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对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16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对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对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使用于手机或相机等摄取影像的镜头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镜头对焦装置可使用于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等手持式装置及网络摄影机上,作为镜头摄取影像时自动对焦的装置。该些镜头对焦装置上会有至少二支的供电端子,可连接至外部基板,如手机中的电路板,使得电力或控制信号能供给至内部音圈马达而进行相对的对焦移动。然而目前传统的镜头对焦装置中,其端子是与弹片一体成形,或者端子使用热融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弹片电性连接。端子与弹片一体成形虽然能确保端子的电性传输,但组装时端子需要穿过底座,工艺上较麻烦。而端子用热融接或焊接的方式,其端子已在底座成形时即已嵌在底座中,因此在工艺中需要确保端子与弹片之间的电性连接,可能因为端子与弹片的电连接不良,而造成整体镜头对焦装置的不良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的需求及缺失,提供一种可确实、简便地将端子配置在固定位置,而且能确保端子能轻易地组装的镜头对焦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对焦装置,包括一镜头承载座,承载一镜头;一基座,支持该镜头承载座作相对的对焦移动;至少一弹性件,具导电性,弹性接续于该基座与该镜头承载座弹之间;至少一端子嵌置槽,位于该基座的一侧面;及至少一接续端子,可置入该端子嵌置槽,用以电性接续该弹性件,其中该接续端子还包括一第一端部,向一光轴的一入射侧方向延伸向该弹性件,连接至该弹性件;一第二端部,向该光轴的一出射侧方向延伸;及一接续部,接续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中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在该光轴方向彼此垂直。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中该接续部垂直于该光轴方向。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一弹性件设置面,该第一端部突伸出该弹性件设置面。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中该第一端部具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该弹性件设置面,该弹性件具有多个外环部,该外环部具有至少一贯通孔,该突出部穿过该贯通孔。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中该端子嵌置槽具有一收纳沟、一连通沟及一切开的缺口,该收纳沟于该基座向该入射侧的一表面及该侧面形成至少一开口,该开口贯通该连通沟至该切开的缺口 ;其中该接续端子置入该端子容置槽由该第一端部置入该收纳沟,该接续部置入该连通沟,及该第二端部置入该切开的缺口。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中该接续端子由板材弯曲制成。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中该接续端子有二个,该镜头承载座还具有一线圈,该弹性件包括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之一该接续端子与该弹性件的第一部分和该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而其中另一该接续端子与该弹性件的第二部分和该线圈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使电流通过该接续端子、该弹性件传导至该线圈的两端,且该弹性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相互为绝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镜头对焦装置,包括具端子嵌置槽的基座、及可收纳于端子嵌置槽的接续端子,端子嵌置槽具有收纳沟、连通沟、及切开的缺口,收纳沟于基座的一表面及侧面形成开口,开口贯通连通沟至切开的缺口,接续端子的第一端部可从收纳沟置入,接续部置入连通构,第二端部置入切开的缺口,使得组装非常简单而且准