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91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图像形成等的处理后的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 置的开发在不断进展。后处理装置具备订订书针处理、打孔处理、装订 处理等后处理功能。
进行了后处理的记录片材(印刷物)积载在后处理装置的下游侧具 备的托盘上。可是,根据输入条件(订缝枚数、订书针数、订书针位置、 排纸册数等),有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不能够在托盘上积载所希望的册 数,记录片材从托盘上落下的问题。
在曰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6-008666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2006-91432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防止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从托盘上落 下的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在曰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6-008666号公报中记述的发明中,通过对 每个排纸的记录片材的捆变更订书针位置,能够使每个记录片材的捆的 订书针位置重叠而导致的蓬松度减少。
在曰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91432号公报中记述的发明中,在一捆记 录片材的枚数超过了能够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上限枚数的情况下,以 2inl印刷(在记录片材的单面上形成两枚图像的印刷)的形式进行实施, 使订订书针处理不超过上限枚数。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6-008666号公报中记述的发明中, 为了不使记录片材的捆从托盘落下,对记录片材的捆的每一个随意地变 更订书针的位置。因此,存在利用者不能在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进行订 订书针处理的问题。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91432号公报所记述的发明中,为了不使 记录片材的捆从托盘落下,有随意地变更订书针的位置的担忧,因此,存在不能得到利用者所希望的形式的记录片材的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者有将单面印刷、双面印刷、2inl印刷、4inl印刷 (在记录片材的单面上形成4枚图像的印刷)等多个形式的图像形成在 一个任务中、即在一次处理中进行的希望。这样的希望通过日本专利申 请公开平06-Q08666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91432号公报所公 开的发明不能够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处理装置,能够在一次处理中 实现多个形式的图像形成,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图像形成后的印刷物从 托盘落下。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基于输入条件在记 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为了在一个任务中生成对应于目的的 多个形式的印刷物,所述输入条件包含多个印刷条件,所述图像形成部 在一个任务中基于包含所述多个印刷条件的输入条件,按照请求的每个 印刷条件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使所述多个形式的印刷物混合。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在一个任务中、及一次处理中,做成多个 形式的印刷物。在多个形式的印刷物中,基于输入条件包含的多个印刷 条件,对多个记录片材进行图像形成。
这里,印刷物指的是在记录片材的片材面上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片 材,或它们的捆。此外,多个形式的印刷物指的是进行不同形式的图像 形成、例如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或4inl印刷等进行了N个图 像印刷的多种印刷物。即,印刷物的形式包含仅在记录片材的单面形 成图像的形式(单面印刷);在记录片材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形式(两面 印刷);在记录片材的单面形成N个图像的方式(N个图像印刷)。印刷 条件包含进行该单面印刷、两面印刷、和N个图像印刷的条件。
用于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输入条件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 用于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印刷条件。印刷条件除了包含单面印刷、 两面印刷、N个图像印刷等与印刷方式相关的印刷条件之外,还包含 记录片材的尺寸信息;记录片材的朝向信息;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册数信息;记录片材的纸单位面积重量信息。
此外,在输入条件中,除了印刷条件之外还包含订订书针条件。订
订书针条件指的是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具备后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 ;S"化太里笨直甲,用丁迓4丁通辽"卡今卞"S£p卩剩日3TJ TJ巾3T乂;t主曰^;Tj TJ
书针信息。
该订订书针信息包含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位置信息、相对 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朝向信息、每一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订缝枚数信 息、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 混合处理信息。
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通过控制部被控制。控制部将 在图像形成部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印刷物)积载到托盘上。即, 控制部不仅对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也对向托盘的排纸进行控制。
这时,控制部能够将以各形式进行了图像形成的印刷物混合并积载 到一个托盘上。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多个托盘的情况下,控制部 能够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按照每个形式积载到不同的托盘上。 控制部在将多个形式的印刷物积载到 一 个托盘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 每个形式将记录片材(印刷物)偏移并进行积载。
托盘根据其大小和高度等形状,能够积载的印刷物的最大积载量被 限制。最大积载量基于各种输入条件而设定,该各种输入条件包含相 对于托盘的订书针的位置或捆为一束而订缝的印刷物的枚数等。
在控制部中,根据输入条件计算在特定的托盘上积载的印刷物的积 载量。控制部判断计算出的积载量是否变得比托盘的最大积载量多。在 计算出的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时,控制部以在托盘上尽量多地积载印 刷物的方式,变更为不同的印刷条件的组合并设定输入条件。
例如,控制部以根据某个印刷条件使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比例 (枚数)减少,根据其它的印刷条件使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比例(枚 数)增加的方式,变更印刷条件的组合。
控制部对包含变更后的印刷条件的输入条件进行列表显示并对利 用者告知。作为该告知单元,例如是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具备显示输入条 件的显示部的结构。控制部也将显示部的显示作为控制对象。控制部使 显示部显示变更后的输入条件的列表进行告知。或者,在图像处理装置 能够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对输入条件被输入了的外部终端,将变更后的输入条件的列表信息发送并告知。
在显示部和外部终端中,使利用者从显示的列表信息选择所希望的
输入条件。输入条件的选择通过触摸键或键盘来进行。输入条件的选择 信息从显示部或外部终端输入到后处理部的控制部。在控制部中,基于 变更后的输入条件对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进行控制。基于变更后的输 入条件,从图像形成部形成更多的印刷物,与最大积载量符合的枚数的 印刷物被积载在托盘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一个任务中生成不同方式的印刷物,
使作业效率提;,、能够缩短作业时;。此;,、在控制部中:将不同方式 的印刷物的每一个积载到不同的托盘上,或者对不同方式的印刷物的每 一个进行偏移并积载,因此印刷物的区分作业变得容易。 进而,根据输入条件判断处理后的印刷物能否积载在托盘上,在处 理后的印刷物的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时,提示新的输入条件而促使利 用者选择,通过从告知的列表中选择所希望的输入条件,能够将利用者 所希望的最优方式的印刷物更多地积载在托盘上,能够使从托盘取出印 刷物的频度减少。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印刷 物从托盘落下。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后处理部和托盘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后处理部和托盘的立体图,是表示伸缩的托盘在进行收
缩并上升的状态下,盖板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升降的托盘的下降状态和后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伸缩的托盘的伸张状态和后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盖板打开的状态的后处理部和托盘的立体图。 图7是具备后处理部和多个托盘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主要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对两阶托盘的记录片材的积载状态的图,同图(a)表示
通常的记录片材的积载状态,同图(b)表示使记录片材偏移了的积载状态。图10是表示对三阶托盘的记录片材的积载状态的图,同图(a)表 示通常的记录片材的积载状态,同图(b)表示使记录片材偏移了的积 载状态。
