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罩机构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9952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遮光罩机构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光罩机构及其摄像装置,其中遮光罩机构包括:遮光罩、第一镜筒及第二镜筒,遮光罩的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点,第一镜筒套设于遮光罩外,其周壁内缘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具有至少三个筒沟,而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嵌入至少三个筒沟中,且第一镜筒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块,第二镜筒套设于第一镜筒外,其周壁内缘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块设置有至少三个肋条。藉此,第二镜筒的旋转带动第一镜筒的旋转,进而使遮光罩轴向位移,而达成遮光罩自动收纳的功效。
【专利说明】遮光卓机构及摄像装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遮光罩机构及其摄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收纳遮光罩的遮光罩机构及其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已习惯用拍照记录生活。为了使拍出的照片更真实或更美观,许多人会在相机的镜头前面装设遮光罩,以降低拍照时的光线绕射,进而提升影像品质。
[0003]然而,拍照时为避免耀光等现象,遮光罩通常以额外加装的方式设置于摄像镜头上,而往往在装设遮光罩的过程中,已错过最值得记录的一刻,且装设遮光罩的过程会造成拍照者的不便。再者,由于遮光罩为拍照时非必要的元件,人们很容易在带着相机出门时,忘记同时携带遮光罩。此外,在未拍照时,如何收纳遮光罩也会使人们感到困扰。因此,遮光罩在摄像装置上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此为现行极需克服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罩机构及其摄像装置,以解决习知技术遮光罩需额外装设于摄像装置上而使得拍照不方便,且遮光罩需要额外空间容置而使得其收纳不易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遮光罩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遮光罩,遮光罩为中空筒状结构,遮光罩的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点;第一镜筒,第一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第一镜筒套设于遮光罩外,第一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具有至少三个筒沟,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嵌入至少三个筒沟中,且第一镜筒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块;以及第二镜筒,第二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第二镜筒套设于第一镜筒外,第二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块设置有至少三个肋条。
[0007]当第一镜筒往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遮光罩的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受至少三个筒沟的牵引,而使遮光罩在第一镜筒中往第一轴向方向或第二轴向方向位移。
[0008]当第二镜筒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第一镜筒的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受至少三个肋条推抵,而使第一镜筒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进而使遮光罩往第二轴向方向位移。
[0009]至少三个肋条为斜向肋条,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具有对应斜向肋条的斜面,至少三个肋条分别推抵至少三个引导凸块的斜面,以使第一镜筒稳定地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0010]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与遮光罩的圆心连成假想直线,而各假想直线间的夹角相等,且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与第一镜筒的圆心连成假想直线,而各假想直线间的夹角相
坐寸O[001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影像感测元件,影像感测元件设置在摄像装置内部;以及遮光罩机构,遮光罩机构包括:
[0012]遮光罩,遮光罩为中空筒状结构,遮光罩的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点;第一镜筒,第一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第一镜筒套设于遮光罩外,第一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具有至少三个筒沟,而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嵌入至少三个筒沟中,且第一镜筒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块;以及第二镜筒,第二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第二镜筒套设于第一镜筒外,第二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块设置有至少三个肋条。
[0013]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及其摄像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下述优点:
[0014](I)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及其摄像装置可藉由将第一镜筒往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而使遮光罩在第一镜筒中往第一轴向方向或第二轴向方向位移,藉此可轻易地调整遮光罩的位置。
[0015](2)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及其摄像装置可藉由将第二镜筒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使第一镜筒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进而使遮光罩往第二轴向方向位移,藉此可达成遮光罩自动收纳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第一不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0018]图3a是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遮光罩的示意图。