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续端子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沿着光轴的入射侧及出射侧方向延伸,第一端部延伸连接至弹性件,确保弹性件和接续端子间的导电性,第二端部沿着与第一端部相反的方向延伸向外部,因此接续端子可轻易地与外部基板接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性件具有外环部,部分的外环部具有贯通孔,第一端部具有突出部,突出部突出基座的弹性件配置面,并穿过弹性件的贯通孔而与弹性件连接,使得电流可利用弹性件与接续端子间的连接而能轻易地维持导电顺畅,并可有效防止接续端子自基座脱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对焦装置可有两个接续端子,且基座上的端子嵌置槽可对应接续端子的形状,以收纳接续端子,镜头承载座也可具备有线圈,其中弹性件具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接续端子的其中一端及线圈的一端连接,使能让电流通过;弹性件的第二部分与接续端子的另一端及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使能让电流通过,弹性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相互分离及绝缘。此种镜头对焦装置因具有线圈的供电结构,构成轻易组装的态样,具有生产的优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8]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29]图2为图I的立体分解不意图;[0030]图3为弹性件组于基座的立体示意图;[0031]图4为图3的侧视不意图;[0032]图5为弹性件配置于基座的俯视示意图;[0033]图6为基座与弹性件及接续端子的分解示意图;[0034]图7为基座的俯视不意图;[0035]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不意图;[0036]图9接续端子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7]其中,附图标记[0038]10:镜头对焦装置[0039]20 :上盖[0040]22 :上盖框部[0041]22a :上弹性件设置面[0042]24 :上盖柱部[0043]30 :上弹性件[0044]32 :外环部[0045]34 :内环部[0046]36 :臂部[0047]40 :轭铁[0048]40a :外周部[0049]44 :磁铁[0050]48 :线圈[0051]50 :镜头承载座[0052]52 :线圈设置部[0053]54 :入射侧内环设置部[0054]56 :出射侧内环设置部[0055]60 :弹性件[0056]60a :弹性件第一部分[0057]60b :弹性件第一部分[0058]62a,62b :外环部[0059]64a、64b 内环部[0060]66a、66b :臂部[0061]67a,67b :贯通孔[0062]68a :外缘部[0063]70 :基座[0064]72 :基座框部[0065]72a :弹性件设置面[0066]74 :基座柱部[0067]75 :侧面[0068]76a、76b :收纳沟[0069]77a、77b :连通沟[0070]78a,78b :切开的缺口[0071]80a,80b :接续端子[0072]81a、81b :第一端部[0073]82a,82b :第二端部[0074]83a,83b :接续部[0075]84a,84b :突出部[0076]88 :焊料固化部90a、90b :接续端子装入方向91a、91b :弹性件装入方向α :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一并参阅图I及图2所示,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镜头对焦装置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而图2为图I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对焦装置10其外形略呈矩形。镜头对焦装置10的中心部配置有用以承载镜头(图中未示)的镜头承载座50,镜头承载座50的外侧配置有轭铁40,包围镜头承载座50及基座70。镜头对焦装置10中具有承载镜头用的镜头承载座50、上盖20 (如图2)及基座70,基座支撑镜头承载座作相对的对焦移动。又,镜头对焦装置10的内部设有音圈马达,镜头对焦装置10利用音圈马达可使镜头承载座50相对于基座70向光轴α方向作相对的对焦移动。镜头对焦装置10在光轴α出射侧配置影像感测器(图中未示)后,可作为照相机模块等使用,但镜头对焦装置10的用途不在此限。如图2所示,镜头对焦装置10包括轭铁40、上盖20、上弹性件30、镜头承载座50、磁铁44、线圈48、弹性件60、基座70、接续端子80a、80b。