合部分302,组合所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318和作为通过以使用 未示出的读取器部分(图像读取部件)处的固态图像拾取设备诸如CCD 等的图像读取部件读取原件图像(实际图像)而获得的图像的输入原件 图像319。由此,组合部分302形成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图像。顺便提 及,在将防伪图案图像318与输入原件图像319无关地用作防伪图案组 合输出原件图像的情况下,不必在组合部分302处参考输入原件图像 319。
接着,在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03,如图6所示对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 件图像进行图像处理(F2),诸如颜色匹配处理、RGB-YMCBK转换、 半色调处理等。然后,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03根据关于防伪图案组合输出原件数据的信息,对输出原件防伪图案图像320进行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控制器304还起到用于基于关于输入的防伪 图案图像的图像信息,向图像形成装置输出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作用。 在该情况下,基于来自打印机控制器304的输出,由作为图像形成装置 的未示出的打印机引擎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然后,由作为控制部分的打 印机控制器304控制该防伪图案图像,以便以浅色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 (5)流程图
接着,将参考图14更具体地描述防伪图案形成的内部处理。 图14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处的内部处 理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IOI,通过用户接口等,开始防伪图案图像形成处理。 接着,在步骤S102,读取输入背景图像311、潜像阈值图案314、背景阈 值图案315、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和伪装区域指定图像317。
接着,在步骤S103,确定防伪图案图像的形成过程中的内部像素。 例如,对于整个输入背景图像,在从左上位置起到右下位置以光栅扫描 的顺序执行图像处理,以便将输入背景图像改变为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 下,将左上位置确定为初始位置。
接着,在步骤S104,执行下面所示的处理,从而以类似瓦片的形状 从输入背景图像311的左上位置起布置^^象阈值图案314、背景阈值图案 315、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和伪装区域指定图像317。即,对于将 要处理的输入背景图像311的像素,以预定的逻辑式计算进行关于是否 写关于输出过程中的点的像素值的判断。在该情况下,像素值对应于颜 色信息312。
另外,在将被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中,具有对应于潜像阈值图案314、 背景阈值图案315、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316和伪装区域指定图像317 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的长度的最小公倍数的大小的图像构成最小重复单 元。出于该原因,在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仅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 最小重复单元的部分,并且在输入背景图《象311的大小内以类似瓦片的 形状重复布置防伪图案图像的所形成的部分,从而可以减少形成防伪图案图4象318所需的处理时间。
接着,在步骤S105,判断步骤S104中的计算结果。 在步骤S104中写像素值的情况下(是),在步骤S106,执行对应于 输出过程中的点的像素值的写处理。可以根据防伪图案图像的颜色改变 像素值。在想要准备黑色防伪图案的情况下,输入背景图像311中将被 处理的像素的颜色被设置为黑色。另外,还可以通过将要被处理的像素 的颜色设置为对应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的青色、品红色 或黄色,准备彩色防伪图案图像318。
在输入背景图像311是每像素一到若干比特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使用索引颜色方法表示像素值。索引颜色方法是一种图像数据 表示方法,其中针对目标彩色图像中频繁出现的颜色信息设置索引,并 且以指示颜色信息的索引号表示每个像素的值。例如,以这样的方式针 对目标彩色图像中频繁出现的颜色信息设置索引,即,索引O是白色, 索引1是青色等。另外,以这样的方式以指示颜色信息的索引号表示每 个像素的值,即,例如,第一像素值是索引1的值,第二像素值是索引2 的值等。
在步骤S105中,在不写像素值的情况下(否),在步骤S107,进行 关于是否处理了输入背景图像311的要被处理的区域内的所有像素的判 断。在未处理输入背景图像311的要被处理的区域内的所有像素的情况 下,处理^步骤S108,并且选择未处理的像素,并且对其进行步骤S104 到S106的处理。在另一方面,在完成了关于输入背景图像311的要被处 理的区域内的所有像素的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09,其中结束 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处的图像处理。
通过上述处理,可以准备通iW输入背景图像311进行图像处理而 获得的防伪图案图像318。 (6)点布置方法
接着,将更具体地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潜1象P和背景部分处的点布置 方法。
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基于点集中型抖动矩阵形成潜像部分,并且
32基于点*型抖动矩阵形成背景部分的情况。
在潜像部分的形成过程中所使用的点集中型抖动矩阵的代表例可以
包括螺旋抖动矩阵。图15是示出了 4x4螺旋抖动矩阵的一个实施例的示 意图。以这样的方式布置4x4螺旋抖动矩阵的阈值,即,数值以螺旋方 式从中心开始增大。
图16包括各自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5的4x4螺旋抖动矩阵,对预定 的输出图像信号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阈值图案(点布置)的示意图。 在图16中,参考标号401、 402和403表示通过分别对输出图像信号3、 6和9以图15的抖动矩阵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阈值图案。在本实施例 中获得的阈值图案(点布置)是各个点集中布置的图案。
在另一方面,用于形成背景部分的点分散型抖动矩阵的代表例可以 包括Bayer抖动矩阵。图17包括各自示出了 4x4 Bayer抖动矩阵的实施 例的示意图。这样设计通it^任何输出图像信号以Bayer抖动矩阵进4亍 抖动而形成的阈值图案,从而以M状态布置各个点。
