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1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叶片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驱动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地,诸如用于照相机或类似物品中的光圈设备的叶片驱动设备
包括具有开口的板;改变开口面积的叶片;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 叶片的驱动部件。驱动力传递到叶片,从而操作叶片。具体地,来自驱 动源的驱动力经由齿轮传递到驱动部件,使得该驱动部件驱动叶片。另 外,叶片绕给定的位置摆动以改变幵口的面积。例如专利文件1公开了 --种光圈设备,其中光圈环用作驱动部件。
专利文件h日本未审査专利申请公开No. 2007-17123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叶片驱动设备中,通过限制驱动部件的驱动范围来限制叶 片的摆动范围。通过使驱动部件与止动件接触来限制驱动部件的驱动范 围,所述止动件具有突出的形状并形成在板上。然而,来自驱动源的驱 动力经由齿轮或类似物传递到这样的驱动部件,使得驱动部件的转矩较 大。因此,由驱动部件和止动件的接触所产生的噪音是较大的。
因而目标是要提供工作噪音减小的叶片驱动设备。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上述的目标由一种叶片驱动设备实现,该叶片驱动设备的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开口的板;叶片,其改变开口的面积、具有凸轮槽并且是可
弹性变形的;以及驱动部件,其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叶片,并具有 接合凸轮槽的驱动销,其中当叶片位于完全打开状态或小光圈状态时,通过使驱动销与凸轮槽的至少一个端部接触而停止驱动部件。
这样的构造与其中驱动部件接触形成在板上的止动件而被停止的常 规叶片驱动设备相比,减小了工作噪音。另外,不必在板上提供止动件, 从而简化了结构。
在上述构造中,叶片可包括多个叶片;驱动销可包括分别与多个叶
片的凸轮槽接合的多个驱动销。
此布置分散了施加给每个部件的冲击。
在上述构造中,叶片驱动设备可包括止动装置,该止动装置可移动 成与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驱动部件的齿轮相接触和脱离接触,并通 过接触齿轮而停止齿轮的转动,其中,当叶片位于完全打开状态或小光 圈状态时,止动装置可在驱动销接触凸轮槽的端部的同时与齿轮接触。 此布置另外分散了施加给每个部件的冲击。
在上述构造中,止动装置可以是叶片,且凸轮槽可设置成邻近接触 点,以吸收由叶片和齿轮的接触所产生的冲击。用这样的构造,能够减 小工作噪音。
在上述构造中,叶片可具有薄的形状以可弹性变形。 通过这样的构造,凸轮槽另外吸收由叶片和齿轮的接触所产生的冲 击,从而减小工作噪音。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工作噪音减小的叶片驱动设备。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电磁致动器被组装至快门板中; 图3是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驱动环另外被组装至快门板中; 图4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弹性齿轮、
叶片被另外组装至快门板中;
图5是处于小光圈状态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弹性齿轮、
叶片被另外组装至快门板中;图6是叶片驱动设备的后视图7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叶片驱动设备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8A至8C是齿部分和转子小齿轮的啮合的说明图; 图9是叶片与转子小齿轮的接触的说明图10A和10B是定位在凸轮槽端部处的驱动销周边的放大图IIA和IIB是电磁致动器周边的截面图12是图1中所示的致动器室的周边的放大图i3A和13B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一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的视图;