图11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2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3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4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5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6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7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8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9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0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1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2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3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4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5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6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 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7是表示在操作面板的显示部显示消息的例子的操作面板的整 体图。
图28是表示在操作面板的显示部显示消息的例子的操作面板的画 面详细图。
图2 9是表示托盘是 一 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0是接着图29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一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1是接着图30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一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托盘是两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 3是接着图3 2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两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4是接着图33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两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5是表示在显示部显示消息的例子的操作面板的整体图。 图36是表示将记录片材积载到托盘上时的订书针和最大积载量的 关系的图。
图37是表示在操作部的显示部显示输入需要册数的输入模式的例 子的操作面板的画面详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再有,为了说明 方便,以图像处理装置l是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机模式、扫描仪模式、 传真模式、和归档模式的复合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像处理装置l在记录片材(包含OHP等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如图l所示,具备扫描仪部2;图像形成部3;原稿自动供纸部4、和后 处理部5。图像处理装置l所具备的各模式能够通过利用者进行适当地选 择。
再有,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图像处理装置1中除了后处理部5和托盘
98之外的部分称为"装置本体"。记录片材指的是形成图像之前的片材。 印刷物是通过图像形成部3在记录片材的单面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或 片材的捆。
以下,对图像处理装置l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接着,对本发明的订 订书针处理时的工作进行说明。 (扫描仪部2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扫描仪部2是对在通过透明的稿台玻璃构成的原稿台41 上载置的原稿的图像、或通过原稿自动供纸部4一枚一枚地供纸的原稿 的图像进行读取,生成原稿图像数据的部分。
扫描仪部2具备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 23、 24;成像透镜 25;光电转换元件(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26。
曝光光源21对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原稿台41上载置的原稿、或对 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中输送的原稿照射光。
如图1中的点划线A表示的光路那样,各反射镜22、 23、 2M吏来自原 稿的反射光暂时向图l中的左方向反射之后,再向下方反射。然后,各 反射镜22、 23、 24以朝向成像透镜25的方式,使其向图l中的右方向反射。
原稿的图像读取工作包括下述的两种情况。有对原稿台41上载置的 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作为"片材固定方式"使用的情况),和对在原 稿自动供纸部4中输送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作为"片材移动方式" 使用的情况)。
在对原稿台41上载置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曝光光源21和各反 射镜22、 23、 24沿着原稿台41在水平方向上扫描,读取原稿整体的图像。
另 一 方面,在对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中输送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 下,曝光光源21和各反射镜22、 23、 24被固定在图1所示的位置上,在 原稿通过后述的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时读取其图像。
在各反射镜22、 23、 24反射并通过成像透镜25的光被导向光电转换 元件26,在该光电转换元件26中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3的结构)
如图l所示,图像形成部3具备作为打印部的图像形成系统31;作 为输送部的纸张输送系统32 。
图像形成系统31具备激光扫描单元31a;作为鼓型的像承载体的感光鼓31b。
激光扫描单元31a使基于在光电转换元件26转换的原稿图像数据、 或从外部的终端装置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激光对感光鼓31b的表面照射。
感光鼓31 b在图1中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旋转,通过被来自激光扫描 单元31a的激光照射,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31b的外周围,除了激光扫描单元31a之外,还在周向上依 次配设显影单元(显影机构)31c;具有转印辊31d的未图示的转印单元 (转印机构);清洁单元(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具有带 电辊31f的未图示的带电单元(带电机构)。
显影单元31c通过调色剂(显影化物质)使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形 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像。转印单元31d将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形成 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上。
清洁单元31e在调色剂转印后将感光鼓31b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除去。除电器将感光鼓31b的表面的残留电荷除去。带电辊31f使形成静 电潜像之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带电到规定的电位。
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时,感光鼓31b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1f被带电 到规定的电位,激光扫描单元31 a使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向感光鼓 31b的表面照射。显影单元31c对感光鼓31b的表面显影调色剂的可视像, 通过转印辊31d,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之后,感光鼓31b的表 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被清洁单元31e除去,并且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 被除电器除去。
由此,向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工作(打印工作)的一个循环结束。 通过反复该循环,能够对多枚记录片材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纸张输送系统32对收容在作为供纸部的纸张盒33中的记录片材、或 载置在手动托盘34上的记录片材一枚一枚地输送,使图像形成系统31进 行图像形成,并且将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片材经由后述的后处理部5排纸 到托盘8。
托盘8设置在纸张盒33的上方且扫描仪部2的下方。 纸张输送系统32具备装置本体中的主输送通路36、反转输送通路
37、图2所示的后处理部5中的主输送通路51、和转回(switch back)
输送通路52。装置本体的主输送通路36和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通路51以装置本体 的排纸辊36e为边界而彼此连接。关于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通路51和转回 输送通路52,在后面进行叙述。而且,在图像处理装置l中,记录片材 以所谓中央基准在纸张输送系统32中输送。即,记录片材以其宽度方向 (与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中央位置为基准进行输送。
装置本体的主输送通路36的一端侧分路为两个。 一方的分路端与纸 张盒33的排纸侧相向,另一方的分路端与手动托盘34的排纸侧相向。此 外,主输送通路36的另一端侧与后处理部5的打孔单元60相向。
反转输送通路3 7的 一 端侧在与转印辊31 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上游侧 (图l中的下侧)与主输送通路36连接。反转输送通路37的另一端侧在 与转印辊31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下游侧(图l中的上侧)与主输送通路36 连接。
在主输送通路36的一方的分路端(与用纸盒33的排纸侧相向的部 分)上,配设有剖面为半圆状的拾取辊36a。通过该拾取辊36a的旋转, 能够将收容在纸张盒33中的记录片材一枚一枚地间歇地向主输送通路 36供纸。
同样地,在主输送通路36的另一方的分路端(与手动托盘34的排纸 侧相向的部分)上,配设有剖面为半圆状的拾取辊36b。通过该拾取辊 36b的旋转,能够将载置在手动托盘34上的记录片材一枚一枚地间歇地 向主输送通路36供纸。
在与该主输送通路36中的转印辊31 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上游侧,配 设有定位辊36d。该定位辊36d—边进行感光鼓31b表面的调色剂像和记 录片材的位置对准, 一边输送记录片材。
在与主输送通路36中的转印辊31 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下游侧,配设 有定影单元39,该定影单元39具备用于通过对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调 色剂像进行加热/人而使其定影的一对加热辊39a;和加压辊39b。进而, 在主输送通路36的下游端上,与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通路51为边界配设 有用于将记录片材排纸到后处理部5的排纸辊36e。
