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82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在记录材料(件)上承载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常规成像装置,使用针状电极的多针式打印机被使用(美国专利第4,396,927号)在多针式打印机中,带有大量针状电极的成像电极和筒形对置电极以预定间隔(间隙)相对地布置,记录材料插入所述预定间隔中与成像电极接触。在该状态下,对应于图像信号的电压施加到成像电极以导致间隙放电,使得形成调色剂图像。在使用针状电极作为成像电极的常规多针式打印机中,不能充分地获得图像部分的密度。此外,产生这样的问题,即不能充分地减小导致调色剂淀积在非图像部分上的所谓的起雾。图29是使用针状电极的常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对置(相对)电极302承载调色剂T并且经由记录材料303与成像电极301相对地布置。承载在对置电极302上的调色剂T具有调色剂接触区域,在所述调色剂接触区域中调色剂接触记录材料303。在该状态下,对应于电信号的电压施加到成像电极301,使得调色剂T淀积在记录材料303上。同时,记录材料在箭头方向上以某个速度运动,使得调色剂图像形成于记录材料上。然而,在成像电极调色剂图像以如上所述的构造形成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现象,BP,由成像电极30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相对于记录材料301的运动方向在成像电极301的接触位置下游的调色剂接触区域中被扰乱。因此,产生调色剂图像密度降低并且起雾增加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非图像部分处起雾减小的情况下形成调色剂图像、同时保证图像部分处的图像密度的成像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部件;接触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的图像承载部件,将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用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设在相对位置处的电极部分,在所述相对位置,所述电极部分经由插入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之间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相对;其中通过基于图像信息改变施加到所述电极部分的电压的值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承载在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调色剂接触区域中彼此接触,其中通过改变施加到所述电极部分的电压的值,调色剂在调色剂运动区域中在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运动,并且其中所述调色剂运动区域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位于所述调色剂接触区域的下游。当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图1是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的部分(a)和(b)是实施例1中的带有针状电极的成像部分和成像电极接触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的部分(a)和(b)是放大示意图,均显示在实施例1中调色剂承载辊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调色剂的状态。图4的部分(a)至(C)和图5的部分(a)至(d)是用于示出作用于调色剂的力的示意性模型图。图6是施加到成像电极的电压的时序图。图7的部分(a)至(e)是示意图,显示调色剂承载辊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调色剂状态。图8是示意图,显示实施例1中的图像比较中的针状电极位置。图9的部分(a)和(b)是图形,均显示实施例1中的图像比较中的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量。图10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作用于调色剂的力的模型图。图11的部分(a)和(b)是示意图,用于示出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接触区域和成像电极位置的测量方法。图12的部分(a)和(b)是图形,均分别显示间隔和放电起动电压Vb之间以及间隔和电场之间的关系。图13是实施例2中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2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5的部分(a)至(C)是实施例2中的成像电极的示意图。图16的部分(a)和(b)是放大示意图,均显示实施例2中的调色剂承载辊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调色剂状态。图17的部分(a)至(d)是用于示出作用于调色剂的力的示意性模型图。图18的部分(a)至(e)是示意图,均显示实施例2中的调色剂承载辊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调色剂状态。图19是示意图,显示实施例2中的图像比较中的成像电极位置。图20的部分(a)和(b)是图形,均显示实施例2中的图像比较中的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量。图21的部分(a)至(C)是示意图,用于示出实施例2中的调色剂接触区域和成像电极位置的测量方法。图22是实施例3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3的部分(a)至(e)是示意图,均显示实施例3中的调色剂承载辊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调色剂状态。图24是示意图,显示实施例3中的图像比较中的成像电极位置。图25的(a)和(b)是图形,均显示实施例3中的图像比较中的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量。图26是实施例4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的示意图。图27是实施例5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的示意图。图28的部分(a)至(e)是示意图,均显示实施例5中的调色剂承载辊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调色剂状态。