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光车载lcd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57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漏光车载lcd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XD技术领域,特指防漏光车载IXD。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目前,应用于车载的LCD产品必需带有背光,由于背光光源透过LCD上下片玻璃的四周,经过折射后光源会外漏进入人眼,严重影响产品显示效果及驾驶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背光光源透过LCD上下片玻璃折射光源外漏的防漏光车载LCD。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漏光车载LCD,包括有框架,框架中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片偏光片、上片玻璃、下片玻璃、下片偏光片、光源,上片玻璃表面四周印刷有丝印油墨层。所述框架中设有金属导电引脚,金属导电引脚的一端夹设在下片玻璃上。所述丝印油墨层的宽度为0.25 25mm。所述丝印油墨层的长度为2 10000mm。所述丝印油墨层的厚度为0. 001 10mm。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光车载LCD,包括有框架,框架中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片偏光片、上片玻璃、下片玻璃、下片偏光片、光源,上片玻璃表面四周印刷有丝印油墨层,丝印油墨层能够吸收及阻挡背光光源外漏,有效防止背光光源透过IXD上片玻璃、下片玻璃折射光源外漏进入人眼,提高了产品显示效果,保证驾驶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框架1,框架1中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片偏光片2、上片玻璃3、下片玻璃4、下片偏光片5、光源6,上片玻璃3表面四周印刷有丝印油墨层7。框架1中设有金属导电引脚8,金属导电引脚8的一端夹设在下片玻璃4上。丝印油墨层7的宽度为0. 25 25mm,丝印油墨层7的长度为2 10000mm,丝印油墨层7的厚度为0. 001 10_。实用新型的丝印油墨层7能够吸收及阻挡背光光源6外漏,有效防止背光光源6透过IXD上片玻璃3、下片玻璃4折射光源外漏进入人眼,提高了产品显示效果,保证驾驶安全。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防漏光车载IXD,包括有框架(1),框架(1)中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片偏光片O)、上片玻璃(3)、下片玻璃G)、下片偏光片(5)、光源(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玻璃C3)表面四周印刷有丝印油墨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光车载LCD,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中设有金属导电引脚(8),金属导电引脚(8)的一端夹设在下片玻璃(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光车载LCD,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印油墨层(7)的宽度为0. 25 25m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光车载LCD,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印油墨层(7)的长度为2 10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漏光车载LCD,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印油墨层(7)的厚度为0. 001 IOm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LCD技术领域,特指防漏光车载LCD,包括有框架,框架中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片偏光片、上片玻璃、下片玻璃、下片偏光片、光源,框架中设有金属导电引脚,金属导电引脚的一端夹设在下片玻璃上,上片玻璃表面四周印刷有丝印油墨层,丝印油墨层能够吸收及阻挡背光光源外漏,有效防止背光光源透过LCD上片玻璃、下片玻璃折射光源外漏进入人眼,提高了产品显示效果,保证驾驶安全。
文档编号G02F1/13GK202159202SQ20112024496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谢仕泊 申请人:富相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