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52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镜片支撑臂结构,它包含:具有第一导孔的第一部件、具有第二导孔的第二部件、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及驱动件。第二部件部份叠合于第一部件的一面。第一导杆穿设于第一导孔。第二导杆穿设于第二导孔,且与第一导杆平行。驱动件用以驱动第一部件以第一导杆为中心进行旋转。当第二部件被控制沿着第二导杆进行轴向位移而推抵第一部件时,使第一部件亦沿着第一导杆朝第一方向进行轴向位移。藉此,第一部件的一部分可旋转而收纳于镜片基座的容置空间中,而达成收纳的功效。
【专利说明】镜片支撑臂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镜片支撑臂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旋转以收纳于镜片基座的容置空间,而达成收纳的功效的镜片支撑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已习惯用拍照记录生活。举凡从事旅游、展览或饮食聚会等活动时,无一不带着相机以记录每一时刻的美好。目前相机主要的设计趋势为尽量减少其体积的轻薄化设计,此设计主要是减少相机的厚度,以让使用者携带方便。
[0003]相机内的对焦机构,包含许多对焦镜片,而现有的相机中的镜片支撑臂,仅能做轴向位移以驱动对焦镜片进行对焦,而无法旋转进行横向位移,使得该相机未执行对焦作业时,该镜片支撑臂无法收纳至光轴外的空间,以致无法使相机厚度达到轻薄的目的。
[0004]综观前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思索并设计一种镜片支撑臂结构,以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镜片支撑臂结构,以解决习知技艺的镜片支撑臂无法旋转,而无法收纳于光轴外空间的问题。
[0006]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镜片支撑臂结构,它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及驱动件。第一部件具有第一导孔。第二部件具有第二导孔,且第二部件的一面叠合于第一部件的一面。第一导杆穿设于第一导孔。第二导杆穿设于第二导孔,且与第一导杆平行。驱动件驱动第一部件以第一导杆为中心进行旋转。其中,当第二部件沿着第二导杆朝向第一方向进行轴向位移时,第二部件推抵第一部件,使第一部件亦沿着第一导杆朝第一方向进行轴向位移。
[0007]优选的,镜片支撑臂结构还可包含第三部件及第三导杆。第三部件具有第三导孔,且第三部件的一面叠合于第一部件相对第二部件的另一面。第三导杆穿设于第三导孔,且与第一导杆平行。
[0008]优选的,当第三部件沿着第三导杆朝第一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并固定,第二部件可同步受控制以推抵第一部件朝第一方向移动以至顶抵于第三部件。
[0009]优选的,当第三部件经控制沿着第三导杆朝向相对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轴向位移时,第三部件可推抵第一部件,使第一部件亦沿着第一导杆朝第二方向进行轴向位移。
[0010]优选的,镜片支撑臂结构还可包含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部件,且与第一导杆平行,弹性部件用以拉动第二部件朝第一方向进行轴向位移。
[0011]优选的,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及第三导杆可连接至镜片基座,镜片基座具有容置空间,使得第一部件以第一导杆为中心进行旋转后,第一部件相对第一导孔的一端的一部分可活动性地收纳于容置空间。
[0012]优选的,容置空间的大小可对应第一部件的该部分的大小。[0013]优选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可为板状结构。
[0014]优选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相互平行。
[0015]优选的,第一导孔的大小可对应第一导杆的横切面的大小,第二导孔的大小可对应第二导杆的横切面的大小,且第三导孔的大小可对应第三导杆的横切面的大小。
[0016]承上所述,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经由驱动后可使第一部件旋转,而让镜片支撑臂结构的一部分可活动性地收纳于镜片基座的容置空间,藉此可减少对焦机构的厚度,而达到使相机轻薄化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三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四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镜片支撑臂结构;
[0023]11:第一部件;
[0024]111:第一导孔;
[0025]12:第二部件;
[0026]121:第二导孔;
[0027]13:第三部件;
[0028]131:第三导孔;
[0029]14:第一导杆;
[0030]15:第二导杆;
[0031]16:第三导杆;
[0032]17:驱动件;
[0033]18:弹性部件;
[0034]19:镜片基座;
[0035]191:容置空间;