图14是图13A中所示转子小齿轮的周边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15A和15B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二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1是根据该 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分解立体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设
备包括叶片支撑板10;叶片20a至20c;用作第一齿轮的弹性齿轮30; 用作第二齿轮的驱动环40;电磁致动器50;快门板60;以及柔性印刷电
路板70,当目标恻位于图1中的上侧且图像侧位于图I中的下侧时,上
述部件以该顺序从目标侧到图像侧布置。
叶片20a至20c、弹性齿轮30、驱动环40和电磁致动器50容纳在 叶片支撑板10和快门板60之间。叶片支撑板10和快门板60分别在其 中心部分具有限定光路的开口 11和61。电磁致动器50经由驱动环40和 弹性齿轮30将其驱动力传递到叶片20a至20c。驱动环40具有环形形状。 驱动环40在其外部周边处部分地设置有用作第二齿部分的齿部分43,驱 动力从电磁致动器传递到该第二齿部分。驱动环40被相对于快门板60 可滑动地支撑。特别地,滑动边缘45可滑动地接触内边缘部分65。
另外,驱动环40以均匀的间隔沿滑动边缘45具有多个驱动销44a 至44c。驱动销44a至44c分别与形成在弹性齿轮30中的接合孔34a至 34c接合。弹性齿轮30固定在驱动环40上,以在转动轴的方向上,即在 光轴的方向上与驱动环40重叠。而且,弹性齿轮30在其外部周边处设置有用作第一齿部分的齿部分33,使得在光轴方向上与齿部分43重叠。 在齿部分33与齿部分33的转动中心之间还设置有圆弧槽32,其用作变 形辅助部分并具有孔的形状。
特别地,用作变形辅助部分且具有孔形状的圆弧槽32 .沿齿部分33 延伸。弹性齿轮30在其中心部分还具有限定光路的幵口 31。弹性齿轮 30比驱动环40薄。因而,弹性齿轮30比驱动环40更加可变形,而且, 圆弧槽32使得弹性齿轮30在径向方向上可变形。此外,开口 31的直径 比开口 11和61的直径更小。
叶片20a至20c相对于弹性齿轮30布置在目标侧。叶片20a至20c 在其端部分别设置有轴孔22a至22c。轴孔22a至22c分别与形成在快门 板60上的支撑轴62a至62c接合。这允许叶片20a至20c被相对于快门 板60可摆动地支撑。而且,叶片20a至20c分别设置有凸轮槽24a至24c。 凸轮槽24a至24c分别与驱动销44a至44c接合。因而,通过转动驱动 环40,驱动销44a至44c分别在凸轮槽24a至24c中运动,叶片20a至 20c分别绕轴孔22a至22c摆动。从而,开口 11、 31和61的开口面积可 调节。因而,驱动环40用作驱动部件以将来自电磁致动器50的驱动力 传递到叶片20a至20c。
另外,叶片支撑板10在开口 11附近设置有出口 14a至14c,用于释 放驱动销44a至44c。而且,叶片支撑板10设置有支撑电磁致动器50的 转动轴54的轴孔15,之后将更详细地描述。接合爪191与接合部分691 接合,所述接合爪191形成在叶片支撑板10的边缘部分处,所述接合部 分691形成在快门板60的外部边缘部分66处。接合孔192与突出部分 692配合,所述接合孔192形成在叶片支撑板10中,所述突出部分692 形成在快门板60的外部边缘部分66处。以此方式,叶片支撑板10附接 到快门板60。
用作印刷基板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此后称作FPC) 70具有柔性,并 在限定容纳电磁致动器50的致动器室AC的快门板60外侧表面处固定到 快门板60。 FPC 70电连接至电磁致动器50并确保对电磁致动器50的电 力供应。图2是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电磁致动器50组装至快门板60中。参照图1和2,用于容纳叶片20a至20c的叶片室SC和用于容纳电磁致动器50的致动器室AC设置在快门板60中。致动器室AC相对于叶片室SC在光轴方向上向图像侧突出,并具有凹进的形状。电磁致动器50包括转子51、定子52,线圈53a和53b,以及转子小齿轮55,如图2中所示。转子51被磁化以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极性。转动轴54支撑转子51和转子小齿轮55以整体转动。
而且,如之后将更详细描述的,转子小齿轮55与转动轴54成一整体,转动轴54在图2中没有用标号示出。而且,转动轴54、转子小齿轮55和转子51通过嵌入成型而形成。因此,转动轴54、转子小齿轮55和转子51 —体地形成。定子52具有字母U的形状和两个臂部分,线圈53a和53b分别缠绕于臂部分。线圈53a和53b的端部电连接到FPC 70。定子52通过线圈53a和53b的通电而被激励,使得在定子52和转子51之间所产生的磁力使转子51转动给定的范围。