在相对于主输送通路36的反转输送通路37的上游端的连接位置上, 配设有分路爪38。分路爪38在图1中的第一位置(以实线表示的位置)、 和从该第一位置起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并开放反转输送通路37 的第二位置之间绕水平轴自由转动。在分路爪38在第一位置上时,记录片材被朝向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 通路51输送。在分路爪38在第二位置上时,记录片材能够向反转输送通 路37供给。
在反转输送通路37上,配设输送辊37a。在后处理部5的转回输送通 路52被转回的记录片材被供给到反转输送通路37的情况下,通过该输送 辊37a输送记录片材,记录片材在定位辊36d的上游侧被导入到主输送通 路36,再次朝向转印辊31d在主输送通路36中输送。即,变为能够对记
录片材的背面进行图像形成。
(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结构)
如图l所示,原稿自动供纸部4作为自动两面原稿输送装置而构成。 该原稿自动供纸部4能够作为片材移动式使用。原稿自动供纸部4具备 作为原稿载置部的原稿托盘43;中间托盘44;作为原稿排纸部的原稿排 纸托盘45;在各托盘43、 44、 45之间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系统46。
原稿输送系统46将载置在原稿托盘43上的原稿经由原稿读取部42 输送到中间托盘44或原稿排纸托盘45上。原稿输送系统46具备主输送 通路47;和用于将中间托盘44上的原稿对主输送通路47供给的副输送通 路48。
在主输送通路47的上游端(与原稿托盘43的排纸侧相向的部分)上, 配设有原稿拾取辊47a和分选辊47b。在分选辊47b的下侧配设有分选板 47c。伴随着原稿拾取辊47a的旋转,原稿托盘43上的原稿中的一枚通过 分选辊47b和分选板47c之间向主输送通^各47供纸。
在与主输送通路47和副输送通路48的合流部分(图1中的B的部分) 相比的下游侧上配设有PS辊47e、 47e。该PS辊47e、 47e调整原稿的前端 和扫描仪部2的图像读取定时,将原稿向原稿读取部42供给。也就是说, PS辊47e、 47e在原稿被供给来的状态下使该原稿的输送暂时停止,调整 所述定时,将原稿向原稿读取部42供给。
原稿读取部42具备稿台玻璃42a;和原稿按压板42b。在从PS辊47e、 47e供给来的原稿通过稿台玻璃42a和原稿按压板42b之间时,来自曝光 光源21的光通过稿台玻璃42a对原稿进行照射。这时,通过扫描仪部2进 行原稿图像数据的取得。
对原稿按压板42b的背面(上表面),通过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施加 赋势。由此,原稿按压板42b对稿台玻璃42a以〗現定的按压力接触,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部42时,阻止其从稿台玻璃42a上浮起。
在稿台玻璃42a的下游侧上具备输送辊47f和原稿排纸辊47g。通过
了稿台玻璃42a上的原稿经过输送辊47f和原稿排纸辊47g,被排纸到中
间托盘44或原稿排纸托盘45。
在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托盘44之间,配设有中间托盘摇动板4"。
该中间托盘摇动板44a以中间托盘44侧的端部为摇动中心,在图1中的位
置l (以实线表示的位置)、和从该位置1向上方跳起的第二位置2之间
能够摇动。
在中间托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2的情况下,从原稿排纸辊4化被排 纸的原稿向原稿排纸托盘45被回收。另一方面,在中间托盘摇动板44a 位于位置l的情况下,从原稿排纸辊47g被排纸的原稿被排纸到中间托盘 44。
向中间托盘44排纸时,成为原稿的端边缘在原稿排纸辊47g、 47g之 间-故夹持的状态,通过从该状态起原稿排纸辊47g反旋转,从而原稿净皮 供给到副输送通路48,经过该副输送通路48,再次向主输送通路47送出。 该原稿排纸辊47g的反旋转工作是通过调整向主输送通路47的原稿的送 出和图像读取定时而进行的。由此,能够通过原稿读取部42对原稿的背 面的图像进行读取。
(后处理部5和托盘8的结构)
后处理部5能够对打印处理结束后从装置本体排纸的记录片材、即 印刷物进行打孔处理、订订书针处理等多种纸张后处理。如后述那样, 在这样.的后处理部5中的纸张后处理是在打印请求时,作为输入条件存 在后处理请求时而进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不是将后处理部5和托盘8设置在图 像处理装置l的装置本体的外部,而使利用通过装置本体形成的空间C而 设置。具体地,在图像处理装置l的装置本体中,纸张盒33、图像形成 部3(图像形成系统31)、扫描仪部2以大致"3"字形状地配置,在通 过该装置本体形成的"3"字形状的内部空间C中设置后处理部5和托 盘8。
由此,能够在图像处理装置1内的有限的空间中设置后处理部5和托 盘8,能够对印刷物(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进行多种后处理。 此外,能够抑制具备后处理部5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占有面积,谋求省空间化。
这里,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参照图3)称为 "纸张输送方向"。将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参 照图3)称为"纸张宽度方向"。
如图2所示,后处理部5配置在装置本体的排纸辊36e的下游侧。在 后处理部5中,作为后处理装置具备具备打孔功能的打孔单元60;具 备订订书针功能的订订书针单元7 0 。
如图6所示,后处理部5的前表面(面前侧的面)通过能够开闭的盖 板50覆盖。而且,在后处理部5中,打孔单元60配置在上游侧,订订书 针单元7Q配置在下游侧。
在后处理部5的下游侧设置有托盘8 。从排纸辊3 6 e被排纸的印刷物 (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经由打孔单元60、订订书针单元70,被 排纸到托盘8。在通过后处理部5的订订书针单元70进行订订书针处理 时,该托盘8作为订订书针处理用的纸张接受部分而使用。
再有,在图2 图6中,以一个托盘8进行了说明,但如图7所示,具 备多个托盘8也可。具体地,在后处理部5的下游侧具备上阶托盘8a和下 阶托盘8b。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上分别具备移位机构925。
移位机构925在向托盘8排纸印刷物(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 时,使排纸时的排纸速度可变。即,在向托盘8排纸印刷物时,移位机 构925对被排纸的印刷物按照每一册(一套)进行偏移处理。详细地在 曰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8370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3071 37号 公报中记述。
控制部90使移位机构925驱动,使印刷物偏移并积载到托盘8。在有 多个托盘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那样,在后处理部5的下游侧具备 两个托盘8a、 8b的情况下,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印刷物a和进行了第二 处理的印刷物b分别积载到不同的托盘8a、 8b上(参照图9 (a))。这 时,在各托盘8a、 8b中,也可以使印刷物a、 b偏移并积载(参照图9( b ))。 此外,如图10所示,在后处理部5的下游侧上具备三个托盘8a、 8b、 8c 的情况下,将进行了第 一 处理的印刷物a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印刷物b和 进行了第三处理的印刷物c分别积载到不同的托盘8a、 8b、 8c上(图10 (a))。这时,在各托盘8a、 8b、 8c中,也可以使印刷物a、 b、 c偏移 并积载(图IO (b))。在移位机构925的上游侧附近,具备使印刷物分路到上阶托盘8a和 下阶托盘8b的分路部。在分路部上设置有将印刷物的行进方向切换到该 托盘8a、 8b中的任一个方向的切换门。
切换门根据记录片材的尺寸进行切换控制。切换门的切换控制基于 在纸张盒33的记录片材的尺寸探测信息、在手动托盘34的记录片材的尺 寸探测信息进行判别。
再有,在手动托盘34,有时被供纸不定型尺寸的记录片材,有不能 正确进行记录片材的尺寸的探测、判别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 以基于在纸张输送时,定位前探测开关等被"接通"的时间,计算出记 录片材的长度信息,根据该计算值判定记录片材的尺寸。
进而,有虽然(长边的)长度相等但(短边)宽度不同的纸张被输 送的情况。例如,有A5纸张的纵向进给和A4纸张的横向进给的情况。在 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到切换门的切换时间,基于纸张的长度和其移动距 离,在离开能够探测A5宽度和A4宽度的区别的距离的位置上配置两个纸 张探测开关。两个纸张探测开关配置在A5宽度时有一侧不能被探测到、 在A4宽度时双方都能被探测到的位置上,由此能够作为宽度读取单元而 使用。
从排纸辊36e排纸的印刷物,经由打孔单元60、订订书针单元70、 被输送到朝向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的分路部,通过分路部被分配之 后,经由移位机构9 2 5被排纸到上阶托盘8 a和下阶托盘8 b 。
在排纸到各托盘8a、 8b时,移位机构925对被排纸的印刷物按照每 一册(一套)进行偏移处理。
这里,通过来自利用者对操作面板部的操作输入,将基于各印刷条 件处理的印刷物(进行了不同的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排纸到不同的托 盘8a、 8b。例如,在选择印刷条件为单面印刷和两面印刷的情况下,进 行了单面印刷的印刷物被排纸到上阶托盘8a ,进行了两面印刷的印刷物 被排纸到下阶托盘8b。
如此,在按照每个印刷条件选择排纸的托盘8a、 8b的情况下,记录 片材经由切换门、分路部被排纸到选择的托盘8a、 8b。 (打孔单元60的结构)
打孔单元60对从排纸辊36e排纸的印刷物(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 片材)进行打孔处理(沖孔处理)。如图2所示,打孔单元60具备打孔机构部61、导引板62、打孔屑 收容盒63。在打孔单元60中,作为纸张输送系统32形成有主输送通路51。 在打孔单元60上中,在主输送通路51的途中设置有输送辊56。
再有,打孔单元60与后述的订订书针单元70不同,被固定在装置本 体上。
在打孔单元60中,在打印请求时,在作为输入条件有打孔处理的请 求的情况下,使输送到打孔单元60的印刷物在导引板62上停止,通过打 孔机构部61对每一枚打孔。这时,在基于打印纸张尺寸决定的位置上打孔。
打孔机构部61配置在打孔单元60的上部。在打孔机构部61上,沿纸
张宽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两处与打孔的直径一致的直径的芯材 64。
芯材64以能够上下升降的方式而设置,在芯材64下降时对印刷物开 冲孔。此外,芯材64分别以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和沿着纸张宽 度方向的方向上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如后述那样,能够进行在进 行打孔处理时的位置对准。
导引板62配置在打孔机构部61的下方。在导引板62上形成有与打孔 的规定位置对应的开口部。
收容的盒子。打孔屑收容盒63配置在打孔单元60的下部。因此,打孔屑 收容盒63能够回收落下的打孔屑。
打孔屑收容盒63以能够沿着纸张宽度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因此, 打孔屑收容盒63如后述那样,在打开盖板50时能够向面前侧取出。由此, 能够将收容在打孔屑收容盒63内的打孔屑取出。
在打孔单元60进行打孔处理时,使打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与 基于上述打印纸张尺寸决定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为了能够在基于上述打印纸张尺寸决定的位置上正确地打
