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75891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上述定影装 置中的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定影装置,多 使用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包括相互压接的辊对(定影辊和 加压辊),通过在该辊对的两方或者任一方的内部中配置的、由卤素加热器等构成的加热单 元,将辊对加热至规定的温度(定影目标温度)之后,将形成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 提供给辊对的压接部(定影咬接(nip)部)使其通过压接部,从而通过热和压力而进行调 色剂图像的定影。另外,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定影装置中,一般使用在定影辊表层设置了 由硅酮橡胶等形成的弹性层的弹性辊。通过将定影辊设为弹性辊,定影辊表面与未定影调 色剂图像的凹凸对应地弹性变形,并接触以覆盖调色剂图像面,所以能够对与单色相比调 色剂量多的彩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良好地进行加热定影。此外,通过在定影咬接部出口中的弹性层的变形释放效果,能够对与单色相比容 易偏移的彩色调色剂提高分型性。此外,由于定影咬接部的咬接形状成为向上(定影辊侧)凸出(所谓的反咬接形 状),所以能够提高用纸的剥离性能,即使不使用剥离爪等的剥离单元也能够剥离(自动剥 离)用纸,能够消除剥离单元所引起的图像缺陷。此外,在这样的彩色定影装置中,为了应对处理速度(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的高 速化,需要扩大定影咬接部的咬接宽度。此外,作为扩大咬接宽度的单元,有加厚定影辊的 弹性层的方法和加大定影辊径的方法的两种。但是,如以往那样,在定影辊内部中有加热单元的结构中,将处理速度高速化的情 况下,在加厚定影辊的弹性层的方法中,由于弹性层的热传导性低,所以存在对于定影辊表 面的热供给不充分,定影辊表面的温度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加大定影辊径的方法中, 由于各个辊的热容量加大,所以存在加热时间变长,耗电增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近年来,使用在定影辊和加热辊之间挂接了定影带,经由定 影带将定影辊和加压辊压接的结构的带定影方式的彩色定影装置。在这种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加热热容量小的定影带,所以加热时间短, 且由于不需要在定影辊中内置卤素灯等的热源,所以能够将由海绵状橡胶等形成的低硬度 的弹性层设得厚,能够确保宽的咬接宽度。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热辊定影方式或者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为了实现加热 时间的进一步的缩短,考虑进行加热部件(定影辊或者定影带)的低热容量化或加热加热 部件的加热单元的高输出化。但是,在进行加热部件的低热容量化或加热单元的高输出化 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最佳的温度控制,存在加热部件的温度在目标温度附近大幅变动从而产生具有大的温度幅度的温度变动(温度波动)的问题。即,在以往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中,在进行定影部件或加压部件等的温度 控制对象物的温度控制时,若温度控制对象物的当前的温度比目标温度低,则开启(ON)对 于加热单元的通电,若高,则断开(OFF)对于加热单元的通电。此时,在温度控制对象物的 热容量小的情况下、来自加热部件的提供热量多的情况下、温度控制对象物的热时常数小 的情况下、或者检测温度控制对象物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的热时常数大的情况下等,即 使温度控制对象物的温度已达到目标温度也不能立即停止温度上升,从而存在过度加热的 情况。此外,在停止了通过加热单元加热时,还存在因放热或热负荷的影响而产生急剧的温 度降低的情况。若温度波动大,则调色剂过度熔融(溶融),从而熔融调色剂在记录纸和加热部件 (定影辊或定影带)之间作为粘合剂起作用,产生记录纸缠绕加热部件,或者即使没有到缠 绕的程度,定影后的图像表面也变得粗糙,从而会引起图像恶化。此外,若加热过多,则由于 多余地提供热能,所以耗电增大。此外,还存在对于加热部件的提供热量不足而不能充分地 熔融调色剂,引起定影不良的情况。因此,作为精密地控制对于加热单元的通电的方法,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PID 控制。该PID控制是将比例控制(P动作)、积分控制(I动作)、微分控制(D动作)进 行组合,根据当前的温度状态或过去的控制状态等而决定对于当前的加热单元的输出的控 制,若能够将这3个动作的各个参数很好地 对控制对象进行配合,则能够明显抑制温度波动。在专利文献1中,基于来自用于检测加热部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的温度信 息,细致地计算加热单元的输出值,与此对应地,细腻地控制通电量,从而实现了温度波动 的抑制。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为了抑制温度波动,需要将对于加热单元的通电的 控制周期高速化,所以需要将控制系统设为高速的系统。此外,在加热部件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抑制温度降 低或温度波动,需要将对于加热单元的输出立即设为最大值,但在使用如专利文献1的PID 控制的情况下,在将对于加热单元的输出设为最大而抑制温度降低的动作中产生延迟,产 生不能充分地抑制温度降低的情况。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若加热部件的温度在短 时间内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立即改变对于加热单元的输出,则还存在温度控制变得不稳定, 从而不能获得充分的温度波动抑制效果的情况。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温度波动抑制效果,以细致的 控制周期进行了控制,但存在由于输出的变化周期缩短,所以成为交流电源的高次谐波噪 声的原因的情况。此外,在缩短控制周期的情况下,各种参数的决定不容易,在这些各种参 数的调整费工夫的情况较多。因此,作为通过更简便的控制系统来进行温度波动的抑制的方法,在专利文献 2 4中,公开了根据当前的温度与目标温度之温度差和当前的温度变化状态来决定对于 加热单元的通电电力波形的占空比,对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占空控制的方法。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2中,在电源接通时基于升温至规定温度所需的时间,从多个表中选择用于温度控制的表,并使用选择的表进行占空控制。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根据当前的温度与目标温度之温度差来决定温度区分,根 据本次和前一次的温度区分的变化来进行占空控制。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根据记录材料的传送状态的变化,在记录材料通过时将占 空比设定为100%,在记录材料通过之后传送下一个记录材料为止的记录材料之间,根据温 度差和温度变化状态来设定占空比,从而对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占空控制。专利文献1特开平9-258601号公报(平成9年10月3日公开)专利文献2特开2000-330418号公报(平成12年11月30日公开)专利文献3特开2007-3663号公报(平成19年1月11日公开)专利文献4特开2008-134377号公报(平成20年6月12日公开)但是,在专利文献2 4的方法中,存 在不能获得充分的温度波动的抑制效果的情 况。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根据环境或电源电压变动等的外部干扰要因而 在电源接通起升温至规定温度的时间上产生偏差,所以难以选择最佳的占空比设定表,存 在不能获得充分的温度波动抑制效果的情况。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根据当前的温度与目标温度之温度差来决定温度区分,并 根据本次和前一次的温度区分的变化来进行占空控制,但在上述温度区分的变化中难以预 测决定了本次的温度区分之后的温度的变化倾向,存在不能获得充分的温度波动抑制效果 的情况。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在记录材料通过时将占空比设定为100%,在记录材料之 间,根据温度差和温度变化状态来设定占空比,但在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快的情况下、记录 材料之间的传送间隔短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基于温度差和温度变化状态而设定的占空比进 行温度控制的时间短,所以存在不能获得充分的温度波动抑制效果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且有效地 抑制定影部件的温度波动的定影装置和定影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的定影部件和加压 部件;通过与提供的电力量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以及控制对上 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的温度控制部,上述定影装置通过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 来夹持并传送插入到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从而将上述记录材料 上的未定影图像通过热和压力而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控制部包括 温度检测部,检测上述定影部件的温度;温度存储部,存储上述温度检测部的温度检测结 果;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述温 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 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 述定影部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表存储部,存储输出设定表,在该 输出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输出决定部,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 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以及电力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部决定的电力量 来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此外,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中,该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的 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以及通过与提供的电力量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 部件,上述定影装置通过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来夹持并传送插入到上述定影部件 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从而将上述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通过热和压力而定 影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步骤,检测上述定影部 件的温度;温度存储步骤,存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偏差计算步骤, 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 的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 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 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输出决定步骤,从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在上述 温度偏差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 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在该输出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 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以 及电力控制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出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 电力量。根据上述的定影装置和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在第1温度偏差中反映了对于 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程度,在第2温度偏差中反映了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变化倾向,所 以能够考虑对于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程度和当前的温度变化倾向而适当的控制提供给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以防止过加热或加热不足,能够降低温度波动。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的 熔融过多而引起的记录材料对定影部件的缠绕、热偏移、图像粗糙、或者调色剂的熔融不足 而引起的定影不良,且能够实现耗电的降低。此外,与上述的进行PID控制的情况相比,不 需要决定PID控制的参数时的复杂的调谐(timing),所以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能够适 当地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定影装置。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包括温度检测部,检测上述定影部件的温度;温度 存储部,存储上述温度检测部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 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 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 温度与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 度的偏差;表存储部,存储输出设定表,在该输出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 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输出决定部, 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 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以及电力 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部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 此外,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步骤,检测上述定影部件 的温度;温度存储步骤,存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偏差计算步骤,计 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 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规 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输出决定步骤,从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在上述温 度偏差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 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在该输出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 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以及 电力控制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出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 力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和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 来降低温度波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在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在图3的定影装置中设置的加热部件的截面图。图5是在图3的定影装置中设置的加热部件的平面图。图6是在图3的定影装置中设置的控制部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在图3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输出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8(a)是表示对于图3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部件的通电电压的波形的曲线图。图8(b)是表示对于图3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部件的通电电压的波形的曲线图。图9(a)是表示通过以往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定影带和加压辊 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图9(b)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定 影带和加压辊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在图3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输出设定表的其他例子的表。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3(a)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输出规定表的一例的表。图13(b)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等级变更值表的一例的表。图14(a)是表示通过以往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定影带和加压 辊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图14(b)是表示通过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 定影带和加压辊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图15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等级变更值表的其他例子的表。图16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使用多个输出规定表和多个等级变更值 表的情况下的、输出规定表和等级变更值表的组合与输出值的关系的表。图17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使用多个输出规定表和多个等级变更值 表的情况下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切换使用使用输出设定表来决定电力量的处理、和使用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来决定电力量的处理的情况下的温度控制处理 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9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根据第2温度偏差的变化率来设定提供 给加热部件的电力的情况下的等级变更值表的一例的表。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和其动作条件的说明图。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输出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输出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输出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27(a) 图27(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根据图像形成 装置的负荷变动,对基于输出设定表而算出的通电量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的校正方法的一例 的说明图。图2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对每个动作模式设定的输出 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2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对每个电源电压设定的输出 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3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分别设定全宽加热部用的输 出设定表和中央加热部用的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下的输出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31(a)和图31(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分别设定全宽 加热部用的输出设定表和中央加热部用的输出设定表,且根据电源电压和动作模式来切换 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下的各个输出设定表的例子的表。图3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设置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方框 图。图33是表示在图32所示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4(a) 图34(c)是表示在图32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校正值表的例子的 表,图34(a)表示温度未达时用的校正值表的一例,图34(b)表示温度超过时用的校正值表 的一例,图34(c)表示温度未达时用的校正值表的其他例子。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6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 下的第1检测温度、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校正前的电力量)、积分校正值、微分 校正值以及校正后的通电量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37是表示根据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对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的 各个加热灯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各个加热灯的接通/断开状态和各个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 图38是表示根据通过上述的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和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对基于 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进行了校正的电力量,对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的各个加热 灯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各个加热灯的接通/断开状态和各个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
结果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30、30b 30e定影装置
31定影辊(带悬架部件)
32加热部件(中央加热部件、端部加热部件)
33定影带(定影部件)
33b加压带(加压部件)
34加压辊(加压部件)
35a热敏电阻(温度检测部、中央温度检测部)
35b热敏电阻(温度检测部、端部温度检测部)
35c热敏电阻(加热部件温度检测部)
36加热灯(加压部件加热部)
38a定影垫(带悬架部件)
38b加压垫(加压部件)
40控制部
41旋转驱动控制部
42温度控制部
43电源电路
44旋转驱动单元
45热源驱动单元
51传感器数据输入部
52温度存储部
53温度偏差计算部
54表存储部
55输出决定部
56电力控制部
100图像形成装置
132加热辊(加热部件)
133a加热灯(中央加热部件)