图18包括各自示出了通过使用图17的4x4 Bayer抖动矩阵对预定 的输出图4象信号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阈值图案(点布置)的示意图。 在图18中,参考标号601、 602和603表示分别以图17的抖动矩阵对输 出图像信号2、 4和5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阈值图案。得到的阈值图案 (点布置)是这样的图案,其中以^t状态布置各个点。在Bayer抖动 中,当抖动矩阵的大小增加时,由于该矩阵产生的周期紋理(波紋)可 能是明显的但是具有特定的色调九变等级,具有周期性和漂亮的图案的 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将在原理上描述使用Bayer抖动矩阵作为在背景部 分使用的抖动矩阵的情况。然而,抖动矩阵不限于Bayer型,而是还可 以是其它的点M型抖动矩阵。例如,蓝噪声掩模也是一种点*型抖 动矩阵。该掩模关于任意色调灰度等级的所有阈值图案具有蓝噪声特性 (一种这样的特性,图案是局部非周期的、各向同性的,并且很少具有 低频分量),并且为了形成阈值图案,具有随机的但是高度均匀的像素分 布,从而在粒度方面是显著的。出于该原因,该掩模具有可以防止波紋出现的优点,并且可以获得视觉上优选的输出图案。另外,还可以釆用 使用错误扩散方法的背景部分构造,虽然该方法不是使用阈值图案的方 法。错误扩散方法具有花费长的处理时间的缺点,但是具有图像具有好 的视觉感知属性,从而点均匀地分狀的优点。
另外,可以不基于抖动矩阵形成用于每个色调AJL等级的阈值图案。 还可以为每个色调灰度等级特有地形成背景阈值图案和潜像阈值图案。 在该情况下,还有可以为每个色调灰度等级选择具有良好图像质量的阈 值图案的优点。
图19是用于比较例如^^象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中的黑色像素的 面积比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分别取潜像抖动矩阵的垂直和水平维度 作为YL和XL;取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t变等级作为TL;分别取背景 抖动矩阵的垂直和水平维度作为YS和XS;并且取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 H等级作为TS;在该情况下,黑色像素与潜像阈值图案的比例(PL) 是PL = TL (XLxYL),并且黑色像素与背景阈值图案的比例(PL)是 PS = TS (XSxYS)。
图20包括各自示出了通it^J"输出图像信号以抖动矩阵进行阈值处理 而获得的阈值图案中的黑色像素的面积比与输出该阈值图案时的浓度之 间的关系的图。顺便提及,在该抖动中,黑色像素的面积比根据输出图 像信号的色调M等级改变,从而图20中的橫坐标也可被认为是输出图 像信号的色调AJL等级。
此处,不必然需要潜像部分(潜像阈值图案)的抖动矩阵和背景部 分(背景阈值图案)的抖动矩阵具有相同的边长(side dimension ),而是 可以具有不同的边长。例如,考虑潜像抖动矩阵和背景抖动矩阵具有以 参考标号801指示的相同的色调^JL等级特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与 潜像抖动矩阵和背景抖动矩阵的大小无关,当横坐标的值(黑色像素的 面积比)彼此大体相等,而与潜像部分的抖动矩阵和背景部分的抖动矩 阵的大小无关时,潜像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的浓度大体彼此相同。 结果,可以形成具有不显著的图像的防伪图案图像。此处,表述"横坐标 的值(黑色像素的面积比)彼此大体相等,而与潜像部分的抖动矩阵和背景部分的抖动矩阵的大小无关,,对应于使用这样的色调灰度等级TL和 TS的值,从而PL和PS大体彼此相等。
然而,实际上,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特性,潜像抖动矩阵和背景抖 动矩阵的色调AJL等级特性不总是彼此相等。
例如,考虑以中等S形曲线802表示潜像抖动矩阵的色调U等级 特性,并且以陡峭的S形曲线803表示背景抖动矩阵的色调H等级特 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使当潜像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的黑色像 素的面积比被设置为大体彼此相等时,输出过程中的潜像部分和背景部 分的浓度也不彼此相等。
通过为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中的任意一个或两者适当地调整输出图 像信号,可以在输出过程中使得一个浓度尽可能地靠近另一个浓度。
另外,当可由潜像抖动矩阵或背景抖动矩阵表示的色调灰度等级的 数目大时,通过调整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灰度等级,可以精细地调整潜 像部分或背景部分的浓度。
在潜像抖动矩阵是如图15所示的点集中型抖动矩阵的情况下,当输 出图像信号的色调灰度等级不多于某个水平时,点靠近分离的点,从而 在复印过程中潜像部分易于消失。在另一方面,当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 灰度等级超过某个水平时,点是集中的,从而构成潜像的点的块本身易 于被清楚地由眼睛识别。
因此,在潜像抖动矩阵中,优选地,输出图像信号的可用色调灰度 等级处于某个范围内。另外,在图15所示的抖动矩阵中,即使当改变抖 动矩阵的大小时,当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灰度等M此相同时,也可以 获得大体相同的集中的点布置。因此,通过改变抖动矩阵的大小(行数),
平,也可以改变每单位面积的浓度。
在另一方面,在背景抖动矩阵是图17所示的点M型抖动矩阵的情 况下,可以通过改变输出图4象信号的色调灰度等级,在作为整体统一提 供点的同时改变浓度。因此可以说,在背景部分处,背景抖动矩阵的宽 的色调灰度等级(即,大尺寸抖动矩阵)在浓度调整性能方面是出色的。图21包括各自示出其中以图10或13的方框图内所示的处理形成防 伪图案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21中,参考标号901、卯2和903分别表 示潜4象阈值图案、背景阈值图案和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并且参考标 号卯4表示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顺便提及,在防伪图案图像904的形 成阶段,不引入伪装图案。
在图21所示的防伪图案图像卯4中,如由圆区域910所示,在潜^象 和背景之间的转变部分处形成由潜像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的接合导 致的点块。当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903中的潜像和背景之间的转变与 潜像阈值图案的大小彼此不同步时,易于形成这种点块。另外,该点块 仅集中地出现在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卯3中的潜像和背景之间的转变 部分处,从而可能产生潜像外部配置明显从而降低防伪图案的效果的缺 点。
