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29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技术背景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液晶显示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应用,如电脑、 电视以及数码设备显示屏等等,同时人们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在室内光线比较柔和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可视性,而且在户外强烈的太阳光下也需要其具有良好可视性。但是,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在具有强烈外界光的环境下,其显示效果往往无法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在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中,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其中透射部分可以射出背光源发出的背光,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保证液晶显示器的可视性;反射部分包括反射金属层,可以反射外界的入射光,在具有强烈外界光的环境下保证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提高其显示效果。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其关键技术是提升其反射率和扩大反射视角。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反射率和较大反射视角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以提高其显示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上基板以及位于其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上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平坦化涂层和上透明电极层;位于所述下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透明垫层和下透明电极层;所述透明垫层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透射区域的盒厚小于反射区域的盒厚, 反射区域的透明垫层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所述反射区域的下透明电极层表面上形成有反射金属层。优选的,上述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中,所述反射区域的反射金属层表面呈现波浪形起伏形状。优选的,上述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中,所述上基板和所述平坦化涂层之间还包括由红、绿、蓝滤色器组成的滤色层。优选的,上述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中,所述滤色层的显示区域采用BM-Less 设计。优选的,上述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中,所述下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控制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的像素电极电位。优选的,上述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中,所述上基板背向液晶层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下基板背向液晶层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偏光片。优选的,上述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中,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与第一液晶取向层接触,另一面与第二液晶取向层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在反射区域的透明垫层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使反射区域的反射金属层表面呈现波浪形起伏形状,可以避免光滑平面的单一角度镜面反射,提高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反射率,并能扩大其反射视角,因此可以明显的改善其显示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滤色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上基板以及位于其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上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平坦化涂层和上透明电极层;位于所述下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透明垫层和下透明电极层;所述透明垫层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透射区域的盒厚小于反射区域的盒厚,反射区域的透明垫层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所述反射区域的透明电极层表面上形成有反射金属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在反射区域的透明垫层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使反射区域的反射金属层表面呈现波浪形起伏形状,可以避免光滑平面的单一角度镜面反射,提高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反射率,并能扩大其反射视角,因此可以明显的改善其显示效果。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101、上基板102以及位于其间的液晶层103 ;[0030]位于所述上基板102朝向液晶层103 —面上依次设置的平坦化涂层104和上透明电极层105 ;位于所述下基板101朝向液晶层103 —面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106、透明垫层107 和下透明电极层108 ;所述透明垫层107包括透射区域T和反射区域R,透射区域T的盒厚小于反射区域 R的盒厚,反射区域R的透明垫层107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所述反射区域R的下透明电极层107表面上形成有反射金属层109。其中所述下基板101和上基板102可以为玻璃基板,所述绝缘层106可以为有机膜绝缘层。反射金属层109用于将外界入射的自然光通过反射出液晶显示器,保证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并提高其可视性。为了保证半透射半反射式透射出的背光和反射出的外界光在液晶盒内的光程差一致,透射区域T的盒厚需要小于反射区域R的盒厚。所述透明垫层106可以通过工艺涂布、半曝光、显影等工艺形成,得到一层表面具有凹凸点且波浪起伏的形貌。之后在透明垫层601表面上形成一层透明电极层107并蚀刻出图案,最后在透明电极层107表面上形成一层反射金属层、并蚀刻去除透射区域T的反射金属层,保留并形成反射区域R的反射金属层109的图案。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层107包括但不限于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由于透明垫层106的表面具有凹凸点且波浪起伏的形貌,因此最终反射区域R对应反射金属层109的表面呈现出相对应的波浪形起伏形状。相应的,透射区域T的表面呈现平坦化形状。通过控制透明垫层106的凹凸点膜厚和形貌,可以控制反射金属层109的表面形貌,避免光滑平面的单一角度镜面反射,达到提高其反射率和扩大其反射视角的效果, 进而实现提高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显示效果的目的。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器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滤色层将白光转换为红、绿、蓝三原色光束,并配合液晶层以及偏光片等其他组件以达到显示不同色彩影像的效果。参见图1所示,所述上基板102和所述平坦化涂层104之间还包括由红、绿、蓝滤色器组成的滤色层110。通常红、绿、蓝滤色器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隔离各个滤色器的黑色矩阵,由于黑色矩阵会阻挡光线的出射,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像素的开口率,本实施例中, 所述滤色层110的显示区域可以采用BM-Less设计,参见图2所示,左侧为现有采用黑色矩阵的设计方案,右侧为采用BM-Less的设计方案。其中,平坦化涂层104覆盖在滤色110层的表面,用于使上基板102的表面平坦化,并保护滤色层110。上透明电极层105覆盖在平坦化涂层104的表面,所述上透明电极层105包括但不限于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所述上透明电极层105朝向液晶层的一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液晶取向层(图中未示出),所述下透明电极层108和反射金属层109朝向液晶层103的一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二液晶取向层(图中未示出),所述液晶层103的一面与第一液晶取向层接触,另一面与第二液晶取向层接触。所述第一液晶取向层和第二液晶取向层朝向液晶层的一面上通过摩擦形成了排列方向一致的沟槽,且第一液晶取向层和第二液晶取向层的沟槽方向相垂直,使该液晶取向层附近的液晶分子的排列趋向一致,该液晶取向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 (Polyamide)。[0041]此外,所述上基板102背向液晶层103 —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偏光片(图中未示出);所述下基板101背向液晶层103 —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偏光片(图中未示出)。 偏光片具有一个固定的偏光轴,只允许振动方向与偏振方向一致的光线通过,并吸收振动方向与偏光轴垂直的光,用于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使与电场成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让液晶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影像。参见图1所示,所述下基板101朝向液晶层103 —面上还可以设置有薄膜晶体管 111 (TFT, Thin Film Transistor);所述薄膜晶体管111控制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的像素电极电位。具体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用以控制反射区域R的像素电极电位,第二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透射区域T的像素电极电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在反射区域的透明垫层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使反射区域的反射金属层表面呈现波浪形起伏形状,可以避免光滑平面的单一角度镜面反射,提高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反射率,并能扩大其反射视角,因此可以明显的改善其显示效果。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上基板以及位于其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上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平坦化涂层和上透明电极层; 位于所述下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透明垫层和下透明电极层; 所述透明垫层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透射区域的盒厚小于反射区域的盒厚,反射区域的透明垫层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 所述反射区域的下透明电极层表面上形成有反射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区域的反射金属层表面呈现波浪形起伏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平坦化涂层之间还包括由红、绿、蓝滤色器组成的滤色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色层的显示区域采用BM-Less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控制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的像素电极电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基板背向液晶层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下基板背向液晶层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偏光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与第一液晶取向层接触,另一面与第二液晶取向层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上基板以及位于其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上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平坦化涂层和上透明电极层;位于所述下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透明垫层和下透明电极层;所述透明垫层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透射区域的盒厚小于反射区域的盒厚,反射区域的透明垫层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多个凹陷部;所述反射区域的下透明电极层表面上形成有反射金属层。该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反射区域光滑平面的单一角度镜面反射,提高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反射率,并能扩大其反射视角,因此可以明显的改善其显示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363GK202041748SQ2011201361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日
发明者任思雨, 李林, 柳发霖, 洪胜宝, 胡君文, 谢凡, 黄学勇 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