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反光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46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彩反光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层结构的技术,尤指一种透过电镀层及玻璃珠层相邻设 置,以保持图案印刷层色彩鲜艳及避免图案印刷层失真的高彩反光层结构。
背景技术
反光贴纸已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商品都会搭配反光贴纸使用,例如安全 帽、机车、汽车、衣服等。透过反光贴纸贴到各种商品上,同时可令反光贴纸上的图案因为光 线折射的关系,而更为明亮,所以也能作为警示标志来使用。传统的反光贴纸结构如图1所示,为传统反射材料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如图所示, 传统的反光材料1的玻璃珠层11的下方形成有一铝镜面层12,再以树脂层13结合一底层 14,并且为形成色彩的反光现象,通常会直接将成品后的反光材料1的玻璃珠层11表面使 用网版印刷方式图布图案层,透过玻璃珠层11凸出于表面而达到反光的效果。然而,利用网版印刷方式将会使图案层涂布在玻璃珠层11表面时,由于流体力学 以及玻璃珠层11表面具有凹凸面的关系,使得图案层的颜料厚度难以控制,所以无法均勻 的附着在玻璃珠层11上,使玻璃珠层11的凸面上的图案层较薄,凹面上的图案层较厚,因 此将影响到光线的反射效果,使图案层的色彩无法被均勻的反射,更无法表现极为细致的 线条,而使线条及图案都呈现模糊状。并且,因为玻璃珠层11表面不平滑,当图案层直接印 刷在凹凸不平的玻璃珠层表面时,将使图案层的抗摩擦性及耐水性都不佳。因此,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又有一种现有反光层结构,其结构由外到内 包含一玻璃珠层、一胶膜层、一色彩层、一镜面层以及一底层。并且色彩层是透过点状印刷 方式印刷在胶膜层上。如此使色彩层可印刷在平坦的胶膜层上,所以能解决前述传统反光 材料结构的缺失。然而,此种在玻璃珠层与镜面层之间设置色彩层的结构,使色彩层位于玻 璃珠层的内侧,使镜面层在反射时,因镜面层与色彩层之间没有距离,所以色彩层上的图案 无法被清楚的折射到外部,如此将会造成色彩层的颜色失真或变淡,甚至只看得到色彩层 的形状而看不到颜色,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功效。再者,此种结构的玻璃珠层直接裸露在外, 不仅表面触感较为粗糙,玻璃珠层上的复数玻璃珠又很容易因磨损或受到温度变化而掉 落,而影响反射效果,同样会造成色彩层颜色变淡或失真。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高彩反光层结构,可令色彩层的色彩及图案保持原本的色 调,并使反射效果更为明亮,以提升整体实用性,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高彩反光层结构,在反射后能保持色彩原本的 鲜艳度及避免图案失真,以提升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高彩反光层结构,能提升反射效果,整体更为 明亮。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彩反光层结构,包含一透明膜层、一图案印
3刷层、一凝胶层、一玻璃珠层以及一电镀层。图案印刷层是分布在透明膜层的前侧。凝胶层 布是设在透明膜层的后侧。玻璃珠层均勻的布设在凝胶层后侧,且玻璃珠层部分结合在凝 胶层内。电镀层覆盖在玻璃珠层的后侧,以供玻璃珠层折射之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电镀层后侧进一步设有一黏着层,通过黏着层的设置以结合 在不同的物品上。且黏着层可为自黏式黏着层、水转印黏着层或热熔胶黏着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将玻璃珠层与电镀层相邻设置, 使光线透过电镀层折射后能直接透过玻璃珠层散射到外界,以令图案印刷层上的图案及颜 色,能保持原本色彩且不失真,并使整体更为明亮,以提升使用效果,更能达到预期的功效。 另外,玻璃珠层设置在内侧,所以能避免玻璃珠层表面的复数玻璃珠外露或脱落,更能长期 使用且确保整体颜色鲜艳明亮。

图1为传统反射材料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彩反光层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彩反光层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彩反光层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反光材料11-玻璃珠层12-铝镜面层13-树脂层14-底层2-高彩反光层结构21-透明膜层22-图案印刷层23-凝胶层24-玻璃珠层25-电镀层26-黏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 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 功效。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以下图式为简化的示意图 式,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所以图式中仅例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 结构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形态、数量 及比例并非以图示为限,可依实际设计需要作变化,合先叙明。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彩反光层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彩反光层结构2包含一透明膜层21、一图案印刷层22、一 凝胶层23、一玻璃珠层24以及一电镀层25。