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闪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983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频闪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频闪装置,其具备: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和配置在另一端侧的阴极的闪光放电管;与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抵接并收容该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构成触发外部电极的导电性的反射伞;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上的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的触发线圈;将触发线圈的二次绕组与反射伞连接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体。而且,闪光放电管的端部插入到触发线圈的铁芯的内部,并且该触发线圈在与反射伞相邻的端部具备与二次绕组连接的二次端子部,导电体通过弹性变形而与触发线圈的二次端子部和反射伞的侧部抵接。由此,能够使频闪装置小型化。
【专利说明】频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照片拍摄的频闪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已知有如下的频闪装置,该频闪装置具备: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和配置在另一端侧的阴极的闪光放电管;将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收容于内部的反射伞;在筒状的铁芯的外周部卷绕有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的触发线圈。
[0003]在上述频闪装置中,触发线圈配置在反射伞的附近,触发线圈的二次端子部(输出端子)与反射伞抵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根据该结构,能够省去用于连接反射伞与触发线圈的引线。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引线的接触不良而产生的发光不良。
[0004]然而,专利文献I涉及的频闪装置中,触发线圈配置在反射伞的后方。另外,专利文献2涉及的频闪装置中,触发线圈配置在反射伞的下方。
[0005]因而,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的频闪装置都存在难以实现频闪装置的小型化的
课题。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0-18646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341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频闪装置具备: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和配置在另一端侧的阴极的闪光放电管;与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抵接并收容该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的、构成触发外部电极的导电性的反射伞;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上的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的触发线圈;将触发线圈的二次绕组与反射伞连接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体。而且,闪光放电管的端部插入到触发线圈的铁芯的内部,并且该触发线圈在与反射伞相邻的端部具备与二次绕组连接的二次端子部,导电体通过弹性变形与触发线圈的二次端子部和反射伞的侧部抵接。
[0011]由此,能够实现小型且薄型的频闪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立体图。
[0013]图2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图1的2-2线剖视图。
[0014]图3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4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0016]图5A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17]图5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图。[0018]图6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主视图。
[0019]图6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立体图。
[0020]图7A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
[0021]图7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从其它方向观察到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23](实施方式)
[0024]以下,使用图1至图7B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进行说明。
[0025]首先,使用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002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图1的2-2线剖视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I包括基体6及嵌合于基体6的光学面板8,且将触发线圈(未图示)的一次端子部23和通用端子部24、及阳极端子部32突出设置来作为外部端子。