移动是7>知的技术,因此省却说明。 (订订书针单元70的结构)
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进行:订书针处理 如图6所示,订订书针单元70在将盖板50上开地向面前打开时,以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能 够滑动的方式设置。此外,如后述那样,订订书针单元70相对于在订订 书针单元70的上游侧配置的打孔单元60以拆装可能的方式设置。
如图2所示,订订书针单元70具备订订书4十才几构部71、订订书4十 台72、整合板73、排纸辊74等。在订订书针单元70中,作为纸张输送系 统32形成有主输送通路51和转回输送通路52。
在订订书针单元70中,在主输送通路51的下游侧和转回输送通路52 的上游侧的连接位置上,设置有对引导记录片材的方向进行切换的分路 爪53、和将记录片材排纸到订订书针台72的排纸辊54。在转回输送通路 5 2的下游侧设置有转回辊5 5 。
在订订书针单元70中,在打印请求时,在作为输入条件有订订书针 处理的请求的情况下,对积载在订订书针台72上的规定枚数的记录片 材,通过订订书针才几构部71施加订订书针处理。这时,订订书针单元70
对基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尺寸和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而 决定的位置施加订订书针处理。
这里,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是例如在记录片材的左上角部一处固 定、或在记录片材的左端部两处固定那样,施加利用者所希望的订订书 针处理的位置。
订订书针机构部71配置在排纸辊54的下方。订订书针才几构部71将积 载在订订书针台72上的印刷物的后端部以订书针订缝。订订书针机构部 71构成为沿着纸张宽度方向能够往复移动。由此,订订书针单元71能够 对基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尺寸和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而 决定的位置施加订订书针处理。
在订订书针单元7 0进行订订书针处理时,使订订书针机构部71移动 到与基于构成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印刷物的记录片材的尺寸和所希望 的订书针位置而决定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
订订书针台72载置从排纸辊54排纸的印刷物,是订订书针机构部71 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用的处理台。订订书针台72使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向 上方倾斜地配置。在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情况下,从排纸辊54排纸的印 刷物通过自重沿着订订书针台72的倾斜向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滑落。另 一方面,在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情况下,印刷物从排纸辊74向托盘8 排纸。
18整合板73在订订书针台72的上表面(记录片材被排纸的面)的沿着 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边相向地配置。 一对整合板7 3以沿着纸张宽度 方向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而且,在订订书针单元70进行订订书针 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使整合板73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对被排纸 到订订书针台72的印刷物的每一枚进行纸张宽度方向的整合。
这时,与基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尺寸而决定的可动宽 度对应,使整合板73移动。 一对整合板73的往返移动例如能够通过齿轮 齿条副.机构而实现。
(托盘8、 8a、 8b的结构)
如图2-图7所示,在通过图像处理装置l的装置本体形成的 字形状的内部空间C中,托盘8、 8a、 8b与后处理部5共同设置。在后处 理部5中,被施加了打孔处理、订订书针处理等的后处理的印刷物纟皮排 纸到托盘8、 8a、 8b。
如图2所示,托盘8、 8a、 8b以能够上下升降的方式设置。如图3和 图5所示,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记录片材的排纸方向)的方向上,托 盘8、 8a、 8b以作为能够伸缩为一阶 三阶的托盘的方式而形成。托盘8、 8a、 8b对应于记录片材的尺寸,以利用者能够以手动使其沿着纸张输送 方向伸缩的方式构成。再有,托盘的伸缩也可以通过电动机和驱动部等 自动地进行。
如图5所示,托盘8、 8a、 8b具备第一托盘81、第二托盘82、第三 托盘83。
第一托盘81是尺寸最大的托盘,第一托盘81配置在最靠近后处理部 5的地方。第一托盘81形成为从图像处理装置1的侧面(侧壁)不突出的 长度。第一托盘81与装置本体整体地安装,成为不能向沿着纸张输送方 向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第二托盘8 2是中间尺寸的托盘。第二托盘8 2收容在形成于第 一托盘 81中的收容部分81a中。第二托盘82以能够向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 进退移动的方式设置。
第三托盘8 3是尺寸最小的托盘。第三托盘3收容在形成于第二托盘 82中的收容部分82a中。第三托盘83以能够向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 进退移动的方式设置。
如图3所示,在仅使托盘8、 8a、 8b收缩为一阶的状态下,托盘8、8a、 8b的沿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最小。具体地,第三托盘83完全 地被收容在第二托盘82中,该第二托盘82被完全地收容在第一托盘81 中。托盘8、 8a、 8b的沿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与第一托盘81的沿 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相等、成为不从图像处理装置l的侧面突出 的长度。
由此,通过使托盘8、 8a、 8b为最收缩的状态而不从装置本体突出,
从而在不使用图像处理装置l时,能够将托盘8、 8a、 8b收容在装置本体 的空间中。
相对于此,如图5所示,在使托盘8、 8.8a、 8b伸张为三阶的状态下, 托盘8、 8a、 8b的沿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变为最大。具体地,第 二托盘82从第一托盘81最大限度地突出,第三托盘83从该第二托盘82最 大限度地突出。托盘8、 8a、 8b的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变 得比在图像处理装置l能够打印的最大尺寸(例如,A3横的尺寸)的记 录片材的纸张输送方向长度长。
由此,在使托盘8、 8a、 8b伸长为最大长度时,即使是可打印的最 大尺寸(A3横尺寸)的记录片材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积载。如后述那样, 托盘8、 8a、 8b能够与订订书针单元70—起滑动,但即使在积载有记录 片材的状态下使托盘8、 8a、 8b滑动,记录片材也不会从托盘8、 8a、 8b 掉落。
因为托盘8、 8a、 8b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以能够伸缩的方 式设置,所以能够对应于记录片材的尺寸将托盘8、 8a、 8b调节为最适 合的长度进行使用。
在第二托盘82的上表面上,在其基端部附近形成有开口部82a,以 从该开口82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有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的动作杆 91a。
动作杆91a以总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被赋势,在第二托盘82被收容 在第一托盘81中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托盘81的内壁上表面将动作杆91a 向下方按下。然后,在第二托盘82从第一托盘81完全地被拉出时(参照 图5),动作杆91a返回恢复到从开口部82a向上方突出的通常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以在动作杆91a向上方突 出的状态时为"OFF",在动作杆91a被第一托盘81的内壁上表面向下方 按下时为"ON"的方式被设置。同样地,在第三托盘83的上表面上,在其基端部附近形成有开口部 83a,以从该开口83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有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的 动作杆92a。该动作杆92a以总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被赋势,在第三托盘 83被收容在第二托盘82中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托盘82的内壁上表面将动 作杆92a向下方按下。然后,在第三托盘83从第二托盘82完全地被拉出 时(参照图5),动作杆92a返回恢复到从开口部83a向上方突出的通常 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 2以在动作杆9 2 a向上方突 出的状态时为"OFF",在动作杆92a被第二托盘82的内壁上表面向下方 按下时为"ON"的方式设置。即,该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和第二纸张 探测传感器92在各托盘82、 83被拉出的状态下为"OFF",在该状态下 当打印后的记录片材被排纸而积载在各托盘82、 83上时,通过被积载的 记录片材将动作杆91a、 92a向下方按下,结果变为"ON"。而且,当利 用者将打印后的记录片材从托盘8、 8a、 8b取出时,再次变为"OFF"。 由此,能够探测托盘8、 8a、 8b上的记录片材的有无。
该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和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在打印开始前, 也能够作为探测第二托盘82和第三托盘83是否被拉出的伸缩探测传感 器而利用。
即,在打印开始前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是"0N"的情况下,能够 判断为第二托盘82没有从第一托盘81拉出,在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为
"OFF"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第二托盘82从第一托盘81拉出。此外, 在打印开始前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是"0N"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第 三托盘83没有从第二托盘82拉出,在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为"OFF" 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第三托盘8 3从第二托盘8 2拉出。
如图2和图7所示,托盘8、 8a、 8b以作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 托盘而形成。在本例中,托盘8、 8a、 8b以对应于^皮积载的记录片材的 量(枚数)进行升降的方式构成。
被排纸到托盘8、 8a、 8b的印刷物的量通过设置在下侧的排纸辊74 附近的上限传感器84检测。该上限传感器84作为接触式传感器而设置。 而且,当积载在托盘8、 8a、 8b上的印刷物的最上位面到达规定的高度 时,上限传感器84变为"0N"。