133b加热灯(端部加热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应用于彩色打印机的 情况,但本发明的应用对象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就能够应用。例如,除了彩色打印机之外,还能够应用于彩色复合机、彩色复印机、单色复印机、单色 复合机、单色打印机等。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彩色打印机)100的截面图。如该图所 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曝光单元(光学系统单元)E、4组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 Pd、中间转印带单元10、二次转印单元14、定影装置30、内部供纸单元16、以及手动供纸单 元17。另外,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部件的动作由未图示的CPU等构成的主控制 部所控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是对应于使用了黑⑷、青(C)、品红(M)、 黄(Y)的各个颜色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因此,如图2所示,设置与上述各个颜色对应的4组 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 Pd,由这4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 pd所形成的4色的调色剂图 像在包含在中间转印带单元10的中间转印带11上重合。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是在作为调色剂图像承载体的、可旋转地包含的感光体 IOla的周围,带电单元103a、显影单元102a以及净化单元104a沿着感光体IOla的旋转方 向且按照这个顺序配置的结构。带电单元103a是用于使感光体IOla的表面均勻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的单元。在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极力不产生臭氧而使感光体IOla的表面一样地带电,作为带电单元 103a,采用带电辊方式(接触带电方式)。其中,带电单元103a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 既可以是电晕放电方式等的非接触型的带电器,也可以是刷带电等的接触型的带电器。显影单元102a进行通过显影剂对在感光体IOla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的显 影处理。作为上述显影剂,例如,可使用非磁性一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非磁性二成 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和载体)、磁性显影剂(磁性调色剂)等。净化单元104a是用于除去/回收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1之后残 留在感光体IOla表面的调色剂的单元。另外,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b pd是除了在显影处理中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 之外,实质上与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相同的结构。即,在各个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pb、pC、 Pd的显影单元中分别容纳黑(B)、黄(Y)、品红(M)、青(C)的调色剂。曝光单元E将通过带电单元103a 103d带电的感光体IOla IOld根据图像数 据而进行曝光,从而在各个感光体IOla IOld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在 曝光单元E中,使用包括激光照射部4和反射镜8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另外,作为曝 光单元E,也可以使用将发光元件按阵列状排列的、例如EL或LED写入头等。中间转印带单元10包括中间转印带1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张力辊)1 la、中间 转印带从动辊(张力辊)lib、中间转印带净化单元12以及中间转印辊13a 13d。中间转印带11是由厚度为ΙΟΟμπι 150μπι左右的薄片构成的环状的带,张紧架 设在中间转印辊13a 13d、中间转印带驱动辊Ila以及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1b,向图2所示 的箭头B方向旋转驱动。此外,感光体IOla IOld上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 为依次重合到中间转印带11,在该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多色调色剂图 像)。另外,中间转印辊13a 13d配置为在感光体IOla IOld中的与显影单元102a 102d的对置部和与净化单元104a 104d的对置部之间的位置中,经由中间转印带11与感 光体IOla IOld对置。并且,通过对这些中间转印辊113a 113d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的反极性(+)的高电压,从而感光体IOla IOld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 印带11上。此外,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Ila 和二次转印单元14的对置部,转印到在该对置部中传送的记录用纸上。另外,中间转印带 净化单元12抵接到中间转印带11,除去/回收在对于记录用纸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之后残 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定影装置30包括定影辊(带悬架部件)31、加热部件(带悬架部件)32、悬架在定 影辊31和加热部件32的定影带(定影部件)33、以及经由定影带33以规定的荷重压接到 定影辊31的加压辊(加压部件)34。并且,将通过二次转印单元14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 录材料,以规定的定影速度和规定的用纸间隔供纸给加压辊34与通过加热部件32加热的 定影带33之间的压接部(定影咬接部N),使其通过该压接部,通过热和压力而将调色剂图 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另外,定影速度是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所谓处理速度),在本实施 方式中,将定影速度设为225mm/sec。此外,设定记录材料之间的传送间隔,使得复印速度 (每一分钟的复印张数)以A4大小用纸为横进而成为51张/分钟。另外,记录材料中的形成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的面抵接到定影带 33,记录材料中形成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抵接到加压辊 34。关于定影装置30的细节在后面叙述。内部供纸单元16是用于储蓄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的单元。此外,手动供 纸单元17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壁折叠自由地设置,是用于进行手动的记录材料的供纸 的单元。此外,排纸托盘18是用于放置已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的托盘。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了使从内部供纸单元16由拾取辊16a提供的 记录材料以及从手动供纸单元17由拾取辊17a提供的记录材料经由二次转印单元14和定 影装置30而送到排纸托盘18的用纸传送路径。在用纸传送路径中,配置了多个用于传送 记录材料的辊部件r。接着,说明定影装置30的结构。图3是定影装置30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定影 装置30包括定影辊31、加热部件32、悬架在定影辊31和加热部件32的定影带33、以及 经由定影带33以规定的荷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16N)压接到定影辊31的加压辊(加压 部件)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影咬接部N的咬接宽度(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抵 接的部分的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的宽度)设为7mm。此外,在与定影带33对置的位置,包括用于检测定影带33的温度的热敏电阻(温 度检测部、中央温度检测部)35a和热敏电阻(温度检测部、端部温度检测部)35b,在与加压 辊34对置的位置,包括用于检测加压辊34的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部、加压部件温度 检测部)35c。另外,热敏电阻35a设置在与定影带33缠绕加热部件32的区域中的定影带 33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具体地说,从宽度方向的中心偏离25mm的位置)对置的位置, 热敏电阻35b设置在与定影带33缠绕加热部件32的区域中的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附近(具体地说,从宽度方向的中心偏离150mm的位置)对置的位置。此外,热敏电阻35c 配置为,从加压辊34中的轴方向的中心沿着轴方向偏离150mm的位置中与加压辊34对置。 此外,在加压辊34的内部包括用于加热加压辊34的加热灯(卤素灯、加压部件加热部)36。 此外,热敏电阻35a、35b、35c的温度检测结果传递到温度控制部42 (参照后述的图6),温度 控制部42基于这些各个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结果,控制对于加热部件32和加热灯36的通
16电,使得将定影带33、加压辊34的表面温度分别接近规定的温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热敏电阻35a而使用非接触式的热敏电阻,作为热敏电阻35b、35c而使用接触式的热 敏电阻。定影辊31经由定影带33压接到加压辊34,从而形成定影咬接部N。此外,定影辊 31通过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齿轮、致动器、通电元件等构成的旋转驱动部件,向图3所示的 箭头方向旋转驱动。并且,若定影辊31旋转驱动,则悬架在该定影辊31的定影带33通过 定影辊31从动旋转,进而,压接到定影带33的加压辊34通过定影带33从动旋转。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定影辊31旋转驱动,并使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通过定影辊31从动旋 转,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既可以使加压辊34旋转驱动,也可以使定影辊31和加压辊34两 者旋转驱动。此外,也可以设置抵接到定影带33的驱动辊,使该驱动辊旋转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辊31,使用在圆柱状的金属芯31a的周围形成了弹性 层31b的2层结构的辊。金属芯Ia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使用铁、不锈钢、铝、 铜、钛、镁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此外,关于弹性层31b的材质,只要是具有适度的耐热 性和弹性的材质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硅酮橡胶、氟橡胶等的橡胶材料。此外,金属 芯31a不限定于实心的圆柱状,也可以使用空心的圆柱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 影辊31,使用了在由直径18mm的圆柱状的不锈钢构成的金属芯31a的周围形成了由厚度 5mm的硅海绵状橡胶构成的弹性层31b的、直径28mm且长度320mm的圆柱状的辊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辊34,使用了从内侧起依次形成了圆筒状的金属 芯34a、弹性层34b、分型层34c的3层结构的辊。金属芯34a的材质只要是具有适度的强 度和热传导性的材质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铁、不锈钢、铝、铜、钛、镁等金属或 者它们的合金等。此外,弹性层34b的材质只要是具有适度的耐热性和弹性的材质就没有 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硅酮橡胶、氟橡胶等的橡胶材料。此外,分型层34c的材质只要是 在耐热性和分型性上优越的材质即可,例如适合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的 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的氟化树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辊34,使 用了如下的辊部件在由外径24mm、壁厚2mm的铁合金(STKM)构成的金属芯34a的周围形 成由厚度3mm的硅实心橡胶(silicon solid gom)构成的弹性层34b,进而在其周围形成了 由厚度30 μ m的PFA管构成的分型层34c的外径30mm的内筒状的辊部件。进而,在加压辊34的内部,配置了用于从内面加热加压辊34的加热灯36。另外, 加热灯36的动作是通过温度控制部42进行。具体地说,热源驱动单元45通过根据从温度 控制部42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从电源电路43提供(通电)给加热灯36的电力,从而加 热灯根据被提供到的电力而发光,从加热灯36放射红外线。另外,热源驱动单元45例如由 固态继电器(SSR)、三端双向开关、晶闸管、机械继电器(也简称为继电器)、FFT(场效应晶 体管)等的、可处理高电压和大电流的驱动元件构成。由此,加压辊34的内周面吸收红外 线而被加热,加压辊34整体被加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额定功率300W的加热灯 36。另外,为了容易吸收加热灯36放射的红外线,也可以在加压辊34的内面涂抹在红外线 的波长区域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的耐热黑色涂料。定影带33是由加热部件32产生的热而被加热至规定的温度,且加热通过定影咬 接部N的形成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的带,其可旋转地张紧架设在定影辊31和加 热部件32上。由此,定影带33若定影辊31旋转驱动,则通过该定影辊31从动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带33,形成了在空心圆筒状的基材(未图示)的表面形 成弹性层(未图示),进而,在其表面形成了分型层(未图示)的3层结构的环状的带部件。 基材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聚酰亚胺、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等的耐热树 脂,或者不锈钢或镍等通过压延或电铸而制作的金属材料。此外,关于弹性层的材质,也只 要是在耐热性和弹性上优越的材质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硅酮橡胶、氟橡胶等的弹 性材料。此外,关于分型层的材质也只要是在耐热性和分型性上优越的材质就没有特别限 定,例如,可使用PFA或PTFE等的氟化树脂。此外,分型层既可以是将由PFA或PTFE等的 氟化树脂构成的管部件装在弹性层的外周面的层,也可以是用PFA或PTFE等的氟化树脂涂 覆(覆盖)弹性层的外周面的层。此外,在作为基材而使用聚酰亚胺等的耐热树脂的情况 下,为了降低与加热部件32的摩擦阻力,也可以在耐热树脂中添加氟化树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在由厚度70 μ m的聚酰亚胺构成的基材的外周面 形成由厚度150 μ m的硅酮橡胶构成的弹性层,进而在该弹性层的外周面设置了由厚度 30μπι的PFA管构成的分型层的内径(将内周长除以圆周率π的值)50mm、长度315mm的 环状的带部件。由此,在与定影辊31的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中,作为将通过定影带33的旋转 而该定影带33开始抵接定影辊31的点和定影辊31的轴心连接的直线、与将定影带33从 定影辊31远离的点和定影辊31的轴心连接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的定影带33相对定影辊31 的抵接角度θ成为185°。加热部件32是与定影辊31 —同悬架定影带33,且加热定影带33的部件。图4是 加热部件32的截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部件32,使用了如 下的面状发热体,即与定影带33抵接的区域,从内侧起依次形成了电阻发热层(面状发热 体)32a、绝缘层32b、基材层32c以及用于降低加热部件32和定影带33之间的摩擦阻力的 涂层32d的4层结构的面状发热体。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基材层32c,使用了将外径28mm、厚度Imm的铝 合金管的一部分沿着轴方向切除的层。此外,在基材层32c的外周面形成由厚度20μπι的 PTFE (四氟化乙烯树脂)构成的涂层32d,在基材层32c的内周面形成由厚度30 μ m的聚酰 亚胺构成的绝缘层32b。进而,在绝缘层32b的内周面设置了电阻发热层32a。由此,作为 定影带33和加热部件32的接触宽度(定影带33的旋转方向的宽度)的加热咬接宽度成 为 44mmο另外,加热部件32的轴方向两端部中的不与定影带33抵接的区域被安装由直径 20mm的铝合金管构成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固定在定影装置30的侧框上。由此,即使定影带 33旋转,加热部件32也不旋转,定影带33在加热部件32的表面滑动。图5是从内周面侧看加热部件32的平面图。另外,加热部件32如图3所示那样 圆弧状地弯曲,但为了便于说明,在图5中以平板状拉伸的方式描画。如图5所示,电阻发热层32a是多个电阻线沿着加热部件32的周方向(圆弧方 向)延伸且在周方向的端部折返,从而电阻线面状配置的面状发热体。此外,各个电阻线的 一端连接到供电部32e,另一端连接到供电部32f。另外,供电部32e和32f之间的电阻是 10 Ω,温度控制部42通过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的动作而从电源电路42提供电力,从而在 供电部32e、32f中施加100V的交流电压,产生大约1000W的热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个电阻线的线宽设为2. 4mm,将相邻的电阻线之间(包括同一个电阻线中的被折返的部分之间)的间隔设为2. 4mm,将各个电阻线向加热部件32的周 方向延伸的部分的长度(在加热部件32的周方向的一端部中被折返的位置起至在另一端 部中被折返的位置的长度)设为320mm、将电阻线的数目设为6条、将各个电阻线的折返次 数设为2次。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5中描画了电阻线的数目为2条的情况下的例子。另外,由加热部件32中的电阻发热层32a产生的热经由绝缘层32b、基材层32c以 及涂层32d传递到定影带3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基材层32c而使用热传递性高的 铝合金。因此,由于能够将在电阻发热层32a的各个电阻线上产生的热通过基材层32c而 分散到加热部件32的周面的全域,所以能够缓解起因于各个电阻线的图案形状而产生定 影带33的加热不勻的情况。此外,即使在将与定影带33和加热部件32的轴方向的接触宽 度相比,对于定影带33的轴方向的接触宽度小的小尺寸的记录材料连续供纸的情况下,也 能够将加热部件32的轴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勻化,防止在非通纸部中产生过度升温的情况。接着,说明定影装置30中的定影处理时的处理。图6是表示控制定影装置30的 各个部的动作的控制部4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如图6所示,控制部40包括驱动控制部41和温度控制部42。另外,控制部40既 可以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控制部中,也可以与主控制部分别设置,与主控制部协 作而控制定影装置30的动作。此外,控制部40包括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未图示),包 含在控制部40的各个部将在该各个部中处理的数据根据需要而暂时存储在上述RAM中或 者根据需要而从上述RAM中读出。驱动控制部41是控制用于驱动定影辊31的旋转驱动部件44的动作的部,在与来 自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控制部的控制命令或热敏电阻35a、35b、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等对 应的规定的定时,控制定影辊31的旋转驱动单元44,以使定影辊31旋转驱动或者停止旋 转。上述主控制部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记录材料的放置状态、传送状态、尺寸检测结 果、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部的动作状态、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图像形成模式(例如是 彩色模式还是单色模式)、或者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各种传感器的各种检测结果 等,对驱动控制部41发送用于控制定影辊31的旋转的信号。作为上述的各种传感器,例如 可举出通过光学式或者机械式检测记录材料的通过位置的传感器、检测电动机或可动部等 的机械状态的传感器、检测罩或清扫部件的安装状态的传感器、检测加压辊34的加压状态 的传感器等。温度控制部42是通过将控制信号输出到热源驱动单元45,从而控制定影带33和 加压辊34的表面温度的部,该控制信号用于根据热敏电阻35a、35b、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等 而控制对于包含在加热部件32中的电阻发热层32a和包含在加压辊34的内部的加热灯36 的通电量。如图6所示,温度控制部42包括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温度存储部52、温度偏差 计算部53、表存储部54、输出决定部55以及电力控制部56。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基于热敏电阻35a 35c的输出信号而将温度变化检测为 电阻值的变化,并将电阻值变化变换为电压值变化,进而,将该电压值变化变换为可通过计 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然后,将表示温度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温度存储部52和温度偏差 计算部53。另外,热敏电阻35a 35c例如具有若温度变高则电阻值变小,而若温度变低则 电阻值变大的、负的温度系数。
19
温度存储部52存储基于热敏电阻35a 35c的过去规定时间的温度检测结果。另 外,上述规定时间例如设定为加热部件32和加热灯36的温度控制周期(对于加热部件32 和加热灯36的通电量的控制周期)的整数倍。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规定时 间设定为从1秒前至当前、或者从2秒前至当前。温度偏差计算部53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由 热敏电阻35a检测出的当前的检测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预先设定的定影带33的目标温 度(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由热敏电阻35a检测 出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秒前或者2秒前)的检测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并且温度 偏差计算部53将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输出到输出决定部55。另外,温度偏差计算 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中读出上述第2检测温度。此外,关于第1检测温度,既可以是温度 偏差计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读出,或者也可以是从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输入到温度偏 差计算部53。此外,温度偏差计算部53关于由热敏电阻35a检测出的温度检测结果也同样地计 算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该第3温度偏差是作为由热敏电阻35c检测出的当前的 检测温度的第3检测温度与预先设定的加压辊34的目标温度(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 第4温度偏差是上述第3检测温度与作为由热敏电阻35c检测出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秒 前或者2秒前)的检测温度的第4检测温度的偏差,并且温度偏差计算部53将第3温度偏 差和第4温度偏差输出到输出决定部55。表存储部54存储第1输出设定表(输出直接设定表、中央部用表)和第2输出设 定表(加压部件用表),在该第1输出设定表中将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应 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电力量相关联,在该第2输出设定表中将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 差的组合与应提供给加热灯36的电力量相关联。输出决定部55从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的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从温度偏差计 算部53输入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对应的通电量,从而决定对于加热部件32的 通电量,传递到电力控制部56。此外,输出决定部55从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的第2输出设 定表中读出与从温度偏差计算部53输入的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对应的通电量,从 而决定对于加热灯36的通电量,传递到电力控制部56。另外,也可以根据热敏电阻35b的温度检测结果(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端部附近 的温度)和热敏电阻35a的温度检测结果(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温度)之差,对 从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通电量进行校正。例如,根据上述差,考虑从定影带33中的宽 度方向的端部(未抵接记录材料的非通纸区域)至定影带33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抵接 记录材料的通纸区域)的传热量等而校正为通纸区域的温度接近目标温度即可。或者,也 可以是温度偏差计算部53计算由热敏电阻35b检测出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秒前或者2 秒前)的检测温度和由热敏电阻35b检测出的当前的检测温度的偏差,输出决定部55根据 该偏差而对从第1输出设定表读出的通电量进行校正。电力控制部56基于从输出决定部55传递的通电量,将用于控制从电源电路43至 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热源驱动单元45。图1是表示温度控制部42中的加热部件32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接受热敏电阻35a的检测信号,并基于该检测信号而检测(计算)第1检测温度(Si),并将检测出的第1检测温度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S2)。接着,温度偏差计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读出第1检测温度和第2检测温度 (S3),基于这些各检测温度而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S4),并输出到输出决定部 55。接着,输出决定部55从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的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温度偏 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所对应的通电量(S5),并输出到 电力控制部56。图7是表示第1输出设定表的一例的表。在该表所示的例子中,预先设定了对于 加热部件32的基准通电量(基准电力量),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对应的、 可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相对最大值(额定功率)的相对值存储在第1输出设定表 中。并且,将在基准通电量加上从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通电量的通电量,决定作为对于 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例如,在目标温度设定为165°C,热敏电阻35a的检测温度(第1检测温度)为 164°C,热敏电阻35a的1秒前的检测温度(第2检测温度)为169°C的情况下,成为第1温度偏差=第1检测温度-目标温度=164-165 = _1°C第2温度偏差=第1检测温度_第2检测温度=164-169 = _5°C。因此,此时,通过图7所示的第1输出设定表,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设定为在 基准通电量加上最大通电量的50%的值。例如,在基准通电量设定为最大通电量的50%的 情况下,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设定为50% +50%= 100%。此外,在目标温度设定为165°C,热敏电阻35a的检测温度(第1检测温度)为 163°C,热敏电阻35a的1秒前的检测温度(第2检测温度)为163°C的情况下,成为第1温度偏差=第1检测温度-目标温度=163-165 = _2。