镜头对焦装置10沿着镜头的光轴α方向,光线从镜头端射入处称入射侧,而沿着光轴α方向的光线射出处称为出射侧。在本实施例中,镜头对焦装置10中的轭铁40附带有上盖20及覆盖基座70外侧的外周部40a,但轭铁40的形状并未限定,只要能配置在上盖20及基座70内皆可。又,在本实施例中的轭铁40由外观略呈矩形的组件所成,但如同磁铁44 一样,也可由多个组件组合而成。上盖20连接上弹性件30,上弹性件30在入射侧处支持镜头承载座50。上盖20有框缘形状略呈矩形的上盖框部22及上盖框部22的四个角落向光轴α方向的出射侧突伸的上盖柱部24。在上盖框部22位于出射侧端的平面上形成有上弹性件设置面22a。上弹性件30的外环部32以接着剂等固定于上弹性件设置面22a。又,上盖20的上盖柱部24以接着剂等接续在基座70的基座柱部74。再如图2所示,上弹性件30弹性接续于上盖20和镜头承载座50之间。镜头承载座50由上弹性件30和弹性件60弹性支持,且位于上盖20与基座70之间,可使镜头承载座50于光轴α方向自由移动。上弹性件30具有由外环部32、内环部34和臂部36所成的多环状。构成上弹性件30的外周部分的外环部32固定于上盖框部22的上弹性件设置面22a。上弹性件30的内环部34配置与外环部32之内,以接着剂等固定于镜头承载座50的内环设置部54。上弹性件30的外环部32和内环部34利用臂部36彼此相连。上弹性件30由金属等弹性材料所制成,臂部36可弹性变形。由于臂部36可弹性变形,所以内环部34相对于外环部32,能向光轴α方向做相对移动。磁铁44被上盖20的上盖框部22和基座70的基座框部72所钳夹。在本实施例中,磁铁44位于接近上盖柱部24及基座74的内侧,配置在镜头对焦装置10的四个角落,
6于组装状态下,与装在镜头承载座50的线圈48相对。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镜头承载座50的音圈马达是由磁铁44、轭铁40及线圈48所构成。线圈48固定于镜头承载座50外周部的线圈设置部52上。又,构成线圈48的一端部与弹性件60的外环部62a及内环部64a连接(如图5所示),弹性件60具导电性可让电流通过弹性件60传导至线圈48的一端,而线圈48的另一端与弹性件60的外环部62b及内环部64b连接(如图5所示),使电流利用弹性件60传导至线圈48的另一端,形成供电回路。又,如图5所示,接续端子80a(突出部84a为接续端子80a的一部分)与弹性件外缘部60a及外环部62a连接,可容电流相通,接续端子80b (突出部84b为接续端子80b的一部分)与弹性件60的外环部62b连接,可容电流相通。故如图2所示的线圈48是由弹性件60的外环部62a、62b及与其相接的接续端子80a、80b提供驱动镜头承载座50的电力。镜头承载座50其形状为中空圆筒状,镜头(图中未显示)固定于镜头承载座50内。于镜头承载座50入射侧的一端表面设有入射侧内环设置部54,上弹性件30的内环部34固定于入射侧内环设置部54。而于镜头承载座50出射侧一端表面设有出射侧内环设置部56,弹性件60的内环部64a、64b (如图5所示)固定于出射侧内环设置部56。如图2所示,弹性件60弹性接续于基座70和镜头承载座50之间。弹性件60由2组相互分离及绝缘的第一部分60a及第二部分60b所构成,包括外环部62a、62b及内环部64a、64b,并且可兼为线圈48供电线路的一部分。弹性件60除了具有2个分离部分外,其结构与上弹性件30类似,如图3为弹性件组合于基座的弹性件设置面的立体示意图,弹性件60第一部分60a由外环部62a、内环部64a、臂部66a组成;弹性件60第二部分60b由外环部62b、内环部64b、臂部66b组成。如图3所示,构成弹性件60外周部分的外环部62a、62b固定于基座框部72的弹性件设置面72a。弹性件60的内环部64a、64b位于外环部62a、62b之内,以接着剂等固定于镜头承载座50的出射侧内环设置部56(如图2所示),外环部62a与内环部64a以臂部66a连结,外环部62b与内环部64b以臂部66b连结。弹性件60也与上弹性件30相同,由金属等弹性材料所制成,臂部66a、66b可弹性变形,由于臂部66a、可弹性变形之故,内环部64a、64b相对于外环部62a、62b可沿着光轴α方向相对移动。如图2所示,基座70利用弹性件60连接镜头承载座50,以及上盖20利用上弹性件30连接镜头承载座50,使得基座70及镜头承载座50可相对移动。基座70的外观略呈矩形,中央设有贯穿孔,基座框部72的4个角落分别设有向着光轴α方向入射侧突出的基座柱部74。基座70于基座框部72入射侧一端表面设有弹性件设置面72a。弹性件设置面72a可配置弹性件60的外环部62a、62b (如图5所示)。如图3及图4所示,图4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基座框部72具有4个外周侧面,其中的一侧面75具有端子嵌置槽,端子嵌置槽是为组装和置入接续端子80a、80b。即于侧面75设置有2组用以组装接续端子80a、80b用的端子嵌置槽,包括收纳沟76a、76b、连通沟77a,77b以及切开的缺口 78a、78b。