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测量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6953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椎体测量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的旋翼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体测量控制盒。
【背景技术】
[0002]锥体监测设备是实现直升机的旋翼的锥体监测与维护的重要设备,直升机飞行的稳定度与其旋翼的椎体度密切相关,只有各桨叶的椎体度的一致性在预定的范围内,直升机的飞行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旋翼的各桨叶的椎体度的一致性越高,即旋翼的同锥度越高,直升机的飞行越稳定。
[0003]现有锥体监测技术具体情况如下:
[0004]a)地面维护人员在直升机每一片桨叶上贴上革巴标;
[0005]b)直升机必须在地面进行开车,使得桨叶转动起来;
[0006]c)地面维护人员通过利用频闪仪对着桨叶上的靶标进行闪烁;
[0007]d)频闪仪对靶标闪烁时,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眼睛看出靶标的高低,从而定位那片桨叶相对基准桨叶有较大的偏差。
[0008]本实用新型人在进行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技术缺陷:
[0009]a)每次锥体监测都需要太多的人力操作;
[0010]b)只适用于直升机在地面开车,使得桨叶转动起来,从而进行锥体测,无法对飞行中的直升机进行监测;
[0011]c)人眼识别桨叶的同锥度值:地面维护人员通过利用频闪仪对着桨叶上的靶标进行闪烁,频闪仪对靶标闪烁时,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眼睛看出靶标的高低,从而定位那片桨叶相对基准桨叶有较大的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椎体测量控制盒,其结构一体性架、装配方便,且应用安装简便,操作方便,能够简要的为机组人员显示当前旋翼的椎体测量结果,且方便机组人员操作控制飞机旋翼上的椎体测量部件的工作。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椎体测量控制盒,包括:
[0014]前盖板、后壳体,在所述前盖板的前端设置有LED指示灯、以及数码管,所述后壳体与所述前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源模块、微处理器、控制按键,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为椎体测量控制盒内的电子部件供电,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控制按键、以及外部的旋翼椎体监测装置电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前盖板的四周均宽于后壳体的前端四周。
[0016]可选地,在所述前盖板的四顶点处设置有螺钉孔,在安装时,通过螺钉将所述前盖板安装在操作平台上且与平台相平,所述后壳体嵌入在操作平台内。
[0017]可选地,所述前盖板、后壳体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0018]可选地,在所述前盖板、后壳体之间均间隔有柔性导热垫圈。
[0019]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椎体测量控制盒,其结构一体性架、装配方便,且应用安装简便,操作方便,能够简要的为机组人员显示当前旋翼的椎体测量结果,且方便机组人员操作控制飞机旋翼上的椎体测量部件200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旋翼椎体监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提供的旋翼椎体监测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提供的旋翼椎体监测装置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提供的椎体测量控制盒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提供的椎体测量控制盒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提供的旋翼椎体监测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连接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8]实施例1:
[0029]参见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旋翼椎体监测的方法,在进行飞机旋翼椎体监测时,飞机的旋翼始终处于匀速旋转状态,在进行监测时,被测飞机可以处于任意飞行状态,也可以处于地面开车状态。
[0030]本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的步骤:
[0031]步骤101: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接收基准桨叶反射的反射光,向倍频电路202输出旋翼方位角信号。
[0032]本实施例的反射光优选但不限于为红外光。
[0033]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监测旋翼的旋转速度,根据旋翼的旋转周期生成旋翼方位角信号,该旋翼方位角信号的周期与旋翼的旋转周期相同,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向倍频电路202输出该旋翼方位角信号。