[0019]图3b是图3a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4a是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第一镜筒的示意图。
[0021]图4b是图4a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发明摄像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可适用于摄像镜头、数位相机(Digital Camera)、类单眼相机或数位摄影机(Digital Video Camera)等摄像装置,但实际可运用的范畴不以此所限制。
[0024]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第二不意图。如图所不,遮光罩机构I包括:遮光罩11、第一镜筒12及第二镜筒13。遮光罩11为中空筒状结构,遮光罩11的周壁外缘111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第一镜筒12为中空筒状结构,其套设于遮光罩11外;第一镜筒12的周壁内缘121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具有至少三个筒沟122,而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分别嵌入至少三个筒沟122中;第一镜筒12的周壁外缘123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块124。第二镜筒13为中空筒状结构,其套设于第一镜筒12外,第二镜筒13的周壁内缘131对应至少三个引导凸块124设置有至少三个肋条132。
[0025]当第一镜筒12往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因遮光罩11的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分别嵌入第一镜筒12的至少三个筒沟122中,致使遮光罩11的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分别受至少三个筒沟122的外形牵引,进而使遮光罩11在第一镜筒12中往第一轴向方向或第二轴向方向位移。顺带一提的是,筒沟122的外形可为斜向沟槽,当第一镜筒12旋转时,利用斜向沟槽的斜面牵引引导凸点112,而使遮光罩11产生轴向位移。
[0026]换句话说,使用者在使用遮光罩机构I时,仅需旋转第一镜筒12,即可轻易地调整遮光罩11在第一镜筒12的轴向方向的伸出长度,以使遮光罩11的位置能适当地适应现场的环境光线,而减少散射光线。
[0027]请接着参阅图3a和图3b,其为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遮光罩的示意图。上述中,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分别与遮光罩11的圆心连成假想直线113,而各假想直线113间的夹角α可相等,且可使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与遮光罩11中的开口 114处的距离d相同。其中,遮光罩11的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可连接成一假想平面,而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与遮光罩11中的开口 114处的距离d相同,使得假想平面与光轴正交;由于各假想直线113间的夹角α相等,使得遮光罩11在第一镜筒12中可稳固地进行轴向位移。更详细的说,由于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与遮光罩11的圆心形成的各假想直线113间的夹角α相等,且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与遮光罩11中的开口 114处的距离d相同,使得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平均地分布于遮光罩11的周壁外缘111且连接成与光轴正交的假想平面,而使得当对遮光罩11的至少三个引导凸点112受至少三个筒沟122的牵引时,遮光罩11在至少三个位置上被同时推抵,以产生较均匀的推抵力,以达到遮光罩11在第一镜筒12中可稳固地进行轴向位移。
[0028]倘若引导凸点112的数量设计为一个时,因遮光罩11仅在一个位置上被推抵,可能使得遮光罩11较偏靠第一镜筒12的内部一侧,而造成调整遮光罩11位置的动作不流畅的问题,更甚者可能发生使得遮光罩11在第一镜筒12中卡住的情形。同样地,若引导凸点112的数量设计为两个时,因遮光罩11进行轴向位移的推抵力仍不够平均分布,亦可能造成调整遮光罩11位置的动作不流畅的问题。故,引导凸点112及与其对应的筒沟122的数量较佳地为至少三个;在实际运用中,在满足各假想直线113间的夹角α相等的条件下及设计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引导凸点112及与其对应的筒沟122的数量亦可为四、五或更多个,以得到更均匀的推抵力,使得遮光罩11的轴向位移更平稳,因此,本实施例中引导凸点112的数量仅作为示范态样,应不以此为限。
[0029]请进一步参阅图4a和图4b,其为本发明遮光罩机构实施例的第一镜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镜筒12的引导凸块124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镜筒13的肋条132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三个引导凸块124分别与第一镜筒12的圆心连成的假想直线125之间的夹角β相等,且可使至少三个引导凸块124与第一镜筒12中的开口 126处的距离t相同。其设计理念类似于图3的说明,为简便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030]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镜筒13的至少三个肋条132为斜向肋条,第一镜筒12的至少三个引导凸块124分别具有对应斜向肋条的斜面,至少三个肋条132分别推抵至少三个引导凸块124的斜面,以使得当第二镜筒13往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镜筒12亦可稳定地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0031]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摄像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遮光罩机构I可应用至摄像装置2上,而在较佳的实施态样中,摄像装置2包括影像感测元件21、遮光罩机构1、控制模组22、驱动模组23及控制钮24。遮光罩机构I包括遮光罩11、第一镜筒12及第二镜筒1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的遮光罩机构I的连接及动作关系与前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驱动模组23可设置在遮光罩机构I或摄像装置2中。影像感测元件21设置在摄像装置2的内部。影像感测元件21可为电荷稱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等感测元件,可用以感测被摄物的影像光线,以将被摄物成像。控制模组22可设置于摄像装置2中,并电性连接驱动模组23,以控制驱动模组23的动作。控制钮24设置在摄像装置2的外部,并电性连接控制模组22。