另外,致动器室AC设置有用于对准电磁致动器50的五个凸起部分63。而且,在致动器室AC的附近设置有四个出口 671,其使线圈53a和53b的端部从致动器室AC向外退出。两个出口 671设置在幵口 61的附近,剩余的两个出口 671设置在外周侧。线圈53a和53b的端部通过出口 671向外退出,并连接至用作印刷基板的FPC 70的焊接区部分,从而实现电连接。这些布置将在之后更详细地描述。
图3是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驱动环40另外组装至快门板60中。如图3中所示,用作驱动部件的驱动环40被组装以使齿部分43与转子小齿轮55啮合。
图4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弹性齿轮30、叶片20a至20c另外组装至快门板60中。图5是处于小光圈状态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其中弹性齿轮30、叶片20a至20c另外组装至快门板60中。参照图4,通过将叶片20a至20c定位于从开口 31和61缩回的縮回位置,叶片驱动设备被置于完全打开状态。再参照图5,通过将叶片20a至20c定位成覆盖开口 31和61而限定小光圈状态,在小光
7圈状态下开口 31和61的打幵量减小。
当转子小齿轮55从图4中所示的状态顺时针转动时,驱动环40逆时针转动,而叶片20a至20c顺时针摆动,从而将状态变换至图5中所示的状态。
图6是叶片驱动设备的后视图。FPC 70通过使用双面胶带或类似物在图像侧被固定到限定快门板60的致动器室AC的外部壁。
图7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叶片驱动设备的一部分的视图。为了有助于理解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弹性齿轮30、驱动环40、叶片20a、转子51和转子小齿轮55。弹性齿轮30相对于驱动环40布置在目标侧。在完全打开状态下,叶片20a的外部边缘接触转子小齿轮55。这将在之后更详细地描述。此外,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彼此固定,使得齿部分33和43稍微不对准。另外,弹性齿轮30制造得比驱动环40更薄。特别地,弹性齿轮30的厚度减小到驱动环40的厚度的大约六分之一。另外,弹性齿轮30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丙烯酸酯树脂制成,且形成膜状。为此,弹性齿轮30由比驱动环40的材料更加可变形的材料制成,驱动环40由诸如聚缩醛树脂或尼龙树脂的通常材料制成。上述弹性齿轮30的材料作为示例,弹性齿轮30的材料不限于上述的材料,且可以是比驱动环40更加可变形的任何材料。
下面,将给出齿部分33和43及转子小齿轮55的啮合的说明。图8A至8C是齿部分33和43及转子小齿轮55的啮合的说明图。图8A示出齿部分33和43啮合转子小齿轮55之后的状态。图8B示出齿部分33和43啮合转子小齿轮55之前的状态。图8C示出图8B的放大部分。此外,为了有助于理解实施方式,还在图8A至8C中示出转子小齿轮55。
参照图8A,齿部分33包括多个齿部分33a、 33b…,且齿部分43还包括多个齿部分43a、 43b…。如图8A中所示,齿部分33a的齿顶331a从齿部分43a的齿顶431a径向向外地伸出。另外,齿部分33a的一个齿表面332a在圆周方向上从齿部分43a的一个齿表面432a伸出。而且,齿部分33a的另一齿表面333a基本上与齿部分43a的另一齿表面433a重叠。此构造还适用于彼此相邻的齿部分33b和43b。另外,转子小齿轮
855包括多个齿部分55a。齿部分55a的一个齿表面552a接触齿表面332b,且齿部分55a的另一齿表面553a接触齿表面333a和433a。
另外,弹性齿轮30设置有在圆周方向上沿齿部分33延伸的圆弧槽32,如图7中所示。通过设置圆弧槽32,弹性齿轮30可弹性变形,特别是在径向方向上易于弹性变形。因此,圆弧槽32用作辅助弹性齿轮30弹性变形的变形辅助部分。而且,由于通过分别将驱动销44a至44c配合至接合孔34a至34c中,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固定且重叠,所以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用作一对齿轮。而且,转子小齿轮55用作与该对齿轮啮合的配对齿轮。
以此方式,由于齿部分33从齿部分43向外伸出,当转子小齿轮55与齿部分33和43啮合时,齿部分33在啮合齿部分43之前最初啮合转子小齿轮55。而且,由于通过在弹性齿轮30中设置圆弧槽32而使齿部分33于圆周范围处在径向方向上易于变形,所以允许齿部分33比齿部分43更靠近地与转子小齿轮55啮合。这抑制了转子小齿轮55和用作一对齿轮的弹性齿轮30与驱动环40之间的齿隙。目卩,总是抑制转子小齿轮55和弹性齿轮30与驱动环40的颤动,使得转子小齿轮55的轴线与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的轴间隔开。这减小了由转动轴54和形成在叶片支撑板10中的轴孔15之间、转动轴54和形成在快门板60中的轴孔64之间、或驱动环40和设置在快门板60中的内边缘部分65之间产生的轴向齿隙所导致的工作噪音。