[0028]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I的内部至少收纳有放射光的闪光放电管2、导电性的反射伞3、触发线圈4及例如金属等构成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体5。反射伞3将闪光放电管2的一部分收容于内部,作为闪光放电管2的触发外部电极而发挥功能。触发线圈4配置在闪光放电管2的另一端侧2B,以一次端子部23和通用端子部24向频闪装置I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导电体5至少将反射伞3的侧部和触发线圈4电连接。
[0029]另外,如图3所示,基体6具备:主体29,其具有例如由聚碳酸酯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保持部30 ;固定部7,其收容反射伞3,且使闪光放电管2的一端侧2A固定于基体6。固定部7具备:与闪光放电管2的阳极10连接的连接部31 ;与连接部31电连接、构成外部端子的呈板状突出的阳极端子部32。并且,连接部31通过例如钎焊等与闪光放电管2的阳极10固接。
[0030]另外,光学面板8通过例如PMMA等构成的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来构成,对反射伞3等进行覆盖而将它们收纳在内部。
[0031]另外,如图2所示,闪光放电管2具备管状的玻璃阀9、配置在一端侧2A的阳极10及配置在另一端侧2B的阴极11。玻璃阀9在内部以规定的压力封入有例如氙等稀有气体。并且,通过电子与被封入的稀有气体冲撞,由此闪光放电管2产生光并将其向外部放射,对例如被拍摄体进行照明。阳极10为例如由钨等构成的棒状电极,通过经由玻璃珠(未图示)进行熔敷而以插通状态固定在玻璃阀9的一端侧2A。另外,阴极11包括棒状电极12及金属烧结体13。并且,棒状电极12例如由钨等构成,通过经由玻璃珠(未图示)进行熔敷而以插通状态固定在玻璃阀9的另一端侧2B。金属烧结体13例如由钨和钽的金属微粉末的混合物或者钽和镍的金属微粉末的混合物等构成,固定在阴极11的玻璃阀9内部侧的棒状电极12的前端部。[0032]接着,使用图5A至图7B,对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I的反射伞3及触发线圈4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0033]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6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立体图。图7A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图7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从其它方向观察到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
[0034]如图5A至图6B所示,反射伞3包括底部14、开口部15、侧面反射部16及构成侧部的凹状的装配部17。反射伞3的底部14与闪光放电管2的外周面抵接。由此,反射伞3作为闪光放电管2的触发外部电极而发挥功能。开口部15将从闪光放电管2放射出的光向外部放射。侧面反射部16将从闪光放电管2放射出的光朝向开口部15反射。装配部17在侧部与导电体5抵接,并且将闪光放电管2收纳在内部。
[0035]另外,反射伞3的底部14包括基部18和延长部19。基部18以对阳极10与阴极11之间进行覆盖的方式与闪光放电管2的外周面抵接。此时,基部18以与玻璃阀9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与玻璃阀9的直径大致同径(包括同径)的圆弧状。由此,基部18作为将从闪光放电管2向基部18侧放射出的光朝向开口部15反射的反射板而发挥功能,并且还作为闪光放电管2的触发外部电极而发挥功能。
[0036]而且,延长部19从构成底部14的基部18朝向闪光放电管2的另一端侧2B沿着轴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至少覆盖阴极11的金属烧结体13的方式与闪光放电管2的外周面抵接。此时,延长部19与玻璃阀9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并且形成为与玻璃阀9的直径大致同径(包括同径)的圆弧状。由此,延长部19与基部18同样地作为闪光放电管2的触发外部电极而发挥功能。
[0037]另外,如图7A和图7B所不,触发线圈4包括形成为中空形状且例如由铁氧体等磁性体构成的筒状的铁芯20、卷绕在铁芯20的外周部的一次绕组21及二次绕组22。此时,如图2所示,触发线圈4的铁芯20上卷绕的一次绕组21卷绕配置在铁芯20的另一侧(一次端子部23侧)。另一方面,触发线圈4的铁芯20上卷绕的二次绕组22卷绕配置在铁芯20的一侧、即与和铁芯20对置的反射伞3相邻的一侧。并且,二次绕组22的一端部22A与一次绕组21的另一端部2IB连接。
[0038]此外,触发线圈4具备:与一次绕组21的一端部21A连接的一次端子部23 ;与一次绕组21的另一端部21B及二次绕组22的一端部22A连接的通用端子部24 ;与二次绕组22的另一端部22B连接的二次端子部25。需要说明的是,通用端子部24还与闪光放电管2的阴极11电连接。
[0039]此时,如图1及图7A等所示,设置在触发线圈4上的一次端子部23和通用端子部24朝向外部呈棒状突出设置,作为外部端子而与例如外部的驱动电路(未图示)连接。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二次端子部25例如形成为环形的板状,配置在触发线圈4 (铁芯20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即与反射伞3相邻的端部。
[0040]另外,如图2所示,在中空形状的铁芯20的内部设有向铁芯20的径向的内方侧突出来对闪光放电管2的另一端侧2B的端部进行卡止的卡止部26,由此将闪光放电管2在轴线(长度)方向上定位。此时,在铁芯20的内部,至少闪光放电管2的另一端侧2B的以插通状态熔敷在玻璃阀9上的阴极11的金属烧结体13偏靠闪光放电管2的另一端侧2B的阴极11的棒状电极12的部分插入至卡止部26。由此,能够将阴极11的不包括金属烧结体13在内的部位可靠地插入到触发线圈4的铁芯20的内部。
