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77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光模块中胶框加以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可改善侧漏光现象,确 保显示效果的胶框弹性结构。
技术背景 平面显示器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为了更能提升显示器性能,业界均致力于各组 件结构的改良与设计,而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模块,更是朝着提供高均勻、高亮度光源的方 向改进。由于液晶本身不会发光,必须在液晶显示面板后方加上背光源(例如荧光灯管或 发光二极管),将光源投射出后,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此时液晶显示器就利 用电压的变化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并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因此,只要改 变能刺激液晶变化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出现不 同深浅的颜色组合。依据光源位置的不同,背光模块一般可分为侧光式(Edge Lighting)及直下式 (Bottom Lighting)两种。侧光式背光模块一般常用于中小型显示器,如笔记型计算机屏 幕、PDA及手机屏幕等;而其中,导光板是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关键零组件,其主要的功用是 将光线由边缘导向视线方向,将集中于边缘的光线藉由导光板,均勻地导到整个视线所及 之处。习知背光模块结构的胶框用以固定光源单元,导光板或是印刷电路板等光学膜 片;导光板11嵌置于模块胶框12中央,如图1所示,而光源13置于胶框12的一侧边位置, 而在光源13与导光板11之间则维持一空间,以利光线的行进与折射,然而,考虑到导光板 11的热涨问题,通常该胶框12与导光板11之间会预留一些间隙14,如图2及图3所示,当 进行光线投射时,发现光线会穿透导光板11边侧到达模块胶框12,并被折射至间隙14直接 射出,而导致漏光现象,漏光现象会使屏幕产生明亮不均的区域,从而降低了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胶框改良,特别是一种可 改善侧漏光现象,确保显示效果的胶框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至少包含有一导 光板,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于该 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及一胶框,该胶框设有四个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 该容置空间以容置光源模块及导光板,其中该导光板的二边侧与侧壁之间形成有至少一挡
掉 丄回ο其中,该挡墙设有固定部及至少一接触部,该固定部与该胶框相互固定,而该接触 部则与导光板边侧接触。该挡墙的固定部与接触部由该胶框一体延伸而成。[0010]该固定部与接触部之间形成有中空部。该接触部朝中空部形成有复数微结构。该中空部具有相同的宽度。该中空部具有不同的宽度。其特征在于,该入光侧的长度小于边侧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挡墙结构可减少导光板与胶框的间隙,以改善侧漏光现象,确保 显示效果。2、当整体背光模块进行环境测试时,该中空部提供挡墙的弹性,可利用该弹性特 点可吸收导光板因温度湿度升高而产生的翘曲变形。

图1为习用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习用胶框与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习用胶框与导光板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胶框与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胶框与导光板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胶框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胶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胶框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胶框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导光板11胶框12光源13间隙14导光板20入光侧21边侧22、23 发光二极管30胶框40侧壁 41、42、43、44容置空间45 挡墙50固定部51接触部52中空部53微结构5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背光模块结构如图4及图5所示,其至少 包含有一导光板20,该导光板20设有一入光侧21以及与入光侧21相邻的二边侧22、23, 该入光侧21的长度小于边侧22、23的长度;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可以为复数发光二极管30)设于该导光板20相对入光 侧21处;及[0040]一胶框40,该胶框40设有四个侧壁41、42、43、44,且四个侧壁41、42、43、44间界 定出一容置空间45,该容置空间45以容置光源模块及导光板20,其中该导光板的二边侧 22,23与侧壁42、44之间形成有至少一挡墙50,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的第一实施例所示, 该挡墙50设有固定部51及至少一接触部52 (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一个接触部),该固 定部51与该胶框40相互固定,而该接触部52则与导光板边侧22、23接触,该挡墙的固定 部51与接触部52可以由该胶框40 —体延伸而成,且该固定部51与接触部52之间形成有 中空部53,藉由该中空部53使整体挡墙50得以保持弹性。如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导光板的二边侧22、23与侧壁42、44之间 形成有复数接触部52,且各挡墙50的中空部53具有相同的宽度;当然,该中空部53亦可 具有不同的宽度,如图9的第三实施例所示;再者,该接触部52亦可朝中空部53形成有复 数微结构54,如图10的第四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亦可进一步结合有液晶面板而形成液晶显示器,该液晶面 板设于该导光板上方,而该导光板与液晶面板间亦可设有复数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或棱 镜片),以加强显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习有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挡墙结构可减少导光板与胶框的间隙,以改善侧漏光现象,确保 显示效果。2、当整体背光模块进行环境测试时,该中空部提供挡墙的弹性,可利用该弹性特 点可吸收导光板因温度湿度升高而产生的翘曲变形。
权利要求一种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及一胶框,该胶框设有四个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以容置光源模块及导光板,其中该导光板的二边侧与侧壁之间形成有至少一档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档墙设有固定部及至 少一接触部,该固定部与该胶框相互固定,而该接触部则与导光板边侧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档墙的固定部与接触 部由该胶框一体延伸而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与接触部之 间形成有中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朝中空部形成 有复数微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部具有相同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部具有不同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入光侧的长度小 于边侧的长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背光模块少包含有一导光板、一光源模块以及一胶框,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而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其中,该胶框设有四个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以容置光源模块及导光板,其中该导光板的二边侧与侧壁之间形成有至少一挡墙,藉由挡墙的设计可减少导光板与胶框的间隙,以改善侧漏光现象,确保显示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1611069SQ20102000005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
发明者蔡佳升 申请人: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