[0036]21:第一中轴;
[0037]22:第二中轴;
[0038]23:第三中轴;
[0039]24:第一接触面;
[0040]25:第二接触面;
[0041]fd:第一方向;以及
[0042]sd: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利于审查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预先叙明。
[0044]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经由导杆、弹性部件及驱动件的相互配合,使得镜片支撑臂结构除了可轴向位移以驱动镜片进行对焦动作外,亦可横向旋转以收纳于镜片基座的容置空间,以改良习知技艺的镜片支撑臂的收纳问题。此镜片支撑臂结构可适用于摄像镜头、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类单眼相机或数码摄影机(Digital Video Camera)等摄像装置中的对焦机构,但实际可运用的范畴仍不仅以此所限制。
[0045]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 ;图1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如图所示,镜片支撑臂结构I包含: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第三部件13、第一导杆14、第二导杆15、第三导杆16、驱动件17及弹性部件18。第二部件12的一面叠合于第一部件11的一面,且第三部件13的一面叠合于第一部件11相对第二部件12的另一面。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及第三部件13分别具有第一导孔111、第二导孔121及第三导孔131,且第一导杆14、第二导杆15及第三导杆16分别穿设于第一导孔111、第二导孔121及第三导孔131。驱动件17可驱动第一部件11以第一导杆14为中心进行旋转。弹性部件18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部件12。其中弹性部件18、第一导杆14、第二导杆15及第三导杆16相互平行。
[0046]弹性部件18可拉动第二部件12朝第一方向fd进行轴向位移。当第二部件12受到弹性部件18的拉力而沿着第二导杆14朝向第一方向fd进行轴向位移时,由于第二部件12与第一部件11部分重叠,所以第二部件12可推抵第一部件11沿着第一导杆14朝第一方向fd进行轴向位移。
[0047]第三部件13可经控制沿着第三导杆16朝向第二方向s d进行轴向位移,此时第三部件13推抵第一部件11,使第一部件11亦沿着第一导杆14朝第二方向sd进行轴向位移。
[0048]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I朝第一方向fd或第二方向sd移动的作动方式。如图所示,弹性部件18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部件12,且持续拉动第二部件12,亦即,弹性部件18持续给予第二部件12 —个朝向第一方向fd的拉力。当镜片支撑臂结构I为了调整对焦的焦距,而需往第一方向fd移动至一个对焦位置时,仅需控制第三部件13往第一方向fd调整至对焦位置并固定。此时,由于第二部件12受到弹性部件18的朝向第一方向fd的拉力,将沿着第二导杆14朝向第一方向fd进行轴向位移。并且,由于第二部件12的一面叠合于第一部件11的一面,第二部件12将藉由此接触面给予第一部件11 一个朝向第一方向fd的推力,使得第一部件11亦沿着第一导杆14朝该第一方向fd进行轴向位移。因此,在控制第三部件13往第一方向fd轴向位移的过程中,第二部件12受到弹性部件18的拉力而亦往第一方向fd轴向位移,同时藉由其与第一部件11的接触面推抵第一部件11,使得第一部件11及第二部件12可同步与第三部件13移动并顶抵第三部件13。当第三部件13调整至对焦位置并固定,由于第三部件13的一面叠合于第一部件11相对第二部件12的另一面,第三部件13将藉由此接触面给予第一部件11 一个朝向第二方向s d的推力以顶抵第一部件11,使得第一部件11及第二部件12同时受到第三部件13的推力及弹性部件18的拉力而夹钳固定于对焦位置。
[0049]另一方面,当镜片支撑臂结构I为了调整对焦的焦距,而需往第二方向sd移动至一个对焦位置时,仅需控制第三部件13往第二方向sd调整至对焦位置并固定。此时,第三部件13将藉由其与第一部件11的接触面给予第一部件11 一个朝向第二方向s d的推力以推抵第一部件11,且第一部件11将藉由其与第二部件12的接触面给予第二部件12 —个朝向第二方向sd的推力以推抵第二部件12,藉此在控制第三部件13往第二方向sd轴向位移的过程中,第一部件11及第二部件12亦同步往第二方向sd轴向位移。
[0050]值得一提的是,于镜片支撑臂结构I调整至对焦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部件12所受的朝向第一方向fd的拉力是由弹性部件18提供,因此第三部件13给予第一部件11的朝向第二方向s d的推抵力必然大于或等于弹性部件18给予第二部件12的朝向第一方向fd的拉力。