透明膜层21为一薄片或薄膜状的结构,其可形成一平面以利于图案印刷层22印 刷在透明膜层21的外侧,并能保护位于内侧的玻璃珠层24,以避免玻璃珠层24的凹凸面 裸露在外,并使表面触感更光滑。图案印刷层22是透过透明油墨印刷将图案色彩印刷在透 明膜层21外侧,使图案印刷层22更为耐磨及耐气候。凝胶层23是涂布在透明膜层21内 侧,用来固定复数玻璃珠。在制作时,将复数玻璃珠以喷洒或涂布方式布设在凝胶层23上, 当复数玻璃珠均勻分布在凝胶层23上则构成一玻璃珠层24。此时,玻璃珠层24的二分之 一陷于凝胶层23内,另外,也可透过挤压或加热的方式将玻璃珠层24布设在凝胶层23内。 最后在玻璃珠层24内侧通过电镀方式形成一电镀层25,即可如镜面般具有光线折射的功 能。且电镀层25形成于玻璃珠层24上相对凝胶层23的二分之一。请再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彩反光层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 图,如图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光线穿过图案印刷层22到内部,当光线照射到电镀层25时, 光线产生反射,光线则会透过玻璃珠层24而散射到外界,使位于最外侧的图案印刷层22产 生光亮,并且亮度可提高至两百度以上。另外,由于电镀层25及玻璃珠层24相邻设置,所 以反射后可立即散射光亮,所以能使图案印刷层22上的色彩保持原有的鲜艳程度,再配合 光线的投射将更为明亮显色,并且图案也不会失真而更有立体感。请再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彩反光层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 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彩反光层结构2可依照应用的商品的不同,例如可使用在 衣服、安全帽或机车车壳等商品上,因此,高彩反光层结构2的电镀层25内侧则进一步布设 有一黏着层26,此黏着层26可依照不同商品而分别为自黏式黏着层26、水转印黏着层26 或热熔胶黏着层26。当黏着层26为自黏式黏着层26时,又包含一离形纸层。如此,在实际 使用时,则可透过黏着层26的设置,稳固的结合在各种不同商品上,以提升整体的实用性。相较于现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高彩反光层结构是通过玻璃珠层及电镀层相邻设 置,使光线自电镀层反射后,能马上透过玻璃珠层散射在图案印刷层上,并投射到外界,不 仅能提升亮度更能使图案印刷层上的色彩更为鲜艳明亮,更能避免图案色彩失真。另外,由 于玻璃珠层不外露,所以不仅表面更为平滑且能避免玻璃珠层上的玻璃珠脱落,因此在长 期使用下依然能保有良好的亮度,更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同时也能延长使用寿命及提升整 体的实用性。虽然前述的描述及图式已揭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 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都不会脱离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本 实用新型原理的精神及范围。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可体会,本 实用新型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在此所 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应由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权利要求1.一种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明膜层;一图案印刷层,分布在该透明膜层的前侧; 一凝胶层,布设在该透明膜层的后侧;一玻璃珠层,均勻的布设在该凝胶层后侧,该玻璃珠层部分结合在该凝胶层内;以及 一电镀层,覆盖在该玻璃珠层的后侧,以供该玻璃珠层折射之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镀层后侧进一步设有一黏着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层为自黏式黏着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自黏式黏着层又包含一离形 纸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层为水转印黏着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层为热熔胶黏着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玻璃珠层二分之一位于该凝 胶层内,二分之一位于该电镀层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玻璃珠层由复数玻璃珠所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彩反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玻璃珠是经由喷洒或涂 布方式布设在该凝胶层后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彩反光层结构,包含一透明膜层、一图案印刷层、一凝胶层、一玻璃珠层以及一电镀层。图案印刷层分布在透明膜层的前侧。凝胶层布设在透明膜层的后侧。玻璃珠层均匀的布设在凝胶层后侧,玻璃珠层部分结合在凝胶层内。电镀层覆盖在玻璃珠层的后侧,以供玻璃珠层折射之用。俾使电镀层紧邻玻璃珠层,所以当外部的光源照射在电镀层并反射时,光源能马上透过玻璃珠层而折射到外界,所以将令图案印刷层的色彩保持鲜艳而不失真。
文档编号G02B5/128GK201788297SQ20102014082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石育祯 申请人:石育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