因此,为了形成高质量的防伪图案图像,优选地,在潜像/背景区域 指定图像中的潜像和背景之间的转变部分处执行处理,以便不形成点块。 作为被执行以便不在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中的潜像和背景之间的转变 部分处形成点块的处理的实施例,存在边界处理。当使用该处理时,在 潜像阈值图案的黑色像素的外围部分处出现白背景,除非该外围部分位 于图像的末端。该白背景构成一个緩冲区域,从而潜像阈值图案的黑色 像素和背景阈值图案的黑色像素不彼此接触。从而防止潜像/背景区域指 定图像中所指定的a和背景之间的转变部分明显。在图21中,参考标 号905表示接受边界处理的防伪图案图像。在防伪图案图像卯5中,发 现未形成潜像和背景之间的转变部分处的由于潜像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 图案的接合导致的点块。当在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处执行上述的 边界处理时,不必通过同步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中所指定的潜像和背 景之间的转变部分与潜像阈值图案的大小来准备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 像,从而使得用户容易使用。
图22是示出了通过边界处理,在防伪图案形成部分处形成的防伪图 案图像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当形成图22所示的防伪图案图像时,分别使 用图11中所示的图像501和502作为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和伪装区域指定图像,并且分别使用图12中所示的图像511和512作为潜像阈值图 案和背景阈值图案。顺便提及,围绕着图像501、 502、 511和512的每 个虚线表示每个图像的边界,并且不出现在实际图像中。已经对图22的 防伪图案图像进行了边界处理,从而不引起发生在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 之间的边界处形成点块的现象。结果,不易辨别潜像部分。
接着,将更具体地描述用于组合在上述的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 处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和输入的原件图像(例如,表格或证书)的组合 部分302处的处理。
图23是示出了用于组合输入原件图像和防伪图案图像的组合处理的 示意图。在图23中,示出了文本属性数据521、图形属性数据522和图 像属性防伪图案图像523。
在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驱动器或打印机控制器提供的组合部分 302处,根据各个图像521-523的布置的前后顺序,通过软件重叠这些图 像。由此,如由图23中的参考号524所指示的,形成通过组合文本属性 数据、图形属性数据和图像属性防伪图案图像而获得的图像。
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图像属性防伪图案图像523作为最低 的层,在其上重叠文本属性数据521和图形属性数据522。例如,在图像 属性防伪图案图像523和文本属性数据521彼此重叠的位置,优先于图 像属性防伪图案图像523绘制文本属性数据521。从而,在输入的原件图 像的背景处适当地布置防伪图案图像,从而不降低文本属性数据和图形 属性数据的可观看性。
另外,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图像属性防伪图案图像523具有与 输入图^4目同的大小。然而,在防伪图案图像旨在仅在其部分区域中重 叠的情况下,输入具有对应于该区域部分的大小的输入背景图像,并且 在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处仅形成与输入的图像大小相一致的防伪 图案图像,然后在组合部分302,可将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与输入的原件 图像组合在一起。由于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较小,可以较高的速度执行 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处的处理。
另外,在将防伪图案图像与不具有其中已经组合各种图像的层次结构的输入的原件图像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例如,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构 成,即,检测输入的原件图像的特定像素值区域(例如白背景区域),并 且仅在检测到的区域内组合防伪图案图像。 [用于防伪图案图像形成的调色剂I
在图1-4或图32-3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上所述,可能发生感 光鼓1的纵向方向(转印材料的运送方向)上的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感光 鼓1的圆周方向(大体上垂直于转印材料的运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图像 浓度不均匀。另外,由于这些浓度不均匀,可能发生纵向方向上的防伪 图案图像的浓度不均匀以及圆周方向上的防伪图案图像的浓度不均匀。
由于变化因素诸如由于感光鼓1的灵敏性不均匀引起的电荷电位不 均匀、膝光部分电位不均匀、由于膝光光线诸如激光的光量不均匀引起 的膝光部分电位不均匀、由于充电装置的电荷不均匀引起的充电电位不 均匀,发生纵向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
由于变化因素诸如感光鼓1或显影套筒的偏心、由于用于调节显影 套筒和感光鼓1之间的距离的调节组件的污染等引起的显影套筒和感光 鼓之间的距离波动(S-D间隙波动),发生圆周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
另外,当在利用浓度水平不同的多种类型的调色剂(深色调色剂和 浅色调色剂)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使用用于形成实际图像(原 件图像)的颜色转换表执行防伪图案的形成时,可能产生由于点偏移引 起的浓度不均匀的问题。
即,在仅以深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引起防伪图案 图像形成过程中的潜像和背景部分之间的浓度差异的发生,从而可能产 生这样的问题,即,虽然使用了原件图像,但是防伪图案图像出现了。 作为替换地,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即,在防伪图案图像的复印过程中 防伪图案图像消失,或复印了应当消失的背景,从而使得防伪图案图像 不可识别。另外,当在使用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以用于以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两者形成实际图像(原件图像)的颜 色转换表形成防伪图案图像时,在防伪图案形成过程中,引起由于深色 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两者的混合引起的点偏移的发生。然后,由于该点偏移,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即,未形成具有均匀浓度的清晰的防伪图 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使用浓度水平不同的多种类型的调色剂(深 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改进防伪图案图像浓度的均 匀性。另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防止防伪图案图像中的点偏移。另夕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形成适当的防伪图案图像。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是形成具有均匀浓度的防伪图案图像,并且在安装了深色调色剂显影设 备和浅色调色剂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复印过程中,提供清晰的 防伪图像。
