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10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的照明装置,和具有该 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代替阴极射线管(CRT)而迅速普及的液晶显示装置, 活用其节能型、薄型、轻量型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液晶电视、监视 器、便携式电话等。作为进一步活用这些优点的方法,能够举出配置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后的照明装置(所谓的背光源)的改良。
照明装置主要分为边光型(也称为边缘光型)和正下方型。边光 型具有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设置有导光体、在导光体的横端部设置 有光源的结构。从光源射出的光由导光体反射,间接地均匀照射液晶 显示面板。根据该构造,能够实现虽然亮度低,但能够进行薄型化且 亮度均匀性优异的照明装置。因此,边光型的照明装置主要在便携式 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中小型液晶显示器中使用。
作为边光型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能够举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 照明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导光板的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 点的面发光装置,使得能够从发光面发出均匀的光。在该面发光装置 中,反射面的角部由于光源的指向性而没有光到达,于是变暗,因此, 使该角部的点的密度相比于其它部分更高。
此外,正下方型的照明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排列有多个 光源,并直接照射液晶显示面板。从而,即使是大画面也容易得到高 亮度,主要在2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中使用。但是,现有的正 下方型的照明装置的厚度为约20mm 40mm左右,会妨碍显示器的进 一步薄型化。
为了能够在大型液晶显示器中达到进一步的薄型化,通过使光源 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能够解决该问题,但是在该情况下,如果光源的数量不多,则不能够得到照明装置中的亮度的均匀性。另一 方面,如果增加光源的数量则成本变高。因此,希望不增加光源的数 量地开发薄型且亮度均匀性优异的照明装置。
一直以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尝试了通过排列多个边光型的照 明装置而使大型液晶显示器薄型化。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因为能够以紧凑的构造确保广阔的 发光区域,所以能够适用于大型液晶显示器的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 装置,具有使板状的导光块串联排列,并具有向各导光块分别供给一 次光的一次光源的串联型的构造。
如上所述,将组合光源和导光体而构成的发光单元排列多个而构 成的照明装置,被称为串联型的照明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3—43266号公报 (
公开日2003年2月13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平11—288611号公 报(
公开日1999年10月19日)"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6—302687号公 报(
公开日2006年11月2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组合导光体与光源而构成的照明装置中,在使多个 导光体平面排列的情况下,由于导光体的接缝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在 导光体的发光面产生的光的面内不均匀性的影响,仍然存在亮度不均 匀的问题。
因此,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面光源装置中,在导光体与扩散 板之间设置间隙。从导光体发出的光在多方向上重合而到达扩散板, 因此,通过使导光体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变宽,能够使照射到扩散板 的光平均化,能够减少上述亮度的不均匀性。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仅是在导光体与扩散板之间设置间隙的结 构,因此,由于来自光源的发热、从外部施加的力的影响,导光体、 扩散板产生翘曲,导光体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均匀,结果损害 亮度的均匀性。于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为了将导光体与扩散板之间 的距离保持为一定,在两者之间设置突起部的结构。由此,能够防止 导光体的翘曲,能够将上述距离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维持亮度的均 匀性。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突起部,仅以将导光体与扩散板 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为目的,没有考虑设置突起部的位置。因此, 由于从导光体的发光面发出的光在突起部被反射而产生亮度不均,产 生发光状态不均匀的问题。在将这样的照明装置用作背光源的显示装 置中,产生显示品质的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导光体与扩散 板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的照明 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光源;使来自 该光源的光进行面发光的多个导光体;和与该导光体的发光面隔着规 定的距离相对配置,使从该导光体发出的光扩散的扩散板,其特征在 于,各导光体包括具有上述发光面的发光部、和将来自上述光源的 光导向该发光部的导光部,并且在一个导光体的导光部上搭载有与该 一个导光体相邻的另一个导光体的发光部,在上述发光面与上述扩散 板之间,保持上述规定的距离的保持部配置有至少一个,上述保持部 配置在上述各导光体的发光面的接近上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或远离上 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串联型的照明装置中,上述保持部配置在上述 各导光体的发光面的接近上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或远离上述光源的一 方的端部。