[0032]当使用者使用摄像装置2拍照,而欲调整遮光罩11的位置,以避免散射光线影响影像感测元件21的成像时,可旋转第一镜筒12,以调整遮光罩11在轴向方向的位移,其动作方式与前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33]当使用者压按摄像装置2的控制钮24,以将摄像装置2关机时,控制模组22控制驱动模组23动作,以驱动第二镜筒13往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位移。而当第二镜筒13往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位移时,藉由第一镜筒12的至少三个引导凸块124分别受到第二镜筒13的至少三个肋条132推抵,而使第一镜筒12在第二镜筒13中往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位移,进而使遮光罩11在第一镜筒12中往第二轴向方向进行轴向位移。其中第一镜筒12往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位移,以带动遮光罩11往第二轴向方向进行轴向位移的动作方式,与前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顺带一提的是,其中亦可利用一驱动筒(未示于图中)与第二镜筒13及驱动模组23连接,藉由驱动模组23使驱动筒转动而带动第二镜筒13旋转,其详细动作方式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鉴于上述,故应不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模组23带动第二镜筒13旋转作为局限。
[0034]简单地说,当摄像装置2的镜头伸出后,使用者可以手动方式旋转第一镜筒12,以适应环境光线而调整遮光罩11的位置,使得遮光罩11可阻挡散射的光线,以避免影响影像感测元件21的成像;而在关机时,仅需压按控制钮24,则控制模组22使驱动模组23动作,以使摄像装置2的镜头缩回,此时连带地带动第二镜筒13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镜筒12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而使遮光罩11往第二轴向方向进行轴向位移至适当位置,而达成在关机时自动收纳遮光罩11的功效。
[0035]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遮光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遮光罩的周壁外缘的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点; 第一镜筒,所述第一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镜筒套设于所述遮光罩外,所述第一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具有至少三个筒沟,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嵌入所述至少三个筒沟中,且所述第一镜筒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块;以及 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镜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镜筒外,所述第二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设置有至少三个肋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镜筒往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遮光罩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受所述至少三个筒沟的牵弓丨,而使所述遮光罩在所述第一镜筒中往第一轴向方向或第二轴向方向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罩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镜筒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受所述至少三个肋条推抵,而使所述第一镜筒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进而使所述遮光罩往所述第二轴向方向位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肋条为斜向肋条,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具有对应斜向肋条的斜面,所述至少三个肋条分别推抵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的所述斜面,以使所述第一镜筒稳定地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与所述遮光罩的圆心连成假想直线,而各所述假想直线间的夹角相等,且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镜筒的圆心连成假想直线,而各所述假想直线间的夹角相等。
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影像感测元件,所述影像感测元件设置在所述摄像装置内部;以及 遮光罩机构,所述遮光罩机构包括: 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遮光罩的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点; 第一镜筒,所述第一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镜筒套设于所述遮光罩外,所述第一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具有至少三个筒沟,而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嵌入所述至少三个筒沟中,且所述第一镜筒周壁外缘的一端凸伸设有至少三个引导凸块;以及 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镜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镜筒外,所述第二镜筒的周壁内缘对应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设置有至少三个肋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镜筒往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遮光罩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受所述至少三个筒沟的牵弓丨,而使所述遮光罩在所述第一镜筒中往第一轴向方向或第二轴向方向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镜筒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受所述至少三个肋条推抵,而使所述第一镜筒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进而使所述遮光罩往所述第二轴向方向位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肋条为斜向肋条,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具有对应斜向肋条的斜面,所述至少三个肋条分别推抵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的所述斜面,以使所述第一镜筒稳定地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点分别与所述遮光罩的圆心连成假想直线,而各所述假想直线间的夹角相等,且所述至少三个引导凸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镜筒的圆心连成假想直线,而各所述假想直线间的夹角相等。
【文档编号】G02B7/00GK103913927SQ201310006798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蔡益元 申请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