图29是使用针状电极的常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图30的部分(a)和(b)是实施例6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1的部分(a)和(b)是放大示意图,分别用于示出在不同于实施例6的构造中和在实施例6的构造中成像电极磨损或损坏(断开)的情况。图32的部分(a)至(C)是用于示出失真图像的示意图。图33、图34和图35是放大示意图,均显示失真图像发生期间的成像部分。图36是图形,显示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位置和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之间的关系O图37的部分(a)和(b)和图38的(a)和(b)是放大示意图,均显示实施例4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图39的部分(a)和(b)是图形,均显示实施例7中的施加到成像电极的电压的时序图。图40的部分(a)和(b)是放大示意图,显示实施例7中的成像部分。图41的部分(a)和(b)和图42的(a)和(b)是放大示意图,均显示实施例7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图43是放大示意图,显示实施例8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图44是用于示出失真图像的长宽比的示意图。图45是放大示意图,显示实施例8中的成像电极布置处的成像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在图1中,成像装置I包括用于在其外周表面承载和运送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辊(调色剂承载部件)2、将在其上形成调色剂T的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3、作为将基于图像信息的电压施加到图像承载部件3的成像电极的针状电极4、以及用于将来自图像承载部件3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记录材料P上的转印部件5。调色剂承载辊2在箭头A方向上旋转地被驱动,并且在其外周表面上承载调色剂T并且将调色剂T运送到成像部分并且也用作成像电极的对置电极。
调色剂T从未显示的调色剂容器供应并且由刮刀23充电到预定电荷量并且在调色剂承载辊2的外周表面上被限制到预定厚度。通过使用构成刮刀23的薄金属板的弹簧弹性,刮刀23接触调色剂承载辊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SUS和磷青铜制造的0.1mm厚的板。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承载辊2外径为11.5mm并且通过在作为导电支撑件21的外径为6_的金属芯上形成作为弹性层22的导电硅酮橡胶层进行制备。此外,在导电硅酮橡胶层的表面上涂覆10 μ m厚的聚氨酯树脂层。调色剂T是具有6 μ m的平均粒度、大约1016Ω.cm的比电阻和负电荷极性的非磁性单成分调色剂。顺便提一句,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调色剂的电荷极性是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在本实施例中,负电荷极性是正常电荷极性。此外,调色剂承载辊电源24连接到调色剂承载辊2的导电支撑件21并且构造成将电压施加到调色剂承载辊2以用于保持调色剂承载辊2的电势或构造成使调色剂承载辊2接地。 用于通过转印来自调色剂承载辊2的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3是环形的,但是具有导电性,且具有在预定范围内调节的电阻。图像承载部件3在箭头B方向上以预定处理速度旋转地运动。图像承载部件3是厚度为50 μ m并且电阻值为IO8 5 Ω.cm的单层聚酰亚胺膜。顺便提一句,图像承载部件3的合适电阻值在IO6-1OuiQ^m的范围内。作为成像电极的针状电极4设在沿着与图像承载部件3的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垂直于图纸)布置的多个针状电极部分中。针状电极4包括电极部分41,所述电极部分是以规则间隔固定并且支撑在支撑部件42上的针状电极。此外,电极部分41连接到成像电极控制器100,并且成像电极控制器100实现控制使得基于图像信息改变施加到电极部分41的电压的值。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电极部分41是丝径为100 μ m并且具有半球形接触表面端的磷青铜或钨电极并且以200 μ m的间隔设在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支撑部件42上。通过通过施加到针状电极4的电压的电场使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调色剂T在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运动而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图像承载部件3上的调色剂图像以预定定时由转印辊5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记录材料P上。记录材料P被传送到图像承载部件3和转印辊5之间的转印部分。当记录材料P位于转印部分时,转印偏压由转印偏压控制装置51施加到转印辊5,使得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3转印到记录材料P的预定位置上。图2的部分(a)是在成像装置I中布置针状电极4之处的成像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在调色剂运动区域(调色剂可运动区域)Imd中,调色剂在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运动。在图2的(a)中,在调色剂接触区域Ic中,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调色剂T接触图像承载部件3。调色剂接触上游位置是调色剂接触区域Ic的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B的最上游位置iu。调色剂接触下游位置是调色剂接触区域Ic的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B的最下游位置。图2的部分(b)是示意图,用于示出其中电极部分41接触图像承载部件3的成像电极接触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的成像电极的构造中,使用针状电极并且因此成像电极接触区域是很窄的区域。所以,针状电极位置ie是其中电极部分41接触图像承载部件3的区域的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B的下游位置。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间隔(间隙)是调色剂承载辊间隙Ig。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调色剂T接触图像承载部件3以提供调色剂接触区域Ic。此外,针状电极位置Ie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3的运动方向位于调色剂接触区域Ic的调色剂接触下游位置Id的下游。