C第2温度偏差=第1检测温度_第2检测温度=163-163 = 0°C。因此,此时,通过图7所示的第1输出设定表,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设定为在 基准通电量加上最大通电量的13%的值。例如,在基准通电量设定为最大通电量的50%的 情况下,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设定为50% +13%= 63%。之后,电力控制部56基于由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通电量来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 的动作,从而控制从电源电路43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6)。图8 (a)是表示通过电力控制部56的、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控制方法(控 制波形)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电力控制部56基于由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通电量来决 定开启(ON)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的时间和断开(OFF)的时间之比(占空比),并通过 占空控制法控制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例如,在通电量设定为最大通电量的情况下,在 间隔时间(控制周期)的全部时间中开启(ON)通电。此外,在通电量设定为最大通电量的 63 %的情况下,在对应于间隔时间中的63 %的时间开启(ON)通电,在对应于剩余的37 %的 时间断开(OFF)通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部件32而使用电阻性发热体(电 阻发热层32a)。由此,由于电阻性发热体的通电开启(ON)和通电断开(OFF)的重复所引起 的冲击电流比多用作定影装置的加热单元的卤素灯小,所以能够防止成为闪烁的原因的波 动。另外,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控制方法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占空控制。例如,也可以如图8(b)所示,使用用于控制从电源电路43经由热源驱动单元45而提供给加 热部件32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的相位控制法。在该相位控制法中,对交流电压的每个半 波长规定通电时间,根据交流电压的每个半波长的通电时间来控制导通时间的相位角而进 行电力控制。在相位控制法中,能够一边抑制如卤素灯这样的电感性发热体的冲击电流,一 边进行电力控制。即,若对卤素灯这样的电感性发热体细致地进行通电开启(ON)和通电断 开(OFF),则电感性负荷所引起的电流变动变大,诱发交流电源的大的电压变动,所以在使 用这样的电感性发热体的情况下的电力控制中适合相位控制。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占空控制和相位控制进行组合而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32 的电力量。此时,例如,也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条件,适当地选择根据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 通电量进行占空控制还是进行相位控制。此外,例如,也可以设为是使用逆变器将交流电压 变换为直流电压而进行脉冲驱动的结构,根据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通电量而控制交流电 压的振幅。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直流电压的脉冲宽度或脉冲数等而控制通电量。之后,温度控制部42判断是否结束定影处理(S7),在不结束的情况下,重复从Sl 开始的处理。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说明了加热部件32的温度控制处理,但温度控制部42也通 过相同的方法进行对于加热灯36的温度控制。即,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接受热敏电阻35c 的检测信号而检测第3检测温度,并将检测出的第3检测温度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此外, 温度偏差计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读出第3检测温度和第4检测温度,并基于这些各个 检测温度而计算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输出决定部55从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的 第2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通电量,电力控制 部56基于该通电量来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的动作,从而控制从电源电路43至加热灯36 的通电量。图9(a)是表示将定影带和加压辊的温度控制仅基于这些各个部件的当前的温度 检测结果而控制的情况下(比较例1)的热敏电阻35a 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此 外,图9(b)是表示将定影带和加压辊的温度控制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而控制的情 况下(实施例1)的热敏电阻35a 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另外,在比较例和实施 例的任一个例子中,都从室温(25°C)开始加热,在加热完成之后对A4大小的记录材料以处 理速度140mm/s、复印速度25张/分钟进行了图像形成。此外,将对于加热部件32和加热 灯36的通电量的计算周期(控制周期)设为510ms,将间隔时间设为1020ms,基于在间隔 期间中每个510ms计算出的通电量(2次的计算值)的平均值,控制了对于加热部件32和 加热灯36的通电量。如图9(a)所示,在比较例中,就在加热结束之后定影开始时的大约5秒期间产生 了定影带33的温度大约降低20°C的大的温度波动。若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定影处理,则 在温度高的状态时和温度低的状态时在调色剂的熔融状态产生差异,定影动作之后的图像 中产生光亮之差而导致画质降低。相对于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方法,如图9(b)所示那样,能够大幅 降低温度波动,抑制由温度波动所引起的画质的降低。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中,预先设定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 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定影带33的当前
22的温度检测结果的第1检测温度与定影带33的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 1检测温度与作为定影带33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秒前)的温度检测结果的第2检测温度 的偏差。并且,根据基于定影带33的温度检测结果而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 差的组合而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电力量。此外,预先设定与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 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对于加热灯36的通电量,该第3温度偏差是作为加压辊34的当前的 温度检测结果的第3检测温度与加压辊34的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4温度偏差是上述第3 检测温度与作为加压辊34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秒前)的温度检测结果的第4检测温度 的偏差。并且,根据基于加压辊34的温度检测结果而计算出的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 差的组合而控制提供给加热灯36的电力量。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的温度波动。因此, 能够防止因过度加热或热量不足而引起的画质的降低或记录材料的缠绕等的不合适。此 外,由于能够防止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的过度加热,所以能够削减多余的能耗,实现了省 能化。另外,在图7的例子中,说明了将从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通电量加在基准通电 量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存储表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各个组合相对 应的、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其本身的值。图10是表示作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 度偏差的各个组合相对应的通电量,存储表示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相对最大值(额定 功率)的提供电力的比例的值的情况下的第1输出设定表的一例。例如,在第1温度偏差 ΔΤ1为-1°C、第2温度偏差ΔΤ2为_5°C的情况下,对于加热部件32的提供电力设定为额 定功率的100%。此外,在第1温度偏差Δ Tl为-2°C、第2温度偏差ΔΤ2为0°C的情况下, 对于加热部件32的提供电力设定为额定功率的63%。此外,也可以使用将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各个组合、与表示对于当前提 供给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变更程度的值相关联的第1输出设定表。例如,也可以将应对 当前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加上或者减去的电力量作为上述值而存储在第1输出设 定表中。此外,输出决定部55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记录材料的大小、记录材料 的重量、定影装置3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条件等,对从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 通电量进行校正。例如,由于根据环境温度而成为定影对象的记录材料的温度不同,所以定影装置 30的加热量也不同,所以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而对从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通电量进行 校正。例如,也可以是环境温度在13°C以上且小于18°C (15°C环境)的情况下,加上基准通 电量的3%,在8°C以上且小于13°C (10°C环境)的情况下,加上基准通电量的5%,在小于 8°C (5°C环境)的情况下,加上基准通电量的10%,在30°C以上(高温环境)的情况下,减 去基准通电量的5%,在18°C以上且小于30°C (常温环境)的情况下,原样使用从第1输出 设定表中读出的通电量。此外,不限于对从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通电量进行校正的结构,也可以根据 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记录材料的大小、记录材料的重量、定影装置3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 100的动作条件等,对基准通电量进行校正。另外,用于上述校正的校正值或者校正参数,例 如既可以与第1输出设定表一同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也可以存储在其他的存储单元中。
例如,如下校正即可,将在常温环境下的基准通电量设为可输出的最大值(额定 功率)的50%,在10°C环境的情况下将基准通电量变更为上述最大值的60%而整体进行 10%的输出上升,由于在高温环境的情况下不需要多余地加热,所以为了防止加热过多,将 基准通电量变更为上述最大值的30%而整体进行20%的输出下降。此外,不限于根据环境温度而校正通电量的结构,也可以根据相对湿度而校正通 电量。例如,如下校正即可,在相对湿度为65%以上的情况下,将通电量增加10%,在相对 湿度小于30%的情况下,将通电量减少20%。此外,也可以根据记录材料的大小和重量,在厚度厚的情况和重量重的情况下增 加通电量,在厚度薄的情况和轻的情况下减少通电量。例如,也可以在重量为90g/m2以上 的情况下,将通电量增加10%,在小于60g/m2的情况下,减少20%。此外,也可以根据定影装置30的动作状态(例如,加热中、加热后经过规定时间 (例如5分钟)为止的待机状态、打印中、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打印中、打印结束后经过规定 时间为止的状态、预热待机中、冷却动作中、恢复中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例 如,加热中、图像读取中、处理调整中、打印中、预热中、图像数据接收中、恢复中等)、或者也 可以根据这些各个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组合,对通电量进行校正。例如,也可以关于图像形成 装置100在从电源断开的状态起启动之后的5分钟期间执行的打印,将通电量增加10%,在 此之后不进行校正。此外,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内温度上升了规定值以上的 情况下或关于执行了规定张数(例如500张)以上的连续打印之后的打印,将通电量减少 20%而执行规定时间(例如3分钟),在此之后还原而不进行校正。此外,例如,也可以在为了调色剂的补充或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部件的 调整等而暂时中断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之后再次开始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基于 预先决定的校正值对从输出设定表求出的通电量进行校正。在中断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传送记录材料,所以存在设想被记录材 料夺走的热量而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的温度高于目标温度的情况。因此,在图像形成动 作的再次开始时,若以与中断前相同的方法进行温度控制,则存在会产生因过加热而导致 的图像不良的情况。特别是在使用定影带或薄的定影辊等的低热容量的定影部件(加热部 件)的低热容量类型的定影装置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这样的不合适的情况。相对于此,如上所述,通过考虑图像形成动作的中断,根据预先设定的校正值对从 输出设定表求出的通电量进行校正,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对于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的提 供电力,能够防止这些各个部件的过加热和过升温。此外,能够抑制多余的能耗而实现省能 化。此外,即使是在低热容量类型的定影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防止上述的不合适的 情况。此外,也可以分别准备多组与加热部件32和加热灯36对应的输出设定表(输出 直接设定表),根据定影装置30的动作状态、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或者这些各个装 置的动作状态的组合而切换使用的输出设定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温度存储部52中存储了第1检测温度和第2检测温度, 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存储第1温度偏差、第2温度偏差以及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设 定历史等。由此,能够将这些信息用于在定影装置30中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的故障分析、 异常状态的判定、分析等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加热部件32对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一样加热的结 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对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进行加热的加热 部件(中央加热部件)和对宽度方向的端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端部加热部件)。此时, 例如关于中央加热部件,也可以根据基于热敏电阻(中央温度检测部)35a的温度检测结果 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而进行温度控制,关于端部加热部件,也可以根据作 为热敏电阻(端部温度检测部)36b的当前的检测温度的第5检测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偏差 的第5温度偏差和作为规定时间前的检测温度的第6检测温度与第5检测温度的偏差的第 6温度偏差的组合而进行温度控制。即,将表示应对与第5温度偏差和第6温度偏差的组 合对应的端部的加热部提供的电力量的第3输出设定表(端部用表)预先存储在表存储部 54中,并读出该表而决定要提供的电力量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定影速度(处理速度、记录材料传 送速度)为225mm/sec、复印速度(每一分种的复印张数)为以A4大小用纸为横进的51张 /分钟的定影带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包含在定影装置30中的各 个部件的结构、大小、控制条件等也并不限定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的例子,也能够适当地 进行变更。此外,输出设定表也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根据定影速度、复印速度、定影方式、 各个部件的结构、大小、控制条件等而适当地设定即可。例如,对图23所示的5种图像形成装置A E,通过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控制方式 进行定影处理,从而能够获得上述的波动抑制效果。图像形成装置A是使用了以往的辊定影方式(使定影辊和加压辊抵接,使记录材 料通过这两个辊的咬接部(抵接部)的结构)的定影装置的结构。具体地说,是代替图3 的定影装置30中的定影辊31、加热部件32以及定影带33,将由与加压辊34相同的结构构 成的定影辊配置成抵接加压辊34的结构。此外,在该定影辊的内部,包含有与加热灯36相 同的结构的加热灯,热敏电阻35a配置在与定影辊对置的位置,用于检测该定影辊的表面 温度。图像形成装置A的复印速度为20张/分钟,定影速度(处理速度)为104mm/s,定影 辊的设定温度(控制目标温度)为160°C。图像形成装置B E使用与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30具有相同的结构的、带定影方 式的定影装置。其中,复印速度、定影速度(处理速度)、以及设定温度(控制目标温度)设 定为如图23所示。S卩,图像形成装置B的复印速度为23张/分钟,定影速度为104mm/s, 设定温度(控制目标温度)为145°C。此外,图像形成装置C的复印速度为26张/分钟, 定影速度为140mm/s,设定温度(控制目标温度)为150°C。此外,图像形成装置D的复印 速度为31张/分钟,定影速度为140mm/s,设定温度(控制目标温度)为155°C。此外,图 像形成装置E的复印速度为36张/分钟,定影速度为165mm/s,设定温度(控制目标温度) 为 160 0C ο此外,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A E的控制中使用的输出设定表,对图像形成装置A、 B使用图24所示的表A,对图像形成装置C、D使用图24所示的表B,对图像形成装置E使 用图24所示的表C。这些各个表(表A C)以可提供给这些各个部件的通电量相对最大 值(额定功率)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包含在定影辊的内部的加热灯(图像形成装置A的情况 下)、或者加热部件32 (图像形成装置B E的情况下)的通电量。如图24所示,最左端的 列全部取100% (可提供的通电量的最大值),最右端的列全部取0% (不通电)。S卩,在第
251检测温度大幅小于目标温度的情况下,将通电量设定为最大(100%)而尽快地升温,相反 地,在第1检测温度大幅高于目标温度的情况下,将通电量设定为最小(0% ),从而停止加 热而防止过度升温。另外,在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相同的定影方式的系列的图像形成装 置、或者即使是不同的定影方式,其处理速度或复印速度等的条件也是接近的图像形成装 置中,通过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控制方法也能够获得波动的抑制效果。此时,也可以使用与 本实施方式相同的输出设定表,也可以稍微修改输出设定表的内容。例如,图2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A和B的定影方式不同,但通过使用相同的输出 设定表(表A)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获得波动的抑制效果。此外,图2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 C和D的复印速度不同,但通过使用相同的输出设定表(表B),能够获得波动的抑制效果。换言之,通过使用图24所示的3种输出设定表来控制定影处理,至少能够在5种 图像形成装置中获得波动的抑制效果。即,能够将一个输出设定表在处理速度、复印速度、 定影方式、控制目标温度、环境条件等不同的宽范围的条件下应用。因此,由于能够在多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共同的输出设定表来抑制波动,从而 不需要按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种类(处理速度、复印速度或者定影方式不同的每个图像形 成装置)准备输出设定表,能够节省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上花费的开发者的劳力,且能 够降低在开发上花费的成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出设定表的行设为5行(将第2温度偏差的区分设为 5阶段),将列设为7列(将第1温度偏差的区分设为7阶段)。S卩,根据第2温度偏差,将 定影装置的温度状态分类为对应于温度上升的2种温度斜度(温度斜度大和温度斜度小)、 温度平衡状态(无温度斜度)、以及对应于温度下降的2种温度斜度(温度斜度小和温度 斜度大)的共计5个温度斜度中的任一个,并根据该分类结果和关于第1温度偏差的7阶 段的分类结果而设定通电量。但并不限定于此,输出设定表的行数(第2温度偏差的区分 数)和列数(第1温度偏差的区分数)可适当地变更。即,在想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控制的 情况下,增加行数和/或列数即可,在想要更加简化设定内容的情况下,减少行数和/或列 数即可。另外,若行数和列数过多,则温度波动的抑制效果上升,但设定变得烦杂,若过少, 则设定变得简略,但温度波动的抑制效果降低,所以输出设定表的行数优选为5行 8行, 列数优选为5列 10列。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设想记录材料以规定的处理速度和定影速度连续地传送 到定影装置30的情况而设定了输出设定表,但在实际的装置使用时,例如产生需要在图像 形成动作中进行画质调整或调色剂补充等的处理控制的情况,在这些处理控制中存在记录 材料的传送被中断的情况。在这样的记录材料的传送被中断的状态下,若使用设想记录材 料连续地传输的状态而设定的输出设定表进行温度控制,则应该用于调色剂的熔融的热或 设想被记录材料夺走的热集中在定影装置中,所以存在产生过度升温的情况。其结果,存在 产生记录材料向定影带33的缠绕、热偏移、或者图像粗糙这样的不合适的情况。因此,也可 以根据图像形成动作中(打印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负荷变动而切换输出设定表,或 者调节通电量。图25表示在传送记录材料的情况下(连续地通过记录材料的情况下以及仅通过 一张记录材料的情况下)使用的输出设定表的一例,图26表示在产生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负荷变动而记录材料的传送暂时被中断的情况下使用的输出设定表的例子。另外,也可以 将图26所示的输出设定表在以下期间使用(i)在开始图像形成动作之后,记录材料传送 到定影装置30为止的期间,或(ii)结束最后的记录材料的通过之后转移到待机状态时的 后旋转期间。如这些各图所示,在记录材料的传送暂时被中断的情况下,切换到将通电量设 定得低的输出设定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防止定影带33的过度升温,防止产生记录材料向 定影带33的缠绕、热偏移、或者图像粗糙这样的不合适的情况。此外,不限于根据图像形成动作中(打印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负荷变动而 切换输出设定表的方法,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定表而使用相同的输出设定表,将基于该输出 设定表而计算出的通电量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负荷变动而进行校正。图27 (a) 图27(c)是表示将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通电量根据图像形成装 置100的负荷变动而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的校正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7(a)表示在记录材料的传送被中断的状态下根据定影装置30持续动作的状 态(空转状态)的经过时间(空转时间)来校正通电量的情况下的校正值(校正比率)。 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在记录材料的传送被中断开始起5秒以内的期间,从基于输出设定 表而计算出的通电量减去可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最大值(额定功率)的2%,在 超过5秒且10秒以内的期间,减去上述最大值的5 %,在超过10秒且20秒以内的期间,减 去上述最大值的10 %,在超过20秒且30秒以内的期间,减去上述最大值的15 %,在超过30 秒且45秒以内的期间,减去上述最大值的20 %,在超过45秒且60秒以内的期间,减去上述 最大值的25%,在超过60秒的期间,减去上述最大值的30%。图27(b)表示在记录材料的传送被中断的状态下根据定影装置30持续动作的状 态(空转状态)中的定影辊31、定影带33以及加压辊34的转速来校正通电量的情况下的 校正值(校正比率)。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可将定影辊31、定影带33以及加压辊34的转 速切换为低速、中速1、中速2、中速3以及高速的5阶段,在低速的情况下,从基于输出设定 表而计算出的通电量减去可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最大值(额定功率)的5%,在 中速1的情况下,减去上述最大值的10%,在中速2和中速3的情况下,减去上述最大值的 15%,在高速的情况下,减去上述最大值的20%。图27(c)表示在图2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A E中,记录材料的传送被中断的状 态且定影装置30持续动作的状态(空转状态)下第1检测温度超过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 下,根据温度的变化状态来校正通电量的情况下的校正值(校正比率)。在该图所示的例 子中,关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A E,在第1检测温度超过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下,基于第2 温度偏差而判断定影带(或者定影辊)的表面温度是下降中,还是平衡状态,还是上升中, 并使用根据各个状态而设定的校正值来校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通电量。