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32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以显示 面板为例,使用者已不再能满足于过去简单的显示面板。随之而来的,高质量、低价位且具 有省电效率的显示面板才是现今的电子产品中所追求的主流。以下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示意图。液晶显示面板100包 括时序产生器110、源极驱动器120、栅极驱动器130以及多个像素单元141来组成。像素单 元141由与源极驱动器120与门极驱动器130连接的多条的源极数据线SL与门极扫描线 GL所围绕。在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由于画框率(frame rate)几乎是固定的, 在进行扫描的时候,必须依据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栅极数量来计算出针对每一个栅极进行 扫描的最大可能时间。一旦显示面板的栅极扫描线的数量很大时,针对每一个栅极进行扫 描的最大可能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小。如此一来,像素数据经源极数据线SL传送至像素单元 141后,所可以用来储存像素数据的充电时间就可能会发生不足的状况。因此,对应于上述的充电时间不足的状况,现有技术提出许多例如提升驱动电压 对像素单元141进行过驱动(over driving,0D)的方式,但是,这种过驱动的方式不但需要 提供一个更高的电压源外,还会造成多余的功率消耗,并不能满足成本及节能的两个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可有效增加每一个栅极扫描的充电时间。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此显示面板具有多条源极数据线及至少一条第一 栅极扫描线。此种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显示列及至少一第二显示列。第一显示列包括 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各第一像素单元具有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 至第一栅极扫描线,而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奇数行的源极数据线。 另外,第二显示列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各第二像素单元具有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驱动 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第一栅极扫描线,而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偶数 行的源极数据线。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源极数据线的数量等于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二像素单元 的数量总和。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像素单元更包括第一液晶电容。第一液晶电容 接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二像素单元更包括第二液晶电容。第二液晶电容 接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及第二驱动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其中更包括至少一第三显示列及至少一第四显示列。其中,第三显示列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各第三像素单元具有第三驱动晶体 管,而第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第二栅极扫描线,且第三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 分别依序接偶数行的源极数据线。第四显示列包括多个第四像素单元,各第四像素单元具 有第四驱动晶体管,第四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第二栅极扫描线,第四驱动晶体管的第 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奇数行的源极数据线。并且,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显示列依 序配置在显示面板上。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驱动晶体管及第四驱动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像素单元更包括接第三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 极的第三液晶电容。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四像素单元更包括接第四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 极的第四液晶电容。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更包括至少一源极驱动器,连接上述的源极 数据线并经源极数据线传输多个像素数据。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其中更包括至少一栅极驱动器,用以连接第 一栅极扫描线并经第一栅极扫描线对第一、第二显示列进行扫描动作。基于上述,本发明利用一条栅极扫描线连接到显示面板相邻的两条显示列。使栅 极扫描线的数量有效的减为二分之一,并使得当对显示面板进行扫描时,每条栅极扫描线 的充电时间有效增长,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为让本发明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 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0的示意图。图3为显示面板200的动作波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面板400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部件标号说明100、200、400 显示面版110、210、410 时序产生器120、220、420 源极驱动器130、230、430 栅极驱动器240、250、260、270、440、450、460、470 显示列141、2411-241M、2511_21M 像素单元SL、SL1-SLN 源极数据线
GL、GL1-GL3 栅极扫描线T1 驱动晶体管C1、C2:电容LD:闩锁信号Dl、D2、Data 数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请先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面板200的示意图。显示面板200 包括时序产生器210、源极驱动器220与门极驱动器230。此外,源极驱动器220连接多条 的源极数据线SL1-SLN,而栅极驱动器230连接多条的栅极扫描线GL1、GL2、GL3。源极数据 线SL1-SLN与栅极扫描线GL1、GL2、GL3以棋盘状的方式相互交叉布局,并藉此规划出显示 列 240、250 等。显示列240中包括多个像素单元2411-241M,其中的像素单元2411-241M都各具 有一个驱动晶体管T1,并且,其中上述的N恰等于M的两倍。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驱动晶体管T1都具有栅极、第一源/漏极和第二源/漏极。而在本实施例中,以像素单元 2411中的驱动晶体管T1为例,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接至栅极扫描线GL1,而其第一源/漏 极接至源极数据线SL1,且其第二源/漏极接液晶电容C1。显示列250中则包括多个像素单元2511-21M,其中的像素单元2511-21M同样各具 有一个驱动晶体管T2。在本实施例中,以像素单元2511中的驱动晶体管T2为例,驱动晶体 管T2的栅极接至栅极扫描线GL1,而其第一源/漏极接至源极数据线SL2,且其第二源/漏 极接液晶电容C2。也就是说,显示列240的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都是接至奇数的源极数据线, 而显示列250的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都是接至偶数的源极数据线。另外,上述像素单元2411-241M、2511_21M中的驱动晶体管Tl、T2为薄膜晶体管, 且上述的栅极扫描线GL1-GL3的数量也不限制为三条。事实上,栅极扫描线的数量是与显 示面板的尺寸有关系的,在此,栅极扫描线的数量最少可以为一条。在此,请特别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00中,不同的两个显示列240、250 的像素单元2411-241M及2511-21M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都共同接至栅极扫描线GL1。如 此一来,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0就可以较现有的显示面板(例如图1的所示)少去 一半的栅极扫描线。