此外,齿表面332a在圆周方向上从齿表面432a所伸出的量不同于齿表面333a从齿表面433a所伸出的量。g卩,齿表面552a接触齿表面332b,而齿表面553a接触齿表面333a和433a。不像弹性齿轮30,驱动环40不采用辅助其弹性变形的构造。因此,弹性齿轮30的弹性变形量响应于转子小齿轮55的转动方向而可变化。目卩,当转子小齿轮55逆时针转动时,齿表面332b用作驱动力从转子小齿轮55所传递到的传递表面,而当转子小齿轮55顺时针转动时,齿表面333a和433a用作驱动力从转子小齿轮55所传递到的传递表面。从而,当转子小齿轮55逆时针转动时,由于齿表面332b易于弹性变形,齿表面552a和332b不断地彼此接触,以传递来自转子小齿轮55的驱动力。这主要抑制了在法线方向上转子小
齿轮55和驱动环40之间所导致的齿隙,并且也减小了由该齿隙所导致的工作噪音。另外,当转子小齿轮55顺时针转动时,通过使齿表面433a与齿表面553a接触,主要改进了转动驱动力的传递精度。
另外,当转子小齿轮55顺时针转动时,叶片20a至20c沿着减小开口 11、 31和61的开口面积的方向而摆动。因此,在减小开口面积的过程中,驱动力从转子小齿轮55传递到齿表面433a和433b。为此,驱动力传递到未采用辅助弹性变形构造的驱动环40的齿部分43。因而,能够保持光圈的精度。
下面,将给出齿部分33和43在啮合转子小齿轮55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参照图8B和8C,齿表面333a在圆周方向上从齿表面433a稍微向外伸出。在啮合之前的状态下,齿表面332a在圆周方向上从齿表面432a所伸出的量也不同于齿表面333a从齿表面433a所伸出的量。此构造也适用于齿表面333b和.433b。在设计转子小齿轮55的轴线和弹性齿轮30与驱动环4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时,必须考虑齿表面333a从齿表面433a所伸出的量。即,必须设计转子小齿轮55的轴线和弹性齿轮30与驱动环4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使得通过压靠着弹性齿轮30的转子小齿轮55的压力,使齿表面333a从齿表面433a所伸出的量为零,使得齿表面433a和333a基本上彼此重叠。这抑制了齿隙并改进了转动驱动力的传递精度。
下面,将更详细地给出弹性齿轮30的说明。如图1和7中所示,圆弧槽32沿部分地设置在弹性齿轮30的外部边缘处的齿部分33布置,布置在齿部分33和其转动中心之间,并在圆周方向上延伸。通过这样的构造,弹性齿轮30在径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在其圆周范围内更容易。
另外,通过分别将驱动销44a至44c与接合孔34a至34c接合,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彼此固定。从而,驱动销44a至44c和接合孔34a至34c用作通过接合而固定它们的接合装置。以此方式,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彼此固定,从而改进组装工作性。
而且,接合孔34a至34c布置在圆弧槽32的径向内侧。原因如下。当用于固定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的装置设置在圆弧槽32的径向内侧时,弹性齿轮30在其位于圆弧槽32和转子小齿轮55之间的部分处固定到驱动环40。在此情况下,由于难以将转子小齿轮55抵靠弹性齿轮30的压力传递到圆弧槽32,所以圆弧槽32不吸收由转子小齿轮55所施加的压力,因而可在径向方向上限制弹性齿轮30的弹性变形。
而且,驱动销44a至44c分别与凸轮槽24a至24c接合。这些接合允许驱动环40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叶片20a至20c。以此方式,驱动环40设置有用于将电磁致动器50的驱动力传递到叶片20a至20c的结构。这是因为,当弹性齿轮30设置有上述结构时,由于弹性齿轮30易于可弹性地变形,驱动力可能不会稳定地被传递。
此外,如上上述,驱动销44a至44c具有将电磁致动器50的驱动力传递到叶片20a至20c的功能,且还具有将弹性齿轮30固定到驱动环40的功能。由于固定功能和传递功能不必分开提供,这减小了零件的数量。而且,零件数量的减小,使得叶片驱动设备内的空间能够有效地使用,且改进了组装工作性。