[0041]接着,参照图2及图5B并且使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I的导电体5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0042]图4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0043]如图4所示,导电体5包括例如SUS等的板状形成的导电部27和供闪光放电管2插通的插通部28。需要说明的是,插通部28形成为至少比闪光放电管2的玻璃阀9的外径大的闭塞的开口形状。另一方面,导电部27通过将例如圆环状、即大致O字状(包括O字状)的板材朝向反射伞3的侧部以例如圆弧状的弯曲形状折弯而形成。由此,导电体5形成为具有由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其结果是,在将导电体5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配置于反射伞3的侧部与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之间时,通过导电体5的恢复力(作用力)将导电体5保持在反射伞3的侧部与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之间。S卩,通过导电体5弯曲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导电体5的外周部与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抵接,且导电体5的内周部与反射伞3的延长部19的侧部抵接。
[0044]另外,如上所述,基体6包括具有保持部30的主体29及固定部7,在主体29的保持部30的内侧装配有与反射伞3的底部14的外周部抵接的由例如硅酮橡胶等构成的弹性体33。
[0045]并且,如图2所示,在将触发线圈4经由导电体5插入到闪光放电管2的另一端侧2B,并将收纳于反射伞3中的闪光放电管2收在基体6和光学面板8内时,弹性体33在反射伞3的底部14与基体6的保持部30之间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弹性体33的弹性变形的恢复力(作用力)下,弹性体33与反射伞3的底部14抵接,并且,将反射伞3在朝向闪光放电管2按压的状态下保持于基体6和光学面板8内。
[0046]通过以上的结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
[0047]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I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0048]首先,从外部的驱动电路(未图示)经由频闪装置I的作为外部端子的阳极端子部32和通用端子部24向闪光放电管2的阳极10及阴极11施加驱动电压。
[0049]接着,同时或在规定时间后从外部的驱动电路(未图示)经由频闪装置I的作为外部端子的一次端子部23和通用端子部24向触发线圈4的一次绕组21施加例如脉冲状的电压。施加到一次绕组21上的电压在二次绕组22例如被升压。升压后的电压从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经由导电体5的导电部27向反射伞3的底部14作为触发脉冲来施加。
[0050]由此,在与反射伞3的基部18及延长部19抵接的玻璃阀9的内周附近,封入到玻璃阀9中的稀有气体被活性化而电离。
[0051]并且,由于从阴极11也朝向阳极10放出电子,因此进一步增强稀有气体的电离,电离后的稀有气体变得容易导电。由此,从阳极10朝向阴极11 一下子流过大电流,使得闪光放电管2发光并将发出的光向外部放射。
[0052]此时,触发脉冲还施加到对阴极11的金属烧结体13进行覆盖的反射伞3的底部14的延长部19。因此,能够使从阴极11的附近放出的电子的放电路径稳定地形成。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闪光放电管2产生的光的光量波动,从而能够稳定地向被拍摄体照射光。
[005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当然可以任意地选择以下所示的各种的变更例涉及的结构或方法等而将其用到上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或方法等中。
[0054]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闪光放电管2的表面未设置薄膜透明电极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闪光放电管2的表面设置例如ITO或奈塞膜(NESAFilm)等薄膜透明电极。这种情况下,与设有薄膜透明电极的闪光放电管2的玻璃阀的外周面抵接的反射伞3的底部14至少对闪光放电管2的阳极10与阴极11之间及金属烧结体13进行覆盖。由此,能够抑制由闪光放电管2产生的光的光量波动,从而稳定地照射被拍摄体。
[005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反射伞3的延长部19形成为圆弧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延长部19形成为平板状。由此,能够使从阴极11放出的电子的放电路径从阴极11的附近稳定地形成。
[005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导电体5的导电部27上设置的插通部28形成为圆环状、即大致O字状(包括O字状)的闭塞的开口形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导电体5的插通部28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大致U字状(包括U字状)的开放的凹状。由此,能够将导电体5相对于闪光放电管2定位,并且提高组装作业性。
[005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导电体5形成为圆弧形的弯曲形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导电体5也可以形成为蝶形弹簧形状等。由此,能够增加反射伞3的侧部与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电力损失。
[0058]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频闪装置1,具备:具有配置在一端侧2A的阳极10和配置在另一端侧2B的阴极11的闪光放电管2 ;与闪光放电管2的一部分抵接并收容该闪光放电管2的一部分、构成触发外部电极的导电性的反射伞3 ;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20上的一次绕组21及二次绕组22的触发线圈4 ;将触发线圈4的二次绕组22与反射伞3连接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体5。此外,闪光放电管2的端部插入到触发线圈4的铁芯20的内部,并且该触发线圈4在与反射伞3相邻的端部具备与二次绕组22连接的二次端子部25,导电体5通过弹性变形与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和反射伞3的侧部抵接。