一般地说,在导光体内部传播的光的量随着与光源的距离变大而 衰减。因此,从导光体的发光面的与光源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远离 光源的一方的端部)射出的光量比其它区域少。
此外,在一个导光体的导光部上搭载有另一导光体的发光部,并 且各导光体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为一定。即,由各导光体形成的发光 面为一个面状。因此,至少在发光部与导光部的连接部分构成为相互 厚度不同。由此,在各导光体的导光部与发光部的连接部分(接近光源的一方的端部)形成台阶部,产生在导光部传播的光难以到达发光 面的暗部(死区)。
这样,与光源的距离远的区域和与光源的距离近的区域成为发光 面的发光区域中发光量较少的区域。于是,通过在该区域设置保持部, 能够将发光面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并且使从发光面射出 的光中被保持部反射的光的比例变少。因此,能够减少由保持部的反 射光引起的亮度不均,从而与现有的结构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提高亮 度的均匀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上述保持部也可以配置在上述各 导光体的发光面的接近上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
在各导光体的发光面的接近光源的一方的端部,如上所述,为光 难以到达发光面的暗部,因此,在发光区域中从发光面射出的光的量 最少。于是,能够将从发光面射出的光中被保持部反射的光的比例抑 制到最小限度。从而,通过在该区域配置保持部,与上述结构相比较, 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在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部设置有用 于使光从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面射出的多个光扩散单元,上述多个光扩 散单元以在设置有该光扩散单元的面内,根据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面的 发光量的不同而分布密度不同的方式设置,上述保持部也可以配置在 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面的远离上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
光扩散单元以在设置有该光扩散单元的面内,根据上述导光体的 发光面的发光量的不同而分布密度不同的方式设置,因此例如能够在 光量较少的区域设置较多的光扩散单元,在光量较多的区域设置较少 的光扩散单元。由此,能够提高照射至扩散板的光量的均匀性。
此外,保持部配置在远离光源的一方的端部。在该区域中,即使 设置有上述光扩散单元,整体看来发光量仍然较少,因此能够使被保 持部反射的光的比例变少。
由此,与上述结构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此外,因为将保持部配置在远离光源的一方的端部,所以也能够 达到防止导光体的翘曲的效果。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导光体的发光面 与扩散板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于是能够将在两者间形成的扩散区域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使照射至扩散板的光进一步平均化,于是能 够达到亮度的均匀性的提高。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 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光进行面发光的至少一个导光体;和与该导光体 的发光面隔着规定的距离相对配置,使从该导光体发出的光扩散的扩 散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面的发光区域中发光量最少 的区域,配置有保持上述规定距离的保持部。
在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面的发光区域中发光量最少的区域设置有保 持部,因此,从发光面射出的光最难受到保持部的影响。即,能够使 从发光面射出的光中被保持部反射的光的比例最少。此外,能够利用 保持部将导光体的发光面与扩散板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由此,能够 减少由保持部的反射光引起的亮度不均,于是与现有的结构相比较, 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另外,导光体的发光面的发光区域中发光量最少的区域是指,例 如,发光面的距光源最远的端部、从光源射出的光难以到达的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在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部设置有用 于使光从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面射出的多个光扩散单元,上述多个光扩 散单元可以以在设置有该光扩散单元的面内,根据上述导光体的发光 面的发光量的不同而分布密度不同的方式设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光量较少的区域设置较多的光扩散单元,在光 量较多的区域设置较少的光扩散单元,能够提高照射至扩散板的光量 的均匀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上述保持部可以与上述导光体或 上述扩散板一体形成。
由此,能够减少将保持部作为独立部件制造所需要的制造工序, 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任一照明装 置作为背光源。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具有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够实现亮度的均 匀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异的方面能够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而充分被理解。此外,本发明的优点能够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说明而 变得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 面图。