[0051]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 ;图3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三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臂结构的实施例的第四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及第三部件13为板状结构且相互平行,亦即第一部件11的第一中轴21、第二部件12的第二中轴22及第三部件13的第三中轴23为相互平行,亦即,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的第一接触面24,以及第一部件11与第三部件13的第二接触面25相互平行。此外,第一接触面24及第二接触面25正交于第一方向fd及第二方向sd。藉此使得镜片支撑臂结构I在第一方向fd或第二方向sd的移动更为顺畅。
[0052]值得一提的是,驱动件17可驱动第一部件11旋转以使其一部分可收纳于镜片基座19的容置空间191中,而达成收纳镜片支撑臂结构I的功效。由于第一部件11的第一中轴21正交于第一方向fd及第二方向sd,亦即正交于对焦的轴向,将使得第一部件11旋转以收纳于镜片基座19的容置空间191中的过程更为顺畅。
[0053]总结来说,镜片支撑臂结构I的位移分为轴向位移及旋转位移。轴向位移用于驱动对焦镜片调整焦距以作对焦的动作,旋转位移用于达成收纳对焦机构的功效。轴向位移是以第三部件13的推抵力与弹性部件18的拉力的相互作用来达成在轴向的第一方向fd或第二方向sd上的位移。旋转位移是以驱动件17驱动第一部件11旋转来完成。当镜片支撑臂结构I需要驱动对焦镜片以作对焦的动作时,其藉由轴向位移调整焦距来完成;该相机未执行对焦作业时,镜片支撑臂结构I藉由旋转位移而达成收纳对焦机构的功效。
[0054]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第一部件,具有第一导孔; 第二部件,具有第二导孔,且所述第二部件的一面叠合于所述第一部件的一面; 第一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孔; 第二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孔,且与所述第一导杆平行;以及 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部件以所述第一导杆为中心进行旋转; 其中,当所述第二部件沿着所述第二导杆朝向第一方向进行轴向位移时,所述第二部件推抵所述第一部件,使所述第一部件亦沿着所述第一导杆朝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轴向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 第三部件,具有第三导孔,且所述第三部件的一面叠合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面;以及 第三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三导孔,且与所述第一导杆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部件沿着所述第三导杆朝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并固定,所述第二部件同步受控制以推抵所述第一部件朝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至顶抵于所述第三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部件经控制沿着所述第三导杆朝向相对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轴向位移时,所述第三部件推抵所述第一部件,使所述第一部件亦沿着所述第一导杆朝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轴向位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且与所述第一导杆平行,所述弹性部件用以拉动所述第二部件朝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轴向位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导杆及所述第三导杆连接至镜片基座,所述镜片基座具有容置空间,使得所述第一部件以所述第一导杆为中心进行旋转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所述第一导孔的一端的一部分可活动性地收纳于所述容置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大小对应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部分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及所述第三部件为板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及所述第三部件相互平行。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片支撑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孔的大小对应所述第一导杆的横切面的大小,所述第二导孔的大小对应所述第二导杆的横切面的大小,且所述第三导孔的大小对应所述第三导杆的横切面的大小。
【文档编号】G03B13/32GK103913811SQ20131000639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许宏彬 申请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