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插lc插头及包含该插头的lc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44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误插lc插头及包含该插头的lc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防误插LC插头及包含该插头的LC连接器组件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光信号传输的光连接器,尤其是LC连接器组件及其LC插头。
技术背景[0002]LC连接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光连接器,在使用时通常由插接配合的LC插头和LC 适配器组成LC连接器组件,在LC插头尺寸很小(轴向长2cm左右,径向最大0.5 cm左右)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光纤插针与光纤的连接以及光纤插针组件(由光纤插针和固定光纤插针的插针尾柄构成,插针尾柄又称为法兰盘)、弹簧(用于对光纤插针施加向前的弹力)的安装, 绝大多数的LC插头的插头壳体是前、后两部分插接的分体结构,其前壳体用于与LC适配器的光纤插孔配合,后壳体供光纤通入,LC适配器的光纤插孔与弹性锁键配合的侧壁上均有与弹性锁键配合卡接的槽,LC插头和LC适配器通过弹性锁键实现可靠插合。由于传输不同信号的标准LC插头的结构形式一样,在插接时容易将传输不同信号的光连接器插头混淆, 造成误插,由于插头众多,一旦出现误插,检测起来相当困难,增加接线的难度。[0003]为了解决误插问题,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1845101,名称为具有防误插识别信息的LC连接器组件及其LC插头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带有插头信息储存芯片的LC插头和一种带有指示灯的LC适配器,该LC插头的插头信息存储芯片设置于印制板上,印制板安装在LC插头后部侧面上开设凹槽中,另设有嵌设在LC插头前部侧面上开设的凹槽中的两金属导电条,金属导电条向后延伸至印制板表面与印制板上的对应焊盘焊接,从而通过印制板的内部走线与信息识别芯片电连接;该LC适配器上设有在与LC插头插接时与LC插头上的金属导电条导电接触的弹片,弹片具有用于将LC插头上的插头储存信息输入相应的电路板的引脚,而LC适配器上的指示灯具有与相应电路板的信号输出端导电连接的引脚。上述的LC插头上的插头信息存储芯片内的插头信息通过金属导电条、LC适配器的金属弹性件输入电路板,电路板中的识别电路根据输入的插头信息进行判断,信息吻合时则输出信号控制指示灯亮,表明插接无误,反之则不输出信号,指示灯不亮,实现防误插。[0004]上述的防误插LC插头中的分别嵌装在LC插头的前部和后部侧面上的金属导电条与印制板是通过焊接方式固连的,当插头壳体采用如上所述的LC插头的前壳体和后壳体为插接固连的分体结构的场合,在连接光纤时必须拆分前、后壳体后再组装,这样在每次拆装LC插头的前、后壳体时都需要将凹槽中的金属导电条或印制板拆下才能实现前、后壳体的分离,然后还需要再对准凹槽嵌入金属导电条或印制板,如此将导致此类防误插LC插头拆装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容易在拆装操作时损伤金属导电条或印制板。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防误插LC插头存在的拆装操作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减小防误插用电路板及金属导电条的安装对分体结构的LC插头前后壳体拆装操作所造成的影响的防误插LC插头,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包含上述LC插头的LC连接器组件。[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误插LC插头的技术方案一种防误插LC插头, 包括由前、后壳体插接而成的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内装有插针组件,插头壳体上还设有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上固连有存储有插头信息的存储芯片的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通过其内部走线连接有与存储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电连接、并用于与LC适配器上的对应弹片导电接触的接触片,所述插头电路板装配在插头壳体内于插针组件的外围位置设置的装配仓中,该装配仓由前仓、后仓两部分构成,前、后仓分别设置于前、后壳体的对接位置处并随着前后壳体的插合而合并、随着前后壳体的分离而分开,所述接触片固定装配于插头电路板的远离插针组件而靠近插头壳体的表面上,插头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的接触片的外表面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接触片从LC插头的插头壳体外表面上暴露的、与所述装配仓相通的暴露口 ;所述前、后仓中的至少一个中设有对电路板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通过该限位结构将电路板的接触片保持在暴露口中能够与适配器的弹片接触的区域。[0007]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前、后仓中相对设置的对电路板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结构和所述前、后仓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的对电路板的径向移动进行限位的径向限位结构,径向限位结构是与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插配而在径向上限位配合的插槽、插孔或插接腔。