接着,将描述施加到作为成像电极的针状电极4的电压以及调色剂承载部件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电场。在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中,当施加到针状电极4的电压增加时,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承载部件间隙Ig中,发生放电现象。众所周知,放电现象中的间隙Z中的放电起动电压Vb可以如图12的(a)中所示根据帕邢定律在IO μ m或以上的空气间隙中由以下方程(I)近似计算。Vb=312+6.2Z— (I)。(R.M.Scheffert, Kyoritsu Shuppan C0., Ltd,《电子照相术》,第 291 页)在本发明的构造中,在放电现象在调色剂承载部件间隙Ig中发生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良好的成像。将描述该原因。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调色剂负性地充电有预定电荷量。然而,当在图像承载部件间隙Ig中发生放电现象时,生成从负调色剂极性反转的正调色剂。极性反转的正调色剂的运动不能由针状电极4的电场控制,使得难以形成良好图像。由于上述原因,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施加到针状电极4的电压使得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电势差不超过放电起动电压来实现成像。在另一方面,在图12的(b)中显示了放电起动电压下间隙Z中的电场。在图中,实线表示放电起动电压下的电场。所以,在实线之上的区域中发生放电现象,并且在实线之下的区域中不发生放电现象。如图12的(b)中所示,在其中不发生放电现象的区域中,间隙越小,能够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越强。综上所述,在其中调色剂由成像电极的电场移动的本发明的结构中,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承载部件间隙Ig越窄,能够在不导致放电现象的情况下设置的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越大。另一方面,在其中调色剂承载部件间隙Ig大的构造中,变得难以在不导致放电现象的情况下设置作用于调色剂的大电场。因此,当为了移动调色剂施加不小于放电起动电压的电压时,变得难以形成良好图像。所以,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窄的调色剂承载部件间隙Ig,使用其中设有调色剂接触区域Ic的构造。在其中设有调色剂接触区域Ic的构造中,调色剂承载部件间隙Ig从调色剂接触区域Ic逐渐增加。因此,在作为成像电极的针状电极的位置ie,调色剂承载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间隙可以构造成窄,使得强电场可以施加到调色剂。此外,在其中调色剂承载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间隙窄的上述构造中,与其中调色剂承载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间隙宽大的构造相比,能够在低施加电压下形成用于移动调色剂的电场。接着,将描述相对于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成像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成像处理。图3的部分(a)和(b)是放大示意性模型图,均显示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调色剂状态并且均部分地显示垂直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B的平面。图3的部分(a)显示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调色剂的状态。图3的部分(b)显示在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调色剂承载部件表面处的电场。在图3的(a)和(b)中,在成像装置I的宽度方向(在垂直于图1中的图纸表面的方向),根据成像装置I的分辨率布置针状电极4的多个电极部分41。电极部分41的每一个布置成与图像承载部件3接触。调色剂T (Ta至Te)带负电。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例子,描述其中调色剂以单层形成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模型。在电极部分41a至41d的接触位置处的调色剂分别为Ta至Te。接着,将描述施加到电极部分41的电压。根据图像信息的电压从成像电极控制器100施加到电极部分41a至41e的每一个。此外,调色剂承载辊2由调色剂承载辊电源24保持在OV。成像电压Vp在成像区域中选择性地施加到电极部分41,并且非成像电压VO在非成像区域中选择性地施加到电极部分41。成像电压Vp是相对于调色剂承载辊2的电势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的电压。也就是说,通过从成像电压Vp减去施加到调色剂承载辊2的电压获得的值具有与显影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另一方面,非成像电压是相对于调色剂承载辊2的电势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同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的电压。也就是说,通过从成像电压Vp减去施加到调色剂承载辊2的电压获得的值具有与显影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在图3的(a)和(b)中,显示了当正极性的电压施加到电极部分41b和41d并且负极性的电压施加到电极部分41a、41c和41e时的调色剂状态、以及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调色剂承载部件表面电场。在图3的(b)中,每个箭头的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并且每个箭头的长度表示电场的强度。更长的箭头长度表示更大的电场。箭头方向表示电场从正极性电势指向负极性电势。所以,带负电的调色剂接收静电力使得调色剂在与电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如图3的(b)中所示,位于成像电压Vp所施加到的电极部分41b和41d的位置的调色剂接收由在朝着调色剂承载部件2方向上指向的电场引起的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方向的静电力,因此运动。位于非成像电压VO所施加到的电极部分41a、41c和41e的位置的调色剂接收由在朝着图像承载部件3方向上指向的电场引起的相对于调色剂承载部件2方向的静电力,因此运动。