另外,在图27(a)和图27(b)所示的例子中,根据空转时间、转速而切换了校正值 (校正比率),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校正值取一定值而与空转时间和转速无关。此外,不限于在记录材料的传送被中断时切换输出设定表或者校正使用输出设定 表而计算出的通电量的结构,也可以在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时开始记录材料传 送之前的前旋转时、结束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后旋转、产生了电源电压的变动时、图像形成装 置10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时、加热部件的种类变更时等,切换输出设定表或者校正使用输 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通电量。另外,此时,既可以在记录材料的传送中断时和前旋转时以及后旋转时使用相同的输出设定表和/或校正值(校正比率),也可以在各自的情况下分别设 定输出设定表和/或校正值(校正比率)。此外,也可以根据加热部件的种类或额定功率等 而适当地设定各个输出设定表。图28表示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每个动作模式设定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下的输出 设定表的例子。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设定了图像形成模式(打印模式)用、前旋转模式/ 后旋转模式/空转模式(在图像形成动作中中断记录材料的传送的模式)用、以及待机模 式(维持迅速地进行定影处理的温度状态而待机的Ready待机模式)用的3种输出设定表。图29是表示对电源电压的每个电压值设定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下的输出设定表的 例子。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设定了关于电源电压为100V的情况下、120V的情况下、以及 230V的情况下的共计3种输出设定表。另外,商用电源的电压值按每个国家而不同,在日本 设定为100V,在美国等设定为120V,在欧洲诸多国家的一部分设定为220 230V。此外,作为用于加热定影带33的加热部件32,也可以使用具有加热定影带33的全 宽的全宽加热部和仅加热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央加热部的加热部件,基于不 同的输出设定表来控制提供给这两个加热部的电力量。图30是表示分别设定全宽加热部 用的输出设定表和中央加热部用的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下的例子。全宽加热部和中央加热部 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全宽加热部而使用100V、930W的加热部,作为中央加热 部而使用100V、530W的加热部。图31 (a) 图31(d)表示分别设定全宽加热部用的输出设定表和中央加热部用的 输出设定表,且根据电源电压和动作模式来切换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下的各个输出设定表的 例子。具体地说,图31 (a)表示全宽加热部用的输出设定表a d。表a是在电源电压 220V 240V (200V电源系)、待机模式中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表b是在电源电压 220V 240V、图像形成动作中(打印动作中)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表c是在电源 电压100V 120V(100V电源系)、待机模式中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表d是在电源 电压100V 120V、图像形成动作中(打印动作中)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图31 (b)表示中央加热部用的输出设定表e h。表e是在电源电压220V 240V、 待机模式中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表f是在电源电压220V 240V、图像形成动作中 (打印动作中)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表g是在电源电压100V 120V、待机模式中 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表h是在电源电压100V 120V、图像形成动作中(打印动作 中)的条件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例如,在电源电压(商用电源)为100V的日本国内使用的情况下,在待机时,使用 表c来控制对于全宽加热部的通电量,使用表g来控制对于中央加热部的通电量。此外,在 日本国内使用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动作中,使用表d来控制对于全宽加热部的通电量,使 用表h来控制对于中央加热部的通电量。此外,在电源电压为220V 240V的国家使用的情 况下,在待机时,使用表a来控制对于全宽加热部的通电量,使用表e来控制对于中央加热 部的通电量。此外,在电源电压为220V 240V的国家使用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动作中, 使用表b来控制对于全宽加热部的通电量,使用表f来控制对于中央加热部的通电量。这样,通过根据电源电压、动作模式以及加热部件的种类等的条件来切换使用多 种输出设定表,从而能够与使用单一的输出设定表来进行温度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根据状况来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30的温度。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根据电源电压、动作模式以及加热部件的种类来切 换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但也可以代替这些条件或者除了这些条件之外,根据环境温度、记录 材料的种类、或者记录材料的含水量等的条件来切换输出设定表。此外,通过在切换使用多种输出设定表的同时,根据电源电压、动作模式以及加热 部件的种类等的条件,对使用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对于各个加热部件的通电量适当地 进行校正,能够进行灵活且稳定的温度控制。实施方式2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为便于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具有相同的功 能的部件赋予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b的截面图。该定影装置30b代替实施方式1 的定影装置30a而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如图11所示,定影装置30b代替实施方式1的定影装置30中的加热部件32而包 括加热辊(加热部件)132,且在加热辊132的内部包括由卤素灯等构成的加热灯(中央加 热部件)133a和加热灯(端部加热部件)133b。加热辊132是由铝构成的外径28mm、壁厚0. 5mm的铝构成的空心圆筒状的辊部件, 其两端部通过由耐热树脂制的断热管和球轴承构成的支撑部件以可旋转地保持。此外,这 些各个支撑部件固定在通过弹簧等的附势部件在从定影辊31远离的方向附势的框。由此, 张紧架设在定影辊31和加热辊132的定影带33被赋予规定的张力。由此,若定影辊31旋 转驱动而定影带33通过定影辊31从动旋转,则加热辊132通过定影带33从动旋转。在加热辊132的内部配置有加热灯133a和133b。另外,加热灯133a设置在加热 辊132的轴方向中央部的规定宽度的区域,加热灯133b设置在加热辊132的轴方向两端部 的规定宽度的区域。此外,热敏电阻35a配置在经由定影带33和加热辊132与加热灯133a 对置的位置,热敏电阻35b配置在经由定影带33和加热辊132与加热灯133b对置的位置。通过温度控制部42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的动作而进行加热灯133a、133b的动 作。具体地说,热源驱动单元45根据来自温度控制部42的控制信号,控制从电源电路43 提供给(通电)加热灯133a、133b的电力,从而加热灯133a、133b根据被提供的电力而发 光,从加热灯133a、133b放射红外线。由此,加热辊132的内周面吸收红外线而被加热,加 热辊132整体被加热。另外,为了容易吸收加热灯133a、133b放射的红外线,也可以在加热 辊132的内面涂抹在红外线的波长区域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的耐热黑色涂料。图12是表示包含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b中的温度控制部42中的加热部件 32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Sl S4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图1大致相同。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第2温度检测温度设为1. 5秒前的检测温度。在S4中温度偏差计算部53计算出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之后,输出决定 部55从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的等级变更值表(输出设定表)中读出对应于第1温度偏差 和第2温度偏差的等级变更值(S5-3)。并且,从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的输出规定表中读出 与在S5-3中读出的等级变更值对应的等级的输出值(电力量)(S5-5)。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于各个加热灯的通电量根据对于额定功率的比例而分割为多个等级,将表示规定时间前的对于各个加热灯的通电量设定在哪个等级的输 出规定表按每个加热灯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图13(a)是作为对于加热灯133a的输出规 定表的第1输出规定表的一例,表示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根据对于额定功率的比例而 分级为15阶段,前一次的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为相当于额定功率的50%的等级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目标温度与当前的检测温度(第1检测温度、第3检测 温度、第5检测温度)的温度偏差(第1温度偏差、第3温度偏差、第5温度偏差)和规定 时间前的检测温度(第2检测温度、第4检测温度、第6检测温度)与当前的检测温度的温 度偏差(第2温度偏差、第4温度偏差、第6温度偏差)的组合和通电量的等级变更值相关 联地存储的等级变更值表(第1等级变更值表(中央部用表)、第2等级变更值表(加压部 件用表)、第3等级变更值表(端部用表))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图13(b)表示存储了与 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对应的、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的等级变更值的等 级变更值表的一例。另外,图13(b)的等级变更值将图13(a)的输出规定表中的等级以输 出值变大方式变更的方向(图13(a)的等级值减小的方向)设为正。例如,在定影带33的目标温度设定为165°C、热敏电阻35a的检测温度(第1检测 温度)为161°C、热敏电阻35a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 5秒前)的检测温度(第2检测温 度)为165°C、当前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为等级11(额定功率的10%)的情况下,从 图13(b)所示的等级变更值表可知等级变更值为2,所以基于图13(a)所示的输出规定表而 将等级变更为等级9。由此,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力变更为对应于等级9的额定功率的 25%。此外,在定影带33的目标温度设定为170°C、热敏电阻35a的检测温度(第1检测 温度)为172°C、热敏电阻35a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 5秒前)的检测温度(第2检测温 度)为165°C、当前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为等级5(额定功率的50%)的情况下,从图 13(b)所示的等级变更值表可知等级变更值为_2,所以基于图13(a)所示的输出规定表而 将等级变更为等级7。由此,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力变更为对应于等级7的额定功率的 30%。另外,在当前的等级数加上与从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的等级变更值对应的值的话 超过等级数的最大值(图13(a)的情况下15)的情况下,将变更后的等级设定为最大值,在 小于等级数的最小值(图13(a)的情况下1)的情况下,将变更后的等级设定为最小值即可。之后,电力控制部56基于由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通电量来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 的动作,控制从电源电路43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6)。并且,温度控制部42判断是 否结束定影处理(S7),在不结束的情况下,重复从Sl开始的处理。另外,关于加热灯133b、36的温度控制也通过与加热灯133a大致相同的方法进 行。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接受热敏电阻35a、35b、35c的检测信 号,并基于这些各个检测信号而检测作为热敏电阻35a、35b、35c的检测温度的第1检测温 度、第3检测温度、第5检测温度。并且,将这些各个检测温度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接着,温度偏差计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中读出第1检测温度和第2检测温度 (规定时间前(例如1. 5秒前)的第1检测温度),并基于这些各个检测温度而计算第1温
30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并输出到输出决定部55。此外,温度偏差计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 52中读出第3检测温度和第4检测温度(规定时间前的第3检测温度),并基于这些各个 检测温度而计算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并输出到输出决定部55。此外,温度偏差计 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中读出第5检测温度和第6检测温度(规定时间前的第5检测温 度),并基于这些各个检测温度而计算作为定影带33的目标温度与第5检测温度的偏差的 第5温度偏差和作为第6检测温度与第5检测温度的偏差的第6温度偏差,并输出到输出 决定部55。接着,输出决定部55基于温度偏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 偏差的组合而决定提供给加热灯133a的电力量,基于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的组合 而决定提供给加热灯36的电力量,基于第5温度偏差和第6温度偏差的组合而决定提供给 加热灯133b的电力量。并且,输出决定部55从第1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 的组合对应的等级变更值,并根据该等级变更值而变更第1输出规定表中的当前的等级, 且将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变更为对应于变更后的等级的通电量。此外,输出决定部55 从第2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的组合对应的等级变更值,并 根据该等级变更值而变更作为与加热灯36对应的输出规定表的第2输出规定表中的当前 的等级,且将对于加热灯36的通电量变更为对应于变更后的等级的通电量。此外,输出决 定部55从第3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第5温度偏差和第6温度偏差的组合对应的等级变 更值,并根据该等级变更值而变更作为与加热灯133b对应的输出规定表的第3输出规定表 中的当前的等级,且将对于加热灯133b的通电量变更为对应于变更后的等级的通电量。之后,电力控制部56基于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通电量,控制对于加热灯133a、 133b,36的通电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定影处理的执行中之外,在维持可迅速进行定影处 理的温度状态而待机的Ready待机状态中,也基于上述的控制方法来进行各个部的温度控 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设置在与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对应的 位置的加热灯133a、设置在与定影带33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的位置的加热灯133b、以及设 置在加压辊34的内部的加热灯36。并且,基于作为定影带33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当前 的检测温度与定影带33的目标温度的偏差的第1温度偏差、和作为定影带33中的宽度方 向中央部的当前的检测温度与规定时间前的定影带33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检测温度的 偏差的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控制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此外,基于作为加压辊34的 当前的检测温度与加压辊34的目标温度的偏差的第3温度偏差、和作为加压辊34中的当 前的检测温度与规定时间前的加压辊34的检测温度的偏差的第4温度偏差的组合,控制对 于加热灯36的通电量。此外,基于作为定影带33中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当前的检测温度与 定影带33的目标温度的偏差的第5温度偏差、和作为定影带33中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当前 的检测温度与规定时间前的定影带33中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检测温度的偏差的第6温度偏 差的组合,控制对于加热灯133b的通电量。由此,能够将对于各个加热灯的过去的输出结果(控制历史)的最终结果反映到 下一个输出值的控制中,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的温度波动。因此,能够防止过度加热或热量不足所引起的画质的降低或记录材料的缠绕等的不合适的 情况。此外,由于能够防止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的过度加热,所以能够降低多余的能耗, 实现了省能化。图14(a)是表示将定影带和加压辊的温度控制仅基于这些各个部件的当前的温 度检测结果而进行了接通/断开控制的情况(比较例2)的Ready待机状态中的热敏电阻 35a 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此外,图14(b)是表示将定影带和加压辊的温度控 制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控制的情况(实施例2)的Ready待机状态中的热敏 电阻35a 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另外,Ready待机状态是指能够将各个部件的 温度维持目标温度而待机,使得在从主控制部有定影处理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能够迅速 地开始定影处理的模式。此外,将定影带33的目标温度(基于热敏电阻35a检测出的检测 温度的目标温度)设为180°C,将加压辊34的目标温度设为170°C。此外,将对于加热部件 32和加热灯36的通电量的计算周期(控制周期)设为510ms,将间隔时间设为1020ms,基 于在间隔期间中每个510ms计算出的通电量(2次的计算值)的平均值,控制了对于加热部 件32和加热灯36的通电量。如图14(a)所示,在比较例的控制方法中,产生了定影带的温度在定影带的宽度 方向中央部和宽度方向端部中分别变动10°c左右的温度波动。相对于此,通过使用本实施 方式的温度控制方法,如图14(b)所示,基本不会产生温度波动而将定影带的温度大致均 勻地维持为目标温度。这样,通过在Ready待机状态中将定影带33的温度大致均勻地进行 温度控制,从而能够抑制在此之后开始了定影处理时产生大的温度波动的情况,能够迅速 开始定影处理,且能够防止画质的降低或对于定影带33的记录材料的缠绕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Ready待机状态和定影处理时都使用了共同的输出规定表 和等级变更值表,但并不限定于此,为了进行更加精密的温度控制,也可以使用与定影装置 30b的动作状态或环境条件等的干扰要因对应的多种输出规定表和等级变更值表。例如,在 定影处理的执行时(打印动作时),也可以代替图13 (b)所示的第1等级变更值表而使用图 15所示的第1等级变更值表。此外,例如,也可以根据温度控制开始时(例如,电源接通时或从睡眠状态的恢复 时等)、温度控制条件变更时(例如,目标温度设定的变更时、记录材料的种类的变更时、打 印速度(处理速度)的变更时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变更时(例如从Ready待机状 态转移到打印状态(定影处理状态)时、从加热状态转移到Ready待机状态时、从打印状态 转移到冷却状态(比定影处理时和加热时低的温度待机的状态)时、从冷却状态转移到待 机状态时、从冷却状态转移到打印状态时等)、满足打印动作执行中的规定条件(例如,从 打印开始的经过时间、从打印开始的打印张数、打印中的打印张数经过状况、剩余的打印张 数等)时、其他温度控制条件变更时、通电量变更时、满足定影装置30b中的打印动作执行 中的规定条件时、打印动作结束时、预热状态中的省能状态时等的定影装置30b中的动作 状态变更时等,设定多个等级变更值表。此外,也可以将这些各个条件分为多个组,对每个 组设置等级变更值表。同样地,也可以对上述的各个条件或者将这些各个条件分类为多个 组的每个组设置输出规定表。例如,如图16所示,作为应用于加热灯133a的第1等级变更值表而设定了等级变 更值表A和B的2个表,作为第1输出规定表而设定了输出规定表A和B的2个表。另外,在图16的例子中,设定为等级变更值表A比等级变更值表B的电力量大。此外,设定为输 出规定表A比输出规定表B的电力量大。由此,根据要选择的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 的组合,如图16所示那样,可切换最小、小、大、最大的4组电力量的设定模式。图17是表示将多个等级变更值表区分使用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 图。Sl S4的处理与图12相同。在S4中温度偏差计算部53计算出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之后,输出决定 部55基于预先设定的条件,从多个等级变更值表中选择用于处理的等级变更值表(S5-2)。 并且,输出决定部55从选择出的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对应 的等级变更值(S5-3)。接着,输出决定部55基于预先设定的条件,从多个输出规定表中选择用于处理的 输出规定表(S5-4)。并且,输出决定部55从选择出的输出规定表中读出与等级变更值对应 的等级的输出值(电力量)(S5-5)。之后,电力控制部56基于由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通电量来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 的动作,控制从电源电路43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6)。并且,温度控制部42判断是 否结束定影处理(S7),在不结束的情况下,重复从Sl开始的处理。例如,在从Ready待机状态开始打印动作的情况下,也基于待机的时间,基于在 Ready待机状态中的放热而所储存的热被放出,存在加热辊132、定影带33、定影辊31以及 加压辊34等热容量小的部件中打印动作时的必要热量不足的情况。因此,通过在打印动作 开始初期,使用等级变更值表A和输出规定表A而进行通电控制,从而将通电量设定得多。 并且,若由热敏电阻35c检测出的加压辊34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则使用等级变更 值表A和输出规定表B而进行通电控制。由此,能够将通电量比打印动作开始初期设定得 稍微少。此外,若达到规定的打印张数(例如,对记录材料的尺寸或单面/双面等的每个打 印模式预先设定),则使用等级变更值表B和输出规定表A而进行通电控制。此外,在打印 处理中途中断的情况下或Ready待机中等的热供给比较少的情况下,使用等级变更值表B 和输出规定表B而进行通电控制。由此,即使在打印动作或Ready待机状态等热供给条件不同的状态下,也能够基 于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的4组组合而进行温度控制,所以能够更加适当地进行温度 控制。因此,即使在热供给状态骤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温度波动,从而防止过度加 热或加热不足。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根据热供给条件而依次减少通电量的情况,但在适 合根据热供给条件而增加通电量的情况下,以通电量增加的方式适当地变更等级变更值表 和输出规定表的组合即可。此外,对应于一个加热灯的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的数并不限定于各2个, 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此外,等级变更值表的数和输出规定表的数也没有必要是同数。此外,并不限定于切换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定影装置 30的动作状态(例如,加热中、加热后经过5分钟为止的待机状态、打印中、经过规定时间为 止的打印中、打印结束后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状态、预热待机中、冷却动作中、恢复中等)、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例如,加热中、图像读取中、处理调整中、打印中、预热中、图 像数据接收中、恢复中等)、或者这些各个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组合,将从等级变更值表或者