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导光体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1所示的导光体的发光面射出的光的行 进方向的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导光体单元的概略 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导光体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保持部固定在扩散板上的情况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使保持部与透明板为一体的情况下的作为变形例1的 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作为变形例2的导 光体单元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导光体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将棱镜设置在导光体的背面侧的情况下的导光体单元
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图IO所示的导光体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在由单体的导光体单元构成背光源的情况下的作为变形例
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的情况下的、作为变形例3的
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在图l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减少保持部的数量的
情况下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减少保持部的数量的
情况下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6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减少保持部的数量的 情况下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配置有保持板的情况下的导光体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 体图。
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
2背光源(照明装置)
3液晶显示面板
4基板
5光源(LED、冷阴极管) 6反射片 7导光体
7a (导光体的)发光面
7b发光部
7c导光部
7d台阶部
7e暗部
7f保持板
8扩散板
9光学片
10保持部
11导光体单元
12透明板
13棱镜(光扩散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图1 图1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 并不限定于此。
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而使用的照明装 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背光源2 (照明装置)、和与背光源2相对配置的 液晶显示面板3。
液晶显示面板3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一般的液晶显示 面板同样,因此没有图示,例如具有下述结构包括形成有多个TFT (薄膜晶体管)的有源矩阵基板、和与其对置的CF基板,在这些基板 间通过密封件封入有液晶层。
以下对液晶显示装置1所具有的背光源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背光源2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3的背后(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 如图1所示,背光源2具有基板4、光源5、反射片6、导光体7、扩 散板8、光学片9、保持部IO。
光源5例如是侧边发光型的发光二极管(LED)或冷阴极管(CCFL) 等。以下,作为光源5,举出LED为例进行说明。作为光源5,使用R、 G、 B的芯片被成型为一个封装的侧边发光型的LED,从而能够得到色 再现范围广的照明装置。另外,光源5被配置在基板4上。
导光体7使从光源5射出的光从发光面7a进行面发光。发光面7a 是用于对照射对象照射光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导光 体7为串联构造。SP,导光体7包括具有发光面7a的发光部7b、将 来自光源5的光导向该发光部7b的导光部7c,并且以至少在发光部 7b和导光部7c的连接部分,相互的厚度不同,且在各导光体7的导光 部7c上搭载其它导光体7的发光部7b的方式配置。由此,由多个导 光体形成一个面状的发光面(参照图1和图2)。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所具有的导光体单元11的 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导光体单元11使从光源5射出的光扩散并进行面 发光,由光源5、基板4(图1)、反射片6、导光体7构成。如图2所 示,从光源5射出的光入射至导光体7的导光部7c,在导光部7c内传 播,到达发光部7b。虽然没有图示,但对导光体7的发光部7b的正面 (发光面7a)或背面,施以用于使引导来的光从前面射出的加工、处 理,光从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向液晶显示面板3侧射出。对导光体7 的发光部7b实施的具体的加工方法、处理方法,例如能够举出棱镜加 工、褶皱加工、印刷处理等,但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
此外,导光体7主要由PMMA、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构成,但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光透过率高的材质。
进一步,导光体7例如能够通过射出成型、压出成型、热压成型、 切削加工等而成形。但是,并不限于这些成形方法,只要是能够发挥 同样的特性的加工方法即可。
反射片6以与导光体7的背面(与发光面7a相对的面)相接的方 式设置,反射片6对光进行反射,使得从发光面7a射出更多的光。
