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29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两个基板彩膜(CF)基板和阵列(Array)基板,两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材料组成的液晶层。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勻性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性能, 为了控制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勻性,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柱状隔垫物(PS)。柱状隔垫物的一端连接在彩膜基板上,另一端抵压在阵列基板上, 以维持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间距。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以下缺点当液晶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拍击时,柱状隔垫物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会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勻性发生变化,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亮度显示不均(touch mura)。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能够阻止柱状隔垫物的位移。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柱状隔垫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具有一用于限制所述柱状隔垫物位移的凹槽,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上,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凹槽中。优选的,所述阵列基板由玻璃基板、第一层ITO电极、栅电极、第一绝缘层、半导体层、信号电极、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层ITO电极组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为在第一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起,被所述第一层ITO电极之后的其他各层覆盖所形成的凸台。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为在第二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台。优选的,所述凹槽中还设置有一第二凸台,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抵压在所述
第二凸台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中心。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尺寸。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与所述柱状隔垫物的高度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为在第一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起,被所述第一层ITO电极之后的其他各层覆盖所形成的凸台。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为在第二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台。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为台阶形结构,具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其中,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凸台相抵,所述第二台阶与第一凸台相对应但不接触。[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有效阻止柱状隔垫物的位移,从而控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勻性,避免因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勻性发生变化,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亮度显示不均的问题。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阵列基板的一实施例;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阵列基板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剖面示意图,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01、彩膜基板202和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201和所述彩膜基板202之间的柱状隔垫物203,所述柱状隔垫物203可以是直柱体,可以为锥柱体。所述柱状隔垫物203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通常情况下将第一端称为底端,将第二端称为顶端,当所述柱状隔垫物203为锥柱体时,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底端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其顶端的横截面尺寸。并且,所述隔垫物还可以是顶端呈台阶状的柱体(包括直柱体和锥柱体)等其他适合防止滑动的形状。为了达到阻止所述柱状隔垫物203位移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所述阵列基板201上设置第一凸台2011,所述第一凸台2011上具有一用于限制所述柱状隔垫物203 位移的凹槽20111,所述第一凸台2011的位置与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202上,通常情况下,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第一端是与所述彩膜基板202固定连接,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第一凸台2011的凹槽20111中,所述凹槽20111的形状与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第二端的形状相配合,以较好地限定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位移,从而控制所述阵列基板201和所述彩膜基板202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勻性,避免因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勻性发生变化,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亮度显示不均的问题。所述阵列基板201通常由玻璃基板、第一层ITOa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电极、栅电极(fete)、第一绝缘层、半导体层、信号电极、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层ITO电极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凸台2011可以为在第一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起,被所述第一层ITO电极之后的其他各层覆盖所形成的凸台。此外,所述第一凸台2011也可以为在第二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台。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横截面的形状可能为圆形、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为了能够更好地固定住所述柱状隔垫物203,所述凹槽201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柱状隔垫物 20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举例来说,当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凹槽2011的横截面的形状也是圆形。所述第一凸台2011的形状不限,可以是圆柱体凸台,也可以是正方体凸台、长方体凸台等,当所述第一凸台2011为圆柱体凸台,所述凹槽 2011的横截面的形状是圆形时,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一圆环状。为了加强对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位移的控制能力,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凸台2011的凹槽20111中设置一第二凸台2012,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第二端抵压在所述第二凸台2012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2012设置于所述凹槽20111的中心,所述第二凸台2031的高度需要与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高度相配合,即所述柱状隔垫物正好与第二凸台相抵,处于维持盒厚的最佳状态。所述第二凸台2012的横截面尺寸通常需要小于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尺寸,从而在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第二端抵压在所述第二凸台2012上后,可以使得所述柱状隔垫物203形成向内侧凹陷的微小形变,以加强对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位移的控制能力,防止所述柱状隔垫物203发生位移。为了加强对所述柱状隔垫物203的位移的控制能力,所述第二凸台2031的高度低
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凸台2011相同,所述第二凸台2012可以为在第一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起,被所述第一层ITO电极之后的其他各层覆盖所形成的凸台,也可以为在第二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台。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阵列基板的一实施例,所述阵列基板的制作过程如下所示在第一层ITO电极掩模(Mask)时,制作内有凹槽的环形圆台,然后依次制作栅电极、 绝缘层、半导体层、信号电极、绝缘层等,此外,在第二层ITO电极掩模时,在环形圆台内形成一小圆台,各层制作完毕后,上述环形圆台最终形成所述第一凸台2011,所述小圆台最终形成所述第二凸台2012。当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对盒时,彩膜基板上的柱状隔垫物的顶端会抵压在所述第二凸台2012上,柱状隔垫物会发生一向内侧的微小形变,从而对柱状隔垫物的位移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另外通过柱状隔垫物外侧的第一凸台2011的配合,进一步限定柱状隔垫物的位移。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阵列基板依次包括玻璃基板501、第一层ITO电极502、栅电极503、绝缘层504和第二称ITO电极505 (其他各层未示出),在第一层ITO电极502掩模(Mask)时,制作一小圆台,在第二层ITO电极 505掩模时,制作一内有凹槽的环形圆台,各层制作完毕后,上述环形圆台最终形成所述第一凸台2011,上述小圆台最终形成所述第二凸台20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情况下,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会有两种类型的柱状隔垫物, 主柱状隔垫物和辅柱状隔垫物,辅柱状隔垫物的高度要小于主柱状隔垫物的高度,其底端与所述彩膜基板连接,上述实施例中的柱状隔垫物通常是指主柱状隔垫物。当然,与上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相配合使用的隔垫物也可以是一种兼具主隔垫物和辅隔垫物功能的隔垫物,比如该隔垫物顶端(指与阵列基板接触的一端)可以为台阶状结构,具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指隔垫物最接近阵列的一台阶)抵住第二凸台,第二台阶对应于第一凸台,但通常状态下不与第一凸台相接触(仅在液晶面板受到压力时才与第一凸台接触, 以更好地维持盒厚)。此时隔垫物的第一台阶起的是主隔垫物的作用,第二台阶则起的是辅隔垫物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柱状隔垫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具有一用于限制所述柱状隔垫物位移的凹槽,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上,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凹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由玻璃基板、第一层 ITO电极、栅电极、第一绝缘层、半导体层、信号电极、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层ITO电极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为在第一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起,被所述第一层ITO电极之后的其他各层覆盖所形成的凸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为在第二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台。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还设置有一第二凸台,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抵压在所述第二凸台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中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尺寸。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与所述柱状隔垫物的高度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为在第一层ITO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起,被所述第一层ITO电极之后的其他各层覆盖所形成的凸台。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为在第二层ITO 电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凸台。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为台阶形结构,具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其中,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凸台相抵,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应但不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柱状隔垫物,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具有一用于限制所述柱状隔垫物位移的凹槽,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上,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凹槽中。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阻止柱状隔垫物的位移,从而控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因液晶层的厚度和均匀性发生变化,导致液晶显示面板显示不均的问题。
文档编号G02F1/1362GK202033558SQ201120136309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日
发明者刘占伟, 孙亮, 廖燕平, 郝昭慧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