[0059]根据该结构,在触发线圈4的铁芯20的内部插入闪光放电管2的端部,在与反射伞3相邻的触发线圈4的端部设有与二次绕组22电连接的二次端子部25。并且,具有弹性的导电体5通过弹性变形而能够保持与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和反射伞3的侧部抵接。由此,能够实现小型且薄型的频闪装置I。
[0060]并且,能够借助导电体5将触发线圈4的二次端子部25与反射伞3可靠地电连接。而且,能够使输出触发脉冲的二次端子部25与闪光放电管2的连接距离极小。其结果是,与现有的频闪装置那样的例如用引线等进行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因引线的连接长度的电阻所引起的电力损失。
[0061]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频闪装置1,导电体5具备供闪光放电管2插通的插通部28。
[0062]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闪光放电管2插通设于导电体5上的插通部28,由此能够将导电体5相对于闪光放电管2定位。
[0063]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频闪装置1,闪光放电管2的阴极11在前端部具备金属烧结体13。
[006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频闪装置1,闪光放电管2的阴极11侧的不包括金属烧结体13的部位被插入到触发线圈4的铁芯20的内部。
[0065]根据上述的结构,在阴极11的前端部设有金属烧结体13,阴极11的不包括金属烧结体13的部位被插入到触发线圈4的铁芯20的内部。由此,能够实现小型且薄型的频闪装置I。
[0066]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频闪装置1,反射伞3具备至少对阳极10与阴极11之间及金属烧结体13进行覆盖的与闪光放电管2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部14。
[0067]根据该结构,对闪光放电管2的阳极10与阴极11之间施加电压,且对反射伞3的底部14施加触发脉冲时,在闪光放电管2的阳极10及阴极11之间产生均匀的电子流。此时,与闪光放电管2的外周面抵接的反射伞3的底部14至少对阳极10与阴极11之间及金属烧结体13进行覆盖。由此,能够使从阴极11放出的电子的放电路径从阴极11的附近稳定地形成。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闪光放电管2产生的光的光量的波动,从而稳定地向被拍摄体照射光。
[0068]【工业实用性】
[0069]本发明涉及的频闪装置具有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效果,作为例如用于照片拍摄的频闪装置来说是有用的。
[0070]【符号说明 】 [0071]I频闪装置
[0072]2闪光放电管
[0073]2A 一端侧
[0074]2B另一端侧
[0075]3反射伞
[0076]4触发线圈
[0077]5导电体
[0078]6 基体
[0079]7固定部
[0080]8光学面板
[0081]9玻璃阀
[0082]10 阳极
[0083]11 阴极
[0084]12棒状电极
[0085]13金属烧结体
[0086]14 底部
[0087]15 开口部
[0088]16侧面反射部
[0089]17装配部
[0090]18 基部
[0091]19 长部[0092]20铁芯
[0093]21一次绕组
[0094]21A、22A —端部
[0095]21B.22B 另一端部
[0096]22次绕组
[0097]23一次端子部
[0098]24通用端子部
[0099]25次端子部
[0100]26卡止部
[0101]27导电部
[0102]28插通部
[0103]29主体
[0104]30保持部
[0105]31连接部
[0106]32阳极端子部`
[0107]33弹性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频闪装置,其具备: 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和配置在另一端侧的阴极的闪光放电管; 与所述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抵接并收容该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构成触发外部电极的导电性的反射伞; 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上的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的触发线圈; 将所述触发线圈的二次绕组与所述反射伞连接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体, 所述闪光放电管的端部插入到所述触发线圈的所述铁芯的内部,并且所述触发线圈在与所述反射伞相邻的端部具备与所述二次绕组连接的二次端子部, 所述导电体通过弹性变形与所述触发线圈的所述二次端子部和所述反射伞的侧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闪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体具备供所述闪光放电管插通的插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闪装置,其中, 所述闪光放电管的所述阴极在前端部具备金属烧结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频闪装置,其中, 所述闪光放电管的所述阴极侧的不包括所述金属烧结体的部位插入到所述触发线圈的所述铁芯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频闪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伞具备至少对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及所述金属烧结体进行覆盖的、与所述闪光放电管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部。
【文档编号】G03B15/05GK103718099SQ20128003723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8日
【发明者】坂本新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