[0008]所述后仓是后壳体上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后端向后插入的后插槽,所述后插槽具有开设于后壳体的与前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前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后插入口,后插槽自所述后插入口在壳体中向后延伸并终止于后插接腔中,该后插接腔构成限位结构的一部分,后插接腔具有与插头电路板后端止推配合的后腔壁和在径向上与电路板的对应侧面限位配合的侧腔壁,后插接腔以阻止电路板朝后和朝径向移动的方式将电路板保持在后插接腔中,所述后插接腔设有容存储芯片进入并对其封闭保护的空间;所述前仓是前壳体上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前端向前插入的前插槽,所述前插槽具有开设于前壳体的与后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后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前插入口,前插槽在前壳体中自所述前插入口向前延伸并终止于与插头电路板前端止推配合的封堵面,该后封堵面构成限位结构的另一部分,所述暴露口开设于前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接触片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前插槽相通。[0009]本实用新型的LC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C连接器组件,包括LC插头及 LC适配器,LC适配器包括带有光纤插孔的适配器壳体,光纤插孔中设有用于与光连接器插头上的对应接触片导电接触以传输信号的弹片,LC适配器上还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弹片在防误插识别时同时工作的指示灯,弹片和指示灯分别连有用于与安装光适配器的电路板电连的引脚,所述防误插LC插头包括由前、后壳体插接而成的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内装有插针组件,插头壳体上还设有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上固连有存储有插头信息的存储芯片的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通过其内部走线连接有与存储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电连接、并用于与LC适配器上的对应弹片导电接触的接触片,所述插头电路板装配在插头壳体内于插针组件的外围位置设置的装配仓中,该装配仓由前仓、后仓两部分构成,前、后仓分别设置于前、后壳体的对接位置处并随着前后壳体的插合而合并、随着前后壳体的分离而分开, 所述接触片固定装配于插头电路板的远离插针组件而靠近插头壳体的表面上,插头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的接触片的外表面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接触片从LC插头的插头壳体外表面上暴露的、与所述装配仓相通的暴露口 ;所述前、后仓中的至少一个中设有对电路板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通过该限位结构将电路板的接触片保持在暴露口中能够与适配器的弹片接触的区域。[0010]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前、后仓中相对设置的对电路板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结构和所述前、后仓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的对电路板的径向移动进行限位的径向限位结构,径向限位结构是与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插配而在径向上限位配合的插槽、插孔或插接腔。[0011]所述后仓是后壳体上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后端向后插入的后插槽,所述后插槽具有开设于后壳体的与前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前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后插入口,后插槽自所述后插入口在壳体中向后延伸并终止于后插接腔中,该后插接腔构成限位结构的一部分,后插接腔具有与插头电路板后端止推配合的后腔壁和在径向上与电路板的对应侧面限位配合的侧腔壁,后插接腔以阻止电路板朝后和朝径向移动的方式将电路板保持在后插接腔中,所述后插接腔设有容存储芯片进入并对其封闭保护的空间;所述前仓是前壳体上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前端向前插入的前插槽,所述前插槽具有开设于前壳体的与后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后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前插入口,前插槽在前壳体中自所述前插入口向前延伸并终止于与插头电路板前端止推配合的封堵面,该后封堵面构成限位结构的另一部分,所述暴露口开设于前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接触片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前插槽相通。