[防伪图案图像控制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减少由于能够通过4吏用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
不均匀性的方法,仅以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
即,在本实施例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 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低亮度的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深色图像形 成部件,和用于以具有较高亮度的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浅色图像形成部 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形成通过被复印以^t引起 对比度差异来防止伪造的防伪图案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部 件,其能够实现控制从而根据相关的图像信息,由深色图像形成部件和/ 或浅色图像形成部件形成包含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防伪图案图像或者 实际图像(原件图像)。另夕卜,该控制部件能够实现控制,从而通过在原
并且通过仅使用浅色图像,执行图像形成。在本发明中,除了作为防伪 图案图像的特殊图案(图像)之外的图#^皮称为"实际图像(原件图像)"。
典型地,防伪图案图像包括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在潜像部分处, 在由目标复印机复印之后,点得以保留,并且作为图像出现,在背景部 分处,在复印之后,点充分地消失到潜像部分的点可以作为图像显现的 程度。另外,在复印之前,配置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以便第一眼看上去不会被辨别出来。另外,实际图像(原件图像)是基于图像信息(在 复印机的情况下,用于复印的原件,或在打印机的情况下,关于由计算 机的应用软件等形成的字符或图形的图像信息),与包含潜像部分和背景 部分的防伪图案图像不同的图像。典型地,组合并且输出实际图像(原 件图像)和防伪图案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安装在可通信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机设 备中的打印机驱动器实现用于形成关于包含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防伪 图案图像的信息的图像处理部件。由这种打印机驱动器形成的防伪图案 图像信息被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上述控制装置中。另外,在另一个实 施例中,为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用于形成关于包含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 防伪图案图像的信息的图像处理部件。由这种图像处理部件形成的防伪 图案图像信息被输入到上述的控制部件中。在该情况下,可以为图像形 成装置提供具有图像处理部件和控制部件的功能的打印机控制器。
即,例如,如图10的方框图所示,在打印期间,以打印机驱动器300 实现通过包括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组合部分302、图像数据处理 部分303而构成的图像处理部件。然后,将由打印机驱动器300形成的 防伪图案图像信息输入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作为上述的控制部件 的打印机控制器)304。另外,例如,如图13的方框图所示,在复印过 程中,通过包括防伪图案图像形成部分301、组合部分302和图像数据处 理部分303构成的图像处理部件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打 印机控制器)304上。然后,将由图像形成装置304形成的防伪图案图像 信息输入上述的控制部件,也可以由打印机控制器服务所述控制部件。
进一步说,对于较小的点,即,较小的浓度,上述的浓度不均匀性 较大。这是因为当感光鼓1的表面M露于光线下,以便将感光鼓1的 表面电位从充电电位(未啄光部分电位或暗部分电位)改变为已瀑光部 分电位时,关于上述的变化因素的浓度波动对于较小的点(较小的浓度) 较大。
图24是示出了当600dpi图案的一点方块(1个点)和两点方块(4 个点)被啄光时,关于感光鼓1的表面电位的电位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即,图24的实线701示意地表示当一点方块,皮啄光时,感光鼓l上的电 位分布,并且交替的长短虚线702示意地表示当两点方块被膝光时,感 光鼓l上的电位分布。
以图24中阴影部分703和704示意地示出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量(每 单位面积)。以阴影部分703指示一点方块瀑光部分处的调色剂量,并且 以阴影部分703和704的总和指示两点方块膝光部分处的调色剂量。
如图24所示, 一般地,在已膝光(瀑光)部分和未啄光的(非啄光) 部分之间的边界处,不是垂直地改变电位,而是在倾斜的同时从充电电 位改变到啄光部分电位。
因此,当一点方块被爆光时,电势不是完全地从充电电位下降到啄 光部分电位,从而调色剂显影不稳定,即,调色剂是否堆积在瀑光部分 上是不稳定的。因此,调色剂的堆积量易于下降。
在另一方面,当两点方块啄光时,感光鼓1上的电位从充电电位下 降到膝光部分电位,从而调色剂显影是稳定的,即,曝光部分上调色剂 的堆积是稳定的。出于该原因,例如,调色剂堆积量比一点方块曝光时 的调色剂堆积量增加4倍多。
因此,当感光鼓1上曝光的点小时,调色剂显影易于不稳定,从而 堆积在膝光部分上的调色剂量易于不稳定。出于这个原因,当感光鼓1 上膝光的点小时,对于如上所述的浓度不均匀性的变化因素,调色剂堆 积量的波动增加。结果,易于显著地发生防伪图案图^^的浓度不均匀。
在另一方面,当感光鼓1上曝光的点大时,调色剂显影易于稳定, 从而膝光部分上调色剂堆积的量易于稳定。出于这个原因,当感光鼓1 上啄光的点大时,对于如上所述的浓度不均匀性的变化因素,调色剂堆 积量的波动减小。结果,不易发生防伪图案图像的浓度不均匀。即,当 点大时,不易发生防伪图案图像不均匀。