扩散板8以覆盖由各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形成的一个面状的发光 面的整体的方式,与发光面7a隔开规定的距离,与发光面7a相对配 置。扩散板8使从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射出的光扩散,并照射至后述 的光学片9。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扩散板8,使用厚度2.0mm的住友 化学(有限公司)制造的"SumipexERMA10"。此外,上述规定的距 离设定为3.0mm。
保持部10是为了将导光体7的发光面7a与扩散板8之间的距离 保持为一定的保持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上述规定的距离设 定为3.0mm,于是将保持部10的高度设定为3.0mm。另夕卜,保持部10 与导光体7、扩散板8同样,优选使用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此外,保 持部1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为了遮挡从导光体7的发光面7a 射出的光,优选为前端较细的形状,例如圆锥状。另外,在后面叙述 在导光体7的发光面7a上配置保持部10的具体的位置。
光学片9由与导光体7的前面侧重叠配置的多个片构成,在使从 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射出的光均匀化的同时进行聚光,并向液晶显示 面板3照射。即,作为光学片9能够应用对光进行聚光并使其散射 的扩散片;使光聚光并提高正面方向(液晶显示面板3的方向)的亮 度的透镜片;使光的一种偏光成分反射并使另一偏光成分透过,从而 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亮度的偏光反射片等。优选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 的价格、性能对它们进行适当组合而使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个例子,作为扩散片,使用KIMOTO(有限公司)制造的"lightup 250GM2",作为棱镜片,使用住友3M(有限公司)制造的"ThickRBEF", 作为偏光片,使用住友3M (有限公司)制造的"DBEF-D400"等。
根据上述各部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从光源5射出的光在受到 散射作用和反射作用的同时在导光体7内传播,从发光面7a射出,通过扩散板8和光学片9到达液晶显示面板3。 (亮度的均匀性)
以下,使用图2 图4说明亮度不均匀的原理。
图2表示从光源5射出的光在导光体7中传播的状态。如该图所 示,从光源5射出的光在某个临界角入射至导光体7的导光部7c。入 射至导光部7c内的光在导光部7c内放射状扩散而到达发光部7b,在 设置在发光部7b的背面的反射片6处反射,从而从发光面7a射出。 此处,光一般具有越远离光源5光量越少的倾向。因此,导光部7的 离光源5远的一方的端部的区域,相比于其它区域,光量较少。
此外,在导光体7的导光部7c与发光部7b的边界部分,由于各 自的厚度不同而形成台阶部7d,产生光难以到达发光面7a的暗部7e (图2的网线部,死区)。因此,在暗部7e的区域中,光量也变少。 这样,由于光量根据发光面7a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所以亮度变得不均 匀。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串联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导光体7 彼此的接缝导致亮度不均。具体地说,在串联构造中,为了使得导光 体7彼此在重叠时不会搭得超过必要程度,多以负公差制造导光体7 中发光部7b的长度。因此,在一个导光体7的发光部7b和与该导光 体7相邻的另一个导光体的发光部的边界产生与公差值相应的间隙。 因此,面前侧(图中右侧)的导光体中从与光源5侧相反的一侧的端 面射出的光分为向相邻的另一个(图中左侧)导光体7入射的光, 和不入射而向上方射出的光。于是,向上方射出的光成为亮线,对于 亮度不均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样,由于导光体7所特有的构造,导致亮度的均匀性受损。在 现有技术中使用下述方法,为了消除该亮度的不均匀性,在发光面7a 与扩散板8之间,设置用于将两者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的保持部,使 从发光面7a射出的光扩散而平均化。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发光面7a 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图。如该图所示,通过使发光面7a与扩散板8 之间的距离变宽,能够使从发光面7a射出的光均匀地照射在扩散板8 上。但是,现有的保持部未考虑被配置在发光面7a上的位置,存在配 置在发光面7a与扩散板8之间的光行进的区域中的可能性,可能妨碍光的行进。由此,配置保持部的部分的亮度发生变化,存在产生亮度 不均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发光面7a与扩散板8之间的距离 保持为规定的距离,将保持部10配置在发光面7a上,并且规定在发 光面7a上配置保持部10的位置。以下说明配置保持部10的具体位置。 (保持部10的结构)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保持部10配置于在发光部7b与导光部 7c的连接部分形成的台阶部7d的发光面7a,即暗部7e (图4中的网 线部)。在串联构造中,至少在发光部7b与导光部7c的连接部分,相 互的厚度不同,因此,如图2所示,在形成在该连接部分的台阶部7d 上的发光面7a,产生从导光部7c传播来的光难以到达的暗部(死区) 7e。
根据上述结构,在发光面7a的整个区域中到达的光量较少的区域 (暗部7e)配置保持部10,因此,能够使得受到保持部10的影响的 光的比例,具体地说,被保持部10反射的光的比例减少。因此,与现 有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少亮度不均,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 性。
另外,保持部10可以与导光体7—体成形,此外,也可以如图6 所示,与扩散板8—体成形。进一步,保持部10也可以作为独立部件 制造,并叠层配置在导光体7上。或者,保持部10也可以采用作为独 立部件制造,在制造导光体7之后,与导光体7粘接固定的结构。