通过由电极部分41引起的上述电场,调色剂运动,如图3的(a)中所示。此外,位于成像电压Vp所施加到的电极部分41b和非成像电压VO所施加到的电极部分41a之间的调色剂根据由相关电极形成的电场的方向和强度选择性地置于由调色剂承载辊2承载的状态或由图像承载部件3承载的状态。位于相邻的其它两个电极部分之间的调色剂同样如此。如上所述,相对于垂直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B的方向,能够实现成像。在本发明中,通过将调色剂承载辊电势设置为OV并且通过将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同和相反的极性的两种电压施加到成像电极实现调色剂成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中电压相对于调色剂承载辊2的电势施加到调色剂承载辊2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正和负电势选择性地施加到电极部分41而形成图像。接着,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将参考图4和5描述成像处理。图4的部分(a)至(C)和图5的(a)至(d)是示意性模型图,均显示在成像部分处作用于调色剂的力。图4的部分(a)是调色剂接触区域Ic中的模型图,图4的(b)和(C)是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刚分离之后(接触区域下游位置id的紧后面)的模型图。图5的(a)至(d)是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模型图。调色剂T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非静电淀积力是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并且调色剂T和图像承载辊3之间的非静电淀积力是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的静电力是静电力Fe。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由施加到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的电压形成。将描述在所述那些位置中的每一个处作用于调色剂的力。

<调色剂接触区域Ic中的调色剂>如图4的(a)中所示,在调色剂接触区域Ic中,调色剂T处于调色剂T接触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两者的状态。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在调色剂T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生成,并且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在调色剂T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生成。另一方面,调色剂与电极部分41分开并且因此由电极部分41引起的电场弱,使得静电力Fe相比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和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足够小。因此,满足以下公式(2)。Fad Fe 并且 Fai Fe...(2)。所以,如图4的(a)中所示,静电力Fe不显著地作用于调色剂T,使得调色剂T处于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和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作用于调色剂T的状态。然后,调色剂T随着图像承载部件3的运动经过调色剂接触区域Ic并且处于图4的(b)和(c)的状态。<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刚刚分离之后的调色剂>在调色剂接触区域下游位置id,在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刚刚分离之后,存在如图4的(b)中所示调色剂T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和如图4的(c)中所示调色剂T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的两种调色剂状态。当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大于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从而满足以下的公式
(3)时,调色剂T处于如图4的(b)中所示调色剂T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状态。
Fad>Fai…(3)。当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大于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从而满足以下公式(4)时,调色剂T处于如图4的(c)中所示调色剂T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的状态。Fai>Fad…(4)。调色剂承载状态由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和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之间的量值关系确定。在这里,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和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的值中的每一个随着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的位置而变化。在一些位置满足公式(3)并且在其它位置满足公式(4)。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的(b)和(c)中所示,存在调色剂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和调色剂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两种情况。此外,类似于调色剂接触区域Ic中的情况,当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分离时,调色剂与电极部分41间隔开并且因此由电极部分41引起的电场弱。因此,静电力Fe相比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和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足够小。所以,如图4的(b)和(C)中所示,静电力Fe不显著地作用于调色剂T,使得调色剂T处于调色剂承载辊淀积力Fad和图像承载部件淀积力Fai作用于调色剂T的状态。然后,调色剂T随着图像承载部件3的运动而运动到针状电极位置ie以处于如图5的(a)至(d)所示的状态。<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图5的部分(a)和(b)是当成像电压Vp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施加到电极部分41时的模型图,并且图5的(C)和(d)是当非成像电压VO在针状电极位置ie处施加到电极部分41时的模型图。 