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瞄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82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瞄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瞄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瞄准系统。
背景技术
瞄准系统的任务是将两个目标惯组棱镜对北向的夹角分别传递到两个瞄准目标上。通过电子经纬仪、摆式陀螺寻北仪、瞄准控制仪等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完成设备架设、寻北、瞄准流程控制、瞄准数据解算、瞄准结果传递等功能。瞄准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解决下述问题1.目标棱镜安装位置较高,距地面高度约为2700mm,基于人机工程考虑,要求操作手的目视高度约为1500mm,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约1200mm的高度差。此外,两个目标棱镜分别安装在瞄准目标的同侧,有一瞄准目标的瞄准窗口被另一个瞄准目标遮挡无法通视, 两个瞄准目标的中心相距1800mm。由于跨距较大,光程较长,对瞄准的可靠实现带来了很大影响,若两个目标棱镜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瞄准的失败。所以,必须针对瞄准目标设计可靠、适应性强的方位传递系统。2.由于总体需求,需要在短时间内将瞄准结果传递到控制系统,所以,瞄准系统必须实现快速、自动或半自动操作。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两个目标棱镜进行瞄准的、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的瞄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瞄准系统,它包括摆式陀螺寻北仪和电子经纬仪,所述的摆式陀螺寻北仪和电子经纬仪分别通过电缆与瞄准控制仪连接,电子经纬仪的一侧竖直设有第一折转光管和第二折转光管,所述的第一折转光管下通光口处设有半透半反镜,上通光口出处设有反射镜,所述的第二折转光管下通光口处和上通光口处均设有反射镜,且电子经纬仪的光管与第一折转光管的下通光口水平对准,第一折转光管内半透半反镜的折射光线的光路与第二折转光管下通光口处水平对准,第一折转光管和第二折转光管的上通光口分别与两个目标棱镜水平对准。在上述一种瞄准系统中所述的摆式陀螺寻北仪和电子经纬仪固定在升降平台上,通过调节升降平台使电子经纬仪的光管与第一折转光管的下通光口水平对准。在上述一种瞄准系统中所述的第一折转光管和第二折转光管的出射光路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光栏和第二光栏,两者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控制开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了半透半反式和全反式折转光管组合使用进行光路垂直传递和水平传递,实现了对两个目标棱镜的同时瞄准,并且通过电子经纬仪、 摆式陀螺寻北仪和瞄准控制仪获取导弹的方位角,实时传递给发射车控制系统,进一步的由于采用光栏使得两路光束的开关得到自动控制,自由光路切换。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瞄准系统示意图;图中1.升降平台;2.摆式陀螺寻北仪;3.电子经纬仪;4.第一折转光管;5.第二折转光管;6.目标棱镜;7.瞄准控制仪;8.第一光栏;9.第二光栏;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半透半反镜;13.反射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发射车的瞄准舱内,放置升降平台1,摆式陀螺寻北仪2和电子经纬仪3固定在升降平台1上。升降平台1支撑在瞄准舱内地面上,将摆式陀螺寻北仪2和电子经纬仪3与车底盘脱开,具有调平、左右、高低位移的功能。在电子经纬仪3 —侧竖直安装第一折转光管4和第二折转光管5,使电子经纬仪3的光管与第一折转光管4的下通光口水平对准。第一折转光管4内下通光口固定半透半反镜12,第二折转光管5的下通光口固定有反射镜13,第一折转光管4和第二折转光管5的上通光口均固定有反射镜13。第一折转光管4和第二折转光管5的上通光口分别与两个目标棱镜6水平对准。摆式陀螺寻北仪 2和电子经纬仪3分别通过电缆与瞄准控制仪7连接。