此外,在图1和图4中,保持部10配置在台阶部7d的暗部7e上, 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光量较少、在导光体7中距离光源5较远的一方的 端部的区域。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各导光体7的前端部借助于保持部 10被扩散板8按压,因此能够防止在各导光体7的端部产生翘曲。从 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0优选配置在发光面7a的端部,即 发光面7a中与光源5接近的一方的端部或发光面7a中远离光源5的 一方的端部。另外,该端部,换言之,意味着由各导光体7的发光面 7a形成的整个发光面的两端部(例如图1的纸面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 部),以及一个导光体7的发光部7b和与该导光体7相邻的另一个导光体的发光部的边界的附近。
接着,下面举例表示保持部io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图7是表示作为变形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本变形例1是图1所示结构的变形例,配置保持部10的位置与图1所 示的结构同样,为暗部7e的区域,但如图7所示,保持部10与透明 板12 —体成形。作为透明板12例如使用厚度l.Omm的透明聚碳酸酯。 而且,在该透明板12上一体成形有高度2.0mm的保持部10。
根据本变形例1,能够得到由图1所示的结构所达到的上述效果, 此外还达到下述效果能够利用透明板12防止由光源5的发热的影响 导致的导光体7的翘曲,能够提高导光体7的发光面7a的平坦性。由 此,因为能够将导光体7的发光面7a与扩散板8之间的距离确实地保 持为一定,所以能够将形成在两者之间的扩散区域保持为一定。因此, 能够可靠地使照射至扩散板8的光平均化,于是能够达到亮度的均匀 性的提高。
(变形例2)
图8 图11是表示作为变形例2的导光体单元11的概略结构的截 面图。本变形例2,在图1所示的结构或变形例1的结构之外,如图8 和图IO所示,在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和成为导光体的背面侧的与发 光面7a相对的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置有用于使从导光体7发出的 光扩散的多个棱镜(光扩散单元)13。该多个棱镜13,以在设置棱镜 13的面内,根据导光体7的发光面7a的发光量不同而分布密度不同的 方式设置。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棱镜13以下述方式设置在发光 面7a的整个区域中发光量较多的区域,棱镜的分布密度较低,在发光 量较少的区域,棱镜的分布密度较高。
另外,图10和图11表示在成为导光体7的背面侧的与发光面7a 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棱镜13的状态。
通过设置棱镜13,从导光体7射出的光被棱镜13漫反射,对扩散 板8照射更均匀的光。
此处,如果在棱镜13的分布密度低的区域,即发光面7a中光量 较多的区域设置保持部10,则在保持部IO反射的光变多,与设置有保持部10的区域相当的部分的亮度变高。
关于该点,在本变形例2中,保持部10被设置在棱镜13的分布 密度高的区域,即发光面7a中光量较少的区域。具体地说,保持部IO 设置在台阶部7d上的暗部7e的区域、和导光体7中远离光源5的一 方的端部的区域中的至少任一个区域中。
即使在该区域中设置有棱镜13,但整体看来发光量仍然较少,因 此,通过在该区域设置保持部10,能够使从发光面7a射出的光中在保 持部IO反射的光的比例变少。因此,与上述结构相比较,能够进一步 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另外,作为光扩散单元,并不限定于棱镜,例如也能够使用微细 的凹凸(褶皱形状等)、印刷的点图案等, 一直以来用作照明装置的光 扩散部件的材料。此外,光扩散单元可以构成为相对导光体7独立的 部件,也可以设置在导光体7内部。 (变形例3)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导光体7为串联构造的情况,但本实施 方式的导光体7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由单体的导光体7构 成。图12和图13是表示作为变形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 的截面图,图12表示由单体的导光体单元11构成背光源2的情况下 的液晶显示装置l的概略结构。
如图12所示,保持部IO配置在发光量少的、台阶部7d的暗部7e 的区域、和导光体7中远离光源5的一方的端部的区域中的至少任一 个区域中。
此外,图13表示使用冷阴极管而不是LED作为光源5的情况下 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在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5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设置用于使光扩散的导光区域(导光部7c),因此导光体7能 够形成为楔形。在该情况下,保持部10优选配置在发光量最少的,例 如远离光源5的一方的端部的区域。
另外,在上述的各结构中,配置在发光面7a上的保持部10的数 量没有特别限定,在发光面7a与扩散板8之间至少配置有一个即可。 图14 图16分别表示减少了图1、图6、图7所示的保持部IO的数量 的情况。这样,通过减少保持部10的数量,能够使从发光面7a射出的光中被保持部IO反射的光的量进一步变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亮 度的均匀性。此外,能够达到背光源2的轻量化。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IO构成为,在从发光面7a射出的光 的量较少的区域中至少配置有一个,能够将发光面7a与扩散部8之间 的距离保持为一定。
另外,在将保持部10与导光体7—体形成的情况下,在制造上优 选全部的导光体7为同一形状,因此,保持部10的整体数量与导光体 7的数量相关。因此,为了减少保持部10的整体数量,优选将保持部 10和导光体7作为独立部件进行制造。由此,能够提高相对于导光体 7的保持部10的配置位置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如果考虑背光源2的轻量化和导光体7的翘曲等,如图5 所示,优选在台阶部7d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两个位置。