另外,如图l、 4禾H5所示,转子55、齿部分43和33用作将电磁致动器50的驱动力传递到叶片20a至20c的齿轮机构。此齿轮机构仅由与转子51成一整体的转子小齿轮55组成,且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用作一对齿轮。与经由很多齿轮传递驱动力的结构相比,这减少了零件的数量。这减少了齿轮啮合点的数量,而且还减少了它们的工作噪音。
下面,将给出叶片20a和转子小齿轮55接触的说明。图9是叶片20a和转子小齿轮55接触的说明图。图9是图7中所示转子小齿轮55的周边的放大图。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任何其他部件。参照图4,叶片20a接触转子小齿轮55,开口面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该接触停止了转子小齿轮55的转动。因此,叶片20a用作进入并接触转子小齿轮55和通过接触转子小齿轮55而停止转子小齿轮55转动的止动装置。从而,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的转动被停止,因而导致叶片20a至20c位于縮回位置。
另外,在驱动力从电磁致动器50传递到叶片20a至20c的传递路径中,转子小齿轮55被布置得相较于驱动环40更加靠近电磁致动器50。
ii因此,通过直接停止转子小齿轮55,在将电磁致动器50的驱动力传递到 叶片20a至20c的过程中,在驱动力变得较大之前,此驱动力的传递能 够被切断。因而,与快门板60设置有突出形状的止动件且驱动环40通 过接触此止动件而被停止的常规情况相比,这减少了由接触所导致的冲 击噪音。
而且,虽然这样的止动装置可与叶片20a分开设置,但是通过利用 叶片20a作为止动装置,能够减少零件的数量。
而且,叶片20a在缩回位置接触转子小齿轮55。即使当叶片20a由 于叶片20a与转子小齿轮55的接触导致的冲击等而振动时,这也减少了 施加于开口面积的影响。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转子小齿轮55、转动轴54和转子51通过嵌 入成型而成一整体,所以它们整体地转动。即,转子小齿轮55和转子51 整体地转动。因此,转子小齿轮55是最靠近用作驱动源的电磁致动器50 的齿轮。例如,像常规的叶片驱动设备那样,驱动力经由包括中间齿轮 的多个齿轮传递驱动力以减小电磁致动器50的转动速度,在此情况下, 当中间齿轮被接触而停止时,可能发生以下问题。在这样的中间齿轮中, 其转动速度比更靠近驱动源的齿轮减少得更多,而且其转矩增加。这可 能增加由中间齿轮的接触所导致的工作噪音。然而,如本实施方式所述, 最靠近驱动源的转子小齿轮55与叶片20a接触然后停止,从而易于停止 转子小齿轮55的转动,而且也减少此时的冲击噪音。
另外,如图9中所示,叶片20a在叶片20a接触转子小齿轮55的位 置处设置有切除部分25a。切除部分25a形成为使得叶片20a的外部边缘 具有相对小的圆弧。切除部分25a的曲率半径相应于从转子小齿轮55的 中心到齿顶的最大半径。如图9所示,切除部分25a的长度和转子小齿 轮55的转动位置设计成使得当叶片20a位于縮回位置时,切除部分25a 接触转子小齿轮55的两个齿部分55a和55b。由于切除部分25a接触齿 部分55a和55b的两个齿端部,叶片20a和转子小齿轮55的接触面积能 够增加,从而帮助停止转子小齿轮55的转动。即,切除部分25a用作接 触转子小齿轮55以帮助停止其转动的接合结构。而且,在两个位置处的接触缓解了冲击。另外,叶片20a至20c中 的每个具有薄的形状以辅助其弹性变形。这另外缓解了基于叶片20a与 转子小齿轮55的接触的冲击。而且参照图7和9,凸轮槽24a布置成靠 近切除部分25a。此凸轮槽24a辅助叶片20a在其驱动方向上的弹性变形。 此凸轮槽24a布置在接触位置附近,以吸收由接触所导致的冲击。另外, 由于凸轮槽24a沿着扇形的叶片20a的弧形边缘延伸,所以凸轮槽24a 能够相对于叶片20a扩大,且能够辅助叶片20a在其驱动方向上的弹性 变形。
下面,将给出凸轮槽24a和驱动销44a接合的说明。图10A和10B 是定位在凸轮槽24a的端部处的驱动销44a的周边的放大图。图10A示 出了在完全打开状态中的驱动销44a的周边。图10B示出了在开口面积 最小的小光圈状态中的驱动销44a的周边。驱动销44a在完全打开状态 中不接触凸轮槽24a的一个端部241a,如图10A中所示。相反,驱动销 44a在小光圈状态中接触凸轮槽24a的另一端部242a,如图10B所示。 这些布置适用于驱动销44b和44c以及凸轮槽24b和24c。
因而,在小光圈状态中,驱动销44a至44c分别接触凸轮槽24a至 24c的端部,从而停止驱动环40并将叶片20a至20c定位在覆盖开口的 位置。如上所述,叶片20a至20c均具有薄的形状以辅助其弹性变形。 因而,与快门板60设置有止动件且驱动环40接触止动件以停止的常规 情况相比,这减少了冲击噪音。另外,快门板60不必设置有止动件,从 而简化了结构。而且,驱动销44a至44c同时分别接触凸轮槽24a至24c 的端部,从而分散了施加给每个部件的冲击。
