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视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043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体视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微镜,尤其是一种可调节观察角度的体视显微镜。
技术背景显微镜在使用的过程中,观察者的双眼通过目镜观察物体的影像,观察 目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俗称"观察角",由于人体生理的差异以及工作 场所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与之相适应,通常的体视显微镜有两种类型的固定观察角度,分别是45°或60° 。己知的显微镜的观察角度主要取决于反射棱镜的角度,由于反射棱镜的 角度是固定的,所以已知的显微镜的观察角度也是固定不变的。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显微镜观察角度不能自由调节,并且在长时间进行 观察使用时会使人感觉不舒适,容易造成颈椎疲劳,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问 题,提供一种角度调节装置设计结构简单,在长时间进行观察使用时不会使 造成颈椎疲劳,并且不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休视显微镜。为实现上述目的,木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视显微镜,所述镜片设置于所 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休与下壳体,两条入射光线由物镜的下壳体 射入后经所述上壳体向上侧传播,还包括杠杆与光路反射器,所述杠杆与所 述光路反射器连接,并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上壳体 与下壳体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为0° 35°;所述两条入射光线夹角的2d角度为所述两条入射光线夹角的2CX角度为12° 所述上壳体内部依次设有目镜、管镜、转向棱镜与中间镜。 所述光路反射单元包括转动反光镜与反光棱镜。 所述反光棱镜与转动反光镜依次设置于所述管镜与所述中间镜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新型提供的一种体视显微镜在壳体内部设有杠杆与光路反射单元, 杠杆与光路反射单元相连接,光路反射单元包括转动反光镜与反光棱镜,上、 下壳体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为0°~35°,入射光线由物镜下壳体射入后经上壳体向上侧传播,两条入射光线夹角2a角度为1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上下壳体之间的夹角角度,从而使杠杆与反射单元进行同步相向的角度调节,并 能保持观察图象在目镜视野中不发生畸变、位移,达到显微镜目视观察角可 调节的目的。观察者可根据自身目测高度在角度调节范围内来调节观察角度, 以保持舒适的观察姿势,不但避免了由于长时间观察而造成的颈椎疲劳,还 提高了观察效率,是显微镜观察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在很短的时间内体视显微镜都会普遍采用观察角度连续可调的观察系统;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 简单,稳定性好,在进行角度调节过程中不会使观察图象在目镜视野中发生 畸变、位移,从而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


图l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光学系统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后外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中间镜 2反光镜3反光棱镜 4管镜5转向棱镜 6目镜7上壳体 8下壳体9入射光线 10物镜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光学系统图,主要包括中间镜l、反光镜2、反 光棱镜3、管镜4、转向棱镜5、目镜6、物镜10以及入射光线9。反光镜2、反光棱镜3设置于管镜4与中间镜1之间。从被观察的物体发出的两条夹角 为2a的入射光线9,该入射光线9经由物镜10以及中间镜1射向反光镜2 表面,经反光镜反射后通过反光棱镜3经由管镜4再射入转向棱镜5,在转向 棱镜中进行90。的折转后,由一侧边向另一侧边缘传播,然后在转向棱镜的另 一边进行90°的折转后,以垂直方向进入观察目镜,观察者的双眼通过目镜将所观察的物体投影到双眼的视网膜上,合像后从得到一个处于有限距离的该 物体的立体影像。当光线通过中间镜1入射至反光镜2反射后射入反光棱镜3,在扳动上壳 体进行0°~35°的角度变化时,在上壳体中的反光镜2也通过杠杆产生一个与 上壳体联动的角度变化,使被观察物体的影像依然能保持在目镜视野中不发 生畸变、位移。图2与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前后外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 上壳体7与下壳体8。杠杆(图中未描述)设置于上壳体7与下壳体8之间, 杠杆与反光镜及反光棱镜相连接,上壳体7通过杠杆进行调节的同时,也带 动了反光镜及反光棱镜转动。通过对上壳体7进行调节可以改变显微镜的观 察角度,该观察角度的调节范围为0° 35°内,并且可以进行连续调节。在连 续调节过程中,物体的图像依然能够保持在目镜6的观察范围内,不会使物 体的影像发生畸变、位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视显微镜,通过上下扳动上壳体中的双 目镜,能够同步带动杠杆与反光镜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对使用者的观察角度 进行调节的目的。因为反光镜能根据一定的关系与反射棱镜联动,从而保证 转动反光镜的角度在发生角度变化后,物体的图像依然能够保持在目镜的观 察范围内,不会使物体的影像发生位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在进行角度调节过程中不会使在目镜中观察的物体影像发生畸变、位移,从 而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 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体视显微镜,主要由壳体与镜片组成,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两条入射光线由物镜的下壳体射入后经所述上壳体向上侧传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杠杆与光路反射器,所述杠杆与所述光路反射器连接,并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为0°~35°;所述两条入射光线夹角的2α角度为8°~1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视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入射光 线夹角的2a角度为12°。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体视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内部 依次设有目镜、管镜、转向棱镜与中间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视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反射单 元包括转动反光镜与反光棱镜。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体视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棱 镜与转动反光镜依次设置于所述管镜与所述中间镜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视显微镜,在壳体内部设有杠杆与光路反射单元,杠杆与光路反射单元相互连接,光路反射单元包括转动反光镜与反光棱镜。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为0°~35°,被观察物体发出的入射光线射入物镜后经下壳体、上壳体后向外侧传播,两条入射光线夹角2α角度为1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夹角角度,通过杠杆带动反射单元进行同步相向的角度调节,从而达到显微镜观察角度可调节的目的,不但避免了观察者由于长时间观察而造成的颈椎疲劳,还提高了观察效率。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在进行角度调节过程中不会造成观察图像的变化,也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
文档编号G02B17/08GK201218868SQ20082011498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9日
发明者钟小英 申请人: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