由此,检测出托盘8、 8a、 8b盛满。当检测出托盘8、 8a、 8b盛满时,使托盘8、 8a、 8b下降规定的距离。通过该托盘8、 8a、 8b下降,上限传 感器84变为"OFF"。由此,通过上限传感器84的"ON" 、 "OFF"切换, 检测出积载在托盘8、 8a、 8b上的印刷物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8、 8a、 8b的原位置作为托盘8、 8a、 8b的最 上升位置(参照图3),托盘8、 8a、 8b的上游侧的端部配置在排纸辊74 的正下方。而且,积载的印刷物的量越增加,越使托盘8、 8a、 8b随之
"冉S Q。 8、"站^多J余^^"士 ^ 苕 JLt1^《^力i'玄斗卩条4多^7FItK
通过第一托盘81升降,第二托盘82和第三托盘8 3与该第一托盘81—起升降。
如图2所示,第一托盘81的升降例如以下述方式进行。在第一托盘 81的里侧,设置有用于使第一托盘8进行升降移动的驱动部85。在该驱 动部85中收容有驱动带(未图示)。驱动带通过由布线86连接的未图示 的驱动电源而能够驱动。在驱动部85上连结有支撑第一托盘81的前端部 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以通过对驱动带进行驱动而上下地往复移动的方 式设置。
经由这样的支撑构件,驱动部85的驱动带的动力被传递到第一托盘 81,由此,第一托盘81进行升降移动。
在第一托盘8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托盘81的臂88。臂88被 配置在第一托盘81和底部89之间。而且,臂88以屈曲为L字状的方式设 置,该屈曲角度可变。该臂88的屈曲角度随着第一托盘81的升降位置而 变化。
再有,在第一托盘81的靠近后处理部5的端部上,设置有突起。该 突起与设置在后处理部5上的上下伸长的沟部咬合,能够在沟部内滑动。
托盘8、 8a、 8b具备对排纸的记录片材的取出进行检测的取出检测 部(未图示)。作为取出检测部,例如可以考虑应用重量传感器或对记 录片材的有无进行检测的机械式检测传感器。 (控制部90的结构)
图8是表示控制部9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框图,该控制部90收 容对图像处理装置l的图像形成过程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和接受来 自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的接口基板等。
如图8所示,控制部90以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的CPU911为中心,通过图像信息接收部912、原稿读取部913、图像处理部914、操作部(输 入部/显示部)915、驱动部916、供纸部917、打印部918、排纸部919、 后处理部92Q、温,变控制部921构成。控制部90还具备通信部922、石更 盘(HD) 923、管理部924、移位机构925。
操作部915具有具备各种输入键等的输入部、和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输入部对装置的操作和 输入条件进行输入。显示部对输入条件进行显示。显示部的触摸键兼顾 输入部。
输入条件包含印刷条件和订订书针条件。
印刷条件包含记录片材的纸单位面积重量信息、记录片材的尺寸 信息、记录片材的朝向信息、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册数信息、两 面印刷的有无、N个图像印刷的有无,后处理的有无等印刷条件。
订订书针条件包含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位置信息;相对于 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朝向信息;每一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订缝枚数信 息;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 混合处理信息等条件。
控制部90对构成图像处理装置1的各部分的工作进行监视,并且以 作为图像处理装置l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作的方式,基于输入条件对装置 整体进行控制。
通信部922与设置在网络上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终端进行通信。
硬盘923作为图像数据存储单元发挥功能,对从各种输入单元(输 入通路作为数字图像处理装置l而搭载的各模式、例如扫描、传真、 网络)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硬盘923能够作为具备磁存储介质的 存储装置而构成。
管理部924对控制部90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管 理。在图像处理装置1具备并利用后处理装置5的情况下,在原稿读取部 913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部914作为复印物而输出。
具体地,在原稿读取部913中具备CCD。原稿读取部913能够对:故设 置在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进行电子式读取。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 作为向易失性存储器上输出的图像而完成,暂时被存储在硬盘92 3中。 在有多枚原稿的情况下,反复该读取、存储的工作。
之后,基于从操作部915指示的处理模式,存储在硬盘923中的图像
23数据以适合的定时依次被读出并向易失性的存储器送出。然后,配合向
打印部918的写入定时,图像数据从存储器向打印部918传送。
在对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多枚打印的情况下,同样地作为输出图像 以页单位向硬盘92 3存储,配合输出模式从硬盘"3向易失性存储器送 出,按照输出的枚数的量配合写入定时反复向打印部918传送。
在将图像处理装置H乍为打印机利用的情况下,将通过通信部922接 收的图像数据经由存储器等从图像处理部914输出。
通信部922通过通信电缆等与网络连接,从作为与网络连接的外部 终端的个人计算机等的设备接收图像数据。在通信部922接收的图像数 据被作为输出的图像数据以页单位向存储器输出,暂时存储在硬盘92 3。 然后,再次从硬盘923向易失性存储器送出,与作为复印机而利用的情 况同样地向打印部918传送。
在将图像处理装置H乍为网络扫描仪而利用的情况下,在原稿读取 部913中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能够从通信部922经由网络向作为外 部终端的任意的个人计算机发送。这里,也通过原稿读取部913具备的 CCD对原稿的图像进行电子式读取。然后,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作 为向易失性存储器上输出的图像而完成,暂时被存储在硬盘923中。然 后,再次从硬盘923向易失性的存储器送出,在与经由操作部915被指示 的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确立之后,从通信部922向作为目标的发送目的地 发送。
通信部922,除了网络以外与电话线路连接,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图 像处理装置l作为传真机装置进行利用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工作,能 够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发送和接收。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以具 备硬盘923的图像处理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具备即 使从装置本体取出也能够保持被保存的图像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有 备份功能的存储器、使用磁存储介质的其它的存储装置(介质)等的情 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图像处理装置1的各结构部分被控制部90控制。控制部90对来自设 置在操作部915中写字板或键组等的输入部的操作指示进行监视,并且 经由显示部对与数字图像处理装置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等应该向利用者 通知的信息可靠地进行引导显示。通过控制部90管理的各结构部分的相关信息被管理部924管理,基 于这些信息,控制部90对图像处理装置1整体的工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90具备输入条件变更功能,对订订书针处理后的记录片材 (印刷物)进行积载的托盘8,根据输入条件计算出印刷物的积载量, 判断计算出的积载量是否比最大积载量多,在计算出的积载量比最大积
载量多时,变更输入条件。
具体地,在硬盘923中存储有如图11 ~图26所示那样的管理表,该 管理表对不同形式的图像形成的组合内容和工作停止的规定值进行规定。
如图11 图26所示,管理表基于订订书针条件(相对于托盘8的订 书针的位置、订书针的数量、订缝到一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印刷条 件(记录片材的纸单位面积重量、记录片材的尺寸、记录片材的朝向、 单面印刷、两面印刷、进行2inl印刷或4inl印刷等的图像形成的枚数) 等信息,存储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再有,与托盘8的积载册数相关的规 定值基于订订书针条件和印刷条件而决定。
详细地,在图ll ~图14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针位置是中央两 点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在图15 ~图18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 针位置是里面一点(平行)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在图19-图22所 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针位置是前面一点(平行)时的托盘8的最大 积载量。在图23 ~图26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针位置是里面一点(倾 斜)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
下面,对管理表的内容,以图ll为例子进行说明。在图ll所示的管 理表中,存储纸张尺寸为A4横、将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 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
作为项目,有纸张(通纸)尺寸、订缝到一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一 捆枚数)、纸单位面积重量为不足200g/ir^的记录片材(薄纸)的每种印 刷条件(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4inl印刷)的能够输出的册 数、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n^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每种印刷条件 (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4inl印刷)的能够输出的册数、排 纸托盘能够积载的枚数。
例如,如图ll的最上段落所示那样,在纸张尺寸为A4横、订缝在一 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为10枚以内时,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W的记录片材(薄纸)的每种印刷条件的能够印刷的册数如下所示。
a) 单面印刷是23册、两面印刷是0册、2inl印刷是0册、4inl印刷 是O册
b) 单面印刷是22册、两面印刷是l册、2inl印刷是l册、"nl印刷 是2册