另外,在完全打开状态中,叶片20a接触转子小齿轮55以停止驱动 环40的驱动,如上所述。例如,当叶片20a接触转子小齿轮55以在光 方向上弯曲并运行到转子小齿轮55的一部分上时,驱动销44a接触一个 端部241a以停止驱动环40的驱动。
另外,虽然如图10A所示驱动销44a在完全打开状态中不接触一个 端部241a,但是驱动销44a也可以接触所述一个端部241a。在此情况下, 驱动销44a和叶片20a同时分别接触所述一个端部241a和转子小齿轮55,从而另外分散施加给每个部件的冲击并减少工作噪音。
下面,将给出电磁致动器50的说明。图IIA和11B是电磁致动器50 的周边的截面图。图11A是沿图6中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11B是图 IIA的部分放大图。参照图IIA,致动器室AC形成为驱动源室并容纳转 子51、定子52和转动轴54等,致动器室AC限定在快门板60和叶片支 撑板10之间的两个板处。另外,转动轴54具有一个端部541,端部541 位于图像侧并被支撑用于相对于轴孔64滑动。转动轴54具有另一端部 542,端部542位于目标侧并被形成于叶片支撑板10中的轴孔15支撑以 用于滑动。因而,转动轴54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叶片支撑板10和快门板 60之间。因而,快门板60用作容纳电磁致动器50并支撑转动轴54转动 的底盘。
如图11B中所示,轴孔64填充有润滑剂L,以润滑所述一个端部541 和轴孔64。此处,轴孔64的直径从快门板60的内侧朝向外侧变小。艮卩, 轴孔64具有比一个端部541稍大的直径,且圆锥状成形,以使得距所述 一个端部541越远直径越小。轴孔64穿过致动器室AC。 FPC 70固定在 轴孔64的外部。润滑剂L填充在由所述一个端部541、轴孔64和FPC 70 所限定的空间中。润滑剂L的实施例是润滑脂。以此方式,通过填充润 滑剂L,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减少转动轴54的转动产生的工作噪音。 另外,这样的简单结构也抑制了制造成本。
下面,将给出转动轴54组装进轴孔64的组装次序。首先,FPC 70 通过双面胶带被固定到快门板60的外壁表面,gp,固定到与致动器室AC 相对的图像侧表面。此时,快门板60被固定以密封轴孔64。随后,润滑 剂L从致动器室AC侧到单一的快门板60填充到轴孔64中。轴孔64的 直径从致动器室AC的内侧到外侧变小,并被用FPC70密封,如上所述。 为此,当填充具有特定高粘度的润滑剂时,润滑剂L可以不从轴孔64中 泄漏。
随后,通过与凸起部分63接合,线圈53a和53b所缠绕的定子52 被压配合至致动器室AC中,。随后,转子小齿轮55、转动轴54和转子 51所成一整体的部分的未设置有转子小齿轮55的所述一个端部541插入轴孔64中。在此状况下,轴孔64内的润滑剂L从致动器室AC中被向外 压,而轴孔64成形为使得其直径变得比所述一个端部541的直径小,如 图11B所示。而且,轴孔64被用FPC70密封。为此,所述一个端部541 仅仅被插入轴孔64的中途,从而抑制润滑剂L由于所述一个端部541的 压力而从轴孔64中泄漏。另外,由于轴孔64穿过快门板60,即使在所 述一个端部541插入轴孔64之后,混合进润滑剂L的空气也能够向外泄 漏。
如上所述,FPC70固定到快门板60上,以将轴孔64与其外面密封。 这防止了在叶片驱动设备工作的同时润滑剂L从轴孔64泄漏。另外,FPC 70消除了分开地设置防止润滑剂L泄漏的部件的必要性,从而减少了零 件的数量。以此方式,转动轴54组装进轴孔64中。
另外,由于轴孔64成形为使其直径比所述一个端部541更小,防止 了在叶片驱动设备的组装完成之后,润滑剂L所填充的填充空间在轴向 方向上被转动轴54的颤动所挤压。另外,转动轴54的所述一个端部541 远离叶片20a至20c,且另一端部542靠近叶片20a至20c。由于轴孔64 支撑离开叶片20a至20c的一个端部541,在组装完成之后润滑剂L被抑 制从轴孔64泄漏到致动器室AC中,并被附着于叶片20a至20c。而且, 叶片驱动设备的结构在远离叶片20a至20c的一侧比邻近其一侧更简单, 从而即使在组装阶段也辅助了填充润滑剂L的工作。
随后,将给出致动器室AC的结构的说明。图12是图1中所示致动 器室AC的周边的放大图。参照图12,致动器室AC和叶片室SC是彼此相 连的。即,致动器室AC和叶片室SC设置在叶片支撑板10和快门板60 之间。在常规叶片驱动设备中,当用作驱动源的致动器形成为单一的单 元时,其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加了快门板60的厚度和单元化的致动器 的盖的厚度。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造,能够减少光轴方向上的厚 度。另外,如图11A和11B所示,转子51、转动轴54和转子小齿轮55