33输出规定表中读出的值或者基于这些各个值而决定的通电量进行校正。此外,在使用图13(a)所示的输出规定表的情况下,在Ready待机状态中定影带33 的温度变化缓慢地变化的情况下,即使第1检测温度和目标温度之差产生某种程度,因第1 检测温度和第2检测温度之差小,所以等级变更值也成为士0,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维 持0,存在对于外部干扰要因的温度控制的响应性降低的情况。因此,为了抑制这样的温度控制的响应性的降低,也可以在与从等级变更值表中 读出的等级变更值对应地变更之后的等级成为等级15(额定输出的0% )而将对于加热灯 133a的通电量设为零之后,接着开始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时以规定的等级(例如,以等 级11 (额定功率的10%))开始通电,而不是与从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的等级变更值对应的 等级。或者,也可以以规定的通电量(例如,设定在额定功率的30%以下的范围内的规定 值)开始通电。由此,能够防止在再次通电时通电量将0%维持片刻,从而响应性降低的情 况,能够抑制定影带33的温度大幅变动的情况。另外,再次通电时的通电量的设定等级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额定功率的10%), 例如考虑环境温度或打印条件等的干扰要因的程度而适当地设定即可。例如,也可以设定 对应于环境温湿度的再次通电开始时的通电量,使得在常温常湿环境中以额定功率的10% 开始再次通电,在低温低湿环境中以额定功率的21%开始再次通电,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以 额定功率的7%开始再次通电。此外,也可以与从当前的通电量设定为0的情况开始起的再 次通电时无关地,例如在从规定等级以下的通电量向增加通电量的方向进行等级变更的情 况下,以规定的等级进行通电。此外,也可以与此相反,在从规定等级以上的通电量向减少 通电量的方向进行等级变更的情况下,以规定的等级进行通电。此外,在从打印动作开始起 经过规定时间后、规定张数的打印完成时、加热完成时、Ready待机完成时等进行电力量的 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并不限定于在从通电量为零开始起的再次开始时,将通电量设定为与规定 等级对应的通电量或者规定的值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当前的通电量为第1规定值(例 如,在额定功率的25%以下的范围内设定的规定值)以下,且基于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 定表而决定的通电量与当前的通电量之差在规定值(例如上述第1规定值)以上的情况 下,或在当前的通电量为第2规定值(例如,在额定功率的75%以上的范围内设定的规定 值),且基于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而决定的通电量与当前的通电量之差在规定值 (例如上述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通电量设定为与规定的等级对应的通电量或者规 定的值,而不是基于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而决定的通电量。此外,也可以除了上述的输出规定表和表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对应 的等级变更值的等级变更值表之外,还将表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对应的通电 量的、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输出设定表(例如,与图7相同的表)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在 当前的通电量为第1规定值(例如,在额定功率的25%以下的范围内设定的规定值)以下 的情况下,以及第2规定值(例如,在额定功率的75%以上的范围内设定的规定值)以上的 情况下,基于该输出设定表而设定通电量,在其他情况下,基于输出规定表和等级变更值表 来设定提供给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另外,关于加热灯36和133b也可以同样地将使用了 输出规定表和等级变更值表的通电控制和使用了输出设定表的通电控制相组合而使用。图18是表示将使用输出设定表而决定电力量的处理(直接设定处理)和使用等级变更值表和输出规定表而决定电力量的处理(间接设定处理)切换使用的情况下的处理 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Sl S4的处理与图12相同。在S4中温度偏差计算部53计算出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之后,输出决定 部55判断通过直接设定处理来设定对于加热灯133a的通电量,还是通过间接设定处理来 设定(S5-1)。具体地说,在当前的通电量为第1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以及第2规定值以上 的情况下,进行直接设定处理,在大于第1规定值且小于第2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间接设 定处理。并且,在判断为进行间接设定处理的情况下,输出决定部55从等级变更值表中读 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对应的等级变更值(S5-3),从输出规定表中读出与根据 等级变更值而变更的等级对应的输出值(电力量)(S5-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进行直接设定处理的情况下,输出决定部55从输出设定表中 读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对应的输出值(电力量)(S5)之后,电力控制部56基于由输出决定部55决定的通电量来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 的动作,控制从电源电路43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6)。并且,温度控制部42判断是 否结束定影处理(S7),在不结束的情况下,重复从Sl开始的处理。此外,例如,也可以除了第1检测温度和第2检测温度之外,还将第2温度偏差的 计算结果依次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根据第2温度偏差的变化率来变更在等级变更值表 中存储的等级变更值。另外,作为第2温度偏差的变化率,例如,也可以使用第1规定时间 前(例如2秒前)的第2温度偏差与第2规定时间(例如1秒前)的第2温度偏差之差。 图19表示此时的等级变更值表的一例。由此,由于能够将相当于温度斜度的第2温度偏差 的变化率反映到通电量的决定中,所以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温度控制。另外,也可以根据 第2温度偏差的变化率的极性或者大小,更加细致地设定在等级变更值表中存储的等级变 更值。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加热定影带33的加热单元,使用了内置了加热 灯133a、133b的加热辊13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所示的加热部件 32。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仅具有一组定影辊、定影带以及加压辊 的定影装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0所示,也可以使用包括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定影装置30和相对该 定影装置30设置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2定影装置60的定影装置30c。该定影装置30c是将在内部包括加热灯65的定影辊61和在内部包括加热灯66 的加压辊62以规定的荷重抵接的结构,这两个辊以相互反向被旋转驱动。并且,使记录材 料通过旋转驱动的定影辊61和加压辊62之间,从而能够将由定影装置30 —次定影到记录 材料上的调色剂像更加强固地定影在该记录材料上。另外,在与定影辊61的对置部配置有热敏电阻63,在与加压辊62的对置部配置有 热敏电阻64,基于这些各个热敏电阻所检测出的两个辊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控制部42控 制对于加热灯65和66的通电量。温度控制方法,例如可使用与加热部件32和加热灯36 的温度控制方法相同的方法。定影辊61和加压辊62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在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从以往开始使用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辊61和加压辊62,使用从内 侧起依次形成了金属芯、弹性层以及分型层的3层结构。在金属芯中,例如使用铁、不锈钢、 铝、铜等的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此外,弹性层适合硅酮橡胶、氟橡胶等的具有耐热性的 橡胶材料,分型层适合PFA或PTFE等的氟化树脂。此外,在定影装置30和定影装置60之间,设置了传送引导板或传送辊等的引导部 件70,通过定影装置30进行了一次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P沿着引导部件传送,通过定影装 置60进行2次定影处理之后排出。此外,在记录材料薄的情况下或想要尽快进行定影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引 导部件70切换通过定影装置30进行了一次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从而传送到 用于不经由定影装置60而排出的迂回路径,通过配设在该迂回路径的多个传送辊71a、71b 而排出到定影装置30c的外部。另外,用于加热定影辊61和加压辊62的加热单元并不限定于加热灯,既可以使用 利用了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方式的加热单元,也可以将加热灯和感应加热方式的加热单元 适当地进行组合而使用。此外,也可以使用代替定影装置60而包括定影装置30的定影装置30d。S卩,如图 21所示,也可以是包括2组定影装置30的结构。在这些使用2阶段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减小各个定影装置的 热容量,所以能够提高热响应性来迅速地进行定影处理。此外,通过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温度 控制方法,能够降低温度波动。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部件而使用了加压辊34,但并不限定于 此,例如,如图22所示,也可以使用作为加压部件而使用了加压带的、双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图22所示的定影装置30e包括可旋转地悬架在定影辊31、加热部件32以及定 影垫(pad) 38a的定影带33 ;以及可旋转地悬架在加压辊34、悬架辊(张力辊)34B以及加 压垫38b的加压带33b。另外,热敏电阻35a、35b检测定影带33的表面温度而传递给温度 控制部42,热敏电阻35c检测加压带33b的表面温度而传递给温度控制部42。并且,温度 控制部42通过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法来控制对于加热部件32和加热灯36的通电量。此外,定影垫38a和加压垫38b配置为,在对于定影辊31和加压辊34经由定影带 33和加压带33b而压接的位置的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经由定影带33和加压带33b 以规定的荷重压接。由此,在垫38a和38b的对置部起至定影辊31和加压辊34的对置部 为止的宽范围中形成定影咬接部,能够对传送的记录材料P有效地进行加热。此外,定影垫38a和加压垫38b的压接力被设定为比定影辊31和加压辊34的压 接力小。因此,在该结构中,在作为定影咬接部的最下游部分的定影辊31和加压辊34的对 置部中,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的压力分布成为最大。由此,能够防止定影带33和加压带33b 在旋转时滑动的情况。作为定影辊31、加热部件32、定影带33以及加压辊34,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 同的部件。此外,作为加压带33b,可以使用与定影带33相同的部件。作为构成定影垫38a和加压垫38b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PPS (聚苯硫醚树脂)等。悬架辊34B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来自加压带33b的热传导性低的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在外径30mm、内径26mm的铁合金制的金属芯的周围设置了硅 海绵层的辊部件。另外,若由不是旋转体的定影垫38a和加压垫38b形成定影咬接部,则定影带33 和加压带33b的内周面通过该垫产生滑动摩擦,若这些各个带33、33b的内周面和各个垫 38a、38b的摩擦系数大,则滑动阻力大。其结果,产生图像的偏移、齿轮破损、驱动电动机的 耗电上升等的问题,尤其在双带方式中,该问题显著。因此,在定影垫38a和加压垫38b中 与各个带33、33b的接触面上,设置了低摩擦薄片层。由此,由于能够防止与各个带33、33b 的滑动摩擦所引起的各个垫38a、38b的磨损,也降低了滑动阻力,所以获得了良好的带行 驶性、带耐久性。在这样的双带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也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温度控制方法,能够降低 温度波动。实施方式3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 功能的部件赋予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30,并作为输出设定表而使用图 24所示的表A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该表A是假设温度环境为15°C 18°C,记录材料厚的情况下(例如,重量90g/m2) 的条件下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而设定的。在该输出设定表中,设定为在第1检测温度相对 控制目标温度大幅低的情况下,大幅增加通电量,所以由此到达目标温度。但是,存在由于 环境温度、记录材料温度、记录材料的含水率、以及电源电压变动等的干扰要因的变动、各 个装置的性能的偏差等,加热部件32的加热量不足而第1检测温度只能到达比控制目标温 度低1°C 3 °C左右的温度的情况。S卩,在仅基于预先设定的输出设定表而控制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情况下, 例如,由于环境温度、记录材料温度、记录材料的含水率、以及电源电压变动等的干扰要因 的变动、各个装置的性能的偏差等引起,存在不能使定影带33的温度到达控制目标温度或 者维持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此时,考虑变更输出设定表而使用的方法,但若这样的话,存在在其他条件时不能 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而产生温度波动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产生这样的不合适的情况下,将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计算 出的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根据前一次设定了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电力量时起的经 过时间或者前一次设定了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电力量时起的打印张数(进行了定影处理 的记录材料的张数)等而进行校正。图3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温度控制 部42而包括的温度控制部42b的方框图。如该图所示,温度控制部42b除了实施方式1中 的温度控制部42 (参照图3)的结构之外,包括到达判定部81、输出校正部82、校正值存储 部83以及时间计测部84。到达判定部81判定第1检测温度是否到达了控制目标温度,以及第1检测温度高 于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是否持续了一定时间以上。校正值存储部83存储校正值表,该校正值表是用于决定输出决定部55用于校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的校正值(校正比率)的表。输出校正部82基于在校正值存储部83中存储的校正值表,对输出决定部55基于 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进行校正。时间计测部84对从开始了对于加热部件32的电力供给的经过时间、或者定影带 33的温度未达到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或者超过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时开始 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测。图33是表示温度控制部42b对于加热部件32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接受热敏电阻35a的检测信号,基于该检测信号而检 测出第1检测温度(S31),并将检测出的第1检测温度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S32)。接 着,温度偏差计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中读出第1检测温度和第2检测温度(S33),基于 这些各个检测温度而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S34),并输出到输出决定部55。输 出决定部55基于温度偏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存储 在表存储部54中的输出设定表,设定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35)。接着,输出校正部82基于在校正值存储部83中存储的、该时刻的校正值,校正输 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S36)。另外,由于在初始状态中,上述校正值设定为零,所以输 出校正值82不校正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而维持。此外,在后述的S40或S42中进 行了通电量的校正的情况下,在S40或S42中设定的校正值存储在校正值存储部83中,输 出校正部82基于该校正值来校正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接着,电力控制部56基于由输出校正部82校正的通电量来控制热源驱动部件45 的动作,从而控制从电源电路43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37)。此外,此时,时间计测部 84开始经过时间的计测(S38)。接着,到达判定部81判定第1检测温度是否到达了控制目标温度(S39)。并且,在判定为第1检测温度未到达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下,输出校正部82从存 储在校正值存储部83中的温度未达时用的校正值表中读出与时间计测部84计测的经过时 间(第1检测温度未达到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的经过时间)对应的校正值,并基于该校正 值来校正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S40)。图34(a)表示在校正值存储部83中存储的温度未达时用的校正值表的一例。在 该图所示的例子中,将校正后的通电量设定为,对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加上对该通 电量乘以与经过时间对应的校正值(在经过时间小于10秒的情况下为5%、在10秒以上且 小于15秒的情况下为10%、在15秒以上且小于20秒的情况下为15%、在20秒以上且小 于25秒的情况下为20%、在25秒以上且小于30秒的情况下为25%、在超过30秒的情况 下为30%)的值的通电量。此外,在S39中判定为第1检测温度到达了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下,到达判定部81 基于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的过去的第1检测温度的历史和由热敏电阻35a检测出的最 近的第1检测温度,判定第1检测温度超过了控制目标温度(或者设定为比控制目标温度 高的温度的规定温度)的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以上(S41)。并且,在判定为第1检测温度超过了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以上的 情况下,输出校正部82从在校正值存储部83中存储的温度超过时用的校正值表中读出与 时间计测部84计测的经过时间(第1检测温度在一定时间以上持续超过控制目标温度开始起的经过时间)对应的校正值,并基于该校正值来校正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 (S42)。并且,若在S40或S42中通电量被校正,则电力控制部56基于被校正的通电量来 控制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43),返回到S39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40中判定为第1检测温度超过了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没有持续一 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校正部82将在该时刻所采用的校正值存储在校正值存储部83 中(S44),时间计测部84重置计测时间(经过时间的计测值)(S45)。之后,温度控制部42判断是否结束定影处理(S46),在不结束的情况下,重复从 S31开始的处理。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检测温度未到达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下或 超过了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继续的情况下,根据成为这样的状态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来校正 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由此,即使是在外因或装置性能的 个体差等引起产生了输出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温度控制,能够防止定影不良 或图像缺陷的发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1检测温度未到达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或者超过 了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的经过时间来校正了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对于加热部件32 的通电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对在第1检测温度未到达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或 者超过了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下进行了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张数进行计数,根据计数的 张数来校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初始状态中将通电量的校正值设定为零,但并不限定于 此。例如,也可以将环境温湿度、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的内容等的条件的历史、以及 在这些各个条件中进行了适当的温度控制时的校正值相关联地存储,之后在同一个条件下 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将存储的校正值作为初始值进行校正。例如,设置对电源电压进行监视的电源电压监视部(未图示),在电源电压变更 时,将以前在相同的电源电压中适当地进行了温度控制时的校正值用作初始值进行校正, 在动作开始初期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温度控制。另外,如图34(a)和图34(b)所示的校正值表只是一例,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校正值 的设定数、经过时间的分类数、以及对应于各个经过时间的校正值的值。图34(c)表示温度未达时用的校正值表的变形例。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如下设 定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电力量在温度未达状态的经过时间小于20秒的情况下,设定为对 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加上该通电量的20%的值,在20秒以上且小于30秒的情况 下,设定为对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加上该通电量的40%的值,在30秒以上且小于 40秒的情况下,设定为对输出决定部55设定的通电量加上该通电量的50%的值,在40秒 以上的情况下,将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设定为可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最大 值(输出100% )。另外,也可以在将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设定为可提供给加热部件 32的通电量的最大值之后,经过了规定期间也未到达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图 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并对用户通知有异常或者故障的可能性的情况。实施方式4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图3所示的定影装
39置30的情况。因此,为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与实施方 式1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主要说明了用于防止未达到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持续产生的结 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展开实施方式3的方法,说明用于防止频繁地产生高于控制目 标温度或小于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或者由于干扰的变动过大而通过单一的输出设定表不 能充分地抑制温度波动的结构。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如下设定了输出设定表通过考虑第1温度偏差来控制 通电量,从而若接近控制目标温度附近,则通过将输出缩小或增加,从而降低过冲(被加热 部件的温度高于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或者下冲(被加热部件的温度低于控制目标温度的 情况),同时考虑第2温度偏差来控制通电量,从而把握温度变化倾向而改变输出。前者的第1温度偏差的输出值(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的调整主要有与比 例动作(P动作)相同的效果,后者的第2温度偏差的输出值的调整主要有与微分动作(D 动作)相同的效果。因此,通过这样的输出设定表的输出值的控制,能够获得与比例-微分 控制(PD控制)相同的效果。但是,仅仅通过这样的控制,例如在输出稍微不足或负荷稍微 过大或输出过大的情况下,存在对于控制目标温度产生恒定偏差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输出设定表中求出的输出值,根据此时的温度变化状 况而逐次进行校正,对从输出设定表中求出的输出值灵活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定影带33的 温度尽快地到达控制目标温度而消除恒定偏差,尽快地收敛控制目标温度。图3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部42对于加热部件32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 程的流程图。首先,传感器数据输入部51接受热敏电阻35a的检测信号,并基于该检测信号而 检测第1检测温度(S51),并将检测出的第1检测温度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S52)。接着,温度偏差计算部53从温度存储部52读出第1检测温度、第2检测温度以及 前一次的第1温度偏差计算时刻为止的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S53),基于这些各检测温度 而计算第1温度偏差、第2温度偏差以及加上本次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的第1温度偏差 的累积值(S54)。此外,温度偏差计算部53将第1温度偏差和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存储 在温度存储部52中(S55),并将第1温度偏差、第2温度偏差以及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输 出到输出决定部5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开始起到图像形成动作结束 为止的期间,持续进行计算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而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的处理。在图 像形成动作的途中图像形成动作中断的情况下(例如,因画质调整等而图像形成动作被中 断的情况下等),既可以在该中断期间中也继续累积第1温度偏差,也可以暂时中止累积, 在再次开始打印时再次开始累积值的计算和存储。接着,输出决定部55从存储在表存储部54中的第1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温度偏 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所对应的通电量(S55)。此外,输出决定部55基于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来计算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用 于消除恒定偏差的校正值)(S57),并基于前一次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与本次计算出的第 1温度偏差之差来计算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用于变动收敛的校正值)(S58)。具体地说,基于