[0034]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在旋翼的多个桨叶中选定其中之一作为基准桨叶,在基准桨叶的桨根部贴上一反光片,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通过监测该反光片反射至本方位角传感器的反射光,而确定旋翼的旋转周期,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每收到反光片反射的反射光即向倍频电路202发出一旋翼方位角信号。
[0035]步骤102:倍频电路202以当前被测飞机的桨叶片数为倍频系数,对旋翼方位角信号进行倍频处理,生成同步拍摄信号,向相机204驱动电路203输出该同步拍摄信号。
[0036]设当前被测飞机的旋翼上的桨叶片数N为10,则倍频电路202对输入的旋翼方位角信号进行10倍倍频后得到一倍频信号,以该倍频信号作为本实施例的同步拍摄信号,向相机204输出该同步拍摄信号。
[0037]在任一旋翼方位角信号周期内,即每一同步拍摄信号分别与每一桨叶对应。即在任一旋翼方位角信号周期内,倍频电路202向后输出10个同步拍摄信号,每个同步拍摄信号分别依序与每片桨叶对应,以便相机204在没收到一同步拍摄信号分别对一桨叶进行拍照,在一个旋转周期内,相机204依序完成对10片桨叶的拍摄。
[0038]步骤103:控制相机204根据收到的同步拍摄信号,拍摄获取各桨叶的图像。
[0039]在进行拍摄时,旋翼始终按照预定的速度,匀速旋转。
[0040]本实施例的相机204固定安装在被测飞机上,优选但不限于固定安装在飞机的旋翼主轴径上。
[0041]理想情况下,相机204每收到一同步拍摄信号,则拍下一则桨叶的图像,在一个旋翼方位角信号周期内(即旋翼旋转一周的时长内)相机204顺序拍下旋翼的各桨叶的图像。
[0042]步骤104:根据各桨叶的图像,确定各桨叶的高度,根据各桨叶的高度以及基准桨叶的高度,确定旋翼的各桨叶的共锥度。
[0043]在获得各桨叶的图像后,对桨叶的图像计算各桨叶的高度(根据图像上的桨叶的像素的坐标即可推算其位置),将各个桨叶的位置高度减去基准桨叶的位置高度,即获得了各个桨叶相对于基准桨叶的相对高度,根据各桨叶的相对高度即可确定当前旋翼的同锥度,具体的同锥度的计算可以但不限于按照现有技术进行。
[0044]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自动化测试的方式,在每个旋转周期内,依序拍摄各桨叶的图像,通过对各桨叶的图像的而确定飞机的各桨叶相对于基准桨叶的相对高度,而最终确定旋翼上的桨叶的同锥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在测量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无需对飞机进行改装,亦无需对被测飞机的飞行行为进行限制,无论在飞机出于任意飞行状态还是出于底面状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都能对飞机的旋翼的同锥度进行测试,有利于提高监测的精确度,提高飞机飞行的安全性。
[0045]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可以在多个旋转周期内,对各桨叶进行多次的拍摄,使每桨叶的图像分别为多帧,以便对各桨叶的多帧图像进行叠加,然后对叠加后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而获得该桨叶的边界更加清晰、桨叶的位置更加准的图像。
[0046]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相机204的镜头优选但不限于对准桨叶的叶尖位置,具体是拍摄各桨叶的叶尖的图像,以桨叶的叶尖的位置作为本桨叶末端的边界的高度位置,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本实用新型研究中发现,桨叶的叶尖的图像与背景的色差更佳,其具有较优的边界性,选用叶尖作为桨叶的位置高度更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0047]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在进行桨叶的图像拍摄时,用于控制相机204的CPU控制模块205还根据同步拍摄信号的周期、以及旋翼方位角信号的周期,而确定当前应拍摄的桨叶的序号信息,如果当前实际未能拍摄的到该需要的桨叶的图像,即存在桨叶图像的漏拍,则CPU控制模块205控制相机204暂停拍摄,直到本旋翼方位角信号的周期结束,而该漏拍的桨叶所对应的同步拍摄信号到来时,CPU控制模块205控制控制相机204根据该其受到的同步拍摄信号继续拍摄,对该漏拍的桨叶进行拍照,并继续按照正常流程依序对其他桨叶进行拍摄,并且在下一次发生某桨叶漏拍时,按照上述的处理流程处理,直到拍摄的各个桨叶的图像数量达到预定数量为止。
[0048]譬如:在一旋翼方位角信号周期内,第i桨叶的图像漏拍,则CPU控制模块205控制所述相机204暂停拍摄,直到下一旋翼方位角信号到来为止,所述相机204自第i桨叶开始逐个对后续的各所述桨叶拍摄,直到其中i为大于I小于N的自然数,N为桨叶的总片数。
[0049]详细地,反光片给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反射反射光(优选红外光),旋翼每转一圈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收到一个反光信号,方位角转速传感器201产生一旋翼方位角信号。倍频电路202每接收一个旋翼方位角信号,根据旋翼方位角信号进行倍频,生成一同步拍摄信号。设当前旋翼的桨叶片数为10时,则倍频电路202根据旋翼方位角信号生成10个脉冲(即同步拍摄信号),控制相机204依序去拍这10个桨叶,拍完之后获取到需要的各片桨叶的图像,每一桨叶都均有多张图像。
[0050]在第一个旋翼方位角信号周期内,拍下十片桨叶的图像,各桨叶的图像的序号分别为1-10,下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