[0012]所述适配器壳体中设有模块安装腔,模块安装腔中装有电识别模块,电识别模块包括模块基体,相对应的弹片和指示灯安装在同一电识别模块上,所述指示灯固定在模块基体上,指示灯的引脚向下穿出模块基体,弹片的中部嵌设于模块基体顶面对应开设的凹槽中,弹片中部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凸出于模块基体顶面之上的接触部分,所述弹片的引脚一体连接于弹片中部并向下穿出模块基体,模块安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光纤插孔相通的供所述弹片的接触部分进入光纤插孔中的通槽,通槽在模块安装腔、光纤插孔中分别设有开口,适配器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模块安装腔相通的容模块基体装入的模块插口和容所述指示灯进入并暴露的灯开口。[0013]所述接触部分呈两端靠近模块基体、中部凸起的弓形。[0014]所述通槽具有延伸至适配器壳体的模块插口所在表面的开口。[0015]所述适配器壳体是由两个适配器单体以后端相对的背对背方式对接而成,两适配器单体中分别设有在对接时对应相通的光纤插孔、模块安装腔,各模块安装腔中分别装有一个电识别模块,所述指示灯设置于各模块基体前端,所述模块插口设于各适配器单体的后端面上,所述灯开口设于个适配器单体的前端面上,所述模块安装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各适配器单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容光连接器插头插入的与光纤插孔相通的开口,各适配器单体的后端面上设有容光纤套管插入并固定的与光纤插孔相通的开口。[0016]本实用新型的LC插头的电路板同时固定设置存储芯片和接触片,并通过前、后壳体的插合结构的前后仓装配电路板,从而使得在拆装前后壳体时一并拆分或合并电路板与壳体的连接状态,从而使得电路板的安装结构并不干涉前、后壳体的装配,使得施工时的接线操作方便易行,提高工作效率。6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LC插头实施例的立体图;[0018]图2是显示有接触片所在外表面的LC插头的平面图;[0019]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0020]图4是图2的分解图;[0021]图5是图1中的LC插头未安装插头电路板的剖视图;[0022]图6是图1中的LC插头安装插头电路板的剖视图;[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LC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中的LC适配器的立体图;[0024]图8是图7的立体分解图;[0025]图9是图7中的LC适配器的显示有指示灯所在外表面的平面图;[0026]图10图7中的LC适配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误插LC插头的实施例,LC插头1包括由前、后壳体11、12插接而成的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内装有插针组件13,插针组件13包括尾柄131 和固定插装于尾柄前端的光纤插针132,前、后壳体内还装有顶装于插针组件13的插针尾柄131中部的朝后端面与后壳体12的相应朝前端面之间的弹簧。[0028]LC插头1的插头壳体内于插针组件13外围的位置还装有用于防误插的插头电路板2,插头电路板2上固连有存储有插头信息的存储芯片21,插头电路板2上还固连有通过插头电路板2内部走线与存储芯片21的信号输出管脚电连接、并用于与LC适配器上的对应弹片导电接触的接触片22,接触片22设置于远离插针组件13、靠近插头壳体外表面的插头电路板2的表面上。插头电路板2装配在插头壳体内于插针组件13的外围位置设置的装配仓中,该装配仓由前仓、后仓两部分构成,前、后仓分别设置于前、后壳体的对接位置处并随着前后壳体的插合而合并、随着前后壳体的分离而分开。在本LC插头的实施例中,后仓是后壳体12上对应开设的供插头电路板2的后端向后插入的后插槽121,前仓是前壳体 11上对应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2的前端向前插入的前插槽111。[0029]后插槽121前端具有供插头电路板2插入的后插入口 122,后插入口 122开设于后壳体12的与前壳体11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前的对接端面上,后插槽121在壳体12中自所述后插入口 122向后延伸并终止于设置在后插槽121后部的与插头电路板2后端插接配合的后插接腔123,后插接腔123作为后插槽121的一部分由前向后延伸,将LC插头的前后插接方向定义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后插接腔123具有与插头电路板2后端止推配合的后腔壁和在径向上与插头电路板2的对应侧面限位配合的侧腔壁,后插接腔123 以阻止插头电路板2朝后和朝径向移动的方式将电路板保持在后插接腔123中,所述存储芯片21固定在插头电路板2后部,所述后插接腔123设有容存储芯片21进入并对其封闭保护的空间。[0030]所述前插槽111具有开设于前壳体11的与后壳体11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后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前插入口 112,前插槽111在前壳体11中自所述前插入口 112向前延伸并终止于与插头电路板2前端止推配合的封堵面113,前壳体1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2 上接触片22的外表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前插槽111相通的供所述接触片22从LC插头的插头壳体外表面上暴露的暴露口 114。通过该暴露口 114使得LC插头插入LC适配器时, LC适配器上的弹片在插头壳体的对应外表面移动时可滑入暴露口 114而接触到接触片实现导通传输信号。