“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积分常数X (-1) X Σ (第1温度偏差)”来计算积分控制 用的校正值。另外,Σ (第1温度偏差)表示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对第1温度偏差的 累积值乘以-1而变换正负相反的值是为了若第1温度偏差为正,则将校正值设为负的值, 若第1温度偏差为负,则将校正值设为正的值,将第1检测温度收敛为控制目标温度。艮口, 在第1检测温度与控制目标温度之间发生了恒定偏差的情况下,通过应用与偏差正负相反 的校正值,能够校正为接近控制目标温度。此外,上述积分常数(第1常数)基于使用了成 为控制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验等而预先设定。此外,基于“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微分常数X (本次的第1温度偏差_前一次的第1温度 偏差)=微分常数X(第2检测温度_第1检测温度)=微分常数X(前一次的第1检测温度_本次的第1检测温度)”,计算微分控制 用的校正值。另外,上述微分常数(第2常数)基于使用了成为控制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 的实验等而预先设定。之后,输出决定部55基于在S57中计算出的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以及在S58中计 算出的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校正在S56中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通电量(S59)。图36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了定影带33的温度控制的情况 下的第1检测温度、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积分校正值、微分校正值、以及校正 后的通电量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具体地说,是在控制目标温度为155°C、第1温度偏差的 累积值的初始值(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的累积值)为0°C、积分常数为0.2[%/°C]、微分 常数为4. /0C ]的条件下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曲线图。例如,在图36中的370. 1秒的时刻,前一次的第1检测温度为146°C、前一次为止 的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为_74°C、本次的第1检测温度为149°C、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 的电力量为额定功率的86%。因此,本次的第1温度偏差为149°C _155°C= _6°C,本次为止的第1温度偏差的累 积值为(-740C ) + (-6°C ) = -80 °C 0此时,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被算作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积分常数X (-1) X Σ (第1温度偏差)= 0. 2Χ (-1) X (-80)=16%。此外,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被算作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微分常数X (前一次的第1检测温度-本次的第1检测温 度)= 4. IX (146-149)=-12. 3%。因此,提供给加热部件32的电力量(校正后的电力量)被设定为,在基于输出设 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86% )加上积分校正用的校正值(16% )以及微分校正用的校正值 (-12.3% )而计算出的值,即89.7%。接着,电力控制部56通过基于由输出决定部55校正的通电量来控制热源驱动单元45的动作,从而控制从电源电路43对于加热部件32的通电量(S61)。之后,温度控制部42判断是否结束定影处理(S7),在不结束的情况下,重复从S51 开始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结束定影处理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42对存储在温度存储部52中的 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进行初始化(S62),并结束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次图像形成动作结束时对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进 行初始化而返回到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每次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对累积值 进行初始化。此外,也可以预先存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的时刻的累积值,并用作下一次的图 像形成动作开始时的累积值的初始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与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对应的校正值(积分控 制用的校正值)和与本次的第1温度偏差与前一次的第1温度偏差之差对应的校正值(微 分控制用的校正值),校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决定的电力量。由此,通过与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对应的校正值(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来校 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决定的电力量,从而能够将过去的控制中的恒定的偏差平均存在多少 程度的情况反映到校正值中,能够将电力量设定为消除该恒定的偏差。此外,通过与本次的第1温度偏差与前一次的第1温度偏差之差对应的校正值 (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来校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决定的电力量,从而因干扰等而在前一 次的第1温度偏差与本次的第1温度偏差之间产生了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与该变 化方向相反的校正值,能够将第1检测温度迅速地接近控制目标温度。图37是表示根据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对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30b 中的各个加热灯133a、133b、36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的各个加热灯的接通/断开状态 和热敏电阻35a、35b、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图38是表示根据通过上述的积分控 制用的校正值和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对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进行了校正的电 力量,对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30b中的各个加热灯133a、133b、36进行了温度控制的情况 下的各个加热灯的接通/断开状态和热敏电阻35a、35b、35c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曲线图。从这些各个图可知那样,通过将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如本实施方式那 样进行校正,与直接使用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的情况相比,能够单独地将各个 加热灯的控制进行最佳化,能够控制定影带33和加压辊34的温度收敛为控制目标温度。S卩,在图37的例子中,从图像形成动作的开始之后的片刻期间残留大的温度波 动,且始终残留恒定偏差,但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方法,如图38所示那样,能够抑制 温度波动和恒定偏差。这样,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根据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和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来校 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设定的电力量,即使是在使用单一的输出设定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 控制对象部件的温度接近控制目标温度。因此,无需根据多个输出设定表的状况而进行切换。此外,与通常的PID控制相比,能够在输出设定表中设定大致的控制特性,在产生 了恒定偏差或干扰的情况下通过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和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而收敛为控 制目标温度,从而即使不进行复杂的参数的设定或详细的控制模型的设定等,也能够提高 温度控制的精度。
另外,例如,如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30b那样是包括中央加热部件和端部加热部 件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对这两个加热部件共同的输出设定表,对这两个加热部件 分别设定积分常数和微分常数。由此,能够获得与对中央加热部件和端部加热部件包含不 同的输出设定表的情况相同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对用于加热定影带33的加热部件和用于加热加压辊34的加热部件 使用共同的输出设定表,并对这两个加热部件分别设定积分常数和微分常数。此外,例如, 如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A E那样,也可以对结构不同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共同的输 出设定表,并对这些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设定积分常数和微分常数。此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3和本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使用在实施方式3中计算出的 校正值、和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出的积分控制用的校正值和微分控制用的校正值来进行温 度控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温度波动的抑制效果。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CPU等的处理器而通过软件实现图 像形成装置100、A E的主控制部以及定影装置30、30b的控制部40。此时,图像形 成装置100、A E、定影装置30、30b包括执行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 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了上述程序的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扩展上述程序的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 及存储上述程序和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的存储装置(存储介质)等。并且,通过将作为实 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 E、定影装置30、30b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 (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以计算机可读取地记录的记录介质提供给图像形 成装置100、A E、定影装置30、30b,并且该计算机(或者CPU或MPU)读出记录在记录介 质中的程序代码而执行,也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上述记录媒体,例如可使用磁带或卡带等的带类、包括软盘(注册商标)/硬 盘等的磁盘或⑶-R0M/M0/MD/DVD/⑶-R等的光盘的盘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的 卡类、或者掩模R0M/EPR0M/EEPR0M/闪速ROM等的半导体存储器类等。此外,也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100、A E、定影装置30、30b以与通信网络可连接 地构成,经由通信网络提供上述程序代码。作为该通信网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 因特网、内部网、外部网(extra net)、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此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 输介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IEEE1394、USB、电力线传输、电缆TV线路、电话线、ADSL 线路等的有线,也可以使用IrDA或遥控那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802. 11无 线、HDR、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面波数字网等的无线。另外,本发明通过上述程序代码以 电子传输具体化的、嵌入载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方式也能够实现。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A E的主控制部以及定影装置30、30b的主控制部40 不限定于使用软件而实现的部,既可以是通过硬件逻辑而构成的部,也可以是将进行处理 的一部分的硬件和执行进行该硬件的控制和剩余的处理的软件的运算单元进行组合的部。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的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通过 与提供的电力量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以及控制对上述加热部 件提供的电力量的温度控制部,上述定影装置通过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来夹持并 传送插入到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从而将上述记录材料上的未定
43影图像通过热和压力而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控制部包括温度检测 部,检测上述定影部件的温度;温度存储部,存储上述温度检测部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偏 差计算部,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部检 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 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 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表存储部,存储输出设定表,在该输出设定表 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 力量的信息相关联;输出决定部,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 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 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以及电力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部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 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包括检测定影部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和存储温度检测部的温度 检测结果的温度存储部,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 差是作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定影部件的控 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定影部 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并且,输出决定部从存储在表存储部中的 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由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 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在该输出设定表中将第1 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并 且,电力控制部根据输出决定部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由此,在第1温度偏差中反映对于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程度,在第2温度偏差中反 映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变化倾向,所以能够考虑对于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程度和当前的 温度变化倾向,适当地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以防止过度加热或加热不足,能够降 低温度波动。因此,能够防止因调色剂的熔融过多而引起的记录材料向定影部件的缠绕、光 偏移、图像粗糙、或者因调色剂的熔融不足而引起的定影不良,且能够降低耗电。此外,与进 行上述的PID控制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决定PID控制的参数时的复杂的调谐,能够通过简单 的结构实现可适当地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定影装置。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作为上述第1温度偏差或者 上述第2温度偏差在每个规定时间的变化量的变化率,上述输出设定表是将上述第1温度 偏差、上述第2温度偏差以及上述变化率的组合与上述信息相关联的表,上述输出决定部 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第2温度偏差 以及上述变化率的组合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 量。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第1温度偏差或者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变化率中反映当前 的温度变化的倾向,所以除了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之外,还基于上述变化率来决定 变更后的电力量,所以能够更加精密地控制定影部件的温度。此外,存储在上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信息也可以是,不依赖当前提供给上述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来表示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值的信息。根据上述结构,不依赖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而直接设定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值,从而能够将通过预备实验等而得到的数据容易反映到输出设定 表中。此外,能够容易进行输出设定表的存储值的调整或校正。此外,能够容易进行输出决 定部决定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处理,能够缩短至电力量的决定为止的处理时间。此外,存储在上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信息也可以是,表示相对当前提供给上述 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变化的程度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表存储部存储上述输出设定表和输出规定表,在该 输出规定表中将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电力量的大小的顺序分为多个等级的 各个等级的等级号和与该各个等级相对应的电力量相关联,上述输出设定表是将上述第1 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等级变更值相关联的等级变更值表,该等级变更值 表示相对与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对应的上述等级的等级的变更量,上述输出 决定部从上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 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等级变更值,基于与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相对应的 等级和从上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的等级变更值而确定变更后的等级,并将与确定的等级 相对应的电力量决定作为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在开始对于加热部件的电力供给时或变更定影部件的温度控制条 件而再次开始温度控制时等,对作为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基准电力量进行调整或者 校正,从而能够将该结果反映到之后的温度控制中。由此,例如能够基于环境条件或记录材 料的条件等的变化,容易进行对于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进行调整或者校正的处理。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输出决定部在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 为零或者为规定的设定值以下,且该电力量和由与在上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第1温度偏 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所确定的电力量之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 况下,将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变更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电力量,使得比由与在上 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所确定 的电力量大。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变化为零或者上述设定值以 下,从而温度响应性降低的情况。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表存储部存储输出直接设定表,在该输出直接设定 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不依赖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 电力量来表示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上述输出决定部在当 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为规定的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从上述输出直接设定表中 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相对应的上述信息, 从而决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上述输出决定部在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 力量大于上述设定值的情况下,从上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 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等级变更值,基于与当前提供给上述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相对应的等级和从上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的等级变更值而确定变更后 的等级,并将与确定的等级相对应的电力量决定作为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变化为零或者上述设定值以 下,从而温度响应性降低的情况。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信息是表示相对预先设定的基准电力量的相对值的信息,上述输出决定部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 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相对值,并将基于读出的相对值和上述基准电力量而确定的电力 量决定作为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在该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环境条件变更的 情况下,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变更后的上述动作状态或者上述环境条件来校正上述基准电 力量。另外,作为上述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变更,例如可举出在加热状态、定影处理状态、 Ready状态(将定影部件的温度维持定影处理时的控制目标温度或者接近该温度的温度而 待机,以能够迅速开始定影处理的状态)、冷却状态(将定影部件的温度设为比Ready状态 低的温度的状态)等的各个状态之间的转移、或者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变更等。此 外,关于控制目标温度的变更,例如可考虑是在进行上述状态之间的转移之后经过了规定 时间时、开始了定影处理之后进行了规定张数的定影处理时、变更了记录材料的种类(厚 度、重量等)时、变更了彩色模式和单色模式时等进行。此外,作为环境条件,可举出环境温 度、环境湿度等。根据上述结构,在变更了定影部件的动作状态或环境条件的情况下,仅变更基准 电力量,就能够根据变更后的动作状态或者环境条件来适当地控制定影部件的温度。