c) 单面印刷是21册、两面印刷是2册、2inl印刷是2册、4inl印刷 是4册
d) 单面印刷是20册、两面印刷是3册、2inl印刷是3册、4inl印刷 是6册
e) 单面印刷是19册、两面印刷是4册、2inl印刷是4册、4inl印刷 是8册
此外,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W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每种印
刷条件的能够印刷的册数如下所示。
a) 单面印刷是24册、两面印刷是O册、2inl印刷是0册、4inl印刷 是O册
b) 单面印刷是23册、两面印刷是l册、2inl印刷是l册、4inl印刷 是2册
c) 单面印刷是22册、两面印刷是2册、2inl印刷是2册、4inl印刷 是4册
d) 单面印刷是21册、两面印刷是3册、2inl印刷是3册、4inl印刷 是6册
e) 单面印刷是20册、两面印刷是4册、2inl印刷是4册、4inl印刷 是8册
排纸托盘的能够积载的枚数,在仅是单面印刷时的最大积载量为 240枚(IO枚x 24册),在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4inl印刷 混合存在时的最大积载量是2 8 0枚。
再有,如图ll ~图26所示那样,这些值根据订书针的位置、纸张(通 纸)尺寸、订缝到一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而不同。
但是,在图ll ~图26中,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V的记录片材(薄 纸)的能够积载的册数比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n^以上的记录片材(厚 纸)的能够积载的册数少。
这是由于,关于在订入相同长度的订书针时的订书针的折叠弯曲部分和记录片材的片材面的高低差,有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W的记录 片材(薄纸)比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V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变大 的倾向(参照图36 (a))。
即,与将相同长度的订书针订入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 0 0 g / m2以上的记 录片材(厚纸)的情况相比,将订书针订入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0g/m2 的记录片材(薄纸)的情况下的订书针的折叠弯曲而重合的部分变多, 因此订书针的折叠弯曲部分和记录片材的片材面的高低差变大,由此订
i3^+";t一变朝/》《r^ ,岳Ji 7hf" & ;bl"r F7^J玄X《差变+ 阳,t卜.—在;l客印茈llil^
(记录片材的捆)积载到托盘8上时的倾斜变大,记录片材的捆变得容 易滑动,变得从托盘8上容易落下(参照图36 (b))。
因此,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W的记录片材(薄纸)的能够积载 的册数比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W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能够积载 的册数少。在图11 图26中,在相同尺寸的记录片材中,随着每一册订缝的记 录片材的枚数增加,托盘8的最大积载枚数变多。
这是与上述理由同样地,由于每一册的订缝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增 加,所以即使订入相同长度的订书针,订书针的插出量变少。因此,订 入订书针时的订书针的折叠弯曲部和纸面的高低差变少,在重叠排出纸
时,印刷物的订书针的折叠弯曲部和记录片材的片材面的高低差导致的 倾斜量变少,印刷物的倒塌掉落频度降低(参照图36 (b))。因此, 随着每一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增加,托盘8的最大积载枚数变多。
再有,与托盘8的积载册数相关的规定值基于订订书针条件和印刷 条件而决定。此外,图ll ~图26所示的管理表的内容不过只是例示,并 不是限定。
控制部90根据从操作部915等输入的输入条件,对积载在托盘8上的 印刷物的积载量进行计算。控制部9O根据从操作部915等输入的输入条 件,从管理表抽出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比较抽出的最大积载量和计算 出的积载量,在计算出的积载量是最大积载量以上时,使输入条件变更 功能启动。
例如,在判断为计算出的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时,控制部90对利 用者告知处理后的印刷物不能够积载到托盘8上的情况(参照图27)。 然后,控制部90根据管理表,阶段性地做成多个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的内容变化少的条件,例如不同印刷条件的组合,并进行 抽出。
控制部90将抽出的条件列表并使显示部显示(参照图28),向利用 者告知。或者,将抽出的条件的列表从通信部922向外部终端通信,使 外部终端的例如显示部显示(参照图28),向利用者告知。
利用者从被显示的列表选择所希望的条件。控制部9 0变更到被选择 的条件,开始处理。
化l ^rr 在入么Y丰^ ; 是t!r 义A ZM告 《T ^ ^+乂六萝^fj里而一
点(倾斜)、 一册的枚数是10枚、纸单位面积重量是200g/V以上、进行 单面印刷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17册的情况下,控制部90基于所述输入条 件确认能否积载到托盘8上。
具体地,控制部90参照图23所示的管理表。如图23的管理表所示, 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如下述那样。
a) 单面印刷是16册、两面印刷是O册、2inl印刷是0册、4inl印刷 是O册
b) 单面印刷是15册、两面印刷是l册、2inl印刷是l册、4inl印刷 是2册
c) 单面印刷是14册、两面印刷是2册、2inl印刷是2册、4inl印刷 是4册
d) 单面印刷是13册、两面印刷是3册、2inl印刷是3册、4inl印刷 是6册
e) 单面印刷是12册、两面印刷是4册、2inl印刷是4册、4inl印刷 是8册
这里,仅进行单面印刷的记录片材是160枚(10枚xl6册),进行 单面印刷的记录片材和进行其它的两面印刷、2inl印刷、4inl印刷的记 录片材的混合是200枚,但是,如图23的管理表所示,实际能够输出的 册数是单面印刷10枚x 12册,两面印刷5枚x4册,2inl印刷5枚x 4 册,4inl印刷3枚x 8册。
因此,因为在所述输入条件的情况下,超过了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 所以控制部90判断为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然后,控制部90将相对于
告知。该新输入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重^L利用者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是里面一点(倾斜),以此为基准抽出的新的输入条件。
例如,如图28所示,对包含进行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 4 i n 1印刷的记录片材的印刷物的册数的组合列表进行告知。
这里,对图28所示的条件的列表进行说明。图28所示的条件的列表, 是在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中,不变更利用者所希望的订书针位 置是里面一点(倾斜)进行输出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
条件列表的上阶表示多种订订书针条件。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条件 中,因为订书针的位置是里面一点(倾斜),所以表示该状态的标志是 以斜线进行标记而显示。在条件列表的下阶,显示每个印刷条件的组合 册数(枚数)、复选框的项目。
具体地,告知以下的输入条件l阶)~5阶)。
1阶)单面印刷是16册、两面印刷是0册、2inl印刷是0册、4inl印 刷是O册
2阶)单面印刷是15册、 刷是2册
3阶)单面印刷是14册、 刷是4册
4阶)单面印刷是13册、 刷是6册
5阶)单面印刷是12册、 刷是8册
控制部9 0基于印刷条件,以削减包含基于 一 个印刷条件进行图像形 成的记录片材的印刷物的册数、增加包含基于其它印刷条件进行图像形 成的记录片材的印刷物的册数的方式进行变更,依次地进行告知。或者, 将其列表进行告知。
利用者从列表选择所希望的条件的复选框。这时,复选框被以斜线 标记(在图28中,表示第二阶的单面印刷和2inl印刷被选择的情况)。 控制部90基于被选择的输入条件,开始处理。
由此,在托盘8中能够首先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全部积载,之 后能够将剩余的进行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或4inl印刷的印 刷物全部积载。因此,能够减轻从托盘8去除处理完成的印刷物的作业 的次数。
两面印刷是l册、2inl印刷是l册、4inl印 两面印刷是2册、2inl印刷是2册、4inl印 两面印刷是3册、2inl印刷是3册、4inl印 两面印刷是4册、2inl印刷是4册、4inl印控制部90在具备多个托盘8a、 8b的情况下,能够将基于各印刷条件 进行了图像形成的印刷物积载到不同的托盘8a、 8b。如上述那样,控制 部9 O根据来自利用者的操作输入,将基于 一个印刷条件进行了图像形成 的印刷物排纸到下阶的托盘8b。将基于其它的印刷条件进行了图像形成 的印刷物排纸到上阶的托盘8a。在将记录片材排纸到各托盘8a、 8b中时, 控制部9Q进行偏移处理来排纸也可。
在具备多个托盘8a、 8b的情况下,输入条件变更功能在各个托盘8a、 8b中发挥功能。例如,在判断为计算出的积载量比上阶托盘8a或下阶托 盘8b的最大积载量多时,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处理后的印刷物不能够 积载到托盘8a、 8b上的情况。
控制部9 O根据管理表,阶段性地抽出多个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 的输入条件的内容变化少的条件,例如不同印刷条件的组合。然后,控 制部90使抽出的条件列表并使显示部显示,向利用者告知。或者,从通 信部922向外部终端通信,向利用者告知。利用者从列表选择所希望的 条件。控制部90变更到被选择的条件,开始处理。
具体地,例如在输入条件是记录片材的尺寸为A4横、订书针位置为 中央两点、 一册的枚数是10枚、纸单位面积重量是200g/m2以上、进行单 面印刷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2 5册、进行两面印刷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一 册、进行2inl印刷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l册、进行4inl印刷的记录片材 的册数是2册的情况下,控制部90参照图11所示的管理表,基于所述输 入条件确认能否积载到各托盘8a、 8b上。
在所述输入的情况下,如图ll所示,各托盘8a、 8b的最大积载量是 仅进行单面印刷的记录片材是240枚(10枚x24册),进行单面印刷、 两面印刷、2inl印刷、4inl印刷的记录片材的混合是280枚,但是,如 图n的管理表所示,实际能够输出的册数是例如单面印刷10枚x20册, 两面印刷5枚x4册,2inl印刷5才欠x4册,4inl印刷3枚x 8册。
因此,因为在所述输入条件的情况下,超过了上阶托盘8a的最大积 载量,所以控制部90判断为在所述输入条件的上阶托盘8a的积载量比最 大积载量多。因此,控制部90生成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 变化少的新的输入条件,向利用者告知。
在本实施方式中,重视利用者所希望的订书针的位置是里面一点 (倾斜),生成以此为基准抽出的新的输入条件的列表,对利用者告知。
30例如,控制部9 0对以下的印刷条件列表进行告知。
a) 单面印刷是23册、两面印刷是l册、2inl印刷是l册、4inl印刷 是2册
b) 单面印刷是22册、两面印刷是2册、2inl印刷是2册、4inl印刷 是4册
c) 单面印刷是21册、两面印刷是3册、2inl印刷是3册、4inl印刷 是6册