该瞄准控制仪7通过发射车的车载电源供电,并且能够将瞄准系统的相关数据提供给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瞄准系统,在两路折转光管的出射光路上还分别设置了第一光栏8和第二光栏9,两者通过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控制开合,两个电机通过瞄准控制仪7提供的车载电源供电。工作时,首先调节升降平台1的支架,使电子经纬仪3的光管与第一折转光管4的下通光口水平对准,将两个折转光管的所有护盖打开,调整电子经纬仪3输出激光,光束通过第一折转光管4下通光口的半透半反镜12使光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光向上反射到第一目标的目标棱镜6上;另一部分光透射后进入第二折转光管5,通过第二折转光管5下通光口的反射镜13反射到第二目标的目标棱镜6上。方位转动、俯仰转动电子经纬仪3,直至能观察到返回的激光;转动升降平台1基座,直到摆式陀螺寻北仪2敏感轴指向北向附近;调平升降平台1的基座;通过瞄准控制仪控制摆式陀螺寻北仪2寻北,并取得寻北结果。由于在两个折转光管的出射光路上分别设置了第一光栏8和第二光栏9,通过控制光栏开合来调整光路,从而控制对瞄准目标的瞄准。实际操作时,通过瞄准控制仪7的电源驱动电机控制光栏开合,打开第一折转光管4出射光路上的第一光栏8,关闭第二光栏9, 通过电子经纬仪3瞄准第一目标上面的目标棱镜6,并将结果传递到瞄准控制仪7上,实现对第一目标的瞄准;然后打开第二光栏9,关闭第一光栏8,通过电子经纬仪3瞄准第二目标上面的目标棱镜6,并将结果传递到瞄准控制仪7上,实现对第二目标的瞄准。瞄准控制仪7处理接收到的电子经纬仪3和摆式陀螺寻北仪2的数据,分别取得两个瞄准目标的方位角,通过CAN总线传递到发控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瞄准系统,它包括摆式陀螺寻北仪(3)和电子经纬仪O),所述的摆式陀螺寻北仪(2)和电子经纬仪C3)分别通过电缆与瞄准控制仪(7)连接,其特征在于电子经纬仪 (3)的一侧竖直设有第一折转光管(4)和第二折转光管(5),所述的第一折转光管(4)下通光口处设有半透半反镜(12),上通光口处设有反射镜(13),所述的第二折转光管(5)下通光口处和上通光口处均设有反射镜(13),且电子经纬仪(3)的光管与第一折转光管的下通光口水平对准,第一折转光管(4)内半透半反镜(1 的折射光线的光路与第二折转光管(5)下通光口处水平对准,第一折转光管⑷和第二折转光管(5)的上通光口分别与两个瞄准目标的目标棱镜(6)水平对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瞄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式陀螺寻北仪(2)和电子经纬仪(3)固定在升降平台(1)上,通过调节升降平台(1)使电子经纬仪(3)的光管与第一折转光管的下通光口水平对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瞄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折转光管(4)和第二折转光管( 的出射光路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光栏(8)和第二光栏(9),两者通过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控制开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瞄准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瞄准系统,它包括摆式陀螺寻北仪和电子经纬仪,两者分别通过电缆与瞄准控制仪连接,电子经纬仪的一侧竖直两个转光管,电子经纬仪的光管与第一折转光管的下通光口水平对准,第一折转光管内半透半反镜的折射光线的光路与第二折转光管下通光口处水平对准,第一折转光管和第二折转光管的上通光口分别与两个瞄准目标的目标棱镜水平对准。由于采用了半透半反式双折转光管进行光路传递,实现了对两个瞄准目标的目标棱镜的瞄准,并且通过电子经纬仪、摆式陀螺寻北仪和瞄准控制仪获取导弹的方位角,实时传递给控制系统,进一步的由于采用光栏使得,两路光束的开关得到自动控制,自由光路切换。
文档编号G02B23/02GK202092631SQ20112017985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万琦, 任建国, 刘相新, 康冰, 王学根, 王宇, 王岩, 贺永喜, 贾智东, 郑斌 申请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