此处,图25示出了深色调色剂点541和浅色调色剂点542。才艮据图 7中所示的输出图像信号(面积)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图25中的深色调 色剂点541的两个点和图25中的浅色调色剂点542的四个点具有大体相 同的浓度。因此,在以相同浓度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不是以深色调色 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而是通过以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 可以增大防伪图案图像的点大小。即,不是以深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 图像的情况,而是通过以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可以降低潜像 部分和背景部分处的防伪图案图像部分的不均匀性。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仅以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通 过增大防伪图案图像的点大小,稳定通过显影而堆积在感光鼓1上的调 色剂的量,从而可以防止防伪图案图像的浓度不稳定。
在如图1-4所示的能够以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形成图像的图像 形成装置中,对于防伪图案图像也常规上使用如图8和9所示的用于原 件图像的颜色转换表。出于该原因,通过混合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 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由此,引起分别以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形成的 调色剂图像的点偏移(颜色重合失调)的产生,从而产生这样的问题, 即,防伪图案图像浓度不稳定。
图26包括用于图示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之间的点偏移的示意图。
在图26中,参考标号531示出无劣化地布置深色调色剂(例如,Bk (黑色部分))的两个点和浅色调色剂(例如,LBk (灰色部分))的两 个点。图26中的参考标号532示出这样状态的实施例,其中具有点偏移 地布置深色调色剂的两个点和浅色调色剂的两个点。
当与531所示的图像的浓度相比时,由于浅色调色剂的面积实质上 减小,所以532中所示的图像的浓度减小。
在图1和3所示的级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尤其可以注意到上述的点 偏移。在级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布置多个图像形成站,从而存在由于 图像形成站的位置准确性的偏移所引起的点偏移。另外,存在由于取决 于用于图像形成的调色剂量(原件图像的调色剂量)的中间转印带40和 感光鼓1之间的摩擦系数的改变(扭矩的改变)引起的点偏移。另外, 存在由于在中间转印带40上以重叠方式形成由多种类型的调色剂组成的 调色剂图像时发生的图像同步定时的偏移所引起的点偏移。在图2和4中所示的单鼓型图像形成装置中,仅有1个图像形成站 (即,感光鼓l),从而与级联型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其具有可归因于位 置准确性的点偏移轻微的优点。然而,可归因于摩擦系数的点偏移和可 归因于图像同步定时区域的点偏移处于与级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点偏 移大体相同的水平。
此处,将描述可归因于上述的摩擦系数的点偏移。
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量大的情况下(在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 上的调色剂量大的情况下),调色剂起隔离物(隔离物效应)的作用以便 减小摩擦系数,从而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速度增大。在另一方面,在调 色剂量小的情况下(在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量小的情 况下),调色剂不作为隔离物,从而增加摩擦系数,使得中间转印带40 的旋转速度减小。因而,由于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速度的这种波动,引 起点偏移的发生。
此外,下面描述由于图像同步定时而引起的点偏移。
在由多种类型的调色剂构成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被形成在中 间转印带40上的情况下,例如使用以下不同类型的方法使得这些图像彼 此同步并被叠加。首先,具有一种方法,其中计算中间转印带40的速度, 以便确定定时。此外,具有一种方法,其中在中间转印带40上利用调色 剂形成参考位置色块,并检测该色块以确定定时。此外,具有一种方法, 其中对中间转印带40附加参考件并检测这个参考件,以便确定定时。然 而,在任何类型的方法中,都会发生图像同步定时中的波动或允差,因 而使得发生叠加的图像同步定时的偏移。因而,发生由于图像同步定时 的偏移而引起的点偏移。
在按照本实施例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不 会产生上述的点偏移,因而不会发生由点偏移引起的防伪图案图像浓度 的不均匀。
此外,在前面的描述中,描述了在黑色防伪图案图像中的点偏移, 但是在全彩色防伪图案图像中通过仅使用浅色调色剂也能够减小点偏移 的程度。例如,在形成红色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和品红色调
色剂被混和,使得在常规情况下黄色(Y)、浅黄色(LY)、品红色(M)和浅 品红色(LM)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可^皮混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点偏移, 防伪图案图像浓度不均匀和防伪图案图像颜色(上色)的不均匀是大的。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只使用浅色调色剂,只利用LY和LM这 两种颜色的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使得由于点偏移引起的防伪图案 图像的浓度不均匀和防伪图案图像的颜色的不均匀可被减轻。
用这种方式,按照本实施例,通过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 图像,可稳定地形成防伪图案图像,从而可以减轻防伪图案图像浓度的 不均匀。
即,通过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即使在如果利用深色 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则引起浓度不均匀的条件下,也可以减少在防 伪图案图像的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之间的浓度差异,从而形成具有均匀 浓度的清楚的防伪图案,在复印期间也形成清楚的防伪图案图像。换句 话说,在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情况下,即使当防伪图案 图# (潜l象部分/背景部分)的点尺寸增大时,也可以形成具有稳定的浓 度的点而对实际图像(文档)没有不利影响。因此,即使在如果使用深 色调色剂则沿纵向/圆周方向发生浓度不均匀的条件下,也能获得均匀的 防伪图案图像。
下面更加具体地描述只使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方法。
在常规方法中,如图8或9所示的用于原件图像的颜色转换表也一 直用于防伪图案图像,因而也一直根据防伪图案图像浓度利用由深色调 色剂和浅色调色剂构成的两种类型的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另一方 面,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下面描述的与图8、图9所示的用于原件图像的 颜色转换表不同的用于防伪图案图像的颜色转换表。