收纳沟76a、76b于侧面75具有开口,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因收纳沟76a、76b是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垂直的方向延伸,所以收纳沟76a、76b意味着互相面对的一对壁部。连通沟77a、77b于弹性件设置面72a及侧面75具有开口。又,连通沟77a是与收纳沟76a相通,连通沟77b与收纳沟76b相通。切开的缺口 78a、78b为收纳沟76a、76b向光轴α出射侧方向延伸的侧壁面开口而形成,使得接续端子80a、80b的第二端部82a、82b可从基座70的出射侧方向延伸出去。如图5所示,图6为基座与弹性件及接续端子的分解示意图,接续端子80a具有第一端部81a,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平行的向入射侧方向延伸向弹性件60,与弹性件第一部分60a连接,使电流能通过接续端子80a传导至弹性件60 ;接续端子80a具有位于第一端部81a对侧一端的第二端部82a及接续部83a,第二端部82a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平行的向出射侧方向延伸,即向与第一端部81a相反的方向延伸;接续部83a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垂直的方向与第一端部81a和第二端部82a接续。第一端部81a、第二端部82a从光轴α方向看入彼此间呈略为垂直状。如图4所示,接续端子80a的接续部83a收纳于基座70的收纳沟76a内。第一端部81a穿过基座70的连通沟77a,其中一部分从弹性件设置面72a向弹性件60 (即入射侧)延伸突出。亦即第一端部81a具有突出部84a。又,第二端部82a容置于切开的缺口 78a。如图6所示,接续端子80b也与接续端子80a相同,具有第一端部81b,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平行的向入射侧方向延伸向弹性件60,与弹性件第二部分60b连接,使电流通过接续端子80b传导至弹性件60 ;接续端子具有位于第一端部81b对侧一端的第二端部82b及接续部83b,第二端部82b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平行的向出射侧方向延伸,即向与第一端部81b相反的方向延伸;接续部83b是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垂直的方向接续第一端部81b和第二端部82b之间。第一端部81b及第二端部82b从光轴α方向看入彼此间呈略为垂直状。接续端子80b与接续端子80a是对称配置。亦即如图4所示,接续端子80b的接续部83b是收纳于基座70的收纳沟76b中,第一端部81b穿过基座70的连通沟77b,第一端部81b其中一部分从弹性件设置面72a向弹性件60a(即入射侧)延伸突出。亦即第一端部81b具有突出部84b。又,第二端部82b容置于切开的缺口 78b。接续端子80a及接续端子80b作为供电端子,由外部提供电力给镜头对焦装置10的音圈马达。故第二端部82a及第二端部82b可与外部基板(图中未示)等连接,可容电流通过。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基座70的接续端子80a、80b及弹性件60的组装方法,图7为基座由光轴入向看入的俯视不意图,图为图7的局部放大不意图。如图6中以箭头90a及箭头90b分别表示弹性件60及接续端子的组入方向,接续端子80a、80b组装在基座70的端子嵌置槽。接续端子80a、80b的接续部83a、83b是分别置入于收纳沟76a、76b,装配在基座70的侧面75上。如图7所示,利用第一端部81a、81b穿过于弹性件设置面72a及侧面75连通沟77a、77b的开口。故,第一端部81a、81b也可在接续部83a、83b置入于收纳沟76a、76b的同时,收纳于由侧面75的连通沟77a、77b中。如图6及图7所示,第二端部82a、82b也同样收纳于切开的缺口 78a、78b中(如图4所示)。如图7所示,接续端子80a、80b组装在基座70时,第一端部8la、8Ib的突出部84a、84b则由弹性件设置面72a突出。接着如图6的箭头91a及91b所示,弹性件60a、60b配置于弹性件设置面72a。图5为弹性件配置于基座上由光轴入射侧看入的俯视示意图,弹性件60a、60b的外环部62a、62b具有贯通孔67a、67b。自弹性件设置面72a突出的突出部84a、84b可穿过与其对应的贯通孔67a、67b。如图8所示,突出部84a通过外环部62a的外缘部68a。外缘部68a会卡住突出部84a,限制第一端部81a在连通沟77a内部的活动,而后再将突出部84a焊接在外环部62a防止接续端子80a脱落。于基座70完成接续端子80a、80b及弹性件60的配置后,须确保接续端子80a、80b及弹性件60a、60b之间的导电性。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使焊料横跨第一端部81a(含有突出部84a为佳)和外环部62a,固化后形成焊料固化部88。于第一端部81b和外环部62b与图8相同,具有焊料固化部88。