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表存储部存储多个上述输出设定表,上述输出决定 部根据该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环境条件,从多个上述输出设定表中选择在决定对上述 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存储考虑了定影装置的动作条件或者环境条件的多个输出设 定表,从而能够根据定影装置的动作条件或者环境条件而更加适当地决定提供给加热部件 的电力量。此外,仅仅存储多个输出设定表即可,不会产生装置结构的复杂化和成本上升, 能够更加适当地决定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该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环境 条件,对由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上述信息所确定的电力量进行校正,上述电力控制 部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正的上述电力量,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根据定影装置的动作条件或者环境条件来校正提供给加热部件的 电力量,所以能够更加适当地决定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电力控制部使用控制从电源电路提供给上述加热 部件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的相位控制法或者控制从电源电路对上述加热部件的每个规 定时间的通电时间的占空控制法中的任一个方法,控制对于上述加热部件的通电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输出决定部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 电力量。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电力控制部可使用控制从电源电路提供给上述加 热部件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的相位控制法和控制从电源电路对上述加热部件的每个规 定时间的通电时间的占空控制法,且在这两个控制法中选择耗电低的控制法来控制提供给 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根据定影装置的动作条件等而使用相位控制法和占空控 制法中耗电低的控制法来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耗电。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电力控制部通过控制从电源电路提供给上述加热 部件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并且控制从电源电路对上述加热部件的每个规定时间的通电时间,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控制从电源电路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 位的相位控制法和控制从电源电路对上述加热部件的每个规定时间的通电时间的占空控 制法进行组合,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由此,通过抑制电流过剩而抑制产生浪费的 耗电,且通过抑制温度波动而抑制过度加热或加热不足。由此,能够实现在省能性和控制特 性上优越的定影装置。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定影部件是悬架在多个带悬架部件的环状的带部 件,上述带悬架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和上述加压部件经由上述带部件而压接。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是将热容量小的带部件用作定影部件的结构,也能够防止产 生定影部件的温度波动的情况。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温度控制部包括加压部件加热部,以与提供的电 力量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加压部件;以及加压部件温度检测部,检测上述加压部件的 温度,上述温度存储部存储上述加压部件温度检测部的温度检测结果,上述温度偏差计算 部计算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该第3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述加压部件温度检测部 检测出的上述加压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3检测温度与上述加压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 偏差,该第4温度偏差是上述第3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加压部 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4检测温度的偏差,上述表存储部存储加压部件用表,在该加 压部件用表中将上述第3温度偏差和上述第4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 压部件加热部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加压部件用表中读出与由上 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 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压部件加热部提供的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 部决定的提供给上述加压部件加热部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加压部件加热部提供的电力 量。根据上述结构,与定影部件相同地,还能够降低加压部件的温度波动。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加热部件包括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 央部进行加热的中央加热部件和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两端部进行加热的端部 加热部件,上述温度检测部包括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央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 中央温度检测部和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端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端部温度检测 部,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上述第1温度偏差是 作为由上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央部的当前的温度 的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上述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 1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央部的 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上述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第5温度偏差和 第6温度偏差,该第5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的 旋转轴方向端部的当前的温度的第5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 第6温度偏差是上述第5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 的旋转轴方向端部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6检测温度的偏差,上述表存储部作为上述输 出设定表而存储中央部用表和端部用表,在该中央部用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 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中央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在该端
47部用表中将上述第5温度偏差和上述第6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端部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中央部用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 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 而决定对上述中央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端部用表中读出与由上 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5温度偏差和第6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 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端部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部 决定的提供给上述中央加热部件和上述端部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中央加热部 件和上述端部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定影部件的轴方向中央部和轴方向端部的温度检测结 果,将提供给中央加热部件和端部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控制为在定影部件的轴方向中央部和 轴方向端部中不会产生温度波动。由此,能够更加适当地防止产生定影部件的温度波动的 情况。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温度控制部包括到达判定部,在从前一次设定提 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 件的电力量时起进行了对于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时,判定上述第1检测温度对 于上述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状况;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根据上述到达判定部的判定结果, 计算用于校正上述输出决定部基于上述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 力量的校正系数;以及输出校正部,根据基于上述校正系数对上述输出决定部计算出的上 述电力量进行了校正的电力量,对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进行校正。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例如因环境温度、记录材料温度、记录材料的含水率、以及 电源电压变动等的干扰要因的变动、各个装置的性能的偏差等引起,若仅基于输出设定表 来设定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则不能使第1检测温度到达或者维持控制目标温度的情 况下,也能够校正基于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电力量而使其到达或者维持控制目标温度。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到达判定部在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 的电力量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进 行了对于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时,判定上述第1检测温度是否到达上述控制目 标温度,上述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在由上述到达判定部判定为上述第1检测温度没有到达 上述控制目标温度时,计算上述校正系数,使得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比上述输出 决定部基于上述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电力量大。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例如因环境温度、记录材料温度、记录材料的含水率、以及 电源电压变动等的干扰要因的变动、各个装置的性能的偏差等引起,若仅基于输出设定表 来设定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则不能到达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基于输 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电力量而使其到达控制目标温度。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到达判定部在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 的电力量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进 行了对于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时,判定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控制目标温度 之差是否向减小推移,上述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在由上述到达判定部判定为上述第1检测 温度与上述控制目标温度之差没有向减小推移时,计算上述校正系数,使得提供给上述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比上述输出决定部基于上述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电力量大。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例如因环境温度、记录材料温度、记录材料的含水率、以及 电源电压变动等的干扰要因的变动、各个装置的性能的偏差等引起,若仅基于输出设定表 来设定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则不能到达控制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基于输 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电力量而使其到达控制目标温度。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直到上述第1检测温度到达上述控制目标温度为止、或 者上述第1检测温度维持在上述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持续规定期间以上为止,在从前一次 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每次经过规定时间、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 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每次进行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重复进行上述到达判定 部的上述到达状况的判定处理、上述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的上述校正系数的计算处理、以 及上述输出校正部的上述电力量的校正处理。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存在干扰要因的变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检测温度可 靠地接近控制目标温度。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直到该定影装置的动作条件变更为止,维持上述电力校 正系数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校正系数,根据上述输出校正部使用上述校正系数对上述输出 决定部基于上述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上述电力量进行了校正的电力量,控制提供给上述 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存在干扰要因的变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检测温度接 近控制目标温度。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或者前 一次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结束时之前的规定时期至当前为止的上述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 以及上述第2检测温度与上述第1检测温度之差,上述输出决定部计算对上述累积值乘以 第1常数而获得的第1校正值和对上述第2检测温度与上述第1检测温度之差乘以第2常 数而获得的第2校正值,并基于上述第1校正值和上述第2校正值,对基于从上述输出设定 表中读出的上述信息而决定的、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进行校正,上述电力控制部 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正的上述电力量来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降低因恒定偏差或干扰的影响等引起的控制误差,将加热部 件的温度进一步接近控制目标温度,且能够稳定地维持接近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分别存储多个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2常数,上述输出 决定部根据设置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该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记录 材料的种类、记录材料的含水率、环境温湿度、设置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 形成处理方法、进行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张数、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在每个规定时间传 送的记录材料的张数、上述加热部件的种类、上述加热部件的性能、以及该定影装置的电源 电压中的任一个或者这些各条件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从多个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2常 数中分别选择一个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2常数,并使用选择的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2 常数而计算上述第1校正值和上述第2校正值。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上述的各个条件,适当地控制加热部件的温度控制。此 外,与对应于上述的各个条件的输出设定表分别存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对存储输出设 定表的存储单元所要求的存储容量。此外,仅通过变更第1常数和第2常数,就能够将上述 温度控制应用于不同的条件,所以能够容易进行对应于条件的控制内容的设定。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加热部件包括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对象范围 不同的多个加热部,上述输出决定部基于从对上述各个加热部共同的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 出的上述信息而计算提供给该各个加热部的电力量,并基于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分别设定 的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2常数而计算关于该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上述第2校 正值,并基于关于该各个加热部计算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第2校正值来校正基于上述信 息而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计算出的上述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 正的、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电力量来控制提供给该各个加热部的电力量。或者,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加热部件包括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对象范围 不同的多个加热部,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从多个上述输出设定表中对每 个上述加热部选择输出设定表,基于从选择的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上述信息而计算提供给 上述各个加热部的电力量,基于对每个上述加热部且对每个上述输出设定表设定的上述第 1常数和上述第2常数而计算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上述第2校正值,并 基于关于该各个加热部计算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第2校正值来校正基于上述信息而关于 上述各个加热部计算出的上述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正的、关 于上述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电力量来控制提供给该各个加热部的电力量。根据上述各个结构,在包括多个加热部的结构中,能够对每个加热部适当地进行 这些各个加热部的温度控制。此外,与分别存储对应于各个加热部的输出设定表的情况相 比,能够降低对存储输出设定表的存储单元所要求的存储容量。此外,仅通过变更第1常数 和第2常数,就能够对每个加热部进行各个加热部的温度控制,所以能够容易进行每个加 热部的控制内容的设定。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的任一个定影装置。因此,能够降低定影部件的 温度波动,防止因调色剂的熔融过多引起的记录材料对于定影部件的缠绕、光偏移、图像粗 糙,或者因调色剂的熔融不足引起的定影不良,且实现耗电的降低。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中,该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的定影 部件和加压部件;以及通过与提供的电力量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 件,上述定影装置通过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来夹持并传送插入到上述定影部件和 上述加压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从而将上述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通过热和压力而定影 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步骤,检测上述定影部件 的温度;温度存储步骤,存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偏差计算步骤,计 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 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 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规 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输出决定步骤,从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在上述温 度偏差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 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在该输出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 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以及 电力控制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出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 力量。根据上述的方法,在第1温度偏差中反映对于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程度,在第2温度偏差中反映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变化倾向,所以能够考虑对于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程 度和当前的温度变化倾向,适当地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以防止过度加热或加热不 足,能够降低温度波动。因此,能够防止因调色剂的熔融过多而引起的记录材料向定影部件 的缠绕、光偏移、图像粗糙、或者因调色剂的熔融不足而引起的定影不良,且能够降低耗电。 此外,与进行上述的PID控制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决定PID控制的参数时的复杂的调谐,能 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适当地控制提供给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定影装置。另外,上述温度控制部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此时,通过使计算机作为上述温度控 制部动作而由计算机实现上述温度控制部的程序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 录介质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以上,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示范围内可进行各种 变形,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中。