d) 单面印刷是20册、两面印刷是4册、2inl印刷是4册、4inl印刷 是8册
控制部90基于混合处理信息,以削减基于一个印刷条件(单面印刷) 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物的册数、增加基于其它印刷条件(例如两面印刷) 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物的册数的方式进行变更,依次地进行告知。或者, 将其列表进行告知。
在该条件的情况下,在托盘8a、 8b中,能够首先积载进行单面印刷 的印刷物的一部分,之后将剩余的进行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 4inl印刷的印刷物全部积载。由此,能够减轻乂人托盘8a、 8b清除处理完 成的印刷物的作业的次数。
再有,即使在利用者预先设定了进行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 刷、4inl印刷的各自的印刷册数的情况下,也可以阶段性地抽出多个与 该设定值相近的不同印刷条件的组合,将其进行列表进行告知。
接着,关于控制部90的打印请求时的处理工作,参照图29 图34所 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29 图31,对后处理装置5具备一个托盘8的情况进行 说明。再有,为了说明的方便,在输入条件中包含印刷条件。变更后的 印刷条件的组合设为单面印刷和两面印刷。
利用者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对输入条件中包含的各种印刷条件和订 订书针条件进行设定,当进行打印请求时(Sl),控制部90确认输入的 输入条件中是否有记录片材的订订书针处理的请求(S2)。
在有订订书针处理请求的情况下(在S2为"是"),控制部90与管 理表进行比较,判断处理后的记录片材是否从托盘8落下(S3)。
在判断为不从托盘8落下的情况下(在S3为"是"),控制部90基 于输入的输入条件开始打印处理(S4),到最后为止进行打印处理和订栽到托盘8上(S5)。当处理结束时,控制部90确认是否有接下来的打
印请求,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
在没有订订书针处理请求的情况下(在S卩为"否"),控制部90就 这样开始打印处理(S4),到最后为止进行打印处理(S5)。当打印结 束时,控制部90确认是否有接下来的打印请求,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况 下,成为待^M犬态。
在S3中,与管理表比较,在输入的输入条件是处理后的印刷物从托 盘8落下的情况下,控制部90不对输入条件进行大的变更,为了能够最 有效地积载到托盘8上,从管理表中抽出多个最适合的输入条件,使抽 出的输入条件的列表显示(S6)。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 变化少的条件进行显示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
利用者从被显示的输入条件中选择任一个输入条件。控制部9O对从 显示的输入条件中选择的输入条件进行确认(S7)。控制部90确认输入 条件包含的印刷条件(进行单面印刷、两面印刷、2inl印刷、Wnl印刷 的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内容之后,执行打印处理和订订书针处理(S8 )。
但是,在没有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利用者没有选择被显示的 输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90返回S6,抽出不同的输入条件,进行显示。 在利用者选择之前反复进行该工作。当利用者选择了任意一个输入条件
件(;7),;:确认了输入条件中包含的印刷条件(进行单面印刷、两面 印刷、2inl印刷、4inl印刷的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内容之后,执行打 印处理和订订书针处理(S8)。
控制部9 0进行单面印刷。进行了单面印刷的印刷物被排纸到托盘8 。 控制部9 0确认被排纸到托盘8的印刷物的枚数,判定向托盘8的排纸枚数 是否到达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排纸枚数是否到达了进行单 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的判定,是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例如 适宜地暂时存储到存储器(未图示)中,对所述存储的枚数和排纸到托 盘8的枚数进行比较而计算。
在排纸枚数没有到达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 部90在排纸枚数到达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之前继续进行处理(S8)。在到达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开 始其它的印刷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是两面印刷。
控制部90基于来自上限传感器84的输入,确认是否到达了托盘8的 最大积载量(S9)。在没有到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控制部9G在到达最 大积载量之前继续进行处理(S8)。在到达了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控 制部90使处理暂时停止(S10)。然后,如图35所示,控制部90对利用 者告知从托盘8清除处理完成的印刷物。
控制部9 0通过取出检测部对被排纸的印刷物是否被从托盘8清除了 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印刷物从托盘8取出之前,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 清除印刷物。在检测到从托盘8取出印刷物时,控制部使处理恢复(Sl 3 )。
控制部90在处理恢复之后,确认全部处理是否完成(Sl4)。在全 部处理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再次返回S8继续处理。在全部处理完成之前 反复进行S8 S14的处理。
在全部处理完成的情况下(在S14为"是"),控制部90确认是否 有接下来的打印请求(S15)。在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基于打印请求 的输入条件,反复进行S8 15的处理。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成为 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能够最有效果地使印刷物积载到托盘上,能够使从托盘 取出后处理后的印刷物的频度减少。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 够可靠地防止处理后的印刷物的落下。
接着,使用图32-图34,对后处理装置5具备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 盘8b这两个托盘8a、 8b的情况进行说明。再有,为了说明的方便,在输 入条件中包含印刷条件。变更后的印刷条件的组合设为单面印刷和两面 印刷。将进行了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积载到上阶托盘8a,将进行了两面印 刷的印刷物积载到下阶托盘8 b 。
此外,图32中的Sla S5a和图33中的S6 S7为止的处理,与后处理 装置5具备一个托盘8的情况相同(参照图29和图30),因此省却其处理 工作的说明,对S20以后的处理工作进行说明。
2inl印刷、4inl印刷的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内容之后,执行打印处理 和订订书针处理(S20)。
控制部9 0进行单面印刷。进行了单面印刷的印刷物被排纸到上阶托
33盘8a (S21)。控制部90确认被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印刷物的枚数,判 定向上阶托盘8a的排纸枚数是否到达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 (S22)。排纸枚数是否到达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的判定, 是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例如适宜地暂时存储到存储器(未图 示)中,对所述存储的枚数和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枚数进行比较而计算。 再有,控制部90基于来自上限传感器84的输入,确认是否到达了上阶托 盘8a的最大积载量。
在没有到达最大积载量、并且排纸枚数没有到达进行单面印刷的印 刷物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到达最大积载量之前,或排纸枚数到 达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之前继续进行处理(S20)。
在到达了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或者排纸枚数到达了进行单面印刷 的印刷物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使处理暂时停止(S23)。然后, 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从上阶托盘8a清除处理完成的印刷物(参照图 35 )。
控制部90,在暂时停止处理的状态下,通过切换部,将排纸目的地 从上阶托盘8a切换到下阶托盘8b (S24)。再有,将排纸目的地切换到 下阶托盘8b的情况向利用者告知。由此,利用者能够在可靠并且稳定的 状态下从上阶托盘8a清除处理完成的印刷物。这时,控制部90能够变更 上阶托盘8a的位置。
控制部90使处理恢复(S30)。被处理的印刷物被排纸到切换了的 下阶托盘8b(S31)。这时,控制部90进行两面印刷。即,将进行了两 面印刷的印刷物排纸到下阶托盘8b。再有,向下阶托盘8b的排纸枚数与 上阶托盘8a的计算方法相同。此外,控制部90确认是否到达了下阶托盘 8b的最大积载量。
在没有到达最大积载量、并且排纸枚数没有到达进行两面印刷的印 刷物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到达下阶托盘8b的最大积载量之前, 或排纸枚数到达进行两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之前继续进行处理 (S30)。
在排纸的印刷物的枚数到达了下阶托盘8 b的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 或者排纸枚数到达了进行两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 0 使处理暂时停止(S23)。然后,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从下阶托盘8b 清除处理完成的印刷物。控制部90判定是否将排纸目的地再次切换到上阶托盘8a (S33)。 例如,将排纸目的地从上阶托盘8a切换到下阶托盘8b的理由是到达了上 阶托盘8 a的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需要再次将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排 纸到上阶托盘8a。即,在没有到达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的情况 下(在S33为"是"),返回S20。再有,返回S20时,控制部90与在S23 同样地使处理暂时停止。
从S33返回到S20时,或者从S33进入S34时,通过取出4企测部对排纸 的印刷物是否从托盘8a、 8b被清除了进行检测。
以将向各托盘8a、 8b排纸的印刷物向外部清除的方式进行告知的清 除请求告知信号,优选是在S30 S32之间进行的结构。即,控制部90在 向作为先前的排纸目的地的上阶托盘8a的排纸结束,向作为接下来的排 纸目的地的下阶托盘8b切换排纸目的地时,或者,在向下阶托盘8b的排 纸结束,向作为接下来的排纸目的地的上阶托盘8a切换排纸目的地时, 向利用者告知。印刷物的清除请求告知信号的发生,例如能够以向显示 部的显示、发声单元(未图示)的警告音或警告声音的发生等方式来执 行。