[0031]上述LC插头实施例中的前、后仓均是至少有一部分与壳体内表面或外表面开放相通的插槽结构,这是由于插头壳体的壁厚较薄的缘故,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壁厚允许,前、后仓也可以采用对应相通的孔结构,或者前、后仓的其中一个是槽, 另一个是与槽对应的孔。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插头电路板2是通过与前仓前端的封堵面和后仓后端的插接腔的限位配合而防止插头电路板2从插头壳体松脱并保持在一定区域内,使得接触片22能够与适配器的弹片接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将LC插头的前后插接方向定义为轴向,插头电路板2也可通过与前、后仓中相对设置的挡止面、台阶结构、凸块结构等轴向限位结构实现挡止限位而在前、后壳体插合后实现定位,而从径向上对插头电路板2的限位,也可以通过与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插配的而在径向上限位配合的插槽、插孔或插接腔实现,或者采用在径向上相对设置的夹块实现,比如插头电路板2两侧边沿与前、后仓侧壁上的前后方向导向的对应滑槽的配合实现径向上的限位固定,也可以通过前、后仓中至少一个上设置的与电路板对应端部吻合插配的插孔从径向上实现对电路板的定位。当然,也可以在前、后仓的其中至少一个中设置具有夹紧功能的限位结构对电路板夹紧而可以同时从轴向和径向上对电路板进行限位,限位结构可采用夹子、螺钉锁紧的压片或过盈配合的插孔等。[0032]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LC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该LC连接器组件包括 LC适配器以及与上述LC插头实施例中所述的LC插头相同的LC插头。LC插头此处不再重复说明。[0033]如图7-图10所示,LC适配器包括由两个LC适配器单体7、8以后端相对的背对背方式对接而成的适配器壳体,每个适配器单体中分别装有一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电识别模块两LC适配器单体的对接处为相适应的互补结构,其余部分的结构相同。因此仅对其中的一个LC适配器单体7进行说明,LC适配器单体7中设有供LC插头插入的光纤插孔71和供一个电识别模块9装配的模块安装腔72。电识别模块9包括模块基体91,模块基体91上设有两根金属材质的弹片92和一个指示灯93,指示灯93固定于模块基体91前端,指示灯 93为引脚931向下穿出模块基体91的LED灯,LED灯的引脚931用于与对应电路板电连。 各弹片92的中部嵌设于模块基体91顶面对应开设的凹槽中,弹片92中部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凸出于模块基体91顶面之上的接触部分921,弹片92中部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朝模块基体91底面延伸并穿出模块基体91的弹片引脚922。本实施例中的接触部分921呈两端靠近模块基体91、中部凸起的弓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部分921也可以是向上倾斜悬伸的臂。弹片92的弹片弓I脚922用于与对应电路板电连而向电路板传输来自插头信息存储芯片的信息。模块安装腔72的前端于LC适配器单体7的前端面上设有容所述指示灯93 进入并暴露的开口,模块安装腔72后端于LC适配器单体7的后端面上设有容模块基体91 装入的开口,模块安装腔72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光纤插孔71相通的供所述弹片92的接触部分921进入光纤插孔71中的通槽73,通槽73在模块安装腔72、光纤插孔71中分别设有开口。光纤插孔71前端于LC适配器单体7的前端面上设有容LC插头插入的开口,光纤插孔71后端于LC适配器单体7的后端面上设有容光纤套管10插入并固定的开口,光纤套管10用于衔接连通两个LC适配器单体7的光纤插孔,以使分别从两个LC适配器单体插入的两个LC插头的光插针插入光纤套管10后导通。所述的通槽73在光纤插孔71的对应开口设置于光纤插孔71的与LC插头的暴露口 114 (见图4)所在外表面对应配合的孔壁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电识别模块9的插入,通槽73具有延伸至LC适配器单体7后端面上的开口。[0034]本LC连接组件的实施例在使用时,LC适配器的指示灯引脚和弹片引脚与对应电路板上的相应焊盘焊接,当上述的LC插头和LC适配器插接后,LC插头的插头信息存储芯片中的信息经插头电路板的内部走线、LC插头上的接触片、LC适配器的弹片及引脚传输给 LC适配器所在的电路板,LC适配器所在的电路板根据插头信息而接通或不接通指示灯,从而显示LC插头是否插接在了正确的LC适配器上。[0035]以上实施例中的LC适配器为两个壳体对接而成,是为了方便模块和光纤套管的安装以及安排指示灯的位置,当然如果不顾及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的LC 适配器也可以为整体式壳体,电识别模块从两端或侧面插入,或者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LC适配器是仅安装一个电识别模块的结构,这种实施例中的模块仅对其对应的光纤插孔的进行防误插识别,这时将可以不考虑对接问题而使模块插口分布位置的选择范围更大。[0036]以上实施例中LC适配器的通槽73延伸到了 LC适配器的后端面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通槽也可以不延伸到后端面,弹片先压缩后再进入通槽73。[0037]以上实施例中的LC适配器的指示灯为LED指示灯,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指示灯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指示灯。[0038]以上实施例中的插头信息存储芯片中可以存储的信息可以是唯一标识插头身份的信号,比如插头的编号。各个插头所携带的信号均不相同,可以使系统识别不同的插头, 防止各个插头插接在不相配的适配器上。当然插头信息存储芯片还可以存储其他有关插头的信息,比如插头所传输的信号,插头所连接的光缆型号,光纤头数等。