当运动到针状电极位置ie时调色剂T处于由调色剂承载辊2承载和由图像承载部件3承载的两种状态,所述状态是如上所述的调色剂接触区域的分离之后的状态。当如图5的(a)和(b)中所示施加成像电压Vp时,朝着图像承载部件的静电力Fe通过电极部分41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作用于调色剂T。在图5的(a)的状态下,导致满足以下公式(5)的由电场引起的静电力Fe作用于调色剂T,使得调色剂T从调色剂承载辊2运动到图像承载部件3。Fe>Fad...(5)。此外,在图5的(b)的状态下,保持调色剂T由图像承载部件3承载的状态。所以,通过将成像电压Vp施加到电极部分41,调色剂图像可以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3上。当如图5的(C)和(d)中所示施加非成像电压VO时,朝着调色剂承载部件的静电力Fe通过电极部分41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作用于调色剂T。在图5的(d)的状态下,导致满足以下公式(6)的由电场引起的静电力Fe作用于调色剂T,使得调色剂T从图像承载部件3运动到调色剂承载辊2。Fe>Fai…(6)。此外,在图5的(C)的状态下,保持调色剂T由调色剂承载辊2承载的状态。所以,通过将非成像电压VO施加到电极部分41,调色剂图像不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3上。通过如上所述的成像处理,当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分离时,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调色剂和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的调色剂都可以在图像部分处淀积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并且可以防止在非图像部分处淀积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接着,还将描述相对于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成像处理。图6是在本发明中施加到针状电极4的电压的时序图。图6显示例子,其中从施加不进行成像的非成像电压VO的状态开始将成像电压Vp施加到针状电极4持续时间T(秒),并且然后施加非成像电压VO。图7的部分(a)至(e)是示意图,均显示调色剂承载辊2和图像承载部件3之间的调色剂状态。图7的部分(a)至(e)分别显示在tl紧之前和紧之后、在t2紧之前和紧之后以及在t3处施加图6中所示的电压的各种状态。图7的部分(a)显示在图6中的tl紧之前的调色剂状态。在这时,非成像电压VO施加到电极部分41。因此,位于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Tl由于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引起的静电力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图7的部分(b)显示在图6中的tl紧之后的调色剂状态。在这时,成像电压Vp施加到电极部分41。因此,位于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Tl由于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引起的静电力运动到并且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接着,图7的部分(C)显示在图6中的t2紧之前的调色剂状态。在从图7的(b)的状态至图7的(c)的状态的时期期间,成像电压Vp施加到电极部分41。因此,在施加成像电压Vp期间位于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T2和经过针状电极位置ie的调色剂Tl由于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引起的静电力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接着,图7的部分(d)显示在图6中的t2紧之后的调色剂状态。在这时,非成像电压VO施加到电极部分41。因此,位于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T2由于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引起的静电力从图像承载部件3运动并且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此外,包括调色剂Tl并且位于针状电极位置ie的下游的调色剂在通过针状电极部分ie期间保持其承载状态。图7的部分(e)显示在图6中的t2处的调色剂状态。在从图7的(d)的状态至图7的(e)的状态的时期期间,非成像电压VO施加到电极部分41。因此,位于针状电极位置ie处的调色剂T3由于图像承载部件3和调色剂承载辊2之间的电场引起的静电力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此外,包括调色剂Tl和T2并且位于针状电极部分ie的下游的调色剂在经过针状电极位置ie时保持其承载状态。也就是说,在通过针状电极位置ie期间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的调色剂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此外,在通过针状电极部分ie期间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的调色剂承载在调色剂承载辊2上。所以,在施加成像电压Vp期间的调色剂T处于调色剂T承载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但是图像承载部件3以处理速度V (mm/秒)在箭头B方向上运动的状态,使得能够在图像承载部件3上形成具有宽度X=VXT (mm)的图像。如上所述,实现相对于垂直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B的方向的成像。接着,将描述当针状电极位置ie变化时的图像比较。图8是示意图,显示图像比较中的针状电极位置ie。本实施例中的针状电极位置ie是位置(6)、(7)和(8)并且其它位置是比较实施例中的位置。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成像。图像承载部件运动速度:50mm/秒成像电压Vp:+50V非成像电压V0:-50V调色剂承载辊电势:OV调色剂承载棍上的调色剂量:0.3mg/cm2调色剂接触区域Ic:1.2mm当在图8中的位置(I)至(10)将成像电压Vp施加到电极部分41时和当在图8中的位置(I)至(10)将非成像电压VO施加到电极部分41时通过测量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mg/cm2)进行图像比较。在下面的表I中显示了在相应针状电极位置的调色剂量。