结合成单一的单元,且它们在转动轴方向上的尺寸被最小化,零件之间 没有间隙。因而,零件在转动轴方向上有效地布置,从而抑制了光轴方 向上厚度的增加,并从而减少零件的数量,抑制了制造成本。另外,致动器室AC设置有减小线圈53a和53b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的减除孔 (relieving hole) 68。
下面,将给出用于辅助电磁致动器50的线圈53a和53b的缠绕工作 的结构的说明。FPC 70布置在与致动器室AC相对的外部表面上。因而, 延伸到FPC 70的线圈53a和53b的长度能够縮短,因此线圈53a和53b 能够易于连接到FPC 70。这辅助了线圈53a和53b的缠绕工作。这也降 低了制造成本。
另外,四个出口 671设置在快门板60的致动器室AC的附近,如图 12中所示。每个出口671具有狭缝的形状。引导槽672在光轴方向上延 伸以与出口671相连。此处,出口 671和引导槽672用作使线圈53a和 53b的线从用作驱动源室的致动器室AC向外退出的开口。引导槽672延 伸到快门板60的、FPC70固定在其上的表面。四个引导槽672对应于四 个出口671。缠绕线圈的工作如下来执行。例如,在FPC 70固定到外壁 表面之后,即,固定到与致动器室AC相对的图像侧表面之后,电磁致动 器50组装进致动器室AC中。之后,分别地,线圈53a的一个端部从位 于该一个端部附近的出口 671向外延伸。之后,线圈53a的线沿着引导 槽672向外延伸到FPC 70,并连接到其焊接区部分。上述的工作也适用 于线圈53a和53b的另一端部。以此方式,出口 671用于使线圈53a和 53b的线从致动器室AC向外退出,且引导槽672用于将线圈53a和53b 的线引导到FPC 70。这些布置辅助缠绕线圈53a和53b的工作。
下面,将给出叶片驱动设备的变型的说明。图13A和13B是部分示 出根据第一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的视图。另外,与上面所述的叶片驱动 设备一样,根据第一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具有三个叶片。为了避免重复 的说明,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标号。图13A是部分示出根据第一变型 的叶片驱动设备的视图。图13A示出了驱动环40A、叶片20aA、转子小 齿轮55A和齿轮系80A。图13A示出了叶片20aA定位在从幵口縮回的位 置处的状态。
转子小齿轮55A压配合到未示出的转动轴上。通过转动转子小齿轮 55A,其驱动力被传递到齿轮系80A,从而使齿轮系80A与部分形成在驱
16动环40A的外部周边中的齿部分43A相啮合。从而,齿部分43A转动以使叶片20aA绕轴孔22aA摆动。图13B是转子小齿轮55A的放大立体图。参照图13B,转子小齿轮55A包括由多个齿部分组成的下部齿部分551A;以及由两个齿部分组成且与下部齿部分551A重叠以形成两个级的上部齿部分552A。转子小齿轮55A由合成树脂制成。下部齿部分551A和上部齿部分552A是成一整体的。驱动力经由下部齿部分551A传递到齿轮系80A。
图14是图13A中所示转子小齿轮55A的周边的放大视图。参照图14,切除部分25aA设置在叶片20aA的外部周边中。当叶片20aA定位在縮回位置处时,切除部分25aA接触上部齿部分552A。另外,下部齿部分551A定位在叶片20aA的后侧。上部齿部分552A形成为用作向外且径向伸出的突出部分。因此,当上部齿部分552A接触切除部分25aA时,上部齿部分552A接合切除部分25aA,从而停止转子小齿轮55A的转动。g卩,上部齿部分552A用作接合结构,以有助于利用与转子小齿轮55A接触的叶片20aA来停止转子小齿轮55A的转动。通过这样的构造,也通过简单的结构停止转子小齿轮55A的转动。
图15A和15B是部分示出根据第二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的视图。图15A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根据第二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图15B是处于完全闭合状态的根据第二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的前视图。参照图15A和15B,根据第二变型的叶片驱动设备除叶片20a至20c之外还包括叶片20d。如叶片20a那样,叶片20d被支撑轴62a可摆动地支撑。叶片20d相对于叶片20a布置在目标侧。另外,叶片20d设置有具有圆弧形状的凸轮槽24d。凸轮槽24d接合驱动销44a。在图15A中所示的状态中,即,在开口完全打开的状态中,叶片20d接触转子小齿轮55以停止其转动。因此,叶片20d用作接触转子小齿轮55并停止转子小齿轮55的转动的止动装置。