相对的,也就是当显示面板200进行栅极扫描时,而每一个栅极所分配 到的时间就可以加倍,进而提升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以下同时参照图2及图3,图3为显示面板200的动作波形示意图。其中,时序产 生器210将像素数据Data依序传送至源极驱动器220中。由于显示列240、250中的像素 单元会依序被传送,所以时序产生器210把用来在显示列240上显示的数据D1及用来在显 示列250上显示的数据D2依先后顺序传至源极驱动器220,并在上述的数据D1、D2的传送 完成后使能闩锁信号LD。源极驱动器220则依据这个闩锁信号LD的使能,将数据Dl、D2闩锁住,并经源极 数据线SL1-SLN同时将数据D1、D2以电压的方式传送出去。在源极数据线SL1-SLN同时将 数据Dl、D2以电压的方式传送出去后(或同时),时序产生器210则告知栅极驱动器230 使能栅极扫描线GL1,使显示列240及显示列250所包括的像素单元2411_241N、2511_251N 同时被扫描到并充电。在栅极扫描线GL1使能,且显示列240及显示列250并充电的同时,时序产生器 210继续传送数据D3、D4至源极驱动器220。时序产生器210在完成了用在显示列260上 显示的数据D3及用来在显示列270上显示的数据D4的传送后,则再一次的使能闩锁信号LD。相同的,源极驱动器220则再一次的依据这个闩锁信号LD的使能,将数据D3、D4闩锁 住,并经源极数据线SL1-SLN同时将数据D3、D4以电压的方式传送出去。时序产生器210 则告知栅极驱动器230使能栅极扫描线GL2,使显示列260及显示列270进行充电。请特别注意,由于时序产生器210完成了两个显示列的像素数据传送才会使能一 次闩锁信号LD,因此,原本闩锁信号LD必须在完成一个显示列的像素数据传送就转态一次 的频率减半了,这样将可以有效的降低时序产生器210及源极驱动器220所需要消耗的功 率,并可以因为信号转态的变少,降低电路内部噪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谓的源极驱动器220经源极数据线SL1-SLN同时将数 据D1、D2或D3、D4以电压的方式传送的方法,是将数字格式的数据D1、D2或D3、D4进行转 换(例如伽玛电压(gamma voltage)转换的方式)而产生模拟电压以进行传送。以下请再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400的示意图。显示面板 400包括时序产生器410、源极驱动器420与门极驱动器430。源极驱动器420连接多条的 源极数据线SL1-SLN,而栅极驱动器430连接多条的栅极扫描线GL1、GL2、GL3。源极数据线 SL1-SLN与栅极扫描线GL1、GL2、GL3以棋盘状的方式相互交叉布局,并藉此规划出显示列 460,470 等。以下同时参照图2及图4,在此请特别注意,显示面板400与上一实施例的显示面 板200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中的显示列440、450与显示列240-270中的驱动晶体管与源极 数据线SL1-SLN的连接方式相同,而显示列460、470与显示列240-270中的驱动晶体管与 源极数据线SL1-SLN的连接方式不相同。其中显示列460中的像素单元461中的驱动晶体 管的第一源/漏极连接到源极数据线SL2(偶数的源极数据线),而显示列470中的像素单 元471中的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连接到源极数据线SL1 (奇数的源极数据线)。在此,由于同一条源极数据线只能提供一极性的像素数据电压。因此,显示面板 200及显示面板400的不同的像素单元与源极数据线SL1-SLN间的接方式的改变,可以使显 示面板产生不同的反转(inversion)的功效(而此所指的反转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的如点反转(ot inversion)、行反转(column inversion)或列反转(row inversion)等)。 当然,结合图2及图4也可以推出更多不同的变化。举例来说,图2中像素单元2411可以 保持接源极数据线SL1,而像素单元2412则改为接源极数据线SL4,对应的像素单元2511 保持接源极数据线SL2,而像素单元2512则改为接源极数据线SL3。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针对相邻的不同显示列同时进行栅极扫描的方式,有效的 降低显示面板的栅极扫描线的个数。因此,进行每一次栅极扫描的时间相对应的增加,有效 的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能。并且,对应栅极扫描次数的相关的电路信号(例如闩锁信号 LD)的切换频率也得以降低,有效抑制噪声的产生及有效降低消耗功率。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多条源极数据线及至少一第一栅极扫描线,包括至少一第一显示列,该第一显示列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各该第一像素单元具有一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所述第一栅极扫描线,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奇数行的所述源极数据线;以及至少一第二显示列,该第二显示列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各该第二像素单元具有一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所述第一栅极扫描线,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偶数行的该些源极数据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源极数据线的数量等于所 述第一像素单元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数量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更包括一第一液晶电 容,接该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更包括一第二液晶电 容,接该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及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 为薄膜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更包括至少一第三显示列,该第三显示列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具有一第三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三驱动晶体 管的栅极共同接一第二栅极扫描线,所述第三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偶数 行的该些源极数据线;以及至少一第四显示列,该第四显示列包括多个第四像素单元,各所述第四像素单元具有一第四驱动晶体管,所述第四驱动晶体 管的栅极共同接该第二栅极扫描线,所述第四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奇数 行的该些源极数据线;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显示列依序配置在该显示面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驱动晶体管及所述第四驱动晶体管 为薄膜晶体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更包括一第三液晶电 容,接该第三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四像素单元更包括一第四液晶电 容,接该第四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更包括至少一源极驱动器,连接所述源极 数据线并经所述源极数据线传输多个像素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更包括至少一栅极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 栅极扫描线并经所述第一栅极扫描线对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列进行扫描动作。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多数条源极数据线及至少一条第一栅极扫描线,包括至少一第一显示列及至少一第二显示列。第一显示列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各第一像素单元具有第一驱动晶体管,而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第一栅极扫描线,其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奇数行的源极数据线。第二显示列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各第二像素单元具有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共同接第一栅极扫描线,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分别依序接偶数行的源极数据线。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853636SQ20091012926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徐锦鸿 申请人: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