此外,保持部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锥状,例如,如图17所示, 也可以配置从台阶部7d向光的出射方向一致地突出的保持板7f。另外, 该保持板7f也可以与上述各结构同样,配置在远离光源5的一方的端 部的区域。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具有上述的背光源2,能 够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3照射更均匀的光,因此,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此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在发光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也具有优异的 亮度均匀性,因此,特别优选作为具有大画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 源使用,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作为所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如上所述,各导光体包括具有上述发光 面的发光部、和将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导向该发光部的导光部,并且配 置为并且在一个导光体的导光部上搭载有与该一个导光体相邻的另一 个导光体的发光部,在上述发光面与上述扩散板之间,保持上述规定 的距离的保持部至少配置有一个,上述保持部配置在上述各导光体的 发光面的接近上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或远离上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
由此,能够将发光面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并且使从 发光面射出的光中被保持部反射的光的比例变少。因此,能够达到使 导光体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一定,并且与现有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 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如上所述,构成为具有本发明的 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照射更均匀的光,因此 能够达到提高显示品质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详细说明项中介绍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仅是 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进行的说明,不应该狭义地解释为本发 明仅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在本发明的主旨和权利请求的范围内能够进 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够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本发明的照 明装置特别适合用作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多个光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光进行面发光的多个导光体;和与该导光体的发光面隔着规定的距离相对配置,使从该导光体发出的光扩散的扩散板,该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各导光体包括具有所述发光面的发光部、和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导向该发光部的导光部,并且在一个导光体的导光部上搭载有与该一个导光体相邻的另一个导光体的发光部,在所述发光面与所述扩散板之间,保持所述规定的距离的保持部配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各导光体的发光面的接近所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或远离所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各导光体的发光面的接近所述光源的一方的端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部设置有用于使光从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面射出的多个光扩散单元,所述多个光扩散单元以在设置有该光扩散单元的面内,根据所述 导光体的发光面的发光量的不同而分布密度不同的方式设置,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面的远离所述光源的一方的 端部。
4.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光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光进 行面发光的至少一个导光体;和与该导光体的发光面隔着规定的距离 相对配置,使从该导光体发出的光扩散的扩散板,该照明装置的特征 在于在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面的发光区域中发光量最少的区域,配置有 保持所述规定的距离的保持部。
5. 如权利要求l、 2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部设置有用于使光从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面射 出的多个光扩散单元,所述多个光扩散单元以在设置有该光扩散单元的面内,根据所述 导光体的发光面的发光量的不同而分布密度不同的方式设置。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与所述导光体或所述扩散板一体形成。
7.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背光源(照明装置)(2)包括多个光源(5);使来自光源(5)的光进行面发光的多个导光体(7);和与导光体(7)的发光面(7a)隔着规定的距离相对配置,使从导光体(7)发出的光扩散的扩散板(8)。各导光体(7)包括具有发光面(7a)的发光部(7b)、和将来自光源(5)的光导向发光部(7b)的导光部(7c),并且在一个导光体(7)的导光部(7c)上搭载有与该一个导光体(7)相邻的另一个导光体的发光部。在发光面(7a)与扩散板(8)之间,保持上述规定的距离的保持部(10)配置有至少一个。保持部(10)配置在各导光体(7)的发光面(7a)的接近光源(5)的一方的端部或远离光源(5)的一方的端部。由此,实现能够将导光体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的照明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1675296SQ20088001500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7日
发明者味地悠作, 增田岳志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