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灯座、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座、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模组中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两个灯线出口 I设置于灯座的后部,两个灯线出口 I与图1中所示灯座底部的两个灯线出口 4之间为通透结构,灯线从灯座内部穿过,即灯线从所述通透结构中穿过,灯线垂直于灯座的上表面,也就是垂直于卡线槽2所在的表面。这种走线方式很容易导致灯线在灯线出口 I位置发生易位,从而使远端灯座底部灯线出口 4处的灯线易位,如图2所示,最终导致灯线5与背板6发生挤压,造成灯线破损。图2中所显示的灯线为灯座底部灯线出口伸出的灯线,由于灯座被其它部件遮挡,所以在图2中没有体现;灯线未发生易位时与背板间的正常位置如图3所
/Jn ο此外,从图1中可以看出灯线出口处的卡线槽2较浅,且沿灯座边缘的走线位置3无卡槽,使得灯线很容易与卡线槽2发生脱离,从而导致灯线发生易位,造成灯座底部灯线出口处的灯线与背板间发生挤压,如图2所示,导致熄灭等不良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座、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有效避免灯线与背板发生挤压,防止灯线破损及灯管熄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座,包括灯线出口 ;所述灯座还包括:设置于灯线出口位置的弹性卡合结构和设置于走线位置的卡线槽;其中,所述灯线出口设置于灯座走线位置的前部。其中,所述灯座包括两个灯线出口,所述弹性卡合结构为两个,所述卡线槽为两条。其中,所述两个灯线出口、两个弹性卡合结构和两条卡线槽均轴对称分布于所述灯座的上表面。其中,所述两个灯线出口与灯座底部灯线出口间的通透结构与灯座的上表面成一夹角。其中,所述夹角为30度 75度。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合结构的开口朝向灯反射罩。其中,所述弹性卡合结构的开口宽度小于灯线的直径,所述弹性卡合结构的底部宽度大于灯线的直径。其中,所述卡线槽由两条设置于灯座上表面的突出部构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灯座采用如上所述的灯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灯座采用如上所述的灯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座,将灯线出口设置于灯座走线位置的前部,且在灯线出口处设置弹性卡合结构,并在走线位置设置卡线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灯线的出口位置,降低了灯线在灯座中发生易位的情况;还在灯线的出口位置设置弹性卡合结构,可避免因灯线在出口位置发生易位而与背板发生挤压的问题,因而可避免灯线破损,防止灯管熄灭。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灯线走线位置设置卡线槽,可避免灯线在走线方向发生偏移,因而可避免灯线与背板发生摩擦。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模组中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灯线易位时与背板发生挤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灯线未发生易位时与背板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座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卡合结构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灯线出口 ;2、灯线出口处的卡线槽;3、走线位置;4、灯座底部灯线出口 ;5、灯线;6、背板;7、弹性卡合结构;8、走线位置处的卡线槽;9、弹性卡合结构的开口 ;10、弹性卡合结构的开口宽度;11、弹性卡合结构的底部宽度;m、灯座上表面的中轴线;α、弹性卡合结构与走线方向的夹角山、弹性卡合结构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灯线出口设置于灯座走线位置的前部,且在灯线出口处设置弹性卡合结构,并在走线位置设置卡线槽。所述灯座可包括一个、两个或四个灯线出口,其中,所述灯座包括两个灯线出口时,所述弹性卡合结构为两个,卡线槽为两条。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座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两个灯线出口 I相对于灯座上表面中轴线m,对称分布于灯座走线位置的前部。两个灯线出口 I与灯座底部灯线出口 4间的通透结构与灯座的上表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也就是说,灯线从灯座中穿过时,灯线与灯座上表面不垂直,优选地,所述夹角为30度 75度,所述夹角一般不会小于30度,因为灯座的尺寸有限,如果夹角很小,且灯座底部灯线出口 4的位置不变的话,灯线出口 I将会位于灯座走线位置的后部,灯座上表面也就没有设置卡线槽的位置了,这与实际不符;如果夹角太大,大于75度,那么灯线在灯座内的位置就接近于现有技术,即灯线垂直于灯座的上表面,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灯线与背板发生挤压。灯座中倾斜的通透结构对灯线易位有限制作用,因此,这种走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灯线易位机率。此外,如图4所示,两个灯线出口 I位置还设有弹性卡合结构7,所述两个弹性卡合结构7也相对于灯座上表面中轴线m对称,在水平方向上与灯座的走线方向均成一个夹角α ;所述弹性卡合结构7的长度L大于灯线出口的直径;弹性卡合结构7的开口 9朝向灯反射罩,所述灯反射罩包裹住所述灯座的上表面及前后表面,所述灯反射罩在图4中未体现。所述弹性卡合结构7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卡合结构7的开口宽度10稍小于灯线的直径,所述弹性卡合结构的底部宽度11大于灯线的直径;所述弹性卡合结构可避免灯线在出口位置发生易位。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在灯线走线位置设置卡线槽8,两条卡线槽8同样对称分布于灯座上表面中轴线m的两侧。为了防止灯线易位,可将卡线槽8设置的深一些,卡线槽的宽度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每条卡线槽可由两条设置于灯座上表面的突出部构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制作工艺简单,且使得灯座的体积最小化,满足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卡线槽的设置可避免灯线在走线方向发生偏移,从而可避免灯线与背板发生摩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灯座采用如上所述的灯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灯座采用如上所述的灯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座,将灯线出口设置于灯座走线位置的前部,且在灯线出口处设置弹性卡合结构,并在走线位置设置卡线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灯线的出口位置,降低了灯线在灯座中发生易位的情况;还在灯线的出口位置设置弹性卡合结构,可避免因灯线在出口位置发生易位而与背板发生挤压的问题,因而可避免灯线破损,防止灯管熄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灯座,包括灯线出口(I);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还包括:设置于灯线出口位置的弹性卡合结构(7)和设置于走线位置的卡线槽(8); 其中,所述灯线出口(I)设置于灯座走线位置(3)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包括两个灯线出口(1),所述弹性卡合结构(7)为两个,所述卡线槽(8)为两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灯线出口(I)、两个弹性卡合结构(7)和两条卡线槽(8)均轴对称分布于所述灯座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灯线出口(I)与灯座底部灯线出口间的通透结构与灯座的上表面成一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30度 7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所述的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合结构的开口(9)朝向灯反射罩。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合结构的开口宽度(10)小于灯线的直径,所述弹性卡合结构的底部宽度(11)大于灯线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8)由两条设置于灯座上表面的突出部构成。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灯座米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灯座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座、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灯座包括灯线出口(1);还包括设置于灯线出口位置的弹性卡合结构(7)和设置于走线位置的卡线槽(8);所述灯线出口(1)设置于灯座走线位置(3)的前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灯线与背板发生挤压,防止灯线破损及灯管熄灭。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3010527SQ2012202413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郝学光, 龙君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