通过该结构,控制部90能够在检测到上阶托盘8a或下阶托盘8b的印 刷物的清除时,继续以后的处理。此外,在将印刷物排纸到下阶托盘8b 时,利用者能够可靠地执行对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印刷物的取出。进而, 控制部90在向下阶托盘8b的排纸之后,接着能够再次继续向上阶托盘8a 的印刷物的排纸。
采用在检测到从上阶托盘8a取出印刷物时,从下阶托盘8b再次切换 到向上阶托盘8a排纸印刷物的结构。或者,采用在检测到从下阶托盘8b 取出印刷物时,从上阶托盘8a再次切换到向下阶托盘8b排纸印刷物的结构。
具体地,在印刷物的排纸目的地是"上阶托盘8a —下阶托盘8b"的 情况下,在没有检测到向上阶托盘8a排纸的印刷物的取出的状态下,不 执行下阶托盘8 b以后的继续的印刷物的排纸。
在"上阶托盘8a —下阶托盘8b —上阶托盘8a,,的情况下,在从下阶 托盘8b再次执行向上阶托盘8a的印刷物的排纸时(S20、 S22 ),在没有 检测到向上阶托盘8 a的排纸的印刷物的取出的状态下,不执行下阶托盘 8 b以后的继续的印刷物的排纸。根据上述结构,控制部90在确认从各托盘8a、 8b的印刷物的取出之 后,继续接下来的排纸。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托盘8a、 8b中印刷物 积攒,排纸卡纸等排纸堵塞。
在执行排纸分配时,在没有检测出从托盘8a、 8b取出印刷物时,优 选暂时停止接下来的处理。即,在没有确认从各托盘8a、 8b取出印刷物 时,停止接下来的处理。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后处理装置5中的排纸 堵塞。
再有,在排纸枚数多,在向托盘8a、 8b的印刷物的排纸后,结束向 作为先前的排纸目的地的下阶托盘8b的印刷物的排纸,作为接下来的排 纸目的地再次将排纸目的地切换到上阶托盘8a时(在S33为"是"), 优选在以后的S20 S22之间发生清除请求告知信号的结构,使向下阶托 盘8b的排纸(S3"的印刷物被向外部清除。
通过上述结构,在向下阶托盘8b排纸印刷物时,能够执行向上阶托 盘8a排纸的印刷物的取出,在向下阶托盘8b的印刷物的排纸之后,接着 进行向上阶托盘8 a的印刷物的排纸。
在没有到达进行单面印刷的印刷物的枚数的情况下(在S33为是 "否"),进入S34。控制部90确认接下来是否有打印请求(S34),在 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返回S20,再次开始处理。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 况下,成为待机状态。
在如上述那样具备多个托盘8a、 8b的情况下,能够将进行了单面印
利用者能够容易地区分印刷物。、此外,在将处理^的印刷物排纸到托盘 8a、 8b时,通过进行偏移处理能够更容易地区分。
此外,在将印刷物排纸到各托盘8、 8a、 8b中时,控制部90能够进 行偏移处理。例如,在一个托盘8的情况下,控制部90对应于订书针位 置进行偏移处理。即,在积载印刷物时,以使订书针位置不重叠的方式 进行。
具体地,在订书针位置是中央两点的情况下,偏移处理在相对于印 刷物的排纸方向是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偏移。这时,交替地积载,或者依 次向一个方向偏移进行积载。由此,能够使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增加。
在是两个托盘8a、 8b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各个托盘8a、 8b进行偏移 处理。或者,也可以仅在对进行了第一处理的印刷物进行排纸的情况下进行偏移处理。再有,该情况下的偏移处理与一个托盘8的情况的偏移 处理相同地进行。
再有,偏移处理不局限于此,为了判别进行了单面印刷的印刷物和
再有,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4艮多的修正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单面 印刷和两面印刷这两种图像形成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是
单面印刷和N个图像印刷、两面印刷和N个图傳-印刷、或者单面印刷和两 面印刷和N个图像印刷也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进行了单面印刷的印刷物和进行了两面印刷的 印刷物积载到不同的托盘上,但混合积载也可。例如,在进行单面印刷 的印刷物是50册、进行两面印刷的印刷物是3册的情况下,将进行单面 印刷的印刷物积载到上阶托盘,将上阶托盘积载不了的进行单面印刷的 印刷物和进行两面印刷的印刷物积载到下阶托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 载量时,将新的输入条件向利用者告知,利用者从被告知的条件中进行 选择,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选择与来自利用者的输入条件酷 似的输入条件,自动地执行也可。在该情况下,利用者需要预先设定控 制部按照什么样的基准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 载量时,控制部基于从利用者输入的输入条件生成新的输入条件,但并 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37所示那样,利用者通过操作部设定需要订订 书针的册数也可。由此,能够使在托盘可积载的册数增加,并且利用者 仅使真正需要的册数进行订订书针处理,因此能够防止进行无用的订订 书针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一个托盘和两个托盘的后处理装置的情况 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三个、四个那样,具备多个托盘也可。 在具备多个托盘的情况下,对进行了处理的印刷物的捆的每 一 个变更托 盘也可。由此,不再需要在排出时进行偏移处理,因此控制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印刷物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载 量时,将新的输入条件向利用者告知,利用者从告知的条件中进行选择, 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控制部选择与来自利用者的输入条件酷似的输入条件,自动地执行也可。在该情况下,需要预先设定控制部按照哪 种基准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印刷物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载 量时,控制部基于从利用者输入的输入条件生成新的输入条件,但并不
限定于此。例如,如图37所示那样,利用者通过操作部设定不同的印刷 条件的每一个所需要的册数也可。由此,不用大地变更输入条件,就能 最有效率地积栽到托盘上,并且通过仅进行利用者真正需要的册数的处
137 At lf^ ,1" 3it ^ ffl Al、 ?田
'工,fj匕-vjy f》j^l1 j / ij b v ,工o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印刷物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载 量时,控制部根据从基于利用者输入的输入条件生成的新的输入条件中 选择的输入条件进行处理,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不变更列表,或者 设置原样输出的不变更地进行处理的项目,在利用者选择该项目时,控 制部不变更输入条件而输出也可。或者,利用者不从显示的列表中选择 新的输入条件,而对操作部具备的开始按钮进行操作时,控制部不变更 输入条件进行输出也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控制部,基于输入条件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托盘,对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片材进行积载,所述输入条件包含用于在一个任务中生成对应于目的的多个形式的印刷物的多个印刷条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输入条件,按照请求的印刷条件的每一个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使所述多个形式的印刷物混合并积载到所述托盘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印刷条件包 含记录片材的尺寸信息;记录片材的朝向信息;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 片材的册数信息;以及记录片材的纸单位面积重量,对应于包含所述印刷条件的输入条件,设定所述印刷物不从托盘落 下的最大积载量,控制部根据包含所述印刷条件的输入条件计算所述印刷物的积载 量,判断计算出的积载量是否比所述最大积载量多,在计算出的积载量 比所述最大积载量多时,对所述印刷条件的组合进行变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在对 印刷条件的组合进行变更时,以在托盘上能够更多地积载印刷物的方 式,生成具有不同印刷条件的组合的输入条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部以削 减基于一个印刷条件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比例、增加基于其它的 印刷条件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比例的方式,变更印刷条件的组 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 输入条件的显示部;能够输入操作指示的输入部,通过来自所述输入部的输入从所述列表选择的输入条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与外部 终端进行通信,控制部对输入了输入条件的外部终端告知变更了的输入条件的列 表,变更为经由所述外部终端从所述列表选择的输入条件。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托盘,控制部对后处理部进行控制,以使基于多个印刷条件进行了图像形 成的多个形式的印刷物对应于各印刷条件积载到不同的托盘上。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进行 订订书针处理的后处理部,作为输入条件,包含用于对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进行订订 书针处理的订订书针条件,对应于包含所述订订书针条件的输入条件,设定印刷物不从托盘落 下的最大积载量,控制部根据所述输入条件计算所述印刷物的积载量,判断计算出的 积载量是否是所述最大积载量以上,在所述计算出的积载量比所述最大 积载量多时,变更所述订订书针条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部为了 使订书针导致的蓬松度变少,使印刷物的积载量变多,对后处理部进行 控制,以使所述印刷物偏移而积载到托盘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一次对多个形式的图像形成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后处理后的印刷物(记录片材)从托盘落下。图像处理装置(1)具备基于输入条件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后处理部(5)。后处理部具备对进行了处理的印刷物进行积载的托盘(8)。托盘(8)在后处理部的下游侧具备。输入条件包含单面印刷和两面印刷的不同的印刷条件。控制部(90)基于输入条件中包含的印刷条件,在一个任务中进行单面印刷和两面印刷。这时控制部(90)将进行了单面印刷的印刷物和进行了两面印刷的印刷物积载到托盘(8)上。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526770SQ200910006880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
发明者大川康信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