图27示出用于防伪图案图像的颜色转换表的实施例。即,图27所 示的颜色转换表被设计为只使用浅色调色剂用于防伪图案图像。为此, 通过使用图27所示的颜色转换表,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
此外,在通过使用颜色转换表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
44的情况下,对于预定值或者预定值以上的输入图像信号,例如对应于128 或以上的输入图像信号的防伪图案图像,获得了对应于255 (最大输出图 像信号)的输出图像信号的相同浓度。因此,可以这样设置上限浓度, 使得防伪图案图像不具有预定的(对于浅色调色剂,最大浓度Dmax(L)) 或更高的浓度。因而,防伪图案图像被设置为深色,从而具有不易发生 原件图像的可观看性不良的优点。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图像(原件图像)形成和防伪图案图 像形成期间使用不同的颜色转换表。在防伪图案图像形成期间,通过使 用和实际图像(原件图像)形成期间的颜色转换表不同的、使得只使用 浅色调色剂的颜色转换表。
图28示出被设计用于防伪图案图像的潜像背景的颜色转换表的实施 例。在图28的颜色转换表中,对于输入图像信号的预定值或更小的值, 这样设计输出图像信号,使得其为等于预定值的常数,并且不随输入图 像信号的减小而减小。
按照图28所示的颜色转换表,可以这样设置下限浓度,使得^^象部 分不具有预定的或更小的浓度,从而具有这样的优点能够设计在复印 期间不消失的潜像部分。
图29示出被设计用于防伪图案图像的背景部分的颜色转换表的实施 例。在图29的颜色转换表中,对于具有不小于比上述的最大输出图4象信 号更小的预定值的值的输入图像信号,这样设计输出图像信号,使得其 为等于一个预定值的常数,并且使得不随输入图像信号的增大而增大。
按照图29所示的颜色转换表,能够这样设置上限浓度,使得背景部 分不具有预定的或更大的浓度,从而具有这样的优点能够这样设计背 景部分,使得在复印期间不被保留。
因而,颜色转换表还可以被这样设置,使得图29的颜色转换表被用 作防伪图案图像的背景部分的颜色转换表,图28的颜色转换表被用作防 伪图案图像的潜像的颜色转换表。
因而,在防伪图案图像形成期间,可以在防伪图案图像的潜像部分 和背景部分之间使用不同的颜色转换表。这样,通过使用取决于特性的颜色转换表,能够形成更合适的防伪图案图像,例如,对于防伪图案图 像的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提供诸如下限值和上限值之类的限制。
实际上,在图l到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通过使用图27的颜色 转换表,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时,能够减小防伪图案图 像浓度不均匀的程度,因而形成具有均匀浓度的防伪图案图像。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在能够利用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形 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防伪图案图像形成期间,只使用浅色调色 剂。这样,能够防止由于沿纵向/圆周方向的浓度不均匀而导致的防伪图 案图像浓度的不均匀,并防止由于点的偏离而引起的防伪图案图像浓度 的不均匀。结果,能够形成具有均匀浓度的防伪图案图像。即,按照本 实施例,在使用具有不同浓度水平的多种类型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中,能够改善防伪图案图像浓度的均匀性,从而形成作为合适的防伪图 案图像的防伪图案图像。 (实施例2 )
接着,将参照图30和3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适用于具有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基本结构相同基本结构的 图像形成装置。
首先描述常规的防伪图案浓度调节(防伪图案浓度校准)。
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实际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 情况下,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不总是以期望的浓度被输出。
其理由例如包括以下因素。即,这些因素包括取决于各种条件的浓 度不稳定性,例如图像形成设备的引擎特性;用于输出阈值图案的抖动 矩阵的差异;各个装置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打印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 引擎的耐久性;纸页(介质)的差异;在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的差异等 等。即,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类型、抖动矩阵、图像形成设备个体、打 印环境、纸页、调色剂等,相对于用于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每个抖动 矩阵,最佳输入色调灰度等级可以不同。
因此,即使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引擎特性或打印环境不同的情况下, 优选的是,防伪图案图像在输出期间具有基本上相同浓度的潜像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之后被形成。然而,实际上,考虑所有的变化因素, 包括打印环境的波动,自动地计算最佳潜像阈值图案和最佳背景阈值图 案是困难的。
因而,在防伪图案图像被输出之前,优选的是,对于每个图像形成
像图像阈;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的功",-即防伪^案浓度^准功能。
作为用于提供这种防伪图案浓度校准功能的方法,具有一种方法, 其中通过相对于潜像抖动矩阵和背景抖动矩阵之一或两者对输出图像信 号的色调灰度等级进行改变,浓度(在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被调整为
使得基^L此相等。
图30包括示出通过利用抖动矩阵对输出图像信号的多个色调AJL等 级进行阈值处理而获得的潜像阈值图案和背景阈值图案的示意图。在图 30中,标号551表示通过把6的色调t变等级输入到10像素方块潜像抖 动矩阵中而获得的潜像阈值图案,其中黑色像素的面积比是6%。
在另一方面,在图30中,标号552-554表示通过分别把12, 16和 20的色调A^等级输入到16像素方块背景抖动矩阵中而获得的背景阈 值图案,其中黑色像素的面积比分别是4.69%、 6.25%和7.81%。假定对 于4x4像素背景抖动矩阵通过改变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灰度等级来进行 浓度调节,在这种情况下,黑色的面积比只有4x4 + 1 = 17个水平的范围, 只获得大约6%步幅的色调灰度等级改变,因而不能进行精密的浓度调 节。
然而,如图30中由背景抖动矩阵552-554所示的,从具有大量的可
度,因而适用于浓度校正。
下面对用于实现防伪图案图像浓度校正功能的常规的防伪图案浓度 测试打印件进行一般的描述。
