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32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CN 102914815 A书明说1/3页导光板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导光板结构,尤指一种利用嵌入射出方式以将楔形入光体接合于已成型且其厚度小于楔形入光体的入光面厚度的平板出光体的一侧的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利用导光板以使光线均匀射出的设计通常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设置于对应导光板的入光面之位置上,藉此,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即可从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内,并接着经由导光板的内部导光结构(例如形成于导光板底部的光学微结构等)的引导而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进而提供光线充足且亮度均匀的面光源。
在先前技术中,上述导光板的成型通常是使用射出成型制程来完成,然而,由于射出成型制程具有工件厚度的成形限制,故不利于导光板的薄型化设计。除此之外,薄型化导光板通常会出现因入光面厚度小于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厚度之缘故所产生的光线使用效率不佳与漏光的情况。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嵌入射出方式以将楔形入光体接合于已成型且其厚度小于楔形入光体的入光面厚度的平板出光体的一侧的导光板结构,以解决上述之问题。
未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导光板结构,其用来接收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 该导光板结构包含平板出光体和楔形入光体,其中楔形入光体以嵌入射出的方式接合于该平板出光体的一侧且具有入光面,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入射至该楔形入光体内,该入光面的厚度是对应该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且大于该平板出光体的厚度。
较佳的,该平板出光体与该楔形入光体接合的该侧系具有凹凸接合结构。其中,该凹凸接合结构呈锯齿状。
较佳的,该平板出光体具有出光面以及底面,该出光面与该底面彼此相对,光学微结构形成于该底面上,其用来散射该平板出光体内的光线以从该出光面射出。其中,该光学微结构是以模内转印的方式形成于该底面上。
较佳的,该楔形入光体的该入光面上形成有光学散射结构,其用来散射该发光二极管经由该入光面所入射的光线,以增加该发光二极管相对该楔形入光体的发光角度。其中,该光学散射结构呈锯齿状。
较佳的,该平板出光体的组成材质与该楔形入光体的组成材质相同。该平板出光体以及该楔形入光体是由聚碳酸酯材质所组成。
较佳的,该平板出光体的厚度等于O. 25mm,该楔形入光体的该入光面的厚度等于O.3mmο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嵌入射出方式以将楔形入光体接合于已成型且其厚度小3于楔形入光体的入光面厚度的平板出光体的一侧,藉以进一步地缩减导光板结构的整体成型厚度,从而制造出具有超薄厚度的导光板结构,以利后续光学装置(如发光键盘等)的薄型化设计。另外,透过楔形入光体 的入光面的厚度对应发光二极管的厚度的设计,本发明亦可有效地解决以往因薄型化导光板的入光面厚度小于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厚度的缘故所产生的光线使用效率不佳与漏光的问题。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图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图I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导光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导光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I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出的导光板结构10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结构10用来接收发光二极管(图中未画出)所发射的光线,借此以提供光线充足且亮度均匀的面光源,在此实施例中,导光板结构10可应用于键盘的发光设计上(但不以此应用为限),导光板结构10可设置于键盘内对应按键的位置上,而键盘内的发光二极管则是可设置于导光板结构10的一侧,藉以使得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可经由导光板结构 10朝按键的方向投射出,从而发挥键盘具有发光功能的效果。
于此针对导光板结构10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之描述,如图I所示,导光板结构10 包含平板出光体12以及楔形入光体14。楔形入光体14具有入光面16,入光面16的厚度 Tl是对应一般常见的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且大于平板出光体12的厚度T2,而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是经由入光面16入射至楔形入光体14内,藉此,即可达到使楔形入光体14的入光面16的面积等于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积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升导光板结构10的光线使用效率以及解决漏光问题。在此实施例中,平板出光体12的组成材质可与楔形入光体 14的组成材质相同以提升平板出光体12与楔形入光体14的接合强度,并且较佳地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材质所组成,楔形入光体14的入光面16的厚度Tl系较佳地等于O. 3mm,平板出光体12可以滚压成型的方式形成以使其厚度T2较佳地等于O. 25mm,从而达到导光板结构10具有超薄厚度的效果。