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束管式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01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心束管式光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光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缆。
背景技术
光缆作为光纤通信的载体而广泛应用于邮电、通信、铁路、军事、卫星和广播电视等领域。按照结构分类,光缆分为中心束管式、层绞式和骨架式,由于中心束管式光缆具有外径小和重量轻并且能充分利用管道资源的长处,以及在两段光缆熔接时,可一次性开剥而体现敷设时的方便与快捷,所以深受使用者的欢迎。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有关中心束管式光缆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如 CN2548170Y、CN2308949Y、CN1163414A 和 CN2543750Y,等等。为了防止和抵抗外力的撞击和拉伸等损坏,通常的做法是在中心管束式光缆的结构中增设加强件,典型的如 CN2103150U、CN2168265Y、CN2713490Y 和 CN200950171Y 等等。 其中CN2713490Y (以下简称前者)和CN200950171Y (以下简称后者)都是在松套管与外护层之间设置加强件,并且前者将一对加强件彼此相距180°设置(围绕松套管的圆周方向), 而后者采用三个条状的加强件(横截面形状呈弓形),并且彼此呈120°间隔设置。采用两根平行钢丝作为加强件是目前普遍的做法,毫无疑问,两根平行钢丝的设置可以起到避免外力撞(冲)击和拉伸致损的技术效果。但是,我国邮电部标准YD/ T769-2003中规定了加强件边缘与护套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 0mm。因此为了满足这一标准, 不得不增加护套层的厚度,于是不仅使中心束管式光缆的横截面的直径增大、护套层耗用材料多,而且同样的盘具盘绕的中心管束式光缆的长度短,成本高。对此,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无耐之举。因为如果想避免前述欠缺,那么无法满足加强件边缘与护套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0mm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既满足标准要求又不致以增大外径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成了业界关注并且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尝试,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有助于既满足行业标准要求又不致以增大直径而藉以降低外护套材料耗用量、使同样的盘具盘绕的长度长、节约运输和仓储成本并且节约敷设时的空间资源的中心束管式光缆。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缆,包括容纳于松套管内的复数根光纤、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阻水层、包覆在阻水层外的铠装层、位于铠装层外的加强件和用于对铠装层及加强件整体包覆的护套层,特点在于所述的加强件有两对,每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途径所述松套管的中心,并且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与另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之间彼此形成10-90°的夹角,其中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铠装层相贴触,并且各加强件的轴线与松套管的轴线并行。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光纤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单模光纤为G652、G655或G657型单模光纤;所述的多模光纤为Ala、Alb型多模光纤。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松套管与所述光纤之间的空域内填充有阻水填充物。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阻水填充物为石油膏。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松套管为PBT或PP松套管;所述的阻水层为阻水带或阻水纱。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强件外绕包有阻水纱。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阻水纱在所述加强件外绕包的节距为 300-1000mm。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护套层的端面上构成有一对撕裂口,一对撕裂口彼此围绕护套层的圆周方向间隔180°。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护套层为塑料或橡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加强件的数量增至两对,使各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途径松套管的中心,并且两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之间形成10-90°的夹角,以及将加强件与铠装层贴触,进而使各加强件的轴线与松套管的轴线并行,因此既有助于满足行业标准对加强件与护套层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0mm的要求,又有利于缩小光缆的整体直径,从而体现节约护套层的材料、盘具盘绕长度长、运输成本低和节约敷设时的空间资源。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1
请见诸图1,给出了一松套管2,在该松套管2内容纳有复数根光纤1(本实施例为6根, 但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制),光纤1既可以是单模光纤例如型号为G652、G655或G657型单模光纤,也可以是多模光纤,例如型号为Ala、Alb型多模光纤。松套管2的材料为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或PP (改性聚丙烯),本实施例选择前者。在前述的松套管2外包覆阻水层3,阻水层3为阻水带或阻水纱。在阻水层3外包覆铠装层6,铠装层6优选使用复合钢带,所谓的复合钢带是指在钢带的两侧表面结合有膜。前述的阻水层3与铠装层6之间可以通过胶粘材料粘结结合。在铠装层6外采用电线电缆行业惯用的技术手段挤覆护套层7,护套层7将位于铠装层6与护套层7之间的加强件整体包覆。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加强件有两对,第一加强件41与第二加强件42彼此形成第一加强件对,而第三加强件51与第四加强件52形成另一加强件对,第一加强件对的第一中心连线4即第一、第二加强件41、42的第一中心连线4途径前述的松套管2的中心,第二加强件对的第二中心连线5即第三、第四加强件51、52的第二中心连线5同样途径松套管2的中心,并且第一加强件对与第二加强件对的第一、第二中心连线 4、5之间彼此形成有一夹角Θ,该夹角θ的优选的角度为10-90°,较好地为20-70°,更好地为35-60°,最好为45°,本实施例择45°。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加强件41、 42、51、52均与前述的铠装层6贴触(接触),并且均与松套管2的轴线并行。实施例2
请见图2,在松套管2与光纤1之间的空域内填充阻水填充物(也称阻水介质层),阻水填充物优选使用石油膏,也可使用阻水粉,藉以防止纵向渗水,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3
请见图3,在前述的第一加强件41外绕包有第一阻水纱411,在第二加强件42外绕包有第二阻水纱421,在第三加强件51外绕包有第三阻水纱511,并在第四加强件52外绕包有第四阻水纱521.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阻水纱411、421、511和521的绕包节距优选为 300-1000mm,较好为500_800mm,更好为650mm,本实施例选择650mm,其余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4
请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第三加强件41、51之间的最小距离d,当松套管 2外较小时例如2. 6mm时,最小距离为0. 8-1. 2mm,如此设计既方便于生产,又有利于开剥, 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5
请见图5,在护套层7上形成有一对撕裂口 8,该对撕裂口 8在护套层7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180°,撕裂口 8的不言而喻的作用是便于敷设施工时的开剥,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 的描述。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缺陷,达到了发明目的, 体现了申请人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缆,包括容纳于松套管内的复数根光纤、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阻水层、包覆在阻水层外的铠装层、位于铠装层外的加强件和用于对铠装层及加强件整体包覆的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件有两对,每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途径所述松套管的中心,并且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与另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之间彼此形成10-90°的夹角,其中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铠装层相贴触,并且各加强件的轴线与松套管的轴线并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光纤为G652、G655或 G657型单模光纤;所述的多模光纤为Ala、Alb型多模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套管与所述光纤之间的空域内填充有阻水填充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水填充物为石油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套管为PBT或PP 松套管;所述的阻水层为阻水带或阻水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件外绕包有阻水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水纱在所述加强件外绕包的节距为300-10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护套层的端面上构成有一对撕裂口,一对撕裂口彼此围绕护套层的圆周方向间隔1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层为塑料或橡胶。
全文摘要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缆,属于光纤光缆技术领域。包括容纳于松套管内的复数根光纤、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阻水层、包覆在阻水层外的铠装层、位于铠装层外的加强件和用于对铠装层及加强件整体包覆的护套层,特点在于所述的加强件有两对,每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途径所述松套管的中心,并且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与另一对加强件的中心连线之间彼此形成10-90°的夹角,其中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铠装层相贴触,并且各加强件的轴线与松套管的轴线并行。优点既有助于满足行业标准对加强件与护套层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0mm的要求,又有利于缩小光缆的整体直径,从而体现节约护套层的材料、盘具盘绕长度长、运输成本低和节约敷设时的空间资源。
文档编号G02B6/44GK102162890SQ20111012907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伍玉寻, 刘爱华, 程鑫, 赵建荣, 龚建良 申请人: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