可以对打印机驱动器或者图像形成装置提供防伪图案图像浓度测试
打印件。
例如,图31示出测试打印纸页的一个实施例,其上二维地布置着在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浓度改变的色块。每个色块通过包括潜像部分和
背景部分而被构成,并且还可以包括伪装部分。图31中的每个色块包括 中心部分的潜像部分和周边(周围)部分的背景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用于指定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是矩形的,但是 不必限于矩形。潜像/背景区域指定图像可以是一个字符例如 "INVALID",并且可被布置成在^L觉上是可辨别的,于是,例如潜像部 分和背景部分作为分离的色块被彼此相邻地布置。
在图31的测试打印纸页中,背景部分的浓度相对于纸页的垂直方向 被改变。作为用于改变背景部分的浓度的方法,例如,在背景抖动矩阵 具有16x16个像素的尺寸的情况下,具有一种用于改变关于背景抖动矩 阵的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灰度等级的方法,如图30的背景阈值图案 552-554中所示。例如,当关于背景抖动矩阵的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JL 等级被改变4个时,在阈值图案中的黑色像素的面积比各自被改变大约 1.5 % 。
此外,在图31的测试打印纸页中,相对于纸页的水平方向的潜—象的 浓度被改变。作为用于改变潜像部分的浓度的方法,例如具有一种用于 改变潜像抖动矩阵的尺寸的方法。例如,在潜像抖动矩阵的尺寸是10x10 个像素的情况下,当在输出图像信号的9的色调^JL等级下形成阈值图 案时,黑色像素的面积比是9%。此外,在潜像抖动矩阵的尺寸是12x12 个像素的尺寸的情况下,当以输出图像信号的9的色调AJL等级形成阈 值图案时,黑色像素的面积比是6.25%。此外,在潜像抖动矩阵的尺寸 是14x14个像素的尺寸的情况下,当以输出图像信号的9的色调M等 级形成阈值图案时,黑色像素的面积比大约是4.6%。
此外,作为改变潜像部分的浓度的另一种方法,具有一种方法,其 中潜像抖动矩阵的尺寸被固定,关于潜像抖动矩阵的输出图像信号的色 调AJL等级被改变。例如,当潜像抖动矩阵的尺寸被固定在10x10个像 素并且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H等级被改变到6, 8和12时,阈值图案 中的黑色像素的面积比被分别改变为6%, 9%和12%。
然而,要求关于潜像抖动矩阵的输出图像信号的色调灰度等级不小于某个水平,以便避免这样的状态,即在潜像部分中的点的尺寸被减小 到以至于在复印之后这些点消失的程度,以及即使进行复印也保持不满 足潜像部分的必要条件。
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测试打印纸页图像中选择一个调节值,在该
调节值处,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浓^J^^L此相等,并从通过利用图 像形成装置复制图31的测试打印纸页获得的复印纸页图像中选择一个调 节值,在这个调节值处,潜像部分保留而背景部分消失。然后,用户把 最佳调节值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或打印机驱动器,以便完成防伪图案浓 度校正。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有防伪图案浓度校正并能够利用深色调色剂和 浅色调色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 图像。这样,能够防止防伪图案浓度不均匀,并快速而适当地进行防伪 图案浓度校正。
例如,为了进行防伪图案浓度校正,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通过以 图8或图9的常规颜色转换表来改变输入图像信号而改变输出图像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实现图像形成的情况和通过混和 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而混和地实现图像形成的情况。具体地说,在 通过混和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实现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在 实施例1中所述的点的偏移而引起的防伪图案图像浓度不均匀。
此外,例如在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表现出在图7中所示的浓度 关系的情况下,对于用于浅色调色剂的图像数据,进行两个像素的PWM, 以便增强色调灰度等级特性,因而增大记录的单位。在另一方面,对于 用于深色调色剂的图像数据,从分辩能力的重要性的观点看来,进行一 个像素的PWM。此外,在使用抖动矩阵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处理,使 得输出浅色调色剂的两个像素,以便输出对应于深色调色剂的一个像素 的浓度。
因而,在通过混和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来实现防伪图案图像形 成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以下的问题。即,在当防伪图案图像的输入图像 信号被改变以便改变输出图像信号时,在深色调色剂点和浅色调色剂点被不均匀地分布在块中的情况下,出现波紋问题和以双重状态看到防伪 图案图像点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这样的布置处理,使得在分布状态
下布置深色调色剂的点和浅色调色剂的点。因而,不能照常使用图15的 潜像抖动矩阵和图17的背景抖动矩阵,从而需要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 剂的布置处理。因此,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使得在防伪图案图像的潜 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点布置变得复杂,从而需要长的时间进行防伪图案 图像形成处理。则在本实施例中,和实施例1类似,借助于只利用浅色 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防止由于点的偏移而引起的防伪图案图像浓 度的不均匀。此外,通过利用例如图15和图17的抖动矩阵以及图27-29 的颜色转换表进行防伪图案浓度校正(处理),使得通过改变输入图像信 号来改变输出图像信号以调节防伪图案的浓度。这样,不需要进行调色 剂点的布置处理,因此能够减少用于防伪图案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时间。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被配置用于通过改变在防伪 图案图像的潜像部分和背景部分每个点的尺寸和数量,来调节防伪图案 图像的浓度。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具有用于防伪图案图像的浓度调节 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这样, 防止点的偏离,从而减小防伪图案图像浓度不均匀的程度,并且不需要 对于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进行点的布置处理,因此,能够改善防伪 图案图像形成处理的速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根据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是,例如, 上述的抖动矩阵、颜色转换表等等的各种数值仅仅是一些例子,以便简 化说明,因而其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设置等,被任 意地确定。