此外如图6所示,接续端子80a、80b的制造方法并不设限,举例来说,如图9所示,图9为接续端子的另一实施例不意图,可由金属制的板材89a、89b弯曲加工制造而成,此时板材89a、89b表面的延伸在方向则如图9所示,于第二端部82a、82b为与侧面75平行;第一端部81a、81b与第二端部82a、82b则相互垂直。此种接续端子80a、80b的形状虽然单纯,但可配置于狭窄的基座70,有助镜头对焦装置10的小型化。镜头对焦装置10如图6所示,接续端子80a的接续部83a、83b是由基座70的侧面75,沿着收纳沟76a、76b插入既定位置,使得组装非常轻易而且准确。第一端部81a、81b是由接续部83a、83b的一端,沿着与光轴α方向略为平行的方向,向出射侧延伸。因此第一端部81a、81b的自由端是靠近弹性件设置面72a,或由弹性件设置面72a突出,所以能轻易的确保第一端部81a、81b自由端和配置于弹性件设置面72a上弹性件60的导电性。并且于基座70的连通沟77a、77b可让第一端部81a、81b穿过,因此接续端子80a、80b能更正确地固定于既定的位置,而且又能确实保持在基座70内。如上述的镜头对焦装置10,将镜头对焦装置10全体与沿着与光轴α的垂直方向移动的音圈马达组合后,也能作为具有对焦机构和修正震动的光学装置使用。又,确保接续端子80a、80b和弹性件60a、60b之间导电性的方法并不限于焊接,也能使用导电性接着剂、溶着或金属零件固定。此外与图6等所示的实施例相异,弹性件60a、60b或接续端子80a、80b在金属固定于基座70组装时也可是一体成形,只要在驱动音圈马达之际是分开及绝缘即可。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镜头承载座,承载一镜头;一基座,支持该镜头承载座作相对的对焦移动;至少一弹性件,具导电性,弹性接续于该基座与该镜头承载座弹之间;至少一端子嵌置槽,位于该基座的一侧面 '及至少一接续端子,可置入该端子嵌置槽,用以电性接续该弹性件,其中该接续端子还包括一第一端部,向一光轴的一入射侧方向延伸向该弹性件,连接至该弹性件;一第二端部,向该光轴的一出射侧方向延伸 '及一接续部,接续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在该光轴方向彼此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续部垂直于该光轴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弹性件设置面,该第一端部突伸出该弹性件设置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具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该弹性件设置面,该弹性件具有多个外环部,该外环部具有至少一贯通孔,该突出部穿过该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嵌置槽具有一收纳沟、一连通沟及一切开的缺口,该收纳沟于该基座向该入射侧的一表面及该侧面形成至少一开口,该开口贯通该连通沟至该切开的缺口 ;其中该接续端子置入该端子容置槽由该第一端部置入该收纳沟,该接续部置入该连通沟,及该第二端部置入该切开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续端子由板材弯曲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续端子有二个,该镜头承载座还具有一线圈,该弹性件包括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之一该接续端子与该弹性件的第一部分和该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而其中另一该接续端子与该弹性件的第二部分和该线圈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使电流通过该接续端子、该弹性件传导至该线圈的两端,且该弹性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相互为绝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对焦装置,包括镜头承载座用以承载镜头、基座及弹性件,弹性件具导电性,可提供基座和镜头承载座间的弹性接续;基座侧面设有端子嵌置槽可置入接续端子,接续端子包括向光轴的入射侧方法延伸的第一端部、向光轴的出射侧方向延伸的第二端部及接续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之间的接续部,接续端子电性接续弹性件,弹性件还电性接续至线圈,使接续端子能接续电流至线圈。
文档编号G03B13/34GK202748517SQ20122037972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
发明者徐尚榆, 林坤仕, 吴富源 申请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