尽管详细阐释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且可以产生其他的实施方式、变型和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叶片支撑板10布置在目标侧。但是,叶片驱动设备可设置成使得快门板60布置在目标侧且叶片支撑板10布置在图 像侧。
中间齿轮可设置在转子小齿轮55与齿部分33和43之间,以接触叶 片20a并停止驱动环40的驱动。
虽然弹性齿轮30和驱动环40用作一对齿轮,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 布置。例如,可采用中间齿轮作为这样的一对齿轮。
在上述采用中间齿轮作为一对齿轮的情况下,未设置有变形辅助部 分的第二齿轮的第二齿部分的另一齿表面可将驱动力传递到与中间齿轮 啮合的配对齿轮。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弹性齿轮30由合成树脂形成。但是,可以通 过压制而形成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丙烯酸酯树脂制成的片材部 件、通用的抗反射膜、诸如somablack膜(SOMAR公司)的光屏蔽薄膜。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叶片20a至20c均制成薄的以易于可弹性变 形。然而,叶片的制造方法不限于此,且叶片可通过模制或压制而形成。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转子小齿轮55、转动轴54、转子51通过插 入而成一整体。然而,所有转子小齿轮55和转动轴54可成一整体。
在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板采用柔性印刷电路板70。然而,印刷基板 可采用由具有刚性的材料(例如环氧树脂)所制成的刚性基板。
在实施方式中,虽然出口 671和引导槽672形成在快门板60中,但 这些构造也可形成在叶片支撑板10中。
18
权利要求
1、一种叶片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其具有开口;叶片,其改变所述开口的面积,具有凸轮槽,并且可弹性变形;以及驱动部件,其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所述叶片,并具有与所述凸轮槽接合的驱动销,其中,当所述叶片位于完全打开状态或小光圈状态时,通过使所述驱动销与所述凸轮槽的至少一个端部接触而停止所述驱动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叶片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多个叶片;并且所述驱动销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叶片的凸轮槽接合的多个驱动销。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动装置,该止动装置可移动成与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驱动部件的齿轮相接触和脱离接触,并通过接触所述齿轮而停止所述齿轮的转动,其中,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完全打开状态或所述小光圈状态时,在所述驱动销与所述凸轮槽的所述端部接触的同时,所述止动装置接触所述齿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是所述叶片;并且所述凸轮槽设置成靠近接触点,以吸收由所述叶片和所述齿轮的接触所产生的沖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驱动设备,其中,所述叶片具有薄的形状以可弹性变形。
全文摘要
一种叶片驱动设备包括具有开口(11,61)的叶片压板(10);叶片(20a-20c),其用于改变开口(11,61)的面积,分别具有凸轮槽(24a-24c),并且形成为可弹性变形;以及驱动环(40),其包括将驱动力从电磁致动器(50)传递到叶片(20a-20c)并分别与凸轮槽(24a-24c)接合的驱动销(44a-44c)。当叶片(20a-20c)处于面积减小的小光圈状态时,当驱动销(44a-44c)分别与凸轮槽(24a-24c)的一端(242a)接触时,停止驱动环(40)。
文档编号G03B9/06GK101681082SQ20088001533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川本尚志, 高野修 申请人: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