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防伪图案图像总是只利用浅色 调色剂来形成。这样,本发明可以实现上述的功能效果,因而是非常有 利的。然而,根据需要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利用多种模式,例如 只利用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像的模式、只利用深色调色剂形成防 伪图案图像的模式、以及利用深色调色剂和浅色调色剂形成防伪图案图 像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按照输入的模式选择指令分别合适地选择用于防伪图案图像形成的颜色转换表和用于实际图像(原件图像形成) 的颜色转换表,上述的控制部件能够在防伪图案图像部分形成图像,并 在实际图像部分形成图像。通过对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的操作部分或者主
模式选择信号。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置。
按照本发明,在能够利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至少一组记录 材料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能够抑制由于防伪图案图像的浓度波 动和点偏移而引起的防伪图案图像的质量的降低。
虽然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不限于其中提出的细节, 本申请旨在覆盖可能落在下面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或者为了改进的目的 而作出的各种改型或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深色图像形成站,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低亮度的调色剂形成图像;浅色图像形成站,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高亮度的调色剂形成图像;和控制部分,用于实现控制,从而大体上可以仅用具有较高亮度的调色剂形成要通过部分地消失、或通过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来强调的图像。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至少在低浓度水平区 域实现控制,使得在被配置为不部分地消失或者不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 浓度的第一图像部分的相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大于 被配置为部分地消失或者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的第二图像部分的所 W目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至少在高浓度水平区域实现控制,使得在被配置为部分地消失或者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 的第二图像部分的相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小于被配 置为不部分地消失或者不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的第 一 图像部分的所 勤目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
4. 一种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深色图像形成站,其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 的具有较低亮度的记录材料形成图像,和浅色图像形成站,其用于以具 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高亮度的记录材料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输入部分,关于要通过部分地消失、或通过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 度而被强调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可被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分中;和控制部分,其能够实现控制,从而大体上仅以具有较高亮度的记录 材料形成该图像。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至少在低浓度水平区 域实现控制,使得在被配置为不部分地消失或者不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 浓度的第一图像部分的相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大于 被配置为部分地消失或者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的第二图像部分的所 勤目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至少在高浓度水平区 域实现控制,使得在被配置为部分地消失或者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 的第二图像部分的相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小于被配 置为不部分地消失或者不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的第 一 图像部分的所 勤目同浓度水平的每个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量。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深色图像形成站,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低亮度的调色剂形成图像;浅色图像形成站,用于以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亮度的记录材料中的具有较高亮度的调色剂形成图像;和控制部分,用于实现控制,从而大体上可以仅用具有较高亮度的调色剂形成要通过部分地消失、或通过相对地和部分地降低浓度来强调的图像。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1290495SQ20081009293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9日
发明者小野和朗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