图9的部分(a)是图形,显示在施加成像电压Vp下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M/S:mg/cm2),并且图9的(b)是图形,显示在施加非成像电压VO下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M/S:mg/cm2)0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运动方向测量针状电极位置离调色剂接触区域下游端id的距离。在该情况下,取下游方向作为正(+ )并且取上游方向作为(_)。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部件; 接触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的图像承载部件,将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用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设在相对位置处的电极部分,在所述相对位置,所述电极部分经由插入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之间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相对; 其中通过基于图像信息改变施加到所述电极部分的电压的值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其中承载在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调色剂接触区域中彼此接触, 其中通过改变施加到所述电极部分的电压的值,调色剂在调色剂运动区域中在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运动,并且 其中所述调色剂运动区域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位于所述调色剂接触区域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所述调色剂运动区域位于所述调色剂接触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极部分的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的下游端部分位于所述调色剂运动区域的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的下游。
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部件; 接触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的图像承载部件,将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用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设在相对位置处的电极部分,在所述相对位置,所述电极部分经由插入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之间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相对; 其中通过基于图像信息改变施加到所述电极部分的电压的值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其中承载在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调色剂接触区域中彼此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电极部分的下游端部分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位于所述调色剂接触区域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极部分是针状电极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极部分是具有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的宽度的平面电极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成像期间施加到所述电极部分的电压处于在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不发生放电的水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彼此接触地设置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调色剂接触区域的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所述电极部分电连接到用于向电极部分供应电压的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2、4和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极部分的下游端部分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位于调色剂运动极限位置的上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处,所述调色剂运动区域中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和所述调色剂运动区域中的所述调色剂承载部件的表面相对于连接所述调色剂接触区域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的直线处于相对两 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部件;接触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的图像承载部件,将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用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设在相对位置处的电极部分,在相对位置,电极部分经由插入电极部分和调色剂承载部件之间的图像承载部件与调色剂承载部件相对。通过根据图像信息改变施加到电极部分的电压的值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承载在调色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和图像承载部件在调色剂接触区域中彼此接触。通过改变施加到电极部分的电压的值,调色剂在调色剂承载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在调色剂运动区域中运动。调色剂运动区域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向位于调色剂接触区域的下游。
文档编号G03G15/34GK103210354SQ20118005466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小原泰成, 依田宁雄, 内山高广, 工藤庆树, 川村武志, 折原辰昌, 土桥直人, 花本英俊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