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26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并通过铁框卡合使得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合在一起,但这种铁框卡合结构使得液晶面板边缘存在一定的边框,影响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和整体美观,尤其在多显示器拼接的情况下,液晶面板的边框更影响拼接后的显示效果。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在新时代的广视角液晶显示器中,均采用窄边框、广可视角和一体式镜面屏设计,让显示器更加美观、时尚。这种新时代的广视角液晶显示器省略了传统的铁框卡合结构,改为液晶面板玻璃通过黏胶直接与背光模组贴合固定。但是这种直接贴合固定的方式使得液晶显示器普遍有漏光现象,即在暗画面下有局部区域偏亮,影响显示质量,原因在于:液晶面板玻璃与背光模组的固定方式为一件式胶框的硬式固定,背光模组在外力作用下或是自身轻微的变形会带动液晶面板玻璃一起变形,从而产生漏光;同时,若有轻微的外力直接作用在液晶玻璃面上,因无缓冲结构而直接导致液晶面板发生变形,也容易产生漏光。因此,有必要改善液晶面板玻璃和背光模组的固定方式,来预防漏光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以及将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夹持在里面的前铁框,所述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上胶框,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下胶框、光学膜片组以及背板,所述上胶框与下胶框间隙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上胶框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下胶框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间隙配合的卡钩。优选的,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和下胶框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优选的,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下胶框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凸肋。优选的,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和下胶框的顶部之间通过若干个凹凸结构层叠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两件式胶框固定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达到了软式固定的效果,且可以同时达到有效固定,可以有效地解决暗画面下的漏光现象,提升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的整体显示品质,给用户带来更高质量的视觉享受。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液晶面板,2-背光模组,21-下胶框,22-背板,23-增光片,24-扩散片,25-导光板,26-反射片,27-反射边条,3-前铁框,4-上胶框,5-卡槽,6-卡钩,7-凹凸结构,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背光模组2以及将液晶面板I和背光模组2夹持在里面的前铁框3,所述液晶面板I和背光模组2之间设置有上胶框4,所述背光模组2包括下胶框21、光学膜片组以及背板22,所述上胶框4与下胶框21间隙配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胶框4的侧壁开设有卡槽5,所述下胶框21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5间隙配合的卡钩6,这里的间隙配合具体是卡钩6的底面与卡槽5的底面之间的间隙配合,所述卡钩6限制了上胶框4和下胶框21竖直方向的松脱。所述卡钩6的底面与卡槽5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为0.5_,在实际应用中的间隙值应该根据不同显示尺寸大小进行调整到合适的点或范围,该间隙补偿了背光模组2的变形,使得液晶面板I保持自然平整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胶框4的顶部和下胶框21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在液晶面板I受到外力按压时起到缓冲作用;所述上胶框4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图中未绘示),所述下胶框21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凸肋(图中未绘示),所述限位凸肋限制了上胶框4和下胶框21水平方向的松脱;所述上胶框4的顶部和下胶框21的顶部之间通过两个凹凸结构7层叠在一起,即上胶框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凸部,而下胶框2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部和与第一凸部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液晶面板I,所述液晶面板I和上胶框4之间设置有垫片
8。所述光学膜片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增光片23、扩散片24、导光板25以及反射片26,所述反射片的边缘设置有位于导光板25侧面的反射边条27。当然,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组成并不局限于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以及将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夹持在里面的前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上胶框,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下胶框、光学膜片组以及背板,所述上胶框与下胶框间隙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框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下胶框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间隙配合的卡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和下胶框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下胶框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凸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和下胶框的顶部之间通过若干个凹凸结构层叠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和上胶框之间设置有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增光片、扩散片、导光板以及反射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的边缘设置有位于导光板侧面的反射边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面板漏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以及将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夹持在里面的前铁框,所述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上胶框,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下胶框、光学膜片组以及背板,所述上胶框与下胶框间隙配合连接;所述上胶框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下胶框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间隙配合的卡钩,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和下胶框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胶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下胶框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凸肋。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件式胶框固定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达到了软式有效固定的效果,有效地解决暗画面下的漏光现象,提升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的整体显示品质,给用户带来更高质量的视觉享受。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3054377SQ2012207305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念明, 李军文 申请人:捷星显示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