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在于,本发明可应用于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和其 温度控制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的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通过与提供的电力量 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以及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的 温度控制部,上述定影装置通过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来夹持并传送插入到上述定 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从而将上述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通过热和压 力而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控制部包括温度检测部,检测上述定影部件的温度;温度存储部,存储上述温度检测部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述温 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 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 述定影部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表存储部,存储输出设定表,在该输出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 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输出决定部,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 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 电力量;以及电力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部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作为上述第1温度偏差或者上述第2温度偏差在每个规定时 间的变化量的变化率,上述输出设定表是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上述第2温度偏差以及上述变化率的组合与 上述信息相关联的表,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 度偏差、第2温度偏差以及上述变化率的组合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 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上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信息是,不依赖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来 表示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值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上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信息是,表示相对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 的变化的程度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表存储部存储上述输出设定表和输出规定表,在该输出规定表中将提供给上述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根据电力量的大小的顺序分为多个等级的各个等级的等级号和与该各个 等级相对应的电力量相关联,上述输出设定表是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等级变更值相关 联的等级变更值表,该等级变更值表示相对与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对应的上述等级的等级的变更量,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 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等级变更值,基于与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 电力量相对应的等级和从上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的等级变更值而确定变更后的等级,并 将与确定的等级相对应的电力量决定作为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决定部在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为零或者为规定的设定值以下, 且该电力量和由与在上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 对应的上述信息所确定的电力量之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 力量变更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电力量,使得比由与在上述输出设定表中的上述第1温度偏 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所确定的电力量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表存储部存储输出直接设定表,在该输出直接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 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不依赖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来表示应提供给上述 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上述输出决定部在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为规定的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 从上述输出直接设定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 偏差相对应的上述信息,从而决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上述输出决定部在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大于上述设定值的情况下,从上 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 组合相对应的等级变更值,基于与当前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相对应的等级和从上 述等级变更值表中读出的等级变更值而确定变更后的等级,并将与确定的等级相对应的电 力量决定作为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是表示相对预先设定的基准电力量的相对值的信息, 上述输出决定部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 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相对值,并将基于读出的相对值和上述基准电力量而确定的电力量决 定作为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在该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环境条件变更的情况下,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变更后的 上述动作状态或者上述环境条件来校正上述基准电力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表存储部存储多个上述输出设定表,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该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环境条件,从多个上述输出设定表中 选择在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时使用的输出设定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该定影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者环境条件,对由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 读出的上述信息所确定的电力量进行校正,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正的上述电力量,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 的电力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力控制部使用控制从电源电路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的 相位控制法或者控制从电源电路对上述加热部件的每个规定时间的通电时间的占空控制 法中的任一个方法,控制对于上述加热部件的通电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力控制部可使用控制从电源电路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 的相位控制法和控制从电源电路对上述加热部件的每个规定时间的通电时间的占空控制 法,且在这两个控制法中选择耗电低的控制法来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力控制部通过控制从电源电路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并 且控制从电源电路对上述加热部件的每个规定时间的通电时间,从而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 部件的电力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部件是悬架在多个带悬架部件的环状的带部件, 上述带悬架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和上述加压部件经由上述带部件而压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控制部包括加压部件加热部,以与提供的电力量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加压部件;以及 加压部件温度检测部,检测上述加压部件的温度, 上述温度存储部存储上述加压部件温度检测部的温度检测结果, 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第3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该第3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 述加压部件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加压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3检测温度与上述加压 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4温度偏差是上述第3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温度检测 部检测出的上述加压部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4检测温度的偏差,上述表存储部存储加压部件用表,在该加压部件用表中将上述第3温度偏差和上述第 4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加压部件加热部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加压部件用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3 温度偏差和第4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压部件 加热部提供的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部决定的提供给上述加压部件加热部的电力量来 控制对上述加压部件加热部提供的电力量。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包括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央部进行加热的中央加热部件 和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两端部进行加热的端部加热部件,上述温度检测部包括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央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中央 温度检测部和对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端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端部温度检测部,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上述第1温度偏差 是作为由上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央部的当前的温 度的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上述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由上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中央 部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上述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第5温度偏差和第6温度偏差,该第5温度偏差是作为由上 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端部的当前的温度的第5检测 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6温度偏差是上述第5检测温度与作为 由上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中的旋转轴方向端部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 的第6检测温度的偏差,上述表存储部作为上述输出设定表而存储中央部用表和端部用表,在该中央部用表中 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中央加热部件的 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在该端部用表中将上述第5温度偏差和上述第6温度偏差的组合与 用于确定应提供给上述端部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中央部用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1温 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中央加热部 件提供的电力量,上述输出决定部从上述端部用表中读出与由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第5温度 偏差和第6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端部加热部件 提供的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出决定部决定的提供给上述中央加热部件和上述端部加 热部件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中央加热部件和上述端部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控制部包括到达判定部,在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 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进行了对于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的 定影处理时,判定上述第1检测温度对于上述控制目标温度的到达状况;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根据上述到达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计算用于校正上述输出决定 部基于上述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校正系数;以及输出校正部,根据基于上述校正系数对上述输出决定部计算出的上述电力量进行了校 正的电力量,对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进行校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到达判定部在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 时,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进行了对于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 的定影处理时,判定上述第1检测温度是否到达上述控制目标温度,上述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在由上述到达判定部判定为上述第1检测温度没有到达上 述控制目标温度时,计算上述校正系数,使得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比上述输出决 定部基于上述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电力量大。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到达判定部在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 时,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进行了对于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 的定影处理时,判定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控制目标温度之差是否向减小推移,上述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在由上述到达判定部判定为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控制 目标温度之差没有向减小推移时,计算上述校正系数,使得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 比上述输出决定部基于上述输出设定表而计算出的电力量大。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直到上述第1检测温度到达上述控制目标温度为止、或者上述第1检测温度维持在 上述控制目标温度的状态持续规定期间以上为止,在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 电力量时起每次经过规定时间、或者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每次 进行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重复进行上述到达判定部的上述到达状况的判定处 理、上述电力校正系数计算部的上述校正系数的计算处理、以及上述输出校正部的上述电 力量的校正处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设定为由上述输出校正部校正的上述电力量之后, 直到从前一次设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经过规定时间为止、或者从前一次设 定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时起进行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为止,将提供给 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维持在由上述输出校正部校正的上述电力量。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偏差计算部计算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或者前一次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结束时 之前的规定时期至当前为止的上述第1温度偏差的累积值、以及上述第2检测温度与上述 第1检测温度之差,上述输出决定部计算对上述累积值乘以第1常数而获得的第1校正值和对上述第2检 测温度与上述第1检测温度之差乘以第2常数而获得的第2校正值,并基于上述第1校正 值和上述第2校正值,对基于从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上述信息而决定的、提供给上述 加热部件的电力量进行校正,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正的上述电力量来控制提供给上述加热部 件的电力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存储多个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2常数,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设置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该定影装置的动 作状态、记录材料的种类、记录材料的含水率、环境温湿度、设置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 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处理方法、进行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张数、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在每 个规定时间传送的记录材料的张数、上述加热部件的种类、上述加热部件的性能、以及该定 影装置的电源电压中的任一个或者这些各条件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从多个上述第1常数 和上述第2常数中分别选择一个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2常数,并使用选择的上述第1常 数和上述第2常数而计算上述第1校正值和上述第2校正值。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包括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对象范围不同的多个加热部,上述输出决定部基于从对上述各个加热部共同的上述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上述信息 而计算提供给该各个加热部的电力量,并基于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分别设定的上述第1常 数和上述第2常数而计算关于该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上述第2校正值,并基于关于该各个加热部计算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第2校正值来校正基于上述信息而关于上述 各个加热部计算出的上述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正的、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电力量来 控制提供给该各个加热部的电力量。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包括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对象范围不同的多个加热部, 上述输出决定部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从多个上述输出设定表中对每个上述加热部选 择输出设定表,基于从选择的输出设定表中读出的上述信息而计算提供给上述各个加热部 的电力量,基于对每个上述加热部且对每个上述输出设定表设定的上述第1常数和上述第 2常数而计算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上述第2校正值,并基于关于该各个 加热部计算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和第2校正值来校正基于上述信息而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 计算出的上述电力量,上述电力控制部根据由上述输出决定部校正的、关于上述各个加热部的上述电力量来 控制提供给该各个加热部的电力量。
2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27.一种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该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的定影部件和加 压部件;以及通过与提供的电力量对应的加热量来加热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上述定 影装置通过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来夹持并传送插入到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 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从而将上述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通过热和压力而定影到该记录 材料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步骤,检测上述定影部件的温度;温度存储步骤,存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的温度检测结果;温度偏差计算步骤,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在上述 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上述定影部件的 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上述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在上述温度检测步骤中 检测出的上述定影部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输出决定步骤,从输出设定表中读出与在上述温度偏差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第1温度 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相对应的上述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 的电力量,在该输出设定表中将上述第1温度偏差和上述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与用于确定 应提供给上述加热部件的电力量的信息相关联;以及电力控制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出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上述加热部件提供 的电力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计算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该第1温度偏差是作为定影部件的当前的检测温度的第1检测温度与定影部件的控制目标温度的偏差,该第2温度偏差是第1检测温度与作为定影部件的规定时间前的检测温度的第2检测温度的偏差,从预先准备的表中读出与第1温度偏差和第2温度偏差的组合对应的、应对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而决定对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并根据决定的电力量来控制对加热部件提供的电力量。由此,能够简单地有效地抑制定影部件的温度波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096360SQ20101058237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
发明者光冈彻典, 香川敏章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