需注意的是,楔形入光体14的入光面16的厚度 Tl与平板出光体12的厚度T2不以上述数值为限,其可根据导光板结构10的实际应用需求而有所变化。至于上述滚压成型的相关制程说明,其常见于先前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由图I可知,平板出光体18可具有出光面18以及底面20,出光面18与底面20彼此相对,光学微结构22是较佳地以模内转印(In Mold Decoration, MD)的方式 (但不以此为限)形成于底面20上,光学微结构22是用来散射平板出光体18内的光线以从出光面18射出,其中光学微结构22在图I中仅以凹凸微结构简示之,但不受此限,其亦可采用其他常见的光学微结构设计,例如油墨图样层等。另外,楔形入光体14的入光面16上可形成有光学散射结构24,光学散射结构24是较佳地呈锯齿状(但不受此限)而可用来散射发光二极管经由入光面16所入射的光线,藉以增加发光二极管相对楔形入光体14的发光角度,从而提升导光板结构10的光线使用效率。
透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光线入射至楔形入光体14的入光面16之后,光线即可通过楔形入光体14而在平板出光体12内行进,并在入射至平板出光体12的底面20时,藉由光学微结构22的光学散射设计而从出光面18射出,从而提供光线充足且亮度均匀的面光源。
在实际应用中,楔形入光体14是以嵌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接合于平板出光体12的一侧。一般而言,所谓嵌入射出制程是将已完成的嵌入件预先置放于模穴中,接着再将塑胶粒以定量、间歇的方式,自进料漏斗加入,送至加热管中加热使塑胶粒融化后,透过活塞柱向前推进,经由喷嘴将热熔融的塑胶粒射入模穴中,与预先置放于模穴中的嵌入件接合成型。在此实施例中,平板出光体12在以滚压成型的方式形成后置入模穴中,接着,楔形入光体14再经由射出成型制程而成型于模穴中并同时与平板出光体12接合,如此即可完成导光板结构10的成型。
需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地强化平板出光体12与楔形入光体14的接合强度,在此实施例中,平板出光体12与楔形入光体14接合的一侧可额外具有凹凸接合结构26,凹凸接合结构26是较佳地呈锯齿状,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改采用其他常见的凹凸接合结构设计,例如图2 (其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导光板结构10’的立体示意图)所示的凹凸接合结构26’所采用的方正凹槽凸齿设计等。
相较于先前技术使用射出成形制程以形成导光板的设计,本发明是利用嵌入射出方式以将楔形入光体接合于已成型且其厚度小于楔形入光体的入光面厚度之平板出光体的一侧,藉以进一步地缩减导光板结构的整体成型厚度,从而制造出具有超薄厚度的导光板结构,以利后续光学装置(如发光键盘等)的薄型化设计。另外,透过楔形入光体的入光面的厚度对应发光二极管的厚度的设计,本发明亦可有效地解决以往因薄型化导光板的入光面厚度小于发光二极管之结构厚度的缘故所产生的光线使用效率不佳与漏光的问题。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结构,其用来接收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结构包含平板出光体;以及楔形入光体,其以嵌入射出的方式接合于该平板出光体的一侧且具有入光面,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入射至该楔形入光体内,该入光面的厚度是对应该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且大于该平板出光体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板出光体与该楔形入光体接合的该侧具有凹凸接合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凸接合结构呈锯齿状。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板出光体具有出光面以及底面, 该出光面与该底面彼此相对,光学微结构形成于该底面上,其用来散射该平板出光体内的光线以从该出光面射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是以模内转印的方式形成于该底面上。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入光体的该入光面上形成有光学散射结构,其用来散射该发光二极管经由该入光面所入射的光线,以增加该发光二极管相对该楔形入光体的发光角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散射结构呈锯齿状。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板出光体的组成材质与该楔形入光体的组成材质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板出光体以及该楔形入光体是由聚碳酸酯材质所组成。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板出光体的厚度等于O.25mm, 该楔形入光体的该入光面的厚度等于O. 3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其用来接收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该导光板结构包含平板出光体和楔形入光体,其中楔形入光体以嵌入射出的方式接合于该平板出光体的一侧且具有入光面,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入射至该楔形入光体内,该入光面的厚度是对应该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且大于该平板出光体的厚度。本发明制造出具有超薄厚度的导光板结构,以利后续光学装置(如发光键盘等)的薄型化设计。本发明亦可有效地解决以往因薄型化导光板的入光面厚度小于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厚度的缘故所产生的光线使用效率不佳与漏光的问题。
文档编号G02B6/00GK102914815SQ20121042555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江治湘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