权利要求1.一种防误插LC插头,包括由前、后壳体插接而成的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内装有插针组件,插头壳体上还设有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上固连有存储有插头信息的存储芯片的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通过其内部走线连接有与存储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电连接、并用于与LC适配器上的对应弹片导电接触的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电路板装配在插头壳体内于插针组件的外围位置设置的装配仓中,该装配仓由前仓、后仓两部分构成,前、后仓分别设置于前、后壳体的对接位置处并随着前后壳体的插合而合并、随着前后壳体的分离而分开,所述接触片固定装配于插头电路板的远离插针组件而靠近插头壳体的表面上, 插头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的接触片的外表面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接触片从LC插头的插头壳体外表面上暴露的、与所述装配仓相通的暴露口 ;所述前、后仓中的至少一个中设有对电路板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通过该限位结构将电路板的接触片保持在暴露口中能够与适配器的弹片接触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插头,其特征在于将LC插头的前后插接方向定义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前、后仓中相对设置的对电路板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结构和所述前、后仓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的对电路板的径向移动进行限位的径向限位结构,径向限位结构是与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插配而在径向上限位配合的插槽、插孔或插接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仓是后壳体上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后端向后插入的后插槽,所述后插槽具有开设于后壳体的与前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前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后插入口,后插槽自所述后插入口在壳体中向后延伸并终止于后插接腔中,该后插接腔构成限位结构的一部分,后插接腔具有与插头电路板后端止推配合的后腔壁和在径向上与电路板的对应侧面限位配合的侧腔壁,后插接腔以阻止电路板朝后和朝径向移动的方式将电路板保持在后插接腔中,所述后插接腔设有容存储芯片进入并对其封闭保护的空间;所述前仓是前壳体上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前端向前插入的前插槽,所述前插槽具有开设于前壳体的与后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后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前插入口,前插槽在前壳体中自所述前插入口向前延伸并终止于与插头电路板前端止推配合的封堵面,该后封堵面构成限位结构的另一部分,所述暴露口开设于前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接触片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前插槽相通。
4.一种LC连接器组件,包括LC插头及LC适配器,LC适配器包括带有光纤插孔的适配器壳体,光纤插孔中设有用于与光连接器插头上的对应接触片导电接触以传输信号的弹片,LC适配器上还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弹片在防误插识别时同时工作的指示灯,弹片和指示灯分别连有用于与安装光适配器的电路板电连的引脚,所述防误插LC插头包括由前、后壳体插接而成的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内装有插针组件,插头壳体上还设有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上固连有存储有插头信息的存储芯片的插头电路板,插头电路板通过其内部走线连接有与存储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电连接、并用于与LC适配器上的对应弹片导电接触的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电路板装配在插头壳体内于插针组件的外围位置设置的装配仓中,该装配仓由前仓、后仓两部分构成,前、后仓分别设置于前、后壳体的对接位置处并随着前后壳体的插合而合并、随着前后壳体的分离而分开,所述接触片固定装配于插头电路板的远离插针组件而靠近插头壳体的表面上,插头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的接触片的外表面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接触片从LC插头的插头壳体外表面上暴露的、与所述装配仓相通的暴露口 ;所述前、后仓中的至少一个中设有对电路板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通过该限位结构将电路板的接触片保持在暴露口中能够与适配器的弹片接触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C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将LC插头的前后插接方向定义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前、后仓中相对设置的对电路板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结构和所述前、后仓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的对电路板的径向移动进行限位的径向限位结构,径向限位结构是与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插配而在径向上限位配合的插槽、插孔或插接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C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仓是后壳体上开设的、 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后端向后插入的后插槽,所述后插槽具有开设于后壳体的与前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前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后插入口,后插槽自所述后插入口在壳体中向后延伸并终止于后插接腔中,该后插接腔构成限位结构的一部分,后插接腔具有与插头电路板后端止推配合的后腔壁和在径向上与电路板的对应侧面限位配合的侧腔壁,后插接腔以阻止电路板朝后和朝径向移动的方式将电路板保持在后插接腔中,所述后插接腔设有容存储芯片进入并对其封闭保护的空间;所述前仓是前壳体上开设的、供所述插头电路板的前端向前插入的前插槽,所述前插槽具有开设于前壳体的与后壳体对接配合的一个朝后的端面上的供电路板插入的前插入口,前插槽在前壳体中自所述前插入口向前延伸并终止于与插头电路板前端止推配合的封堵面,该后封堵面构成限位结构的另一部分,所述暴露口开设于前壳体的靠近所述插头电路板上接触片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前插槽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C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壳体中设有模块安装腔,模块安装腔中装有电识别模块,电识别模块包括模块基体,相对应的弹片和指示灯安装在同一电识别模块上,所述指示灯固定在模块基体上,指示灯的引脚向下穿出模块基体, 弹片的中部嵌设于模块基体顶面对应开设的凹槽中,弹片中部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凸出于模块基体顶面之上的接触部分,所述弹片的引脚一体连接于弹片中部并向下穿出模块基体, 模块安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光纤插孔相通的供所述弹片的接触部分进入光纤插孔中的通槽,通槽在模块安装腔、光纤插孔中分别设有开口,适配器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模块安装腔相通的容模块基体装入的模块插口和容所述指示灯进入并暴露的灯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C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呈两端靠近模块基体、中部凸起的弓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C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具有延伸至适配器壳体的模块插口所在表面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LC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壳体是由两个适配器单体以后端相对的背对背方式对接而成,两适配器单体中分别设有在对接时对应相通的光纤插孔、模块安装腔,各模块安装腔中分别装有一个电识别模块,所述指示灯设置于各模块基体前端,所述模块插口设于各适配器单体的后端面上,所述灯开口设于个适配器单体的前端面上,所述模块安装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各适配器单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容光连接器插头插入的与光纤插孔相通的开口,各适配器单体的后端面上设有容光纤套管插入并固定的与光纤插孔相通的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误插LC插头及包含该插头的LC连接器组件,防误插LC插头包括由前、后壳体插接而成的插头壳体,插头电路板装配在插头壳体内于插针组件的外围位置设置的装配仓中,该装配仓由前仓、后仓两部分构成,前、后仓分别设置于前、后壳体的对接位置处并随着前后壳体的插合而合并、随着前后壳体的分离而分开,插头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装配仓相通的暴露口。本实用新型的LC插头的电路板同时固定设置存储芯片和接触片,并通过前、后壳体的插合结构的前后仓装配电路板,从而使得在拆装前后壳体时一并拆分或合并电路板与壳体的连接状态,从而使得电路板的安装结构并不干涉前、后壳体的装配,使得施工时的接线操作方便易行,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G02B6/38GK202256767SQ20112031584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李森, 熊涛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